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北京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xùn)練()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裴行儉,字守約,絳州聞喜人。貞觀中,舉明經(jīng),調(diào)左屯衛(wèi)倉曹參軍。時蘇定方為大將軍,謂曰:“吾用兵,世無可教者,今子也賢?!蹦吮M畀以術(shù)。
調(diào)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溫傅反,單于管二十四州叛應(yīng)之,眾數(shù)十萬。都護蕭嗣業(yè)討賊不克,死敗系踵。詔行儉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討之,總?cè)嗳f。旗幟亙千里,行儉咸節(jié)制之。
先是,嗣業(yè)饋糧,數(shù)為虜鈔,軍餒死。行儉曰:“以謀制敵可也?!币蛟p為糧車三百乘,車伏壯士五輩,赍齏陌刀、勁弩,以羸兵挽進,又伏精兵踵其后。虜果掠車,羸兵走險。賊驅(qū)就水草,解鞍牧馬。方取糧車中,而壯士突出,伏兵至,殺獲幾盡。自是糧車無敢近者。
賊拒黑山,數(shù)戰(zhàn)皆敗,行儉縱兵,前后殺虜不勝計。偽可汗泥熟匐為其下所殺,持首來降。又擒大首領(lǐng)奉職而還,余黨走狼山。行儉既還,阿史那伏念偽稱可汗,復(fù)與溫傅合。明年,行儉還總諸軍,屯代州之陘口,縱反間,說伏念,令與溫傅相貳。伏念懼,密送款,且請縛傅自效。行儉秘不布,密以聞。后數(shù)日,煙塵漲天而南,斥候惶駭,行儉曰:“此伏念執(zhí)溫傅來降,非他也。且受降如受敵?!蹦穗穱纻?,遣單使往勞。既而果然。于是,突厥余黨悉平。
行儉工草隸,帝嘗以絹素詔寫《文選》,覽之,秘愛其法,賚物良厚。所撰《選譜》、《草字雜體》數(shù)萬言。又為營陣、部伍、料勝負、別器能等四十六訣。行儉通陰陽、歷術(shù),每戰(zhàn),豫道勝日。善知人,在吏部時,見蘇味道、王劇,謂曰:“二君后皆掌銓衡?!崩罹葱⒎Q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之才,引示行儉,行儉曰:“士之致遠,先器識,后文藝。如勃等,雖有才,而浮躁衒露,豈享爵祿者哉?炯頗沉默,可至令長,余皆不得其死。”所引偏裨,若程務(wù)挺、張虔勖、崔智睟、王方翼、黨金毗、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類為世名將,傔奏至刺史將軍者數(shù)十人。
嘗賜馬及珍鞍,令史私馳馬,馬蹶鞍壞,懼而逃。行儉招還之,不加罪。初,平都支、遮匐,獲瑰寶不貲,蕃酋將士愿觀焉,行儉因宴,遍出示坐者。有瑪瑙盤廣二尺,文彩粲然,軍吏趨跌盤,碎,惶怖,叩頭流血。行儉笑曰:“爾非故也,何至是?”色不少吝。帝賜都支資產(chǎn)皿金三千余物,橐駝馬牛稱是,行儉分給親故洎麾下,數(shù)日輒盡。
(取材于《新唐書·列傳三十三》,有刪改)
解釋:赍:jī,攜帶,拿著。斥候:偵察兵。賚:lài,賞賜。衒:xuàn,炫耀,自夸。傔奏:傔,qiàn,傔從;奏,別奏。侍從,助手。貲:zī,計算,估量。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都護蕭嗣業(yè)討賊不克克:戰(zhàn)勝
B.方取糧車中方:正在
C.馬蹶鞍壞蹶:跌倒
D.遍出示坐者示:示意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dāng)?shù)為虜鈔偽可汗泥熟匐為其下所殺
B.阿史那伏念偽稱可汗李敬玄盛稱王勃……之才
C.屯代州之陘口覽之,秘愛其法
D.雖有才,而浮躁衒露懼而逃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乃盡畀以術(shù)
就把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全部傳授給他
B.余黨走狼山
裴行儉剩余的部隊離開了狼山
C.遣單使往勞
派遣一名使者前去慰勞
D.類為世名將
大都成為了當(dāng)世著名將領(lǐng)
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裴行儉深得蘇定方的賞識,蘇定方認為裴行儉有才能,可以把自己的用兵之術(shù)傳給他。
B.裴行儉精于謀略,吸取都護蕭嗣業(yè)軍糧被敵人劫奪的教訓(xùn),用計謀給賊兵以沉重打擊。
C.裴行儉通曉陰陽、歷術(shù),所以能預(yù)先得知偽可汗阿史那伏念捆系阿史德溫傅前來投降。
D.裴行儉慷慨大方,不吝惜財物,能把皇帝賞賜給他的各種財物分給親戚、朋友及部下。
5.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
爾非故也,何至是?
6.著名史學(xué)家朱軾評價裴行儉說:“行儉才兼文武,有人倫之鑒,其器量亦不可及。”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①古之治天下,所謂不賞而民勸者,非謂絕而不賞之也。賞一善而百善進也,何哉?自京師至于郡縣,郡縣至于鄉(xiāng)黨,其間有德行節(jié)義可稱者取而旌之,爵于朝廷,死表其門閭,如此風(fēng)俗莫不勉勵也。漢唐之間,雖不及于三代,而以號為治者,此道素行也。且今之天下,何異乎古之天下,然而風(fēng)俗未厚于古者,得非此道之廢歟?
②故文正公范希文之于於陵也,豈特德行節(jié)義而已矣!夫公家世姑蘇,幼兒孤弱,無父所怙,而后隨其母氏來居茲上,留而不出,遂為邑人。及其長也,卓有所立,鄉(xiāng)人奇之。嘗廬于長白,日自諷誦,雖刻苦不暇,每患其寡友。一日,超然遐舉,四走方外,求老師巨儒,以成就其業(yè)。不數(shù)歲間,大通六籍,聲名傾動當(dāng)世。祥符中,會明天子詔天下舉賢者能者,公素擅鄉(xiāng)閭之譽,為卿大夫之所賓興,一上而中。尋補職任,驟歷臺諫,丕功碩惠,加乎生民,鯁議讜言,許于當(dāng)國。天下之人,無賢不肖,不謀而同辭曰:“范公如登輔相,太平可期。”及乎領(lǐng)邊郡,握兵權(quán),談笑樽俎之間,折沖方面之難,威聲遠布。坐鎮(zhèn)獷俗,以致疆場塵清,投烽釋警,虜不敢犯邊,盜不敢入寇。天子倚之如金湯,視之如腹心,何患乎西戎,何憂乎北狄!
