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2022-2023學年高二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河南省駐馬店市2022-2023學年高二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河南省駐馬店市2022-2023學年高二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河南省駐馬店市2022-2023學年高二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河南省駐馬店市2022-2023學年高二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駐馬店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

學校:姓名:班級:考號:

一、單選題

1、“大一統”是中國古代政治的重要特征?!按笠唤y”國家形態(tài)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

形塑的結果,其中編戶齊民制度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編戶齊民能夠發(fā)揮“至關重

要”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

A.便于掌握國家的人口B.增加了國家的賦稅收入

C.便于掌控兵役的來源D.提升了國家的統治能力

2、《岳麓書院藏秦簡(肆)》記載:“有令女子、小童行制書者,費(懲罰)二甲

(鎧甲)?!薄拔愀伊钅晡从臍q者行縣官恒書,不從令者,覽一甲。''此規(guī)定旨在()

A.保護未成年人及婦女權益B.通過刑罰保障軍隊鎧甲的供應

C.保證政府文書的安全傳送D.保障全國文書傳送系統的建立

3、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經歷了多次大的變革,從春秋末期的“初稅畝”,到唐代前期的

“租庸調制''、唐中后期的“兩稅法”,再到明代的"一條鞭法''及清雍正年間的“攤丁人畝”

制度。下列關于賦稅制度變革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束縛逐漸松弛B.都強化了國家的治理

C.都減輕了農民的徭役和經濟負擔D.都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4、唐代設“六學”“二館”。一度人才阜盛?!傲鶎W”即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

學、算學,統一隸國子監(jiān),置博士,且四門學準許“庶人之俊異者”入學。“二館”即弘

文館、崇文館,以教生徒。下列關于唐代教育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六學二館”屬于唐代的地方教育系統

B.“六學二館”的生員盡是門閥士族子弟

C.科舉取士是唐代“人才阜盛”的制度因素

D.唐朝在教育中采取獨尊儒學的文教政策

5、南宋趙汝適(曾任福建路市舶司兼泉州市舶司提舉)編著的《諸蕃志》,記載了南

宋海外貿易通商57國的情況,介紹了47種海外貿易特產,成為中國最早的海外貿易

志。《諸蕃志》編著的社會背景是()

A.“在其位,謀其政”B.絲綢之路暢通無阻

C.“助國朝,寬民力”D.南宋商品經濟繁榮

6、唐朝法律規(guī)定:“官私馬牛,為用處重,牛為耕稼之本,馬即致遠供軍,故殺者徒

一年半。,,宋代的法律也是一樣,無故殺牛,判處一年半的徒刑。唐宋時期法律這樣規(guī)

定的目的是()

A.為了保護野生動物的多樣性B.為了推廣普及鐵犁牛耕技術

C.保障農業(yè)和軍隊的動力來源D.發(fā)展養(yǎng)殖完善農業(yè)經濟體系

7、元代的戶籍分類管理制度即“諸色戶計”,將全國的人戶以不同的標準劃分為不同的

戶計,分別立籍進行管理并嚴格禁止更換戶別。這一措施有利于()

A.加強社會控制B.緩和階級矛盾C.發(fā)展農耕文明D.促進民族融合

8、“《大明律例》,一部禮經。禮法立教,出禮人刑。人知守禮,自不非為。非為不

作,刑法何拘?”這表明《大明律例》的治國理念是()

A.以禮治國B.禮法結合C.以法為教D.法不阿貴

9、1715年,李煦利用康熙帝所賜稻種在蘇州進行雙季稻試種,后來將收獲的稻種散

發(fā)到北方的京津等地進行試種,取得了較好收成。同時,高產作物番薯也由福建等沿

海地區(qū)推廣到河南、山東、河北、陜西、貴州等省。這說明清代()

A.完善了農村經濟結構B.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C.解決了北方糧食問題D.改變了民眾飲食習慣

10、下表介紹了古代中國從漢代到清初的對外交往,下列評述正確的是()

漢代使節(jié)出使各國,“遠人賓服”

唐代對外使節(jié)”到彼宜闡揚經典,使知大國儒教之盛”,都城長安各國使節(jié)云集

明初朝廷四處宣諭“有貢必封”

清初順治曾詔諭“南海諸國……有能傾心向化、稱臣入貢者……與朝鮮一體優(yōu)待”

A.都有利于維護統治秩序穩(wěn)定B.對外都輸出新型外交理論

C.都體現了“中原王朝中心觀”D.外交人員眾多且機構龐大

11、據檔案統計,光緒年間具有捐納經歷的官員占總數的59.45%。捐納人員更具有經

濟頭腦,更容易接受西方的近代理念和價值觀。洋務派官僚選用優(yōu)秀的捐員舉辦洋務

新政,取得了可觀的成效。據此可知,清末捐納制度()

