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檢測(五)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銀杏黃時秋意濃”,每至暮秋,銀杏樹便“盡換黃金甲”,當秋風襲來,遍地碎金,如夢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觀賞。下圖為我國主要銀杏觀賞地分布(左圖)及丹東某銀杏大道景觀(右圖)。據此完成1~2題。1.丹東的地帶性植被屬于()A.常綠闊葉林B.針闊葉混交林C.落葉闊葉林D.針葉林2.與湖州相比,丹東的銀杏()A.生長緩慢B.枝葉繁茂C.冬季落葉D.樹干高大讀圖,回答3~4題。3.從①、②、③三地可能看到的典型植被依次對應的順序是()A.草原、森林、荒漠B.森林、荒漠、草原C.草原、荒漠、森林D.森林、草原、荒漠4.造成圖中三地植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熱量B.水分C.地形D.土壤紅樹林(右圖)指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濕地木本生物群落,組成的物種包括草本、藤本紅樹。據此完成5~6題。5.紅樹林()①多分布在我國渤海與黃海沿岸②根系短小不發(fā)達③多分布在潮間帶的淤泥質海岸④以喜鹽植物為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紅樹林的主要功能是()A.保護海岸,保護生物的多樣性B.降低風速,為船舶提供避風場所C.綠化美化沿海環(huán)境,吸煙滯塵D.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環(huán)境第三屆聯合國環(huán)境大會上,中國表現搶眼。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2017年聯合國環(huán)保最高榮譽——“地球衛(wèi)士獎”。下圖為塞罕壩林場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7~8題。7.從1962年至今,塞罕壩林場培育出112萬畝(約746.7平方千米)人工林,成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范例”。下列關于該林場表述正確的是()A.選擇常綠硬葉林為主要營林品種B.對東北地區(qū)生態(tài)安全的意義重大C.春季防火等級最高D.經過50多年的營林,成為重要的木材基地8.下列關于塞罕壩林場產生的影響,描述正確的是()A.為東北林區(qū)的開發(fā)提供了借鑒意義B.保護華北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防風固沙C.減少黃土高原水土流失D.防止內蒙古中部草原退化挪威領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漫長曲折,沿海島嶼很多。讀挪威簡圖,回答9~10題。9.圖中適宜在甲地生長的自然植被是()A.溫帶落葉闊葉林B.常綠闊葉林C.亞寒帶針葉林D.溫帶草原10.與甲地緯度相似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的自然植被()A.夏季常綠,冬季落葉B.葉片呈針狀C.抗旱能力差D.根系發(fā)達溫帶雨林是地球上由針葉樹或闊葉樹組成的森林植被類型。與熱帶雨林相比,溫帶雨林也有高大的喬木、茂盛的灌木和眾多的附生植物,但生物種類少。下圖示意世界上溫帶雨林的分布地區(qū)。據此回答11~12題。11.溫帶雨林一般分布在()A.受西風影響的中緯度大陸西岸B.多地形雨的高山地帶C.溫帶海洋性氣候的降水豐沛區(qū)D.暖流經過的沿海地區(qū)12.與熱帶雨林相比,溫帶雨林生物種類少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條件惡劣B.冬季氣溫偏低C.多云霧,降水多D.有機質來源少13.下列各類土壤及影響其形成的主要自然環(huán)境特征對應正確的是()A.黏土—山頂B.黑土—低溫濕潤C.砂土—山麓D.紅壤—高溫干旱14.人們年復一年地在自然土壤上進行泡水耕耘,排水烤田,精整田面,輪作施肥,使耕作層適合水稻根須的生長,育成了有利于水稻生長的水稻土。下列關于水稻土的敘述,正確的是()A.表層土質疏松,顏色較淺B.由人類的農業(yè)活動改造而成C.集中分布于南方丘陵山地D.影響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氣候15.圖a、b所示分別為草原土壤剖面和森林土壤剖面。關于圖示兩個土壤剖面的差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草原土壤演化時間更久B.草原土壤淋溶作用更強C.森林土壤發(fā)育更為完整D.森林土壤腐殖質層更厚G7(北京—烏魯木齊)高速被自駕“驢友”們譽為“世界最美色彩大道”。沿途將邂逅林海綠、草原青、沙漠黃、戈壁灰、胡楊金、湖泊藍等景觀。據此完成第16題。16.沿途森林、草原、沙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由高到低排序正確的是()A.森林、草原、沙漠B.草原、森林、沙漠C.森林、沙漠、草原D.草原、沙漠、森林17.下圖是各種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圖,正確的判斷是()①巖石主要影響土壤的土層厚度、水熱條件②氣候主要影響土壤的水熱條件、理化性質③生物主要影響土壤的發(fā)育程度、肥力性質④地形主要影響土壤的質地、礦物養(yǎng)分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如圖示意祁連山黑河上游三種植被類型土壤有機碳密度分布變化。據此完成18~19題。18.關于土壤有機碳密度說法正確的是()A.隨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機碳密度下降很大B.