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碩考前必刷模擬卷《教綜》附有答案_第1頁
教育專碩考前必刷模擬卷《教綜》附有答案_第2頁
教育專碩考前必刷模擬卷《教綜》附有答案_第3頁
教育專碩考前必刷模擬卷《教綜》附有答案_第4頁
教育專碩考前必刷模擬卷《教綜》附有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16教育專碩考前必刷模擬卷《教綜》[復制]姓名:[填空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機號:[填空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單項選擇題:第1~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下列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指出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學校主陣地與社會大課堂有機銜接,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yè)的青少年群體,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加快建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夯實基礎[單選題]*A.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正確答案)B.教育強國、文化強國、人才強國C.教育強國、文化強國、學習強國D.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學習強國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教育時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雙減”工作部署,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善課程體系,修訂科學教材,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用好實踐場所,推出優(yōu)質資源,做強品牌活動,推進學科建設,開展科學研究,調動社會力量,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學校主陣地與社會大課堂有機銜接,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yè)的青少年群體,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夯實基礎。因此答案選A。2.以下不屬于近代教育特點的有()[單選題]*A.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B.初等義務教育普遍實施C.教育從宗教中完全脫離,體現(xiàn)出世俗化(正確答案)D.重視教育立法、依法治教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近代教育的特征。進入近代社會以后,近代教育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其基本特征表現(xiàn)為:(1)國家認識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加強了對教育的干預。(2)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和逐步普及。(3)教育逐漸從宗教中分離出來,體現(xiàn)出與公共教育發(fā)展相適應的世俗化。(4)重視教育立法、依法治教,體現(xiàn)出教育的法制化。(5)形成了較系統(tǒng)的近代學校教育制度。綜上,此階段教育還沒有完全脫離宗教,C項說法錯誤。因此答案選C。3.1992年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大會通過的《21世紀議程》指出,教育對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提高人們解決環(huán)境與發(fā)展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主要體現(xiàn)的教育功能是()[單選題]*A.政治功能B.經濟功能C.文化功能D.生態(tài)功能(正確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教育的社會功能。A.政治功能:(1)教育通過傳播一定社會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完成年輕一代的政治社會化。(2)教育通過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進政治體制的變革與完善。(3)教育通過提高全民文化素質,推動國家的民主政治建設。(4)教育是形成社會輿論,影響政治時局的重要力量。B.經濟功能:(1)教育是使可能的勞動力轉化為現(xiàn)實的勞動力的基本途徑。(2)現(xiàn)代教育是生產科學技術、促進經濟的重要途徑。(3)教育是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生產率的重要因素。(4)教育能夠產生經濟效益,是經濟發(fā)展的新的增長點。C.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傳遞、保存)(2)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傳播、交流與豐富)。(3)教育的文化選擇功能(選擇、提升)。(4)教育的文化創(chuàng)新功能(創(chuàng)造、更新)。D.生態(tài)功能:(1)樹立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理念。(2)普及生態(tài)文明知識,提高民族素質。(3)引導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社會活動。分析:題干中指出教育能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對提高人們解決環(huán)境與發(fā)展問題的能力有作用,符合教育生態(tài)功能的表現(xiàn)。因此答案選D。4.教育之所以能促進人的發(fā)展,歸根結底在于人的發(fā)展具有()[單選題]*A.可塑性(正確答案)B.差異性C.不平衡性D.多樣性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因素。選項A,可塑性——人發(fā)展的根本因素是人的能動性,人的能動性在于推動人的發(fā)展,在于不斷塑造人,符合題意。選項BCD,都是影響因素,但不是教育促進人發(fā)展的根源,故排除。因此答案選A。5.關于終身教育的相關表述,說法錯誤的是()[單選題]*A.它的影響擴展到學習者的私人生活和公眾生活的所有方面B.它求助于各種各樣的機構和大眾傳播媒介C.家庭在終身教育過程的初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家庭學習貫穿于人的一生D.終身教育主要靠非正規(guī)教育實現(xiàn)(正確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終身教育。(1)終身教育是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培養(yǎng)的總和,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動、一切教育機會和教育的一切方面。從橫向看,終身教育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各個領域的教育;從縱向看,終身教育指貫穿于人的一生的胎兒期、嬰幼兒期、青少年期、成人期和老年期等各個階段的教育;從教育的內容來看,終身教育包括文化科學教育、職業(yè)(專業(yè))教育和生活教育;從教育的形式來看,終身教育包括正規(guī)教育、非正規(guī)教育及非正式教育在內。也就是說,終身教育并非局限于學校教育。相反,它的影響擴展到學習者的私人生活和公眾生活的所有方面——他的家庭和職業(yè)關系、他的政治、他的社會活動、他的業(yè)余愛好等等。終身教育求助于各種各樣的機構——學校、學院和大學等,同時還有家庭、社區(qū)、工作領域、書籍、出版社、劇場和大眾傳播媒介。(2)197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漢堡教育研究所主任戴夫(R.H.Dave)將終身教育的基本特征概括為20個方面。其中第五點,家庭在終身教育過程的初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家庭學習貫穿于一個人的一生。綜上所述,選項ABC說法正確,選項D說法錯誤。因此答案選D。6.人類社會進入20世紀以后,教育在數量上獲得更大的發(fā)展,教育制度內容等方面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不屬于20世紀以后的教育特點的是()[單選題]*A.教育制度有利于國際交流B.逐漸淡化學歷與非學歷的教育界限C.重視教育立法,依法執(zhí)教(正確答案)D.