A.解決了清政府嚴重的財政危機B.導致了晚清科舉制的廢除

C.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社會現代化D.是一種新創(chuàng)立的選官制度

12、以下是出自中國共產黨某次會議所制定的部分策略路線,據此可以推知,當時()

1改變過去的“工農共和國”為“人民共和國”,以更充分地表明蘇維埃自己不但是

代表工人農民的,而且是代表中華民族的;

2改變過去對富農的政策,對富農的土地和財產,除了封建剝削外,給予保護政策;

A.我黨發(fā)動工農群眾鞏固蘇區(qū)的革命政權

B.我黨調動一切力量奪取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

C.我黨降低了入黨標準以便壯大黨的隊伍

D.中日民族矛盾已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

13、1949年1月19B,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外交工作的指示》說:“可使我們在外交

上立于主動地位,不受過去任何屈辱的外交傳統所束縛。在原則上,帝國主義在華的

特權必須取消,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必須實現,這種立場是堅定不移的新中國成立

后為此而采取的具體外交政策是()

A.“另起爐灶”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C.“獨立自主”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4、新中國四次戰(zhàn)勝特大疫情:齊長慶發(fā)明“天壇株”使中國成為最早戰(zhàn)勝天花的國

家;毛澤東發(fā)動愛國衛(wèi)生運動基本消滅血吸蟲??;屠呦呦發(fā)明青蒿素實現本土瘧疾清

零;顧方舟發(fā)明“脊灰活疫苗”阻斷本土“脊髓灰質炎”病毒傳播。關于這些抗疫史的說

法正確的是()

A.中國成為醫(yī)學最發(fā)達的國家B.這四種疾病在中國已經絕跡

C.中國為人類健康做出了貢獻D.中國已具備戰(zhàn)勝疫情的能力

15、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將憲法第一章總綱第四條第

一款中“維護和發(fā)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修改為“維護和發(fā)展各民族的平

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這一修改的宗旨是()

A.維護國家的穩(wěn)定與社會和諧B.完善民族關系問題的立法

C.落實民族平等與團結的原則D.以立法形式確保民族自治

16、為了落實習近平主席推進“互聯網十法治建設”精神,新華網特開設互聯網違法舉

報通道和典型案例“曝光臺”,方便網友提交發(fā)現的違法線索,并及時將違法的單位和

個人網

上曝光。這是利用互聯網的()

A.權威性B.開放性C.虛擬性D.平等性

17、在我國,勞模是時代的導向標。在20世紀我國勞模的評選標準依次是:50-60年

代的“老黃?!本?;60-70年代的“鐵人”精神;80-90年代的“當代愚公”精神;進入21

世紀評選的標準是“知識型、技能型、創(chuàng)新型”的復合人才。由此可見()

A.勞模精神是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B.社會主流價值觀已經發(fā)生轉變

C.社會主義新時期更重視精神文明D.勞模精神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精神”

18、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重要的國際關系之一。下圖是某同學從美國視角對中美關系

發(fā)展演變情況的解讀,其中正確的是()

①尊敬②輕視③樂善好④贊賞⑤清醒⑥敵對

階段階段施階段階段階段階段⑦階段

1840190519371944194919722022時間(年)

A.①尊敬階段,原因在于中國軍事力量非常強大

B.④贊賞階段,原因在于中國人民堅持英勇抗戰(zhàn)

C.⑥敵對階段,原因在于中國推行“一邊倒”政策

D.⑦階段應補充為:中美兩國進入“蜜月期''階段

19、古希臘公民在神廟、公民大會和體育場中頻繁進行宴飲、祭祀和審議等集體活

動,像雅典每年就有144天的公共宗教節(jié)日,斯巴達公民大部分時間則在訓練場和公

共食堂度過。這些在公共空間中舉行的集體活動,有助于()

A.促進斯巴達寡頭政治的統治B.提高雅典民主的道德素養(yǎng)

C.提升各城邦共同體的凝聚力D.彰顯直接民主制的優(yōu)越性

20、13世紀,以倫敦方言為基礎形成的英語出現在英國官方文件中,英語開始成為英

國人廣泛使用的語言。16世紀,法國國王簽署敕令,規(guī)定法國的法律文件必須用以巴

黎方言為主形成的法語撰寫,法語成為法國的官方語言。這種現象有利于()

A.歐洲語言的規(guī)范B.自由平等思想的傳播

C.啟蒙思想的傳播D.民族國家的形成

21、《拿破侖法典》中幾乎有IOOo多個條文規(guī)定了契約之責。例如第1134條規(guī)定,

“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于法律的效力”。拿破侖制定該法典

的根本目的是()

A.維護契約自由的基本原則B.維護法國資產階級的利益

C.保護所有人的財產所有權D.打擊反法同盟等封建勢力

22、16、17世紀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維爾、尼德蘭的安特衛(wèi)普、英國的倫敦

