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檢測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5/0A/wKhkGGYfB-SAHr73AAMXxUkfYQk982.jpg)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檢測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5/0A/wKhkGGYfB-SAHr73AAMXxUkfYQk9822.jpg)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檢測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5/0A/wKhkGGYfB-SAHr73AAMXxUkfYQk9823.jpg)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檢測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5/0A/wKhkGGYfB-SAHr73AAMXxUkfYQk9824.jpg)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檢測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5/0A/wKhkGGYfB-SAHr73AAMXxUkfYQk982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檢測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幻想是人的天性,文學中的超現實想象,便揮灑著這種天性。不過并非一切幻
想,皆具文學價值。什么樣的幻想有此資格,耐人思索。
我們讀那些奇思異想的作品,往往產生錯覺。仿佛作者落筆之頃,只顧把自己源源涌現
的念頭傾瀉紙上。從不費心考慮讀者,實則不然。就本質而言,寫作源于交流的沖動?!吧w
寫文章即是不甘寂寞,無論怎樣寫得難懂,意識里也總期待有第二人讀”(周作人《結緣豆》)。
有時候,當你敲開那天馬行空的外殼,深入進去,甚至會意外發(fā)現,作品注重讀者體驗,到
了苦口婆心的地步?!肚f子?逍遙游》開篇,講過一則著名的大鵬故事,恰可舉以為證。
文章里的大一飛沖天,上到九萬里的高空,橫跨大陸,從北海直奔南海,威風是威
風極了,瀟灑也誠然瀟灑??墒恰肚f子》對它毫無稱頌之意。因為大鵬倘沒有風在下面托著,
即寸步難行。它仍有所依賴,故而并不自由。
眾所周知,自由——準確地說,精神自由——乃是《逍遙游》的主題。越是把大^寫得
威風瀟灑,越襯托出自由的難能可貴。連它都算不上自由,自郃以下,更無足論。問題在于,
大鶴無從親見,如何使讀者接受這種恢宏的想象?在文學的世界,大鵬是怎樣飛起來的?
《逍遙游》用了兩種辦法:隨處插入一些生活化的比方,輔助我們領會。譬如為說明風
不夠大,便無法托起大鵬。《莊子》取生活事例類推:“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p>
即便你不懂得,大鵬是多么依賴著風,也該懂得,船是多么依賴著水。由此及彼,不難體悟: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然而,先秦時交通不發(fā)達,沒見識過江河湖海的大
有人在。《莊子》擔心內陸人士還不明白,又設想一個場景:“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
之舟,置杯;?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钡挂槐诎级蠢?,水浮得起一棵小草,卻浮不起那
只杯子。這和淺水浮不起大舟同理。替解說造出另一層解說。層層嵌套,謂之苦口婆心,誰
目不宜?又如為說明蜩與學鳩之所以嘲笑大鵬,全因見識有限,文章也打了個比喻:“適莽
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用出行越久、干
糧準備越多這件小事,論證見識與境界的適配問題,同樣是生活化的思維。
而最精彩的類比,莫過于這句:”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
亦若是則已矣?!薄跺羞b游》想象大朋鳥在九萬里高空俯瞰地面,會看到什么。憑當時的科技
水平,自然無人飛上天,擁有過類似的視野。莊子靈機一動。逆向思考:我們都曾站在大地
上仰望天空,那么,以從下往上看的感受,推測從上往下看的感受,不就行了?天上想來也
有各式各樣的建筑、街道、人物,只是離得太遠,世人望去,但見一片蒼茫,無邊鋪展。以
此推想,自九萬里高空俯視,地上的千門萬戶、山川城池,也將混融一氣,不復分辨了罷。
《莊子》想象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但在這里,正是日常生活經驗,方催生出此種想象。
讀者常覺《逍遙游》想象瑰奇,脈絡飄忽,前一點無可置疑,后一點卻不盡然。清人宣
第1頁共22頁
穎評此篇:“文后生文,喻中夾喻,如春云乍起,層委疊屬,遂為垂天大觀,真古今橫絕之
文也。"(《南華經解》)卷一但是細細參究,文章何以不一線直下,而每于中途岔開一筆談
及其他?“文后生文,諭中夾喻”,是跟讀者捉迷藏么?答案非但不是,而且相反,是為了
協(xié)助理解。大鵬故事的敘述,原本連貫流暢,只不過反復被生活化的比方打斷。我們試把這
些比方看作注釋,括入括號,剩下的部分,便怡然理順。執(zhí)此法以閱《莊子》,許多行文脈
絡上的難點,均可迎刃而解。其效力又不限于《逍遙游》一篇了。
(摘編自成瑋《讀莊子一法》)
材料二:哲學討論的超驗對象,不能拿邏輯范疇來思考,因而“說”與“不說”“怎么
說”成了巨大的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意在言外的——“寓言”。儒道兩家的思
維方式都是中國化的,將天和人聯系在一起來考慮,認識論是體悟式、直覺式的。適應這種
思維方式最有效而又形象化的方式就是寓言。因此,與《莊子》的表達方式一致,閱讀《莊
子》時也不需要直接討論宇宙觀、人生觀和認識論、實踐論等概念,而是以形象化的方式直
接討論莊子對宇宙和人生的看法。換句話說,寓言是莊子哲學的言說策略,把寓言當成寓言
讀則是我們的閱讀策略。
寓言的產生也是言意不可調和的結果,同時又把言意矛盾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莊子
反對辯論,可又善于辯論;莊子反對言說,可又是語言大師。莊子在懷疑而不能放棄的基礎
上選擇的“狂言”(“吾以是狂而不信也”)這種話語形式。體現其一邊立言,一邊破言的態(tài)