高等教育大眾化和類型日益多樣化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現(xiàn)代教育制度的發(fā)展趨勢。(1)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并延長義務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fā)展。(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國際交流。因此答案選C。7.課程實施的過程并不是預定課程計劃徑直實現(xiàn)的過程,而是課程計劃與班級或學校實踐情境在課程目標、內容、方法、組織模式等方面相互調整、改變的過程。這種觀點屬于課程取向中的()[單選題]*A.相互適應取向(正確答案)B.創(chuàng)生取向C.忠實取向D.批判取向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課程實施的取向。A.相互適應取向:課程實施過程是課程計劃與班級或學校實踐情境在課程目標、內容、方法、組織模式等諸多方面相互調整、改變與適應的過程。B.創(chuàng)生取向:真正的課程是教師與學生聯(lián)合創(chuàng)造的教育經驗,課程實施本質上是在具體教育情境中創(chuàng)生新的教育經驗的過程,即有的課程計劃只是供這個經驗創(chuàng)生過程選擇的工具而已。C.忠實取向:課程實施過程就是忠實地執(zhí)行課程計劃的課程。衡量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基本標準是課程實施過程實現(xiàn)預定的課程計劃的程度,實現(xiàn)程度高,則課程實施成功實現(xiàn)程度低,則課程實施失敗。D.批判取向:一般不做此分類。排除。分析:根據題干關鍵詞“相互調整、改變”可知符合相互適應取向。因此答案選A8.王老師在教授“筆”字時,拿起一支毛筆問學生筆桿是什么做的,學生說是竹子做的,王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個“竹”字。然后又問筆頭是什么做的,學生說是毛做的,王老師又寫了個“毛”字。王老師告訴學生:“‘竹’字頭下面加個‘毛’就是‘筆’字。”王老師的教學體現(xiàn)了()[單選題]*A.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正確答案)B.發(fā)展性原則C.因材施教原則D.鞏固性原則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教學原則。A.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上理解知識,注意學以致用,發(fā)展動手能力,領悟知識的價值。B.發(fā)展性原則:教學的內容、方法和進度,既要適合學生已有的發(fā)展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難度,激勵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C.因材施教原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別差異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長善救失,獲得最佳發(fā)展。D.鞏固性原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將知識保持在記憶中,并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xiàn),有效地運用。分析:題干中,王老師在教授生字時,能夠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直接經驗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經驗學習抽象知識,體現(xiàn)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因此答案選A。9.對于轉化“后進生”,李鎮(zhèn)西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還他們以本來應該擁有的“幸福和充實的精神生活”——這,又必須從每一位“后進生”獨特的精神需要入手。這體現(xiàn)的德育原則是()[單選題]*A.知行統(tǒng)一原則B.因材施教原則(正確答案)C.長善救失原則D.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德育原則。A.知行統(tǒng)一原則:指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一定的政治理論和道德倫理,用學到的思想道德準則指導自己的行動。教育學生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統(tǒng)一,知、情、意、行統(tǒng)一。B.因材施教原則:照顧年齡特點與照顧個性特點相結合原則又稱因材施教原則。指德育工作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對象來確定不同的教育側重點。在德育過程中,德育的要求、內容、形式、方法要與學生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相適應,以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C.長善救失原則:進行德育要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依靠和發(fā)揚他們自身的積極因素去克服他們品德上的消極因素,促進學生的道德成長。D.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指在德育過程中,既通過集體教育影響每個成員,又通過個別成員的教育影響集體;既面向集體,又因材施教,從而把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辯證地結合起來。分析:題干中李鎮(zhèn)西老師強調從每一位“后進生”獨特的精神需要入手,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原則。因此答案選B。10.《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guī)定,通過制定有利于激發(fā)地方積極性的政策,實現(xiàn)課程權限的下放。這一規(guī)定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特征[單選題]*A.關注實施過程與科學評價B.實現(xiàn)課程設置的整合性C.加大課程管理的彈性化(正確答案)D.強調課程的發(fā)展功能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新課改的特征。課程權限的下放指之前實行的是國家管理課程,即單一的自上而下的集權管理模式,缺乏靈活性、開放性,而現(xiàn)在實行的是三級管理,即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管理模式,增強了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新課改的特征包括:①強調課程的發(fā)展功能;②實現(xiàn)課程設置的整合性;③關注實施過程與科學評價;④進一步加大課程管理的彈性化。題干中,“激發(fā)地方積極性的政策”和“實現(xiàn)課程權限的下放”體現(xiàn)了加大課程管理的彈性化。因此答案選C。11.下列關于課程開發(fā)的基本模式,說法錯誤的是()[單選題]*A.泰勒的目標模式突出了知識的連續(xù)性與系統(tǒng)性,也突出了教師教學的主導性B.斯滕豪斯的過程模式比目標模式更重視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結果C.斯滕豪斯的過程模式不僅注重課程內容的內在價值,而且追求教育目標的價值(正確答案)D.施瓦布的實踐模式強調教育實踐情境中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課程開發(fā)的基本模式。(1)泰勒的目標模式。優(yōu)點:一直被作為課程開發(fā)的基本框架,是課程開發(fā)的經典原理,它確定了課程開發(fā)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模式,提供了一個課程分析的可行思路,具有邏輯嚴密的課程編制程序,有較強的引導性和調控性,各程序層次分明,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缺點:泰勒原理是課程開發(fā)的一個非常理性的框架,它不可避免地帶有那個時代“科學至上”的印記。它對課程編制的認識有簡單化、機械化傾向,并具有較大的主觀性。預先確定嚴格的行為目標與手段,也不利于發(fā)揮教師教學的靈活性,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與社會性。(2)斯騰豪斯過程模式。優(yōu)點:①追求課程內容的內在價值。②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③強調教育是一種過程。④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師角色。缺點:①在課程開發(fā)的程序設計上沒有提出一個更為明確的方案,可行性比較薄弱。②否定了教育目標的價值。