等城市迅速崛起,如安特衛(wèi)普市內銀行林立,證券交易所、股份公司、航運保險公司

陸續(xù)建立起來,尼德蘭、英國、法國等國家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fā)展起來。據此可知,

當時西歐()

A.經濟格局的變化緣于商業(yè)革命B.殖民擴張推動了世界市場形成

C.資本輸出成為經濟發(fā)展的引擎D.資本原始積累改變了生產方式

23、1834年英國政府通過《濟貧法修正案》,將“低于舒適原則”確立為基本原則,金

錢救濟絕對不能超過社區(qū)獨立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水平。它規(guī)定,一律停止對濟貧院外

所有壯年男子的救濟,受救濟者必須是被收容在濟貧院中的貧民。這些規(guī)定()

A.體現英國福利國家制度的優(yōu)越性B.有利于緩和尖銳的階級矛盾

C.反映了英國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D.有利于勞動力市場的穩(wěn)定性

24、19世紀英國民主政治發(fā)展進程中有三次重要的議會改革:1832年改革擴大了工業(yè)

資產階級的權利,1867年改革使小資產階級和工人上層獲得選舉權,1884-1885年改

革基本實現了成年男性的普選權。對這一時期英國議會相關的表述正確的是()

A.英國政治變革具有激進性B.國民實現了平等選舉

C.議會改革適應了經濟發(fā)展D.議會的核心地位喪失

25、1872年,美國文官委員會制定了新的文官分類(如下表所示)。這一新官制的實

施()

類別職務選拔方式

第一級普通文職通過競爭考試

第二級領事人員推薦的基礎上考試

第三級海關稅收直接從各附屬部門選拔

第四級高級官員按政黨分肥的方式任用

A.提高了各級官員的文化素質B.容易滋生僵化的官僚習氣

C.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穩(wěn)定運行D.使官員的升遷模式多樣化

26、19世紀60年代,倫敦市區(qū)在鋪設的軌道上運營馬車,從而大大提高了馬車的運

輸速度與運輸量,路面軌道交通的雛形隨之產生。上述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

A.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B.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

C.運輸動力革命的推動D.工業(yè)化水平不斷提升

27、聯共(布)十四大之后,斯大林多次發(fā)表文章和演說,強調蘇聯的工業(yè)化與資本

主義國家工業(yè)化的不同。斯大林認為,蘇聯處在資本主義包圍之中,經濟落后必然要

挨打,因此必須高速度發(fā)展國民經濟。斯大林的這一認識使蘇聯()

A.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B.實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C.經濟水平迅速趕超歐美D.依靠政權力量發(fā)展經濟

28、19世紀中期,以英鎊為中心、以金幣或黃金在國際間流通為主的國際金本位貨幣

制度開始盛行;一戰(zhàn)中,英國經濟受到重創(chuàng),導致金本位制崩潰;20世紀30年代,

英鎊頹勢已不可挽回。金本位制度在英國的興衰表明()

A.英國國際地位發(fā)生變化B.經濟大危機對英國經濟的影響

C.英鎊貨幣體系依舊穩(wěn)固D.英國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沖擊。

29、《國際聯盟盟約》指出,前同盟國的殖民地和領土是“在現代世界極為艱苦的條件

下,自己無法生存的民族所居住的區(qū)域”,因此“對這些民族的監(jiān)護應該委托給那些先進

民族……他們能最好地承擔這一責任”。這就是“委任統治”。這一原則()

A.是帝國主義瓜分殖民地的表現B.體現了對戰(zhàn)敗國的制裁

C.有助于弱小的民族走向現代化D.公正地處理了國際事務

30、2022年9月8日,96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逝世,她是目前英國在位時間最

長的君主。作為英國國王,伊麗莎白二世()

A.兼任英國的最高行政首腦和宗教領袖

B.擁有提名內閣成員的權力

C.能夠授權議會多數派的領袖上臺組閣

D.擁有獨立解散議會的權力

31、俄烏兩國合計占世界小麥出口的25%。2022年2月,俄烏戰(zhàn)事爆發(fā),國際糧價在

此后出現暴漲。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玉米和小麥期貨價兩周內累計分別上漲

5.99%、16.39%和29.02%。俄烏戰(zhàn)事引起世界糧食市場緊張從側面說明()

A.國際貿易的雙向交流已式微B.武裝沖突是導致世界糧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C.全球化損害發(fā)展中國家利益D.全人類正處于一個統一的市場共同體之中

32、某學者提出,隨著交通工具變革,人們對空間和距離的感知也會發(fā)生變化,并

繪制了如下示意圖予以形象地展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Rte蒸汽機≠??Afc??t?^Λm