③時以海內(nèi)既安,邦國無事,乃貳樞府,參預(yù)機務(wù)。天下之人歡然相語:“范公用矣,但翹首跋足以俟太平爾?!惫允秦撋现刎?zé),以謂其功不可亟成也,必待馴致。故其所為,志在遠大。移風(fēng)易俗,厘革頹弊。下輯臣儀,上裨袞職。欲行之以久,而效于后也。《易》稱:“漸以正邦”。公實用之矣,惜乎其不能終之而薨。
④公沒之后,邑里無傳焉。噫!古之人有德行節(jié)義,取而旌之,猶能以厲其風(fēng)俗,況有功于天下者乎?治平中,澤出宰是邑,訪公之跡,得公之實,爰飭梓人構(gòu)堂宇,命繪工圖儀形。使夫十室之民,朝夕耳傾而目屬,自非嵬瑣之類,得無聲激?如是何患風(fēng)俗不及古也?故:“不賞而民勸?!敝^此矣。愚之所以建公祠者,非止為乎公也,為民也。
(取材于宋代韓澤《淄州長山縣范文正公祠堂記》)
解釋:於陵:即長山縣。長白:山名,位于長山縣境內(nèi)。
7.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謂不賞而民勸者勸:說服
B.無父所怙怙:依靠
C.以謂其功不可亟成也亟:很快
D.公沒之后沒:去世
8.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雖不及于三代雖刻苦不暇
B.卓有所立為卿大夫之所賓興
C.許于當(dāng)國況有功于天下者乎
D.取而旌之朝夕耳傾而目屬
9.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死表其門閭死后表彰他們的家族
B.公素擅鄉(xiāng)間之譽范公一向擁有鄉(xiāng)里的美譽
C.乃擢貳樞府于是就被提拔為樞密副使
D.爰梓人構(gòu)堂宇于是讓木匠畫出房屋圖紙
10.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范公杯酒談笑之間就震懾敵軍,使之不敢犯邊,顯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
B.文章引用《易經(jīng)》的語句,表述了對范仲淹事業(yè)未完成的痛惜之情。
C.范仲淹在布衣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朝堂為良相,堪稱第一流人物。
D.范仲淹一生留下許多可被傳頌的事跡,但他死后一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11.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
然而風(fēng)俗未厚于古者,得非此道之廢歟
12.第四段中,說“愚之所以建公祠者,非止為乎公也,為民也。”這句話交代了長山縣設(shè)立范公祠堂的目的,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對設(shè)立祠堂的目的加以概括。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范文正公義田記
錢公輔
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
方貴顯時,置負郭①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yǎng)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共出納焉。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dāng)?shù),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給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②有余而無窮。屏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莫給。此其大較也。
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于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后世子孫修其業(yè),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唯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晏子曰:“自臣之貴,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為隱君之賜乎?彰君之賜乎?”于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遠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晏子為近之。觀文正之義,賢于平仲,其規(guī)模遠舉又疑過之。
嗚呼!世之都三公③位,享萬鐘祿,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聲色之多,妻孥④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門而入者,豈少也哉?況于施賢乎!其下為卿,為大夫,為士,廩稍⑤之充,奉養(yǎng)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壺瓢,為溝中瘠⑥者,又豈少哉?況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義滿朝廷,事業(yè)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后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無錄也。獨高其義,因以遺于世云。
解釋:①負郭:靠近外城。②沛然:充足的樣子。③三公:泛指居高位的官員。④孥(nú):兒女。⑤廩稍:指官府發(fā)給的糧食。⑥溝中瘠:餓死在溝渠里。
13.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稔:熟悉
B.屏而家居俟代者與焉屏:退隱
C.而力未逮者二十年逮:達到
D.而言有次也次:次序
14.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既而為西帥
B.以養(yǎng)濟群族之人以其所入,給其所聚
C.公之未貴顯也其邸第之雄
D.賢于平仲況于施賢乎
15.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唯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只把布施窮人、養(yǎng)活族人的道義,傳給了他的兒子
B.昔晏平仲敝車羸馬
從前,晏子坐著破車子,由瘦馬拉著(去上朝)
C.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余人
齊國的士人,等我資助生火做飯的有三百多人
D.其規(guī)模遠舉又疑過之
對義田規(guī)模之大和影響之久遠的懷疑超過了他
16.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范文正公購置義田救濟群族之人,而自己卻過著清貧的生活,高尚的品質(zhì)令人敬仰。
B.范文正公后世的子孫繼承了他的遺志,如同范文正公本人在世的時候一樣救濟族人。
C.用孟子“親親而仁民”的話凸顯晏子的克己好仁,認為范仲淹的義舉與之相接近。
D.所記范文正公置義田一事,可以認為是其“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
17.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
于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
18.文章最后一段中的“高其義”意為“推崇他的義舉”,請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簡述是用怎樣的手法層層推進地表現(xiàn)其對范仲淹義舉的推崇之意的。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朝鮮王滿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時嘗略屬真番、朝鮮,為置吏,筑鄣塞。秦滅燕,屬遼東外徼。漢興,為其遠難守,復(fù)修遼東故塞,至淇水為界,屬燕。燕王盧培反,入匈奴,滿亡命,聚黨千馀人,魋結(jié)蠻夷服而東走出塞,渡淇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郭,稍役屬真番、朝鮮蠻夷及故燕、齊亡命者王之,都王險。
會孝惠、高后時天下初定,遼東太守即約滿為外臣,保塞外蠻夷,無使盜邊;諸蠻夷君長欲入見天子,勿得禁止。以聞,上許之,以故滿得兵威財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臨屯皆來服屬,方數(shù)千里。傳子至孫右渠,所誘漢亡人滋多,又未嘗入見;真番旁眾國欲上書見天子,又擁閼不通。
元封二年,漢使涉何譙諭右渠,終不肯奉詔。何去至界上,臨淇水,使御刺殺送何者朝鮮裨王長,即渡,馳入塞,遂歸報天子曰“殺朝鮮將”。上為其名美,即不詰,拜何為遼東東部都尉。朝鮮怨何,發(fā)兵襲攻殺何。
天子募罪人擊朝鮮。其秋,遣樓船將軍楊仆從齊浮渤海;兵五萬人,左將軍荀彘出遼東,討右渠。右渠發(fā)兵距險。左將軍卒正多率遼東兵先縱,敗散,多還走,坐法斬。樓船將軍將齊兵七千人先至王險。右渠城守,窺知樓船軍少,即出城擊樓船,樓船軍敗散走。將軍楊仆失其眾,遁山中十馀日,稍求收散卒,復(fù)聚。左將軍擊朝鮮淇水西軍,未能破自前。
天子為兩將未有利,乃使衛(wèi)山因兵威往諭右渠。右渠見使者頓首謝:“原降,恐兩將詐殺臣;今見信節(jié),請服降。"遣太子入謝,獻馬五千匹,及饋軍糧。人眾萬馀,持兵,方渡淇水,使者及左將軍疑其為變,謂太子已服降,宜命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將軍詐殺之,遂不渡淇水,復(fù)引歸。山還報天子,天子誅山。
元封三年夏,尼溪相參乃使人殺朝鮮王右渠來降。王險城未下,故右渠之大臣成巳又反,復(fù)攻吏。左將軍使右渠子長降、相路人之子最告諭其民,誅成巳,以故遂定朝鮮,或四郡。
(取材于《史記朝鮮列傳》)
19.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屬遼東外徼徼:邊界
B.真番、臨屯皆來服屬屬:歸屬
C.漢使涉何譙諭右渠譙:使……知曉
D.右渠發(fā)兵距險距:依仗
20.下列對句中“為”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為其遠難守為:介詞,因為
B.為其名美為:動詞,認為
C.使言及左將軍疑其為變?yōu)椋簞釉~,作、興起
D.以故遂定朝鮮,為四郡為:動詞,成為
2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始全燕時嘗略屬真番、朝鮮。
自燕國全盛之時開始,真番、朝鮮就曾全部隸屬于它。
B.以故滿得兵威財物侵降其旁小邑。
因此,衛(wèi)滿得到了軍隊之威、財物之利,侵占、降服了鄰近的小國。
C.稍求收散卒,復(fù)聚。
(將軍楊仆)隨即尋求并收回了散兵游勇,再次集結(jié)起來。
D.左將軍使右渠子長降、相路人之子最告諭其民。
左將軍令衛(wèi)右渠的兒子長降、丞相路人的兒子路最曉諭朝鮮民眾。
22.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衛(wèi)滿的孫子衛(wèi)右渠并未履行作為漢朝外臣的職責(zé),招致周邊小國的不滿。
B.王險之戰(zhàn)中,作為領(lǐng)兵將官的左將軍卒正多首先帶領(lǐng)遼東軍隊出兵作戰(zhàn)。
C.來降的衛(wèi)右渠的軍隊人數(shù)眾多且攜帶兵器,引起了使者和左將軍卒正多的懷疑。
D.雖然衛(wèi)右渠被殺,但王險城并未被攻破,朝鮮半島內(nèi)部又發(fā)生了一場叛亂。
23.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
乃使衛(wèi)山因兵威往諭右渠。
24.本文對漢武帝的好大喜功、殘忍暴戾有所揭示,請從文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眾,患上之人不欲其眾;不患士之不欲為,患上之人不使其為也。
夫材之用,國之棟梁也,得之則安以榮,失之則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眾,不使其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尤蔽者,以為吾之位可以去辱絕危,材之得失無補于治亂之?dāng)?shù);又或謂吾之爵祿足以誘天下之士,榮辱憂戚在我,可以驕天下之士,而其將無不趨我;又或不求取用之道,以為天下實無材。此三蔽者,可以論其失者,獨以天下為無材者耳。蓋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異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治國而國安焉。上之人茍不能精察之、審用之,則雖抱皋、夔之智,且不能自異于眾,況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曰:“人之有異能于其身,猶錐之在囊,其末立見。故未有有其實而不可見者也?!贝送接幸娪阱F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馬之在廄也。駑驥雜處,飲水食芻,嘶鳴蹄嚙,其所異者蔑矣。及其引重車,取夷路,不屢策,不煩御,一頓其轡,而千里已至矣。然后騏驥與駑駘別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為無材,盡其道以求而試之。試之之道,在當(dāng)其所能而已。
是知雖得天下之瑰材杰知,而用之不得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量其能而審處之,使大者小者、長者短者無不適其任者也。如是,則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奮其所知,以效小事,況其賢能智力卓犖者乎?呼!后之在位者,蓋未嘗求其說而試之以實也,而曰天下果無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或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獨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則所以能復(fù)先王之法度,則天下之小事無不如先王時矣,況教育成就人材之大者乎?此吾所以獨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取材于王安石《材論》)
25.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特未知其故也特:只不過
B.惟其遇事而事治治:處理得好
C.求其所異者蔑矣蔑:微小
D.然后騏驥與駑駘別矣別:告別
26.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不患材之不眾人之有異能于其身
B.不患士之不欲為獨以天下為無材者耳
C.而其將無不趨我況其賢能智力卓犖者乎
D.盡其道以求而試之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
27.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榮辱憂戚在我他們的榮辱憂傷令我掛懷
B.此徒有見于錐之在囊這只是看到了錐子放在布袋里的情形
C.皆能奮其所知,以效小事都能發(fā)揮他們的智慧,去盡力做一些小事
D.此吾所以獨言求而用之之道也這就是我只講尋求和使用人才方法的原因
28.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
及其引重車,取夷路,不屢策,不煩御
29.下面三則材料中,哪一則最適合作為論據(jù)放在文中的處?請根據(jù)文章及所選材料的大意簡述你的理由。
(1)弓所以為正者,材也。相材之法視其理,其理不因矯揉而直,此弓人之所當(dāng)知也。
(2)六國合從,而辯說之材出;劉、項并世,而籌畫戰(zhàn)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謨謀諫諍之佐來。
(3)南越之修簳①,加強弩之上,而彍之千步之外,此天下之利器,決勝之所寶也。用以敲撲,則無以異于朽槁之梃②。
解釋:①簳:小竹,可做箭。②梃:棍棒。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①“魯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一日,已,朔。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宋師敗績?!雹?/p>
②蘇子曰:《春秋》書戰(zhàn),未有若此之嚴而盡也。宋公,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后,于周為客。天子有事膰②焉,有喪拜焉,非列國諸侯之所敢敵也。而曰“及楚人戰(zhàn)于泓”楚,夷狄之國;人,微者之稱。以天子之上公,而當(dāng)夷狄之微者,至于敗績,宋公之罪,蓋可見矣。而《公羊傳》以為文王之戰(zhàn)③不過此,學(xué)者疑焉,故不可不辯。
③宋襄公非獨行仁義而不終者也。以不仁之資,盜仁者之名爾。齊宣有牽牛而過堂下者,曰:“牛何之?”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④,若無罪而就死地?!狈蛏嵋慌?,于德未有所損益者,而孟子與之以王。所謂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之所共也。而宋襄公執(zhí)鄫子⑤,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殺一牛猶不忍,而宋公戕一國君若犬豕然,此而忍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
④泓之役,身敗國衄⑥,乃欲以不重傷、不禽二毛⑦欺諸侯。人能紾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饑于壺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鄫子,而不忍于重傷二毛,此豈可謂其情也哉?
