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概論課件_第1頁
語言學概論課件_第2頁
語言學概論課件_第3頁
語言學概論課件_第4頁
語言學概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言學概論

第一章第一章語言學及其分科第一節(jié)

語言和語言學第二節(jié)

語言學的分科第一節(jié)

語言和語言學一、語言和言語二、語言學三、語言學的歷史與地位四、語言學的功用一、語言和言語

(languageandparole)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1916)中提出了區(qū)分語言和言語的問題。言語言語(speech/lingua/parole):指個人的說話,即言語活動,也指個人說的話,說出來的話也叫言語作品。是個人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語言語言(language):指的是一代人傳到另一代人的語言系統(tǒng),包括語法系統(tǒng)和詞匯系統(tǒng)。語言與言語的區(qū)別語言是社會的,言語是個人的。語言是全體社會成員約定俗成的一套符號系統(tǒng)。語言(langue)是從言語中概括出來的體系(語匯和語法規(guī)則的綜合)。言語是個別的,語言是一般的。言語是語言的存在形式,語言存在于言語之中。沒有言語就沒有語言,沒有語言也沒有言語。語言是代碼(code),言語是信息(message)。無限的句子(言語),有限的規(guī)則(語言)。二、語言學(linguistics)語言學研究的對象是語言而不是言語。語言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的語言。因為語言是社會現(xiàn)象,所以語言學屬于社會科學,但它與自然科學密切相關,其研究方法也主要是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所以,語言學是一門特殊的社會科學。(續(xù)后)語言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古代的語言學以研究前代的文獻(書面語言)為主,叫語文學?,F(xiàn)代語言學以研究語言為主,產(chǎn)生于19世紀的歐洲。隨著電子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語言學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可以說,語言學已成為當代一門領先的科學。三、語言學的歷史與地位。1、前語言學時期。2、語文學時期。3、現(xiàn)代語言學時期。4、信息時代的語言學。1、前語言學時期。最早的語言研究基本上都是古代的哲學家、思想家在探索語言的起源、本質(zhì)、作用等,這種研究有一種把語言神圣化的傾向?!妒ソ?jīng)》中說是上帝教會了亞當說話,后來人類向東方遷徙,建造了通天之塔,上帝怕人類越來越聰明,便下來擾亂了人類的語言,于是產(chǎn)生了各種不同的語言。那座塔便是巴列塔(也叫巴比倫塔),意即“變亂”。很多民族都有關于語言起源的傳說。我國語言學的萌芽我國先秦時期,哲學家對語言的研究主要是討論語言和思想的關系,如孔子的“正名”,名家學派的“名”與“實”等等。2、語文學時期。語文學的產(chǎn)生,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是為了解釋經(jīng)典。古代印度的語文學公元前4世紀,古印度產(chǎn)生了一部解釋梵文經(jīng)典的《波尼尼語法》(或譯波你尼、巴尼尼),包括語音和語法。共分八卷,也叫《八卷書》。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語言學專著。

古代希臘和羅馬的語文學公元3世紀起,希臘的學者們?yōu)檠芯亢神R史詩等古代典籍,也開始了語言研究。在羅馬講授希臘文的狄奧尼修斯?特拉克斯(DionysiusThrax)寫出了西方第一部語言學(語文學)著作《希臘語語法》。后來,羅馬人又開始研究拉丁語。

古代中國的語文學我國從漢代開始,為了注釋儒家經(jīng)典(后來也注釋其他經(jīng)典),產(chǎn)生了小學,也叫訓詁學、漢學、樸學,主要包括音韻學、文字學、訓詁學三個方面。訓詁學家除經(jīng)書的注釋外,語文學的專著還有:《爾雅》、《說文解字》、《釋名》、《方言》等。

語言學的獨立17世紀法國學者把語法學和邏輯學聯(lián)系起來研究。我國學者在東漢末年開始研究音節(jié),產(chǎn)生了反切注音法,這說明語文學開始漸漸脫離經(jīng)學而走向獨立。魏晉時期編出了注音的詞典,即韻書,隋代陸法言的《切韻》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它記錄了中古時期的語音。唐朝翻譯佛經(jīng)的僧人(如釋守溫)開始注意到聲母,南宋時期開始研究上古韻母,明清時期開始全面研究上古音。西方傳統(tǒng)語言學傳入中國1898年,馬建忠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語法學專著——《馬氏文通》,將西方的傳統(tǒng)語法學介紹到了中國。3、現(xiàn)代語言學時期18~19世紀,歐洲學者開始進行語言比較,構擬了印歐語系各語言的譜系,產(chǎn)生了歷史比較語言學。20世紀初,產(chǎn)生了新的語言學理論即索緒爾的結構主義語言學。索緒爾去世后,1916年,他的學生們編輯出版了《普通語言學教程》。這標志著現(xiàn)代語言學的正式建立。語言學與語文學從語文學到語言學,有以下4個方面的變化。①研究重點從古代轉(zhuǎn)到現(xiàn)代,從文字轉(zhuǎn)到了語言。②研究范圍從少數(shù)經(jīng)典語言轉(zhuǎn)到人類一切語言和方言。③注釋式的零散研究變成系統(tǒng)的專門研究,并且注重語言理論的創(chuàng)立。④語言研究不再是經(jīng)學、文學、哲學、史學的附庸而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4、信息時代的語言學。電子計算機的產(chǎn)生,改變了各種科學的研究方法,對語言學的影響最大。就像文字的產(chǎn)生,使語言發(fā)生了飛躍一樣,電子計算機的產(chǎn)生也將使語言學發(fā)生一個較大的飛躍。四、語言學的功用。從古到今,語言學一直是一門領先的學科。因為人類的一切知識均離不開語言這個載體。古代哲學家對語言的研究,也是人類認識世界、認識人類的過程。語文學時期,對語言的研究,主要是繼承古代的思想與文化,確立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地位?,F(xiàn)代語言學的研究為各種科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茖W的發(fā)展也促進了語言學的發(fā)展。計算機科學使語言學的發(fā)展發(fā)生了飛躍,反過來,計算機科學的發(fā)展也有賴于語言學的研究成果,如機器翻譯、人工智能等。第二節(jié)

語言學的分科研究語言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和理論,所以,就產(chǎn)生了語言學的不同分科。語言學的分類1、廣義的語言學和狹義的語言學。2、普通語言學和個別語言學。3、理論的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

4、微觀的語言學和宏觀的語言學。

5、歷時的語言學和共時的語言學。

6、描寫的語言學和比較的語言學。

7、分析的語言學和實驗的語言學。

8、語言學的邊緣學科。

9、語言學與符號學。10、語言學史。1、廣義的語言學和狹義的語言學廣義的語言學包括語文學,狹義的語言學不包括語文學。本課程講的是狹義的語言學。語文學(philology):以研究古代的經(jīng)典書面語為對象。如漢代產(chǎn)生的“小學”、古代印度的梵文語法學、古希臘-古羅馬的傳統(tǒng)語法學等;

中國的語文學也叫漢學、小學、樸學、訓詁學,一般包括音韻學、文字學、訓詁學三個方面。傳統(tǒng)的語文學從漢代到清末一直是經(jīng)學的附庸。如《爾雅》,本身已成為儒家十三經(jīng)之一,《說文解字》是為解讀古文儒經(jīng)而編的。參考:王力《中國語言學史》訓詁學史等。今天的語文學今天的語文學借鑒了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越來越科學,仍分為音韻學(phonology)、文字學(graphemics/graphetics)、訓詁學三個方面。在語文學的基礎上產(chǎn)生了相關學科——文獻學,包括??睂W、版本學、目錄學等。