1500~1840年1850~1930年20世紀50年代20世紀60年達

A.交通發(fā)展完全依賴于工業(yè)革命的推動

B.全球化消除了世界各國的界限

C.科技發(fā)展促進了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

D.世界交通的發(fā)展呈現萎縮趨勢

二、材料題

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歷史的長河中,宗族及其領袖——鄉(xiāng)紳是發(fā)展地方自治,推動基層治

理的重要力量。明清以降,宗族組織不僅遍布中國鄉(xiāng)村,而且迅速成為基層社會治理

的主要承擔者。國家政權僅到縣一級,縣以下則主要依靠鄉(xiāng)紳領導的宗族組織的自

治。國家在縣以下雖然也設立保長、里長之類,但人數極少,且只負責賦稅以及兵

役、勞役等重大的國家事務。其他諸如和諧穩(wěn)定、文化教育、扶貧濟困等,則完全依

賴宗族等社會組織。

——摘編自韓海浪《宗族與古代基層社會治理》

材料二:中國的社區(qū)發(fā)展可以說源于歷代民間的結社活動,包括社倉、義田、鄉(xiāng)

約、會館、團練等。民國時期基于對中國傳統社會落后的反思及西方思想引進的影

響,知識分子主導了有組織的社區(qū)發(fā)展實踐,部分得到當局者的支持?!?985年開

始,民政部門首次將“社區(qū)”概念引入城市管理,開始倡導和推動社區(qū)服務工作;

1999年,為向全國社區(qū)建設提供典型經驗,民政部制定《全國社區(qū)建設實驗區(qū)工作實

施方案》,在全國確定了11個城區(qū)為首批“社區(qū)建設實驗區(qū)”。2004年10月《中共

中央辦公廳轉發(fā)中組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街道社區(qū)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頒

布。……社區(qū)建設從民政部主導的以社區(qū)服務工作為主要內容,上升到基層政權建設

的高度。

——摘編自李東泉《中國社區(qū)發(fā)展歷程的回顧與展望》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清以來宗族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社區(qū)發(fā)展的趨勢,并分析出現這些趨勢的

原因。

3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漢前期,政府采取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疫病甚少流行。及至后期,隨著

人口增長和大量商貿活動的開展,疫病開始猖獗。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平帝

詔:“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yī)藥?!睎|漢防疫除沿襲西漢的減免田租外,還開

倉放糧,巡行賜藥。六朝(指以今南京為京師的孫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

這六個朝代)疫病流行至少74次,一次死亡10余萬人的大疫,晉代就發(fā)生了兩次。

北魏顯祖皇興二年(公元468年),河南大疫,死亡人口達十四五萬。這一時期,政

府多向官員施散醫(yī)藥,北魏政府還設立醫(yī)館、醫(yī)坊,為民治病。政府還公布了一些防

疫藥方供百姓使用。

——摘編自梁峻《中國古代抗疫啟迪》

材料二:19世紀的英國,新興工業(yè)化城市的出現,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轉

移。

當時英國城市的特點是遍布天空的煙塵,隨處可見的垃圾,隨意排放的污水,衛(wèi)

生狀況極差。19世紀初期,城市工人的平均壽命僅為40歲,諸如傷寒、天花、肺結

核和白喉等傳染病,每年要奪走20000人的生命。印度發(fā)生的疫情傳入英國,引發(fā)了

英國1831年的霍亂,疫病共肆虐了437個城市。衛(wèi)生改革家埃德溫?查德威克等指

出,當時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原因是城鎮(zhèn)人口的急速增長和惡劣的公共衛(wèi)生狀

況。英國政府開始采納其觀點,開始了公共衛(wèi)生立法和改革活動。

——摘編自陳超《工業(yè)化時期英國城市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

材料三:新中國成立初期,公共衛(wèi)生體系十分薄弱。從1953年起,在國家的統一

領導和部署下,我國通過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紀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縣

四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中國衛(wèi)生工作采用了以預防為主的低投入高產出的公共衛(wèi)生

模式,面向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衛(wèi)生保障,這種“中國模式”取得

了巨大成果。進入21世紀,我國新醫(yī)療衛(wèi)生體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經基本形成了

醫(yī)療保障體系的全覆蓋。

——摘編自李立明《新中國公共衛(wèi)生60年的思考》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代中國社會疫病頻發(fā)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英國公共衛(wèi)生立法的背景。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公共衛(wèi)生建設的特點,并說明其意義。

三、論述題

3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成立

195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成立

196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成立

1951年至1964奶奶英國保守黨執(zhí)政,推進社會福利,并基本保持了企業(yè)國有化

20?ii704K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出現“滯脹”現象

1989年波蘭團結工會上臺,東歐劇變開始

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誕生

21世紀以來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第29屆奧運會、2010

年上海成功舉辦世界博覽會、2020年至今的新冠疫情、2022年的俄烏沖突……

請?zhí)崛〔牧现腥舾上嗷リP聯的信息,確定一個主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闡釋。(要