⑤以愚觀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諸侯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為可以文取也。其得喪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則同也。其不鼓不成列,不能損襄公之虐;其抱孺子而泣,不能蓋王莽之篡。使莽無成則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
⑥古人有言:“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毕骞型跽咧畮?,猶足以當(dāng)桓公之師,一戰(zhàn)之余,救死扶傷不暇。此獨妄庸耳。齊桓、晉文得管仲、子犯而興,襄公有一子魚不能用,豈可同日而語哉。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論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于后世者也。
(取材于蘇軾《宋襄公論》
①出自《春秋》。泓水之戰(zhàn),子魚向宋襄公建議,在楚軍沒有全部渡河、沒有列陣成行做好準(zhǔn)備時發(fā)起進攻,宋襄公未聽,結(jié)果大敗。②膰:送祭肉。③文王之戰(zhàn):指符合禮信仁義的戰(zhàn)爭。④觳觫:恐懼的樣子。⑤鄫子:鄫國國君,參加諸侯會時被宋襄公殺害以供奉神廟。⑥衄:損傷,傷害。⑦二毛:指老年人。⑧紾:彎轉(zhuǎn),扭曲。
30.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①微者之稱微:卑賤
②而當(dāng)夷狄之微者當(dāng):抵擋
③牛何之之:去,往
④若無罪而就死地就:趨向
⑤而孟子與之以王與:和,跟
⑥天下孰有不忍者耶孰:什么
⑦乃欲以不重傷乃:竟然
⑧不能損襄公之虐損:損壞
A.①④B.②⑥C.③⑦D.⑤⑧
3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未有若此之嚴而盡也
沒有像這樣嚴謹而且全面的了
B.宋襄公非獨行仁義而不終者也
宋襄公的過錯不只是施行仁義而沒有堅持到最后
C.天下知其不情也
天下人都知道這不合情理
D.襄公以諸侯為可以名得
宋襄公以為諸侯的霸主地位可以憑借名聲取得
32.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春秋》記載宋楚之戰(zhàn)時,用字考究,“楚”“人”二字,隱含著對宋襄公的批評。
B.認為宋襄公為人狂妄,有眾多能臣卻不用,故而一開始就不具備稱霸的德行。
C.通過對宋襄公的評論,表述出統(tǒng)治者只有行王道才能成就王業(yè)的仁政思想。
D.鑒于后世對宋楚戰(zhàn)爭看法不同,宋襄公的行為極具欺騙性,撰寫此文以澄清。
33.將下面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
34.第③段中,認為宋襄公“以不仁之資,盜仁者之名”。請具體說明③段至⑤段是如何對此展開論證的。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黃瓊字世英,江夏安陸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遭父憂,服闋,五府俱辟,連年不應(yīng)。永建中,公卿多薦瓊者,于是與會稽賀純、廣漢楊厚俱公車征。瓊至綸氏,稱疾不進。有司劾不敬,詔下縣以禮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處士多不稱望,李固素慕于瓊,乃以書逆遺之。瓊至,即拜議郎。三年,大旱。瓊上疏順帝曰:“廣昔魯僖遇旱,躬節(jié)儉,放讒佞者十三人,誅稅民受貨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睍啵姷玛柕?,使中常侍以瓊奏書屬主者施行。遷尚書令。瓊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選,專用儒學(xué)文吏,于取士之義,猶有所遺,乃奏增孝悌及能從政者為四科,事竟施行。雄前議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后尚書張盛奏除此科。瓊復(fù)上言:“覆試之作,將以澄洗清濁,覆實虛濫,不宜改革。”帝乃止。出為魏郡太守,稍遷太常。和平中,以選入侍講禁中。元嘉元年,遷司空?;傅塾绱髮④娏杭?,使中朝二千石.以上會議其禮。特進胡廣等,咸稱冀之勛德,其制度赍賞,以宜比周公錫之山川、土田、附庸。瓊獨建議曰:“冀前以親迎之勞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賞冀可比鄧禹合食四縣賞賜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賞必當(dāng)功爵不越德?!背闹?。冀意以為恨。永興元年,轉(zhuǎn)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無所用。雖有善人而為冀所飾舉者,亦不加命。梁冀被誅,大尉胡廣、司徒韓演、司空孫朗皆坐阿附免廢,復(fù)拜瓊為太尉。以師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為邟鄉(xiāng)侯,邑千戶。瓊辭疾讓封六七上,言旨懇惻,乃許之。梁冀既誅,瓊首居公位,舉奏州郡素行貪污至死徙者十余人,海內(nèi)由是翕然望之。尋而五侯擅權(quán),傾動內(nèi)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稱疾不起。四年,以寇賊免。永興七年卒,時年七十九。贈車騎將軍,謚曰忠侯。
(選自《后漢書·黃瓊傳》,有刪改)
五侯,東漢桓帝時五名同時被封侯的宦官。
3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冀前以親迎之勞/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賞/冀可比鄧禹/合食四縣/賞賜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賞必當(dāng)功爵/不越德
B.冀前以親迎之勞/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賞/冀可比鄧禹/合食四縣/賞賜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賞必當(dāng)功/爵不越德
C.冀前以親迎之勞/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賞/冀可比鄧禹/合食四縣/賞賜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賞必當(dāng)功/爵不越德
D.冀前以親迎之勞/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賞/冀可比鄧禹/合食四縣/賞賜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賞必當(dāng)功爵/不越德
3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孝廉,漢朝中央政府組織測試,測試合格者任以官職,被任官職的人稱為“孝廉”。
B.禁中,又稱禁內(nèi),指皇室所居住的地方,因所居住的宮室嚴禁隨便進出得名。
C.二千石,文中指官階等級。因官員所得俸祿以米谷為標(biāo)準(zhǔn),故以“石”稱之。
D.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輔佐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助其奪取天下。
3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黃瓊屢召不就,勉強做官。他出身官員之家,官府連年征召他,他沒有答應(yīng);公卿向朝廷推薦他,他前往京城途中因稱病被彈劾,最后做了官。
B.黃瓊提議革新,關(guān)注選才。他認為以儒學(xué)取士有弊端,提議增加選官科目,得以施行;他對張盛的提議不以為然,認為應(yīng)該對人才進行查驗。
C.黃瓊剛強正直,反對濫賞?;实鄞蛩惆龘P大將軍梁冀,胡廣等人附和,把梁冀捧得很高,而黃瓊提出理由,表示反對,朝廷采納了黃瓊的意見。
D.黃瓊不附權(quán)貴,懲治貪腐。梁冀請托黃瓊?cè)斡玫娜耍S瓊都不用,梁冀被殺,黃瓊卻因自己師傅的恩惠而被封賞;他掌權(quán)后,下令懲治貪腐分子。
3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先是,征聘處士多不稱望,李固素慕于瓊,乃以書逆遺之。
(2)尋而五侯擅權(quán),傾動內(nèi)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稱疾不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韓文公薦士
唐世科舉之柄,專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為之助,謂之通榜,故其取人也畏于譏議,多公而審。亦有脅于權(quán)勢,或撓于親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若賢者臨之則不然,未引試之前,其去取高下,固已定于胸中矣。
韓文公《與祠部陸員外書》云:“執(zhí)事與司貢士者相知識,彼之所望于執(zhí)事者,至而無間,彼之職在乎得人,執(zhí)事之職在乎進賢,如得其人而授之,所謂兩得矣。愈之知者,有侯喜、侯云長、劉述古、韋群玉,此四子者,可以當(dāng)首薦而極論,期于成而后止可也。沈杞、張苰、尉遲汾、李紳、張后余、李翊,皆出群之才,與之足以收人望,而得才實,主司廣求焉,則以告之可也。”《摭言》云:“貞元十八年,權(quán)德輿主文,陸傪員外通榜,韓文公薦十人于傪,權(quán)公凡三榜,共放六人,余不出五年內(nèi)皆捷。”
陸傪在貞元間,時名最著,韓公敬重之。其《行難》一篇為傪作也,曰:“陸先生之賢聞于天下,是是而非非。自越州召拜祠部,京師之人日造焉。先生曰:‘今之用人也不詳,位于朝者,吾取某與某而已,在下者多于朝,凡吾與者若干人。’”傪不負公議而采人望,蓋與陸宣公同。