度?!肚f子》作為哲學的言意矛盾尤其突出,而思想(危言)與思想的表現(寓言)有如鹽溶于
水,深刻與生動完美結合。
(摘編自蘆淳、歐陽田《文哲融合
——〈逍遙游〉的閱讀策略》)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學中的超現實想象,迎合人的幻想天性,但不是一切幻想都有文學價值。
B.莊子為了幫助讀者領會自己的文筆,用厚水負大舟進行類比,化抽象為具體。
C.讀者常認為《逍遙游》想象瑰奇,脈絡飄忽,這個觀點,清人宣穎不認同。
D.中國化的思維方式將人與天聯系起來,這一點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是一致的。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逍遙游》中插入了生活化的比方,可見莊子很重視讀者的體驗。
B.莊子以大鵬尚且算不上自由為例,論證了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C.把比方看作注釋,是閱讀的不二法門。其效力不限于《逍遙游》。
D.莊子在文章中運用寓言進行說理,這使言意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
A.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峋(X。,慢慢呼氣之意)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莊子?大宗師》)
B.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
之!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幾矣。(《莊子?人間世》)
第2頁共22頁
C.朱評漫學屠龍于支離益,彈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莊子?列御寇》)
D.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
忘言。(《莊子?外物》)
4.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4分)
答:
5.有人認為莊子是諸子中真正的“文學家”,也有人稱莊子是“半個哲學家”。請結
合材料。談談你對此的理解。(4分)
答:
(二)現代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天下一輪春秋月
①當今世界,亂云飛渡,危機四伏,人類仿佛在踢一場找不到球門的球賽。悵然回首,
那一瀑穿越了兩千多年混沌、彷徨與蒼涼的月華,從孔子誕生地尼山的上空靜靜地流淌下來,
幾分清朗,幾分暖意。
②2500多歲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靜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處。他比蘇格拉底
年長82歲,比柏拉圖年長124歲,比亞里士多德年長167歲。這意味著,中國的孔子以領
先西方思想源頭“古希臘三賢”的腳步,接舉了人類文明的圣火。
③孔子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④“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諧社會”“太平盛世”“大同世界”,是歷代儒
家的共同理想,是中國夢的濫觴。以“和”為媒,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友好接駁,沒有古希
臘文明進程中希波戰(zhàn)爭、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的暴風躲雨,沒有羅馬天主教十字軍東征的腥風血
雨,也沒有歐洲“五月花”號的凄風苦雨;以“和”為旗,儒家主張平等,反對使用武力,
中華帝國曾成為調停紛爭、震懾強梁、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為舟,張騫出使西域,
鑒真東渡扶桑,鄭和七下西洋,海上絲路、唐蕃古道、絲綢之路……海上生明月,儒香傳萬
里;以“和”為燈,中華文明雄峙瀚海,引渡異域文明的夜航,馬可?波羅、利瑪竇、遣唐
使踏浪而來o“協(xié)和萬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約數”,“和而不同”是個性的“最小公信
數”,如何求“和",我們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⑤孔子是人類的慧根。他指點了中華文明的共有圓心,也開辟了世界文明的東方原點。
孔子師先偶而有獨創(chuàng),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舊,堅守卻能應變,創(chuàng)新與包容的稟賦
優(yōu)勢成就了儒學的博大精深。其后,孟子、荀子、漢唐經學、程朱理學……直至現代新儒,
儒家文明蔚為大觀。在東方,它傳播到朝鮮、日本等地;在西部,它與佛教文明、伊斯蘭文
第3頁共22頁
明相生相榮。大約400年前,《論語》等儒家經典就譯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響伏爾泰、
馬克思等一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與外來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鑒吸收,以超強的
內斂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華文化的主流主體,為形成和接續(xù)世
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貢獻。
⑥近年來,西方一些機構評選“十大思想家”“100位影響歷史的人物”等,孔子或名
列前茅或位居第一;一些國家矗立起孔子雕像,建立了儒學研究機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
東門上方,孔子與猶太人先知摩西、古希臘政治家梭倫的雕像并列鑲嵌以作為公平正義的象
征;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聚首巴黎,呼吁“以中國孔子的智慧幫助全人類應對21世紀
的挑戰(zhàn)”...
⑦面對差異與分歧、沖突與動蕩,面對霸權主義和恐怖主義災難頻仍、人道主義危機紅
燈頻閃的當今世界,孔子的公平、博愛、和諧理念,能否成為人類的普世價值?蓊郁的儒家
文明之樹能否讓躁動的心靈找到安棲的枝頭?