③在實踐上還存在一些困難。(3)施瓦布的實踐模式。優(yōu)點:①非常重視教育實踐情境中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②重視一線教師在課程開發(fā)中的作用。③從重視理論研究轉向了重視實踐研究。缺點:①忽視理論的價值。②可行性薄弱。因此答案選C。12.《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包括的六大素養(yǎng)是()①人文底蘊、科學精神②學會學習、健康生活③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④國際視野、愛國情懷[單選題]*A.①②③(正確答案)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核心素養(yǎng)?!吨袊鴮W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xiàn)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六大素養(yǎng),具體細化為人文積淀、國家認同、批判質疑等18個基本要點。因此答案選A。13.中小學開設的研學旅行課程屬于()[單選題]*A.選修課程B.分科課程C.隱性課程D.活動課程(正確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課程分類。A.選修課程:指教學計劃中向學生推薦的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自愿選擇的課程,其主要目的在于滿足學生的需要,發(fā)展學生的個性。B.分科課程:指根據學校培養(yǎng)目標和科學發(fā)展,分門別類地從各門學科中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征與發(fā)展水平的知識所組成的教學科目。C.隱性課程:國家沒有正式實施,但是在學校環(huán)境中伴隨著顯性課程的實施與評價而產生的實際存在的課程。D.活動課程:打破學科邏輯系統(tǒng)的界限,以學生的興趣、需要、經驗和能力為基礎,通過引導學生自己組織的有目的的活動系列而編制的課程。分析: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chuàng)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學校根據學段特點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學階段以鄉(xiāng)土鄉(xiāng)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故研學旅行課程屬于活動課程。因此答案選D。14.習近平總書記于2018年9月在全國教育大會中指出,“要在加強品德修養(yǎng)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關于德育,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單選題]*A.教師對學生的德育影響,必須經過他們主體的選擇、吸取與能動的實踐活動,才能轉化為他們的品德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個重要條件,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學生品德內部矛盾才能轉化C.學校的德育工作必須主要放在調節(jié)學生品德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方面(正確答案)D.德育要注意發(fā)揮知、情、意、行的整體功能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德育規(guī)律。德育的規(guī)律包括:(1)德育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教導下的個體品德的自主建構過程。①學生對環(huán)境影響的主動吸收。②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教導。③外部活動與內部活動相互促進。(2)德育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知情意行整體和諧發(fā)展的過程。①思想道德發(fā)展具有整體性。②德育過程具有多開端性。③德育實踐具有針對性。(3)德育過程是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過程。①培養(yǎng)自我教育能力的意義。②自我教育能力的構成因素。③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發(fā)展。綜上,德育工作不能只注重外部環(huán)境的調節(jié),更需要注重其內部矛盾的發(fā)展,選項C表述錯誤。因此答案選C。15.某校教師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提出設置戀愛假、親子假、幸福假,每月兩次半天假,促使三種假期幾乎覆蓋全校教師,增強學校教師的幸福感。該校教師通過參加教職工代表大會參與學校管理,這反映的教師權利是()[單選題]*A.指導評價權B.民主管理權(正確答案)C.獲取報酬待遇權D.教育教學權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教師的權利。A.指導評價權:教師有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yè)成績的評價指導權,這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的基本權利。B.民主管理權:教師有權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其他形式參與學校民主管理。C.獲取報酬待遇權: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guī)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D.教育教學權:教師有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的教育教學權,這是教師為履行教育教學職責必須具備的基本權利。分析:題干中,該校教師通過參加教職工代表大會參與學校管理,反映出的教師權利是民主管理權。因此答案選B。16.在中國教育史上,提出對知識要堅持“效驗”“有證”,對師長要敢于質疑問難的教育家是()[單選題]*A.顏元B.韓愈C.王充(正確答案)D.黃宗羲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王充的教育思想。A.顏元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深刻地批判了程朱理學脫離實際的書本教育,主張培養(yǎng)實才實德之士,竭力提倡“真學”和“實學”的教育內容,創(chuàng)立了以“實學”為特征的教育理論體系。他親自創(chuàng)辦漳南書院,反對理學,實行六齋教學。B.韓愈被稱為“重振儒學的衛(wèi)道者”,其撰寫的《師說》是中國古代第一篇集中論述教師問題的文章。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出發(fā),肯定“學者必有師”。主張“天地君親師”,師道體現(xiàn)君道,能尊敬師長,就能效忠皇帝。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以“道”為求師的標準,主張“學無常師”。提倡“相師”,建立民主性的師生關系。C.王充是唯物主義者,批判讖緯神學,反對經學教育迷信化、繁瑣化。王充強調學知與聞見,認為知識是在學習和積累的基礎上才有的。強調思考與求是,許多書本中的知識是經過夸張歪曲、虛偽失實的。王充認為,分辨知識真?zhèn)我粋€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堅持“效驗”“有證”的原則。強調“問難”與“距師”。要獲得真正的知識,必須打破唯師是從、唯書是從的心理。與師保持距離,不能完全附和老師,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D.黃宗羲提出“公其非是于學?!?,主張學校應該是大家共同議論國家政事之是非標準的地方。主張普及教育。把寺觀庵堂改為書院和小學,實現(xiàn)全國城鄉(xiāng)“人人都能接受教育,人人盡其才”的理想。他還強調學校必須要將講學和議政緊密結合。故答案選C。17.下列蒙學教材中,重在傳授倫理道德知識的教材是()[單選題]*A.《倉頡篇》、《千字文》、《三字經》B.《童蒙須知》、《童蒙訓》、《少儀外傳》(正確答案)C.《史學提要》、《十七史蒙求》、《敘古千文》D.《訓蒙詩》、《小學詩禮》、《名物蒙求》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蒙學教材的種類。蒙學教材的種類如下:①識字教學類。如“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主要目的是教兒童識字、掌握文字工具,同時也綜合介紹一些基礎知識?!叭?、百、千”流傳最廣。秦代蒙學識字讀本《倉頡篇》是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的范本。②倫理道德類。