求:主題明確,邏輯嚴密,表述順暢)

參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的編戶齊民制度對“大一統”國家的形態(tài)的形成和

發(fā)展能夠發(fā)揮“至關重要”作用,根本原因在于這一制度,有利于封建國家的各項權力

滲透到基層,提升了國家的統治能力,D項正確;便于掌握國家的人口只是具體表

現,并非根本原因,排除A項;編戶齊民制度不能直接增加國家的賦稅收入,排除B

項;掌控兵役來源并非編戶齊民制度唯一作用,不是其對大一統局面形成和發(fā)展的主

要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

2、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秦朝對傳送文書的人員有年齡要求,排除女子、兒童及未

滿14歲的人,這是為了保證政府文書安全傳送,C項正確;保護未成年人及婦女權益

與材料無關,也與秦朝史實不符,排除A項;通過刑罰保障軍隊鎧甲的供應與材料無

關,排除B項;材料相關規(guī)定是為了保證政府文書安全傳送,不能保障全國文書傳送

系統的建立,排除D項。故選C項。

3、答案:A

解析:由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的賦稅制度變革經歷了多次變革,唐朝前期的租庸

調制征收賦稅的依據是人丁,是要通過嚴格控制農民,以增加財政收入,保證兵源;

唐朝中后期的“兩稅法''改變了自戰(zhàn)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減輕了政府對農民

的人身控制;而“一條鞭法”是以土地為主要征稅標準,“攤丁入畝”則是把丁銀也攤入

田畝征收,從此廢除了人頭稅。所以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變革表明封建國家對農民的

人身束縛逐漸松弛,A項正確;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變革表明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

束縛逐漸松弛,與強化國家的治理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項;賦稅制度改革使封建國

家對農民的人身束縛逐漸松弛,但并不是都減輕了農民的經濟負擔,排除C項;材料

內容表明賦稅制度的變革使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束縛逐漸松弛,并未體現加強中央

集權,排除D項。故選A項。

4、答案:C

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唐代的時候人才非常興盛,培養(yǎng)各類人才,另外庶民中有才

能的也可以進入“六學二館”,聯系唐代的知識可知,當時推行科舉制度,打破了門第

觀念,有利于選拔各類的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C項正確;沒有證據說明“六學二

館”屬于唐代的地方教育系統,材料也不能體現,排除A項;從材料可以看出,“六學

二館”中有庶民,而不盡是門閥士族,排除B項;“六學”很多是非儒學方面的內容,而

不是獨尊儒學,排除D項。故選C項。

5、答案:D

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與南宋通商的國家高達57個,在《諸蕃志》也介紹了大量的

海外貿易特產,說明南宋時期的海外貿易非常發(fā)達,說明這本著作發(fā)表的背景是南宋

的商品經濟繁榮,D項正確;南宋時期官員眾多,很多官員在其位,不謀其政,排除

A項;南宋時期北方基本上被少數民族控制,絲綢之路基本上處于失控狀態(tài),并非暢

通無阻,排除B項;寬民力是指民本措施,材料體現的是海外貿易,排除C項。故選

D項。

6、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唐律規(guī)定“故殺者徒一年半”,宋代法律也規(guī)定“無故殺牛,判處一年半

的徒刑”,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牛是用于農耕的動物,也是軍隊運輸物資的重要動力

來源,牛的重要性隨著農業(yè)發(fā)展而提高,唐代與宋代都規(guī)定無故殺牛要流放一年半,

這樣規(guī)定是為了保障農業(yè)和軍隊的動力來源,C項正確;“保護野生動物多樣性”不是

這一規(guī)定的最主要目的,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推廣牛耕技術”問題,排除B項;材

料未體現“完善農業(yè)經濟體系”問題,排除D項。故選C項。

7、答案:A

解析:依據材料“將全國的人戶以不同的標準劃分為不同的戶計,分別立籍進行管理并

嚴格禁止更換戶別”,可以看出元朝政府通過戶籍分類管理來強化對社會的控制,A項

正確;這一措施不利于緩和階級矛盾,排除B項;題干涉及的是強化對社會的管理,

排除C項;這一措施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族融合,排除D項。故選A項。

8、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人知守禮,自不非為。非為不作,刑法何拘?”反映了當時統治

者認為守禮是百姓守法的前提,即強調禮法并用、禮法結合,B項正確;材料的主旨

信息是《大明律例》的治國理念是禮法結合,并非僅是以禮治國,排除A項;材料中

強調的是禮法結合,并非僅僅以法為教,排除C項;材料中強調的是禮法結合,并非

僅僅法不阿貴,排除D項。故選B項。

9、答案:B

解析:北方試種雙季稻、推廣高產農作物番薯都有利于增加糧食產量,提高土地利用

效率,故B項正確;農村經濟結構包括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等,題干無法體現,故A

