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2015-2016學年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1頁
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2015-2016學年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2頁
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2015-2016學年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3頁
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2015-2016學年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4頁
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2015-2016學年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5-2016學年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題1分,共20分)1.如圖是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圖中的①②③代表相關的歷史事件,按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①隋朝建立②隋滅陳,統(tǒng)一全國③開鑿大運河B.①隋滅陳,統(tǒng)一全國②隋朝建立③開鑿大運河C.①開鑿大運河②隋朝建立③隋滅陳,統(tǒng)一全國D.①隋朝建立②開鑿大運河③隋滅陳,統(tǒng)一全國2.唐朝時期,修建了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整的長安城.具體負責長安城工程建設的是六部中的()A.吏部 B.戶部 C.刑部 D.工部3.雖然武則天誅殺公卿,獨斷專權,但史學家還是肯定了她的功績.其原因是武則天()A.創(chuàng)立殿試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擊大族勢力 D.促進社會發(fā)展4.益陽市中小學已普遍開設經典誦讀課,經典誦讀已成為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弘揚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方式.“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大詩人杜甫的這首經典詩稱頌的是()A.開元盛世 B.光武中興 C.康乾盛世 D.貞觀之治5.下面示意圖顯示了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與圖中①相對應的時期應該是()A.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6.學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沒有戰(zhàn)敗的情況下與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妥協(xié)議和,不僅稱兄道弟,還歲幣絹帛,這難道不是一種恥辱?”學生乙:“客觀上說,這次議和取得了通過戰(zhàn)爭沒有取得的結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雙方之間再無大規(guī)模戰(zhàn)事,禮尚往來、榷場貿易、互通有無,不也造福百姓?”據此可知,兩位同學談論的“議和”出現在下列哪兩個政權之間()A.宋、遼 B.宋、夏 C.宋、金 D.遼、夏7.北宋后期,一位四川商人在當地購買一批蜀錦,他最方便使用的貨幣是()A.鐵錢 B.銅錢 C.交子 D.會子8.外貿所得在宋朝的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為鼓勵海外貿易,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設立的管理機構是()A.市舶司 B.中書省 C.三司 D.十三行9.假如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你有可能看到的現象是()A.老百姓吃的是占城稻大米飯 B.許多回族商人在夜市賣葡萄C.外國使團隨鄭和船隊來臨安 D.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10.“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綠綠的草原,這是我的家.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群…”《天堂》這首歌曲深情表達了蒙古族歌手騰格爾對家鄉(xiāng)的贊美.歷史上蒙古族曾經建立了疆域空前遼闊的元朝,其建立者是()A.阿保機 B.成吉思汗 C.忽必烈 D.努爾哈赤11.我國自古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在元朝廣大疆域內出現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況,并形成了一個新民族.請說出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別是()A.朝鮮族回族 B.蒙古族回族 C.土家族藏族 D.蒙古族滿族12.明史專家吳晗在《朱元璋》一書中寫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君臣關系從坐而站而跪這一現象說明()A.丞相權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設立了錦衣衛(wèi)、東廠 D.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強13.史書記載鄭和船隊經過爪哇國:“行使中國歷代銅錢,一般國人最喜中國青花瓷器…則用銅錢買易.”材料反映鄭和下西洋促進了()A.明朝國威的樹立 B.明朝航海技術的發(fā)展C.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 D.中國和亞非各國的政治交往14.識圖析圖是歷史學習和歷史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圖《清時期全圖》中字母④所示區(qū)域是()A.海南島 B.南海諸島 C.臺灣島 D.庫頁島15.美國學者羅茲?墨菲在《亞洲史》中說:“在許多方面,宋朝在中國都是最令人激動的時代,它統(tǒng)轄著一個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宋朝“創(chuàng)新和文化繁盛”的是()A.出現了最早的紙幣 B.火藥開始用于軍事C.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 D.形成了詞創(chuàng)作的繁榮局面16.