如呂本中的《童蒙訓》、呂祖謙的《少儀外傳》、程端蒙的《性理字訓》、朱熹的《童蒙須知》,主要向兒童傳授倫理道德知識以及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準則。③歷史教學類。如王令的《十七史蒙求》、胡寅的《敘古千文》、黃繼善的《史學提要》等。既傳授歷史知識,又進行思想教育。④詩歌教學類。如朱熹的《訓蒙詩》、陳淳的《小學詩禮》等。選擇適合兒童的詩詞歌賦供他們學習,對他們進行文辭和美感教育。⑤名物制度和自然常識類。如宋方逢辰的《名物蒙求》為代表,內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鳥獸、草木、衣服、建筑、器具等。故答案選B。18.針對問題設想解決的方法,由被試者做文章,題目的范圍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問題,這種科舉考試的方法是()。[單選題]*A.貼經B.墨義C.策問(正確答案)D.詩賦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科舉考試制度。唐代科舉考試的方法有帖經、墨義、口試、策問、詩賦五種。(1)帖經:各科考試中普遍應用的方法,類似今天的填空考試,偏重考查考生的記誦能力。(2)墨義:一種對經義的簡單筆試問答。被試者按試題要求敘述經典中相關事實與大義,只需熟讀熟記經文和注釋就能回答。主要考查記憶能力。(3)口試:口頭回答關于經文內容的小問答題。(4)策問:較帖經、墨義高深,也較重要。策問的方法是針對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問題發(fā)表評論,設想解決問題的辦法。它考查一個人治國安邦的才能,能夠促使考生開動腦筋去思考現(xiàn)實問題,利于提高人的思維水平。(5)詩賦:要求考生當場寫作詩、賦各一篇,主要考查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和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故答案為C?!就卣埂繀^(qū)分不同朝代的科舉考試程序。唐代:鄉(xiāng)試——尚書省禮部舉辦的省試——吏部試。宋代:州試(地方官主持)——省試(尚書省禮部主持)——殿試(皇帝主持)。明朝:實際上分為依次遞進的四級考試:童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19.蔡元培“五育”并舉的思想,是以()為中心的德智體美諸育和諧發(fā)展的思想。[單選題]*A.實利主義教育B.公民道德教育(正確答案)C.世界觀教育D.美感教育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蔡元培的教育思想。1912年2月,蔡元培發(fā)表了《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一文,文章系統(tǒng)闡述了“五育”各自的內涵、作用和相互關系?!拔逵卑ㄜ妵窠逃?、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其中,公民道德教育居于核心或中心地位。故答案為B。20.關于楊賢江的全人生指導思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單選題]*A.促進青年的全面發(fā)展是楊賢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正確答案)B.主張青年要干預政治,投身革命C.主張青年要過好健康生活、勞動生活、公民生活、文化生活D.主張青年必須學習,學習是青年的權利與義務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楊賢江的全人生指導思想?!叭松笇А本褪菍η嗄赀M行全面關心、教育和引導,即不僅關心他們的文化知識學習,同時對他們生活中各種實際問題給予正確的指點和疏導,使之在德、智、體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長,成為一個“完成的人”,以適應社會改進之所用?!叭松笇А钡耐緩剑孩僦笇嗄陿淞⒄_的人生觀,是楊賢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②主張青年要干預政治,投身革命。③強調青年必須學習,學習是青年的權利與義務。④要有強健的體魄和精神,要有工作的知識和技能,要有服務人群的理想和才干,要有豐富的風尚和習慣?!叭松笇А钡膬热荩孩俳】瞪睿w育生活)。②勞動生活(職業(yè)生活);③公民生活(社會生活);④文化生活(學藝生活)。故答案選A。21.關于雄辯家的培養(yǎng),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主張()[單選題]*A.家庭是培養(yǎng)雄辯家的理想場所B.雄辯術訓練是第一位的,廣博知識的掌握是第二位的C.善良的德行是第一位的,完美的雄辯技能是第二位的(正確答案)D.雄辯家的主要任務并非致力于正義和德行的宣揚和闡釋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昆體良的教育思想。昆體良在教育目的上提出教育應培養(yǎng)善良而精于雄辯的人,認為德行是雄辯的首要品質。因此,昆體良主張善良的德行是第一位的,完美的雄辯技能是第二位的。選項A,昆體良認為學校教育優(yōu)于家庭教育;選項B,混淆了德行和雄辯技能的地位;選項D,雄辯家的主要任務是對正義和道德進行宣揚。因此答案選C。22.美國的教育改革中,以進步主義教育思想為指導的是()[單選題]*A.“生計教育”B.“八年研究”(正確答案)C.60年代課程改革D.“返回基礎”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美國的教育制度?!鞍四暄芯俊币喾Q“三十校實驗”,是美國進步教育協(xié)會在中等教育方面開展的一項調查研究活動。旨在對進步主義學校畢業(yè)生和傳統(tǒng)學校畢業(yè)生在大學的學習情況做對比的研究。因此答案選B。23.下列關于福祿培爾和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說法錯誤的是()[單選題]*A.都強調兒童發(fā)展的自主性B.都側重感官訓練和動作訓練(正確答案)C.都受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影響D.都主張在進行幼兒教育的同時培育幼師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福祿培爾和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的對比。蒙臺梭利主張工作,側重感官訓練和動作訓練,反對想象類的游戲;而福祿培爾主張游戲,可以發(fā)展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社會合作。因此答案選B。24.20世紀30年代蘇聯(lián)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國民教育的綱領性文件是()[單選題]*A.《國家學術委員會教學大綱》B.《統(tǒng)一勞動學校規(guī)程》C.《關于加強學校同生活的聯(lián)系和進一步發(fā)展全國國民教育制度的建議》D.《關于小學和中學的決定》(正確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的是二戰(zhàn)前蘇聯(lián)的教育改革。為了滿足國家建設的需要并解決教育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1931年蘇聯(lián)通過了《關于小學和中學的決定》。這成為20世紀30年代蘇聯(lián)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國民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因此答案選D。

25.20世紀前期,以巴格萊為代表的美國部分教育家強調真正的教育即理智訓練,反對兒童中心主義,注重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權威作用。該部分教育家的教育主張所體現(xiàn)的教育思潮是()[單選題]*A.改造主義教育B.要素主義教育(正確答案)C.存在主義教育D.新行為主義教育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新傳統(tǒng)教育派教育思潮中的要素主義教育的觀點。(1)學校課程的核心是人類文化遺產的“共同要素”;(2)教學過程必須是一個嚴格的訓練智慧的過程;(3)學生在學習上必須刻苦和專心;(4)教師應該是整個教育過程的權威人物。題干中表達的是“反對兒童中心主義,注重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權威作用”。所以體現(xiàn)的是觀點中的(3)(4)兩個小點。因此答案選B。26.下列不屬于建構主義的學習觀的是()。[單選題]*A.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建構知識的思維導圖B.小敏和小蕾合作完成了關于杜甫的學習報告C.學習《滕王閣序》時教師帶領大家去滕王閣參觀D.教師根據學生的古詩知識儲備設置課堂活動(正確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包括以下幾點:①學習的主動建構性。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們要主動地建構信息的意義,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A項,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體現(xiàn)了此觀點。