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難點特訓三 史學方法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1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難點特訓三 史學方法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2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難點特訓三 史學方法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3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難點特訓三 史學方法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4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難點特訓三 史學方法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難點特訓三史學方法專項訓練

一、選擇題(共18分)

1.[2020江蘇高考,3分]光緒帝之死,歷來眾說紛紜。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光緒生前診病

的脈案非常詳細,從中可以斷定光緒因病死亡。又據(jù)《清宮檔案揭秘》記載,1980年通過化驗

光緒的頸椎和頭發(fā),發(fā)現(xiàn)無中毒現(xiàn)象?,F(xiàn)在高科技手段則檢測出光緒體內有碑中毒現(xiàn)象。據(jù)此

可以得出()

2.[2020全國卷II,4分]敦煌莫高窟61號洞中的唐代壁畫“五臺山圖”中有一座“大佛光之

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圖索驥,在山西五臺山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其實物一一佛光寺。這一事例說明

此類壁畫()

敦煌壁畫中的“大佛光之寺”五臺山佛光寺

3.[2018江蘇高考,3分]20世紀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識分子發(fā)放“高腦油”(高級腦力勞

動者補助油)。關于發(fā)放的時間和定量,有以下記述:

發(fā)放時間每人每月定量出處

北京市檔案館票證展覽中的文字

1954年7月開始

介紹

未予說明1斤《北京糧食工作》

1957年11月17日開始《中國商業(yè)四十年》

1957年12月1日之前1斤北京市檔案館藏《北京市食油供應

1957年12月1日之后辦法》文件

據(jù)此可知,關于“高腦油”的發(fā)放()

4.[2017全國卷I,4分]

記述出處

“秦王(李世民)與薛舉大戰(zhàn)于涇《舊唐書?高祖本

州,我?guī)煍】儭!奔o》

“薛舉寇涇州,太宗(李世民)率眾《舊唐書?太宗本

討之,不利而旋?!奔o》

“秦王世民為西討元帥……劉文靜

《新唐書?高祖本

(唐朝將領)及薛舉戰(zhàn)于涇州,敗

紀》

績?!?/p>

“薛舉寇涇州,太宗為西討元帥,進

《新唐書?太宗本

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諸將為

紀》

舉所敗。”

上表為不同史籍關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歷史敘述。據(jù)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

()

5.[2017全國卷II,4分]20世紀70年代至今,《赫魯曉夫回憶錄》多次出版,并被翻譯成多種

語言。因其內容的復雜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內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憶錄作為一種史

料()

二、非選擇題(第6題10分,第7題12分,第8題16分)

6[2020北京高考,16,10分]

司馬光修史

北宋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時,以官修的正史、實錄為基礎,同時參考了各種史料。他

另外撰成《資治通鑒考異》,說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異》的幾個事例:

材料一關于隋末名將薛仁果的名字,《考異》提到《舊唐書》《新唐書》《柳宗元集》寫

作“仁杲”,《太宗實錄》寫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馬六匹,其中一匹的銘文為“白

蹄烏,平薛仁果時所乘”。《考異》認為石馬銘文“最可據(jù)”。

材料二關于唐玄宗的生日,《考異》提到《玄宗實錄》記載的是八月一日,但通過查詢

歷法發(fā)現(xiàn)這一時間有誤。玄宗時文人顧況有詩曰:“八月五夜佳氣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

帝)故而《考異》認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

材料三關于吐蕃贊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寫的雜史《補國史》記載,唐文宗時吐蕃彝泰贊

普去世,其弟繼位。此事《文宗實錄》《舊唐書》都沒有記載,《考異》參照《補國史》編入。

⑴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參考了哪些類型的文獻史料,根據(jù)上述材料舉例說明。(4分)

(2)根據(jù)上述材料,說明《資治通鑒》在哪些情況下會采用官修史書以外的其他史料。(6分)

7.[2019全國卷II,42,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據(jù)[美]菲利普?費爾南德茲阿邁斯托

