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杜牧的詠史詩分析研究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D/32/wKhkGWYasC6ARZ1PAAHAK7jWmII150.jpg)
![論杜牧的詠史詩分析研究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D/32/wKhkGWYasC6ARZ1PAAHAK7jWmII1502.jpg)
![論杜牧的詠史詩分析研究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D/32/wKhkGWYasC6ARZ1PAAHAK7jWmII1503.jpg)
![論杜牧的詠史詩分析研究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D/32/wKhkGWYasC6ARZ1PAAHAK7jWmII1504.jpg)
![論杜牧的詠史詩分析研究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D/32/wKhkGWYasC6ARZ1PAAHAK7jWmII15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杜牧的詠史詩摘要:杜牧作為一名晚唐時期詩壇的杰出詩人,他的詠史詩新穎別致,雄姿英發(fā),有“二十八字史論”之稱的美贊,并且部分其中詠史詩是被后世稱為經典并作反復研究的。本文把他的詠史詩分為以史為鑒、借古諷今和史論史評三類,分析他的創(chuàng)作背景,介紹他的寫作手法及后世對他詠史詩的評價,并結合具體詠史詩例子分析他的詠史詩。關鍵詞:杜牧;詠史詩AnalysistheHistoricalpoemsofDuMuAbstract:DuMU,asoneoftheoutstandingpoetofthelateTangdynastypoetry,hisepicisnovel,dashinganddebonair.Meadsaidhishistoricalpoemsis"28-characterhistory,"andpartoftheepicwaslaterreferredtoasclassicandrepeatedstudy.Thispoemsintohishistoryasamirrorandhistoryofcommentary.Analysisofhisbackground,abouthiswritingtechniqueandevaluationoftheselaterpoemstohim,combinedwithspecificpoemsexamplesanalysisofhispoems.Keywords:DuMu;historicalpoems目錄引言1一、杜牧詠史詩的類型1(一)以史為鑒1(二)借古諷今2(三)史論史評2二、杜牧詠史詩的形成要素3(一)晚唐政治的現實背景3(二)晚唐詩人的史識內涵4(三)杜牧詠史詩創(chuàng)作之新5三、杜牧詠史詩的寫作特色5(一)獨特視角的翻案手法5(二)不鶩奇麗的寫實手法6四、杜牧詠史詩的審美評價7(一)寓情于景樸素渾成7(二)縱橫對比形象突出8(三)雄姿英發(fā)豪邁俊爽8結語9致謝9注釋10參考文獻10引言詠史詩我國古代詩歌體系中占主體的詩歌體裁,它要求詩中必須要具備已經發(fā)生的歷史事實,比如真實人物、歷史事件,但是大可不必拘泥于精確的史實,因為詠史詩是詠懷史實,而不是單純地記敘史實。而處在于中國這樣一個詩歌之邦中,它的歷史年代可謂源遠流長。它的源流可以追尋到西周《詩經》,然后是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固以“詠史”作為主旨而著寫的經典,而詠史詩的里程碑之作則是西晉文學家左思的《詠史》。唐朝的詠史詩蔚為大觀,約有1500多首,可以說是詠史詩的“黃金時期”,宋朝則是理性評價為主。