項錯誤;材料中的舉措有利于增加北方糧食產量,但“解決了北方糧食問題”缺乏材

料依據,故C項錯誤;僅由材料得不出“改變了民眾飲食習慣”的結論,故D項錯

誤。

10、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從漢代到清初,在中國與外國的交往中,都體現了中原王朝中心

觀,C項正確;材料與維護統治秩序無關,排除A項;材料與新型外交理論無關,排

除B項;材料不涉及外交人員人數,排除D項。故選C項。

11、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光緒年間具有捐納經歷的官員占總數的59.45%。捐納人員更具

有經濟頭腦,更容易接受西方的近代理念和價值觀。洋務派官僚選用優(yōu)秀的捐員舉辦

洋務新政,取得了可觀的成效?!翱芍?,晚晴捐納的官員中大多數有商業(yè)背景,熟悉洋

務,這些官員與傳統官員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人后來主張建立民主政治,反對君主專

制,故清末捐納制度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社會現代化,C項正確;“解決了”表述過于絕

對,排除A項;晚晴科舉制廢除的原因是八股取士帶來脫離實際的學風,對學術文化

的發(fā)展產生了極為消極的影響,嚴重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fā)展,不利于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

養(yǎng),與清末捐納制度無關,排除B項;捐納是封建時代朝廷準予士民捐資納粟的賣官

制度,清朝把捐納定為國策,作為其選拔官員的一種制度,但材料主旨信息是強調捐員

帶來的積極作用,排除D項。故選C項。

12、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蘇維埃“不但是代表工人農民的,而且是代表中華民族的“,對富農

除剝削以外的土地和財產給予保護,說明中日民族矛盾已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階

級矛盾退居為次要矛盾,D項正確;中國共產黨制定的部分策略路線是為了挽救民族

危亡,排除A項;材料是處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降低入黨標準,

排除C項。故選D項。

13、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使我們在外交上立于主動地位,不受過去任何屈辱的外交傳統所束

縛。在原則上,帝國主義在華的特權必須取消,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必須實現,這種

立場是堅定不移的”可知這一具體措施是針對帝國主義的,因此,這一具體外交政策是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指的是首先把帝國主義在我國的殘余

勢力清除干凈,不給它們留下活動余地,然后再考慮建交問題,B項正確;“另起爐

灶'’主要是指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建立

新的外交關系,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必須取消,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必須實現,排除A

項;材料體現不出“獨立自主”,排除C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

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材料無法體現,排除D

項。故選B項。

14、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新中國成立以來,四次戰(zhàn)勝特大疫情,表明中國為人類健康做

出了突出貢獻,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與其他國家的比較,不能得出“中國成為醫(yī)學最

發(fā)達的國家”的結論,排除A項;“絕跡”說法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反

映中國為人類健康做出了貢獻,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

15、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2018年3月修定后的憲法第一章總綱第四條第一款中加入“和諧”的

表述,結合所學可知,我國政府非常重視完善和發(fā)展民族關系,維護國家的穩(wěn)定與社

會和諧,A項正確;加入“和諧”的表述,只能說明政府重視完善民族關系,不能說明

此問題是立法上的完善,排除B項;民族平等與團結的原則自1954年憲法明確提出

后,早在2018年前已經落實,排除C項;1954年憲法以立法形式確保民族自治實

施,排除D項。故選A項。

16、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方便網友提交發(fā)現的違法線索,并及時將違法的單位和個人網上曝

光”可知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B項正確;材料與權威性無關,排除A項;材料與虛擬

性無關,排除C項;材料與平等性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17、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不同時期勞模的評選標準是不一樣的,說明勞模精神是時代精

神的生動體現,A項正確;社會主流價值觀并未轉變,排除B項;建國后我國一直重

視精神文明建設,排除C項;勞模精神的核心是“工匠精神”,排除D項。故選A項。

18、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1937年-1944年中國處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世界處于二戰(zhàn)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美國對中國持

贊賞態(tài)度,B項正確;1840年前后,中國軍事力量較弱,排除A項;1949-1972年中

美關系處于敵對階段,原因在于意識形態(tài)、國家利益以及美國推行的“冷戰(zhàn)”政策等,

排除C項;1972年-2022年中美關系不是一直處于“蜜月期”,排除D項。故選B項。

19、答案:C

解析:依據材料“頻繁進行宴飲、祭祀和審議等集體活動……斯巴達公民大部分時間則

在訓練場和公共食堂度過”,可以看出古希臘公民頻繁進行集體活動,有助于集體意識

的提高,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城邦凝聚力,C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對公民集體以及城

邦意識的培養(yǎng),排除A項;集體活動針對的是公民的集體意識,并未涉及雅典民主的

道德素養(yǎng),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直接民主制的特點,排除D項。故選C項。

20、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13世紀,以倫敦方言為基礎形成的英語出現在英國官方文件