中醫(yī)是中國的國粹,幾千年來,歷代醫(yī)家在傳承中華傳統(tǒng)醫(yī)術的同時,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中醫(yī)的內容.下列醫(yī)學成就中屬于李時珍的是()A.制成“麻沸散” B.寫成《傷寒雜病論》C.寫成《千金方》 D.寫成《本草綱目》17.為了紀念曹雪芹誕辰300周年,我國發(fā)行了一套紀念郵票(如圖).郵票中曹雪芹身邊放置的書稿最有可能是()A.《三國演義》 B.《水滸傳》 C.《紅樓夢》 D.《西游記》18.有學者指出:“古來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統(tǒng),正統(tǒng)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國家政體并善以此治國,王而不藩者,不過秦皇、漢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這里的“國家政體”是指()A.王位世襲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權制19.某歷史興趣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收集到一些資料.下面這組圖片資料體現的主題是()A.唐朝的經濟繁榮 B.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響C.古代經濟重心南移 D.古代的對外友好交往20.學會歸納歷史發(fā)展的階段特征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對中國古代歷史發(fā)展的基本階段及其特征的歸納描述,正確的是()A.秦漢時期﹣﹣中華文明的起源B.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C.宋元時期﹣﹣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D.明清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二、解答題21.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靈魂,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民族。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以下問題。探究一制度篇(1)現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孫中山指出材料中所說的古代中國的考試制度是什么?探究二經濟篇(2)生產工具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志。列舉我國古代唐朝歷史上哪些生產工具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推動了經濟發(fā)展。探究三文化篇如圖“中國在許多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人類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讓我們與歷史進行親密接觸,尋找其中蘊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3)根據上圖和所學知識,說出我國唐朝和宋朝文學的主要表現形式。并舉一例這一時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探究四感悟篇(4)綜合以上內容,在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你獲得了哪些啟示?22.自去年以來,美日在南海挑起諸多事端。過去7個月,美國軍艦已3次接近中國南海島礁以踐行“航行自由”,挑戰(zhàn)中國主權。引起中國人們對鞏固國家統(tǒng)一;維護領土、領海、領空主權完整等問題的極大關注。某班同學針對有關問題進行歸類學習,收集到了如圖所示圖片和材料,讓我們一起閱讀與感悟。材料一材料二明清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要特點就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對內同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兩者密切相結合。﹣﹣﹣摘編自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材料三2009年《國際先驅導報》有文章指出:海權影響海洋戰(zhàn)略,西方擴張性的海洋文化注定了其對外侵略殖民的海洋政策,中國農耕文明相對內斂帶有更多和平的色彩。調查發(fā)現,有79%的受調查者認為海權就是中國依法享有的海洋利益,包括在領海以及專屬經濟區(qū)內航海、養(yǎng)殖、捕撈、開采油氣和礦產資源的排他性的權利,而僅有15.9%的受調查者認為海權是控制海洋的權利。恰恰相反,西方社會則普遍認為海權無非是控制海洋的權利。請回答:(1)圖一中的戚繼光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歷史貢獻是什么?圖二情境發(fā)生在1662年初我國的某寶島,與此密切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2)17世紀中期,面對圖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組織哪兩次反擊戰(zhàn)?最終雙方簽訂了哪一條約從而解決兩國的東段邊界問題?(3)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實體現了材料二的哪一觀點?請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實來證明材料二的另一個觀點。(4)據材料三,概要指出中西方海權觀的主要差異是什么?據此你認為維護中國海洋權益的關鍵是什么?(5)“學史使人明智”。請你結合上述材料和問題,聯系當今“南海問題”,談談“明清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這一主題的現實意義。23.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辈牧隙瞥瘜ν庵饕煌肪€圖,如圖1。材料三鄭和之后,再無鄭和。﹣﹣﹣梁啟超請回答:(1)結合材料一,說明唐朝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試舉一例說明。(2)西藏地區(qū)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始于元朝。當時,中央政府設置了什么機構管理西藏?(3)清朝進一步加強對西藏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4)聯系材料二,在如圖2唐朝疆域方位示意圖的空框內填上地名(5)說說唐朝對外交往有什么特點?(6)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為什么會出現材料三中梁啟超所說的這種現象?