《世界:一部歷史》

(注:“自然進程”是指人與自然的互動;“人文進程”是指文明與文明、人群與人群的相互作

用和影響。)

有史以來,人們試圖以各種方式認識歷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學者對19和20世紀世界歷史

的認識,對此認識提出你自己的見解(贊成、質疑、修改皆可),并說明理由。(要求:見解明確,

持論有據(jù),表述清晰。

8.[2017天津高考,12,16分]2015年底以來,西漢?;韬顒①R墓的發(fā)掘和成果展示,在學術界和

社會公眾間引起廣泛關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據(jù)《漢書》載,劉賀是漢武帝之孫,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繼承王位。公元前74年,

漢昭帝逝世,無子,霍光立劉賀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與群臣聯(lián)名上奏劉賀入朝后的劣跡,如:

居喪時無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廢禮儀;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廟就以最隆重祭禮祭祀

其父……要求廢黜劉賀。皇太后準奏。前63年,劉賀受封為海昏侯。

⑴劉賀封號與漢代哪一制度有關?概括《漢書》所載劉賀帝位被廢原因。(4分)

材料二自武帝崩后,霍光輔政,專權十余年。昌邑王劉賀入京繼位后,急欲親政,又親信

昌邑舊臣,計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節(jié)詔諸官署征發(fā),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權力之

跡象?;艄鉃楸3謾鄤?,遂廢劉賀。

——摘編自廖伯源《昌邑王廢黜考》

(2)材料二對劉賀被廢原因是如何解釋的?(2分)說明材料一和材料二為何不同。(4分)

材料三劉賀墓出土了《論語》《禮記》等儒家簡書,及繪有孔子圖像、載其傳記的矩形

銅鏡,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據(jù)此輕易判斷:劉賀絕非不學無術的紈綺子弟,而

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素養(yǎng)的宗室貴胄,《漢書》中對劉賀的記載不足為信。

——摘編自辛德勇《?;韬顒①R》等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證的史實。這些出土文物對材料一、二有何

價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關于劉賀的評價?(6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

1.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西漢前期王國經濟發(fā)展的記述,據(jù)此可以認定的史實是()

記述出處

“會孝惠、高后時,天下初定,郡國諸侯各務自拊循其民”《史記?吳王潺列傳》

“為治之本,務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

《淮南子?詮言訓》

奪時”

”時吳王亦有銅山鑄錢,故有吳錢微重,文字肉好與漢錢不異”《西京雜記》

2.以詩證史是歷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中的詩句可以用來說明唐代()

詩句出處

(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

產業(yè)論蠶蟻,孳生計鴨雛。簡

陽明洞天五十韻》

東鄰轉谷五之利,西鄰販緡日已貴。(唐)丁仙芝《贈朱中書》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唐)杜荀鶴《送人游吳》

3.關于鴉片戰(zhàn)爭西方學者有幾種新說:一種主張這場戰(zhàn)爭是貿易戰(zhàn)爭,另一種認定這場戰(zhàn)爭是

英國為爭取國交平等而戰(zhàn),還有一種認為是文化沖突之戰(zhàn)。這些新說()

4.[2021湖北荊州一模](新角度:史學研究與時代特征的關系)20世紀初,介紹美國獨立史、法

國革命史、意大利獨立史、菲律賓獨立史等“獨立史鑒”“亡國史鑒”為主題的歷史著作成為

當時中國史學的重要內容。這一現(xiàn)象說明()

5.傳統(tǒng)觀點認為,天主教會的腐朽統(tǒng)治是歐洲宗教改革運動興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后來有學者

認為,1517年的教會并不比兩個世紀前的教會更腐敗,僧侶也沒有比過去更加道德敗壞,問題

的關鍵是,在這些現(xiàn)象的后面還有著更加深刻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因素。由此可知()

B.認識歷史事件需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C.研究歷史一定要使用比較的方法

6.過去人們往往將法國的啟蒙運動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如今學者越來越重視啟蒙思想家

之間的差異性,同時打破以法國啟蒙運動為核心的傳統(tǒng)觀點,更多關注同時期在其他國家所發(fā)