⑧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國的。
⑨先秦時期,儒家學說只是受到某些統(tǒng)治者的青睞,孔子也只是因為個人才干卓越而受
到器重,其主張并沒有成為當時的統(tǒng)治思想。他只是一勾新月,孤獨地發(fā)著清輝,甚至是一
炳燭光,只能照亮近處,溫暖周圍。
⑩但光芒自有力量,明卜怕微弱。歷代仕儒們堅韌不拔、鍥而不舍,以微風細雨滋心潤物
的方式點化冥頑、教化蒼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凝成古代君子的品格,塑成中華民族的性格,如長風浩蕩,如豐碑,稟
凜。
?兩千多年的時間打造出仁、義、禮、孝、德等諸多儒家元素,寫進我們的課本,嵌入
我們的名字,鐫刻在廣袤神州樓閣宅院的門聯匾額上,約定在古老國度的家訓族規(guī)鄉(xiāng)風民俗
中,流進我們的血液,成為民族道德星空的北斗?!凹河⒍⑷?,己欲達而達人”的仁愛
觀,“見利思義”的義利觀,“仁義忠信,樂善不倦”的道德觀,“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的和諧觀等,使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綠葉蔥蘢。
?光必有影,豐碑的背后有影隨形。
?孔子對周禮的尊崇導致了后人對復古循舊的固守,儒家對官本位、權力等級意識的強
調禁錮了人的能動性,極端的愚忠愚孝愚貞觀念造成對人性的束縛和扼殺。“愛親”之仁與
“利國”之仁往往存在矛盾,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常常出現兩難,孔子編經,秦人滅經,漢
人尊經,唐人注經,宋人疑經,被焚毀、被打倒、被尊奉、被揚棄,儒家學說命運多舛。許
多要素被發(fā)揚光大,一些精華被毀滅殆盡,不少糟粕被渲染放大,各種唯心成分如雜草叢生。
經過兩千年長途旅行的古老儒學,仍需要“洗洗澡”“治治病”,一嬋陳年的積垢。
?儒學是人學不是神學,儒教是教化不是宗教。儒家是思想舞臺的要角,但不是政治舞
臺的主角,更不是歷史舞臺的長痢,許多文化責任不能由儒家獨擔,更不能讓孔子全部買單。
孔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儒家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主體但不是全體。只有去偽
存真、正本清源,才能還原真實的孔子。
第4頁共22頁
?中國是孔子的故園、儒家的搖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就是與中國文化融合的
過程。當代中國所遵循的創(chuàng)新理論之所以生機勃勃,是因為中國文化底蘊深厚,這就是中國
特色。如何在波瀾壯闊的科技浪潮中綻放思想的光芒,在此起彼伏的戰(zhàn)爭狼煙中發(fā)出文明的
信號,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競爭中確立道德的標桿,在全球化進程中建立起精神的里程碑與靈
魂的紅綠燈,這是儒家的新擔當。文過飾非與吹毛求疵,都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如果把
孔子思想從我們的血管、骨骼中抽空,中華民族就會思想貧血、精神缺鈣,中華文明就沒有
了生命的底色。
?青史不泯,經典不老。我們應該高聲吟誦民族的經典,就像基督徒讀《圣經》、穆斯
林背《古蘭經》。一個心中沒有神圣的民族是沒有尊嚴的民族,一個不珍視自己經典的民族
是沒有力量的民族。
?揣一本《論語》在胸口,人在長河中行進,心在長天里漂洗?;仡^看月,淡云輕拂,
那玉盤上分明寫著四個字:光而不耀9。
(取材于劉漢俊同名散文)
【注】【1】語出《老子》第五十八章“是以圣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下列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②段寫孔子比“古希臘三賢”年長,表明了孔子及其倡導的儒學是人類文明的源
頭。
B.第⑥段列舉諸多事例意在說明孔子的公平、博愛、和諧等理念已經成為人類的普世
價值。
C.第?段寫儒家學說命運多舛,是為了證明儒家思想本身存在著不足,必須要消污去
垢。
D.第?段以《圣經》《古蘭經》類比,表明儒家經典在當今應當得到國人的尊重與珍
視。
7.下列對作品中有關知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絲綢之路”是指古代由中國經波斯到歐洲的商路,為溝通中西文化作出了巨大貢
獻。
B.“和而不同”指表面能與人和睦相處,但心里卻不茍同,是儒家處理問題的重要原
則之一。
C.“程朱理學”,指宋代程潁、程頤、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學派,有''存天理、滅人欲”
等主張。
D.“老子”即《師說》中提到的老聃,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著作《道德經》也稱
《老子》。
8.本文語言富于表現力,請對文中畫線的語句加以賞析。(6分)
答:
第5頁共22頁
9.有人認為從行文的角度看,應先寫“孔子是中國的”,后寫“孔子是世界的”。對
此你怎么看?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五年春,晉文公欲伐曹,假道于衛(wèi),衛(wèi)人弗許。三月,楚圍宋,宋復告急晉。文公欲救
則攻楚,為楚嘗有德,不欲伐也;欲釋宋,宋又嘗有德于晉,患之。先軫日:“執(zhí)曹伯,分
曹、衛(wèi)地以與宋,楚急曹、衛(wèi),其勢宜釋宋。”于是文公從之,而楚成王乃引兵歸。楚將子
玉日:“王遇晉至厚,今知楚急曹、衛(wèi)而故伐之,是輕王。"王曰:"晉侯亡在外十九年,
困日久矣,果得反國,險厄盡知之,能用其民,天之所開,不可當?!弊佑裾埬浚骸胺歉冶?/p>
有功,愿以間執(zhí)①讒慝之口也。"楚王怒,少與之兵。于是子玉使宛春告晉:“請復衛(wèi)侯而
封曹,臣亦釋宋?!焙热眨骸白佑駸o禮矣,君取一,臣取二,勿許?!毕容F曰:“定人之
謂札楚一言定二圄于一言而亡之我則避禮不許楚是棄宋也。不如私許曹、衛(wèi)以誘之,執(zhí)宛春
以怒楚,既戰(zhàn)而后圖之。”晉侯乃囚宛春于衛(wèi),且私許復曹、衛(wèi)。曹、衛(wèi)告絕于楚。楚子玉
怒,擊晉師,晉師退。軍吏日:“為何退?”文公日:“昔在楚,約退三令,可信乎!”楚
師欲去,子玉不肯。四月點唇,宋公、齊將、秦將與晉侯次城濮。己巳,與楚兵合戰(zhàn),楚兵
敗,子玉收余兵去。五月丁未,獻楚俘于周,駟介百乘,徒兵千。天子使王子虎命晉侯為色,
