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湖北省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29/28/wKhkGGYm8XmAdNzFAALDZo_y_Vw617.jpg)
![2022-2023學年湖北省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29/28/wKhkGGYm8XmAdNzFAALDZo_y_Vw6172.jpg)
![2022-2023學年湖北省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29/28/wKhkGGYm8XmAdNzFAALDZo_y_Vw6173.jpg)
![2022-2023學年湖北省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29/28/wKhkGGYm8XmAdNzFAALDZo_y_Vw6174.jpg)
![2022-2023學年湖北省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29/28/wKhkGGYm8XmAdNzFAALDZo_y_Vw61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2湖北省部分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孔子十分重視“仁”,并且嚴格區(qū)分“義”和“利”。人之所以為人,就是要行義而不謀利。換句話說,就是要“推己及人”。這就是“仁”的實踐。孔子雖然十分強調(diào)這一點,但并未充分闡述人何以應當這樣做。孟子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在這樣做之中,他發(fā)展出使他垂名后世的“人性本善說”。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究竟怎樣認識人性——這是中國哲學里爭論最多的問題之一。孟子在《告子章句上》第三節(jié)到第六節(jié)里,曾列舉當時除他以外還有另外三種不同的理論。第一種是認為,人性無所謂善惡;第二種是認為,人性可以從善,也可以從惡(這種意見似乎意味著認為人性之中有善因,也有惡因);還有第三種意見認為,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惡。在這三種意見中,持第一種意見的代表人物是告子,他是與孟子同時的一位哲學家?!睹献印窌杏涊d,他和孟子曾進行很長的討論,因此我們得以較多了解討論的具體內(nèi)容。孟子主張人性善,并不是認為,人人生下來便是一位孔圣人。他的理論與上述第二種意見的一方面有點相近,承認人的本性中有些因素,本身無所謂善或惡,但如人不加以節(jié)制,它就將導致惡。孟子認為,這是人與野獸共同的地方,它們反映了人性里面有野獸的本能方面。但嚴格說來,這不是“人性”?!浴吨袊軐W簡史》(馮友蘭著,趙復三譯)材料二理解孟子的人性論不能只有一個視角,即不能僅從性善論的角度審視孟子的人性論。孟子的人性論具有二重視角。這種二重視角簡而言之,一重是本體的,一重是工夫的;或者說一重是存在的,一重是實踐的。這兩個視角加起來,才是孟子對待人性完整的看法與態(tài)度。孟子人性論的第一重視角是以性善論來看人性。性善論既是孟子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具有重要功能,即為仁政論提供基礎。孟子講有不忍人之心,因而有不忍人之政,不忍人之政才是仁政(《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思想中仁政與不忍人之政的基礎與根源就是不忍人之心。所以從這方面看,性善論在孟子思想中,除了獨立的理論探討以外,其主要功能是作為孟子政治論與仁政論的基礎。性善表現(xiàn)為仁義之心。仁義之心是人天生就有的,所以孟子有時將其稱為良心、本心。良心指具有先驗性,不是從經(jīng)驗得來的;本心就是人的本體,是固有的。所以如果從人有良心、本心的方面看,人和禽獸具有根本不同。人的良心、本心就是人與禽獸的根本差別。這種根本性的差異,孟子將其稱為“天爵”。孟子認為“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孟子·告子上》),就是說仁義的本性是上天所賦予人的一種尊貴和榮耀。所以,孟子非常重視并且要求我們真正認識到:我們的良心、本心都應該被理解為上天給予的尊貴與榮耀,是我們最寶貴的內(nèi)在財富,是“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告子下》)的根源與依據(jù)。性善說不僅把人的道德本性視為一種尊貴的價值,而且也包含了人性平等的思想。孟子認為“人人有貴于己者”,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尊貴的東西,人性是平等的。人能根據(jù)自己天賦的本性而成為圣人,所以“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高度弘揚了人的道德本性,也可以說孟子在最高的理論層次上,表達了重視人、尊重人以及信任人發(fā)展的可能性。孟子相信人能通過教育全面發(fā)展并實現(xiàn)他的本性,或者說孟子對人性的潛能與實踐給予了高度信任。換言之,孟子對人性的光輝做了最高的肯定和贊揚。孟子人性論的第二個視角是面對生命欲望的人性。在與告子的辯論中,孟子主要意在建立一個對性善的論證,但需要注意的是,孟子不只講了性善思想。告子人性論至少包含四種含義,其中一種就是“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在孟子的回答中,他并沒有對“食色,性也”給予否定,表示“食色,性也”這個表達孟子是可以承認的?!笆成?,性也”就是把人感官的欲望和本能,看作是人性的一部分。孟子也認為“形色,天性也”(《孟子·盡心上》),此處表達了他對屬于人形體身體及感官欲望部分作為人性來理解的肯定。人感官欲望的追求,如果作為本性來講,會受到很大制約,這種制約孟子往往用“命”這一概念來表達。這就涉及孟子思想中所講的“性命之理”,即只講性本善還是不夠的,要講性的實踐,還要把性命之理包括進來,性命之理就是性與命的關系。人都喜歡追求富貴,追求仕途的通達,孟子認為,人可以追求這些東西,但是這些東西能不能得到,不是由人自己所能決定的,所以君子認為這些都是“求在外者也”?!扒笾趦?nèi)”與“求之在外”的重要區(qū)別在于:前者的追求活動有益于得的實現(xiàn),而后者的追求活動無益于得的實現(xiàn)。因為人自己能決定的東西,人想得到就可以得到,正所謂“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但是一個人想求得富貴,富貴就可以得到嗎?