韓公與傪書時,方為四門博士,居百僚底,殊不以其薦為犯分。故其作《權(quán)公碑》云:“司貢士,薦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即不可信,雖大官勢人交言,一不以綴意?!表n公又云:“舉進士者,于先進之門,何所不往?先進之于后輩,茍見其至,寧可以不答其意邪?來者則接之,舉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獨有接后進名。”以是觀之,韓之留意人士可見矣。
(取材于洪邁《容齋隨筆》)
解釋:主司:科舉的主試官。糊名:將試卷上考生姓名密封起來。陸員外:指唐代官員陸傪,曾任祠部員外郎。權(quán)德輿:曾任唐代宰相。
39.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若賢者臨之則不然臨:面對
B.執(zhí)事與司貢士者相知識司:主管
C.京師之人日造焉造:拜訪
D.凡吾與者若干人與:參與
40.下列句中加點字,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亦有脅于權(quán)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B.如得其人而授之人而不仁,如禮何
C.不以其人布衣不用有之以為利
D.韓之留意人士可見矣人之有是四端也
41.下列對文中劃線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可以當(dāng)首薦而極論
(他們)應(yīng)當(dāng)首先被推薦,并被高度評價
B.則以告之可也
那么(我)就告發(fā)他們,也是可以的
C.傪不負公議而采人望
陸傪不違背眾人的評價,選取有聲望的人才
D.雖大官勢人交言,一不以綴意
即使是達官貴人來說情,也不改變心意
42.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代科舉取士因制度原因難免會受到人情世故的影響。
B.《摭言》記載韓愈推薦十人參加科舉測試,先后都被錄取。
C.陸傪為韓愈寫了《行難》,贊嘆其善于發(fā)現(xiàn)和錄用人才。
D.韓愈認為先考取進士的人,應(yīng)該對求教的后輩表述關(guān)心
43.將下面語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故其取人也畏于譏議,多公而審
44.韓愈認為應(yīng)該怎樣選拔人才?請根據(jù)文意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虞、虢,皆小國也。虞有下陽之阻塞,虞、虢共守之,晉不能禽也。
故晉獻公欲伐虞、虢,荀息曰:“君胡不以屈產(chǎn)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彼受吾璧,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置之外府;取之中廄,置之外廄。”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也?!避飨⒃唬骸皩m之奇知固知矣,雖然,其為人也,通心而懦,又少長于君。通心則其言之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于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后。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之下也?!?/p>
晉遂借道而伐虢。宮之奇諫曰:“晉之使者,其幣重,其辭微,必不便于虞。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翫[1]。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惫唬骸皶x,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將虢是滅,何愛于虞!且虞能親于桓、莊[2]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jù)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衷唬骸蝠⒎擒埃鞯挛┸?。’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p>
公不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旋歸四年,反取虞。荀息牽馬抱璧而前曰:“臣之謀如何?”
獻公曰:“璧則猶是,而吾馬之齒加長矣?!?/p>
晉獻公用荀息之謀而禽虞,虞不用宮之奇而亡,故荀息非霸王之佐,戰(zhàn)國兼并之臣也。若宮之奇則可謂忠臣之謀也。
(取材于《左傳》《新序》)
解釋:翫:即“玩”,這里是輕視、玩忽的意思。桓、莊:桓叔與莊伯,這里指桓、莊之族?;甘迨菚x獻公的曾祖,莊伯是晉獻公的祖父。晉獻公曾盡殺桓叔、莊伯的后代。
45.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虞、虢共守之,晉不能禽也禽:同“擒”,制伏
B.宮之奇知固知矣知:同“智”,智謀
C.吾享祀豐絜,神必據(jù)我絜:同“潔”,潔凈
D.神所馮依,將在德矣馮:同“憑”,依附
46.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通心則其言之略其虞、虢之謂也
B.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C.親以寵逼,猶尚害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遂受其幣而借之道荀息牽馬抱璧而前曰
47.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則是我取之中府,置之外府
那就等于把寶物從宮里倉庫取出來,放到宮外的倉庫
B.通心而懦,又少長于君
心胸通達而且性情懦弱,又是和虞君從小一起長大的
C.將虢是滅,何愛于虞
現(xiàn)在晉國連虢國都要滅掉,那么它對虞國還愛什么呢
D.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祭祀的糧食不芳香,只有明白了道理才是真正的芳香
48.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息獻計,用屈地產(chǎn)的寶馬和垂棘出產(chǎn)的美玉作為禮物誘惑虞君。
B.晉獻公和虞君都愛慕財寶,缺乏遠見,但對勸諫的態(tài)度卻不相同。
C.文末晉獻公嘆息寶馬的牙齒隨年齡而增長,流露出對荀息的抱怨。
D.選文中的成語“假途滅虢”“輔車相依”“唇亡齒寒”皆寓意深遠。
49.“是一時最不快意之事,卻是千古最快意之文”,這是后人對宮之奇精彩勸諫的評價。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對宮之奇的勸諫藝術(shù)加以賞析。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假骨董
骨董自來多贗,而吳中尤甚,文士皆借以糊口。近日前輩,修潔莫如張伯起,然亦不免向此中生活。至王伯榖則全以此作計然策矣。一日,予過王齋中,適坐近一故敝黑幾,壁掛敗笠,指謂予曰:“此案為吾吳吳匏庵先生初就外傳時所據(jù)梧。此笠則太祖普賜十高僧,而吾鄉(xiāng)姚少師道衍得之,留至今,蓋欲以歆予也?!庇栊υ唬骸笆钦\有之,然亦何異洪崖得道上升。油垢幞頭,李西平破朱泚破綻衲襖也?”王面赪無以應(yīng)。
時婁江曹孝廉家一仆范姓,居蘇城,變好骨董,曾購一閻立本醉道士圖,真絕筆也。王以廉值脅得之,索價千金,損之亦須數(shù)百,好事者日往商評。不知范素狡黠,已先令吳人張元舉臨摹一本,形模仿佛,幾如桓元子之于劉越石,酬之十金,王所收者是也,真本別得善價售矣。元舉眇一目,偶為王所侮,因宣言于外,謂若雙目盲于鑒古,而誚我偏明耶?此語傳播合城,引為笑端,王遂匿不敢出。真?zhèn)味?,予皆見之?/p>
董太史玄宰,初以外轉(zhuǎn),予告歸至吳門,移其書畫船至虎丘,與韓胄君古洲,各出所攜相角。時正盛夏,惟余與董韓。及董所昵一吳姬四人,披閱竟日,真不減武庫。最后出顏清臣書朱巨川告身一卷,方嘆詫以為神物,且云:“此吾友陳眉公所藏,實異寶也?!庇栊牟恢^然,周視細楷中一行云:中書侍郎開播。韓指謂予曰:“此吾郡開氏鼻祖耶?”余應(yīng)曰:“唐世不聞有姓開,自南宋趙開顯于蜀,因以名氏,自析為兩姓。況中書侍郎,乃執(zhí)政大臣,何不見之《唐書》?此必盧杞所薦關(guān)播,臨摹人不通史冊,偶訛筆為開字耳。魯公與盧關(guān)正同時,此誤何待言。”董急應(yīng)曰:“子言得之矣。然為眉公所秘愛,姑勿廣言。”亟卷而篋之。后聞此卷已入新安富家,其開字之曾改與否,則不得而知矣。頃韓宦滁陽,偶談顏卷,予深悔當(dāng)年妄發(fā)。
(取材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
骨董:古董。
50.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面赪無以應(yīng)。赪:變紅
B.真絕筆也。絕:死亡
C.自析為兩姓。析:分開
D.亟卷而篋之。亟:趕快
51.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然亦何異洪崖得道上升何不見之《唐書》
B.偶為王所侮此吾友陳眉公所藏
C.而誚我偏明耶則不得而知矣
D.與韓胄君古洲魯公與盧、關(guān)正同時
52.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適坐近一故敝黑幾
剛好坐在鄰近的一個破舊黑色小桌旁邊
B.王以廉值脅得之
王伯榖用很少的錢逼迫對方而得到閻畫
C.周視細楷中一行云
韓胄仔細觀察到一些行云般的小楷字
D.子言得之矣
董太史玄宰說我所說的話是完全正確的
53.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董本來就有很多贗品,吳中一帶特別多,當(dāng)?shù)氐奈娜诉€能借此維持日常生活。
B.蘇州城一范姓人氏,憑著一幅閻立本的畫獲得數(shù)百乃至千金,得到許多人好評。
C.在吳中一帶,藏有古董的人常常會相互比試品評,藉此表現(xiàn)其在收藏界的實力。
D.藏家董太史贊嘆為“神物”的顏清臣名作《朱巨川告身》卷被“我”視為贗品。
54.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
真本別得善價售矣。
文章結(jié)尾說“予深悔當(dāng)年妄發(fā)”,你認為是“妄發(fā)”嗎?請據(jù)選文簡述理由。
參考解析:
1.D
2.A
3.B
4.C
5.你不是故意的,怎么嚇成這個樣子?
