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制度-第四講-英國政治制度及運作_第1頁
西方政治制度-第四講-英國政治制度及運作_第2頁
西方政治制度-第四講-英國政治制度及運作_第3頁
西方政治制度-第四講-英國政治制度及運作_第4頁
西方政治制度-第四講-英國政治制度及運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講英國政治制度及運作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和發(fā)展(一)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與君主立憲制的確立(二)英國的憲政體制特點和憲法性文件(三)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發(fā)展

(一)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與君主立憲制的確立中世紀英國的君主制經(jīng)過了三個主要階段:早期——盎格魯-撒克森時代的貴族君主制(5-11世紀)中期——封建集權君主制(11-13世紀)晚期——等級-代議君主制(13-15世紀)。從15世紀開始,英國進入了有限專制君主制(15-17世紀)

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年在位)都鐸王朝的有限君主專制(1485-1603年)

英法百年戰(zhàn)爭:1337-1453年,英國的金雀花王朝與法國之間發(fā)生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斷斷續(xù)續(xù)進行了116年,史稱英法百年戰(zhàn)爭。紅白玫瑰戰(zhàn)爭:百年戰(zhàn)爭后,英國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兩大集團(以紅玫瑰為標志的蘭開斯特家族與以白玫瑰為標志的約克家族)爆發(fā)了長達30多年的紅白玫瑰戰(zhàn)爭。最后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結束了戰(zhàn)爭,登上了王位,稱亨利七世,建立起都鐸王朝的中央集權君主專制。英王亨利八世都鐸王朝的有限君主專制(1485-1603年)

都鐸王朝由于不具有繼承王位的血統(tǒng)合法性,不得不尋求議會的支持,以民意作為權力的基礎。都鐸王朝統(tǒng)治英國期間,雖建立了有限專制君主統(tǒng)治,但仍受到中產(chǎn)階級和下層貴族的歡迎。原因:國王比較尊重議會和民意;遏制了大貴族割據(jù)勢力;推行宗教改革(亨利八世),建立起受英國國王支配的英國國教——英國圣公會,分配了原屬天主教機構的土地和財產(chǎn)……

坎特伯雷大教堂自16世紀英國圣公會與羅馬分裂以來,一直是英國國教精神中心斯圖亞特王朝的統(tǒng)治(1603-1714)

1603年,都鐸王朝的伊麗莎白女王逝世,沒有直系繼承人,由旁系親屬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英格蘭王位,在英格蘭稱詹姆士一世,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在英國的統(tǒng)治。英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和后來的查理一世來自國情不同的蘇格蘭,信封絕對君主專制,不愿讓議會礙手礙腳,經(jīng)常和議會發(fā)生較大規(guī)模的摩擦。隨著資產(chǎn)階級力量的日益壯大,議會反對王權的決心也進一步增強。1628年,下院聯(lián)合上院提出《權利請愿書》,要求革除民憤極大的四大弊政:1)提出未經(jīng)議會同意不得征收任何稅賦;2)除非通過正當法律程序不得拘捕任何人;3)軍隊不得進駐民房;4)不得在平時隨意實施戰(zhàn)時法。請愿書繼承了大憲章的精神,并再次闡明了國王沒有高于法律的特權,國王的行為必須限定在法律和議會許可的范圍內(nèi)。

1629年查理一世強行解散議會,此后11年里未再召開國會。其倒行逆施引起普遍不滿。1639年,英國內(nèi)戰(zhàn)爆發(fā)。

英國革命經(jīng)過第一階段(1642-1645年):內(nèi)戰(zhàn)階段第二階段(1645-1649年):溫和派與激進派之爭

第三階段(1649-1660年):護國公統(tǒng)治時期第四階段(1660-1688年):王政復辟時期第五階段(1688年):光榮革命

英國革命的成果光榮革命以議會的勝利告終,得勝的議會實質上代表的是中產(chǎn)階級的利益,因此議會勝利的結果是建立起代議制立憲政體(議會君主政體)。議會君主政體實現(xiàn)了在國王(君主)、上院(包含了貴族制的一些殘余)、下院(代表普通民眾)之間的分權與制衡。(二)英國的憲政體制特點和憲法性文件英國憲政體制的特點:沒有現(xiàn)代意義上的成文的完整的憲法。英國只有一些帶有憲法性質的文件,這些憲法性文件并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們與一般法律的效力同等,它們也沒有特殊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均可由議會一般的立法程序制定和修改。不成文的習慣法(慣例)在政治生活中作用重大。

(二)英國的憲政體制特點和憲法性文件英國的憲法性文件:《大憲章》(1215)《權利請愿書》(1628)《人身保護法》(1679)《權利法案》(1689)《王位繼承法》(1701)《選舉改革法》(1832、1867、1884、1885)《議會改革法》(1911)

1679年的《人身保護法》是輝格黨人(王權政府反對者)為限制查理二世的專橫暴虐所制定的,提交國會后,曾三次遭到托利黨(王權政府擁護者)所把持的上院的否決,后因迫于人民運動的壓力,國王才被迫批準該法案。《人身保護法》強調,在押人犯及其代理人有權向王座法院請求發(fā)給《人身保護令》,限期將在押人移交法院公開審理,如法院認為無正當拘捕理由,在押人即可獲釋(不能超期羈押)?!度松肀Wo法》確立了必須嚴格維護司法程序的原則。