2015-2016學年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題1分,共20分)1.如圖是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圖中的①②③代表相關的歷史事件,按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①隋朝建立②隋滅陳,統(tǒng)一全國③開鑿大運河B.①隋滅陳,統(tǒng)一全國②隋朝建立③開鑿大運河C.①開鑿大運河②隋朝建立③隋滅陳,統(tǒng)一全國D.①隋朝建立②開鑿大運河③隋滅陳,統(tǒng)一全國【考點】史實辨析題;隋朝的建立;隋朝大運河.【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隋朝的興衰史實.【解答】依據所學,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589年隋朝滅掉南方的陳朝,實現了國家統(tǒng)一.為鞏固隋朝統(tǒng)治,加強南北交通,公元605年﹣610年,隋煬帝征發(fā)民工幾百萬,開鑿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故選A.2.唐朝時期,修建了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整的長安城.具體負責長安城工程建設的是六部中的()A.吏部 B.戶部 C.刑部 D.工部【考點】三省六部制.【分析】本題考查六部的具體分工,對相關史實要理解記憶.【解答】在唐代六部的職掌大致是:1、吏部,掌官吏的任免、銓敘、考績、升降等.2、戶部,掌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3、禮部,掌典禮、科舉、學校等.4、兵部,掌全國軍政.5、刑部,掌刑法、獄訟等.6、工部,掌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故選D.3.雖然武則天誅殺公卿,獨斷專權,但史學家還是肯定了她的功績.其原因是武則天()A.創(chuàng)立殿試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擊大族勢力 D.促進社會發(fā)展【考點】女皇武則天.【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武則天的統(tǒng)治措施.【解答】武則天在位時期,重用人才,獎勵農業(yè)生產,促進了唐朝經濟的發(fā)展,她的統(tǒng)治被稱之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雖然武則天誅殺公卿,獨斷專權,但史學家還是肯定了她的功績.其原因是武則天在位時的統(tǒng)治措施促進社會發(fā)展,故選D.4.益陽市中小學已普遍開設經典誦讀課,經典誦讀已成為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弘揚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方式.“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大詩人杜甫的這首經典詩稱頌的是()A.開元盛世 B.光武中興 C.康乾盛世 D.貞觀之治【考點】開元盛世.【分析】由“開元全盛日”可知,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唐玄宗開創(chuàng)的開元盛世.【解答】“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反映的是唐朝開元盛世的局面.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因為唐玄宗前期的年號是開元,所以被譽為“開元盛世”.故選A.5.下面示意圖顯示了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與圖中①相對應的時期應該是()A.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考點】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和原因.【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相關內容.【解答】如圖可知,西漢時期經濟重心在北方;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經濟重心南移的趨勢;宋朝時,南方戰(zhàn)亂較少,許多中原人南遷,完成了經濟重心南移.由此可以看出,經濟重心由黃河流域轉移到了長江流域.故選C.6.學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沒有戰(zhàn)敗的情況下與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妥協(xié)議和,不僅稱兄道弟,還歲幣絹帛,這難道不是一種恥辱?”學生乙:“客觀上說,這次議和取得了通過戰(zhàn)爭沒有取得的結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雙方之間再無大規(guī)模戰(zhàn)事,禮尚往來、榷場貿易、互通有無,不也造福百姓?”據此可知,兩位同學談論的“議和”出現在下列哪兩個政權之間()A.宋、遼 B.宋、夏 C.宋、金 D.遼、夏【考點】宋、遼、西夏的并立與和戰(zhàn).【分析】本題考查澶淵之盟和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解答】由“中原王朝”“少數民族政權”“沒有戰(zhàn)敗”“歲幣”可以看出,他們討論的是宋遼之間的澶淵之盟.宋真宗時,遼軍大舉攻宋,一直打到黃河岸邊的澶州城下,威脅東京.宰相寇準力勸宋真宗御駕親征,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遼宋議和,遼朝撤兵,兩方達成和議,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和平局面.故選A.7.北宋后期,一位四川商人在當地購買一批蜀錦,他最方便使用的貨幣是()A.鐵錢 B.銅錢 C.交子 D.會子【考點】中國古代貨幣演變歷程.【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紙幣的產生.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北宋后期、四川、最方便的貨幣.【解答】北宋時期,市場上流通的仍是金屬貨幣,既有銅錢,也有鐵錢,但是金屬貨幣使用不方便.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區(qū)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與金屬貨幣相比,紙幣攜帶方便.會子是南宋時的紙幣.故選C.8.外貿所得在宋朝的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為鼓勵海外貿易,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設立的管理機構是()A.市舶司 B.中書省 C.三司 D.十三行【考點】宋代南方經濟的發(fā)展.【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宋朝商品經濟發(fā)展,海外貿易發(fā)達的掌握情況.宋朝時,海外貿易非常發(fā)達,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解答】B項中書省是元朝在中央設立的管理機構;C項三司是明朝為加強對地方管理設立的機構;D項十三行是清政府設立的管理對外貿易的機構.故選A.9.假如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你有可能看到的現象是()A.老百姓吃的是占城稻大米飯 B.許多回族商人在夜市賣葡萄C.外國使團隨鄭和船隊來臨安 D.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考點】宋代的社會生活.