這不是人自己可以決定的。對于這些東西,孟子的要求就是“求之有道”。孟子并不反對追求,但他認為要遵循正當途徑,至于結果則要歸之于命。所以孟子對于“食色,性也”并未完全否定,“形色,天性也”表達出孟子對于人感官欲望的方面還是承認的,即承認人性中包含了這一層面。這一層面體現(xiàn)為人對于外部東西的追求,或是求之在外的東西。孟子強調(diào)的重點在于“求之有道”與“俟之以命”,就是君子要將得到與否的心態(tài)付之于命,而非勉力強求?!幾躁悂怼独斫饷献尤诵哉摬荒苤挥幸粋€視角》,《博覽群書》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孟子在闡述孔子“仁義”思想的過程中,對孔子的人性論進行了拓展,發(fā)展出使孟子垂名后世的“人性本善說”。B.中國哲學史上爭論最多的問題是: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即究竟怎樣認識人性。C.性善論在孟子思想中,具有獨立的理論探討價值,其功能在于為孟子的政治論與仁政論提供基礎。D.孟子認為仁義的本性是上天所賦予人的“天爵”,是一種高于其他生靈的官爵地位,也是一種尊貴和榮耀。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含有“不能僅從性善論的角度審視孟子的人性論”的觀點,只是一暗一明,一簡一詳。B.荀子雖然主張性惡論,但同時也認為“圣人可積而致”,“涂(同“途”)之人可以為禹”,任何人只要通過后天的學習、積累都可以成為圣人。所以,荀子的性惡論與孟子性善論都包含人性平等的思想。C.“食色,性也。”把人的自然屬性和本能當作人性,進而認為人性和物性是一致的,這就抹殺了人性與物性之間的本質(zhì)區(qū)別。D.人都喜歡追求富貴,追求仕途的通達,對此不必反對,但要遵循正當途徑,至于結果則要歸之于命。因此,成敗得失要泰然處之,失敗后當更加奮發(fā),更加孜孜以求。3.結合材料二的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最接近孟子人性論思想的一項是()A.中人情性,可上下也,在其檢耳。若放而不檢,則入惡也。——漢·杜泰姬B.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逗鬂h書》C.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巍ね鯌隓.凡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學作圣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干涉?!濉ぴ鴩?.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5.孟子的人性論思想能給當今社會帶來哪些啟示?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答案〗1.A2.D3.C4.①開門見山地提出中心論點,觀點鮮明。
②整體上采用“總分”的論證結構,思路清晰。第一段提出“孟子的人性論具有二重視角”,二到四段論述“第一重視角是以性善論來看人性”,五到七段論述“第二個視角是面對生命欲望的人性”。
③分論部分運用“層遞”,層層深入,邏輯嚴密。第四段開頭用“不僅……而且……”的句式過渡,更進一步論述孟子的性善說還包含了人性平等的思想。
④大量運用引用論證,切合論述的需要,說服力強。5.①孟子的性善論是其仁政思想的理論基礎,這啟示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執(zhí)政者要有“不忍之心”,始終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②孟子在最高的理論層次上表達了重視人、尊重人以及信任人發(fā)展的可能性,對人性的光輝做了最高的肯定和贊揚,能夠喚醒人們追求人格理想的信念,主動地實現(xiàn)和完善自身道德,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③“人皆可以為堯舜”包含了人性平等的思想,也體現(xiàn)了道德主體的平等性。④孟子并不反對人們對“外部東西”的追求,但他強調(diào)應“求之有道”與“俟之以命”。這啟示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義利觀、榮辱觀?!冀馕觥健?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爭論最多的問題”說法錯誤,原文說的是“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究竟怎樣認識人性——這是中國哲學里爭論最多的問題之一”。C.“其功能在于為孟子的政治論與仁政論提供基礎”說法錯誤,根據(jù)材料二“性善論既是孟子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具有重要功能,即為仁政論提供基礎”“性善論在孟子思想中,除了獨立的理論探討以外,其主要功能是作為孟子政治論與仁政論的基礎”可知,應為“重要功能”或“主要功能”。D.“是一種高于其他生靈的官爵地位”說法錯誤,“天爵”是指上天給予我們的尊貴與榮耀,而不是指真實的官爵。故選A?!?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失敗后當更加奮發(fā),更加孜孜以求”說法錯誤,與文意不合。原文說的是“君子要將得到與否的心態(tài)付之于命,而非勉力強求”。故選D?!?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孟子的人性論具有二重視角:以性善論來看人性;面對生命欲望的人性。一重是本體的,一重是工夫的;或者說一重是存在的,一重是實踐的。A.“中人情性,可上下也”,即普通人的性情是可上可下、可善可惡的,不符合性善論。B.“不善之人未必本惡”,沒有肯定人性本善。C.對人性的理解有兩個視角,與材料二相合:一是人性本善,且人性相近、平等,是本體視角。二是“習相遠”,是工夫視角。D.與孟子的“性命之理”合,沒有論及性本善。故選C?!?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論證特點的能力。論證特色可以從“立論方式、論證結構或思路、論證方法、論證語言”等角度作答。立論方式:材料二的中心論點即文章第一段的相關內(nèi)容,采用了開門見山,直接亮明觀點的方式來提出中心論點,使論點鮮明突出,便于作者圍繞論點選擇材料、展開論證,也便于讀者把握文章的要點和結構。論證結構:材料二整體采用了總—分的結構。