杜牧的詠史詩可以稱得上是晚唐時期的詩歌代表作,有“二十八字史論”之稱的美贊,并且部分其中詠史詩是被后世稱為經典并作反復研究的,學術界普遍認為他的詠史詩新穎別致、雄姿英發(fā),能運用獨到的角度分析歷史事件和評價歷史人物。他的豪邁性格和人生經歷使得他的主題思想險峻立異,繼承左思等人的議論思想,在詠史詩中用翻案的對比的修辭手法,集抒情、議論和詠史三者合一,形成具有雄姿英發(fā)風格的七言絕句。一、杜牧詠史詩的類型杜牧的詩歌對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貢獻頗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詠史詩,他在詠史詩中運用借古諷今,針砭時弊的手法堪稱絕妙,對古今發(fā)生的事情皆有自己的看法,根據他詠史的內容,本文將其大致歸納為以史為鑒、借古詠懷和史實評論三類。(一)以史為鑒本類型主要就是描寫過去各朝各代的興亡,用來告誡和警醒君臣,同時也是詩人對于歷史的應該持有的客觀觀點,本類型多于來敘事。早期杜牧官場不順,憤懣無處安置,只能對歷史發(fā)生的事件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比如《遣懷》一詩中寫趙飛燕的曼妙舞姿和楚靈王迷戀于腰細的女子,在十年的縱情歌舞的揚州夢中最終夢碎,只得到一個名聲“薄情”的下場,這也警醒當朝君王切莫迷戀美色,否則耽誤國家社稷,也使人民生活顛沛流離,被后人所遺棄。同樣的詩《沈下賢》講述了沈亞之作為才子生前黯然一人死后也寂寞凄涼的遭遇,在詩中追憶才子,表達自己的惋惜之情,但同時是想提醒眾人對于文人的重視,切莫輕視文官才子對社會的作用。杜牧在詠史詩中不是簡易地復述歷史,而是要對照現實的意義,達到古與今的如唐太宗所言“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的效果。在《蘭溪》一詩中描寫屈原從蘭溪而去瀟湘,借古人的境遇來寫來寫自己懷才不遇的境遇,從而提醒官員對于文人的提攜。本類型中大多數是敘事詩,也是以史明理,有杜牧自身的心得體會。因此表現出一種對歷史的反思,同時總結前人的經驗,為避免重蹈覆轍。但是這些都是建立在尊重歷史的角度上借鑒的,他的主要作用不是批判誰,而是呼吁大家能夠汲取教訓,大到一國之主應該勤勉開明,小到個人能夠提高素質,這樣社會才能國富民強,長久治安,用典故說明道理,頗有以小見大的意味。(二)借古諷今它與第一類不同的是感情的抒發(fā)占很大的地位,借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追憶來抒發(fā)自己抱負,如清代詩人何焯說的“題云詠史,其實詠懷。”比如《杜秋娘》中描寫杜秋娘身處后宮之中爾虞我詐的斗爭,最終只能“己身不自曉,此處何思惟”,映射出自身想要報效國家卻卷入到當政的斗爭之中的無可奈何。杜牧在中唐時期仕途的跌宕起伏,所處環(huán)境的惡劣與自身積極性格交融,讓他的詩歌有種“激昂文字,指點江山”的情感特色,在《寄浙東韓義評事》一詩,“無窮塵土無聊事”寫出了自己無所作為,官途不順對自身的打擊很大程度也影響杜牧更加注重現實與人的描寫。在這類型中“詠史”不再是說明和評析某種道理,而是將自己的人生遭遇和現實的因果關系和歷史的某人某事對比襯托,來反諷當今。意大利克羅齊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也就是現在經歷的都會成為未來的歷史,所以更加要清醒認識現在,否則將會重蹈覆轍。杜牧將這種借古諷今的手法用在古詩之中,或感慨現實不公,或品評時政,都是展望未來人們能夠謹記歷史給我們帶來的經驗和教訓。在國家正在垂危之際更能激發(fā)人們的情感。這也說明詠史詩的內容是否寫實取決于對現實的聯(lián)系程度,比如和游仙詩相比,前者的內容明顯更為實際。后者詠“蓬萊、昆侖、瑤池”等大都出自某些渴望飄飄欲仙之人,表達自身的某些美好愿望。