②學習的社會互動性。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常常是通過學習共同體的合作互動來內化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有關的工具。B項,小敏與小蕾合作學習體現(xiàn)了此觀點。③學習的情境性。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是存在于具體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動之中的。知識只有通過實際情境中的應用活動才能真正被人理解,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C項,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體現(xiàn)了此觀點。D項,強調教師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屬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觀,而非學習觀。故答案為D。27.教師向學生依次呈現(xiàn)一組單詞,要求她們記住,隨后進行自由回憶。結果發(fā)現(xiàn),最后呈現(xiàn)的單詞更容易被回憶起來。這種現(xiàn)象稱為()[單選題]*A.首因效應B.近因效應(正確答案)C.前攝促進D.倒攝促進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記憶規(guī)律。在復述策略中,常用策略有利用記憶規(guī)律、合理復習、自動化、親自參與、情境相似性和情緒生理狀態(tài)相似性、心理傾向、態(tài)度和興趣。A.首因效應:人們傾向于記住開始的事情。其原因可能是我們對首先呈現(xiàn)的項目給予了更多注意,付出了更多心理努力。開始階段所學的信息比其他信息更易被記住。B.近因效應:人們同樣傾向于記住最后的事情。因為最末的項目幾乎不存在其他信息的干擾。最后階段所學的信息比其他信息更易被記住。C.前攝促進:學習某件事常常有助于以后學習類似的事。D.倒攝促進:后面所學的信息有助于先前信息的學習。故答案選B。28.認知負荷理論強調,教學設計要注重減少學生不必要的認知負荷。這里的認知負荷主要發(fā)生在()中[單選題]*A.工作記憶(正確答案)B.長時記憶C.感覺登記D.情景記憶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認知負荷理論。認知負荷理論由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約翰·斯威勒于1988年首先提出,是基于人類認知結構與外界信息結構交互作用而決定教學設計的理論。認知負荷是指一項具體任務的執(zhí)行給個體認知系統(tǒng)所施加的負荷。根據學習的信息加工模型,學生的工作記憶容量有限,如果同時從事幾種活動,則存在資源分配的問題,分配遵循“此多彼少,總量不變”的原則。如果某種材料含有多種信息的相互作用,其所需的資源總量超過了學生所具有的資源總量,就會存在資源分配不足的問題,影響學習或問題解決的效率,這就是所謂的認知負荷超載。斯威勒將認知負荷分為三大類:內在認知負荷、外在認知負荷和有效認知負荷,三種認知負荷相加就是認知負荷的總量。內在認知負荷、外加認知負荷和生成認知負荷三者相加,總和不能超過工作記憶可獲得的資源總量。當三者之和超過資源總量時,就會導致認知負荷超載。故答案選A。29.在歸因訓練中,老師要求學生盡量嘗試“努力歸因”,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因為在維納的成敗歸因理論中,努力屬于()[單選題]*A.內部的、不穩(wěn)定的、可控的因素(正確答案)B.內部的、不穩(wěn)定的、不可控的因素C.內部的、穩(wěn)定的、可控的因素D.內部的、穩(wěn)定的、不可控的因素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韋納歸因理論。韋納認為,個體對自己的行為及其結果有了解的動機,個體解釋自己行為后果時的歸因是復雜的,這種歸因將影響其今后類似行為動機的強弱。人們通常將自己行為結果的成敗歸為六種原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身心狀態(tài)、任務難易、運氣好壞、外界環(huán)境。他把以上六種原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wěn)定性歸因和非穩(wěn)定性歸因;可控歸因和不可控歸因。具體如下:30.學習拉丁語有助于改善記憶力,學習數學可提高推理能力。持這種觀點是()。[單選題]*A.概括化理論B.相同元素說C.形式訓練說(正確答案)D.認知結構遷移理論答案解析:【解析】此題考查知識遷移的理論。A.概括化理論:代表人物是賈德(水中打靶實驗),認為遷移產生的關鍵在于學習者能夠概括出兩組活動之間的共同原理。學習者的概括水平越高,遷移的可能性就越大。B.相同元素說:代表人物是桑代克、伍德沃斯。認為只有在原先的學習情境與新的學習情境有相同要素時,原先的學習才有可能遷移到新的學習中去。并且,遷移的程度取決于這兩種情境相同要素的多少。C.形式訓練說:代表人物是沃爾夫。以官能心理學為基礎,認為人的心智是由各種官能,如注意、記憶、推理等組成,這些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樣通過訓練而得到發(fā)展和加強。知識遷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訓練的結果。訓練官能,如用數學訓練推理能力。D.認知結構遷移理論:代表人物是布魯納、奧蘇伯爾。認知結構的可利用性、可辨別性與穩(wěn)定性是影響學習遷移的三個關鍵因素。故答案選C。論述題:第31~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31.試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與陳鶴琴“活教育”理論的共同特點。[填空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答案】(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概述?!吧罱逃笔翘招兄逃枷氲暮诵摹I钍軐嵱弥髁x教育思想和進步教育運動影響的他回國后針對中國的現(xiàn)實,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生活教育理論的內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①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義。生活每時每刻都含有教育的意義,過什么樣的生活就有什么樣的教育。第二,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聯(lián)系生活,教育目的、內容、方法都需要根據生活來確定;第三,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生活決定教育,表現(xiàn)為教育的目的、原則、內容和方法都由生活決定;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動生活進步。②社會即學校是“生活即教育”在學校與社會關系問題上的具體化。第一,指“社會含有學校的意味”或者說“以社會為學?!?;第二,指“學校含有社會的意味”。③教學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學方法問題上的具體化。第一,要求“在勞力上勞心”;第二,“行是知之始”;第三,要求“有教先學”和“有學有教”;第四,是對注入式教學法的否定,即教育要與實踐相結合。(2)陳鶴琴“活教育”理論概述陳鶴琴是中國近代學前兒童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開創(chuàng)者,“幼兒教育之父”,提出“活教育”教育體系,由“活教育”的目的論、課程論和教學論構成。①“活教育”的目的論——“做人,做中國人,做現(xiàn)代中國人”a.做一個人,要熱愛人類,熱愛真理,這是“活教育”最為一般意義的目的。b.做一個中國人,要愛自己的國家與同胞,團結國民,為國家興旺而努力,這體現(xiàn)了活教育目的的民族特征。c.做一個現(xiàn)代中國人,要承擔起救國圖強和科學民主啟蒙的任務,這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陳鶴琴賦予他五方面的要求:要有健全的身體;要有建設的能力;要有創(chuàng)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態(tài)度;要有服務精神。②“活教育”的課程論——“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a.含義:所謂“活教材”,就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會的“直接的書”,即讓兒童在與自然、社會的直接接觸中,在親身觀察中獲取經驗和知識。盡管陳鶴琴主張從自然和社會中直接獲取知識,但他并非絕對強調經驗,否定書本。盡管“活的”和“直接的”知識要“大大優(yōu)于”書本知識,但只要恰當地用作參考資料,“書本是有用的”。b.