第一段提出中心論點“孟子的人性論具有二重視角”,是總寫;由“孟子人性論的第一重視角是以性善論來看人性”等內(nèi)容可知,二到四段論述“第一重視角是以性善論來看人性”,由“孟子人性論的第二個視角是面對生命欲望的人性”可知,五到七段論述“第二個視角是面對生命欲望的人性”,思路清晰。文章的二到七段是分論部分,主要采用了層進式的論證結構,各層次之間層層深入、步步推進。如第四段“性善說不僅把人的道德本性視為一種尊貴的價值,而且也包含了人性平等的思想”,用“不僅……而且……”這一表遞進關系的句式過渡,進一步論述了孟子的性善說還包含了人性平等的思想。這樣的結構安排體現(xiàn)了作者思維的清晰性,更反映出作者思維的深刻性。論證方法:材料二大量運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如“孟子認為‘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孟子·告子上》)”“孟子認為‘人人有貴于己者’”“孟子也認為‘形色,天性也’(《孟子·盡心上》)”引用了眾多孟子的言論,切合了論述的需要,增強了說服力?!?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問題,提出見解的能力。由材料二“孟子思想中仁政與不忍人之政的基礎與根源就是不忍人之心。所以從這方面看,性善論在孟子思想中,除了獨立的理論探討以外,其主要功能是作為孟子政治論與仁政論的基礎”可知,孟子的性善論是其仁政思想的理論基礎,這啟示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執(zhí)政者要有“不忍之心”,始終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由材料二“孟子高度弘揚了人的道德本性,也可以說孟子在最高的理論層次上,表達了重視人、尊重人以及信任人發(fā)展的可能性。孟子相信人能通過教育全面發(fā)展并實現(xiàn)他的本性,或者說孟子對人性的潛能與實踐給予了高度信任。換言之,孟子對人性的光輝做了最高的肯定和贊揚”可知,孟子在最高的理論層次上表達了重視人、尊重人以及信任人發(fā)展的可能性,對人性的光輝做了最高的肯定和贊揚,能夠喚醒人們追求人格理想的信念,主動地實現(xiàn)和完善自身道德,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由材料二“孟子認為‘人人有貴于己者’,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尊貴的東西,人性是平等的。人能根據(jù)自己天賦的本性而成為圣人,所以“人皆可以為堯舜””可知,“人皆可以為堯舜”包含了人性平等的思想,也體現(xiàn)了道德主體的平等性。由材料二“這一層面體現(xiàn)為人對于外部東西的追求,或是求之在外的東西。孟子強調(diào)的重點在于‘求之有道’與‘俟之以命’,就是君子要將得到與否的心態(tài)付之于命,而非勉力強求”可知,孟子并不反對人們對“外部東西”的追求,但他強調(diào)應“求之有道”與“俟之以命”。這啟示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義利觀、榮辱觀。(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大車(節(jié)選)李檣父親駕著他的馬車再次消失在秋日清晨的迷霧中。父親跨坐到車轅上,揚起他那桿稱心如意的馬鞭,“駕”,父親輕喝一聲,鞭鞘會發(fā)出一聲還不至于把我們驚醒的脆響。父親的去向只有兩個方位,一個是西北,一個是東南。每年秋收后一切拾掇停當,到來年開春田野里的麥子開始吐穗期間,父親都會消失一段時間。他每次回來。母親都會說,你怎么沒死在外邊,你死到外邊去吧。父親的馬車一度是用來販運石頭的。他把東山開采的石塊販運到我們或鄰近的村子,賣給那些需要蓋新房子的人家。打算翻蓋新房,或者為即將長大的兒子蓋婚房的人家,都會事先購買一批石頭堆砌到自家院子前。砌地基時再請來石匠,將那些大小不一棱角參差的石塊整飭成方石、條石,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形狀。吳大伯就是父親帶到我們這個小村莊的石匠。他來自西北很遠的地方。吳大伯白天干活,晚上搖身一變,就會變成一位說唱藝人。他的自行車上除了馱著一根鐵釬、一把長柄和一把短柄鐵錘,后座上還永遠掛著一條發(fā)黃的舊布袋,那里面有一面牛皮鼓、一根打鼓棒和一對月牙形銅片。父親說,那對銅片叫鴛鴦板,成雙成對,不能分開。兩塊銅片夾在左手的五指中,互相撞擊,便發(fā)出清脆悅耳的和音。我曾從吳大伯手里接過那兩塊銅片拿在手里把玩,像兩彎黃月牙,有些沉,邊角圓潤,暗黃的銅片上有一些歲月侵蝕的暗紋。到了晚上,父親會幫吳大伯在秋收后的打麥場上架起牛皮鼓,村里的老人們和少數(shù)婦女、孩子紛紛拎著小板凳、小方椅來到打麥場,坐到吳大伯對面,借著月光和住戶門窗泄出的燈光,巴巴地等待著。吳大伯呷一口父親為他泡好的有半搪瓷缸子劣質(zhì)茶葉的茶水,清清嗓子,碎的一聲往身后的地面上吐出一口濃痰,左手舉起鴛鴦板到齊耳的高度,右手揚起打鼓棒,咚,叮當當、叮當當,“當哩個當,當哩個當,當哩個當哩個當哩個當!閑言碎語休多講,表一表好漢武二郎……”父親承擔著吳大伯助手的角色,安排食宿,各家起點谷子,湊成半袋子甚至一麻袋,綁到吳大伯二八大杠自行車的后座上。有人說父親其實就是吳大伯的弟子,但母親并不贊成這些,她對父親說,瞎日弄什么,人家來掙了錢,還馱一口袋糧食回去,你落個什么,有那工夫還不如去一趟東山,多倒弄一車石頭。父親并不搭理母親,總是一句“你懂個屁”,便拍拍屁股出去了。終于,父親擁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家伙落兒,一只臉盆大小的牛皮鼓、一根打鼓棒、一對鴛鴦板、一副由四根藤條中間穿上牛皮筋可以自由收合的鼓架。他有時會讓我跟在身后,幫忙抱著鼓架來到村東頭的大芙蓉樹下,背靠樹樁支好大鼓,咚的一聲,父親向飯后的村人發(fā)出好戲即將開場的信號?!翱嘈娜?,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鐵甲吞了吳;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在整個村莊,在我們村莊所處的整個大鍋籠罩的天底下,父親時常背著雙手,一個人走向村外的麥田或棉花地。他的身影在那二十四條小路上交錯出現(xiàn),有時是在露水掛滿葉梢、一輪紅日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清晨,有時是在彩霞漫天的黃昏或者明月高懸的夜晚,春夏秋冬,風雨或飄雪中,他的身影顯得孤零,似乎沒人能夠理解他心底掙扎著的那份孤獨。有時我會跟在他的身后,沒什么話說,只是左蹦右跳地在小路兩邊的雜草叢中捕捉螞蚱,用一根狗尾草把那些螞蚱串起來,帶回家喂給雞兒們。