生的啟蒙運動,并在多元的視角下重新理解啟蒙運動。這一變化說明,對于“啟蒙運動”的研

究()

7.[2021晉南高中聯(lián)合體階段檢測]圍繞一戰(zhàn)的戰(zhàn)爭責任問題,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20世紀

20年代,德國史學家普遍認為戰(zhàn)爭的責任并不全在德國,協(xié)約國也應負責。近年來有史學家指

出,德皇威廉二世的驕矜狂悖及錯亂無常的外交政策應承擔起一戰(zhàn)的主要責任。上述爭議

()

8.

觀點斯大林結束新經濟政策的決定是一種現(xiàn)實主義的選擇,客觀上取決于當時嚴峻的經濟形

一勢。

觀點

_斯大林結束新經濟政策的決定是個人意志的結果。

觀點堅持社會主義原則必然要求斯大林結束新經濟政策。

上表為理論界對斯大林結束新經濟政策原因的不同看法。這說明()

二、非選擇題(第9題14分,第10題12分,第11題12分)

9.[2021湖北四地七校聯(lián)考,14分](新角度:口述史料的價值)口述史學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方法,

為傳統(tǒng)的歷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跟蔣先生兩個沖突,沒旁的沖突,就是……他是要“安內攘外”,我是要“攘外安

內”……我跟蔣先生是痛陳吶,蔣先生也罵我,罵得很厲害的……他一句話把我激怒了,我真怒

了,就因為學生運動時候……他說用機關槍打,我說機關槍不去打日本人,怎么能打學生?我火

了,我真火了,所以這句話把我激怒了……所以我才會有西安事變。

——摘編自唐德剛《張學良口述歷史》

日本特務機關長松井說:“本日有日軍一中隊在盧溝橋附近演習……走失士兵一名,并見

該士兵被迫進入宛平縣城(即盧溝橋城)。日本軍官要求率隊進城檢查?!蔽掖穑骸氨R溝橋是中

國領土……日方更不得進城檢查……可等天亮后,令該地軍警代為尋覓,如查有日本士兵,即

行送還?!贝饛秃?,夜晚二點,外交委員會又來,謂日方對我答復不滿,強要派隊進城檢

查……我即將此經過,以告知馮治安師長,及駐盧溝橋之吉星文團長,要嚴密戒備,準備應

戰(zhàn)……日方武力威脅之伎倆已窮,即開始向城內炮轟,并掩護其步兵前進。

——摘編自秦德純《七七盧溝橋事變經過》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一個月后南京陷落。日軍進城后無惡不作,至1938年2月,

光我一個人就率隊從南京雨花臺清理了八千具百姓尸體……

——摘編自《胡成周、趙海臣:宣城抗戰(zhàn)老兵自述》

1943年8月,我作為軍醫(yī)中尉,在華北方面軍……從事細菌制造業(yè)務……這11個人被拘留

在房子入口處的土地上……給他們注射我們培養(yǎng)的傷寒菌……不久,癥狀便出現(xiàn)了……我看

到他們痛苦的樣子,心中暗自慶幸:”這個菌種的感染力相當強,用于細菌戰(zhàn)是毫無問題的!”

——摘編自《竹內豐:在濟南日軍用八路軍戰(zhàn)俘培殖

細菌武器》

提取材料信息,分別說明上述口述史料對研究抗戰(zhàn)所具有的史料價值,并談談你對“口述

史料”的看法。(14分)

10.[2020湖南四校摸底調研,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國的歷史文化瑰寶(部分)

王國維依據(jù)甲骨文證實《史記》所載商王譜系除個別次序有誤,

其他都較為可靠。

圖一甲骨文

圖二利蕉是西周早期的青銅器,上有銘文,記載作器者隨武王伐

紂,勝利后受賞的經過。歷史學家根據(jù)銘文內容,結合其他傳世文

獻確定武王伐紂的時間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圖二利器

圖三為2015年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簡《春秋》?!洞呵铩肥俏?/p>

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編訂,開創(chuàng)了“直書其事,善惡

KJ—

圖三西漢自見”“亂臣賊子懼”的春秋筆法。

竹簡《春秋》

圖四《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由北宋司馬光主編。

作者總結出許多歷史經驗教訓I,供統(tǒng)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

圖四宋刻本

“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

《資治通鑒》

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中國古代史的相關知識,從中提取相互關聯(lián)的信息,據(jù)此提出