語言學(狹義)(linguistics)以研究口語為主,也包括書面語。初創(chuàng)于18~19世紀歐洲的歷史比較語言學,完成于20世紀初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結構主義語言學)。結構主義語言學傳入中國較晚。清末傳入中國的語言學仍屬于傳統(tǒng)語言學即仍帶著語文學的烙印,但已注重口語的研究。參考:岑麒祥《語言學史概要》2、普通語言學和個別語言學普通語言學(generallinguistics):也叫“一般語言學”、“理論語言學(theoreticallinguistics)”或“語言哲學(哲學語言學)”,它是在個別語言學研究的基礎上總結研究人類語言的共同性規(guī)律的。主要的研究有:①語言的本質(zhì)、結構、起源和發(fā)展,②語言研究的方法,③語言學的各部門及相互間的關系,④語言學在科學體系中的地位等。個別語言學:具體分為:漢語語言學、英語語言學、日語語言學……等。3、理論的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理論的語言學:這里的理論語言學并不專指普通語言學,凡用分析、描寫、比較等手段研究語言現(xiàn)象與規(guī)律的均可稱之為理論的語言學。應用語言學(appliedlinguistics):研究語言在各個領域中實際應用的學科。分為:一般應用語言學:包括語言教學、語言規(guī)劃、辭書編纂、翻譯等,另外,言語矯正、舞臺語言研究、建立國際輔助語、創(chuàng)建速記符號、創(chuàng)建啞語等也屬于應用語言學。機器應用語言學:包括實驗語音學(experimentalphonetics)、機器翻譯、情報檢索、漢字信息處理、少數(shù)民族語文的信息處理、自然語言理解、言語統(tǒng)計等。應用語言學的很多方面屬于語言學的邊緣學科。4、微觀的語言學和宏觀的語言學宏觀的語言學:把語言放在社會環(huán)境及與語言相關的學科中去研究,而不限于研究語言自身的,可以稱之為宏觀語言學。比如研究各種語言之間的親屬關系,叫語言類型學(linguistictypology)或類型語言學。

微觀的語言學:深入語言結構內(nèi)部進行研究的,有人稱之為微觀語言學??煞譃椋赫Z音學(phonetics)、音系學(音位學)(phonology);語法學(grammar,分為2科:形態(tài)學morphology也叫詞法學,造句學也叫句法學syntactics);詞匯學(lexicology)、詞源學etymology、詞典學lexicography;語義學(semantics);語用學;文字學(graphemics/graphetics)等。還可以分為:普通語音學和個別語音學(如漢語語音學、英語語音學等)、普通語法學和個別語法學……等。5、歷時的語言學和共時的語言學歷時語言學(diachroniclinguistics):研究語言的發(fā)展變化,如漢語史、歷史語言學(historicallinguistics,也叫歷史比較語言學historicalcomparativelinguistics)。共時語言學(synchroniclinguistics):研究某一歷時時期的語言,如現(xiàn)代漢語、古代漢語、當代漢語等。

6、描寫的語言學和比較的語言學描寫語言學(descriptivelinguistics):共時語言學都是描寫的語言學。比較語言學(comparativelinguistics):有時專指18~19世紀的歐洲歷史比較語言學(historicalcomparativelinguistics)。當然,雙語比較、多語比較、古今比較也都屬于比較語言學。7、分析的語言學和實驗的語言學分析的語言學就是上面說的理論的語言學,實驗的語言學指用各種儀器、電腦等對語言進行分析統(tǒng)計。比較成熟的有實驗語音學,近年來運用電腦統(tǒng)計對語言進行計量分析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果。8、語言學的邊緣學科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與社會學相關,方言學(dialectology)、方言地理學(dialectgeography)均屬于社會語言學;修辭學(stylistics)、風格學(stylistics)、話語語言學(研究比句子大的語言單位),與寫作學、文學等相關;心理語言學(psycholinguistics)、病理語言學(clinicallinguistics)、神經(jīng)語言學、生理語言學(physiologicallinguistics)、副語言學(paralinguistics)(如手勢、身勢等身體語言及腔調(diào)等),這些與心理學、醫(yī)學等相關;人類語言學(anthropologicallinguistics)、民族語言學,與人類學、民族學相關;語言文化學、文化語言學,均與文化學有關;數(shù)理語言學(mathematicallinguistics)、計算語言學(computationallinguistics),與數(shù)學、計算機相關;形式語言學,如形式語義學、形式語法學等,試圖用數(shù)學公式表述語言,是計算機科學的基礎理論學科;另外,實驗語音學與物理學相關;哲理語言學,語言的哲理,合起來叫語言哲學(這里指哲學家研究語言,而普通語言學也叫語言哲學,是語言學家在研究哲學),與哲學相關。所有的哲學家都關心語言問題,從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到馬、恩、列、斯、毛,無不如此。9、語言學與符號學索緒爾提出要建立符號學(semeiology),并把語言學納入符號學的范疇。10、語言學史語言學史;中國語言學史;漢語語言學史;語法學史;音韻學史;……語言學概論第二章第二章語言的起源與本質(zhì)第一節(jié)

語言的起源第二節(jié)

語言的本質(zhì)第三節(jié)語言的功能第一節(jié)

語言的起源一、關于語言起源的古代傳說。二、關于語言起源的討論。三、勞動創(chuàng)造了語言。四、史前語言及其構擬。五、關于語言起源的一些疑問一、關于語言起源的古代傳說。1、猶太民族的傳說。2、古埃及的傳說。3、古代印度的傳說。4、中國古代的傳說。

1、猶太民族的傳說?;浇淌ソ?jīng)《舊約·創(chuàng)世紀》中說:上帝創(chuàng)造萬物后,又用泥土制造了亞當,然后“耶和華上帝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么。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他的名字。那人便給一切牲畜和空中飛鳥、野地走獸都起了名?!薄妒ソ?jīng)》認為,當時只有一種語言,后來亞當和夏娃受了蛇的誘惑,偷吃了禁果,子孫越來越多。后來人類向東方遷徙,建造了城市和通天之塔,上帝怕人類越來越聰明,便下來擾亂了人類的語言,于是產(chǎn)生了各種不同的語言。那座塔便是巴列塔,意即“變亂”。這座塔在巴比倫,所以也叫巴比倫塔。后人對此似乎沒有疑問,但當時亞當說的是哪一種語言呢?這引起了后來人的爭論。2、古埃及的傳說。有一個法老卜薩梅蒂庫斯,他想知道哪一種語言是最古老的,于是做了一個試驗。他把兩個新生兒童帶到渺無人煙的地方去,禁止別人和他們說話。每天只許給他們吃羊奶。兩年后,兩個小孩兒有一天看見保姆拿來羊奶,高興地喊了一聲“bekos”。然后法老讓人查一查哪種語言中有這個詞。最后查出菲立基語中這個詞是面包的意思。于是得出菲立基民族和菲立基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菲立基,又譯腓尼基,古稱迦南,在今黎巴嫩及敘利亞以色列一帶)3、古代印度的傳說。婆羅門教中有一個語言女神,名叫伐克(Vak)。另外,梵語中把語言叫母牛,把呼吸叫公牛,認為由語言和呼吸生出人心。因此印度人崇拜牛。4、中國古代的傳說。古代有倉頡造字的傳說,但沒有關于語言產(chǎn)生的神話傳說?!独献印氛f:“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彼J為,道中有象,象中有物,物中有精,精中有信。由信產(chǎn)生出名,物有生死存滅,“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二、關于語言起源的討論。1、約定說。2、感嘆說。3、摹聲說。4、手勢說。5、游戲或唱歌說。1、約定說。

英國哲學家洛克(1690《人類理智論》)、英國經(jīng)濟學家亞當·史密斯(《語言起源論》)、蘇格蘭哲學家杜加爾德·斯圖瓦爾特、法國作家盧騷(《論語言的起源》),均認為人類對外界事物及變化認識越來越多的時候,沒有語言已經(jīng)無法交際了,于是相約創(chuàng)造了語言。此種說法并不能解釋人們在沒有語言之前用什么辦法來“約定”。2、感嘆說。法國哲學家龔迪雅克(1746《人類認識起源論》)認為:最初的語言,是由于情感沖動而發(fā)出各種叫聲,并且伴以各種手勢,以后這各種叫聲變成事物的名稱,經(jīng)過很多代人的增益,最后產(chǎn)生了語言。但是,情感沖動只能產(chǎn)生感嘆詞,大量的詞匯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