而前者則是詠“金陵、赤壁、長安”等都是國家戰(zhàn)爭著名之地,表達的是沉重的苦難教訓,顯然前者的內容貼近生活,能引起普通讀者共鳴,比如《登樂游原》中,“萬古銷沉向此中”來表示自己懷才不遇和對當朝政治的不滿,在置身于亂世之中卻只能感慨國運的每況愈下。但是又說“看取漢家何事業(yè),五陵無樹起秋風又”這股春風已經吹到詠史詩的每個角落,春風指直白的愛國之情。本詩用真誠的語言來表達對國家的熱愛,真實還原一名愛國詩人的感情,本類型巧妙地抒發(fā)自身的情緒和憤慨,也具有廣泛的創(chuàng)作空間。(三)史論史評這一類型不僅要有文化的內涵層面,更要對歷史有相對端正的評論,注重發(fā)揮自己的思考和對史實的評價。學者認為:“杜牧對歷史的不同角度的解讀之說,不是純粹的舉例,而是新穎史評史論”。杜牧是一名有著入世思想和偉大理想抱負的的詩人,在晚唐時期的政治局呈勢微弱之勢,他選擇的是清醒認識和揭示,比如《汴河懷古》一詩中列出隋煬帝和漢梁王兩位生活奢華,縱情聲色的方式,表現對奢靡的享樂主義的不滿,用“游人”的口吻對歷史的追思,值得折柳孤吟,在《汴河懷古其二》中,用反問的語氣說隋煬帝開河不比大禹治水少,表面上看是贊美隋煬帝,實質上是用強烈的對比來坐實隋煬帝的暴虐,這樣的效果遠比正面批評的效果要好,在當時的情況下,晚唐已經有趨向亡隋的歧路上了,詩人有意地提這一事件,則是給當時已經麻木的人們一劑清醒,既有委婉地宣泄感情,又能引起人們的反思,還精巧地運用反語,真是妙哉。杜牧作為詩人必然會受到其他優(yōu)秀詩人影響,在自己的作品中保持著自己穩(wěn)重的特色中加入韓愈的“以文入詩”的奇巧,就是把寫文章的方法帶入詠史詩中。在《上知己文章啟》中也提過自身的寫作手法,寫詩是“即興寫作、有感而發(fā)”,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寫作,文本只是一種符號形式,重要的是符號所代表的意義。而且杜牧本人對打仗用兵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說出治兵之道是要知地形、兵力等,把自身的儒家思想繼承與發(fā)揚,比如《上周相公書》中,他對于“廟堂之上”的部分儒者有異議,不提倡他們的做法,說其“不能知兵”,認為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流露出爽快的性情。二、杜牧詠史詩的形成要素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與他的作品有密切關系,而晚唐時期的政治衰敗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詠史詩的寫作主題,所以研究他的詩歌作品必須要結合現實背景和個人的史識,深入發(fā)掘他詩歌中體現的積極思想和創(chuàng)新意識。(一)晚唐政治的現實背景晚唐時期政治局勢的動蕩和戰(zhàn)亂給杜牧提供了素材,也給詠史詩發(fā)生所獨有的現實背景,分析他的詩歌就不得不提到晚唐政治的狀況,自唐文宗統(tǒng)治時期就看出大唐不復從前的盛況,在這樣外有遠戰(zhàn),內有近憂的環(huán)境下促使杜牧詠史詩的寫作范圍集中在以下三個區(qū)域。其一,官場的階級壟斷,拜金主義等的不良風氣的流傳讓許多的寒門子弟難以在官場上出人頭地,囊中羞澀的他們不能接觸到上層官員,即使考取功名也難有作為。杜牧在看到許多仍然對當朝政治抱有希望,時時刻刻心系朝政,想要為國效力的有志之士不能完成自身的抱負而心情壓抑,這種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空的情緒只能通過寫作來抒發(fā)。其二,官員強權和黨派之間的明爭暗斗,造成官場黑暗,晚唐政治難以鞏固。許多像杜牧這樣的人無權無勢的文人報國無門,長期反復地被貶,對政治的關注也成為創(chuàng)作的源泉,杜牧的詩歌很多時候是有感而發(fā),對當朝政治的激昂感概和官場的忿恨展現在他的詩歌中。