不知哪天起,人們蓋房子時興起扎鋼筋澆水泥的地基,沒人家再需要石頭,父親的馬車常常空載而歸,一些嵌進車板夾縫的石子兒默然無聲,碎疼了父親和母親的眼神。他的大車閑置下來,除了農(nóng)忙季節(jié)把成捆的麥子拉到打麥場上,或者把收割的玉米稈拖到院子前,碼成越冬用的柴火垛、或者拉著母親和其他一些婦女、孩子去十里外的集鎮(zhèn),父親的大車多半閑置在西南角的草棚下,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尊嚴。他那條麻線纏成手柄的馬鞭,鞭桿由三根竹條咬合編織而成,一米來長,鞭鞘是根韌勁十足的牛筋線,比鞭桿稍長一些。當父親揮起鞭子,趕著大車離開村莊前往東山,那鞭鞘的嘶嘯聲是令母親安心、令我和妹敬畏的聲音。但現(xiàn)在父親沒理由再去東山了,那鞭聲聽上去也變得喑啞無力,不再有往日那么悅耳。從西北方向騎車而來的吳大伯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父親打聽到他常常去東南方向的一個市鎮(zhèn),具體是哪個市鎮(zhèn),誰也不知道。父親搬出那套閑置已久的馬具,撣去上面的灰塵,牽出一身純栗色皮毛的高頭大馬,為它修理好腳掌,駕上馬車便出發(fā)了。每年的秋收后,他都要離家出走,在外游蕩整整一個冬天。有人說他是去尋找?guī)煾担腥苏f見過他在十里八鄉(xiāng)游走說唱,也成了一個像吳大伯那樣的說唱藝人。我常常爬到村口那株高大的柳樹上,手搭涼棚跳望遠方,期待看見父親的大車突然出現(xiàn)在二十四條小路當中一條的盡頭。然而他跟他的大車就像一只飛走的鷹,低矮的村莊和平坦的麥地并非他的歸宿似的,只有我們從未見過的高山,哪怕寒風凜冽、白雪飄舞,但終究是他向往的地方。(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運用細節(jié)描寫展示了吳大伯自行車上馱著的勞動工具和說唱樂器,又運用動作和語言描寫展現(xiàn)了吳大伯說書前的準備工作和說書內(nèi)容,生動形象地塑造了一個農(nóng)村說唱藝人的形象。B.吳大伯作為說唱藝人,深受父親和村里人的尊重和歡迎,表明生活在文化貧乏的鄉(xiāng)村里的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C.“那鞭鞘的嘶嘯聲是令母親安心、令我和妹敬畏的聲音”,表現(xiàn)了販運石頭的大車在“我”的家庭中的重要地位。D.“他每次回來。母親都會說,你怎么沒死在外邊,你死到外邊去吧?!北憩F(xiàn)了母親對父親出外游蕩的痛恨,表明了父親的精神追求不被理解。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視角獨特,以第一人稱孩童的口吻敘述故事,由孩子的眼光打量成人世界,呈現(xiàn)了成人世界難以覺察的細節(jié)和畫面。B.小說以“父親駕著他的馬車再次消失在秋日清晨的迷霧中”開頭,營造了一種悠遠迷蒙的意境,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C.小說敘事圍繞著大車展開,大車不僅是貫穿全文的線索,還是時代與生活發(fā)展的見證和作者塑造“父親”這一形象的重要道具。D.小說敘述父親在吳大伯來到村莊演出時承擔他助手的角色,在吳大伯離開后打聽他的去向,主要為了表現(xiàn)父親樂于助人和對友誼的珍視。8.請結合文本賞析文章結尾劃線部分。9.這篇小說散文化特點明顯,請結合文本,從小說故事情節(jié)、語言特點、情感抒發(fā)的角度分析。〖答案〗6.D7.D8.①運用比喻和對比的手法,將父親和他的大車比作飛走的鷹,把父親向往的地方與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進行對比,表現(xiàn)了父親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足和對外面世界的向往與追求。②從結構上來說,首尾呼應,讓結構完整。③深化主旨,贊美了父親勇敢追求精神世界的高大形象。④文章以景結情,含蓄雋永,給讀者以無限的想象空間。9.①別開生面的散文式結構。本文不依傍故事的連貫性,曲折性,不注重矛盾沖突的激化,只是展現(xiàn)一幅幅典型的鄉(xiāng)村生活場景,小說具有跳躍的節(jié)奏和較大的時空跨度,顯得松散而又隨意自然。②鄉(xiāng)土與詩意相結合的語言。本文語言既有充滿詩意的鄉(xiāng)村環(huán)境的描寫,又有充滿鄉(xiāng)土特色的通俗語言的描寫,講究一種筆致自然,韻味悠遠的散文化的語言規(guī)范,給讀者以綿長的回味。③濃郁而真摯的情感。敘述過程中把人物主觀情緒與客觀氛圍,融入到一幕幕畫面中,使所敘述的鄉(xiāng)村唱戲場面,母親抱怨,父親孤獨身影等普通生活場景包含真情,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冀馕觥健?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痛恨”錯,母親只是不贊成,不能理解,“痛恨”用詞過重。故選D。【7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D.“主要為了表現(xiàn)父親樂于助人和對友誼的珍視”錯,主要為了表現(xiàn)父親對自己精神世界的追求與執(zhí)著。故選D。【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八拇筌嚲拖褚恢伙w走的鷹”運用比喻手法,把父親和他的大車比作飛走的鷹,“低矮的村莊和平坦的麥地并非他的歸宿似的,只有我們從未見過的高山,哪怕寒風凜冽、白雪飄舞,但終究是他向往的地方”運用對比的手法,把父親向往的地方與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進行對比,表現(xiàn)了父親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足和對外面世界的向往與追求。與開頭“父親駕著他的馬車再次消失在秋日清晨的迷霧中”首尾呼應,結構完整。父親向往“我們從未見過的高山,哪怕寒風凜冽、白雪飄舞”,深化主旨,贊美了父親勇敢追求精神世界的高大形象。以景結情,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給讀者以無限的想象空間?!?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故事情節(jié):小說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沒有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結合“父親駕著他的馬車再次消失在秋日清晨的迷霧中”“不知哪天起,人們蓋房子時興起扎鋼筋澆水泥的地基,沒人家再需要石頭,父親的馬車常??