中,英語開始成為英國人廣泛使用的語言。16世紀,法國國王簽署敕令,規(guī)定法國的

法律文件必須用以巴黎方言為主形成的法語撰寫,法語成為法國的官方語言?!辈⒔Y合

所學可知,隨著宗教勢力的衰弱和民族認同觀念的興起,英、法等國民族語言的地位

逐漸上升,對民族語言的重視強化了民族認同,促進了民族國家的形成,D項正確;

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強調歐洲語言的規(guī)范,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語言,并非

自由平等思想,排除C項;啟蒙思想17、18世紀得到傳播,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

項。故選D項。

21、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問題“拿破侖制定該法典的根本目的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04

年拿破侖頒布《民法典》,確立的法律條文清晰明確,內容豐富,1807年更名為《拿

破侖法典》,《拿破侖法典》有利于打擊封建復辟勢力,鞏固資產階級統治秩序和推

動資本主義發(fā)展,為近代歐美資產階級法制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所以拿破侖制定該法

典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法國資產階級的利益,B項正確;“維護契約自由的基本原則”是

該條款體現的原則,而不是拿破侖制定該法典的根本目的,排除A項;“所有人”涵蓋

范圍過大,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打擊封建勢力”問題,排除D項。故

選B項。

22、答案:A

解析:新航路開辟后引發(fā)商業(yè)革命,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促使

大西洋沿岸的西歐國家城市崛起,西歐經濟格局發(fā)生變化,故A項正確;B項說法本

身沒有問題,但與材料無關,排除;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輸出成為帝國主義經

濟擴張的手段,故C項錯誤;僅由題干無法得出“資本原始積累改變了生產方式”,

故D項錯誤。

23、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yè)革命時期,英國在《濟貧法修正案》中確立“低于舒適

原則”,強調金錢救濟不得超過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水平,強制將受救濟者收容到濟貧院

等各種限制,有利于勞動力市場的穩(wěn)定性,D項正確;英國形成福利國家制度是在二

戰(zhàn)后,排除A項;有利于緩和尖銳的階級矛盾與“受救濟者必須是被收容在濟貧院中

的貧民”等嚴格規(guī)定不符,排除B項;直到20世紀80年代英國才出現新自由主義經濟

思想,排除C項。故選D項。

24、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工業(yè)革命的迅速發(fā)展,資產階級和工人

階級的社會地位日益重要,三次議會改革與經濟基礎的發(fā)展相適應,C項正確;材料

未涉及英國政治變革具有激進性,排除A項;國民實現了平等選舉說法錯誤,排除B

項;議會的核心地位喪失說法錯誤,排除D項。故選C項。

25、答案:C

解析:由圖表可知,美國新的文官分類,不同層次的官員通過不同的方式的選拔,有

利于政府工作的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促進了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C項正確;普通文職

是通過公開資格考試進入政府部門的公務人員,高級官員是通過政黨分肥的方式產

生,不能體現提高官員的文化素質,排除A項;容易滋生僵化的官僚習氣說法過于絕

對,排除B項;材料信息主要體現官員的選拔方式,沒有體現升遷模式,排除D項。

故選C項。

26、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19世紀60年代,倫敦市區(qū)在鋪設的軌道上運營馬車,從而大大

提高了馬車的運輸速度與運輸量,路面軌道交通的雛形隨之產生?!辈⒔Y合所學可知,

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使英國生產力飛速提高,農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城市化進程加快,

推動了交通條件的改善,B項正確;材料所述與工人階級力量壯大無關,排除A項;

材料涉及的是馬車,并非蒸汽機車或輪船,體現不出運輸動力革命的推動,排除C

項;工業(yè)化水平不斷提升帶來工業(yè)的進步,排除D項。故選B項。

27、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斯大林認為,蘇聯必須高速發(fā)展國民經濟才能避免挨打。為

此,斯大林以不同于西方工業(yè)化道路的方式發(fā)展工業(yè),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發(fā)

展模式,運用國家政權力量發(fā)展經濟,D項符合題意。蘇聯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是

后來蘇聯工業(yè)化過程中出現偏差所致,不是材料中斯大林的認識造成的,A項錯誤;

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蘇聯經濟水平并未超過美國,C項說

法本身錯誤。

28、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以英鎊為中心、以金幣或黃金在國際間流通為主的國際金本位貨幣制

度開始盛行”、“導致金本位制崩潰”、“英鎊頹勢已不可挽回”及所學知識可得,19世紀

中期英國首先完成工業(yè)革命,生產力迅速發(fā)展,國際地位提高,一戰(zhàn)以及經濟危機等

的影響,英國國際地位明顯下降,A項正確;“經濟大危機對英國經濟的影響”只是材

料一方面的意思,以偏概全,排除B項;通過材料可知,英鎊頹勢已不可挽回,排除

C項;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時間是1971年,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