1689年制定的《權利法案》對歷史上形成的憲法性習慣作了總結,規(guī)定國王未經(jīng)國會同意不得頒布法律和停止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和支配稅收,不得征集和保持常備軍,臣民有向國王請愿的權利,議員在國會有自由發(fā)表意見的權利,不得對臣民施用殘酷的刑法和處以過重的罰款,不得設立宗教法庭和特別法庭等。條款雖規(guī)定國王未經(jīng)與議會商議不得進行統(tǒng)治,但并不反對國王在政府中扮演主要角色,國王仍然保有比較重要的行政權和立法權。1701年的《王位繼承法》規(guī)定:威廉和瑪麗之后王位由瑪麗的妹妹、信奉新教的安妮繼承,安妮如果無嗣,她死后王位便由信奉新教的德國的漢諾威選帝侯(詹姆士一世女兒的后裔)繼承。法案并規(guī)定,英國王位不能傳給天主教徒,英王必須參加英國國教。這些規(guī)定進一步限制了王權,提高了議會在國家政權中的地位,確立了議會高于王權的原則。法案還規(guī)定,凡出生于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或所屬領土之外者,不得為樞密院參議(即“內(nèi)閣”閣員)或國會兩院之議員,亦不得受任文武官職。不論何人,凡擔任王室職務或在王室領取撫恤金者,不得為眾議院議員。法官未經(jīng)兩院奏請,國王不得罷免。神圣羅馬帝國的選帝侯(三)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發(fā)展王權的變化:王權進一步衰落,英王最終成為國家的“虛位元首”,不掌管實權。1714年安妮女王逝世,德國的漢諾威選帝侯成為英王喬治一世,開始了漢諾威王朝在英國的統(tǒng)治。喬治一世和后來的喬治二世因不了解英國國情,對英國的事務不太熱心,把國事交給樞密院(內(nèi)閣)大臣們掌管,逐漸形成責任內(nèi)閣制。內(nèi)閣最初向英王負責,后轉向議會負責,議會成了凌駕于國王之上的真正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國王失去了傳統(tǒng)的行政管理權,其司法權后來也轉交給各級法院。至20世紀初,英王成為虛位元首。

議會的變化議會逐步由貴族的議會轉變?yōu)橘Y產(chǎn)階級的議會英國工業(yè)革命后,中產(chǎn)階級、工人階級不滿于被排除在政治權力之外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擴大了公民權,降低了選民的財產(chǎn)限制;取消了上院提名下院成員的權力;調整了下院的席位。1867年選舉改革:進一步降低選民的財產(chǎn)資格限制,城市選民人數(shù)超過農(nóng)村選區(qū),熟練工人基本上獲得了選舉權,工商業(yè)資產(chǎn)階級在議會中取得主宰地位。1911年議會法規(guī)定了下院與上院的關系:確立了下院的財政立法權,且上院不得否決。取消了上院的立法權力,下院事實上取得了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地位,上院從此成為一個議政機構。議會制度由議會至上走向衰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議會的一些重要權力轉移到內(nèi)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政府的作用和首相的權力空前加強,內(nèi)閣已成為國家權力的主要承擔者,英國下院的權力逐步向政府和內(nèi)閣轉移。內(nèi)閣的變化:內(nèi)閣的地位不斷提高并最終成為國家權力的主要承擔者。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國后,把親信、顧問組成一個中央管理機關——御前會議,后發(fā)展成樞密院。英王常與舉足輕重的樞密院外交委員會少數(shù)親信大臣秘密開會,處理內(nèi)政、外交等事宜。威廉三世時,該委員會被稱為“內(nèi)閣”。1714年,德國漢諾威選帝侯繼英國王位,稱喬治一世。1717年,喬治一世開創(chuàng)了一個慣例,即:英王不再出席和主持內(nèi)閣會議,而指定一位資深大臣(首相)主持會議。英國第一位受命主持內(nèi)閣會議的是輝格黨首領(時任財政大臣)羅伯特·沃爾波(連任首相21年)。在其任期內(nèi),內(nèi)閣與下院的聯(lián)系日益加強。沃爾波第一個進駐唐寧街10號官邸,并開創(chuàng)了一個慣例:若議會通過對內(nèi)閣的不信任案,內(nèi)閣全體成員或集體辭職,或提請英王解散議會重新大選。18世紀末19世紀初,內(nèi)閣逐漸成為獨立于王權之外、依附于議會下院的主管行政決策的權力實體。19世紀后期,內(nèi)閣開始凌駕于議會之上。20世紀以來,內(nèi)閣權力日益集中于首相之手。政黨的變化:政黨對國家政治生活的影響不斷加強,議會政治逐步發(fā)展成為政黨政治。1679年前后,英國議會內(nèi)部圍繞王位繼承權等問題展開爭論,逐步形成兩個不同的政治派別——王權政府反對派“輝格黨”與王權政府擁護派“托利黨”。1832年議會改革后,托利黨成為大土地占有者、金融貴族及大商人的政治代表者,1833年更名為保守黨;輝格黨代表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1839年改名為自由黨。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后,自由黨日趨衰弱,而工黨崛起,不久即在政治舞臺上取代了自由黨的地位。英國兩黨制的主要特征:高度的中央集權。英國政黨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在議會中取得多數(shù)席位,從而獲得組閣權。二、當代英國政治制度(一)議會(二)國王(三)中央政府體制

