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_第1頁
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_第2頁
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_第3頁
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_第4頁
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

中風之病,因發(fā)病驟然,病情變化多端,與自然界中的風善行多變相似,故古人比類為中風。關于中風病的病因學說,歷代醫(yī)家認識頗不一致。

漢唐以前,認為系氣血不足,感受風邪引起。強調外因。

——多以外風立論。

金元時期,多認為是正氣不足痰火上攻上蒙清竅。強調內因。

——多以內風立論。

明代,醫(yī)家提出:

真中——外風所致

類中——內風所致

合篇意義:

1)、范圍:皆屬廣義風病范疇。

2)、病機:內虛邪中,內外合邪的病機特點。(聯(lián)系濕痹之候)

3)、主證:肢體經(jīng)脈證狀。

概述2021/4/272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

中風之病,因發(fā)病驟然,病情變化多端,與自然界中的風善行多變相似,故古人比類為中風。關于中風病的病因學說,歷代醫(yī)家認識頗不一致。

漢唐以前,認為系氣血不足,感受風邪引起。強調外因。

——多以外風立論。

金元時期,多認為是正氣不足痰火上攻上蒙清竅。強調內因。

——多以內風立論。

明代,醫(yī)家提出:

真中——外風所致

類中——內風所致

合篇意義:

1)、范圍:皆屬廣義風病范疇。

2)、病機:內虛邪中,內外合邪的病機特點。(聯(lián)系濕痹之候)

3)、主證:肢體經(jīng)脈證狀。

概述2021/4/272

中風之病,因發(fā)病驟然,病情變化多端,與自然

1、《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傷于筋,縱,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素問·通評虛實論》“仆擊、偏枯……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保病堉倬?《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首創(chuàng)中風的病名及臨證分類法,“邪在于絡,肌膚不仁;邪在于經(jīng),即重不勝;邪入于腑,即不識人;邪入于臟,舌即難言,口吐涎。”

3、“唐宋”年代是對病因重新認識的分水嶺。唐宋以前:認為“正虛邪中”以外風立論。唐宋以后:以“內風”立論。金元:劉河間:“心火暴甚”李東垣:“正氣自虛”朱丹溪:“濕痰生熱”王履:“真中風”、“類中風”明代:張景岳:“內傷積損”李中梓:“閉證、脫證”清代:葉天士:“肝陽化風”王清任:“氣虛血瘀”創(chuàng)立補陽還五湯治療偏癱。晚清:張伯龍、張山雷、張錫純中西貫通,認識到中風是因年老體衰,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直充犯腦。

中風沿革2021/4/273

1、《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第1條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shù),中風使然。2021/4/274第1條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

▲半身不遂:指病人的左側或右側肢體不能隨意運動。

▲痹:痹者,閉也,指風寒濕侵犯人體,使經(jīng)絡氣血閉阻不通,出現(xiàn)關節(jié)肌肉疼痛,肢體活動不利的病癥。

名詞2021/4/275

▲半身不遂:指病人的左側或右側肢體不能隨意運動。

提要:本條論述了中風的脈癥以及與痹證的鑒別。

2021/4/276提要:本條論述了中風的脈癥以及與痹證的鑒別。2021講解1.中風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

半身不遂——風邪閉阻經(jīng)脈,氣血瘀阻,肢體筋脈拘急或弛緩不用。2.中風的病因病機:氣血不足,外邪誘發(fā)。(以脈論理)脈微:正氣不足,氣血虛弱脈數(shù):感受風邪,病邪有余3.中風與痹癥的鑒別:中風――主證:半身不遂,不疼。痹證――主證:但臂不遂,疼痛。

2021/4/277講解1.中風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2021/4/277講解中風與痹證鑒別表病名病因病機臨床表現(xiàn)中風氣血不足,外邪誘發(fā)半身不遂,口角斜由經(jīng)絡而入于臟腑(正虛甚則神志不清,脈微而數(shù)為主)痹證風寒濕雜至,但臂不遂,關節(jié)肌肉疼痛留著于肌肉或筋骨之間神志清楚,脈澀(邪實為主)2021/4/278講解中風與痹證鑒別表2021/4/278

鑒別診斷,保證辨病與辨證的正確,是張仲景診治疾病重要特色之一。本條指出半身不遂屬于中風,反之僅局限于某關節(jié)肌肉疼痛、活動不利的,則為痹證。同時以強調四診合參才能保證辨病與辨證的準確性,故原文又指出中風的脈象是脈微數(shù)?!颈嬷我I與思路】2021/4/279【辨治要領與思路】2021/4/279第2條