最后,現實環(huán)境和個人性格的相互影響,杜牧對國家興亡的思考既有憂慮的一面,也有積極向上的一面,這和他本人豪邁的性格息息相關,如果將他和同時期的詩人相比,可以發(fā)現他的詩歌內容是往往出人意料。用一語雙關的手法來寫對于晚唐政治事件的看法,比如《故洛陽城有感》中的洛陽城是漢魏時期的舊城,如今已破舊不堪只能靠游人回憶?!板d黨豈能留漢鼎,清談空解識胡兒”錮黨意為禁錮黨人,漢鼎指的是漢朝的政治,詩人用漢朝的歷史來影射當朝的政治?!板d黨”在《李甘詩》也提到:“指名為錮黨,壯跡誰告訴”黨派之間的爭斗導致禍端不斷。與孟浩然的淺顯直白不同,他賦予詩句精巧的寓意,與白居易的生動自然相比,他對現實政治的批判加入了自己悲涼抑郁又豪情的感情。(二)晚唐詩人的史識內涵史識是創(chuàng)作主體在歷觀的指導下,對真實發(fā)生的史實評析后的結論,我國詩人對歷史存在的人和事有著特殊的情感,尤為敏感的是興廢,可以說感嘆茂陵秋雨,金銅仙人,銅雀深春等等,對其詠嘆從而鑒古至今,卻沒有想到過汲取教訓。杜牧曾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從這句話就可以大略地概括古代的政治發(fā)展歷程,創(chuàng)作主體必須對歷史典故要有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觀察力,否則會人云亦云。在《西江懷古》中句句飽含深情,雖有議論但是不空,先是感嘆浩瀚的長江亙古不變,后描寫當今的漁歌依舊在傳唱,通過日月的規(guī)律升起對比人類的生長更替來感悟人的渺小。詩中用魏帝曹操、范蠡和苻堅三位名人生前風光,但是在時間面前不過滄海一粟,而自己不過是更微小的“我”,在秋季看夕陽,對時間的哲思平添一絲哀愁;同樣也是描寫曹操的詠史詩《赤壁》,詩人不是感嘆而是換成議論,并說一時的僥幸運氣不能作為長期的治國之道,明確說周瑜的成功只是突發(fā)的機遇造成的,假如不是東風變化,那周瑜的用火攻敵的計謀就不能成功大破曹軍,那么曹操就會滅了東吳政權,“銅雀春深鎖二喬”罷的下場,詩人在史實的面前作出了假設,頗有一番史論的意味。詩中托物詠史,既點明了戰(zhàn)爭的成敗嚴重關系到國家的安危存亡,又側面寫明自己空有大志卻不能施展的憤懣,戲謔周瑜又贊揚曹操。通過兩首同時描寫曹操的詩,不難看出史識觀是不同的,前者說明時光易逝,名人也只是其中的一縷煙塵,后者則是通過客觀看待歷史發(fā)展情況。再做補充的是《題敬愛寺樓》中有一句“獨登還獨下,誰會我悠悠”,這里的“悠悠”不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而是“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吾日悠悠慚于影”那種感嘆天地合生不逢時的描寫,也是對歷史長河中眾生沉浮的感慨。(三)杜牧詠史詩創(chuàng)作之新杜牧詠史詩中體現當代人的觀念,他在詩中用時下的觀點理解史實,分析他的創(chuàng)作特點和藝術風格可以看出詠史詩側重就事論事的議論之辭,站在客觀理性的角度去對歷史事件的評判,對某些事物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提出假設和說明?;仡櫼酝膶W者們的對詠史詩的評價普遍觀點認為左思、李商隱、杜牧、劉禹錫和王安石最佳,但他們的創(chuàng)作側重點各有不同:“左思莊嚴沉重、李商隱含蓄晦澀、杜牧俊爽新穎和王安石得別出心裁,杜牧的創(chuàng)作之新在于詩歌偏向積極曠達,豪爽的個性與詩歌風格巧妙融合,與其他詩人的迥然不同。”他的創(chuàng)作之新有兩個方面:內容新穎,風格清新。比如在《題木蘭廟》的最后兩句“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中木蘭在大漠行軍時思念家鄉(xiāng),推己及人想到遠嫁的明妃王昭君。