(一)議會(Parliament)1、議會的構成和職權英國議會采取兩院制的組織形式:下院(HouseofCommons):代表全國的利益,議員名額按人口比例平均分配到全國各個地方。

上院(HouseofLords):代表特定人群(地區(qū))的利益。

英國議會上院上院議員由各類貴族組成,終身任職,人數(shù)不定。至2007年,英國上議院共有746席,其中615席是被任命的終身職,92席是世襲,其它還有英國國教會的大主教和主教。上院議員的產(chǎn)生由內(nèi)閣決定,由首相并列名單,再請國王頒授。上院議長在2006年以前由內(nèi)閣提名、國王任命的司法大臣(大法官)擔任議長。2006年7月4日英國上院第一次采用選舉的方式產(chǎn)生新議長。

上院的組成:皇家成年的親王;世襲貴族;蘇格蘭、愛爾蘭地區(qū)的貴族選舉代表出任上院議員;法官議員;宗教議員;首相與下院議長退職后大多被封為貴族,有資格進入上院。上院的主要職能:第一,參與行使立法權,主要體現(xiàn)在修改和否決議案以及對下院的監(jiān)督等方面。第二,單獨行使最高司法權,上院除審理貴族案件和下院提出的彈劾案之外,作為英國最高上訴法院,還有權受理除蘇格蘭的刑事案件之外的所有民事、刑事上訴案件。

英國傳統(tǒng)的大法官形象2006年10月24日,中國全國政協(xié)主席賈慶林在英國倫敦會見英國上院議長海曼和下院議長馬丁。英國政府宣布議會上院改革計劃

——人民日報1999年1月21日

倫敦1月20日消息英國政府20日宣布了一項對議會上院進行本世紀以來最激進的改革的方案,其中包括剝奪世襲貴族的投票權以及由公眾推選上院議員候選人。上院領袖杰伊男爵在議會宣布政府白皮書“上院議員改革法案”時說,這項改革將結束世襲貴族600多年來一直在上院享有的特權,從而確?!艾F(xiàn)代化的英國有個現(xiàn)代化的議會”。根據(jù)這項法案,上院改革將分兩步走。第一階段是在2002年下一屆議會選舉之前取消759名世襲議員在上院的議席,但在過渡期內(nèi)約有90名世襲議員將保留議席并參與議政。政府近日還將成立一個由7人組成的皇家任命委員會,由保守黨議員威克漢姆擔任主席,負責任命由公眾推選的議員,并于年底之前提出第二階段的改革報告。英國上院又稱“貴族院”,由王室、世襲貴族和新封貴族等組成,但權力比由選舉產(chǎn)生的下院要小得多。工黨政府1997年5月上臺后,決心對上院進行大膽改革,取消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不合理的世襲制度,并改變?nèi)蚊路赓F族的方式,從而改變由保守黨長期把持上院的局面。據(jù)報道,改革后的上院將由選舉產(chǎn)生的議員、新封貴族議員和各地方議會的部分議員組成,權力比現(xiàn)在的上院有所擴大。上院改革(1999年):是福,還是禍?

隨著國王逐步退化為政治偶像,上院(貴族院)的權力、威望和作用也在不斷下降,日益顯示出同其人員數(shù)量上的反差。1999年以前,上院世襲貴族有700余名,終身貴族有300多名,另外還有少數(shù)的宗教貴族和法律貴族。所有貴族總數(shù)多達1200余名,但其中每年能夠出席該院一半會議的成員僅有1/6左右。其中世襲貴族相對而言素質最低。工黨執(zhí)政時期,相當數(shù)量議案的通過遭到上院的阻撓,為此工黨意見很大。1998年,一個在下院獲得通過的議案送交上院表決。會上貴族們橫加指責,甚至有一位年輕的世襲貴族跳到桌子上破口大罵(隨即被“請”出大廳)。對此輿論界大嘩,長期以來主張改革貴族院的工黨抓住機會,于1999年初在下院通過了改革貴族院的決議并公布計劃要點:

1、公侯伯子男五級貴族于當年夏天失去上院的席位,僅保留91位上院議員在過渡期留任。歐洲議會議員、教派領袖、各地區(qū)代表和更多的終身貴族將取代離任的世襲貴族;

2、撤銷12位上院法官的席位,但保留圣公會的2位大主教和24位主教的席位;

3、一些獨立的委員會將任命一些由公眾提名的“人民的貴族”;

4、首相放棄他對反對黨提出的終身貴族候選人的否決權;