3、摹聲說。德國思想家赫爾德(1772《語言的起源》)認為,人在心靈深處經(jīng)過思考,決定發(fā)明語言。給事物命名的依據(jù)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如羊的叫聲就是它的名稱。我國古代也有“山鳥自呼名”的說法。如精衛(wèi)、烏、鴉、鴨……虎……4、手勢說。手勢語今天仍有。首先,手勢需要看,不像語言只需聽;其次,手勢的意義不可能很復雜;因此,手勢語不可能演變成有聲語言。現(xiàn)代聾啞人手勢語是建立在有聲語言基礎上的。5、游戲或唱歌說。20世紀的丹麥語言學家葉斯柏森在恩格斯之后仍主張語言起源于游戲或唱歌。

三、勞動創(chuàng)造了語言。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勞動在從猿到人轉(zhuǎn)變過程中的作用》中提出“勞動創(chuàng)造了語言?!彼f:“語言是從勞動中并和勞動一起產(chǎn)生出來的,這是唯一正確的解釋,拿動物來比較,就可以證明。”語言的起源是與人類的本身的起源是分不開的。勞動(共同勞動)決定了產(chǎn)生語言的需要。勞動決定了產(chǎn)生語言的可能。

四、史前語言及其構擬。

像基因工程可以根據(jù)現(xiàn)代人的基因描繪原始居民的面貌一樣,我們也可以根據(jù)現(xiàn)代的親屬語言和方言構擬原始語言的概況。18~19世紀的歐洲興起了歷史比較語言學,在對現(xiàn)代語言進行比較的過程中,得出了印歐語系各語言的譜系,同時也對原始印歐語有了一定的了解。20世紀以來,瑞典漢學家高本漢以及我國的語言學家羅常培、陸志韋、王力、李方桂、李榮等人也用這種方法,構擬了上古以及中古漢語的語音體系。他們以及歐洲的一些學者也對漢藏語系的譜系及原始漢藏語的概況進行了構擬。五、關于語言起源的一些疑問語言起源于什么年代?——2萬年前還是200萬年前?怎么證明古人類有沒有語言?——直立行走?有無下巴?

第二節(jié)

語言的本質(zhì)一、語言的自然屬性。二、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三、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四、語言的全民性。五、語言是思惟的工具。

一、語言的自然屬性。語言雖然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但它具有自然的屬性,所以才說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語言的自然屬性主要指的是物理屬性、生理屬性和心理屬性。1、物理屬性:語言(言語)是一種聲音,它與其他聲音一樣,是物質(zhì)運動時產(chǎn)生的一種現(xiàn)象。聲學研究證明,當物體振動的頻率處于20~20,000赫茲(Hz)之間時,便產(chǎn)生人耳可以感覺到的聲波。實驗語音學和聲學語音學(acousticphonetics)主要研究語言(言語)的這一物理屬性。后面講語音時還要講到這一點。2、生理屬性:語言(言語)是人的發(fā)音器官發(fā)出的、并由人的聽音器官接收的聲波,這就使它具有了生理的屬性。生理語音學(physiologicalphonetics)也叫言語生理學(speechphysiology)專門研究這一屬性。后面講語音時還會講到這一點。

3、心理屬性:言語活動,無論說與聽,都伴隨著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心理語言學(psycholinguistics)、神經(jīng)語言學(neurolinguistics)均研究這一屬性。心理語言學的歷史比較悠久。從古希臘的哲學家到現(xiàn)代美國的語言學家,共產(chǎn)生了三代心理語言學家。

二、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語言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的,沒有社會,就沒有語言,反過來,沒有語言,人類社會也不能存在下去?!坝猩鐣庞姓Z言,語言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的,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也將隨著人類社會的滅亡而滅亡?!保ㄋ勾罅郑┥鐣c語言社會決定了產(chǎn)生語言的需要,社會的發(fā)展引起語言的發(fā)展和變化,社會的滅亡也將導致語言的滅亡。社會賦予語音以意義,語言的意義便是它的社會屬性的表現(xiàn)。語言的意義是全體社會成員約定俗成的,所以語言也不是個人現(xiàn)象。所以。語言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

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一方面語言具有自然的屬性,另一方面,語言也不同于其他社會現(xiàn)象,它既不是上層建筑,也不是經(jīng)濟基礎。我們才說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

三、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是一種工具。語言是人類的交際工具。(斯大林)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交際工具。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列寧)

人類的其他交際工具不借助于語言的交際工具還有圖畫、信物、身體語言(手勢、目光、其他動作)、古代戰(zhàn)場的擂鼓鳴金、烽火、現(xiàn)代軍號、紅綠燈等交通標志、等等。這些交際工具均受到較大的條件限制,而且它們所能傳遞的信息也少得可憐,其中有的還需要用語言加以規(guī)定。我們可以用語言說出“半徑為100公里的圓”、“2375角等邊形”,但誰也畫不出來。我們可以用語言說出“形而上學”、“存在主義”這些抽象名詞,同樣也不能用語言之外的工具來表示。語言的輔助工具語言為克服時間與空間的局限,也需要輔助工具。最重要的是文字,其他有:電話、電報、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旗語、燈語等等。啞語是建立在有聲語言基礎上的。言語交際的同時還可以伴有身體語言等輔助手段。四、語言的全民性。前蘇聯(lián)語言學家馬爾認為,語言具有階級性。他說:“在社會結構相同的情況下,不同國家的同一階級的語言,比同一國家同一民族的不同階級的語言在類型上的共同性更大。”斯大林在《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學問題》(論文集)中批判了馬爾的觀點,明確指出語言具有全民性而沒有階級性。當然,語言中的某些詞可以有一定的階級色彩,這屬于階級習慣語,或稱社會方言。

五、語言是思惟的工具。1、思維離不開語言。思維可分為:具體思維(包括動作思維和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即邏輯思維)。邏輯思維以概念為基礎,概念的形式是詞,概念、判斷、推理都離不開語言。人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發(fā)音器官有輕微的動作,有時也不由自主地發(fā)出聲來。2、思維不能離開語言的實驗根據(jù)。見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16頁。人腦左右半球左右半球與聽覺3、附:思惟與語言的關系。思維能力是全人類共同的,語言是各民族不同的。因為人類大腦的生理構造是一樣的,所以思維能力與思維規(guī)律也是一樣的。但由于各民族的語言不同,所以運用不同語言進行思維時也產(chǎn)生了一些不同的特點。不同語言進行思維時的一些不同的特點(1)概念的內(nèi)涵、外延及引申出新的概念可能不同。(2)交際中(句子)概念的表現(xiàn)形式不一定相同。(3)判斷的形式不一定相同。(1)概念的內(nèi)涵、外延及引申出新的概念可能不同。A不同民族的不同語言對事物的分類可能不同。B同一詞,可能表示不同的概念,或不同的外延。C相同語素構成有詞,可能表示不同的概念。

A不同民族的不同語言對事物的分類可能不同。同一條光譜,漢語分成7色:赤、橙、黃、綠、青、藍、紫;英語分成6色:purple,blue,green,yellow,orange,red;與父母同輩的男性親戚(親屬),英語只有1個uncle,漢語分為:父系:伯父、叔父、姑父;堂伯、堂叔、堂姑父……

母系:姨父、舅父、表姑父、表叔……B同一詞,可能表示不同的概念,或不同的外延。即引申義可能不同:英語“flag”:旗子、旗艦、鳥翼、犬尾、菖蒲、石板、石板路(復數(shù));漢語“旗”:旗子、表率;C相同語素構成有詞,表示不同的概念。語素相同漢語概念日語概念[日語讀音]大+將大將權威たいしょう手+紙手紙信てがみ汽+車汽車火車きしゃ探+親探親尋找親人たんしん野+菜野菜蔬菜やさい(2)交際中(句子)概念的表現(xiàn)形式不一定相同。例如名詞:英語:需明確單數(shù)復數(shù)、有定無定;俄語:需明確單數(shù)復數(shù)、地位(格);漢語:計量時要求專用量詞;日語:不同地位(格)要有不同標簽、計量時要求專用量詞;。再如形容詞:英語:可以有不同的級;俄語:要求與名詞的性、數(shù)、格一致;漢語:無特別要求,有時需要調(diào)整音節(jié):大、大大、大大的;日語:表否定、表推測、表假設、作狀語、作定語、作謂語均不同,如“良い”:詞干+詞尾+標簽よかろう大概好吧よかった過去好よくない不好よい女漂亮的(女人)彼女はよい她漂亮よければ假如好的話