一個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

11.:12分](學術情境:現(xiàn)代化理論)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現(xiàn)代化理論表現(xiàn)在:

(1)現(xiàn)代化是一種時代趨勢,是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2)現(xiàn)代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增長經濟”,也就是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要以經濟發(fā)展為中心。

(3)現(xiàn)代化是一種力圖把西歐、北美諸國特定的現(xiàn)代化工業(yè)化原則抽象提升為超歷史的人

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原則的努力。

(4)現(xiàn)代化理論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學術界起某種“啟蒙”的作用。

——摘編自李海仙、丁建弘《時代的標志與時代的

精神一一評"現(xiàn)代化理論”與“現(xiàn)代化新論”》

評析材料中任意一個觀點(贊成、質疑、修改皆可),并得出結論。(要求:結論不能重復材

料中觀點,持論有據(jù),論證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

1.B本題考查光緒帝之死。根據(jù)光緒生前的脈案、《清宮檔案揭秘》的記載以及高科技手段

的檢測可知,在歷史研究中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探尋真相,而不應該偏執(zhí)一言,故選B項。原始檔

案不一定比研究文獻更接近歷史事實,排除A項;通過文獻記錄能夠探尋歷史真相,但并不能保

證最終能夠還原歷史真相,排除C項;綜合多種歷史記錄有可能更接近客觀事實,但“確認”說

法絕對,排除D項。

2.C由材料中梁思成、林徽因按圖索驥,發(fā)現(xiàn)了實物佛光寺可知,此類壁畫可與實物文化遺存

互證,故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唐代壁畫與山西五臺山地區(qū)的實物一一佛光寺相互印證的情

況,沒有涉及創(chuàng)作與藝術想象之間的關系,故A項錯誤。B項“完整還原”表述絕對,故錯誤。

此類壁畫本身具有藝術價值和一定的史料價值,D項說法錯誤,排除。

3.C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對知識分子所采取的經濟政策。結合表格中的信息可知,

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北京市向知識分子發(fā)放“高腦油”的記載,在數(shù)量、時間方面存

在一定的差異,但從出處的角度進行甄別,可知珍藏于北京市檔案館的原始文件屬于官方記載

的第一手資料,更具可信度,由此可知C項正確,D項錯誤。展覽的文字介紹經過了人為的抄錄

或者加工,可能中間會出現(xiàn)差錯,A項排除;B項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4.C本題從表格材料切入,考查考生甄別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概括史料對唐軍

與薛舉作戰(zhàn)記載的共性一一唐軍失敗,故C項正確。A項“皇帝”與材料“秦王”不符,排除;

四則材料中僅有一則提到劉文靜,并且其身份是將領而不是主帥,B項不準確,排除;四則材料

中只有一則指出作戰(zhàn)失敗是由于唐太宗生病,但這一記載在其他三則材料中并未出現(xiàn),排除D

項。

5.D本題以赫魯曉夫回憶錄為切入點,考查考生對史料的認識能力。材料信息“不同年代版

本的內容均有所不同”說明回憶錄在不同年代被多次修改,體現(xiàn)了時代對歷史敘述的影響,D項

正確。材料中回憶錄被多次修改說明回憶錄作為史料不能完全準確記述作者的事跡,且作者在

記述自己事跡時也會出現(xiàn)文過飾非的情況,A項錯誤;回憶錄被多次修改,其可信度未必比其他

研究著作高,B項錯誤;版本新舊與否與接近歷史真相無必然關系,C項錯誤。

6.【解析】本題以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時取舍史料的做法為切入點,引導考生認識史料