【分析】本題考查南宋的社會風貌.【解答】A.北宋時為提高糧食產量,從越南引進優(yōu)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推廣.因此可以在南宋的臨安吃到占城稻大米飯.故A項正確.B.唐朝以來,不少定居中國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他們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互相通婚,逐漸融合,最終在元代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回族.因此在南宋時期還沒有回族.故B項錯誤.C.1405﹣1433年,明朝鄭和率領船隊共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因此南宋時鄭和船隊不可能來臨安.故C項錯誤.D.南宋是古代中國學術思想的巔峰時期,知識分子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有很大的言論自由.“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出現在清朝實行文字獄之后.故D項錯誤.故選A.10.“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綠綠的草原,這是我的家.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群…”《天堂》這首歌曲深情表達了蒙古族歌手騰格爾對家鄉(xiāng)的贊美.歷史上蒙古族曾經建立了疆域空前遼闊的元朝,其建立者是()A.阿保機 B.成吉思汗 C.忽必烈 D.努爾哈赤【考點】忽必烈建立元朝.【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忽必烈建立元朝.【解答】本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識記再現能力.成吉思汗死后,忽必烈繼承漢位,與1271年建立元朝,1276年滅南宋實現統(tǒng)一.故選C.11.我國自古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在元朝廣大疆域內出現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況,并形成了一個新民族.請說出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別是()A.朝鮮族回族 B.蒙古族回族 C.土家族藏族 D.蒙古族滿族【考點】忽必烈建立元朝.【分析】此題根據蒙古的統(tǒng)一、元朝的建立和元朝的民族融合等相關知識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206年鐵木真統(tǒng)一了蒙古各部,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所以建立元朝的民族是蒙古族.元朝時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波斯人同漢、蒙、維吾爾等族雜居,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故選B.12.明史專家吳晗在《朱元璋》一書中寫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君臣關系從坐而站而跪這一現象說明()A.丞相權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設立了錦衣衛(wèi)、東廠 D.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強【考點】明朝君權加強的措施.【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君主專制制度加強的問題.【解答】從大臣和皇帝的關系來看,大臣由坐到站到跪,說明大臣的地位越來越低,皇帝的權威越來越高,反映了君主專制集權的不斷強化.A項未被體現,題干中只是表述君權的強化.C項設立錦衣衛(wèi)、東廠只是明朝的事,反映不出君權強化,大臣地位下降的演變趨勢.D項是加強中央集權的關系,不是君主專制的問題.故選B.13.史書記載鄭和船隊經過爪哇國:“行使中國歷代銅錢,一般國人最喜中國青花瓷器…則用銅錢買易.”材料反映鄭和下西洋促進了()A.明朝國威的樹立 B.明朝航海技術的發(fā)展C.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 D.中國和亞非各國的政治交往【考點】鄭和下西洋.【分析】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解答】由材料中“銅錢”“青花瓷器”“交易”可知,該材料反映了鄭和下西洋時期的經濟交易.明朝前期,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鄭和船隊遍訪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船隊受到各國熱烈歡迎,船上裝載著大量的金銀寶貨,以絲綢和瓷器最受當地人的喜愛.他們從各國換回珠寶、香料和藥材等特產.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故選C.14.識圖析圖是歷史學習和歷史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圖《清時期全圖》中字母④所示區(qū)域是()A.海南島 B.南海諸島 C.臺灣島 D.庫頁島【考點】清朝疆域圖.【分析】本題考查清朝疆域圖.【解答】該圖為清朝疆域圖,根據所學知識,清朝前期,我國的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島,總面積達1300萬平方千米,是亞洲最大的國家.圖中①處為海南島,②處為臺灣島,③處為庫頁島,④處為南海諸島.故選B.15.美國學者羅茲?墨菲在《亞洲史》中說:“在許多方面,宋朝在中國都是最令人激動的時代,它統(tǒng)轄著一個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宋朝“創(chuàng)新和文化繁盛”的是()A.出現了最早的紙幣 B.火藥開始用于軍事C.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 D.形成了詞創(chuàng)作的繁榮局面【考點】史實辨析題;宋代南方經濟的發(fā)展;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和外傳;宋詞和元曲.【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宋朝的文化.【解答】A.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北宋前期.B.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C.北宋平民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D.宋朝是我國詞創(chuàng)作的繁榮時期.故選B.16.中醫(yī)是中國的國粹,幾千年來,歷代醫(yī)家在傳承中華傳統(tǒng)醫(yī)術的同時,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中醫(yī)的內容.下列醫(yī)學成就中屬于李時珍的是()A.制成“麻沸散” B.寫成《傷寒雜病論》C.寫成《千金方》 D.寫成《本草綱目》【考點】明朝三部科學巨著.【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李時珍的醫(yī)學成就.