相同土壤深度,高寒草甸的有機碳密度最大C.土壤有機碳密度呈現顯著的表層聚集性D.表層高寒沼澤草甸土壤有機碳密度最高19.影響黑河上游土壤有機碳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成土母質B.氣候C.植被類型D.地形地勢分布于我國東北平原的黑土有機質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強,是最適宜農作物生長的肥沃土壤。20世紀50年代以來,黑土區(qū)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的商品糧基地。近年來,黑土厚度變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嚴重影響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圖1示意東北平原黑土的分布,圖2示意東北平原黑土厚度的變化。據此完成20~22題。20.東北平原黑土形成的自然條件是()A.緯度偏高,氣溫偏低,物理風化作用弱B.有機質來源豐富,冬季漫長,氣候寒冷C.地勢低平,水系發(fā)達,有機質積累多D.夏季高溫,降水豐富,植物生長旺盛21.引起東北平原黑土厚度變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氣候變暖,微生物分解活躍B.大量施用農藥化肥,建設人工水渠C.人類過度墾殖,流水沖刷嚴重D.城市化進程加快,耕地被大量侵占22.保護與恢復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A.實現秸稈還田,免耕、少耕和休耕B.發(fā)展畜牧業(yè),壓縮耕作業(yè)規(guī)模C.大力植樹造林,抵御寒潮危害D.完善水利設施,減少水土流失“保護性耕作法”是指對耕地實行免耕或淺耕措施,并在糧食收割時及時將作物秸稈粉碎后歸還農田,或者將莊稼茬子留在田地過冬。讀某地實驗前后冬春季節(jié)有關實驗資料表,完成23~24題。土壤水分土壤空氣土壤有機質大氣懸浮物大氣水分實驗前6.3%25.5%0.7%14.6%18.6%實驗后23.5%16.7%3.2%3.4%34.5%23.實驗結果反映了實行“保護性耕作法”能夠()A.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氣濕度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C.增強土壤透氣性,提高土壤肥力D.降低土壤透氣性,減少空氣污染24.“保護性耕作法”最適宜優(yōu)先推廣的國家是()A.哈薩克斯坦B.新加坡C.比利時D.巴西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25.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杭州某校地理研學實踐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去浙江南部山區(qū)開展了一次“土壤形成與地理環(huán)境關系”的野外實習,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繪制出下面的“土壤與其他自然要素關系”(如圖示意)。請你與他們一起探究下列問題。(1)考察地區(qū)的地帶性自然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從圖中獲知________________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但土壤的形成是________、地形、水文、生物乃至人類活動綜合作用的結果。(4分)(3)同學們在浙南低山丘陵考察時發(fā)現,這里的土壤多為紅色,簡要分析形成的原因。(6分)(4)簡要分析生物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4分)26.讀“土壤在地理環(huán)境中的地位”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8分)(1)圖中①~④代表的地球外部四個圈層是:①______圈,②________圈,③________圈,④________圈。(4分)(2)土壤是處于四大圈層中緊密接觸的________地帶,是陸地環(huán)境各要素________作用的產物。(4分)(3)在我國南方江南丘陵地區(qū),典型的氣候類型屬于________,生長的植被類型是________,發(fā)育的土壤類型是________。(6分)(4)自然土壤在人類精心耕作和管理下,會成為(4分)()A.鹽堿土B.沙化土C.農業(yè)土壤D.成土母質2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8分)非洲是一片廣闊而神奇的土地,有著絕美的風光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至今仍蘊藏著很多不解之謎,吸引著眾多的科學家和探險者去考察和探險。一位探險者在其游記中對甲地有這樣的描述:“……進入森林之中,你仿佛來到一個夢幻王國。抬頭看一看,只有滿眼的長著奇異板狀根的參天大樹,不可思議的老莖稈上的花果、巨葉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藍的天空;低頭望一望,眼前到處是苔蘚、藤蘿等。密不透風的林中潮濕悶熱,腳下到處濕滑……”探險者在乙地發(fā)現一種十分奇特的樹——猴面包樹,在其游記中對該樹有這樣的描述:“……樹干高不過20米左右,而胸徑卻可達15米以上,看上去活像個大胖子,當地居民又稱它為‘大胖子樹’。葉集生于枝頂,小葉長5厘米,長圓狀倒卵形,急尖,上面暗綠色發(fā)亮,無毛或背面被稀疏的星狀柔毛,葉柄長10~20厘米。”(1)這位探險者在甲地游歷的森林類型是________,這種森林主要特征有哪些?(3分)(2)從氣候角度分析甲地土層深厚、土壤肥力低的形成原因。