組織形式:打破慣常的學科中心體系,采取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和生活特點的活動中心和活動單元體系——“五指活動”,即兒童健康活動、兒童社會活動、兒童科學活動、兒童文學活動、兒童藝術活動。③“活教育”的教學論——“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是“活教育”教學方法的基本原則?!白觥笔菍W生學習的基礎,也是“活教育”教學論的出發(fā)點,它強調的是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在活動中直接經驗的獲取。主要特點是:強調以“做”為基礎;兒童的“做”帶有盲目性。陳鶴琴還歸納出“活教育”教學的四個步驟:實驗觀察、閱讀思考、創(chuàng)作發(fā)表、批評研討。(3)共同特點①兩種理論都是受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并結合中國教育實際而形成的。陶行知認為自己的理論是受到杜威實用主義思想的影響,但在實踐中感到行不通,故將杜威的理論“翻了半個筋斗”;陳鶴琴也不諱言“活教育”受到杜威實用主義思想的影響,但更多是針對當時中國教育的實際情況而提出的,完全是一種新的試驗。②兩種理論都反對傳統(tǒng)書本教育,但并不忽視書本的地位。陶行知認為傳統(tǒng)書本教育是以書本為教育重心,學生只是讀書,教師只是教書,其結果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當然,在“生活即教育”的原則下,書是有地位的,但書不過只是工具,過什么生活就用什么書。陳鶴琴認為傳統(tǒng)的書本教育是把書本作為了學校學習的唯一材料,把學校與社會、自然隔離了,培養(yǎng)的是五谷不分的書呆子。當然,如果將書恰當地作為參考材料,書還是有用的。③兩種理論都反對課堂中心和學校中心,強調教育與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的聯(lián)系。陶行知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保J為教育應以生活為中心,以社會為學校,把學校的一切都擴大到大自然里去;陳鶴琴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主張把大自然、大社會作為活教育課程的出發(fā)點,讓學生直接走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學習。④兩種理論都重視直接經驗的價值,強調“做”在教學中的地位。陶行知提出“教學做合一”,主張事情應該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陳鶴琴認為“做”是學生“學”的基礎,也是“活教育”教學論的出發(fā)點,主張“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⑤兩種理論都批判傳統(tǒng)教育忽視兒童的生活及其主體性,提倡相信兒童、解放兒童、發(fā)展兒童。陶行知認為兒童生活是學校的中心,教育不能創(chuàng)造兒童,其任務只是幫助兒童發(fā)展,為此教育者應了解兒童、尊重兒童、解放兒童;陳鶴琴主張凡是兒童能夠做的就應當教兒童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就應當讓他們自己想,鼓勵兒童去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的世界。【考查知識點】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陳鶴琴“活教育”思想【解析】(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概述(5分)①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②社會即學校是“生活即教育”在學校與社會關系問題上的具體化。③教學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學方法問題上的具體化。(2)陳鶴琴“活教育”理論概述(5分)①“活教育”的目的論——“做人,做中國人,做現(xiàn)代中國人”②“活教育”的課程論——“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③“活教育”的教學論——“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3)共同特點(5分)①理論基礎相同:受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并結合中國教育實際而形成的。②批判改造重點相同:a.反對傳統(tǒng)書本教育,但并不忽視書本的地位;b.反對課堂中心和學校中心,強調教育與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的聯(lián)系;c.重視直接經驗的價值,強調“做”在教學中的地位;d.批判傳統(tǒng)教育忽視兒童的生活及其主體性,提倡相信兒童、解放兒童、發(fā)展兒童。32.比較夸美紐斯和盧梭的自然主義思想。[填空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參考答案】(1)相同點①教育應遵循自然??涿兰~斯第一次從教育學的高度拉開了自然主義教育的序幕,他指出中世紀舊學校的根本錯誤在于違背自然,改革教育必須在各方面都要遵循自然。盧梭認為每個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為的教育三者培養(yǎng)起來的。只有這三種教育完滿結合起來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他繼夸美紐斯之后再次提出并強調了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②教育應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涿兰~斯認為教學自始至終要按照學生的年齡及已有知識循序漸進地進行,不應該違背兒童自然天性的發(fā)展。盧梭認為兒童在生長發(fā)展過程中,有其節(jié)律性、階段性,而教育應適應兒童發(fā)展的自然進程,考慮其年齡特征,適應其本性。(2)不同點①目的不同??涿兰~斯認為,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使人為永生做準備。盧梭的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自然人”。盧梭深刻地揭露和猛烈地抨擊了封建教育和經院學校對兒童的摧殘,第一次維護了兒童的權利,所以,盧梭在夸美紐斯的基礎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其自然主義教育的目的也更明確。②對象不同??涿兰~斯的教育思想被稱為“泛智教育”,也就是說,夸美紐斯的教育對象是全部人。而盧梭認為窮人是不需要接受什么教育的,原因在于窮人能夠從自然的勞動和生活環(huán)境中接受應有的教育,能自然地成長為人,因此盧梭的教育對象主要是資產階級子弟。③各階段年齡劃分的不同。夸美紐斯中把人從出生到成年分為嬰兒期(1~6歲)、兒童期(6~12歲)、少年期(12~18歲)、青年期(18~24歲)四個階段;盧梭設想了嬰兒期(0~2歲)、兒童期(2~12歲)、青年期(12~15歲)、青春期(15~20歲)教育的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教學場所和任務都不同。④理論化、體系化的程度不同??涿兰~斯的自然教育思想較抽象、宏觀,不夠理論化、體系化,僅作為自己的理論指導思想;而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更加理論化、體系化,內容更加完整、豐富。【考查知識點】此題考查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中夸美紐斯和福祿培爾的異同點。【解析】(1)相同點(7分)①教育應遵循自然;②教育應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2)不同點(8分)①目的不同;②對象不同;③各階段年齡劃分的不同;④理論化、體系化的程度不同。材料分析題:第33~36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33.分析下述案例,并按要求回答問題。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用“尾巴”一詞口頭造句,一個學生站起來說:“人是有尾巴的?!彼幕卮鹨萌鄬W生哄堂大笑。這位老師卻親切地說:“你能積極發(fā)言,這很好。你造的句子從語法上來說沒有問題,然而從科學上講,籠統(tǒng)地說‘人是有尾巴的’,不夠妥當。因為現(xiàn)代人的確沒有尾巴。如果改為‘人類最早的祖先是有尾巴的’就好了?!闭f到這里,學生頓時活躍起來,另一個學生站起來說:“他考了高分就翹尾巴?!崩蠋熣f:“大家想一想這里的‘尾巴’和我們說的‘人類最早的祖先是有尾巴的’中的‘尾巴’是不是一個意思?大家可以繼續(xù)造句?!鳖D時,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了……其中一個學生說:“敵人夾著尾巴逃跑了?!闭n堂上,師生的思維碰撞出了新的火花。請回答:(1)材料中,這位教師在課堂上展現(xiàn)了哪些教學智慧?(2)材料中,教師的教學行為是教師勞動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請你談談教師勞動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3)材料中體現(xiàn)的師生關系。