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給藥指導及中藥應用注意事項_第1頁
中藥給藥指導及中藥應用注意事項_第2頁
中藥給藥指導及中藥應用注意事項_第3頁
中藥給藥指導及中藥應用注意事項_第4頁
中藥給藥指導及中藥應用注意事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關(guān)于中藥給藥指導及中藥應用注意事項中藥給藥護理指導中藥是中醫(yī)治療疾病最常用的一種手段,也是護理人員的主要任務之一,任務完成得好壞將會直接影響醫(yī)療護理質(zhì)量。因此,必須正確掌握給藥途徑、方法、時間,中藥起效時間和服藥禁忌等有關(guān)護理。第2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給藥要求

1、嚴格查對制度:嚴格查對制度是正確執(zhí)行治療的重要保證。包括病人姓名、性別、年齡、床號,藥物的名稱、劑量、煎藥方法、給藥途徑、服藥方法、服藥時間、飲食宜忌等,均應查對核實,正確無誤后方可執(zhí)行。

2、明確給藥方法:要認真按醫(yī)囑要求執(zhí)行不同的給藥方法。對中西藥合用的病人,在服藥時,應注意配伍禁忌。

3、了解過敏史,熟悉中藥的毒副反應一旦發(fā)現(xiàn)過敏或毒副反應時,要及時停藥,并配合搶救。第3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給藥要求4、掌握給藥時間在指定時間內(nèi)給藥。同時做到服藥到口。

5、觀察服藥后反應及治療效果服藥反應包括正常和不良反應兩方面,護理人員必須認真觀察之。治療效果的觀察,一是檢驗有效無效,二是決定再劑或停服。如外感表證病人,服藥后,周身微汗出,病人感到全身輕松感,表示表邪已解除,不必再劑;若汗出不透,病人仍有惡寒畏風之感,說明表邪未解,應服再劑。第4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給藥時間與護理中醫(yī)學認為人體內(nèi)部活動有很強的時間節(jié)律性。為提高藥物的效果,護理人員應掌握給藥時間護理知識。

1、給藥時間應與人體內(nèi)部活動的節(jié)律相一致。即陽藥用于陽長時,陰藥用于陰長時。升藥用在升時,降藥用于降時。第5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給藥時間與護理如選用扶陽益氣、溫中散寒、行氣和血、消腫散結(jié)等治則或方藥時,應選定在早晨或上午服用,以借天時陽旺,人體陽氣隨之充盛之勢扶陽抑陰,而祛除病邪。同理,凡需借助陰氣祛邪的病證,在選用滋陰補血、收斂固澀、重鎮(zhèn)安神、定驚熄風、清熱解毒等治則或方藥時宜在傍晚或午后陰長之時服用;在天之陽氣旺的白晝治療三陽經(jīng)病,以借陽經(jīng)主時的天之陽旺,使正勝邪退而使病愈。在天之陰氣旺盛的黑夜治療三陰經(jīng)病,也是借陰經(jīng)主時的天之陰旺,使正復邪去而達病愈。

第6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給藥時間與護理2、根據(jù)疾病的部位確定給藥時間:疾病部位不同,服藥時間也應有別。如治療上焦疾病的,宜在飯后服藥;治療下焦疾病的,則宜在飯前服藥。而病在骨髓、四肢者,宜在夜間吃飽飯后和在早晨空腹服藥。3、根據(jù)病情確定給藥時間:根據(jù)病情需要,選定最佳的給藥時間,以利藥物盡快發(fā)揮預防和治療作用,減少毒副反應。

第7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給藥時間與護理(1)一般疾病口服給藥分一日2-3次,于早、晚或早、中、晚,飯后0.5-1小時給藥。

(2)危重病證應及時給藥,并應選擇能最快發(fā)揮療效的給藥途徑。

(3)解表藥,若病情許可,應于中午前陽分時間給藥,以順應陽氣升浮,助藥力祛邪外出。

(4)治咽喉疾病,給藥可不拘時多次頻服,緩緩咽下,使藥液能與病變部位充分接觸。

(5)平喘藥,應在哮喘發(fā)作前2小時給藥。

第8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給藥時間與護理(6)健胃藥,應在飯前服用;用于消食導滯的藥物,則在飯后服,以達開胃、導滯之功效。