6.①裴行儉有文才,他工草隸,能為文,通陰陽、歷術(shù);②有武略,他精通兵法韜略,帶兵作戰(zhàn)能用誘敵計、反間計等出奇制勝;③有人倫之鑒,他善于鑒別人才,所提拔的程務(wù)挺等大都成為了當(dāng)世著名將領(lǐng);④有器量,他為人寬厚,不追究損壞其珍貴物品的令史、軍吏。
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D.遍出示坐者,意思是“全部拿出來讓他們觀賞”。示:給……看。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為”,都是介詞,表被動。
B.“稱”,動詞,號稱、自稱;/動詞,稱頌、贊許。
C.“之”,助詞,的;/代詞,它。
D.“而”,連詞,表轉(zhuǎn)折;/連詞,表因果。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整個語境是“又擒大首領(lǐng)奉職而還,余黨走狼山”,“余黨走狼山”意思是“突厥的殘余部隊逃往狼山”?!坝帱h”應(yīng)是“突厥的殘余部隊”,“走”應(yīng)是“逃跑”。選項翻譯不對。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裴行儉通曉陰陽、歷術(shù)”與“能預(yù)先得知偽可汗阿史那伏念捆系阿史德溫傅前來投降”之間沒有因果關(guān)系,從原文“伏念懼,密送款,且請縛傅自效”可知,裴行儉“預(yù)先得知偽可汗阿史那伏念捆系阿史德溫傅前來投降”是阿史那伏念事先以“密送款”的方式告知他的。
故選C。
5.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題得分點有:故,故意;是,這,這個樣子;爾非故也,判斷句。
6.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人物進行評價探究的能力。
抓住“才兼文武”“有人倫之鑒”“器量亦不可及”,從文中找出相應(yīng)的內(nèi)容即可。
“行儉工草隸”“所撰《選譜》、《草字雜體》數(shù)萬言。又為營陣、部伍、料勝負、別器能等四十六訣。行儉通陰陽、歷術(shù)”,工草隸,能為文,通陰陽、歷術(shù),可見他有文才;
帶兵討伐叛賊時,為了防止敵人劫走糧草,“因詐為糧車三百乘,車伏壯士五輩,赍齏陌刀、勁弩,以羸兵挽進,又伏精兵踵其后”,結(jié)果是“殺獲幾盡。自是糧車無敢近者”;再次討伐阿史那伏念和阿史德溫傅時,“縱反間,說伏念,令與溫傅相貳”,結(jié)果果然如他所料,“突厥余黨悉平”,精通兵法韜略,帶兵作戰(zhàn)能用誘敵計、反間計等出奇制勝,可見他有武略;
“善知人,在吏部時,見蘇味道、王劇,謂曰:‘二君后皆掌銓衡?!薄八裕舫虅?wù)挺、張虔勖、崔智睟、王方翼、黨金毗、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類為世名將,傔奏至刺史將軍者數(shù)十人”,善于鑒別人才,所提拔的程務(wù)挺等大都成為了當(dāng)世著名將領(lǐng),可見他人倫之鑒;
“嘗賜馬及珍鞍,令史私馳馬,馬蹶鞍壞,懼而逃。行儉招還之,不加罪”“有瑪瑙盤廣二尺,文彩粲然,軍吏趨跌盤,碎,惶怖,叩頭流血。行儉笑曰:‘爾非故也,何至是?’色不少吝”,為人寬厚,不追究損壞其珍貴物品的令史、軍吏,可見他有器量。
參考譯文:
裴行儉,字守約,(是)絳州聞喜縣人。太宗貞觀中葉,參加明經(jīng)科測試中選,調(diào)遷為左屯衛(wèi)倉曹參軍。當(dāng)時蘇定方擔(dān)任大將軍,(對裴行儉)說道:“我用兵(的謀略戰(zhàn)術(shù)),世上沒有可傳授的人,現(xiàn)在你很有才能(可得我的傳授)?!本桶褢?zhàn)略戰(zhàn)術(shù)全部傳授給他。
高宗調(diào)露元年(679年),突厥的阿史德溫傅背叛唐朝,匈奴的單于管轄的二十四個州造反響應(yīng)他,有幾十萬人眾。都護蕭嗣業(yè)征討叛軍沒有戰(zhàn)勝,死傷失敗接連發(fā)生。高宗詔令裴行儉擔(dān)任定襄道行軍大總管討伐(叛軍),總共統(tǒng)率三十多萬人馬。軍旗連綿上千里,全由裴行儉指揮。
在這以前,蕭嗣業(yè)運送軍糧,多次被敵人搶走,士卒饑餓而死。裴行儉說:“可以用計謀制服敵人。”于是準(zhǔn)備了三百乘假糧車,每乘車里埋伏五名驍勇的士卒,帶著涂抹著姜末的長刀、強勁的弓弩,用瘦弱的士卒拉車前進,還派精兵秘密地緊跟在他們后邊。敵人果然來搶糧車,(拉車的)瘦弱士卒(假裝)逃脫險境。敵人用馬把車迅速拉到有水草的地方,解下馬鞍,讓馬吃草。正要從車里拿糧食,驍勇的士卒猝然沖出,(后邊的)伏兵(也)趕到了,幾乎(將敵人)殺死或俘虜光了。從這以后,沒有哪股敵人敢接近糧車。
敵軍在黑山抵御,連打幾仗都失敗了,裴行儉讓將士們盡情廝殺,前后殺死的敵人(多得)無法統(tǒng)計。突厥未經(jīng)唐朝封賜的可汗泥熟匐被他的部下殺死,部下提著他的首級前來投降。(裴行儉)又活捉了他們的大首領(lǐng)奉職班師回朝,突厥的殘余部隊逃往狼山。裴行儉回朝以后,阿史那伏念非法地自稱可汗,又同阿史德溫傅會合。第二年,裴行儉重新統(tǒng)率各路軍隊,駐扎在代州的陘口,派遣間諜大搞離間活動,勸說阿史那伏念,使他跟阿史德溫傅互相猜疑。阿史那伏念害怕了,秘密送來降書,并請求讓他親自捆來阿史德溫傅表示誠意。裴行儉保守秘密沒有公開,而呈遞密封奏表報告了朝廷。幾天之后,煙塵沖天向南滾來,哨兵們驚恐,裴行儉說:“這是阿史那伏念押送阿史德溫傅來投降,沒有別的情況。不過接受投降如同接受戰(zhàn)斗。”于是命令嚴加防備,派遣一名使者前去慰勞。事情果然是這樣。到這時,突厥殘部全被消滅。
裴行儉善長草書隸書,高宗曾經(jīng)給他白絹命令他書寫《昭明文選》,觀賞之后,珍愛他的法度,賞賜豐厚。他撰寫《選譜》、《草字雜體》好幾萬字。還就安營列陣、軍隊編制、預(yù)料勝負、識別人才等問題編寫了四十六條經(jīng)驗訣竅。裴行儉通曉天文、歷法,每次打仗,都能預(yù)知有利的時日。他善于識別人,在吏部任職時,看到蘇味道、王劇,(對他們)說道:“您二位日后會主管選拔人才的工作。”李敬玄大力贊揚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才學(xué),推薦給裴行儉,裴行儉說:“做官的人要達到遠大的志向、職位、前途,就要把度量見識放在首位,把文學(xué)技藝放在其次。像王勃等人,雖然富有文才,但輕浮急躁,愛賣弄夸耀,哪里是享有爵位俸祿的人呢?楊炯比較穩(wěn)重謹慎,可以當(dāng)?shù)娇h令,其余的人都不會善終?!彼扑]的偏將、裨將,例如程務(wù)挺、張虔勖、崔智睟、王方翼、黨金毗、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大都成為了當(dāng)世著名將領(lǐng),由侍從升為刺史、將軍的有幾十人。
(皇帝)曾賞賜給他駿馬和珍貴的馬鞍,令史私自騎馬奔馳,馬跌倒摔壞了馬鞍,嚇得逃跑了。裴行儉叫他回來,沒有追究他。當(dāng)初,平定阿史那都支、李遮匐時,繳獲的珍寶(多得)不可計算,各部落的首領(lǐng)將士想要看看,裴行儉借機設(shè)宴,全部拿出來讓他們觀賞。有一個直徑兩尺的大瑪瑙盤,錯雜艷麗的色彩閃爍光亮,軍中小吏腳步太快跌了一跤,盤子被摔碎了,惶恐驚怕,跪在地上頭叩出了血。裴行儉笑著說:“你不是故意的,怎么嚇成這個樣子?”沒有一絲舍不得的顏色。高宗皇帝賞賜給他從阿史那都支那兒繳獲的財物金銀器皿三千多件,駱駝馬牛數(shù)字相同,裴行儉分送給親戚朋友及部下,幾天時間就送光了。
7.A
8.A
9.D
10.B
11.然而風(fēng)俗不如古代淳厚,難道不是這樣的做法廢止的緣故嗎?