其中背井離鄉(xiāng)的辛酸有誰能知,這時“大漠”成為一個意象符號,它是一個女子為了國家的深明大義,也是一位少女替父從軍的勇氣,也有一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的無奈。該詩能夠突出晚唐江河日下的頹勢,且內憂外患已經岌岌可危,而大漠是征戰(zhàn)沙場的必經地,這里留下多少行人淚將士血已經不重要,寫這個地方既寄托哀思又引人深思,特征化的地點不僅可以重申主題,也能呼應主題。所以可以看出詠史詩創(chuàng)作之新基于充滿著淵博的歷史文化和濃厚的政治感悟,他的詠史詩或發(fā)表自己的新穎見識,或承擔著個人抱負。縱然有部分詩歌過于抽象難懂和議論淡薄,也并不妨礙因其內容新穎,獨到見解成為詠史詩的經典作品。喜好在詩中多用典故,對歷史發(fā)生的戰(zhàn)爭抒發(fā)自己獨到的軍事意見,在詩中多評價兵家戰(zhàn)事,這一切都源于他身處于晚唐卻不能挽救頹勢,只有在詩中抒發(fā)自己的意見才能解憂。詩人還研究孫子學說,寫過《孫子》注解十三篇,他的治軍之道被后來宰相李德裕采納賞識,這也是他的作品創(chuàng)新被后人接納的表現。三、杜牧詠史詩的寫作特色杜牧的詠史詩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是因為他的個人寫作特色,在詩中用翻案手法來引發(fā)人們的思考,不追求華麗的詞藻,而是用平淡的語言給讀者展現真實的歷史環(huán)境,接下來就分析他的翻案法和寫實法在詩中的運用。(一)獨特視角的翻案手法杜牧在寫作特色上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的翻案手法,所謂翻案,就是有著與前人不一樣的認識,推翻已有的固定成見,從而引發(fā)后世的思考,自然別有一番新意。這些翻案詩就是清朝吳景旭的話講:“用翻案法,跌入一層,正意益醒”,這種用法可以使意象更為立體,情感更復雜,這種用法在唐詩中許多懷古的小令得以體現,他們常常在詩中用典故加強思想感情和提升主題。拿《題商山四皓廟一絕》舉例,這首詩中的典故是源于漢朝的商州有四皓輔助太子登基成為漢惠帝的廣為流傳歷史事件,劉邦當時想要廢劉盈的太子的稱號,呂后惶恐之下與張良謀劃讓四皓去輔助劉盈,劉邦知曉后便不再提廢太子一事。詩中所寫的內容并沒有再稱贊呂后,而是就之后的其專政做了描述,分析正是因為呂后的強硬性格和謀略技能輔佐一位有著軟弱性格的皇子,才造成時局的動蕩禍亂。喜用新穎的角度去評議歷史,這樣既尊重了歷史的發(fā)展,又不拘泥于史官筆下記載的形象,但在其中創(chuàng)造出新的藝術形象,所以說詠史詩的歷史,是藝術化了的歷史,賦予其新的生命形式,給讀者以深厚體味。翻案法對于宋代也影響頗深,比如項羽至死不過江東,杜牧在《題烏江亭》詠嘆項羽自刎不是“男兒”所做,就事論事地批判他并表達自己的惋惜之情,“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可以看出是有積極意義告訴人們屢戰(zhàn)不餒的道理;王安石在《題烏江亭》則翻杜牧所寫的詩,認為項羽失敗是由于歷史的趨向,人心的向背也是必然的,這顯然又是運用翻案“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可見,詠史詩的史識是多層內涵的認知,這也和他們的歷史觀有關。一方面,借某事來呈現自己的的看法并借機斥責,比如《春申君》中說“欲使何人殺李園”。責怪滿門賓客雖然是權貴卻不能為其出頭,其實是說文武百官知恩不報,甘心向惡勢力低頭不敢去營救春申君的懦弱行為。另一方面,詠史可以是辨析道理,用翻案的手法取勝,其中的精髓便是不附庸大眾,因為大多數唐人已經吟嘆過許多歷史的人物比如范蠡、昭君、諸葛亮,戰(zhàn)事比如楚漢之爭、三國之雄、馬嵬之變。歷史如滾滾長河向前翻滾,為當今的人們制造出數不勝數的題材,但多數詩人選擇偏頗,但是杜牧不媚艷俗且特立獨行,他對于前人詠唱的熟題常常深思熟慮后,翻去陳舊的篇章,別出心裁地設有多種解讀,使得主體更為新穎,達到讓讀者思考啟迪心智的效果。(二)不鶩奇麗的寫實手法描寫人物和環(huán)境的時候,需要詳細地還原再現當時的情景,這就運用寫實手法的好處。