蛰d而歸”“從西北方向騎車而來的吳大伯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我常常爬到村口那株高大的柳樹上,手搭涼棚跳望遠方,期待看見父親的大車突然出現(xiàn)在二十四條小路當中一條的盡頭”等可知,展現(xiàn)一幅幅典型的鄉(xiāng)村生活場景,小說具有跳躍的節(jié)奏和較大的時空跨度,顯得松散而又隨意自然。語言特點:“每年秋收后一切拾掇停當,到來年開春田野里的麥子開始吐穗期間,父親都會消失一段時間”“當哩個當,當哩個當,當哩個當哩個當哩個當!閑言碎語休多講,表一表好漢武二郎……”“他的身影在那二十四條小路上交錯出現(xiàn),有時是在露水掛滿葉梢、一輪紅日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清晨,有時是在彩霞漫天的黃昏或者明月高懸的夜晚,春夏秋冬,風雨或飄雪中,他的身影顯得孤零,似乎沒人能夠理解他心底掙扎著的那份孤獨”,本文語言既有充滿詩意的鄉(xiāng)村環(huán)境的描寫,又有充滿鄉(xiāng)土特色的通俗語言的描寫,鄉(xiāng)土與詩意相結合的語言。情感抒發(fā):“吳大伯呷一口父親為他泡好的有半搪瓷缸子劣質(zhì)茶葉的茶水,清清嗓子,碎的一聲往身后的地面上吐出一口濃痰,左手舉起鴛鴦板……”“父親時常背著雙手,一個人走向村外的麥田或棉花地。他的身影在那二十四條小路上交錯出現(xiàn)……”“然而他跟他的大車就像一只飛走的鷹,低矮的村莊和平坦的麥地并非他的歸宿似的,只有我們從未見過的高山,哪怕寒風凜冽、白雪飄舞,但終究是他向往的地方”,敘述過程中把人物主觀情緒與客觀氛圍,融入到一幕幕畫面中,普通生活場景包含真情,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绷貉谄淇?,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shù)日,軍果敗。兵未戰(zhàn)而先見敗征,此可謂知兵矣?!蓖跽偎瘟x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nèi),破秦軍必矣。”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今秦攻趙,戰(zhàn)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趙。夫被堅執(zhí)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币蛳铝钴娭性唬骸懊腿缁ⅲ萑缪?,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饑。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內(nèi)而專屬于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碑斒菚r,諸將皆懾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蹦讼嗯c共立羽為假上將軍。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于懷王。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zhàn)少利,陳余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zhàn),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侯皆從壁上觀。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B.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C.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D.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季父,古代以伯、仲、叔、季來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排行最小。B.族,封建時代的一種殘酷刑罰,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親、妻家的人都殺死。C.釜甑,炊具。釜,鍋。甑,陶制的蒸飯用具。這里指頭盔。D.壁上觀,在文中指在營壘上觀看人家交戰(zhàn)?,F(xiàn)比喻坐觀成敗,不幫助任何一方。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秦始皇巡游會稽郡時,項羽與叔父項梁一塊兒去觀看,他竟說可以取代秦始皇。這樣大逆不道的話會招來極大災禍,因此,項梁趕緊阻止項羽繼續(xù)說下去,但心底感到這個侄子很不一般。B.項羽見宋義在安陽長時間屯兵不前,建議宋義把握機會,趕快帶兵渡河,楚軍從外面攻打,趙軍在內(nèi)響應,一舉打垮秦軍。C.項羽發(fā)現(xiàn)宋義有反叛之心,對楚國極為不利,就替天行道,早晨參見宋義時,在帳幕中砍下宋義的人頭,諸將都佩服。D.巨鹿之戰(zhàn)中,諸侯軍都不敢進兵攻打秦兵,項羽率領楚軍以一當十,勇猛無畏地打敗了秦軍。13.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2)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14.項羽在本文中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請簡要分析項羽的性格特點?!即鸢浮?0.D11.C12.C13.(1)謹慎辦理學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告誡百姓,頭發(fā)花白的老人就不會在道路上背著或者頂著東西行走了。(2)于是(楚軍)打敗秦軍之后,項羽召見諸侯將領。(諸侯將領)進入(楚軍)轅門,沒有一人不是跪行著上前,沒有誰敢仰視(項羽)。14.①志向遠大,如“彼可取而代也?!雹谟⒂聼o畏。如“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如斬宋義頭,又如在巨鹿一戰(zhàn)中,更是臨危不懼,置生死于不顧,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取得關鍵性勝利。大破秦軍,殺蘇角,虜王離。③智慧非凡。巨鹿之戰(zhàn)前,對于當時整個時局形勢,項羽的議論分析簡要精辟,能絕其甬道?!冀馕觥健?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準確默寫名句名篇的能力。