12.表彰范仲淹出眾的德行節(jié)義和對天下的功勞;以此勉勵長山縣百姓向范仲淹學(xué)習(xí),砥礪風(fēng)俗,改善教化。
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所謂不賞而民勸者,句意為:所說的不用獎賞百姓也能勤勉努力。“勸”,勤勉、努力的意思。
故選A。
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兩句中的“雖”都是連詞,“雖然”。
B.第一句中的“所”是助詞,使動詞名詞化;第二句中的“所”是介詞,與“為”共同表被動。
C.第一句中的“于”為介詞,表被動;第二句中的“于”是介詞,“對于”。
D.第一句中的“而”是連詞,表順承;第二句中的“而”是連詞,表并列。
故選A。
9.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D.爰梓人構(gòu)堂宇,應(yīng)譯為:于是命令木匠修筑屋宇。
故選D。
10.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表述了對范仲淹事業(yè)未完成的痛惜之情”錯誤,是為了佐證范仲淹的謀劃是“欲行之以久,而冀效于后也。”
故選B。
1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重點詞:“未”,否定副詞,不;“風(fēng)俗未厚于古者”,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風(fēng)俗未于古者厚”;“得”,難道;“廢”,廢止;“歟”,句末疑問語氣詞,嗎。
1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
題干中,說“愚之所以建公祠者,非止為乎公也,為民也?!边@句話交代了長山縣設(shè)立范公祠堂的目的,首先理解這句話意思,其意為:我主持修建范公祠堂,不只是為了表彰范公,更是為了激勵百姓。根據(jù)前文內(nèi)容“古之人有德行節(jié)義,取而旌之,猶能以厲其風(fēng)俗,況有功于天下者乎?”,其意為古人有了道德品行節(jié)操義行,就收錄事跡進行表彰這類行為,還能夠用以鼓勵百姓的風(fēng)俗,何況有功于天下的人呢?故設(shè)立祠堂的目的是表彰范仲淹出眾的德行節(jié)義和對天下的功勞;以此勉勵長山縣百姓向范仲淹學(xué)習(xí),砥礪風(fēng)俗,改善教化。
準(zhǔn)確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無論何種句子,都不能脫離語境去理解,要注意的基本觀點和感情傾向。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②要注意詞類活用、通假字這些文言現(xiàn)象,對這些文言現(xiàn)象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翻譯好文言文語句的前提。③對句子中難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籠統(tǒng)翻譯的辦法去逃避,而應(yīng)該前后推導(dǎo),認真理解。④要善于調(diào)動已學(xué)知識進行比較,辨析異同。特別是對一詞多義、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有助于我們把握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用法和含義。
參考譯文:
古人治理天下,所說的不用獎賞百姓也能勤勉努力,不是說一定不獎賞百姓。獎賞一件善行百件善行呈現(xiàn),為什么呢?從京城到郡縣,從郡縣到鄉(xiāng)里,這中間有道德品行節(jié)操義行值得稱道的人選錄之后表彰他們,在朝廷封爵,死后表彰他們的家族,這樣風(fēng)俗沒有不得到鼓勵的。漢唐之際,雖然趕不上夏商周三代,但是把年號確定為治平之世的代稱(如貞觀之治),這種做法一向流行啊。況且現(xiàn)在的天下,與古代的天下沒有什么不同,然而風(fēng)俗不如古代淳厚,難道不是這樣的做法廢止的緣故嗎?
所以范文正公對于於陵而言,難道只是道德品行節(jié)操義行(值得表彰)!范公世代居家姑蘇,年幼喪父身體柔弱,沒有父親依靠,后來跟隨母親前來居于此地,留下之后沒有離開,就成為了本縣人。等到他長大成人,學(xué)問高超有所建樹,鄉(xiāng)人都認為他奇特。曾經(jīng)在長白山筑廬定居,每天獨自誦讀,雖然刻苦沒有閑暇休息,卻常常擔(dān)心自己缺少朋友(一起研討學(xué)問)。終于有天,超然起身遠行,四方奔走,超出縣境,尋求造詣高深的老師,來成就自己的學(xué)業(yè)。不過數(shù)年時間,就極其精通六經(jīng),名聲使世人佩服感動。真宗祥符年間,恰逢圣明的天子下詔讓世人舉薦賢能的人才,范公一向擁有鄉(xiāng)里的美譽,被卿大夫們招待禮遇,一經(jīng)測試就中了功名。不久填補職位,屢次升任,最后擔(dān)任諫官,大的功德思,給予百姓,正直的言論,被當(dāng)權(quán)者贊許。天下之人,無論賢者還是不才之人,不約而同地說道:“范公如果升任宰相,天下太平可以預(yù)期。”等到統(tǒng)領(lǐng)邊郡,手握兵權(quán),在談笑之間就已克敵制勝,名聲遠播。坐鎮(zhèn)邊境,而獲得邊境安定,放下烽火解除警戒,敵人不敢侵犯邊境。天子倚仗他,視之如堅固的城池,將他視若腹心,哪里還擔(dān)憂西戎,哪里還擔(dān)憂北狄!
當(dāng)時因為國家已經(jīng)安定無事,于是就被提拔為樞密副使,參與重要事務(wù)。天下之人高興地交口傳頌:“范公得到重用了,只用抬起頭踮起腳來等待天下太平就成了?!狈豆源藫?dān)負皇帝交給的重要職責(zé),認為自己的事業(yè)不能夠急切成就,必須等待逐漸達到。所以他做的事情,意愿在長遠重大的方面。改變舊的風(fēng)俗習(xí)慣,改革衰敗的政事。向下和睦同僚,向上輔佐帝王。想要長久推行新政,并且希望在改草之后見效。《易經(jīng)》說:“循序漸進地治理國家”。范公的確實踐了它,可惜他沒有最終實施到終了就去世了。
范公去世之后,長山縣沒有他的文字記載。古人有了道德品行節(jié)操義行,就收錄事跡進行表彰這類行為,還能夠用以鼓勵百姓的風(fēng)俗,何況有功于天下的人呢?英宗治平年間,我出任此地縣令,探訪文正公的行跡,收集了文正公的故事,于是讓木匠修筑屋宇,命令畫師繪出圖紙。讓那些只有十戶人家村子的村民,早晚耳聽眼見,并不是險詐奸邪的人,能不受到激發(fā)?像這樣怎么還擔(dān)心風(fēng)俗趕不上古代呢?所以說:“不用獎賞百姓也能勤勉。”說的就是這個啊。我主持修建范公祠堂,不只是為了表彰范公,更是為了激勵百姓。
13.A
14.C
15.D
16.C
17.在這種情況下,齊侯便拿晏子的酒杯,罰陳桓子喝酒。
18.文章是通過多層面的對比表現(xiàn)對范仲淹義舉的推崇之意的,文章先后將范仲淹對人的施與與對己的“貧終其身”做對比,用晏子的好仁與范仲淹的尚義做對比,拿同世高官只顧一己享樂、揮霍與范仲淹施賢、施人之舉作對比,來表現(xiàn)對范仲淹義舉的推崇之意。
1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意思是購置了靠近外城常年有好收成的土地一千畝?!帮保墒?,在句中可理解為“有好收成”。
故選A。
1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而”,連詞,表并列。/詞綴,嵌在某些時間詞或表已然態(tài)的詞后面,可不譯。
B.“以”,表目的的連詞,來。/第二個“以”,介詞,用。
C.兩個“之”意義和用法一樣,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D.“于”,介詞,表比較,比。/助詞,可不譯。
故選C。
15.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其規(guī)模遠舉又疑過之”意思是:義田的規(guī)模之大和影響之久遠,恐怕要勝過晏子了?!耙伞保峙?。
故選D。
16.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意的理解和推斷能力。
C.“認為范仲淹的義舉與之相接近”錯誤。應(yīng)是認為范仲淹的義舉超過了晏子。
故選C。
1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點: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個“觴”,名詞,酒杯;第二個“觴”,動詞,罰……喝酒。
1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賞析文章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本文主要采用對比的手法表現(xiàn)對范仲淹義舉的推崇之意。
由“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yǎng)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唯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分析可知,將范仲淹對人的施與與對己的“貧終其身”做對比。
由“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也”“觀文正之義,賢于平仲,其規(guī)模遠舉又疑過之”分析可知,用晏子的好仁與范仲淹的尚義做對比。