29、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理解材料可知,委任統治是指一戰(zhàn)后帝國主義戰(zhàn)勝國所建立的通

過國際聯盟對戰(zhàn)敗國的殖民地進行再分割和統治的一種制度,故選A項;材料中并沒

有體現對戰(zhàn)敗國的制裁,排除B項;這一原則忽略了弱小民族的看法,C項不能得

出;這一做法貌似公正,實則是帝國主義瓜分殖民地、重新確立國際秩序的表現,D

項錯誤。

30、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國王授權議會多數派的領袖為首相并由首相組閣,C

項正確;英國國王名義上是國家元首、聯合王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國教的世襲領

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腦,排除A項;內閣成員由首相提名,排除B項;國王不能獨

立解散議會,排除D項。故選C項。

31、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及所學知識,俄烏沖突引起世界糧食市場緊張說明在經濟全球化大背

景下,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任何的沖突都會引起全球供應的價格波動,全人類

正處于一個統一的市場共同體之中,D項正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的雙

向交流逐漸加強,排除A項;武裝沖突只是導致世界糧食安全的一個因素,排除B

項;題干中并未說明全球化損害發(fā)展中國家利益,只說明俄烏沖突引起的糧食供應緊

張,排除C項。故選D項。

32、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中的“隨著交通工具的變革,人們對空間和距離的感知也會發(fā)生變化”

信息可以得出,科技發(fā)展促使空間相對縮小、距離相對變短,這為各地區(qū)之間便捷、

頻繁地聯系提供了條件,從而促進了世界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C項正確;“交通發(fā)展

完全依賴于工業(yè)革命的推動”的表述中“完全”太過絕對化,排除A項;“全球化消除了

世界各國的界限”的表述中"消除了''表述錯誤,排除B項;“世界交通的發(fā)展呈現萎縮

趨勢”的判斷錯誤,實際情況是伴隨著技術的進步,世界交通的發(fā)展日趨多元化,而不

是“萎縮”,排除D項。故選C項。

33、答案:(1)作用:彌補了國家行政職能在基層的不足:保證了國家賦稅、兵役和

勞役的征發(fā):節(jié)約了國家的行政成本,穩(wěn)定了基層社會秩序:導致了鄉(xiāng)紳勢力的膨

脹。

(2)趨勢:由民間性組織到具有官方性質:由試點到全面展開,并日益法制化、規(guī)范

化:由政府主導到多元參與:由服務型向政務型轉變(由服務工作延伸到基層政權建

設)。

原因:西學東漸,尤其受西方社區(qū)建設經驗的影響:社會經濟轉型(改革開放、經濟

發(fā)展等):城市化進程加快:提升國家基層治理能力的需要(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的需

要):黨執(zhí)政理念發(fā)展(執(zhí)政為民理念的影響)。

解析:(1)作用:根據材料“國家在縣以下雖然也設立保長、里長之類,但人數極

少,且只負責賦稅以及兵役、勞役等重大的國家事務。其他諸如和諧穩(wěn)定、文化教

育、扶貧濟困等,則完全依賴宗族等社會組織”可知,彌補了國家行政職能在基層的不

足;保證了國家賦稅、兵役和勞役的征發(fā);節(jié)約了國家的行政成本,穩(wěn)定了基層社會

秩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導致了鄉(xiāng)紳勢力的膨脹。

(2)趨勢:根據材料“中國的社區(qū)發(fā)展可以說源于歷代民間的結社活動,包括社倉、

義田、鄉(xiāng)約、會館、團練等。民國時期基于對中國傳統社會落后的反思及西方思想引

進的影響,知識分子主導了有組織的社區(qū)發(fā)展實踐,部分得到當局者的支

持?!?985年開始,民政部門首次將,社區(qū)’概念引入城市管理,開始倡導和推動社

區(qū)服務工作”可知,由民間性組織到具有官方性質;由政府主導到多元參與;根據材料

“1999年,為向全國社區(qū)建設提供典型經驗,民政部制定《全國社區(qū)建設實驗區(qū)工作

實施方案》,在全國確定了∏個城區(qū)為首批‘社區(qū)建設實驗區(qū)'”可知,由試點到全面展

開,并日益法制化、規(guī)范化;根據材料“社區(qū)建設從民政部主導的以社區(qū)服務工作為主

要內容,上升到基層政權建設的高度”可知,由服務型向政務型轉變(由服務工作延伸

到基層政權建設)。原因:根據材料“民國時期基于對中國傳統社會落后的反思及西方

思想引進的影響''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學東漸,尤其受西方社區(qū)建設經驗的影響;

根據材料“1985年開始,民政部門首次將,社區(qū),概念引入城市管理,開始倡導和推動社

區(qū)服務工作;1999年,為向全國社區(qū)建設提供典型經驗,民政部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