賜大輅,彤弓一,彤矢百,旅弓十,旅矢千,租曾一囪,圭瓚,虎賁三百人。晉侯三辭,然
后售首受之。六月,行賞,狐偃為首?;蛟唬骸俺清е拢容F之謀。"文公曰:“城濮之
事,偃說我毋失信。先軫日'軍事勝為右',吾用之以勝。然此一時之說,偃言萬世之功,
奈何以一時之利而加萬世功乎?是以先之?!?/p>
(節(jié)選自《史記?晉世家》,有刪改)
【注】①間執(zhí):堵塞。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定人之謂禮楚/一言定三國/子一言而亡之/我則毋禮/不許楚/是棄宋也
B.定人之謂禮/楚一言定三國/子一言而亡之/我則毋禮/不許楚/是棄宋也
C.定人之謂禮楚/一言定三國/子一言而亡之我/則毋禮/不許楚/是棄宋也
D.定人之謂禮/楚一言定三國/子一言而亡之我/則毋禮/不許楚/是棄宋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舍,古代行軍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為九十里。成語“退避三舍”中的“三舍”
一詞就是這個意思。
B.戊辰,文中為干支紀日。干支,即天干和地支的合稱,在夏歷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
期,還可以紀月紀時。
第6頁共22頁
C.伯,此處與文中“晉侯”的“侯”,均指爵位,體現諸侯封建等級。周代爵位分公、
侯、伯、子、男五等。
D.稽首,指古代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主時所用,跪下并
拱手至地,頭也至地。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晉文公感念舊恩。楚國圍攻宋國,宋求救于晉,晉文公因為兩國都曾有恩于他,對
此感到左右為難,可見他不是忘恩負義之人。
B.晉文公信守諾言。文公曾答應楚國,交戰(zhàn)時晉退避三舍避讓楚國。這次楚國攻打晉
國,他堅守約定,沒有迎戰(zhàn),先選擇了后退。
C.晉文公謙恭有禮。晉文公取勝后,沒有將所獲完全據為己有,而是敬奉天子。面對
天子的封賞,他多次辭謝,最后才行禮接受。
D.晉文公善納賢言?城濮之戰(zhàn),先軫曾勸晉文公:作戰(zhàn)取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毋失
信。文公十分欣賞他,并及時采納了他的意見。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王遇晉至厚,今知楚急曹、衛(wèi)而故伐之,是輕王。(4分)
譯文:
(2)奈何以一時之利而加萬世功乎?是以先之。(4分)
譯文:
14.城濮之戰(zhàn),晉文侯獲勝的客觀原因有哪些?請依據文本內容簡要說明。(3分)
答:
參考譯文:
五年(前632)的春季,晉文公想討伐曹國,向衛(wèi)國借路,衛(wèi)國人不答應。三月,楚包圍
宋國,宋又向晉國求援。文公想救援宋國就應攻打楚國,因為楚國曾對文公有恩,文公便不
想攻打楚國;想放棄對宋國的救援,可宋國又曾經對晉國有恩:文公為此左右為難。先軫勸
說:“抓住曹伯,把曹、衛(wèi)的土地分給宋國,楚(肯定會)為曹、衛(wèi)著急,這種情況(下)楚國
應該會放棄宋國。”于是文公聽取了先軫的意見,楚成王真的率軍(離開宋國)回去了。楚國
大將子玉說:“成王對晉國太好了,今天文公知道楚國為曹國、衛(wèi)國的事著急卻(還要)故意
攻打它們,這是輕視君王?!背赏跽f:“晉侯在外逃亡十九年,受困的時間太久了,終于返
回晉國,他嘗盡了艱難險阻,能正確對待百姓,上天為他開路,他不可阻擋?!弊佑瘢ㄈ匀唬?/p>
請兵說:“(我)不敢(奢望)一定(能)建功立業(yè),只求堵塞中傷誹謗的言論?!背鹾苌鷼猓?/p>
給他很少的軍隊。于是子玉讓宛春告訴晉國:“請求恢復衛(wèi)侯地位,保存曹國,我也放棄宋
國?!焙日f:“子玉無禮了,我的國君只得到一份,他們的臣子卻得到兩份,不能答應?!?/p>
先軫說:“安定人心叫作禮。楚國一句話安定了三個國家,您一句話滅亡了它們,我們才是
無禮了。不答應楚國,這就是放棄宋國。不如私下里答應恢復曹、衛(wèi)兩國(土地)以便引誘楚
國,扣留宛春來激怒楚國,等作戰(zhàn)后(視戰(zhàn)爭勝負的情況)再來謀劃?!睍x侯就把宛春囚禁在
衛(wèi)國,并私下答應恢復曹、衛(wèi)兩國(土地)。曹、衛(wèi)兩國派使者通知與楚國斷交。楚將子玉很
第7頁共22頁
生氣,攻打晉軍,晉軍后退,軍官問道:“為什么退兵?”文公說:“過去在楚國時已立約
說交戰(zhàn)時退避三舍,可以違約嗎?”楚軍也想撤退,子玉不同意。四月戊辰日,宋公、齊將、
泰將與晉侯駐扎在城濮。己巳日,他們與楚軍交戰(zhàn),楚軍失敗,子玉帶著殘兵敗將逃走。五
月丁未日,晉文公把楚國俘虜奉獻給周王,共有一百輛披甲的駟馬車、一千多名步兵。天子
讓王子虎宣布晉侯為霸主,賞賜給晉侯黃金裝飾的大車,一副紅色弓,百支紅色箭,十副黑
色弓,千支黑色箭,一百(y6u,有)香酒,還有玉勺和三百名勇士。晉侯多次辭謝,最后才
行禮接受了。六月,晉文公論功行賞,狐偃屬頭功。有人說:“城濮的戰(zhàn)爭,是先軫的計謀?!?/p>
文公說:“城濮的戰(zhàn)爭,狐偃勸我不要失去信用。先軫說:'打仗以戰(zhàn)勝為重。'我聽了先
軫的話取勝了。然而這只是有利于一時的說法,狐偃說的是千秋萬代的功業(yè),怎么能使一時
的利益超過萬代的功業(yè)呢?因此,應該讓狐偃得首功?!?/p>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河涅,
杜牧
元載②相公曾借箸⑨,憲宗皇帝亦留神。
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
牧羊驅馬雖戎服,白發(fā)丹心盡漢臣。
唯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閑人。
【注】①河涅,唐與吐蕃的邊境地帶,安史之亂時被吐蕃占領。②元載,唐代宗時的宰
相,主張收復河涅。③借箸,《史記?留侯世家》載,張良在劉邦吃飯時進策說:“臣請借
前箸為大王籌之?!雹堋靶姟本?,漢代晁錯主張削藩定邊,但景帝聽信讒言將他殺害。⑤
遺弓劍,唐憲宗去世的委婉說法。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借箸”一詞借用張良的典故來替代“籌劃”,含有將元載比作張良的意思。
“亦”字表明元載和憲宗都曾關注西北邊防。
B.頷聯借用晁錯的故事,其目的在說明元載的遭遇與晁錯頗為相似。前四句將史實和
典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著議論。