由“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鐘祿,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聲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是皆公之罪人也”分析可知,拿同世高官只顧一己享樂、揮霍與范仲淹施賢、施人之舉作對比。
參考譯文:
范文正公是蘇州府人,他平生樂善好施,挑選那些關(guān)系親近且貧窮、關(guān)系疏遠且賢明的人,都去周濟他們。
當(dāng)初他做高官的時候,購置了靠近外城常年有好收成的土地一千畝,稱為“義田”,用來贍養(yǎng)接濟同族的人。使他們天天有飯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兒、娶媳婦、遇災(zāi)禍、葬逝者等,都給予錢財。他遴選同族里年齡大而又有德行的人主持此事,按時支出。每天的飯,一人供給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給一匹絹,嫁女兒的,給五十貫錢,再嫁的給三十貫錢,娶媳婦的,給三十貫錢,再娶的給十五貫錢,辦喪事的,給的錢和再嫁的數(shù)目一樣,葬小孩的,給十貫錢。聚居在一起的族人有九十口,每年收入八百斛用于供給的稻谷。用這筆收入,供給這些聚居的族人,(使得)他們生活充足富余,而沒有困乏的時候。那些退隱在家等候任職的人,就給他們接濟,外出做官而有職位的,就停止供給。這是義田的大概情況。
當(dāng)初,文正公還沒有顯達的時候,就曾立下要興辦義田這個志向,然而二十年來,他的經(jīng)濟力量一直沒有達到。等后來他出任西帥,以及參知政事,到這時才開始有俸祿和賞賜方面的收入,而實現(xiàn)了他的愿望。文正公去世后,其后代子孫管理著他的產(chǎn)業(yè),繼承了他的遺志,就像他在世時一樣。文正公雖然官位很高,俸祿很優(yōu)厚,但是他一生清貧。死的那一天,他家里沒有錢裝殮他,他的兒子沒有錢辦喪事,(他)只把布施窮人,養(yǎng)活親人的道義,傳給了他的子孫。
從前,晏子坐著破車子,由瘦馬拉著(去上朝),陳桓子對他說:“你這是隱瞞君主給你的賞賜啊?!标套诱f:“自從我做了高官以后,父親的族人,沒有不坐車子的;母親的族人,沒有衣食不足的;妻子的族人,沒有受凍挨餓的;齊國的士人,等我資助生火做飯的有三百多人。像這樣,是我要隱瞞君主的賞賜不讓人知道呢,還是我在顯揚君主的賞賜呢?”在這種情況下,齊侯便拿晏子的酒杯,罰陳桓子喝酒。我曾經(jīng)很敬佩晏子愛好仁德,齊侯賞識賢者,而桓子能夠信服大義。我又佩服晏子好仁而能分清等級,講話有次序,先說父族,再說母族,第三說妻族,之后說到那些關(guān)系疏遠卻又賢能的人。孟子說:“能夠親近父母雙親,才能施仁愛給老百姓,能施仁愛給老百姓,才能愛惜萬物。”晏子的行為接近了這個標(biāo)準(zhǔn)。從文正公興辦義田的義舉來看,他比晏子還要賢明,義田的規(guī)模之大和影響之久遠,恐怕要勝過晏子了。
唉!世上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享受萬鐘俸祿,宅第雄偉,車馬華飾,歌伎舞女成群,妻妾兒女豪奢,但這一切只供他一家享用;而親族不能踏進他的家門,這樣的人難道還少嗎?何況是接濟那些賢能的人呢!三公以下那些做卿、做大夫、做士的人,官俸充足,待遇優(yōu)厚,卻只供他個人享用;而其親族中手拿飯瓢到處乞討、窮苦得餓死在溝渠之中的人,難道還少嗎?何況是去接濟他人呢!這些人都是文正公的罪人?。?/p>
文正公的忠義事跡傳遍朝廷,事業(yè)遍布于邊陲地區(qū),功勞名聲響徹天下,后世一定會有史官把這些記錄下來,我對這些可以不再寫什么。而只推崇他(創(chuàng)辦義田)的義舉,將這個事跡留給后代。
19.C
20.D
21.A
22.C
23.(漢武帝)于是派衛(wèi)山依仗實力雄厚的軍隊前去曉諭衛(wèi)右渠。
24.上為其名美,即不詰,拜何為遼東東部都尉;山還報天子,天子誅山。
19.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C.譙:通“誚”,責(zé)備。句意為:漢朝派涉何責(zé)備和告知右渠。
故選C。
20.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D.“為四郡”的“為”應(yīng)為動詞,成為。句意為:設(shè)立了四個郡。
故選D。
2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真番、朝鮮就曾全部隸屬于它”錯誤?!奥浴币鉃椤肮Z”,正確翻譯為:自全盛之時開始,燕國曾攻奪真番、朝鮮,使之隸屬于自己。
故選A。
2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左將軍卒正多的懷疑”錯誤,根據(jù)“左將軍卒正多率遼東兵先縱,敗散,多還走,坐法斬”可知,當(dāng)時卒正多已死,應(yīng)為“引起了使者和左將軍的懷疑”。
故選C。
2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點:
省略主語,漢武帝;“乃”,于是;“諭”,告訴,曉諭。
24.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文中信息能力。
依據(jù)“使御刺殺送何者朝鮮裨王長,即渡,馳入塞,遂歸報天子曰‘殺朝鮮將’”可知,涉何對出使沒有結(jié)果非常氣惱,在回國途中,將護送他出境的朝鮮裨王長殺死,漢武帝不但不責(zé)怪他,還“為其名美,即不詰,拜何為遼東東部都尉”,可見漢武帝好大喜功。
太子也懷疑漢朝使者和左將軍要欺騙和殺害自己,于是就不再渡河,又領(lǐng)朝鮮民眾歸去。衛(wèi)山回到京城向天子報告,天子殺了衛(wèi)山。
天子派衛(wèi)山憑借兵威前去明告右渠,朝鮮后來打算投降,但因為雙方的猜疑而使和解失敗,“山還報天子,天子誅山”,可見漢武帝殘忍暴戾。
參考譯文:
朝鮮王衛(wèi)滿,原是燕國人。最初,在燕國全盛的時候,曾經(jīng)攻取真番、朝鮮,并為它們設(shè)置官吏,在邊塞修筑防御城堡。后來秦國滅掉燕國,朝鮮就成了遼東郡以外的邊界國家。漢朝建國后,因為朝鮮離得遠,難以防守,所以重新修復(fù)遼東郡從前的那些關(guān)塞,一直到淇水為界,屬燕國管轄。后來燕王盧綰造反,跑到了匈奴。衛(wèi)滿也流亡于外,聚集了一千多個同黨之人,梳著椎形發(fā)髻,穿上蠻夷服裝,在東方走出塞外,渡過淇水,居住到秦國原來的空曠之地名叫上下鄣的地方,并逐漸地役使真番、朝鮮蠻夷以及原來的燕國和齊國的逃亡者,使他們歸屬自己,在他們當(dāng)中稱王,建都在王險城。
正當(dāng)漢惠帝和高后時代,天下剛剛安定,遼東郡的太守就約定衛(wèi)滿做漢朝的外臣,保護邊塞以外的蠻夷,不要讓他們到邊境來騷擾搶奪;各位蠻夷的首領(lǐng)想到漢朝進見天子,不要禁止。(遼東太守)把這情況報告天子知道,天子同意這個條件。因此,衛(wèi)滿得以憑借他的兵威和財物侵略、招降他周圍的小國,真番、臨屯都來投降歸屬衛(wèi)滿,他統(tǒng)轄的地區(qū)方圓數(shù)千里。衛(wèi)滿把統(tǒng)治權(quán)傳給兒子,再傳到孫子右渠手中,這時被朝鮮所引誘來的漢朝人越來越多,而右渠又不曾去進見漢朝天子。真番周圍許多小國想上書要求拜見漢朝天子,卻又被阻塞,無法讓天子知道這一請求。
元封二年(前109),漢朝派涉何責(zé)備和告知右渠,但右渠終究不肯接受漢朝的詔命。涉何離開朝鮮,來到邊界,面對湞水,就派駕車的車夫刺殺了護送涉何的朝鮮裨小王,然后立即渡河,疾馳而回,進入漢朝邊塞。于是回到京城向天子報告:“我殺了朝鮮的一個將軍。”天子認為他有殺死朝鮮將軍的美名,就不再追究他的過失,卻授予他遼東東部都尉的官職。朝鮮怨恨涉何,調(diào)兵偷襲,殺了涉何。
漢朝天子下令招募被赦免罪過的犯人去攻打朝鮮。這年秋天,漢朝派樓船將軍楊仆從齊地乘船渡過渤海,共率領(lǐng)五萬大兵;左將軍荀彘率兵走出遼東郡,去討伐右渠。右渠調(diào)兵據(jù)守在險要的地方,抵抗?jié)h朝軍隊。左將軍的名字叫多的卒正,首先率遼東兵進擊敵人,結(jié)果隊伍失敗而走散了,多數(shù)人跑回來,他因犯了軍法而被殺。樓船將軍率領(lǐng)齊地兵士七千人,首先到達王險城。右渠守城,探聽到樓船將軍軍隊少的消息,就出城攻打樓船將軍,樓船將軍的軍隊失敗而四散奔逃。楊仆將軍失去了軍隊,逃到山中藏了十多天,逐漸找回四散的兵卒,重新聚集到一起。左將軍荀彘攻擊駐守淇水西邊的朝鮮軍隊,未能從前面攻破敵軍。
天子因為兩將軍沒能取得軍事勝利,就派衛(wèi)山憑借兵威前去明告右渠。右渠會見了漢朝使者,叩頭謝罪:“愿意投降,只怕楊、荀二將軍用欺詐的手段殺死我。如今我看到了表示誠信的符節(jié),請允許我們投降歸順。”右渠就派遣太子去漢朝謝罪,獻上五千匹馬,又向在朝鮮的漢軍贈送軍糧。有一萬多朝鮮民眾,手里拿著兵器,正要渡過淇水,使者和左將軍懷疑朝鮮人叛變,說太子已投降歸順,應(yīng)當(dāng)命令人們不要攜帶兵器。太子也懷疑漢朝使者和左將軍要欺騙和殺害自己,于是就不再渡河,又領(lǐng)朝鮮民眾歸去。衛(wèi)山回到京城向天子報告,天子殺了衛(wèi)山。
元封三年(前108)夏天,尼溪相參就派人殺死了朝鮮王右渠,向漢朝投降。王險城還沒攻下來,因此右渠的大臣成已又造反,并攻擊不隨他造反的朝鮮官吏。左將軍派右渠的兒子長降、相路人的兒子路最去明白地告訴朝鮮的百姓,殺了成已,因此漢朝終于平定了朝鮮,設(shè)立了四個郡。
25.D
26.A
27.A
28.等到它拉沉重的車子,擇取平坦的道路,不用屢屢鞭策,不讓人費力地駕馭