發(fā)揚了柳宗元和韓愈等人發(fā)起的古文運動的主旨精神,即提升現實意義,強調文本與現實的聯(lián)系的現實主義。作為繼承左思精神的詩人,取其精華并加入自己的風格,在嘆息歷史的同時真實還原晚唐的社會問題,暴露出過度崇尚佛教和迷信佛道的危害,體現人和事的重要性。拿《江南春》舉例,杜牧支持滅佛,認為南北朝過度流行佛教,讓許多年輕勞動力棄農出家,造成國家農業(yè)滯后?,F在看來杜牧所處的時代是佛教發(fā)展走向惡性的時期,南朝的皇帝相信佛祖能夠保佑國運昌盛,但是他們沒有關心民間,自己過著安逸的生活,所以短短163年換了四個朝代,“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名句用南朝興旺的寺廟對比今夕的落魄,簡潔地說明大肆興佛的危害,也鑒定自己對于滅佛運動的決心。開頭前兩句給了一個遠大的鏡頭,千里江南的典型形象盡收眼底,乍一看是贊揚江南的水土風情,實則描寫古代遺跡煙雨中在的荒廢,有種寫實之美。而在《西江懷古》中,描寫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不同君王的昔日輝煌,如今登高眺望,短短幾筆寫長江、日月、海鷗幾百年來的規(guī)律運動,凸顯出所有東西都如江水流逝,人不應該停留在過去的功成名就中難以自拔,日漸變成不知春秋的小蟲,應該活在當下,把昨天的精彩留在心底,迎接明天嶄新的未來,“好風”吹向前進的方向。杜牧在詩中言之有物,在寫實對照中自然地流露肺腑之言,給人親切感,讓人容易理解和接受,平凡而又樸實的語言也更顯藝術魅力。四、杜牧詠史詩的審美評價(一)寓情于景樸素渾成借描繪景物寄托自己的情感,是詠史詩增強藝術表現力的途徑之一,而呈現在詩中的不是原來客觀存在的自然景觀,是賦予了情感的景,與抒情話語交相輝映。王夫之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情景交融就產生意境,也是詠史詩追求的境界。詩人寫景,用來渲染出虛構的畫面美感,中國畫善于寫意傳神,有時不會完全地還原景物,喜歡抓住局部的特點加以表現。比如《秋夕》前兩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用月光襯托燭臺的清冷,把飛舞的螢蟲襯托宮女的歡快心情,這時的顏色是冷色調。第一句是在室內的近景,構圖精美,第二句是室外的遠景,畫面開闊。雖寫的是詠嘆秋日的失意宮女的孤寂生活,但是細細體會則是勾畫出一幅深宮的落寞圖,“冷”字把宮女的失望又期待的復雜心情表現出來,在寒秋中煢煢孑立孤然一身的景象躍然紙上,在這里的景象不再是簡單的月光流螢,而是極富有藝術意義的畫面,把景物特征化,呈現出一種寂寥的氛圍。再如《夜泊秦淮》中的“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到酒家”?!八⒃?、紗、”描寫出一出煙雨蒙蒙的河邊夜色,這柔和安靜中隱約有種不真實的感覺,誘導讀者想象接下來的事情,隨著夜色慢慢劃入“店家”,給詩增添一絲迷離情緒。詩人寫景,更在抒情,所以詩中的景象比現實景物更具有主觀情感。在《金谷園》中“如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用落日的余暉來襯托鳥叫,把失意人的生命消逝比作花落,有著較為灰暗的色彩。除了“怨、猶”二字,其余都是寫景,用這兩個字來描寫無生命的事物,賜給其情感經歷。金谷園是西晉的建筑,因極其華麗而飽負勝名,但是如今成廢園,正如“春夢了無痕”,從落花想到寵妓綠珠跳樓,生命就如落花一般凋零,命運的磐石不由你我控制。全詩都在寫景,但景中寓情,自始至終都是具體的景象,沒有抽象的議論,卻給讀者留下深刻的悲劇形象,通過情感化的語言給景象生命,達到“始終無一語涉議論,而意無不包”的境界。