C.頸聯寫出當地百姓身著異服而心為漢臣。其中“雖”和“盡”兩字用得極好,突出
了河涅百姓的浩然正氣,筆勢勁健。
D.尾聯作者認為雖未收復河涅,但是涼州動人的歌舞樂曲傳入內地,給內地的唐朝百
姓帶來歡樂,促進了民族間的交流。
16.請簡要分析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第8頁共22頁
(1)《燭之武退秦師》中說出了晉國、秦國聯合圍攻鄭國的理由是
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
⑶《鴻門宴》中比喻一個人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另有所指的句子是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H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中國印章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絢麗多彩和中華文化的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符
號之一。
中國印章文字首選篆文,故稱為篆刻印章,早期多用銅、金、玉等為印材,后以石質為
主。石質印材的使用為文人和藝術家用刀刻印開辟了新的天地??逃〉牡斗ù笾驴煞譃閮煞N:
沖刀和切刀。沖刀行進較快,很像書法中一拓直下的筆法,能表現出的氣勢;切刀
則行進較慢,用短程碎刀連續(xù)切成,猶如書法中的澀筆,能表現出遒勁凝練、厚實、穩(wěn)健的
氣象。中國印章運用鐵刀精雕細刻時,既創(chuàng)造中國繪畫的藝術美感,也直接體現中國書法的
????o
古往今來的中國印章設計者、制作者,常將自己的審美注入創(chuàng)作之中。歷代眾多文學家、
書畫家對印章,許多印家也兼工詩書畫,他們常常取用一些警世恒言或詩詞佳句作
為印章內容。欣賞此類印章,人們往往在中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18.依次在文中橫線上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答: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4分)
答:
20.下圖是“厚德載物”的印章作品,請結合上則材料簡要說明其藝術特點。(4分)
答: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古籍是前人給后人留下的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雖然古籍保護措施和環(huán)境日益完善,但
是由于古籍年代久遠,①,古籍變得越來越稀少和脆弱。有鑒于此,古籍數字化日益
凸顯其價值。古籍數字化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古籍進行數字化處理,_
第9頁共22頁
?o保護古籍的目的是使得后人可以充分繼承、發(fā)展優(yōu)秀文化遺產。古籍數字化很好地
解決了這個問題。
目前古籍數字化主要有三個步驟:第一步是按照古籍的原貌原樣進行掃描或者復?。坏?/p>
二步是將掃描好或復印好的古籍轉換成文本形式,建立古籍數據庫,實現古籍內容的快速檢
索,③:第三步是對古籍數據庫古籍內容進行深度加工、標引和關聯,在全國范圍內
實現古籍數據共建共享,實現古籍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古籍數字化是建設數字圖書館的必然要
求。圖書館的古籍數字化建設、古籍數字化服務,()o
2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目的是促進傳統(tǒng)文化閱讀,通過創(chuàng)新管理和服務方式,密切聯系讀者需求,更好地
保護和開發(fā)利用中國古典文化
B.目的是通過創(chuàng)新管理和服務方式,促進傳統(tǒng)文化閱讀,密切聯系讀者需求,更好地
保護和開發(fā)利用中國古典文化
C.目的是通過創(chuàng)新管理和服務方式,更好地保護和開發(fā)利用中國古典文化,促進傳統(tǒng)
文化閱讀,密切聯系讀者需求
D.目的是更好地保護和開發(fā)利用中國古典文化,通過創(chuàng)新管理和服務方式,密切聯系
讀者需求,促進傳統(tǒng)文化閱讀
22.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
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
答:①②③_________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靈魂是身體的主宰,只有鑄牢思想之魂,才有精神之成長。而精神之成長猶如身體一樣,
需要“鈣”的補充。這就是《大學》所謂的“富潤屋,德潤身”。在6月17日中央政治局
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用理想信念強基固本,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正心
明德,補足精神之'鈣',鑄牢思想之‘魂'。"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檢測試卷?解析版
第10頁共22頁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幻想是人的天性,文學中的超現實想象,便揮灑著這種天性。不過并非一切幻
想,皆具文學價值。什么樣的幻想有此資格,耐人思索。
我們讀那些奇思異想的作品,往往產生錯覺。仿佛作者落筆之頃,只顧把自己源源涌現
的念頭傾瀉紙上。從不費心考慮讀者,實則不然。就本質而言,寫作源于交流的沖動。“蓋
寫文章即是不甘寂寞,無論怎樣寫得難懂,意識里也總期待有第二人讀”(周作人《結緣豆》)。
有時候,當你敲開那天馬行空的外殼,深入進去,甚至會意外發(fā)現,作品注重讀者體驗,到
了苦口婆心的地步。《莊子?逍遙游》開篇,講過一則著名的大鵬故事,恰可舉以為證。
文章里的大一飛沖天,上到九萬里的高空,橫跨大陸,從北海直奔南海,威風是威
風極了,瀟灑也誠然瀟灑??墒恰肚f子》對它毫無稱頌之意。因為大鵬倘沒有風在下面托著,
即寸步難行。它仍有所依賴,故而并不自由。
眾所周知,自由——準確地說,精神自由——乃是《逍遙游》的主題。越是把大^寫得
威風瀟灑,越襯托出自由的難能可貴。連它都算不上自由,自郃以下,更無足論。問題在于,
大鶴無從親見,如何使讀者接受這種恢宏的想象?在文學的世界,大鵬是怎樣飛起來的?