(3)判斷的形式不一定相同。英語表達判斷時,無論判斷句、描寫句還是敘述句,句子一定要有動詞。漢語描寫句一般不用動詞,判斷句動詞可以省略,敘述句必須要動詞。

附錄:關于聾啞人的思維見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19頁

另見《第三章“聾啞人的語言能力”》第三節(jié)

語言的功能

語言除作為交際工具外,還有以下功能。

一、人與人表達相互反應的中介。二、認知世界的工具。三、文化信息的載體。

一、人與人表達相互反應的中介。從人與人的關系看,語言是社會的粘合劑。人們除用語言傳遞有用的信息外,還用它“說廢話”:談天說地拉家常,閑言碎語罵大街。這是社會所必需的。

二、認知世界的工具。人們對世間萬物及其性質(zhì)、變化進行歸納、概括以后,用語言予以命名,發(fā)明了實詞。對萬物之間的關系進行推理分析,發(fā)明了虛詞和句式。

三、文化信息的載體。人類的一切文明均需要并且均可以用語言來記錄、總結、流傳。

圖畫也可以記錄一部分。電影、錄相是新的記錄手段。語言學概論第三章第三章語言的機制與構造

第一節(jié)

人類的語言能力

第二節(jié)

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tǒng)

第三節(jié)

語言的四要素

第四節(jié)

組合關系與聚合關系第一節(jié)

人類的語言能力一、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交際工具。二、語言交際的過程。三、語言的習得機制。四、兒童思維的發(fā)展過程和學習語言的過程。五、聾啞人的語言能力。一、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交際工具。人類的語言能力包括發(fā)達的大腦(抽象思維的能力)和靈巧的發(fā)音器官(發(fā)音能力)。這是長期進化的結果。人類的語言不同于動物的信號系統(tǒng),有以下特點:可分離性;可組織性;理智性;可繼承性。1、可分離性可分離性指:單位的明晰性、結構的二層性:單位的明晰性人類的語言可以分離出句子、短語、詞、音節(jié)、音位等;而動物的鳴叫或體勢,均是一個連續(xù)體。結構的二層性底層

上層單位音位音節(jié)語素詞句子數(shù)量幾十幾百上千成千上萬幾十萬無窮2、可組織性可組織性——任意性——開放性;利用有限的規(guī)則,可組合出無限的句子。3、理智性理智性——不受時、地環(huán)境限制;動物的信號系統(tǒng)是一種本能,是消極地對待外界的刺激;而人類的語言基于理智,對外界的刺激可以預測(“危險!”),可以選擇積極反應或消極反應(“快走!”“別理他!”)。說話時也以自由選擇詞和句式。

4、可繼承性可繼承性——傳授性。語言本身以及語言所承載的信息,都可以流傳下去。

二、語言交際的過程語言交際的過程就是言語活動的過程,也可以叫言語鏈。這個過程包括:心理平面→生理平面→物理平面→生理平面→心理平面

三、語言的習得機制也叫語言獲得機制,語言獲得模式。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N.Chomsky)認為,兒童并不通過模仿、概括、歸納等手段來掌握語言的,而是人腦先天固有的內(nèi)在結構——“普遍語法”決定人具有掌握自然語言的內(nèi)在能力,使得兒童能夠在接觸到有限的、不完整的、甚至是錯誤的原始素材的條件下,盡快地建立起某種語言的語法,從而掌握語言。也就是說,語言雖是后天學習得來的,但語言能力是出生前就有的,是人類幾十、上百萬年的進化中形成的。也有學者認為語言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具有一種廣泛的認知能力。四、兒童思維的發(fā)展過程和學習語言的過程據(jù)《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思維發(fā)展]條:兒童思維發(fā)展,可按年齡分為:1、思維的萌芽:1歲前2、嬰兒期思維的發(fā)展:1~3歲3、幼兒期思維的發(fā)展:3~6、7歲4、童年期思維的發(fā)展:6、7~11、12歲5、青少年期思維的發(fā)展:11、12~17、18歲

1、思維的萌芽:1歲前從無條件反射(本能)到條件反射:1~2周感、知覺發(fā)展:0~6個月表象:0~1歲2、嬰兒期思維的發(fā)展:1~3歲思維的直覺行動性最初的詞的概括作用3、幼兒期思維的發(fā)展:3~6、7歲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最初概念的掌握抽象邏輯思維的初步發(fā)展4、童年期思維的發(fā)展:6、7~11、12歲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完善比較穩(wěn)定的抽象思維能力的形成5、青少年期思維的發(fā)展:11、12~17、18歲抽象邏輯思維逐步占優(yōu)勢辯證邏輯思維的發(fā)展五、聾啞人的語言能力如果思惟離不開語言,那么,沒有語言的聾啞人有沒有思惟呢?事實上動物也有思惟,它們有記憶,也可以進行簡單的判斷。前面講過,動作思惟和形象思惟可以不用語言,聾啞人的這兩種思惟不會比正常人差甚至更好。邏輯思惟離不開語言,聾啞人有沒有邏輯思惟呢?聾啞人可以在正常人幫助下學會手語,也叫啞語。啞語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直觀的手勢,如“你”“我”分別用手指向?qū)Ψ胶妥约杭纯?;另一部分是在有聲語言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的,即用雙手手指的不同動作拼出一個個音節(jié),直至句子。如果從小就學習手語,那么聾啞人的邏輯思惟也可以很復雜,但對一些非常抽象的概念如“形而上學、辯證法”等理解起來可能也會有困難。即使沒有學過啞語,只要大腦正常,也會有一定的邏輯思惟能力。美國人海倫·凱勒(HelenAdamsKeller,1880-1968),自幼又瞎又聾,但在A·M·Sullivan等人用特殊方法教育下,學完大學課程,成為作家、教師。唯物主義認為,思惟需要一定的物質(zhì)形式,最好的物質(zhì)形式是聲音,聲音通過人的聽覺起作用。人對外部世界的感知除聽覺外,還有視覺、觸覺、嗅覺、味覺等,這些都可以對人類的思惟產(chǎn)生作用。第二節(jié)

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tǒng)一、符號。二、語言符號。三、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和線條性。四、語言符號的系統(tǒng)性。一、符號。1、只有人才能理解符號并使用符號。2、符號應該具備的條件。3、符號的性質(zhì)。

1、只有人才能理解符號并使用符號。人類學家認為:生物的“心智”有4個階段:(1)簡單反射階段。植物、動物、人均有。如光線強時,瞳孔就縮小。這不受意志的影響。(2)條件反射階段:如前蘇聯(lián)巴甫洛夫?qū)嶒?,用鈴聲(符號)讓狗流唾液。?)工具階段。黑猩猩可以使用工具。(4)符號階段。即使用語言符號對外部世界進行控制。只有人才能做到。

人類進化的過程:(1)手巧的人,即工具階段。180萬~240萬年前的人開始使用工具。(2)直立的人。從150萬~30萬年前開始。(3)智慧的人,即符號階段。從30萬~10萬年前開始。

2、符號應該具備的條件。(1)什么不是符號:(2)什么是符號:(1)什么不是符號:炊煙代表人家,“炊煙”不是“人家”的符號;眼鏡代表近視,“眼鏡”不是“近視”的符號;因為,“炊煙”是“人家”的特征,“眼鏡”是“近視”的外部表現(xiàn)。符號與事物應該是沒有必然聯(lián)系的兩種事物。(2)什么是符號:漢語中“renjia”這一聲音,是“人家”這一事物的符號,因為它代表了“人家”這一事物,并且是與“人家”是沒有必然聯(lián)系的兩種事物。“紅燈”代表“禁止通行”,是符號;“鈴聲”代表“下課”,是符號;“擊鼓”是進軍的符號;有意義的手勢是符號;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拼音文字代表音位或音節(jié),漢字代表語素或音節(jié);音位不是符號,因為音位沒有意義;書面上的國際音標是符號,因為它代表某個音素或音位。3、符號的性質(zhì)。符號可分為視覺符號、聽覺符號、觸覺符號等。符號具有形式(能指)和意義(所指)兩個方面。意義來源于社會。形式和意義之間是約定俗成的關系。能指與所指是一張紙的兩面,是不可分離的。