實證的重要性。第(1)問,根據(jù)“北宋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時……同時參考了各種史料”“《考

異》提到《舊唐書》《新唐書》《柳宗元集》”“《玄宗實錄》”“玄宗時文人顧況有詩日”“唐代

林恩撰寫的雜史《補國史》”等可以提煉出正史、實錄、雜史、文集、詩詞;根據(jù)“《考異》認

為石馬銘文'最可據(jù),”可以提煉出石刻、碑銘等,據(jù)此舉例說明即可。第⑵問,根據(jù)“關于

唐玄宗的生日……《考異》認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關于吐蕃贊普世系……《考異》參照

《補國史》編入”“《考異》認為石馬銘文‘最可據(jù)等舉例說明即可。

【答案】(1)①史書:又可分為實錄,如《太宗實錄》;正史,如《舊唐書》;雜史,如《補國史》。

②文集(和詩詞),如《柳宗元集》、顧況的詩。③石刻、碑銘(或金石史料),如唐太宗陵墓前的

石馬銘文。(4分)

⑵①當官修史書出現(xiàn)明顯史實錯誤時,參照可靠的雜史、詩文等來編寫。如材料二中《玄宗

實錄》關于玄宗出生日期的記載有誤,司馬光采用了顧況詩中的描述。②官修史書史事缺載時,

酌情根據(jù)雜史、小說的記載補入。如材料三中《文宗實錄》《舊唐書》都沒有記載吐蕃彝泰贊

普去世,司馬光根據(jù)《補國史》補入。③多種官修史書記載相互沖突時,采擇與歷史事件時間

更近、錯誤可能性更小的其他史料。如材料一中正史與實錄記載有沖突時,采用了唐太宗陵墓

前的石馬銘文。(6分)

7.【解析】作為開放型試題,本題從知識點來說,考查的知識點比較廣泛,涉及19世紀以來

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從能力要求來說,它要求考生提煉材料呈現(xiàn)的原作者的觀點,并提

出自己的見解。從發(fā)現(xiàn)問題到解決問題再到形成新論,對考生能力要求較高。本題從兩個角度

論述了19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自然進程和人文進程,自然進程側重科技進步和人與自然

的關系,人文進程側重政治變革和世界格局的演變,考查考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運用歷史知識

解決問題的能力,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見解:贊同。19世紀以來的世界歷史,自然進程與人文進程交織。(2分)理

由:從自然進程看,反映了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自1800年以來全球人口劇增,雖然此后隨著

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科技不斷進步,食物生產工業(yè)化,但是仍然出現(xiàn)了1870-1900年世界范圍的饑

荒和干旱。從人文進程看,19世紀末,帝國主義間矛盾加劇,以老牌殖民強國英國與新興殖民帝

國德國為首,發(fā)起了世界大戰(zhàn),世界被卷入戰(zhàn)爭之中。(8分)總結:因此,19世紀以來的世界歷

史特點是,人與自然相互作用,自然進程與人文進程相互影響。(2分)

8.【解析】本題綜合考查西漢政治及史學研究方法。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jù)材料信息“前

63年,劉賀受封為海昏侯”并結合所學知識作答;第二小問根據(jù)材料信息“居喪時無悲哀之心,

不素食,掠取女子,廢禮儀”“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廟就以最隆重祭禮祭祀其父”等概括。第

(2)問,第一小問根據(jù)材料“霍光輔政,專權十余年”“昌邑王劉賀入京繼位后,急欲親政”等信

息歸納作答;第二小問根據(jù)材料“據(jù)《漢書》載”“《昌邑王廢黜考》”從史學研究方法方面作

答。第(3)問,第一小問根據(jù)材料信息“劉賀墓出土了《論語》《禮記》等儒家簡書,及繪有孔

子圖像、載其傳記的矩形銅鏡,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孔子像”可知,儒學正統(tǒng)地位確立;第二