《逍遙游》用了兩種辦法:隨處插入一些生活化的比方,輔助我們領會。譬如為說明風
不夠大,便無法托起大鵬?!肚f子》取生活事例類推:“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p>
即便你不懂得,大鵬是多么依賴著風,也該懂得,船是多么依賴著水。由此及彼,不難體悟: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比欢?,先秦時交通不發(fā)達,沒見識過江河湖海的大
有人在。《莊子》擔心內陸人士還不明白,又設想一個場景:“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
之舟,置杯;?則膠,水淺而舟大也。”倒一杯水在凹洞里,水浮得起一棵小草,卻浮不起那
只杯子。這和淺水浮不起大舟同理。替解說造出另一層解說。層層嵌套,謂之苦口婆心,誰
目不宜?又如為說明蜩與學鳩之所以嘲笑大鵬,全因見識有限,文章也打了個比喻:“適莽
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庇贸鲂性骄?、干
糧準備越多這件小事,論證見識與境界的適配問題,同樣是生活化的思維。
而最精彩的類比,莫過于這句:”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
亦若是則已矣?!薄跺羞b游》想象大朋鳥在九萬里高空俯瞰地面,會看到什么。憑當時的科技
水平,自然無人飛上天,擁有過類似的視野。莊子靈機一動。逆向思考:我們都曾站在大地
上仰望天空,那么,以從下往上看的感受,推測從上往下看的感受,不就行了?天上想來也
有各式各樣的建筑、街道、人物,只是離得太遠,世人望去,但見一片蒼茫,無邊鋪展。以
此推想,自九萬里高空俯視,地上的千門萬戶、山川城池,也將混融一氣,不復分辨了罷。
《莊子》想象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但在這里,正是日常生活經驗,方催生出此種想象。
讀者常覺《逍遙游》想象瑰奇,脈絡飄忽,前一點無可置疑,后一點卻不盡然。清人宣
穎評此篇:“文后生文,喻中夾喻,如春云乍起,層委疊屬,遂為垂天大觀,真古今橫絕之
文也。"(《南華經解》)卷一但是細細參究,文章何以不一線直下,而每于中途岔開一筆談
第11頁共22頁
及其他?“文后生文,喻中夾喻”,是跟讀者捉迷藏么?答案非但不是,而且相反,是為了
協(xié)助理解。大故事的敘述,原本連貫流暢,只不過反復被生活化的比方打斷。我們試把這
些比方看作注釋,括入括號,剩下的部分,便怡然理順。執(zhí)此法以閱《莊子》,許多行文脈
絡上的難點,均可迎刃而解。其效力又不限于《逍遙游》一篇了。
(摘編自成瑋《讀莊子一法》)
材料二:哲學討論的超驗對象,不能拿邏輯范疇來思考,因而“說”與“不說”“怎么
說”成了巨大的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意在言外的——“寓言”。儒道兩家的思
維方式都是中國化的,將天和人聯系在一起來考慮,認識論是體悟式、直覺式的。適應這種
思維方式最有效而又形象化的方式就是寓言。因此,與《莊子》的表達方式一致,閱讀《莊
子》時也不需要直接討論宇宙觀、人生觀和認識論、實踐論等概念,而是以形象化的方式直
接討論莊子對宇宙和人生的看法。換句話說,寓言是莊子哲學的言說策略,把寓言當成寓言
讀則是我們的閱讀策略。
寓言的產生也是言意不可調和的結果,同時又把言意矛盾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莊子
反對辯論,可又善于辯論;莊子反對言說,可又是語言大師。莊子在懷疑而不能放棄的基礎
上選擇的“狂言”(“吾以是狂而不信也”)這種話語形式。體現其一邊立言,一邊破言的態(tài)
度。《莊子》作為哲學的言意矛盾尤其突出,而思想(危言)與思想的表現(寓言)有如鹽溶于
水,深刻與生動完美結合。
(摘編自蘆淳、歐陽田《文哲融合
——〈逍遙游〉的閱讀策略》)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
A.文學中的超現實想象,迎合人的幻想天性,但不是一切幻想都有文學價值。
B.莊子為了幫助讀者領會自己的文筆,用厚水負大舟進行類比,化抽象為具體。
C.讀者常認為《逍遙游》想象瑰奇,脈絡飄忽,這個觀點,清人宣穎不認同。
D.中國化的思維方式將人與天聯系起來,這一點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是一致的。
【解析】“這個觀點,清人宣穎不認同”錯誤,從材料第七段引用清人宣穎的話,是
說他也認為《逍遙游》想象瑰奇,脈絡飄忽。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
A.《逍遙游》中插入了生活化的比方,可見莊子很重視讀者的體驗。
B.莊子以大鵬尚且算不上自由為例,論證了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C.把比方看作注釋,是閱讀的不二法門。其效力不限于《逍遙游》。
D.莊子在文章中運用寓言進行說理,這使言意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
【解析】B.“論證了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錯誤,過于絕對,材料“連它都算不
上自由,自鄰以下,更無足論”,大鵬的例子不是唯一示例,因而不能證明“絕對的自由是
不存在的”。C,“其效力不限于《逍遙游》”錯誤,材料“其效力又不限于《逍遙游》一
篇了”,可能是幾篇,但并不能說明可以適用于所有文本;“不二法門”錯誤,曲解文意,
材料“我們試把這些比方看作注釋,……執(zhí)此法以閱《莊子》,許多行文脈絡上的難點,均
第12頁共22頁
可迎刃而解”,是說用此法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但并未說其是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D.“這使言意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錯誤,因果顛倒,材料“寓言的產生也是言意不可調
和的結果,同時又把言意矛盾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言意產生不可調和”是因,“寓