句意:項羽就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毀,只帶上三天的干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zhàn)斗,毫無退還之心?!绊椨鹉讼ひ珊印本渲小绊椨稹弊髦髡Z,“乃悉”作狀語,“引兵渡河”作謂語,所以應在該句之后停頓,排除AC?!敖猿链聘禑龔]舍”的意思是將所有的船鑿沉,所有的鍋碗砸破,燒掉行軍的茅屋。句中“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是三個連續(xù)的動作,也是三件事情,所以這三件事情要分開說,也就是要在“沉船”“破釜甑”“燒廬舍”三者之間停頓;“士卒必死”是動詞“示”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項。故選D。【1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C.“這里指頭盔”說法有誤,這里指的就是原意炊具——鍋和陶制的蒸飯用具。故選C?!?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有反叛之心”分析有誤,無中生有,文中并沒有直接說明,而只是項羽自己的借口。“諸將都佩服”分析有誤,應該是“諸將都恐懼屈服”。故選C?!?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庠序”,學校;“申”,申誡,告誡;“頒”,同“斑”。(2)“膝行”,跪行;“前”,上前;“莫”沒有人?!?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據(jù)原文“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笨芍鎸η厥蓟蔬@個千古一帝,項羽仍能說出“彼可取而代也”這樣的話,由此可知他志向遠大。根據(jù)原文“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zhàn)”“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可看出項羽的英勇無畏。根據(jù)原文“吾聞秦軍圍趙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nèi),破秦軍必矣”可知巨鹿之戰(zhàn)前,對于當時整個時局形勢,項羽的議論分析簡要精辟“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根據(jù)原文“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zhàn),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可知,在戰(zhàn)中,項羽能想到“絕其甬道”的計策,由此可看出其智慧非凡。參考譯文:項籍是下相人,字羽。開始起事的時候,他二十四歲。項籍的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是項燕,就是被秦將王翦所殺害的那位楚國大將。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大將,被封在項地,所以姓項。秦始皇游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梁和項籍一塊兒去觀看。項籍說:“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要滿門抄斬的!”但項梁卻因此而感到項籍很不一般。項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舉鼎,才氣超過常人,即使是吳中當?shù)氐哪贻p人也都很懼怕他了。以前宋義所遇到的齊國使者高陵君顯還在楚國的軍隊里,他見到楚懷王說:“宋義斷定武信君的軍隊一定失敗,過了幾天,他的軍隊果然失敗了。軍隊沒有開戰(zhàn)而先看到了失敗的征兆,這可說是懂得軍事了。”楚懷王召見宋義,和他商量事情,大為高興,因此委任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擔任次將,范增為末將,去援救趙國。各路別將都統(tǒng)屬于宋義,宋義號為卿子冠軍。走到安陽,停留四十六天不前進。項羽說:“我聽說秦軍把趙王圍在巨鹿,趕快帶兵渡河,楚軍從外面攻打,趙軍在內(nèi)響應,一定能打垮秦軍?!彼瘟x說:“不是的。咬牛的牛虻不能傷害虱子,現(xiàn)在秦軍攻打趙軍,打勝了則兵疲力盡,我們乘秦軍疲憊(發(fā)動進攻);打不勝,我們就率領軍隊鳴鼓西進,一定打垮秦軍。所以不如先讓秦、趙相斗。身披甲胄,手執(zhí)利器,沖鋒陷陣,宋義不如你;坐下來運籌劃策,你不如宋義?!币虼讼蜍娭邢铝钫f:“兇猛如虎,狠戾如羊,貪婪如狼,倔強不聽指揮的人,一律斬首?!彼瘟x又派遣他的兒子宋襄去輔助齊國,親自送他到無鹽,擺酒設筵,大會賓客。(當時,)天寒大雨,士卒凍餓交加。項羽說:“本來打算并力攻秦,卻長期停留不進?,F(xiàn)在年荒歲饑,人民貧困,士卒只吃半升豆子,(食不果腹,)軍中沒有存糧,宋義卻還設酒宴,會賓客,不率領軍隊渡河就地取用趙國的糧食,和趙國一起攻打秦國,而說什么‘等待秦軍疲憊’。以秦那樣強大的兵力,進攻新建立的趙國,形勢發(fā)展的結果必定是秦軍打垮趙國的軍隊。趙國的軍隊被打垮了,而秦軍更加強大,還有什么疲憊的機會可乘!而且楚軍最近被打敗,國王坐不安席,把國內(nèi)的所有兵力都集中起來統(tǒng)屬于上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如今不體恤士卒,而徇情營私,不是與國家同休共戚之臣。”項羽早晨參見上將軍宋義,就在他的帳幕中割下了宋義的腦袋,出來發(fā)令軍中說:“宋義和齊國陰謀反楚,楚王秘密命令我殺死他。”這時,將領們都恐懼屈服,沒有敢抗拒的。都說:“創(chuàng)建楚國的,是將軍一家?,F(xiàn)在又是將軍處死了叛亂的人?!睂㈩I們就共同推立項羽為代理上將軍。派人去追宋義的兒子,在齊國趕上了,殺死了他。項羽派桓楚向楚懷王報告。楚懷王就讓項羽做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都歸屬項羽。項羽誅殺了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揚諸侯。他首先派遣當陽君、蒲將軍率領二萬人渡過漳河,援救鉅鹿。戰(zhàn)爭只有一些小的勝利,陳余又來請求增援。項羽就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毀,只帶上三天的干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zhàn)斗,毫無退還之心。