(6分)(3)乙地典型的植被類型是________,說出該植被景觀的季節(jié)變化特點。(3分)(4)結合游記內容,闡釋當地地理環(huán)境與猴面包樹形態(tài)特征的關系。(6分)單元檢測(五)1.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到,丹東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其地帶性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C正確。故選C。答案:C2.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到,丹東的緯度更高,氣溫較低,銀杏的生長速度較慢,A正確;兩地都是銀杏樹,因此枝繁葉茂、冬季落葉和樹干高大,都是相似的,B、C、D錯誤。故選A。答案:A3.解析:圖中①②③三地距海越來越遠,水分條件越來越差,故①典型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②是溫帶草原、③是荒漠,D正確。故選D。答案:D4.解析:根據上題分析可知,造成圖中三地植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水分,B正確。故選B。答案:B5.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紅樹林生長于我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我國的渤海和黃海地帶幾乎是沒有紅樹林分布的,①錯誤;讀圖可知紅樹的根系是比較發(fā)達的,②錯誤;由材料信息可知紅樹林多分布于潮間帶的淤泥質海岸,③正確;由材料信息可知紅樹林多分布于海邊,該區(qū)域的土壤的含鹽量是比較高的,由此可以推知紅樹林以喜鹽植物為主,④正確。故選C。答案:C6.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樹林的主要生態(tài)功能是保護海岸,為林間的生物提供棲息地,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的特點,A正確;紅樹林并不能為船舶提供避風場所,B錯誤;結合選項可知CD項雖然是紅樹林所具有的功能,但并不是紅樹林的主要功能,吸煙滯塵、美化環(huán)境一般是城市內植被的主要作用,C、D錯誤。故選A。答案:A7.解析:塞罕壩林場緯度較高,應選擇針葉林、落葉林為主要營林樹種,A錯誤;位于河北省北部,屬于華北地區(qū),對東北地區(qū)生態(tài)安全意義較小,B錯誤;華北地區(qū)春季干燥,春季防火等級最高,C正確;經過50多年的營林,成為重要的生態(tài)林基地,D錯誤。故選C。答案:C8.解析:塞罕壩林場為東北林區(qū)的生態(tài)保護提供了借鑒意義,A錯誤;有利于保護華北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防風固沙,B正確;塞罕壩林場不屬于黃土高原,不能減少黃土高原水土流失,C錯誤;可防止內蒙古南部草原退化,D錯誤。故選B。答案:B9.解析:甲地位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適宜在甲地生長的自然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A正確。故選A。答案:A10.解析:與甲地緯度相似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的自然植被是針葉林,冬季不落葉,葉片呈針狀,抗旱能力強,根系不發(fā)達。故選B。答案:B11.解析:讀世界溫帶雨林主要分布圖可知,溫帶雨林一般分布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降水豐沛區(qū),C正確;并非所有大洲的中緯度大陸西岸、多地形雨的高山地帶都有溫帶雨林分布,A、B錯誤;南半球溫帶雨林分布區(qū)為寒流流經地區(qū),D錯誤。故選C。答案:C12.解析:與熱帶雨林相比,溫帶雨林緯度偏高,冬季氣溫偏低,生物種類少,B正確;溫帶雨林分布地區(qū)自然條件較好,A錯誤;與熱帶雨林相比,溫帶雨林分布區(qū)云霧和降水少,C錯誤;由材料可知,溫帶雨林地區(qū)植被類型多樣,生物量大,有機質來源較多,D錯誤。故選B。答案:B13.解析:黏土—顆粒較小,往往位于山麓,A錯誤;黑土—低溫濕潤,有機質分解慢,B正確;砂土—顆粒較大,往往位于山頂,C錯誤;紅壤—高溫濕潤環(huán)境,D錯誤。故選B。答案:B14.解析:水稻土表層土質緊密,顏色較深,由人類的農業(yè)活動改造而成,集中分布于南方平原、盆地和三角洲地區(qū),水稻土是指在長期淹水種稻條件下,受到人為活動和自然成土因素的雙重作用形成的。故選B。答案:B15.解析:草原土壤淀積層更薄,演化時間更短,A錯誤;草原土壤淋溶作用更弱,B錯誤;森林土壤層次更多,發(fā)育更為完整,C正確;森林土壤腐殖質層更薄,D錯誤。故選C。答案:C16.解析:沿途森林、草原、沙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與有機質補充量有關,有機質補充量與植被類型有關,沙漠植被稀少,有機質提供量最少,因此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最少;森林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一般低于草地,這是因為草類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則根系的集中程度遞減,從而為土壤表層提供了大量的有機質;樹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給土壤表層的有機質不多,主要是以落葉的形式將有機質歸還到地表。因此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由高到低排序正確的是草原、森林、沙漠,B正確。