言的產生”是果。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D)
A.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峋(xU,慢慢呼氣之意)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莊子?大宗師》)
B.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
之!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幾矣。(《莊子?人間世》)
C.朱評漫學屠龍于支離益,彈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莊子?列御寇》)
D.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
忘言。(《莊子?外物》)
【解析】根據“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意在言外的——‘寓言“寓言是莊子
哲學的言說策略,把寓言當成寓言讀則是我們的閱讀策略”可知,材料二是說莊子借寓言說
理。前三項都是寓言,都是借寓言說理。D.運用比喻說理,屬于生活化的比方,不是借寓言
說理。
4.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4分)
答:①首先指出奇思異想的作品,作者并非不考慮讀者,并引用周作人的話佐證。②進
而用《逍遙游》中大鵬故事為例證,揭示莊子運用生活化比方和類比兩種方法使讀者接受恢
宏的想象。③最后總結出讀《莊子》的方法。
5.有人認為莊子是諸子中真正的“文學家”,也有人稱莊子是“半個哲學家”。請結
合材料。談談你對此的理解。(4分)
答:莊子既是文學家,也是哲學家。
(1)文學家:①《莊子》中充斥具有文學價值的幻想,超越現實的想象。②《莊子》注
重讀者閱讀體驗,通過生活化的比方和類比,將奇思異想的道理說明白。
(2)哲學家:沒有直接討論宇宙觀、人生觀和認識論、實踐論等概念,而是采用寓言的
形式以形象化的方式直接討論對宇宙和人生的看法。
(二)現代文閱讀H(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天下一輪春秋月
①當今世界,亂云飛渡,危機四伏,人類仿佛在踢一場找不到球門的球賽。悵然回首,
那一瀑穿越了兩千多年混沌、彷徨與蒼涼的月華,從孔子誕生地尼山的上空靜靜地流淌下來,
幾分清朗,幾分暖意。
②2500多歲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處。他比蘇格拉底
年長82歲,比柏拉圖年長124歲,比亞里士多德年長167歲。這意味著,中國的孔子以領
先西方思想源頭“古希臘三賢”的腳步,接舉了人類文明的圣火。
第13頁共22頁
③孔子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④“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諧社會”“太平盛世”“大同世界”,是歷代儒
家的共同理想,是中國夢的濫觴。以“和”為媒,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友好接駁,沒有古希
臘文明進程中希波戰(zhàn)爭、伯羅奔尼撤戰(zhàn)爭的暴風驟雨,沒有羅馬天主教十字軍東征的腥風血
雨,也沒有歐洲“五月花”號的凄風苦雨:以“和”為旗,儒家主張平等,反對使用武力,
中華帝國曾成為調停紛爭、震懾強梁、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為舟,張騫出使西域,
鑒真東渡扶桑,鄭和七下西洋,海上絲路、唐蕃古道、絲綢之路……海上生明月,儒香傳萬
里;以''和"為燈,中華文明雄峙瀚海,引渡異域文明的夜航,馬可?波羅、利瑪竇、遣唐
使踏浪而來。“協(xié)和萬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約數”,“和而不同”是個性的“最小公倍
數”,如何求“和",我們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⑤孔子是人類的慧根。他指點了中華文明的共有圓心,也開辟了世界文明的東方原點。
孔子師先儒而有獨創(chuàng),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舊,堅守卻能應變,創(chuàng)新與包容的稟賦
優(yōu)勢成就了儒學的博大精深。其后,孟子、荀子、漢唐經學、程朱理學……直至現代新儒,
儒家文明蔚為大觀。在東方,它傳播到朝鮮、日本等地;在西部,它與佛教文明、伊斯蘭文
明相生相榮。大約400年前,《論語》等儒家經典就譯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響伏爾泰、
馬克思等一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與外來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鑒吸收,以超強的
內斂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華文化的主流主體,為形成和接續(xù)世
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貢獻。
⑥近年來,西方一些機構評選“十大思想家”“100位影響歷史的人物”等,孔子或名
列前茅或位居第一;一些國家矗立起孔子雕像,建立了儒學研究機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
東門上方,孔子與猶太人先知摩西、古希臘政治家梭倫的雕像并列鑲嵌以作為公平正義的象
征;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聚首巴黎,呼吁“以中國孔子的智慧幫助全人類應對21世紀
的挑戰(zhàn)”……
⑦面對差異與分歧、沖突與動蕩,面對霸權主義和恐怖主義災難頻仍、人道主義危機紅
燈頻閃的當今世界,孔子的公平、博愛、和諧理念,能否成為人類的普世價值?蓊郁的儒家
文明之樹能否讓躁動的心靈找到安棲的枝頭?