二、語言符號。語言符號是一種聽覺符號。語言符號包括概念(意義)和聲音兩個方面,為和心理學、語言學的術語區(qū)別開來,索緒爾稱之為所指和能指。語言符號是一切符號中最重要、最復雜的符號。

三、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和線條性。1、任意性:語言符號的能指(一定的聲音)和所指(意義)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是社會全體成員約定俗成的。但一經(jīng)約定,后人也不能隨意更改。

2、線條性:即在時間的線條上綿延。像“他(她)們”是違背語言符號特征的,是文字符號,是視覺符號。二維表格的內(nèi)容不經(jīng)改造,一般也是“念”不出來的。我們可以看“一片”,卻只能聽“一線”。

四、語言符號的系統(tǒng)性。1、層級體系。2、語言符號的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

1、層級體系。底層和上層:底層:音位、音節(jié)——無意義,不是符號。上層:語素、詞、短語、句子——是符號。

底層與上層的關系(見前“結構的二層性)qyc:結構的二層性2、語言符號的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語素組合成詞、詞組合成短語、詞和短語組合成句子,這些都是組合。組合要符合一定的規(guī)則,包括語法方面、意義方面、聲音方面、習慣方面的規(guī)則。具有相同性質(zhì)的符號可以聚合在一起,在一定情況下可以替換而不影響組合關系。非符號的語言單位如音位也可以組合和聚合,后面講。

第三節(jié)

語言的四要素

也有人說語言具有三要素,即語音、語匯、語法。近年來對語義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于是有人提出語言具有四要素,即語音、語匯、語法、語義。一、語言四要素的關系。二、語音的本質(zhì)。三、語義的類型。四、語匯和語法。

一、語言四要素的關系。語音語匯語法語義一種語言區(qū)別于其他語言的要素是語匯(主要是基本詞匯)和語法,而語匯和語法的外在形式是語音,內(nèi)在本質(zhì)是語義。二、語音的本質(zhì)。語音是語言的物質(zhì)外殼。唯物主義哲學家認為,世界是物質(zhì)的,物質(zhì)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精神,也就是思想,是由語言來表示的,所以精神一開始就具有物質(zhì)的外殼。

三、語義的類型。語言的底層單位,即音位和音節(jié),是沒有意義的。而語言的上層單位均有意義。語義可分為:語素義、詞義、短語義、句子義。比句子大的單位也有意義,如篇章段落等,一般語言學不研究比句子大的單位。語義還可以分為邏輯意義和語法意義。一般說,實詞既有邏輯義也有語法義,而虛詞一般只有語法義。

如:名詞的邏輯意義是表示人、事、物、時、地的名稱,它的語法意義是可以作主語、賓語、中心語等等;而連詞的意義是連接兩個或多個語言單位并表示這些單位之間的關系。

四、語匯和語法。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語法是語言的構架形式和粘合劑。語匯包括:語素、詞、一般短語、固定短語、熟語以及一些習慣定型句如諺語、格言、警句等。語法包括詞、短語、句子的構造規(guī)則。

第四節(jié)

組合關系與聚合關系

所有的符號系統(tǒng)都具有組合規(guī)則和聚合規(guī)則,除非這個符號系統(tǒng)中只有幾個簡單符號。組合規(guī)則和聚合規(guī)則也叫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

一、組合關系。二、聚合關系。一、組合關系。語言符號的組合基本上是一種線性組合,即按時間的順序進行組合;但是,也有非線性組合的時候。比如一些病句、省略句和倒裝句等。如:“過來!你……不,他!對,你,過來!”以后講語法的時候再講。文字符號的組合除線性外,可以有非線性的組合。如全班學生成績表,如果照順序讀出來,誰也聽不懂。

二、聚合關系。在一個組合形式中,某些組合單元可以替換成別的符號而不改變組合關系,能夠在一個位置上互相替換的符號往往具有共同的特征,這些具有共同特征的符號便具有聚合關系,可以為它們?nèi)∫粋€共同的名字。如:元音、輔音、名詞、動詞、主謂短語、因果復句等等,都是一種聚合的名稱。聚合關系也分大小、隸屬。如名詞聚合下可再分為:專有名詞、抽象名詞等。可以根據(jù)意義、用法、形式、演變等不同標準劃分出不同的聚合。如英語中的可數(shù)名詞和不可數(shù)名詞,規(guī)則動詞和不規(guī)則動詞,等等。第四章語音語言學概論第四章語音第一節(jié)語音的性質(zhì)與單位第二節(jié)音響及語音的物理屬性第三節(jié)發(fā)音及語音的生理屬性第四節(jié)音位及語音的社會屬性第五節(jié)語音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語音的性質(zhì)與單位一、語音的性質(zhì)與屬性。二、語音學研究的單位。三、記音符號。

一、語音的性質(zhì)與屬性。1、語音的性質(zhì)。2、語音的三個屬性。1、語音的性質(zhì)。語音與其他聲音一樣,是物體振動發(fā)出的一種波,是物質(zhì)運動的一種形式,因此,唯物主義哲學家認為,語音是語言的物質(zhì)外殼。其內(nèi)核便是意義,也就是思想或精神。語音是人的發(fā)音器官發(fā)出的有意義的聲音。

↓↓↓

生理屬性

社會屬性

物理屬性

2、語音的三個屬性。即上面的物理屬性、生理屬性、社會屬性。下面第二、三、四節(jié)詳述。物理屬性和生理屬性是語音的自然屬性。前面講過語言有心理屬性,從某種意義上說語音也有心理屬性,“說”與“聽”都是一個心理過程。當然,人類一切有意識的活動都有一個心理的過程。

二、語音學研究的單位。語言學的語音學主要研究音素和音節(jié)兩個單位,但言語學的語音學關注的單位卻不止這兩種。1、句子。2、句群、段落、節(jié)、章、篇、部……。3、分句與短語(詞組)。4、詞。5、語素。6、音節(jié)。7、音素。1、句子。要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最少要說一句話。句子是意義相對完整的一個語音單位。語音學研究句子的停頓、邏輯重音、語調(diào)、語氣等。這種語音學實際上是言語學的語音學,即研究表達的語音學。2、句群(句組)、段落、節(jié)、章、篇、部……。這些都是比句子大的語音單位。言語語音學在朗讀、朗誦等方面對這些單位有所關注。

3、分句與短語(詞組)。句子由分句或短語構成,分句實際上也是短語。一個詞構成的分句可以認為是單項式短語。言語語音學對固定短語、熟語的構成形式有所關注。如漢語成語的平仄與對仗、歇后語中的諧音雙關等。一般短語中的同音短語(即歧義短語或稱多義短語)也是語音學關注的問題,如“咬死了獵人的/狗——咬死了/獵人的狗”,“其中不及格5人——期中不及格5人”。4、詞。語言的語音學和言語的語音學都對詞的語音形式比較關注。如:英語的重音、漢語的輕聲、日語的詞調(diào)(音調(diào)核)、形態(tài)變化、歷史音變(如漢語的輕聲與兒化)、語流音變、詞的同音現(xiàn)象、異讀詞(北京話:學xue文化//學一學xiao,完了le//完了liao)等等。5、語素。漢語語音學對語素的語音形式比較關注,因為漢語從古到今都是以單音節(jié)語素為主。在漢語中,語素的同音現(xiàn)象、同語源語素(即同源詞,如:掉/搖,勾/鉤/佝/狗)、多義語素的語音(形式)分化(多音多義語素)等等都是語音學研究的內(nèi)容。6、音節(jié)。音節(jié)是沒有意義的語音單位,也是語音學研究的重點,同時也是語匯學、語法學等其他學科基本不研究的單位。有人認為,音節(jié)是人的耳朵可以自然感覺到的最小的語音單位。這個定義對于音節(jié)比較簡單的漢語、日語來說是對的(上課了,3個音節(jié);あなた,3個音節(jié))。但對于有著大量復輔音和閉音節(jié)的歐洲語言來說,就不準確了,因為復輔音和音節(jié)末尾的輔音都是可以聽出來的比音節(jié)小的語音單位。如英語sky、bad。確切的定義是:發(fā)音器官緊張一次發(fā)出的音為一個音節(jié)。音節(jié)主要由音素(即音質(zhì))組合而成,但也可以附加一些非音質(zhì)的成分,如音節(jié)的聲調(diào)、元音的長短、重音等。