5、在過渡期,上院的職責不變,但最終的調整必須實施。此時貴族院的局面顯示了貴族階層的整體沒落。在社會土壤依然存在的情況下,任何勢力也不會主動放棄自己的利益,等到其賴以生存的條件消失,其自然會退出歷史的舞臺。在英國這種民主制度下,各種勢力在法律之下公平競爭,自由搏弈,遵守共同的游戲規(guī)則fairplay。這正是民主社會的法則。當然,這次僅僅是布萊爾三步計劃的第一步。工黨以后的計劃又將如何?在英國社會的金字塔上,上院貴族居于頂層,而英王則是金字塔尖上的一顆耀眼的明珠。若是有朝一日英國廢除了貴族院和貴族制度,金字塔頂端的明珠是否光芒依舊?對重視慣例和先例的英國而言,此舉會給民主的進一步深化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這會不會給世界各國正在進行的民主化進程帶來災難?并且我國的“有識之士”們又會從中讀到那些與民主化相關的“教訓”?英國不再有大法官《環(huán)球時報》

(2003年06月16日

第二版)

英國首相布萊爾6月12日—13日對內(nèi)閣進行了重大改組。這次改組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內(nèi)閣建制做了修改,即撤消了大法官(即法務大臣)、蘇格蘭事務大臣和威爾士事務大臣3個內(nèi)閣大臣建制,新設立一個憲法事務部;二是對多個重要內(nèi)閣職位進行了調整。此舉在朝野引起了強烈反應,褒者稱布萊爾做出了歷史性的變革,貶者指責他引起了政治混亂。

這次英國內(nèi)閣建制的修改,可看作是1999年英國議會改革的繼續(xù)。在上一次的改革中,一方面,取消了上議院貴族議員世襲制,600多名世襲貴族失去了議員資格;另一方面,蘇格蘭和威爾士相繼選舉產(chǎn)生了地方議會。此次取消蘇格蘭事務大臣和威爾士事務大臣建制就是其后續(xù)進程。

關于大法官一職的撤消,被媒體評論為“結束了一段近1400年的歷史”?,F(xiàn)年62歲的大法官歐文勛爵宣布退休,他成為英國最后一任大法官。英國的大法官一職設立于公元605年,它與許多國家現(xiàn)行的大法官意義不同,他既是內(nèi)閣部長,也是英國議會上院(貴族院)議長,并負責管理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法庭,是政府內(nèi)歷史最悠久的職位。但由于大法官兼有立法與司法的雙重身份,一直被改革派批評為不合乎邏輯的落后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其它君主立憲體制中已不復存在了。

大法官職務撤消后,今后議會上院議長將獨立任命,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法官今后也將由一個獨立的委員會進行任命。英國《獨立報》評價說:布萊爾以“美國式的最高法庭”代替了大法官制度。面對這種改革,擁護者稱贊布萊爾的勇氣,說他一掃英國近1400年的傳統(tǒng),英國很有權威的大法官協(xié)會也表示了謹慎的歡迎,稱法律體制的改變是“大膽和有想象力的”。但《每日電訊報》說,很多英國政府官員對憲政體制在沒有征求他們意見的情況下進行改革感到憤怒。

英上院議長首次選舉產(chǎn)生1400年歷史大法官廢棄

廣州日報2006年7月6日今年的7月4日成為英國憲政史上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在這一天,擁有600多年歷史的英國上議院(又稱貴族院)第一次用選舉的方式產(chǎn)生了一位新議長,同時廢除了有1400年歷史的大法官職務(LordChancellor,該職務由首相提名、國王任命,一直兼任上院議長一職)。原工黨政府衛(wèi)生大臣,現(xiàn)為上院議員的女男爵海琳·海曼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選舉產(chǎn)生的上院議長,這標志著英國貴族制度的改革又前進了一步。英國上議院的這次選舉從5天前開始投票。在擁有投票權的701人中,有575人參加了這次選舉。在這次議長選舉中,共有9個候選人角逐這一歷史性的職位,最終,原工黨政府衛(wèi)生大臣、現(xiàn)上院議員的女男爵海琳·海曼擊敗了其他8名競爭對手,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選舉產(chǎn)生的上院議長。海曼的任期是5年。在4日舉行的上院會議上,原任大法官兼議長福爾克納勛爵跟海曼女男爵進行了一個簡短的交接儀式,他把王座下面的巨大紅色坐椅讓給這位新任女議長,隨后他脫下了象征議長職務的禮服和假發(fā)。接著,代表王室來觀禮的盧斯勛爵宣布,女王支持這次議長的更替。由于這是歷史悠久的大法官的卸任儀式,因此大批英國民眾擠滿了上院大廳和走廊。

年入13.5萬英鎊英國政府為新上院議長提供的“福利”相當不錯,包括一份優(yōu)厚的年薪(年薪達到10.1萬英鎊,另加上每年3.4萬英鎊的開銷費)、一套公寓,以及一件金色的絲綢禮服。海曼女男爵的工作除了主持上院的會議外,還將成為上院的代言人。在某種意義上,她還是上院議員之間爭論的“仲裁者”。與原來的議長相比,新議長還少了一項任務。根據(jù)傳統(tǒng),在每年英國議會的開幕式上,兼任上院議長的大法官要把政府施政計劃的大綱呈獻給女王,而現(xiàn)在新議長免除了這個工作。