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搏,邪在皮膚;浮者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歪僻不遂。邪在于絡,肌膚不仁;邪在于經(jīng),即重不勝;邪入于腑,即不識人,邪入于臟,舌即難言,口吐涎。2021/4/2710第2條寸口脈浮而緊,

▲賊邪不瀉:賊邪,即虛邪賊風之意,統(tǒng)指外邪;

瀉,外出,此句意為外邪侵入人體

后留滯不出。

▲僻不遂:即口眼(角)歪斜,不能隨意運動。

▲肌膚不仁:即肌膚麻木不仁。

▲即重不勝:肢體重滯不易舉動。

名詞2021/4/2711

▲賊邪不瀉:賊邪,即虛邪賊風之意,統(tǒng)指外邪;本條論述了中風病的病機以及在絡、經(jīng)、腑、臟的不同見癥。

提要2021/4/2712本條論述了中風病的病機以及在絡、提要2021/4/27講解

1.以脈論理,繼續(xù)論述中風的病因病機:“寸口脈浮而緊”浮――氣血虧虛,非指表證寸口脈寒虛(邪正)相搏,緊――風寒侵襲邪在皮膚

------在皮膚即為邪在淺表?!铩敖j脈空虛,賊邪不瀉”――氣血不足,邪氣隨虛處停留而正氣又無力驅邪外出,所以引起絡脈地氣血瘀滯。以致筋脈肌肉失養(yǎng),廢而不用。突出的反映了★“正虛邪遏”是中風的基本病機。

2021/4/2713講解1.以脈論理,繼續(xù)論述中風的病因病機:2021/講解邪氣反緩――受邪的一側,因絡脈氣血瘀滯,肌肉筋脈失去濡養(yǎng),故現(xiàn)弛緩狀態(tài);正氣即急――相反無病的一側血氣運行正常,筋脈肌肉能發(fā)揮正常作用,因此相對的緊張拘急;正氣引邪,僻不遂――緩者為急者所牽引,于是出現(xiàn)口眼斜。

故中風口眼斜,向左者病反在右;向右者,病反在左。★2.半身不遂機理:2021/4/2714講解邪氣反緩――受邪的一側,因絡脈氣血瘀滯,肌目的:以測知病位的深淺,病勢的輕重,預后的良否。中風的四種分型分型在絡在經(jīng)入腑入臟癥狀肌膚不仁即重不勝即不識人舌即難言口吐涎病位肌膚筋骨腦心病勢較輕加重更重危篤預后尚可較差2021/4/2715目的:以測知病位的深淺,病勢的輕重,預后的良否。中風的四

辨清病位對于保證辨證與治療的準確以及推斷預后有重要的作用。其實中風之后,邪入臟腑,引起臟腑功能紊亂,很難區(qū)別在何臟腑,故后世臨床皆以閉證脫證來辨治。【辨治要領與思路】2021/4/2716【辨治要領與思路】2021/4/2716第4條

寸口脈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為腎,弱即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歷節(jié)黃汗出,故曰歷節(jié)。2021/4/2717第4條寸口脈沉而弱,名詞▲如水傷心:心主血脈,如水傷心,猶言水濕傷及血脈?!S汗:指歷節(jié)病的關節(jié)疼痛處汗出色黃,故曰“歷節(jié)黃汗出”。此與黃汗病的汗出色黃,遍及全身者不同。

2021/4/2718名詞▲如水傷心:心主血脈,如水傷心,猶言水2021/4/2本條論述肝腎不足,水濕內侵是歷節(jié)病的一種成因。提要2021/4/2719本條論述肝腎不足,水濕內侵是歷節(jié)病的講解

1、病因:內因:寸口脈

沉-主骨?。I虧弱-主筋病-肝虛————肝腎精血虧虛,精血不能充養(yǎng)筋骨。外因:

汗出――腠理開,衛(wèi)氣不固入水中――寒水之邪內侵

此處“汗出入水中”僅是舉例說明而已,其它如居住潮濕,淋雨受寒,長期從事水中作業(yè)等均可致水濕內侵,為病之標。2、病機:肝腎先虛,水濕內侵,郁為濕熱,傷及血脈,浸淫筋骨,流入關節(jié),影響氣血運行。3、癥狀:周身關節(jié)疼痛,痛處腫大,溢出黃汗。2021/4/2720講解1、病因:2021/4/2720