29.應(yīng)選擇材料三。本段的觀點是要恰當(dāng)?shù)厥褂萌瞬牛荒堋坝弥坏闷浞健保斑m其任”;材料三的意思是南越的竹子適合做箭而不適合做敲撲,強調(diào)要發(fā)揮事物真正的功用,與本段的觀點一致。
25.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D.別:分辨。句意:這樣之后良駒和劣馬才分辨出來。
故選D。
26.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之:助詞,取獨,不譯。
B.為:動詞,有作為;/動詞,是。
C.其:代詞,他們;/代詞,那些。
D.以:連詞,表目的,來;/介詞,通過。
故選A。
2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句意:他們的榮辱憂傷都取決于我。“在我”,取決于我。
故選A。
2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關(guān)鍵詞:及,等到;引,拉;夷,平坦;策,動詞,鞭策;御,駕馭。
29.本題考查學(xué)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分析論點、論據(jù)的能力。
結(jié)合“雖得天下之瑰材杰知,而用之不得方,亦若此矣”“于是量其能而審處之,使大者小者、長者短者無不適其任者也”可知,本段的觀點是,要根據(jù)人才的能力恰當(dāng)?shù)睾侠淼厥褂萌瞬?,量材錄用?/p>
材料一說的是如何識別人才;
材料二說的是人才的出現(xiàn)要有合適的機遇;
材料三“此天下之利器,決勝之所寶也。用以敲撲,則無以異于朽槁之梃”以南越的竹子為喻,說的是物盡其用的道理,與本段要合理使用人才,人盡其才觀點一致。
據(jù)此可知應(yīng)選擇材料三。
參考譯文:
天下需要憂慮的事,不是擔(dān)憂人才不夠多,而是擔(dān)憂位高權(quán)重者不希望人才眾多;不是擔(dān)憂人才不作為,而是擔(dān)憂位高權(quán)重者不讓他們有作為。
人才的作用,是用來作為國家的支柱,得到了則國家可以安定繁榮,失去了則使國家滅亡而受外辱,然而位高權(quán)重者不希望能人多,不讓他們有所作為,這是為什么呢?這里有三個蒙蔽人的原因。其中最蒙蔽人的,就是認為自己身處高位,可以免除屈辱、斷絕危害,人才的得失對國家治亂的命運沒有幫助又有人認為自己的爵位俸祿可以吸引天下的優(yōu)秀人才,他們的榮辱憂傷都取決于我,我可以在他們面前驕傲,而他們沒有不想依附我的;又有人不探求選用人才的方法,認為天下實在沒有人才。這三個蒙蔽人的原因中還可以討論失誤原因的,只有認為天下沒有人才的觀點吧。他們心中并非不想任用天下的人才,只不過不知道為何沒有人才罷了。
況且有才能的人,他的表現(xiàn)靠什么顯得與一般人不同呢?只是他們遇到事情能夠把事情處理好,治理國家能夠使國家安定。位高權(quán)重者如果不深入地考察、慎重地任用他,那么即使擁有如皋、夔那樣的才智,尚且不能讓自己較一般人突出,何況是才智在他們之下的呢?世上受到蒙蔽的人說:“一個人如果身懷不凡的能力,就像錐子放在布袋里,它的尖端立刻就能顯露出來。所以沒有有才華卻不能被發(fā)現(xiàn)的人啊”這只是看到了錐子放在布袋里的情形,卻沒看到馬在馬棚里的情景。劣馬與良馬混雜相處,喝水吃草,嘶叫跺蹄子咬東西,它們的區(qū)別很小。等到它拉沉重的車子擇取平坦的道路,不用屢屢鞭策,不讓人費力地駕馭,一牽引韁繩,千里的路程已經(jīng)走到了。這樣之后良駒和劣馬才分辨出來。古代的君主知道這種情況,所以不認為天下沒有人才,想盡辦法來尋找并且考察他們??疾烊瞬诺姆椒?,就是讓他們做能做的工作罷了。
由此可知,即使得到了天下優(yōu)秀杰出的人才但任用他們不得當(dāng),也和上述情形一樣。古時候的君王明白這個道理,于是衡量他們的才能并且謹慎地使用他們,使能力大小不同、長處短處不同的人才沒有不做著適合自己的事情的。這樣做的話,那么愚昧淺陋的人都能發(fā)揮他們的智慧,去盡力做一些小事,何況那些才德兼?zhèn)?、智力非凡的人呢?唉!后世的位高?quán)重者沒有探究這個道理并且在現(xiàn)實中嘗試,就說天下確實沒有人才,這也是沒有好好想過罷了。
有人問:“古時候的人通過教育來造就人才,而你只說了人才的尋求和使用,為什么呢?”我說,在天下的法度還沒設(shè)立之前,就一定要先尋求天下的人才來使用,如果能使用天下的人才,那么就能依靠他們恢復(fù)先王的法度,那么連天下的小事都沒有不像先王那個時代的了,何況是教育造就人才的大事呢?這就是我只講尋求和使用人才方法的原因。
材料一:張弓時弓體不偏扭,靠的是木材好。判斷木材的標(biāo)準(zhǔn)是看它的紋理,紋理應(yīng)該不經(jīng)校正就是直的,這是造弓的人應(yīng)該知道的。
材料二:戰(zhàn)國時六國合縱,于是辯論、游說的人才就出來了;劉邦、項羽并存于世,于是籌畫的謀士、打仗的武將這類人物就出來了;唐太宗希望把國家治理好,于是運籌謀略、敢于直諫的輔臣就出來了。
材料三:南越地區(qū)有一種長得很長的竹子,做成箭安放在強勁的弩弓上,能射到千步以外的地方,這是天下銳利的武器,決定勝負的寶貴東西。但是如果拿它來做鞭打的刑具,就和一根枯朽的棍棒沒有兩樣了。
30.D
31.B
32.B
33.圖謀成就王業(yè)沒有成功的,最壞的結(jié)果也還能成就霸業(yè)。
34.第③段把齊宣王不忍殺一牛與宋襄公殘忍殺害一國國君進行對比,揭示了宋襄公不仁的本質(zhì)。第④段通過類比(比較),說明宋襄公忍心殺一國之君,而不忍心攻擊受傷之人和老年人,如同一個人能扭傷兄弟的手臂奪取食物,卻不忍心對著飯食忍饑挨餓一樣地不合情理。第⑤段使用類比,指出宋襄公如王莽一樣偽善,欺世盜名。
30.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⑤“與”解釋為“和,跟”錯誤,依據(jù)文句“而孟子與之以王”的語意可知,“與”是“贊許”之意,此句大意為:而孟子用王道來贊許他;⑧“損”解釋為“損壞”錯誤,依據(jù)文句“不能損襄公之虐”的句意可知,“損”是“減損”之意,此句大意:并不能減損他本性暴虐的程度。
故選D。
3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宋襄公的過錯不只是施行仁義而沒有堅持到最后”理解有誤,依據(jù)語境,“宋襄公非獨行仁義而不終者也”是一判斷句式,“者”是“……的人”之意,“非獨”是“不但,不僅”之意。故此句正確理解應(yīng)為“宋襄公不僅僅是行仁義而不能善終的人”。
故選B。
3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認為宋襄公為人狂妄”理解有誤,依據(jù)文句“襄公行王者之師,猶足以當(dāng)桓公之師,一戰(zhàn)之余,救死扶傷不暇。此獨妄庸耳”分析可知,認為,“宋襄公不能行王者之師,這只是他個人的昏昧平庸罷了”,不是“為人狂妄”之意;此外,“有眾多能臣卻不用”的理解也是錯誤的,依據(jù)文句“襄公有一子魚不能用,豈可同日而語哉”分析可知,“宋襄公只有一子魚但卻不能任用”。
故選B。
3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點:“圖”,圖謀;“王”,名字用作動詞,成就王業(yè);“弊”,最壞的結(jié)果,最差的結(jié)果;“足以”,足夠用來。
34.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古文論點、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勞務(wù)派遣合同范本勞務(wù)派遣合同范本2
- 2024《技術(shù)轉(zhuǎn)讓合同范本》
- 2024【設(shè)計服務(wù)合同范本】軟件服務(wù)合同范本
- 2024正規(guī)材料采購合同書范本
- 2024個人汽車租賃合同范本
- 2024市場商鋪租賃合同
- 2024室內(nèi)裝修裝飾工程掛靠合同書范本
- 深圳大學(xué)《有限元方法》2023-2024學(xué)年第一學(xué)期期末試卷
- 保修合同范本(2篇)
- 安全試工合同(2篇)
- 病句的辨析與修改(解析版)-2025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專練
- 艾滋病反歧視培訓(xùn)
- 民政局離婚協(xié)議書范文模板標(biāo)準(zhǔn)版
- 2024年代工生產(chǎn)機密保護協(xié)議
- 2023-2024學(xué)年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九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含答案)
- 2024年新人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第4單元第7課時 最大公因數(shù)(1)》教學(xué)課件
- 小學(xué)生感恩節(jié)國旗下講話稿(35篇)
- 一年級新生家長會課件(共25張課件)
- 品牌經(jīng)理招聘面試題與參考回答(某大型集團公司)2024年
- 五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說課稿-3 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 部編版
- 語文統(tǒng)編版(2024)一年級上冊閱讀7.兩件寶 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