【解答】A、東漢時期華佗被譽為神醫(yī),擅長外科手術,制成用于外科手術的“麻沸散”,編制了一套健身體操“五禽戲”;B、東漢時期張仲景譽為醫(yī)圣,著有《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y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C、唐代醫(yī)學家孫思邈著有《千金方》;D、明朝李時珍著有《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被譯為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yī)藥學的重要文獻.故選D.17.為了紀念曹雪芹誕辰300周年,我國發(fā)行了一套紀念郵票(如圖).郵票中曹雪芹身邊放置的書稿最有可能是()A.《三國演義》 B.《水滸傳》 C.《紅樓夢》 D.《西游記》【考點】明清文學成就和特色.【分析】由題干中“曹雪芹書稿”可知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紅樓夢》.【解答】A.《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所著,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A.《水滸傳》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所著,是我國第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C.《紅樓夢》是清朝的曹雪芹所著,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D.《西游記》是明朝中期的吳承恩所著,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故選C.18.有學者指出:“古來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統(tǒng),正統(tǒng)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國家政體并善以此治國,王而不藩者,不過秦皇、漢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這里的“國家政體”是指()A.王位世襲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權制【考點】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漢武帝推進大一統(tǒng)的措施;清朝君主集權強化的主要措施.【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央集權制度的有關內容.【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皇、漢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推行郡縣制;漢武帝實現大一統(tǒng)、解決王國問題;宋太祖加強中央權力,結束唐末以來的藩鎮(zhèn)割據局面;康熙帝設南書房,加強君主權力.故選D.19.某歷史興趣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收集到一些資料.下面這組圖片資料體現的主題是()A.唐朝的經濟繁榮 B.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響C.古代經濟重心南移 D.古代的對外友好交往【考點】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fā)展;鄭和下西洋.【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外交往有關知識的準確記憶.【解答】依據所學可知,在西漢張騫通西域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了絲綢之路.古代的“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fā),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qū),到達西亞,再轉運歐洲.“絲綢之路”成為橫穿歐亞的陸上交通要道.明朝前期鄭和奉命七下西洋,彰顯了中國對外開放的精神.唐朝時,鑒真東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取經.所以圖片資料體現的是古代的對外友好交往.故選D.20.學會歸納歷史發(fā)展的階段特征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對中國古代歷史發(fā)展的基本階段及其特征的歸納描述,正確的是()A.秦漢時期﹣﹣中華文明的起源B.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C.宋元時期﹣﹣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D.明清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考點】隋朝的建立;唐朝的建立.【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隋朝的階段特征.【解答】A.中華文明的起源應該是原始社會時期;B.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表述準確;C.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應該是明清時期;D.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應該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故選B.二、解答題21.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靈魂,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民族。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以下問題。探究一制度篇(1)現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孫中山指出材料中所說的古代中國的考試制度是什么?探究二經濟篇(2)生產工具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志。列舉我國古代唐朝歷史上哪些生產工具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推動了經濟發(fā)展。探究三文化篇如圖“中國在許多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人類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讓我們與歷史進行親密接觸,尋找其中蘊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3)根據上圖和所學知識,說出我國唐朝和宋朝文學的主要表現形式。并舉一例這一時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探究四感悟篇(4)綜合以上內容,在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你獲得了哪些啟示?【考點】科舉制的創(chuàng)建及影響;盛唐的社會氣象;光耀千古的唐詩;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和外傳;歷史開放性問題.【分析】(1)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考試制度.(2)本題考查推動唐朝經濟發(fā)展的生產工具.(3)本題考查我國唐朝和宋朝文學的主要表現形式及這一時期的一列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4)本題考查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解答】(1)由材料中“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可知,英國的考試制度源于中國.