(7)對胃有刺激性藥物宜在飯后服。

(8)涌吐藥,宜清晨午前服。

(9)潤腸通便藥,宜空腹服用,以利消除腸胃積滯;瀉下藥,按"日哺人氣收斂"之理,應入夜睡前給予;止瀉藥,按時再服,瀉止藥停。

10)驅(qū)蟲藥,清晨空腹或晚上睡前給藥。

(11)補益藥,一般宜飯前服用。

第9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給藥時間與護理(12)補陰藥,宜晚上一次服;補陽藥,宜午前服。(13)調(diào)經(jīng)藥,一般于經(jīng)前或經(jīng)期服用。對肝郁氣滯之痛經(jīng)病人,應在行經(jīng)前3-5天服用疏肝理氣藥。若在月經(jīng)期服用理氣活血方藥,不僅可使痛經(jīng)緩解,而且也有利于月經(jīng)周期的調(diào)節(jié)。

(14)特殊情況應遵照醫(yī)囑執(zhí)行。

第10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服藥方法與護理湯劑服法

(1)分服法:即是將一日一劑中藥,分2-3次等量分服。對老人小兒服藥有困難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數(shù)或濃煎后服用。

(2)頓服:將一劑湯藥一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常用于急危癥的搶救治療。

(3)頻服:是將一天的藥量,少量多次服用。多用于上部疾病,尤其是咽喉或嘔吐病人。

(4)連服:是指在短時間內(nèi)連續(xù)給予大劑量藥物的服用方法。如治療小兒流行性乙型腦炎高熱、敗血癥等,多用此法。意在短時間內(nèi),使體內(nèi)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

第11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服藥方法與護理中成藥服法

一般分送服、沖服、調(diào)服、含化及喂服等。

(1)送服:是將藥放入口內(nèi),用溫開水或藥引、湯劑送服。

(2)沖服:即將藥物放入杯內(nèi),用溫開水、藥引等沖成懸混液后服用。

(3)調(diào)服:是將一些散劑用溫開水或白酒、醋等液體調(diào)成糊狀后口服。如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給藥。(4)含化:是將丸、丹劑含在口中,讓藥慢慢溶化,緩緩咽下。如六神丸、喉癥丸、救心丹等。

(5)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嬰幼兒、年老體弱或急危重癥病人。是指將中成藥溶成液狀,逐口喂給病人的一種方法。

第12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服藥方法與護理服藥溫度

服藥溫度也是服藥方法中應注意的內(nèi)容。服藥溫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藥湯劑的藥液溫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溫度而言。常有熱服、溫服和冷服之分。

(1)熱服:是將剛煎好的藥液趁熱服下。常用于寒證用熱藥,宜熱服,或真熱假寒證用寒藥時,屬“寒者熱之”和“治熱以寒”之法,以減少病人服藥格拒。

第13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服藥方法與護理2)溫服:是將煎好的湯劑或送藥的水等放溫后再服用。一般湯劑均采用溫服。

(3)冷服:將煎好的湯劑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熱證用寒藥或真寒假熱證用熱藥。屬“熱者寒之”、“熱藥冷服”、“治寒以熱,涼而行之”大法。

此外,服藥劑量在服藥方法中也需重視的一個問題,雖用藥的劑量一般由醫(yī)生確定,但護理人員也應掌握和了解,以便在有誤時給以及時指出。

第14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服藥后護理

除了認真做好服藥時間及方法外,還應做好服藥后的護理。

1、服藥后應注意休息,觀察有不良反應。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藥物,更須嚴密觀察和記錄。