故選B。答案:B17.解析:氣候主要影響土壤的水熱條件、理化性質,②正確;生物主要影響土壤的發(fā)育程度、肥力性質,③正確;巖石主要影響土壤的質地、礦物養(yǎng)分,地形主要影響土壤的土層厚度、水熱條件,①④錯誤。故選D。答案:D18.解析: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隨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機碳密度下降很大,而高寒沼澤草甸隨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機碳密度先下降后上升,A錯誤;相同土壤深度,高寒沼澤草甸的有機碳密度最大,在土壤表層也是如此,B錯誤,D正確;高寒沼澤草甸土壤有機碳密度在表層最大,隨深度增加土壤有機碳密度變化不大,C錯誤。故選D。答案:D19.解析:據圖可知,黑河上游土壤有機碳密度大小與植被類型直接相關,C正確。故選C。答案:C20.解析:東北平原黑土形成的自然條件是有機質來源豐富,冬季漫長,氣候寒冷,有機質分解慢,積累多,B正確,C錯誤;氣溫日變化、季節(jié)變化幅度大,凍融作用明顯,物理風化作用強,A錯誤;植物生長旺盛不一定會增加土壤有機質,形成黑土,D錯誤。故選B。答案:B21.解析:引起東北平原黑土厚度變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類過度墾殖,流水沖刷嚴重,水土流失嚴重,C正確;全球氣候變暖,微生物分解活躍,大量施用農藥化肥,不是土壤厚度變薄的原因,A、B錯誤;城市化進程加快,耕地被大量侵占,不會導致土壤肥力下降,D錯誤。故選C。答案:C22.解析:保護與恢復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實現秸稈還田、免耕、少耕和休耕,A正確;該地是我國商品糧基地,壓縮耕作業(yè)規(guī)模會影響糧食產量,不符合實際,B錯誤;抵御寒潮危害與恢復土壤肥力關系不大,C錯誤;完善水利設施,減少水土流失,可以減緩肥力下降,不能恢復黑土肥力,D錯誤。故選A。答案:A23.解析: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實驗后出現的結果是土壤水分、大氣水分增加;土壤空氣減少,降低了土壤透氣性;土壤有機質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大氣懸浮物減少,減少了空氣污染,故選D。答案:D24.解析:由實驗結果可知,“保護性耕作法”有保持土壤水分,減少水分蒸發(fā)等作用,所以該措施適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推廣,四個選項中,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的只有哈薩克斯坦。故選A。答案:A25.解析:第(1)題,考察地區(qū)位于浙江南部山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地帶性自然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第(2)題,成土母質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土壤的形成是氣候、地形、水文、生物乃至人類活動綜合作用的結果。第(3)題,浙南低山丘陵多為紅色土壤的原因是高溫多雨,土壤中礦物質的淋溶作用強烈,氧化鐵等含量較高。第(4)題,生物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又促進了巖石風化,為土壤提供有機質。答案:(1)(亞熱帶)常綠闊葉林(2)成土母質氣候(3)高溫多雨,土壤中礦物質的淋溶作用強烈,氧化鐵等含量較高。(4)生物的生長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巖石的風化,是土壤形成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生物在生長過程中與土壤之間進行著物質的交換,是土壤中有機質的來源,決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2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舞蹈培訓指導合同范例
- 銀行客戶資金托管合同范例
- 2024至2030年中國超薄光電鼠標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環(huán)磷酸腺苷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2024年智能電動擋車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帽子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產房護士培訓的收獲與總結
- 團務基本知識培訓
- 2024至2030年拉鏈成型機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企業(yè)并購與資產重組操作
- 美容護膚招商方案
- 新概念英語課件NCE1-lesson57-58(共21張)
- 《HSK標準教程1》第4課課件
- 國開2023秋《人文英語3》第5-8單元作文練習參考答案
- 水平四《排球正面雙手傳球》教學設計
- 測樹學完整分
- 私密項目商業(yè)計劃書
- 黑龍江省黑河北安市2024屆中考二模數學試題含解析
- 計算機系統(tǒng)權限修改審批表
- xx新農村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方案)
- 國企總經理崗位聘任書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