2、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語音單位,是對音節(jié)進行分解得到的。音素根據(jù)發(fā)音特點和音響特點可分為元音、輔音兩大類。從發(fā)音上說,發(fā)元音時,氣流在口腔和咽腔中沒有受到任何阻礙,而輔音卻一定有阻礙。從音響上說,元音都是樂音,而清輔音是純粹的噪音,濁輔音是樂音和噪音的混合體。三、記音符號。

1、表意文字符號。2、音節(jié)字母符號。3、音素字母符號。4、國際音標(IPA,

InternationalPhoneticAlphabet)

。

1、表意文字符號:漢字。A間接性記錄語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B實用性記錄語音:假借、通假、聯(lián)綿字、音譯外來詞、日語漢字等;C研究性記錄語音:反切、36字母、206韻等。A間接性記錄語音表意文字是由圖形演變而來的線條、筆劃來表示語素和詞的,例如漢字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它們在記錄語素和詞的同時也記錄了語音。形聲字的聲旁只是提示語音,而不是準確記錄語音。B實用性記錄語音假借、通假、聯(lián)綿字、音譯外來詞等均把漢字作為記錄新語素或新詞的符號,這是為了避免大量造字。古代日本曾使用漢字的音記錄日語的語素和詞,如萬葉假名如把“山”寫作“也末”。現(xiàn)代日語中也有這種情況。如:“挨拶(あいさつ)”有問候、答禮、致辭、通知的意思,這些意思與這兩個漢字本來的意義毫不相干。C研究性記錄語音古代的訓詁學家發(fā)明的反切注音法、音韻學家創(chuàng)制的36字母、206韻等均是用漢字來記錄聲母、韻部、韻母。2、音節(jié)字母符號。日語的假名字母是記錄音節(jié)的符號。如:あかさたな(平假名)。アカサタナ(片假名)。

3、音素字母符號。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等都是記錄音素的符號。民國初年頒布的注音字母也是音素字母,如: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ㄚㄛㄜㄧㄨㄩ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4、國際音標(IPA,

InternationalPhoneticAlphabet)。由于文字符號要求實用、簡潔,再加上歷史的原因,所以往往一個符號表示幾個音素。隨著語音的演變,文字符號的記音往往不準確或出現(xiàn)一個音素用幾個符號來記錄的情況。而一種文字符號往往只能記錄一種語言,不適合研究語音之用,于是產(chǎn)生了專門記錄語音的國際音標。國際音標創(chuàng)制于1888年。此前已有語音學家為研究語音自己創(chuàng)造過音標符號,但不統(tǒng)一。后來“語音教師協(xié)會”(1897年改為國際語音協(xié)會)擬定了一套“國際語音字母”,即“國際音標”。后經(jīng)多次修訂,現(xiàn)在通行的是1979年的修訂方案。國際音標的原則是“一符一音、一音一符”。以拉丁字母為基礎,不夠用時采用雙字母、變形字母(如顛倒字母、增添筆劃)、附加標記符等辦法,也借用了一些其他語言的字母,如希臘字母等。附:國際音標表。(在講生理屬性時學習。)

第二節(jié)音響及語音的物理屬性一、語義對聽覺和發(fā)音的影響。二、聲音(包括語音)的物理屬性。三、物理屬性在語言中的具體作用。四、語音的實驗研究(實驗語音學)。一、語義對聽覺和發(fā)音的影響。當我們聽不熟悉的外語時,才會感覺到語音的存在。而聽母語和熟悉的外語時,我們往往只注意意義而不關注聲音。久而久之,使我們對語音的聽覺發(fā)生了某些“遲鈍”。比如,某些方言區(qū)的人聽不出普通話平、翹舌音的區(qū)別;大部分中國人學英語時聽不出清、濁輔音的區(qū)別;外國人學漢語也聽不出送氣、不送氣的區(qū)別;等等。聽覺的“遲鈍”進一步導致發(fā)音器官的“僵化”,這在學普通話和學外語中是常有的現(xiàn)象。

二、聲音(包括語音)的物理屬性。語音的物理屬性包括:音高、音強、音長、音色(音質(zhì))四個要素?,F(xiàn)代漢語課中已有詳細講解,此不贅述。

三、物理屬性在語言中的具體作用。1、音強在語言中作用。2、音高在語言中作用。3、音長在語言中的作用。4、音色(音質(zhì))在語言中的作用。

1、音強在語言中作用。A非區(qū)別性表意作用(或者說弱區(qū)別性):主要是說話時的嗓門大小,還有說話時對重要內(nèi)容往往提高聲音等。B區(qū)別性表意作用:如歐洲語言的重音、漢語的輕聲、句子中的邏輯重音等。如:英語content是形容詞“滿足”;而content是名詞“內(nèi)容”。漢語輕聲:蛇頭-舌頭-舌頭音;地道-地道漢語邏輯重音:“我買了一本《新華字典》。”其中每個實詞均可重讀,表達了不同的意思。2、音高在語言中作用。A非區(qū)別性表意作用(或者說弱區(qū)別性):男女老少的不同嗓音、部分句子的語調(diào)和語氣,等等。B區(qū)別性表意作用:如漢語的音節(jié)聲調(diào)、日語的詞聲調(diào)(音調(diào)核)、句子的語調(diào)、語氣,等等。媽-馬,はな(2花)、はな(0鼻)、はな(端)

3、音長在語言中的作用。A非區(qū)別性表意作用(或者說弱區(qū)別性):主要是說話的快慢。邊想邊說時慢,吵架時快。B區(qū)別性表意作用:如英語和日語中的長元音和短元音、古漢語長聲調(diào)和短聲調(diào)。如:beatbit;おじさん(小父さん)/おじいさん(御祖父さん)。日語中長短元音表示不同意義較普遍。4、音色(音質(zhì))在語言中的作用。

音色在語言中是最具區(qū)別性表意作用的,每個音素就是一個音色,如ppámfvaoeEyY。音強、音高、音長都是附加在音色上起作用的。

四、語音的實驗研究(實驗語音學)。主要是用物理學(聲學)的方法與儀器對語音進行音響方面的分析。把聽覺語言變?yōu)椤翱梢曊Z言”,即變成可在儀器上看到的“聲波”?,F(xiàn)代利用電子計算機即可對語音進行分析。這項技術廣泛應用在方言調(diào)查和學習外語上。對語音的實驗研究又促進了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目前電腦合成的語音已與自然語言非常接近。如果電腦進一步能聽懂每個人不太標準的語音,那么,我們離智能化電腦就又進了一步。關于語音實驗的過程和實驗的例子,可參看教材。語音實驗的常見術語:聲波聲波:簡諧波、復合波簡諧波:又稱正弦波復合波:兩個以上的簡諧波疊在一起形成復合波。語音中的音素(元音、輔音)都是復合音。用聲波儀可以顯示不同音素的波形。聲波圖和部分元音波形圖:見下頁。語音實驗的常見術語:樂音和噪音樂音:簡諧波和復合波都是有周期性的樂音。噪音:沒有規(guī)律的雜亂波構成噪音。元音是樂音,清輔音是噪音,濁輔音是樂音和噪音的混合。樂音和噪音圖:見下頁。語音實驗的常見術語:頻譜將語音的頻率反映在儀器上,就得到頻譜,有二維頻譜和三維頻譜之別。三維頻譜:用語圖儀做出的語圖模式叫三維頻譜:縱座標表示頻率,橫座標表示時間,顏色濃淡代表強弱。語圖模式可見到:短脈沖直條(沖直條)、無規(guī)則亂紋、闊橫條等。語圖模式圖:(見下頁)語音實驗的常見術語:基頻和共振峰元音和濁輔音的頻率由一條基頻和若干共振頻率構成?;l:頻率最低的第一諧波頻線叫基頻。共振峰:基頻之上有第二諧波、第三諧波……其頻率是基頻的2倍、3倍……各諧波的幅度搭配各有不同,其中有好幾條譜線集成若干個峰值,稱共振峰。部分元音共振峰圖:(見下頁)部分元音的共振峰部分音節(jié)實驗圖語音實驗的常見術語:韻律特征音強、音高、音長的特性總稱為語音的韻律特征,又稱超音段特征。漢語部分方言韻律特征語圖:(見下頁)。第三節(jié)發(fā)音及語音的生理屬性一、發(fā)音器官。二、元音。三、輔音。四、音節(jié)的發(fā)音。一、發(fā)音器官。發(fā)音器官包括三大部分:肺和氣管;喉頭和聲帶;咽腔、口腔和鼻腔。教材發(fā)音器官圖:見下頁。呼氣音和吸氣音絕大部分音素為呼氣音。非洲某些語言吸氣音較多。漢語的吸氣音如:嘖ze、啁zhou、嘬zuo,這些詞在實際使用時是吸氣音,進入語言后讀呼氣音。二、元音。1、元音的發(fā)音特點。2、元音的分類。3、元音的精細描寫。4、元音的稱說。5、元音練習——聽、讀、寫。