部隊抵達前線,就包圍了王離,與秦軍遭遇,交戰(zhàn)多次,阻斷了秦軍所筑甬道,大敗秦軍,殺了蘇角,俘虜了王離。涉間拒不降楚,自焚而死。這時,楚軍強大居諸侯之首。前來援救鉅鹿的諸侯各軍筑有十幾座營壘,沒有一個敢發(fā)兵出戰(zhàn)。到楚軍攻擊秦軍時,他們都只在營壘中觀望。楚軍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士兵們殺聲震天,諸侯軍人人戰(zhàn)栗膽寒。于是(楚軍)打敗秦軍之后,項羽召見諸侯將領。(諸侯將領)進入(楚軍)轅門,沒有一人不是跪行著上前,沒有誰敢仰視(項羽)。自此,項羽真正成了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隸屬于他。(二)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宿云門寺閣孫逖香閣東山下,煙花象外幽。懸燈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畫壁馀鴻雁,紗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夢與白云游?!紓渥ⅰ皆崎T寺位于浙江紹興南十八公里處的云門山(東山)上,東晉安帝時建,四周山林繁茂,景色殊絕,更兼歷代不少高士名僧如何胤、智永等都曾棲隱于此,故名聲遠播,為越中的一處勝景。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敘述中有描寫,交代了寺閣所處背景,勾勒出一幅遠眺圖景:滿眼山花,如煙似靄,令人仿佛置身塵世之外,渲染了環(huán)境的清幽。B.頸聯(lián)緊承“懸燈”和“卷?!保瑢懪P床環(huán)顧時所見。“懸燈”高掛,燈光昏暗,閣內(nèi)精美的壁畫只能隱約看到飛翔的鴻雁;紗窗“卷?!保盒窃诖翱陂W爍,像是引誘著詩人進入夢鄉(xiāng)。C.尾聯(lián)用懷疑的口吻將似有若無的境界道出,朦朧恍惚,真有飄然升仙的夢境之感。全詩由實境寫到虛境,虛實結合,相映成趣,余味悠長。D.全詩緊扣詩題,章法嚴謹。詩人以時間為線,扣住“宿”字,依次寫赴寺、入閣、睡下、入夢的所見所感;又以空間為序,由遠而近,由外而內(nèi),環(huán)環(huán)相銜,首尾圓合。16.明末清初黃生評價本詩“通篇形容寺閣之高,卻不露‘高’字,筆意可想”,請結合全詩賞析?!即鸢浮?5.B16.①首聯(lián):從寺閣所坐落的東山下往上望(或從寺閣上往東山下遠望),山花如煙,可見是山高而生云霧繚繞。②頷聯(lián):登閣縱目,“千嶂”、“五湖”盡收眼底,高遠的氣象表明云門山寺的高峻勢派。③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閃爍的群星像是鑲嵌在寺閣的窗戶上,更讓人懷疑接近了通天之路,似夢中與白云結伴相游,云門寺高與天相接之境,可以想見。〖解析〗【1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B.“閣內(nèi)精美的壁畫只能隱約看到飛翔的鴻雁”錯誤?!爱嫳阝砒櫻恪钡囊馑际且驗槟晟钊站?,壁畫的大部分已經(jīng)剝落,只見到尚剩下的大雁。故選B?!?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①此詩一、二句以寫意的筆法,勾勒出云門寺的一幅遠景。首句點出云門寺的所在,次句寫出寺的環(huán)境氛圍。寺閣坐落在東山下,那兒地勢高,云霧繚繞。時近傍晚,從寺閣所坐落的東山下往上望(或從寺閣上往東山下遠望),山花籠上了一層蒼茫的暮色,似在煙靄之中。山花如煙,可見是山高而生云霧繚繞。②三、四句所寫,是到達宿處后憑窗遠眺的景象。詩人借懸燈寫出夜色中壁立的千嶂,借卷幔寫出想象中所見浩渺的太湖。詩人以“千嶂”、“五湖”的高遠氣象表明所宿處的云門山寺的勢派。③五、六兩句,緊承“懸燈”和“卷?!保瑢懪P床環(huán)顧時所見。天空,閃爍的群星像是鑲嵌在窗戶上那樣臨近。群星在窗口閃爍,像是引誘著詩人進入夢鄉(xiāng)。最后兩句寫入夢后的情景。終于,詩人墜入了沉沉的夢鄉(xiāng):“更疑”句直承“紗窗”句,因有斗牛臨窗的情景,才引出云門寺地勢高峻、猶如與天相近的聯(lián)想,因而在夜間竟做起駕著白云凌空遨游的夢來?!耙伞弊钟靡伤频目跉鈱⑺朴腥魺o的境界說出,朦朧恍惚,真有夢境之感,云門寺高與天相接之境,可以想見。(三)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儒家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積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勸學》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回答曾皙的疑問,指明自己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春光無限,春意盎然,你會涌起“__________,__________”包含“春”的詩句。〖答案〗(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2)為國以禮其言不讓(3)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三、語言文字運用(一)語言文字運用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在河南安陽考察殷墟遺址時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提供借鑒。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系。”中國書法產(chǎn)生、衍變的歷程和中國文字。在印刷術廣泛應用之前,文字需要以書寫來呈現(xiàn),漢字之美也通過書法的形式得以展現(xiàn)。文字與書法不僅是記錄中華文明的工具與載體,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源頭活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入開展,豐富的書法資源將得到更系統(tǒng)的挖掘展現(xiàn)和整理。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的漢字是世界古文字中至今唯一不間斷地使用和發(fā)展的充滿藝術魅力的文字。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更應守正創(chuàng)新,對書法文化資源進行多學科的交叉研究,系統(tǒng)梳理和探尋書法資源的當代價值。