第15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服藥后護理

2、觀察藥物效果和反應,如服解表藥后,應給病人喝些熱粥或熱飲,以助藥力。冬令感冒還需稍蓋衣被,讓其周身微汗出。服涌吐藥后要觀察嘔吐物的性質(zhì)、量和次數(shù),服瀉下藥后應觀察瀉下次數(shù),大便性質(zhì)、量等。服排石湯要觀察二便情況,檢查有無結(jié)石排出等。對服用逐水藥或劇毒藥時,應事先向病人或家屬交待注意事項和可能發(fā)生的反應。服藥后要觀察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第16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服藥后護理3、對中西藥合用的病人,應告訴中西藥服用的方法的間隔時間。第17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服藥后護理4、注意食物對藥效的影響,中醫(yī)歷來有“藥食同源”之說。這是因為藥性和食性都有“四氣”即寒、熱、溫、涼和“五味”即辛、甘、酸、苦、咸的相同內(nèi)容和區(qū)別。同時某些食物本是藥物,既可食用,又當藥用。如大棗、蓮子、桂圓、百合、山藥、赤小豆、海帶、甲魚、桑椹、黑芝麻、峰蜜等。第18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服藥后護理既然食性和藥性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與藥性相順應,食物能增強藥物的作用;食性與藥性相反,食物便會降低藥物的作用。如熱證病人用寒藥治療的同時,食物應選用寒涼之品,以順應病、和藥物的藥性;同樣,寒證病人使用熱藥治療時也應給以溫熱性食物。這樣治療效果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反之,就會降低藥物的效果。第19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服藥后護理總之,食物的正確選擇,對提高藥物的療效,促進病人早日康復,具有與用藥同等重要的位置,必須認真掌握,正確執(zhí)行。此外,飲食因素還可能對中藥的吸收有多種多樣的影響,護理人員也應做到心中有數(shù),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來提高藥物的療效,減少妨礙吸收的因素第20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中藥應用注意事項第21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內(nèi)服湯劑注意事項1.服藥時間一般情況下每劑藥分2~3次服用,具體服藥時間可根據(jù)藥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醫(yī)囑選擇適宜的服藥時間,例如:解表藥、清熱藥宜飯前一小時服用,服用解表劑應避風寒或增衣被或輔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積藥,通常飯后服;瀉下藥宜飯前服;驅(qū)蟲藥應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藥宜睡前服;補益藥宜空腹服;驅(qū)蟲劑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為妥,忌油膩、香甜食物;急診用藥遵醫(yī)囑。第22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內(nèi)服湯劑注意事項2.服藥溫度一般情況宜采用溫服法,對有特殊治療需要的情況應遵醫(yī)囑服用。第23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內(nèi)服湯劑注意事項3.服藥劑量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l,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兒童應遵醫(yī)囑服用第24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內(nèi)服中成藥注意事項1.內(nèi)服中成藥一般用溫開水(或藥引)送服,散劑用水或湯藥沖服。2.用藥前仔細詢問過敏史,對過敏體質(zhì)者,提醒醫(yī)生關(guān)注。3.密切觀察用藥反應,對嬰幼兒、老年人、孕婦等特殊人群尤應注意,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并協(xié)助處理。第25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內(nèi)服中成藥注意事項藥服用膠囊不能銼碎或咬破;合劑、混懸劑、糖漿劑、口服液等不能稀釋,應搖勻后直接服用;如番瀉葉、胖大海等應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飲。第26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藥注射劑注意事項1.用藥前認真詢問患者藥物過敏史。2.按照藥品說明書推薦的調(diào)配要求、給藥速度予以配置及給藥。3.中藥注射劑應單獨使用,現(xiàn)配現(xiàn)用,嚴禁混合配伍。4.中西注射劑聯(lián)用時,應將中西藥分開使用,前后使用間隔液。第27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藥注射劑注意事項5.除有特殊說明,不宜兩個或兩個以上品種同時共用一條靜脈通路。6.密切觀察用藥反應,尤其對老人、兒童、肝腎功能異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藥注射劑的患者尤應加強巡視和監(jiān)測,出現(xiàn)異常,立即停藥,報告醫(yī)生并協(xié)助處理。第28頁,共3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藥注射劑注意事項7.發(fā)生過敏反應的護理(1)立即停藥,更換輸液管路,通知醫(yī)生。(2)封存發(fā)生不良反應的藥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檢。(3)做好過敏標識,明確告知患者及家屬,避免再次用藥。(4)過敏反應治療期間,指導患者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