1、元音的發(fā)音特點。聲帶振動;氣流不受阻礙(口、咽腔);肌肉和骨胳均衡緊張,可以延長;氣流比輔音弱。從音響學上看,元音屬于樂音。2、元音的分類。單元音——復合元音(二合、三合)。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鼻化元音——口元音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高元音——中元音——低元音圓唇元音——不圓唇元音長元音——短元音后面結合國際音標分別講解。舌面元音發(fā)音時舌頭較自然,沒有特別動作。舌面元音圖:是模擬舌位動作的四邊形圖(見下頁)舌面元音表:舌尖元音

前元音后元音不圓圓不圓圓高?

?

卷舌元音卷舌元音主要是在舌面元音基礎上加卷舌作用,除前高元音不能卷舌外,其余元音理論上均可卷舌,但以央元音和后元音卷舌為主。國際音標對卷舌元音是在原音標后加

,但有幾種習慣標示法。如:

,也可以寫成

r=

r=

=

u

=ur=ur=u

a

=ar=ar=a

=

r=

r=

前高元音兒化時是在后面加了

,如:i

,y

鼻化元音元音都可以鼻化,即在發(fā)元音的同時,軟腭和小舌下降,打開鼻腔通道,口腔和鼻腔同時有氣流發(fā)出。如:

i

a

e

y

u

o

復合元音:二合、三合單元音:可以延長而不改變音色。復合元音:分二合、三合;由二個或三個元音自然地連接在一起,中間沒有停頓。復合元音延長后是后一元音的音色。如:漢語:愛[ai]外[uai]誒[ei]威[uei]英語:I[a

I]our[au?]3、元音的精細描寫(附加符號)。有時為更精確地記錄語音,可以在現(xiàn)有符號上加附加符號。如:

a

(較央)a

(長音)

等,使用時應參考詳細的國際音標表。4、元音的稱說。例:[i]舌面-前-高-不圓唇元音[

]舌尖-前-高-圓唇元音[

]卷舌-央-中-不圓唇元音[u

]舌面-后-高-圓唇-鼻化元音[a

]舌面-前-低-不圓唇-長元音元音練習元音練習:圓唇——不圓唇iyeOE?μuo??A?元音練習:前-央-后?μy?u高

eOo半高

E???半低

Q?次低

aA?低元音練習:高-中-低三、輔音。1、輔音的發(fā)音特點。發(fā)輔音時,氣流在口腔或咽腔中一定受到了阻礙,清輔音聲帶不振動,濁輔音聲帶振動,發(fā)音器官的緊張狀態(tài)不均衡。2、輔音的發(fā)音部位。氣流受阻的部位就是輔音的發(fā)音部位。從最前面的唇到最后面的喉,可分為13種左右。3、輔音的發(fā)音方法:有三個方面:聲帶是否振動:清輔音-濁輔音。有沒有后隨氣流:送氣-不送氣。阻礙的方式:塞、塞擦、擦、鼻、邊、邊擦、閃、顫(滾)、半元音。鼻音和口音也可獨立為發(fā)音方法的第四個方面。

3、輔音表。

4、輔音的精細描寫(附加符號)。輔音也有很多附加的描寫性符號,用來表示清音化、濁音化、送氣、漏氣、腭化等等。(見元音的精細描寫)。

國際音標注音舉例:長治話的聲母長治話韻母長治話的聲調(diào)長治兒歌四、音節(jié)的發(fā)音。1個或幾個音素可以組合成音節(jié),音節(jié)發(fā)音時內(nèi)部不能有停頓或間隔。音節(jié)在組合成詞時,除包含元音音質(zhì)和輔音音質(zhì)外,還可以附加非音質(zhì)的要素,如重音、輕聲、聲調(diào)等。國際音標對這些非音質(zhì)要素都規(guī)定了符號。元音構成的音節(jié):衣[i](漢)、I[a:i](英);輔音構成的音節(jié):某些方言的“畝[m]、兒[l]”。輔音加元音構成的音節(jié):“開[kai]”、“看[kan]”、“安[an]”。第四節(jié)音位及語音的社會屬性一、語音的社會屬性。二、音位系統(tǒng)。三、音位變體。四、音位的聚合。五、音位的組合。六、音位的組合——音節(jié)。七、語流音變。一、語音的社會屬性。每一種語言和方言都隸屬于一個社會集團,也可以叫“語言社團”。語音的物理屬性和生理屬性都是語音的自然屬性,除了自然屬性,語音還有社會屬性。語音的社會屬性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語言社團賦于語音一定的意義,相同的語音單位在不同的語言中具有不同的表意作用;2、不同語言或方言中的語音各自具有自己特有的體系或系統(tǒng);3、同一個語言社團中,在不影響意義的前提下,允許相近音素合并為一個音位。4、音素是超越語言的,而音位系統(tǒng)只能屬于一種語言或方言,即屬于同一個語言社團。二、音位系統(tǒng)。研究某一種語言或方言的音位系統(tǒng)的科學叫音位學(phonemics),也叫音系學(phonology)。我們只能具體研究“現(xiàn)代漢語音位系統(tǒng)”、“現(xiàn)代英語音位系統(tǒng)”,“長治方言音位系統(tǒng)”,等等。兩個問題:1、音素的對立與互補。2、音質(zhì)音位與非音質(zhì)音位。1、音素的對立與互補。對立:在同一種語言或方言中,某些音素是對立的,即具有區(qū)別意義的作用,不能互換。如漢語普通話中的[p]與[pá],“飽[pAU]”不能說成“跑[páAU]”。英語中[p]與[pá]

不存在對立,speed讀作[spi

d]或[spái

d]均可,只是略感不標準罷了。這說明漢語中[p]與[pá]是兩個音位,記作/p/與/pá/;而英語中是一個音位,可以記作/p/?;パa:有些音素不會同時出現(xiàn)在某個特定的位置上,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換。如漢語“文”,可以讀作[u?n]、[w?n]、[v?n]、[V?n],意義不變,這叫作互補。這個例子中的條件是在[?n]的前面[u]、[w]、[v]、[V]四音素互補,可以把這四個音素歸納為一個音位,用/w/表示。

英語中/t/與/d/、/k/與/g/分別是對立的兩個音位,big與pig意義完全不同,而漢語中“我的”讀作[uot?]或[uod?]沒什么區(qū)別。說明漢語中[t]與[d]在一定條件下是一個音位,可以互補。

在確定對立與互補中一定要注意,相近的音素才有可能合為一個音位。發(fā)音相差較大的音素即使具有互補作用也不能歸為一個音位。如漢語的“波”[po]如讀作[p

],雖未改變意義,呈互補狀態(tài),但[o][

]一個是圓唇,一個不圓,發(fā)音相差較大,[o][

]不應算作一個音位。音位互補有時會考慮到古代音位,如北京話[k][ká][x]與[tt][ttá][t]互補,算一個音位也可以。清末威氏拼音法用的就是一個符號。2、音質(zhì)音位與非音質(zhì)音位。在具體的語言中從音素的區(qū)別意義作用方面分析出來的音位叫音質(zhì)音位,另外還有從其他要素方面分析出來的具有區(qū)別意義作用的非音質(zhì)音位,如重位(英語的重音、漢語的輕聲)、調(diào)位(漢語的聲調(diào))、時位(英語和日語的長音)等。非音質(zhì)音位必須附加在音質(zhì)音位上才能起作用。