[填空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答案】(1)這位教師在課堂上展現(xiàn)了如下教學智慧:①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身心特點及個體差異,隨機應變地對突發(fā)事件作出迅速而準確的反應,給學生機智的回答和引導。②運用和發(fā)揮教育機智,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思考,既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進行,還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2)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是由勞動對象的特點決定的。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①因材施教。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千差萬別的,教師必須靈活地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②教學內容與方法的不斷更新。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即使是同樣的教學內容,也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地調整、改進,還要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方法的變換或改革。③教師需要教育機智。教育機智是指教師能根據學生新的特別是意外的情況,迅速而正確地作出判斷,隨機應變地采取及時、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機智是教師良好的綜合素質和修養(yǎng)的外在表現(xiàn),是教師嫻熟運用綜合教育手段的能力。教育機智的主要方式有因勢利導、隨機應變、掌握分寸、對癥下藥。理解教育機智的內涵,需要分析它所強調的三個關鍵詞:一是教學的“復雜性”,二是教學的“情境性”,三是教學的“實踐性”。(3)材料中體現(xiàn)了民主平等、共享共創(chuàng)的師生關系。一方面,學生積極配合老師的引導和提問;教師尊重學生的思路,順著學生的假設進行追問和引導,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這是民主平等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共同體驗和分享教育中的歡樂;教師和學生在相互適應的基礎上,相互啟發(fā),使師生的認識不斷深化。這是共享共創(chuàng)的體現(xiàn)。【考查知識點】教學智慧、教師勞動特點、教育機智、師生關系等【解析】第一問:閱讀材料,概括材料中教師的做法。①因材施教,隨機應變。②教育機智,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第二問:分條列點闡述教師勞動創(chuàng)造性的具體表現(xiàn)。①因材施教。②教法更新。③教育機智。第三問:說明材料中所體現(xiàn)的師生關系——民主平等,共享共創(chuàng)。結合材料具體分析。(1)①課堂上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因材施教,給予學生引導。②發(fā)揮教育機智,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保障教學順利進行;建立和諧師生關系。(5分)(2)特點:因材施教;教法更新;教育機智。(5分)注意:每條都應該在闡述概念后,論證描述或舉例說明。(3)概括材料中體現(xiàn)的師生關系:民主平等、共享共創(chuàng)。一方面:學生配合教師,教師引導學生。另一方面,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共同體驗教育歡樂,教學相長,相互啟發(fā)。(5分)34.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問題。根據美國人工智能的研究報告,未來的十年或者二十年,9%—47%工作會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脅,甚至被取代,這個比例也隨著人工智能的高速發(fā)展,在不斷提升,未來諸如工作內容是重復性的程序化的工作將不存在,而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將不得不面臨下崗,但有一種人無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那就是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越來越成為教育者重視的一種能力。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新課標實施以來,我們更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創(chuàng)造力是學生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更是未來社會最大的競爭力。請回答:(1)闡述影響個體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因素。(2)如果你作為教師,談談如何培養(yǎng)有創(chuàng)造性的個體。[填空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答案】創(chuàng)造性是指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運用一切已知信息,開展能動的思維活動,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具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品質。這種心理品質包括與創(chuàng)造活動密切聯(lián)系的認知品質、人格品質和適應品質。(1)影響個體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因素包括:①知識。知識與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呈正相關,豐富的知識是創(chuàng)造的必要條件。②智力。高智商可能有高創(chuàng)造性,也可能有低創(chuàng)造性;低創(chuàng)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創(chuàng)造性。③情緒。積極的情緒對創(chuàng)造性有調節(jié)和組織作用,消極的情緒對創(chuàng)造性具有干擾和破壞作用。適度的緊張和焦慮能促使人積極地思考和解決問題。④個性。創(chuàng)造性與個性之間具有互為因果的關系。高創(chuàng)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個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喜歡幻想,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具有獨立性。⑥動機。內部動機對創(chuàng)造力的正向作用已形成共識,內部動機的目標導向可以提高創(chuàng)造性水平。外部動機可能將會破壞個體的熱情和興趣,使得他們對于創(chuàng)造力任務的卷入水平降低。⑥家庭、學校及社會環(huán)境。環(huán)境對創(chuàng)造力的形成作用是潛移默化的。促進創(chuàng)造力提高的重要的總體環(huán)境特征是氣氛和諧、寬容、有節(jié)制以及提供資源豐富的條件支持。(2)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個體的方法:①形成創(chuàng)造意識a.破除創(chuàng)新的神秘感:鼓勵學生敢于創(chuàng)造,樹立學生創(chuàng)新的自信心。b.激發(fā)創(chuàng)造熱情:創(chuàng)設積極、活躍的課堂,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c.磨礪創(chuàng)造意志:引導學生不斷克服困難,挑戰(zhàn)自我,提高自制力。d.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勇氣:新觀點往往容易遭人非議,要引導學生勇于探索,正確看待他人的評價。②開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給學生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技能和方法。a.頭腦風暴法或腦激勵法:教師先提出問題,然后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尋找盡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慮該答案是否正確,教師也不做評論,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來為止。