她坐上著名的“羊毛墊子”根據(jù)英國的傳統(tǒng),上院議長在主持會議的時候,要穿上特制的禮服,其中以假發(fā)和長襪最為著名。不過作為女性,海曼女男爵可以不戴傳統(tǒng)的假發(fā)。上院議長的坐椅上還有一塊特制的羊毛墊子,這個墊子由來自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和威爾士的羊毛織成,這個墊子曾是大英帝國財富的象征。具有重大歷史意義這次上院議長的更迭在英國有很大的爭議。2003年,布萊爾在獲得連任之后就宣布了這項改革方案,批評者認為,這會削弱貴族的影響。但經(jīng)過3年的協(xié)商,所有各方都同意上院議長應該由上院全體議員選舉產(chǎn)生。海曼女男爵當選上院議長具有很大的歷史意義,因為這意味著擁有1400年歷史的大法官一職的終結。在英國歷史上,大法官曾是英倫三島上僅次于國王的職務,這個職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605年,它最初是王室的書記員,后來一度集立法、司法、行政三種權力于一身。在英國歷史上,擔任大法官這一職位的名人很多,其中既有賢人圣徒,也不乏奸詐之徒。但到了現(xiàn)代,大法官一職的重要性越來越弱,只是在上議院和樞密院司法委員會開會時擔任主持人的工作,不過在名義上,大法官仍是最高法院的院長、上議院的議長,另外還兼任內(nèi)閣的法務大臣(因而也是執(zhí)政黨的要員,須與政府共同進退)。布萊爾上臺之后,一直致力于憲政改革,大法官一職成為改革的主要目標。7月4日,隨著海曼女男爵的當選,大法官這一存在了1401年的職位“壽終正寢”了。續(xù)前:英國上院議員世襲傳統(tǒng)沿襲600年,面臨顛覆

——來源:廣州日報2007年03月09日

英上院600年傳統(tǒng)面臨顛覆英國議會下院7日晚就是否在上院引入選舉機制舉行投票。議員們以337票贊成,224票反對的票數(shù)支持“通過選舉產(chǎn)生全部上院議員”,“通過選舉產(chǎn)生80%上院議員,保留另外20%任命和世襲上院議員”的議題得到305票支持,267票反對。而由布萊爾提出的“通過選舉產(chǎn)生50%上院議員,保留另外50%任命和世襲上院議員”的提議成為當晚上院改革方案投票中唯一被否決的議題。涉及憲法層面的最大改革英國下院議長杰克·斯特勞說,這將是英國歷史上涉及憲法層面的最大改革之一,“下院議員們打破了陳規(guī)。這是英國議會歷史上一個歷史性時刻?!备鶕?jù)投票結果,一個議員小組將在數(shù)周內(nèi)起草新法律,落實這一改革。下院議長斯特勞指出,因為在上院引入選舉機制還有不少問題需明確,新法律草案不可能很快出爐。輿論分析,經(jīng)過2003年的下議院選舉,下議院進行了大換血,大批年輕人替代了年老的保守議員,正是這批年輕議員推動了這次上院改革。實施進程還看布朗?如果“通過選舉產(chǎn)生全部上院議員”的草案獲得通過,將是英國近100年來對議院的最大改革。但媒體同時認為,改革的進程還在一定程度上與首相職位的交接進程相關。英國財政大臣戈登·布朗在這次投票中贊成50比50的上院組成架構,如果布朗接任首相,他可能會選擇放慢上院改革的進程,媒體猜測,布朗不會愿意在任期的第一年就觸動憲法層面的改革。英國議會下院7日就上院改革方案進行投票,議員們以337票贊成,224票反對的票數(shù)支持“通過選舉產(chǎn)生全部上院議員”的提議。這一投票結果將動搖英國約600年來上院議員可直接任命和世襲的傳統(tǒng),并有可能引發(fā)對英國憲法的修改。英國上院的改革之路議會是英國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由國王、上院、下院組成。上院又稱貴族院,議員不通過選舉產(chǎn)生,包括王室后裔、世襲貴族、新封貴族、上訴法院法官和教會大主教及主教。由于女王可以臨時增封爵位,而議員死亡無需增補,所以上院議員人數(shù)不定。下院議員由普選產(chǎn)生,任期五年。自13世紀起,英國世襲貴族的長子們,倚仗著與生俱來的政治特權,一代又一代地占據(jù)著議會上院的席位。在英國,議會上院被視為不民主的象征,改革上院的呼聲由來已久。1997年工黨在大選中獲勝,執(zhí)政的布萊爾政府即致力于上院的改革。在改革的第一階段(1997年~2001年),隨著1999年《上院法案》的通過,600多名世襲貴族失去上院議員資格。作為妥協(xié),在過渡期內(nèi),92名世襲議員將保留議席并參與議政。上院改革的第二步,英政府提出了在2001年或2002年,實現(xiàn)上院議席部分由選舉產(chǎn)生、部分任命的設想,但2003年2月英政府提出的7項上院改革案均遭議會否決,改革上院的計劃暫時擱淺至今。