小問圍繞出土文物豐富了材料一、二中的歷史敘述和分析作答即可;第三小問結合材料信息

“劉賀絕非不學無術……不足為信”,從僅憑出土文物否定《漢書》對劉賀的記述并不客觀的

角度作答即可。

【答案】(1)郡國并行制度。(2分)失禮儀,亂制度。(2分)

(2)霍光專權,劉賀急于收權,矛盾激化。(2分)材料一是史事記述;材料二是史事分析。(4分)

(3)儒學成為正統(tǒng)。(2分)豐富了材料一、二的史事記述和分析。(2分)僅憑現(xiàn)有出土文物推

翻《漢書》對劉賀的記述并不客觀、充分。(2分)

1.D本題是史學方法類試題,考查西漢前期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據(jù)表格信息可知,王國統(tǒng)治者對

轄區(qū)內的民眾采取優(yōu)撫政策,安置流亡人戶,采銅鑄錢通商,以發(fā)展王國經濟,由此可知D項正

確。表格材料沒有涉及中央集權遭到嚴重威脅和解決王國問題等信息,可排除A、C項。B項與

材料信息無關,可排除。

2.D本題以唐代詩句為切入點考查唐代的農村經濟。表格中的信息“論蠶蟻”“計鴨雛”“轉

谷”“販緡”,,賣菱藕”“載綺羅”等,既反映了農民副業(yè)的專業(yè)化,也反映了農民副業(yè)的商品化,

這些都是農村經濟商品化發(fā)展的體現(xiàn),D項正確。A項與史實不符;材料不能說明草市貿易出現(xiàn)

繁榮,排除B項;材料沒有農民副業(yè)收入與主業(yè)收入的對比,不能說明副業(yè)收入成農民主要收

入,C項錯誤。

3.D西方學者提出的鴉片戰(zhàn)爭是貿易戰(zhàn)爭、國交平等之爭、文化沖突之爭,嚴重遮蔽了鴉片

戰(zhàn)爭是英國對中國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這一性質,故D項正確;材料中的幾種新說一定程度上加劇

了人們對鴉片戰(zhàn)爭的模糊認識,A項錯誤;這些新說不是全面反思戰(zhàn)爭,而是洗白侵略戰(zhàn)爭,B項

錯誤;這些說法都是對鴉片戰(zhàn)爭性質的歪曲,不是研究鴉片戰(zhàn)爭的新視角,C項錯誤。

4.B20世紀初,中國的民族危機與階級危機交織,此時介紹各個國家與地區(qū)的獨立斗爭、革命

斗爭等“獨立史鑒”“亡國史鑒”為主題的歷史著作頻出,說明知識群體民族憂患意識增強,B

項正確;中國史學向來以“資治通鑒”為導向,材料中的現(xiàn)象是這一導向的產物,史學研究的功

能并未轉向,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排除C項;19世紀中后期先進中國人開眼

看世界、發(fā)起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改革,早于材料中的現(xiàn)象,排除D項。

5.B本題考查宗教改革及史學研究方法,考查考生史料實證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天主教會的腐

朽統(tǒng)治是歐洲宗教改革運動興起前的重要現(xiàn)象,不同時代的學者都認可這點,但后來的學者進

一步挖掘了這些現(xiàn)象背后的諸多因素,深化了對宗教改革的認識,故選B項。材料涉及不同時

代的學者對宗教改革興起的探討,沒有介紹二者的立場問題,故A項錯誤;研究歷史有多種方法,

比較方法要結合具體史學問題把握其適用性,故C項錯誤;后期學者的研究可能更全面,但歷史

研究的可信度來自歷史事實,而不是研究時間上的先后,故D項錯誤。

6.B本題考查啟蒙運動和唯物史觀。根據(jù)材料中從過去注重整體研究、關注法國,到如今關

注差異性、注重從多元視角進行研究的變化可知,對啟蒙運動的認識趨于全面,故選B項。

7.B從20世紀20年代德國史學家認為一戰(zhàn)責任應當由參戰(zhàn)國家共擔,到近年來有史學家認

為德國應承擔起一戰(zhàn)的主要責任,圍繞一戰(zhàn)的戰(zhàn)爭責任問題仍存在爭議,而德國的戰(zhàn)爭責任趨

于明確,表明時代變遷影響史學結論,故B項正確。

8.A本題考查史學理論。材料揭示理論界對斯大林結束新經濟政策的原因有不同看法,體現(xiàn)