(二)縱橫對比形象突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文本需要強調效果時就會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在描述古今變化時常用的是對比的手法,這種手法的好處就是反襯,凸顯正反兩面,刻畫深刻的藝術形象。對比有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橫向對比就是兩個不同人事作比較,鮮明的對比突出矛盾,語言也更加凝練。比如《題武關》中把楚懷王對屈原和鄭袖的態(tài)度做了描述,一來是使人物形象活靈活現,楚懷王對妃子鄭袖的寵溺到了“酣似醉”的程度,可見其“嬌嬈”得寵之態(tài)。對屈原則是放逐遠地,落得個“去如蓬”的枯槁之態(tài),過上漂泊不定的生活。從這里看出小人得意但忠臣被棄的對比,烘托出楚懷王昏庸無道和后來悲慘結局,這樣的舉例往往能夠發(fā)人深思,容易得出“親小人,遠賢臣”的教訓,指責“懷王跡自窮”,最后再回到出發(fā)點眺望武關“獨愴然而涕下”??v向對比是比較一個人事的不同時期的特點,從而看出其的發(fā)展變化,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直觀淺顯地揭示一個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比如《初冬夜飲》與客人病飲酒,但是到明年卻只能孤身一人“誰此憑欄桿”,表現當朝的局勢如此動蕩不安,對家庭和事業(yè)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事物的物是人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雪花一樣消逝。還有《過勤政樓》中:“勤政樓的青苔年年增多但‘千秋佳節(jié)名空在’”,當年風光的人物現在已不在,只有雨依舊,把勤政樓的一盛一衰的對比盛唐的時代已經過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會議翻譯及同聲傳譯服務合同范本
- 【培優(yōu)卷】同步分層練習:四年級下冊語文第10課《綠》(含答案)
- 電信網絡安全防護與應急處理機制
- 2025年度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合同模板
- 深度解析如何構建成功的電子商務平臺-包括從戰(zhàn)略到執(zhí)行的全過程
- 2025年度有機蔬菜種子批發(fā)與種植技術支持合同
- 2025年度新型材料門窗研發(fā)與推廣合作協(xié)議
- 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2.1《用字母表示數》聽評課記錄
- 2025年度新能源設備采購與代理銷售服務協(xié)議
- 班級環(huán)境衛(wèi)生的教育意義與價值
- 2024年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醫(yī)師定期考核(人文醫(yī)學)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心理學與個人成長課程論文3500字】
- JJG 1138-2017煤礦用非色散紅外甲烷傳感器
- 2024年極兔速遞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2030年中國無人機光電吊艙行業(yè)市場深度研究及投資規(guī)劃建議報告
- 2024年考研政治試題及詳細解析
- 征兵工作試題
- 2021新安全生產法解讀
- 數據遷移解決方案
- 2024供電營業(yè)規(guī)則學習課件
- 2024春蘇教版《亮點給力大試卷》 數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有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