⑧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國的。
⑨先秦時期,儒家學說只是受到某些統(tǒng)治者的青睞,孔子也只是因為個人才干卓越而受
到器重,其主張并沒有成為當時的統(tǒng)治思想。他只是一勾新月,孤獨地發(fā)著清輝,甚至是一
炳燭光,只能照亮近處,溫暖周圍。
⑩但光芒自有力量,哪怕微弱。歷代仕儒們堅韌不拔、鍥而不舍,以微風細雨滋心潤物
的方式點化冥頑、教化蒼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凝成古代君子的品格,塑成中華民族的性格,如長風浩蕩,如豐碑;稟
凜。
?兩千多年的時間打造出仁、義、禮、孝、德等諸多儒家元素,寫進我們的課本,嵌入
我們的名字,鐫刻在廣袤神州樓閣宅院的門聯匾額上,約定在古老國度的家訓族規(guī)鄉(xiāng)風民俗
第14頁共22頁
中,流進我們的血液,成為民族道德星空的北斗?!凹河⒍⑷耍河_而達人”的仁愛
觀,“見利思義”的義利觀,“仁義忠信,樂善不倦”的道德觀,”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的和諧觀等,使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綠葉蔥蘢。
?光必有影,豐碑的背后有影隨形。
?孔子對周禮的尊崇導致了后人對復古循舊的固守,儒家對官本位、權力等級意識的強
調禁錮了人的能動性,極端的愚忠愚孝愚貞觀念造成對人性的束縛和扼殺?!皭塾H”之仁與
“利國”之仁往往存在矛盾,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常常出現兩難,孔子編經,秦人滅經,漢
人尊經,唐人注經,宋人疑經,被焚毀、被打倒、被尊奉、被揚棄,儒家學說命運多舛。許
多要素被發(fā)揚光大,一些精華被毀滅殆盡,不少糟粕被渲染放大,各種唯心成分如雜草叢生。
經過兩千年長途旅行的古老儒學,仍需要“洗洗澡”“治治病”,一嬋陳年的積垢。
?儒學是人學不是神學,儒教是教化不是宗教。儒家是思想舞臺的要角,但不是政治舞
臺的主角,更不是歷史舞臺的長角,許多文化責任不能由儒家獨擔,更不能讓孔子全部買單。
孔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儒家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主體但不是全體。只有去偽
存真、正本清源,才能還原真實的孔子。
?中國是孔子的故園、儒家的搖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就是與中國文化融合的
過程。當代中國所遵循的創(chuàng)新理論之所以生機勃勃,是因為中國文化底蘊深厚,這就是中國
特色。如何在波瀾壯闊的科技浪潮中綻放思想的光芒,在此起彼伏的戰(zhàn)爭狼煙中發(fā)出文明的
信號,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競爭中確立道德的標桿,在全球化進程中建立起精神的里程碑與靈
魂的紅綠燈,這是儒家的新擔當。文過飾非與吹毛求疵,都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如果把
孔子思想從我們的血管、骨骼中抽空,中華民族就會思想貧血、精神缺鈣,中華文明就沒有
了生命的底色。
?青史不泯,經典不老。我們應該高聲吟誦民族的經典,就像基督徒讀《圣經》、穆斯
林背《古蘭經》。一個心中沒有神圣的民族是沒有尊嚴的民族,一個不珍視自己經典的民族
是沒有力量的民族。
?揣一本《論語》在胸口,人在長河中行進,心在長天里漂洗?;仡^看月,淡云輕拂,
那玉盤上分明寫著四個字:光而不耀3。
(取材于劉漢俊同名散文)
【注】【1】語出《老子》第五十八章“是以圣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下列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D)
A.第②段寫孔子比“古希臘三賢”年長,表明了孔子及其倡導的儒學是人類文明的源
頭。
B.第⑥段列舉諸多事例意在說明孔子的公平、博愛、和諧等理念己經成為人類的普世
價值。
C.第?段寫儒家學說命運多舛,是為了證明儒家思想本身存在著不足,必須要消污去
垢。
D.第?段以《圣經》《古蘭經》類比,表明儒家經典在當今應當得到國人的尊重與珍
第15頁共22頁
視。
【解析】A項,“表明了孔子及其倡導的儒學是人類文明的源頭”錯誤,表述不符合
文意,過度拔高,文中意思是領先了西方思想源頭,接過并舉起了人類文明的圣火。B項,
“已經成為人類的普世價值”錯誤。C項,“寫儒家學說命運多舛,是為了證明儒家思想本
身存在著不足”錯誤。
7.下列對作品中有關知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B)
A.“絲綢之路”是指古代由中國經波斯到歐洲的商路,為溝通中西文化作出了巨大貢
獻。
B.“和而不同”指表面能與人和睦相處,但心里卻不茍同,是儒家處理問題的重要原
則之一。
C.“程朱理學”,指宋代程潁、程頤、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學派,有“存天理、滅人欲”
等主張。
D.“老子”即《師說》中提到的老聃,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著作《道德經》也稱
《老子》。
【解析】“'和而不同'指表面能與人和睦相處,但心里卻不茍同”錯誤。原文第④
和?段并沒有說“表面上”和“心里’'的不一致,表里不一,內外矛盾,聯系中國現實看應
該是“和而不同”是指與人和睦相處,但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茍同、附和。
8.本文語言富于表現力,請對文中畫線的語句加以賞析。(6分)
答:①引用數學術語,更加簡明清晰地表明追求“協(xié)和萬邦”是世界共同的愿望,“和
而不同”是各國都有由于各種原因而產牛.的不和諧因素,想要這兩者能夠共存,達成共同的
目標,需要向孔子請教。語言生動活潑,具有感染力,邏輯性強,容易讓讀者理解的同時也
能引起讀者的共鳴。②將孔子比喻成新月和燭光,既表現出了孔子的思想價值有如新月燭火
之光,又形象地點出,在先秦時期孔子的影響就如同燭光只能照亮周圍一樣,影響甚微。
9.有人認為從行文的角度看,應先寫“孔子是中國的”,后寫“孔子是世界的”。對
此你怎么看?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6分)
答:我認為這樣寫是合理的。先寫''孔子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先點出孔子思想中
重要的“和”以及“和”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世界范圍的影響,發(fā)人深思,孔子思想能不能
夠解決當今世界復雜多變的現狀。然后寫“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國的”引出下文,是
為了指出孔子思想也不是完美的,也是有不足和缺陷的。面對這樣的不足,我們不能直接拋
棄或全盤接受孔子思想,應該讓孔子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前進。只有這樣,孔子思想才能更
好地幫助解決國內的問題,才能夠解決國際的問題。同時也給出了第⑦段深思的答案。行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DB4415T 52-2025竹薯種植技術規(guī)程
- 臨時舞臺搭建合同范本
- 個人向個人貸款合作協(xié)議合同
- 臨時用工合同格式參考
- OEM合作合同模板:oem合作詳細條款
- 個人租房合同法律文本
- 中小學學生接送服務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
- 為何買賣合同被視為典范
- 二手工業(yè)設備買賣合同范本詳解
- 產品開發(fā)合同(以完成產品開發(fā)任務為期限)
- 充電樁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主要知識點
- 2025年交通運輸部長江口航道管理局招聘4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圍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基礎預防專家共識(2024版)解讀
- 廣東省廣州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12月調研測試(零模)英語 含解析
- 偏癱足內翻的治療
- 藥企質量主管競聘
- 信息對抗與認知戰(zhàn)研究-洞察分析
- 心腦血管疾病預防課件
- 手術室??谱o士工作總結匯報
- 2025屆高三聽力技巧指導-預讀、預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