中國古代的考試制度是科舉制度.(2)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便于耕作,還制成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這些生產工具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推動了經濟發(fā)展.(3)在文化方面,我國唐、宋時期的主要的文學表現形式是唐詩和宋詞.這一時期的科技成就有: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指南針或火藥的發(fā)明或運用.(4)綜合以上內容,在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應繼承前人寶貴經驗,努力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勤思多問,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勇于實踐等.故答案為:(1)考試制度.(2)曲轅犁、筒車.(3)唐:詩;宋:詞;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指南針或火藥的發(fā)明或運用.(4)繼承前人寶貴經驗,努力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勤思多問,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勇于實踐等.22.自去年以來,美日在南海挑起諸多事端。過去7個月,美國軍艦已3次接近中國南海島礁以踐行“航行自由”,挑戰(zhàn)中國主權。引起中國人們對鞏固國家統(tǒng)一;維護領土、領海、領空主權完整等問題的極大關注。某班同學針對有關問題進行歸類學習,收集到了如圖所示圖片和材料,讓我們一起閱讀與感悟。材料一材料二明清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要特點就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對內同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兩者密切相結合。﹣﹣﹣摘編自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材料三2009年《國際先驅導報》有文章指出:海權影響海洋戰(zhàn)略,西方擴張性的海洋文化注定了其對外侵略殖民的海洋政策,中國農耕文明相對內斂帶有更多和平的色彩。調查發(fā)現,有79%的受調查者認為海權就是中國依法享有的海洋利益,包括在領海以及專屬經濟區(qū)內航海、養(yǎng)殖、捕撈、開采油氣和礦產資源的排他性的權利,而僅有15.9%的受調查者認為海權是控制海洋的權利。恰恰相反,西方社會則普遍認為海權無非是控制海洋的權利。請回答:(1)圖一中的戚繼光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歷史貢獻是什么?圖二情境發(fā)生在1662年初我國的某寶島,與此密切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2)17世紀中期,面對圖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組織哪兩次反擊戰(zhàn)?最終雙方簽訂了哪一條約從而解決兩國的東段邊界問題?(3)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實體現了材料二的哪一觀點?請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實來證明材料二的另一個觀點。(4)據材料三,概要指出中西方海權觀的主要差異是什么?據此你認為維護中國海洋權益的關鍵是什么?(5)“學史使人明智”。請你結合上述材料和問題,聯系當今“南海問題”,談談“明清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這一主題的現實意義?!究键c】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之戰(zhàn)與《尼布楚條約》;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和設置伊犁將軍.【分析】(1)本題考查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2)本題考查康熙皇帝兩次雅克薩之戰(zhàn).(3)本題考查分析材料能力.(4)本題主要考查中西方海權觀的主要差異和維護中國海洋權益的關鍵.(5)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的反侵略斗爭.【解答】(1)明朝中期,沿海倭寇經常騷擾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戚繼光組建了抗倭隊伍“戚家軍”,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最終平息了東南沿海的倭患.1661年,鄭成功率領艦隊進攻占領臺灣的荷蘭殖民者,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向鄭成功投降,鄭成功收復臺灣.(2)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等地修建殖民據點.為了保衛(wèi)疆土,康熙皇帝兩次命令清軍圍攻雅克薩的侵略者.1689年,中俄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解決了兩國東部邊界問題.(3)材料一反映出了我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斗爭,同材料二的對外抗擊外敵入侵的觀點相同.另一觀點即同內部的分裂勢力作斗爭.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都是同內部分裂勢力的斗爭.(4)觀點差異可以從材料基本能提煉出來,據材料“有79%的受調查者認為海權就是中國依法享有的海洋利益,包括在領海以及專屬經濟區(qū)內航海、養(yǎng)殖、捕撈、開采油氣和礦產資源的排它性的權力”可知,中方觀點:海權就是中國依法享有的海洋權益;據材料“僅有15.9%的受調查者認為海權是控制海洋的權力.恰恰相反,西方社會則普遍認為海權無非是控制海洋的權力”可知,西方社會則普遍認為海權無非是控制海洋的權力;維護中國海洋權益的關鍵是政府支持,技術到位,具有海權意識并去維護海權.(5)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學生可結合社會現實與自身理解作答.明清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形成并鞏固,清朝前期的疆域奠定了今天我國版圖的基礎.正是中華先人不懈的努力和抗爭,使得我們的疆域如此遼闊,因此,我們應當發(fā)揚愛國精神,同一切侵犯領土主權的行為作斗爭.故答案為:(1)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2)康熙皇帝;雅克薩反擊戰(zhàn);《尼布楚條約》.(3)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史實:康熙帝平定噶爾丹叛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4)中國人普遍認為海權就是中國依法享有的海洋利益,西方社會則普遍認為海權就是控制海洋的權力;更新海權觀念、強化海權意識,維護海洋權益.(說出其中一條即可)(5)“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領土完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要堅決同一切侵犯中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