b.分合法:教師引導學生把原本不相同、不相關的元素通過類比和隱喻加以整合。c.聯(lián)想技術: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自由聯(lián)想。如補充修飾詞。③發(fā)展批判性思維a.教師需要改變觀念,形成“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觀念,營造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允許學生對各種事物進行批判和否定。b.鼓勵質疑:教師引導學生敢于否定原來設想,善于打破原有思路,注重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態(tài)度。c.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可以使用開放式的結構不良問題,引導學生用發(fā)散性思維得到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d.倡導辯論爭鳴。教師引導學生以懷疑的態(tài)度辨析既有事實和理論,區(qū)別真?zhèn)?;或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論題,使學生通過辨析爭論闡述自身觀點,客觀評價他人意見,培養(yǎng)思維的批判性。④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個性及獨創(chuàng)精神a.保護好奇心:好奇心是創(chuàng)造性的原動力,教師需要珍惜學生的好奇心并合理地引導學生的好奇心指向學習。b.消除學生對錯誤的恐懼心理:培養(yǎng)冒險精神和挑戰(zhàn)精神,不怕犯錯。c.鼓勵獨創(chuàng)性、多樣性:發(fā)展學生的獨立自主精神,重視與眾不同的觀點。⑤激發(fā)創(chuàng)造動機a.歸因理論:指導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歸因指導。如將成功和失敗歸因為努力,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動機。b.自我效能理論:通過讓學生體驗成功、設置榜樣等方法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c.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形成對創(chuàng)造的內部動機。d.運用恰當的獎賞和評價:獎勵和反饋要及時、具體,不斷促進學生對自身創(chuàng)造過程的自我檢查和改進。e.引入合作和競爭機制:通過合理的競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究疾橹R點】影響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措施【解析】(1)創(chuàng)造性的含義及構成。(2分)(2)影響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主要因素:①知識;②智力;③個性;④動機;⑤情緒;⑥家庭、學校及社會環(huán)境。(3分)(3)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個體的方法:①形成創(chuàng)造意識;②開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③發(fā)展批判性思維;④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個性及獨創(chuàng)精神;⑤激發(fā)創(chuàng)造動機。(助記:“教師人格,意識動機,思維課程環(huán)境”)。(10分)(4)培養(yǎng)措施也可以從以下方面闡述:①營造鼓勵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②發(fā)展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③培育創(chuàng)造意識,激發(fā)創(chuàng)造動機;④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的教師隊伍;⑤塑造創(chuàng)造性人格;⑥開設創(chuàng)造課程,教給創(chuàng)造技法。35.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問題。在當今社會,不少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責任,自己只需完成經濟支持就可以了。然而事實上,健康成長的孩子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共同參與,教育的責任不能只留給學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教育部等十三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意見》。該文件明確提出要構建學校、家庭、社會育人共同體,厘清三方職責,健全協(xié)調機制,共同承擔起培養(yǎng)青少年的歷史使命。請回答:(1)闡述學校教育的功能。(2)分析為什么“教育的責任不能只留給學校”?(3)闡述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如何配合家庭共同培養(yǎng)學生,促進個體發(fā)展。[填空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答案】(1)學校教育是根據一定社會的現(xiàn)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受教育者主動地學習,積極進行經驗的改組和改造,促使他們提高素質、健全人格的一種活動。學校教育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促進個體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兩方面。①學校教育可以促進個體的個性化和社會化,以及促進個體謀生等。學校教育可以促進人的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能力的發(fā)展,可以促進個體差異的充分發(fā)展、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xiàn)。學校教育可以促進個體思想意識、個體行為的社會化、個體職業(yè)和身份的社會化。②學校教育可以促進社會流動,社會變遷,促進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2)教育的責任不能只留給學校,因為學校教育有其局限性。①學??赡芫哂幸欢ǖ呢撓蚬δ?,可能壓制個體的創(chuàng)造性、獨立性。學校也可能拉大個體差距,出現(xiàn)社會不公。此外,人的發(fā)展是一個全面的過程,需要接受多方面的引導。家庭和社會是學生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境。②學校只能承擔有限的教育功能,許多生活技能和價值觀念需要在家庭中培養(yǎng)。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深遠。③社會上還有大量教育資源可以開發(fā)利用,如科技館、博物館等。教育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和支持,聯(lián)合家庭與社會力量,更好地服務學生發(fā)展。學校應充分發(fā)揮協(xié)同育人主導作用、家長切實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社會應有效支持服務全面育人。(3)①知識:熟悉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能夠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和性別特點等因素,提供合適的教育指導和服務;具備豐富的家庭教育知識和經驗,能夠引導家長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提高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育兒能力。②能力: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能夠有效地與家長和孩子溝通,理解家庭教育需求和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③情感:具備愛心、耐心、責任心和專業(yè)性,能夠在細節(jié)上關注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教師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主要從理論、方法、手段、內容和技能等方面進行,幫助家長解決開展家庭教育的困惑,提高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育兒能力?!究疾橹R點】學校教育的功能、學校教育的局限性、家校合作等【解析】第一問:分方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