續(xù)前:下院由議長、議會黨團督導員、議員組成。議會的行政管理職權屬于議長。下院議長由下院議員推選。上任后退出政黨活動,表明是超黨派的。執(zhí)政黨和在野黨均設一名議會黨團督導員,其職責是在議會領導下,根據(jù)本黨領袖的意圖,同議長商定議程安排,并督促本黨黨員出席議會會議、尤其是出席重要議案的表決會,并在會上按本黨領袖的要求投票。

議員由普選產(chǎn)生,任期5年,期滿全部改選。議員可連選連任,連任屆次不加限制。下院的職權:質詢權;財政權;倒閣權;立法權;對國際條約和外交條約的批準權英國議會下院英國國防大臣就伊拉克戰(zhàn)爭有關問題接受議會質詢

——解放軍報2004年02月06日英國國防大臣胡恩今天(2月5日)就政府作為參與伊拉克戰(zhàn)爭依據(jù)的伊拉克武器文件受到議會國防委員會的質詢。英國首相布萊爾在此前一天對議會另一個委員會表示,他在戰(zhàn)爭開始前夕仍然不知道伊拉克武器文件中所說的伊拉克可以在45分鐘之內(nèi)使用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是指戰(zhàn)場發(fā)射的武器。胡恩在今天早上對新聞媒體說,他當時也不知道2002年伊拉克武器文件中所說的伊拉克可以在45分鐘之內(nèi)發(fā)動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攻擊的具體所指。英國政府2002年9月發(fā)表的伊拉克武器文件聲稱,薩達姆可以在45分鐘內(nèi)發(fā)動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攻擊。英國《太陽報》隨后報道說,伊拉克的導彈可以攻擊英軍在塞浦路斯的基地。胡恩說,他只是在文件發(fā)表以后才知道這里所說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指的是在戰(zhàn)場上發(fā)射的武器。但是他爭辯說,他沒有看到《太陽報》的有關報道,也不可能對其加以糾正。這個問題成為星期四議會國防委員會詢問胡恩的主要內(nèi)容。在接受議會國防委員會的質詢之后,胡恩將會見去年6月在伊拉克被暴民殺死的6名英國軍警的家人。預料這些士兵的家人將會質問胡恩,問什么這些人會處在沒有后援,沒有重武器,也沒有通訊聯(lián)系的危險之中。布萊爾已成待甩包袱工黨內(nèi)部策劃“宮廷政變”

——2006-1-16

從去年伊拉克開戰(zhàn),英國首相布萊爾日子就不太好過,接連遇到民眾反戰(zhàn)游行、武器專家凱利之死,英軍虐俘丑聞等難關。好不容易挨過一個個危機,自家人最近又在背后捅刀子。英媒體這幾天紛紛報道,工黨內(nèi)部已經(jīng)籌劃起布萊爾下臺之后的事。導演這出“逼宮”戲的是號稱工黨二號和三號人物的副首相約翰·普雷斯科特和財政大臣戈登·布朗。兩人17日在蘇格蘭的“法恩灣牡蠣吧”密謀了90分鐘。英媒體說,兩人探討的是布朗如何“和平”地將工黨的領導權從布萊爾處繼承下來,普雷斯科特如何利用自己的影響,保證權力移交不會導致工黨分裂。

2007年6月27日,布萊爾正式告別居住了10年的唐寧街10號密謀動因:布萊爾已成待甩的包袱在一些工黨議員看來,曾經(jīng)為工黨注入活力的布萊爾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工黨繼續(xù)前進的包袱。他們認為,布萊爾難以再像1997年和2001年那樣領導工黨在大選中贏得壓倒性勝利。民意不容忽視。據(jù)調查,42%至46%的英國人認為布萊爾應該在下次大選前主動辭職,其中22%的人甚至覺得他應該更早就離開唐寧街10號。信任布萊爾的人約占36%,而有59%的人認為布萊爾"歪曲事實",33%的人同意這樣的說法:"布萊爾很狡猾,經(jīng)常說謊。"布萊爾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民眾認為他比反對黨保守黨領袖邁克爾·霍華德強些。目前英軍在伊拉克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當初置民意于不顧,堅持對伊開戰(zhàn)的布萊爾在公眾中越來越不受歡迎。與此同時,民意調查還顯示,布朗成為最受歡迎的首相繼任者,其支持者比所有其他工黨高級人物所獲支持率相加還要高。15%的人說,如果布朗領導工黨,他們可能會投工黨的票。更重要的是,有32%對工黨失望的人說,如果布朗取代布萊爾,他們會回到工黨陣營。工黨領袖布朗接替布萊爾出任英國第52任首相

——中國新聞網(wǎng)

2007-06-28

英國新任首相布朗與夫人抵達位于倫敦的首相官邸唐寧街10號。

美國媒體6月27日報道,布萊爾當天正式辭去首相職務,工黨領袖布朗順利接任英國第52任首相。當天中午,54歲的布萊爾前往議會下院,最后一次回答議員的質詢。之后他離開唐寧街,驅車前往白金漢宮,向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正式遞交辭呈,從而結束了10年的英國首相任期。幾分鐘后,女王召見布朗,邀請他組建新一屆政府。隨后,布朗返回唐寧街10號,在首相府門前拍下?lián)问紫嗪蟮恼掌W鳛樾氯问紫?,他的第一項工作是組建新內(nèi)閣。