了同一歷史有著不同解釋,故A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不出意識形態(tài)對歷史結論的制約,B項排除。

C項材料依據(jù)不足?!白笥摇闭f法錯誤,D項排除。

9.【解析】第一小問,根據(jù)材料中各則口述史料的出處和內容分別說明其史料價值,如下表

所示:

口述史料出處所述內容的史料價值

史料一是張學良對西安事變的回憶,可以用來還原西安事變發(fā)

唐德剛《張學良口述歷史》

生的真實原因。

秦德純《七七盧溝橋事變經史料二是秦德純的口述回憶,介紹了“七七事變”爆發(fā)的原因

過》和經過。

《胡成周、趙海臣:宣城抗史料三是當時經歷過南京大屠殺的老兵的回憶,可以充分說明

戰(zhàn)老兵自述》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殘暴罪行。

史料四是日本軍醫(yī)對在濟南用八路軍戰(zhàn)俘培殖細菌武器的回

《竹內豐:在濟南日軍用八

憶,可以作為日本發(fā)動細菌戰(zhàn)的鐵證,同時也能反映日本對華

路軍戰(zhàn)俘培殖細菌武器》

犯下的累累罪行。

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從口述史料的性質、特點、價值、弊端等方面談看法。

【答案】史料一是張學良對西安事變的回憶,可以用來還原西安事變發(fā)生的真實原因;史料

二是秦德純的口述回憶,它介紹了“七七事變”爆發(fā)的原因和經過;史料三是當時經歷過南京

大屠殺的老兵的回憶,可以充分說明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殘暴罪行;史料四是日本軍醫(yī)對在濟南

用八路軍戰(zhàn)俘培殖細菌武器的回憶,可以作為日本發(fā)動細菌戰(zhàn)的鐵證,同時也能反映日本對華

犯下的累累罪行。(8分)

首先,口述史料作為歷史親歷者的敘述,具有語言的大眾性與生動性,能夠更生動地還原

歷史,展現(xiàn)親歷者真實的歷史情感,更容易激發(fā)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其次,口述史料具有多樣性,

能拓寬歷史研究的范疇,彌補單純文獻史料的不足,為挖掘歷史真相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但是

口述史料帶有口述者較強的主觀性,而且可能出現(xiàn)由記憶偏差造成的錯誤。(6分)

10?【解析】本題通過介紹考古文物、文獻資料對史學研究的重要作用,意在考查研讀圖文

史料、調用所學知識、剖析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從材料中找出相互關聯(lián)的信息,圍

繞這些信息提煉觀點并調用所學知識進行論述。可以將思考重點置于右側文字的說明和結論

上,即將史料與歷史結論之間建立起具體聯(lián)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論述,史論結合、言之成理即

可。

【答案】示例一信息:歷史學家依據(jù)甲骨文證實《史記》中關于商王譜系的記載大部分可

靠,利用青銅器銘文確定武王伐紂的時間。(2分)觀點:考古文物可以彌補文獻史料的不足。(2

分)論述:由于商周歷史久遠,相關歷史資料有限,后世關于商周的文獻記錄比較模糊,而且一

些文獻記錄也缺少印證。而考古發(fā)現(xiàn)的一些文物大多是一手史料,可靠性較高,在一定程度上

彌補了文獻記錄的不足。如王國維通過對殷墟甲骨文的研究,證實了《史記》中關于商王譜系

的記錄大多是可靠的,將西周早期青銅器利霞上的銘文與相關文獻記錄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確

定了武王伐紂的時間??脊盼奈镌跉v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8分)

示例二信息:商周時代,記錄在甲骨、青銅器上的文字主要是表彰功業(yè);孔子編訂的《春

秋》則“直書其事,善惡自見”;《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