三、音位變體。一種語言中,某一音位包含的幾個音素叫做這一音位的音位變體。音位變體分為條件變體和自由變體。1、條件變體。2、自由變體。1、條件變體。音素在組合成音節(jié)時受前后音素的影響而改變讀音的叫條件變體。如漢語的/a/音位,在“大、家、娃、啊”中處在音節(jié)的末尾,發(fā)音較自然,讀做央低元音[

],在“愛、安”中受后面前高元音[i]或舌尖中鼻音[n]的影響,讀作前低元音[a];在“要、高、昂”中受后面后元音[u]或后鼻音[N]的影響,讀作后低元音[A];在“煙、元”中受前面高元音[i]和后面舌尖中鼻音[n]的影響,讀作前半低元音[E]:這樣,/a/音位就有四個條件變體[a][A][E][

]。英語中/p/音位有兩個條件變體:處在音節(jié)開頭時讀[pá],處在[s]后面時讀[p]。2、自由變體發(fā)音時不受前后音素的影響,完全隨個人習慣而變化的叫自由變體。如前面講到的“文”字的四種讀音,便是/w/音位的四種自由變體。東北地區(qū)有些地方[ts][tsá][s]分別與[ts][tsá][s]可隨意變讀,也是自由變體。四、音位的聚合。1、

音位的區(qū)別特征。2、

音位的聚合與聚合群。1、

音位的區(qū)別特征。在一種語言中,相對立的音位之間均具有區(qū)別特征,即具有區(qū)別意義的作用,不能互換。如漢語的/p/與/pá/,前者不送氣而后者送氣,“飽”≠“跑”。英語的/p/與/b/,前者是清輔音而后者是濁輔音,“big”≠“pig”。

2、

音位的聚合與聚合群。對立的音位之間除有區(qū)別性特征外,還有一定的共同特征。把具有一定共同特征的音位聚在一起,就形成聚合群。聚合群可大可小,大聚合群中又可分出小的聚合群。

輔音音位群:按發(fā)音部位,可分為:唇音群、舌面音群、舌尖音群……唇音群又可分為:雙唇音群、唇齒音群按發(fā)音方法,可分為:塞音群:清輔音群:送氣群、不送氣群濁輔音群:送氣群、不送氣群塞擦音群:擦音群:鼻音群:等等。不同聚合群有時在與其他音位組合時表現(xiàn)出不同的組合特征。如:漢語普通話的舌尖前輔音群、舌尖后輔音群、舌面后輔音群均不能與齊齒呼、撮口呼韻母組合;而舌面前輔音群只能與齊齒呼、撮口呼韻母群組合。五、音位的組合。音素也可以組合,像前面講過的復合元音,還有復輔音(kl,st)等等。不過有意義的組合還是要看某一種語言中的音位組合。音位組合以后可以得到音節(jié)。

六、音位的組合——音節(jié)。在物理屬性中,我們從音響的角度分析音節(jié),即聽起來最自然的一個語音單位,音節(jié)與音節(jié)之間有一定的停頓或“心理停頓”。在生理屬性中,我們從發(fā)音的角度分析音節(jié),即發(fā)音器官緊張一次發(fā)出的語音單位即為一個音節(jié)。音節(jié)可分為:開音節(jié):元音;輔音+元音閉音節(jié):元音+輔音;輔音+元音+輔音元音可以是復元音,輔音也可以是復輔音。從社會屬性角度看,我們是從表達意義方面分析音節(jié)的,比如,漢語中,有些音節(jié)有音而無字(即無意義,如bang陽平),就不能算漢語的音節(jié)。有些音節(jié)漢語中有而英語中就沒有,反過來也一樣。不同語言的音節(jié)具有不同的構成特點,比如漢語的音節(jié)有固定的聲調(diào)且具有區(qū)別意義的作用(一個音節(jié)基本上就是一個語素),英語的音節(jié)沒有固定的聲調(diào)而且也不一定具有表達意義有作用(英語為多音節(jié)語素語言)。從社會屬性上看,音節(jié)是由音位組合而成的而不是簡單的由音素組合構成的。因為一種特定的語言音節(jié)中的音素往往可以有一定的變讀,這些變讀無論是有條件的(條件變體)還是無條件的(自由變體),都不必從自然屬性方面分成不同的音節(jié)。所以,我們說,音節(jié)是由音位組合而成的而不是簡單地由音素組合而成的。

漢語和日語音節(jié)的特點是組合規(guī)律性強,元音占優(yōu)勢,輔音只有單輔音,除鼻韻尾音節(jié)外,都是開音節(jié),因此發(fā)音響亮,長短一致,可以齊聲朗讀。而英語音節(jié)的特點是組合沒有明顯的規(guī)律,元音偏少輔音偏多,開音節(jié)少,閉音節(jié)多,長短不一致,不適合齊聲朗讀。漢語的音節(jié)漢語音節(jié)的特點:元音占優(yōu)勢,輔音輕短。沒有復輔音。方言中有“圪”前綴,可能是蒙古語的影響,如[kl-]。開音節(jié)多,輔音韻尾少。古代漢語有:

-m-n-N-p-t-k現(xiàn)代漢語廣東話還保留這六個韻尾,北京話只有[-n][-N]。音節(jié)附加有聲調(diào),近代出現(xiàn)了輕聲音節(jié)。英語的音節(jié)輔音較多,有復輔音。輔音與元音的拼合沒有明顯的規(guī)律,即不受限制。閉音節(jié)較多。音節(jié)數(shù)量龐大。有一個日本人數(shù)到八萬多個。詞有重音。日語的音節(jié)音節(jié)中元音占優(yōu)勢,輔音輕短。元音數(shù)量少,單元音五個:あ[a]い[I]う[u]え[e]お[o],三個雙元音や[ia]ゆ[iu]よ[io].開音節(jié)多,只有來自漢語的撥音ん[-n][-N]和促音っ[-/]兩個“韻尾”。長音較多。多音節(jié)詞的各音節(jié)有音高差。七、語流音變。語流音變指音位與音位組合時前后音位互相影響導致的音變,同樣的情況也發(fā)生在音節(jié)與音節(jié)組合時。一般說,音節(jié)內(nèi)部發(fā)生的音變叫音位變體,音節(jié)與音節(jié)組合時(詞的內(nèi)部)發(fā)生的音變才叫語流音變。當然,語流音變也發(fā)生在詞與詞的組合中。常見的語流音變有同化、異化、弱化、脫落四種,還有增音、換位等。

1、同化。音位組合(或音節(jié)連讀)時某一音位受前面或后面的音素影響而向這一音位靠攏或完全變成這一音位的現(xiàn)象叫同化。同化現(xiàn)象可以發(fā)生在多音節(jié)詞的兩個音節(jié)之間,還可能發(fā)生在兩個詞之間。如:

漢語:棉袍[miampAu]、辛苦[tinNkáu]這是發(fā)音部位的同化。英語:books與dogs中的s,一讀清輔音,一讀濁輔音,這是發(fā)音方法的同化;這也是發(fā)生在音節(jié)內(nèi)部的同化。2、異化。音位組合時,相鄰兩個音位如果具有共同特征而導致發(fā)音有一定困難時,某一音位改變了讀音,叫異化。如:漢語兩個上聲相連時,前一個上聲變陽平?!巴粮摹背伞巴扛摹薄_@是調(diào)位的異化。俄語中кто有人發(fā)成хто。這是發(fā)音方法的異化。同化是為了順口,異化是為了避免拗口,但也不一定必須發(fā)生。3、弱化。輕音音節(jié)中由于音強的減弱而導致音位發(fā)音不清晰或發(fā)生變讀叫弱化。漢語的輕聲音節(jié)中有時會發(fā)生元音的弱化,如:“的、地、得”讀[d?];英語的非重讀音節(jié)中元音也有弱化。有些詞有強式、弱式兩種發(fā)音,如冠詞:athe4、脫落。弱化音位可能更進一步,變得不發(fā)音;說話較快時某些音位可能一帶而過,或者干脆不發(fā)音,叫音位的脫落。如:北京話“我們”有人說成[wom];英語Iam說成I’m。北京、天津人說話快時還會失落音節(jié),如:“派出所”說成“派-所[pEsuo]”“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