56歲的布朗日前剛剛從布萊爾手中接過帥印,出任工黨領袖。由于工黨在英國議會占據(jù)多數(shù)議席,因此在布萊爾辭職后,布朗不必經(jīng)過選舉,便順利接任英國第52任首相。

作為英國新首相,布朗的伊拉克政策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布萊爾已經(jīng)把是否在2008年從伊拉克撤回英國5500名軍隊的決定權留給了他。分析人士認為,走上英國權力頂峰的布朗必須在外交事務上證明自己。布朗上任后的重點之一就是與布萊爾區(qū)別開來。此外,由于英國民眾對布什和伊拉克戰(zhàn)爭極為不滿,布朗在上任后可能會小心翼翼地與白宮保持距離,他與布什的關系也可能比較冷淡。分析人士認為,如果2008年民主黨贏得總統(tǒng)大選,布朗與白宮的關系將會發(fā)生變化,因為美國民主黨政治家是布朗的政治密友,雙方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極為一致。

2、議會的組織機構和立法程序上院開會法定人數(shù)為3人,通過法案的法定人數(shù)為30人;上院不設常設委員會下院設3類委員會:全院委員會(籌款委員會

)、特別委員會、常設委員會英國議員享受的特權:為執(zhí)行職務而發(fā)表的言論和在議會的表決不受追究非經(jīng)議會許可,議員不受逮捕或者拘禁接受年薪的權利下院院會的開會時間:星期一、二、三、四的下午,星期五上午;全年開會175-200天

法案的提出:議員個人和政府有提案權,議員提的法案稱議員法案,政府提的法案稱政府法案。議員提案通常要經(jīng)委員會的挑選,再經(jīng)抽簽方式抽中者才可列入議程。通常,財政案必須在下院先提出,而有關貴族的議案必須在上院先提出,其他法案可先在任何一院提出。

討論法案:議員對列入議程的法案進行審議、辯論。討論法案時要經(jīng)過“三讀”程序,以示慎重和民主。一個法案在一院通過三讀程序之后,送交另一院,以同樣的程序討論。若兩院結果不一致,便將法案送交兩院聯(lián)席會議進行審議并作出決定。通過法案:一般法律以普通多數(shù)票通過即可,憲法和憲法性法律則要求以2/3以上的多數(shù)票通過。議會表決的形式是贊成者赴主席臺之右,反對者赴主席臺之左,由議長委任檢票員計算。公布法律:議會通過的法律經(jīng)英王簽署后在法定的刊物上公布(通常是《政府公報》),該法律正式生效。立法程序(二)國王

1、英王的地位

根據(jù)英國法律,英王是世襲的國家元首,是政府首腦、議會的組成部分、司法首腦、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國教的世俗領袖。法律規(guī)定英王的職權:立法方面(召集、終止、解散議會;批準、公布法律;授予貴族頭銜;對議會通過的法案有否決權;等)行政方面(任命首相、政府大臣、高級法官、高級官吏、高級軍官、海外屬地的總督;制定文官管理法規(guī))司法方面(赦免犯人,減輕刑罰,停止刑事追訴等軍事方面(統(tǒng)帥武裝力量)外交方面(對外締結條約,承認新的國家和政府,宣戰(zhàn)與媾和,派遣駐外使節(jié),代表國家出國訪問)英王個人的特權(法律除有明文規(guī)定外不適用于英王本人、不能強制執(zhí)行,英王不能被起訴等)

2、英王在英國存在的理由及其實際作用

英王是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的象征英王是聯(lián)系英聯(lián)邦成員國的紐帶英王是英國政治勢力沖突的協(xié)調者英王政治經(jīng)驗豐富

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英國女王及其丈夫菲利普親王(三)中央政府體制

1、內(nèi)閣與首相

①內(nèi)閣(Cabinet)內(nèi)閣的組成、職責:內(nèi)閣的組成:第一步,由英王任命在下院大選中獲勝的多數(shù)黨領袖為首相,授權其組織內(nèi)閣和政府;第二步,首相組閣,提出內(nèi)閣成員和政府成員名單,呈請英王批準。內(nèi)閣的職責:決策;行使最高行政管理權;協(xié)調和劃分權限內(nèi)閣會議:內(nèi)閣的組織機構:內(nèi)閣委員會:常設委員會;臨時委員會內(nèi)閣辦公廳:內(nèi)閣秘書處;中央統(tǒng)計局;檔案館;人事管理局;政府技術處內(nèi)閣實行集體負責制