★本條的主要精神,在于說明歷節(jié)病的病機,即肝腎先虛為病之本,寒濕外侵為病之標。其病雖留注筋骨,實與其所合之臟關系密切,臨證施治時,不可舍本求末?!颈嬷我I與思路】2021/4/2721【辨治要領與思路】2021/4/2721由于肝腎不足,筋骨虛弱是歷節(jié)病發(fā)生的內在因素之一。故臨床對風寒濕痹久治不愈,有骨變筋縮之變化者,常用熟地、牛膝、杜仲、川斷、桑寄生等藥補益肝腎,強壯筋骨,如獨活寄生湯、三痹湯。臨床應用2021/4/2722由于肝腎不足,筋骨虛弱是歷節(jié)病發(fā)生的內在因素之一。故臨床對風第6、7條

原文(6)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即疼痛如掣?!咎嵋空撌鲫幯蛔?,外受風邪是歷節(jié)病的成因之一。

原文(7)盛人脈澀小,短氣,自汗出,歷節(jié)痛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咎嵋空撌鰵馓摑袷?,酒后汗出當風是歷節(jié)病另一成因★以上三條皆論及歷節(jié)病的成因,雖各有所偏,但歸納起來,則里虛不足(包括肝腎精血虧虛及氣虛)為內因,風寒濕侵襲為外因,汗出腠理開泄則為風寒濕侵襲創(chuàng)造了條件。2021/4/2723第6、7條原文(6)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第8條

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魁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2021/4/2724第8條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魁羸,腳腫如脫,名詞身體魁羸:形容關節(jié)腫大,身體瘦弱。(尪

)腳腫如脫:形容兩腳腫脹,且又麻木不仁,似乎和身體脫離一樣。

2021/4/2725名詞身體魁羸:形容關節(jié)腫大,身體瘦弱。(尪)2021/4/

本條論述風濕痹阻關節(jié),漸次化熱傷陰的風濕歷節(jié)的證治。提要2021/4/2726本條論述風濕痹阻關節(jié),漸次化提要2021/講解

1.主證:諸肢節(jié)疼痛――呈走串性,自覺關節(jié)發(fā)熱。身體魁羸,腳腫如脫――風濕化熱傷陰,流注下焦。2.兼證:頭眩短氣――風濕上犯。溫溫欲吐――濕阻中焦。腳腫如脫――濕熱下注。

補充:發(fā)熱3.病機:風濕痹阻于關節(jié),漸次化熱傷陰。4.治法:祛風除濕,溫經(jīng)散寒,佐以滋陰清熱5.方藥:桂枝芍藥知母湯2021/4/2727講解1.主證:2021/4/2727講解附子通陽宣痹,溫經(jīng)散寒桂枝麻黃祛風而溫散表濕防風白術助陽除濕附子芍藥益陰清熱知母甘草和胃調中生姜止嘔2021/4/2728講解附子通陽宣痹,溫經(jīng)

①本證的辨證要點為身體消瘦,關節(jié)疼痛、腫大或變形等。②本證病程日久,本虛標實,桂枝芍藥知母湯祛風散寒化濕與溫陽扶正并用。因此臨床上應根據(jù)證候的復雜情況或扶正祛邪同用或寒溫藥物并投?!颈嬷我I與思路】2021/4/2729【辨治要領與思路】2021/4/27292021/4/27302021/4/2730第10條

病歷節(jié)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2021/4/2731第10條病歷節(jié)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名詞瞑眩反應:服烏頭湯后,若唇舌肢體麻木,甚至昏眩吐瀉,應加注意,如脈搏、呼吸、神志等方面無大的變化,則為‘‘瞑眩’’反應,是有效之征。中毒反應:如服藥后見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脈搏有間歇等現(xiàn)象,甚至神志昏迷,則為中毒反應。

2021/4/2732名詞瞑眩反應:服烏頭湯后,若唇舌肢體麻木,甚2021/4/2本條論述寒濕歷節(jié)病的證治。提要2021/4/2733本條論述寒濕歷節(jié)病的證治。提要2021講解1.主證:關節(jié)疼痛,劇烈,不可屈伸。

自覺關節(jié)畏冷,喜暖。2.病機:寒濕之邪痹阻關節(jié),氣血運行阻滯。3.治則:溫經(jīng)散寒,除濕止痛4.方藥:烏頭湯麻黃――散寒達表,發(fā)汗宣痹烏頭――溫經(jīng)散寒止痛。芍藥――緩急止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