英國內(nèi)閣大臣因政治獻金案辭職

——廣西新聞網(wǎng)2008年01月25日

中新網(wǎng)1月25日電面對警方對競選捐款的調查,英國就業(yè)與養(yǎng)老金大臣彼得·海因24日宣布辭去內(nèi)閣職務。海因是英國首相布朗任期之內(nèi)辭職的第一名內(nèi)閣大臣。據(jù)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去年11月,他承認,在競選工黨副主席時拿到的大約20萬美元的捐款未能全盤申報。海因解釋說,他忙于內(nèi)閣工作,未能對競選捐款給與密切關注。這個辯解給海因換來了一個喘息的機會。此后,議會和選舉委員會對海因捐款事件展開了調查。參加競選工黨副主席的共有六名候選人,海因獲得的選票名列第五。英國選舉委員會決定,將把海因沒有及時申報競選捐款一事提交警方調查。海因不久后便發(fā)表聲明,宣布辭去內(nèi)閣大臣職務。海因同時還說,他對過去發(fā)生的事情表示“遺憾”,但是,他犯了一個"單純的錯誤",他希望辭職之后能有機會澄清自己的聲譽。首相布朗已經(jīng)接受了海因的辭呈?,F(xiàn)任文化大臣、今年只有37歲的珀乃爾將接任工作與養(yǎng)老金大臣一職。有分析認為,盡管海因堅持表示將證明自己的清白,但是,他是首相布朗任期內(nèi)辭職的第一名大臣,對于布朗來說,這不僅會讓他尷尬,還將給他帶來挫折。人獸胚胎法案引發(fā)英國內(nèi)閣危機12大臣威脅辭職

——中國青年報

2008-3-25

英國政府今年年初批準人獸混合胚胎研究以來,科學界、倫理學界及宗教人士圍繞此事掀起了針鋒相對的爭論風暴。打算以立法手段支持該研究的布朗政府現(xiàn)在更是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英國媒體稱,多達12位內(nèi)閣大臣暗示,如果被強制要求投票支持這項《人工授精與胚胎法案》,他們可能會以辭職抗議。

布朗發(fā)出強制命令

據(jù)英國媒體報道,為了保證這項法案今年5月能在英國議會下院順利通過,布朗決定不允許工黨議員和大臣對《人工授精與胚胎法案》投反對票,否則,他們將面臨黨內(nèi)紀律處分,這一舉措也就是所謂的“三線鞭令”。此前,該法案在上議院投票時,工黨議員都收到了這一指示。

根據(jù)英國政黨實行的“黨鞭”制度,負責傳達黨領導意見、監(jiān)督本黨議員行為特別是投票的“黨鞭”會根據(jù)不同的情況發(fā)出三種“鞭令”。如果是“一線鞭令”,本黨議員可以選擇不參加投票;二線鞭令,本黨議員必須參加投票,但如果不按黨的指示投票不會受到黨內(nèi)處分;“三線鞭令”最嚴格,相當于“甲級動員”,不僅必須參加投票,還必須按黨的指示投票,否則將受到處分,包括丟官或升官無望,下屆選舉時黨部不予助選或提名。最嚴重的是“解除黨鞭”,讓閣下從此隨心所欲投票,也就是開除黨籍。

工黨此前在狩獵、上議院改革、飲用水氟離子等議題上都允許本黨議員自由投票,這次的強制命令不難看出布朗推進胚胎研究的決心。除了工黨,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兩大反對黨都未干涉本黨議員的投票。

政府與教會的博弈

布朗此令一出,立刻招致不少工黨成員的不滿,信奉天主教的國防大臣德斯·布朗、交通大臣魯思·凱利和威爾士事務大臣保羅·墨菲以及幾名“黨鞭”都對這一法案持保留態(tài)度。英格蘭與威爾士天主教樞機主教奧康納23日呼吁工黨賦予天主教議員和信奉其他宗教的議員自由投票權,成為迄今就此事表態(tài)最高級別的神職人員。

鑒于這種情況,英國工黨首席“黨鞭”杰夫·胡恩破例對持反對意見的議員和大臣網(wǎng)開一面,允許他們寫信申請投棄權票,但是一些議員并不滿意,而是要求在當天投票反對。一名工黨消息人士稱:“可能會有12位大臣提出辭職,或者他們可能會說,‘我將投反對票,你可以解除我的職務’?!?/p>

這場“內(nèi)訌”無疑讓支持率持續(xù)下滑的工黨政府雪上加霜。支持這一法案的天主教工黨議員吉姆·迪維尼稱:“這應當是一個基于良知的投票。我不想看到同事們辭職?!绷硗庖恍┕h官員則把矛頭指向天主教會,指責其“試圖左右政府政策”、“通過散布謠言來擾亂民心”。

獲越來越多民眾支持

英國衛(wèi)生大臣艾倫·約翰遜23日晚稱,政府將與信奉天主教的工黨議員達成妥協(xié)方案,以確保他們不違反自己的信仰投票。根據(jù)流傳的妥協(xié)方案的一個版本,工黨可能會允許持最強烈反對意見的議員投反對票,但人數(shù)不得影響法案獲得通過的幾率。

總共代表著200多個患者慈善基金的英國醫(yī)療研究慈善基金協(xié)會和基因研究利益團體已經(jīng)給所有議員寫信,呼吁他們支持這項法案。他們在信中稱:“這項研究可以極大地促進我們對一些影響著數(shù)百萬人的嚴重疾病的了解?!?/p>

人獸混合胚胎的研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