特別是對新出土發(fā)現(xiàn)的大量簡牘帛書、金石碑刻等,應盡快整理、深入研究。不僅要在學術領域產(chǎn)生有深度的研究成果,更要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推出群眾、深入淺出的書法通識類讀物,并要注重新媒體的運用推廣,讓優(yōu)秀的書法文化資源在當代多元立體化展現(xiàn)與傳播。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畫橫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將它改寫成一個合乎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的句子。20.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寫成幾個較短的語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即鸢浮?8.密不可分(息息相關)不可或缺喜聞樂見19.伴隨著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入開展,豐富的書法資源將得到更系統(tǒng)的挖掘整理和展現(xiàn)。20.示例:漢字是世界古文字中至今唯一不間斷地使用和發(fā)展的文字。它充滿了藝術魅力。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解析〗【1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處,根據(jù)“在印刷術廣泛應用之前,文字需要以書寫來呈現(xiàn),漢字之美也通過書法的形式得以展現(xiàn)”可知,此處形容中國書法和中國文字關系緊密,可填“密不可分(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形容十分緊密,不可分割。息息相關:形容彼此關系非常密切。第二處,形容文字與書法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可填“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點點的缺失,不能少一點。第三處,根據(jù)后文語境可知,此處形容受到群眾歡迎,可用“喜聞樂見”。喜聞樂見:喜歡聽,樂意看,形容很受歡迎?!?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語病有:中途易轍,原句有兩個主語,導致前一句句意不完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入開展”前加“伴隨著”。語序不當,“展現(xiàn)和整理”按照邏輯應為“整理和展現(xiàn)”?!?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變換句式的能力。首先找出主干句:漢字是世界古文字中至今唯一不間斷地使用和發(fā)展的文字。然后將剩余的修飾語變?yōu)閱为毜恼Z句,定語“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的”變?yōu)椤澳壑腥A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定語“充滿藝術魅力的”變?yōu)椤俺錆M了藝術魅力”。最后,以“漢字”為主語,按照邏輯關系,表述為:漢字是世界古文字中至今唯一不間斷地使用和發(fā)展的文字。它充滿了藝術魅力。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二)語言文字運用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春天少有極端天氣,不冷不熱,適合戶外運動。春天萬物生長,空氣清新,戶外運動的舒適感強。①,適合各個年齡層次的人和不同健康狀況的人。春天已至,快動起來吧!總有一款運動方式適合你。②。運動強度過大,會給身體帶來損傷。運動強度不夠,對健康影響微乎其微。運動強度合適是針對每一個人來說的,要根據(jù)自身的年齡、身體狀況、有無基礎病、平時運動量的多與少來決定。普遍適用的原則是: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一口吃不出一個胖子,運動亦如此。不管選擇何種運動方式,運動過量就會導致心率增快,疲勞感不易緩解。因此,除了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外,主要應關注心率和身體的疲勞感,這既簡單易行又比較準確。以跑步為例,隨著運動者逐漸適應合適的運動強度,跑的距離會越來越長,跑的配速會逐漸增快。這時,③,疲勞感會很快消失,這就是合適的運動強度。21.下列句子中的“就”和文中畫橫線處的“就”,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你們答應就答應;不答應,我們一直罷工到底。B.鯉魚們的一生就在這淺淺的水池中度過。C.這塊大石頭兩個人抬都沒抬起來,他一個人就把它背走了。D.哦。(沉吟)那你就叫他進來吧。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答案〗21.B22.①春天的戶外運動方式有很多②保持合適的運動強度很重要③心率并沒有因此變得更快〖解析〗【2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詞語含義和用法的能力。畫橫線處的“就”是副詞,修飾動詞,加強肯定。A.連詞,放在兩個相同的成分之間,對已有事實表示容忍,或?qū)μ嶙h和要求不在乎。B.副詞,修飾動詞,加強肯定。C.表示對比起來數(shù)目大、次數(shù)多、能力強等,這里表示能力強。D.承接對方的話,表示同意。故選B【2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空,本段的陳述中心是“春天”和“戶外運動”,結合后文“適合各個年齡層次的人和不同健康狀況的人”可知,春天可以選擇的戶外運動很多,才會適合各種年齡和健康狀況的人,據(jù)此可寫“春天的戶外運動方式有很多”;第二空,該空是總領句,概括后文的內(nèi)容可知,該文段是在強調(diào)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的重要性,據(jù)此可寫“保持合適的運動強度很重要”;第三空,根據(jù)前文“因此,除了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外,主要應關注心率和身體的疲勞感”可知,最后一句話的意思是在合適的運動強度下,心率不會變得更快,疲勞感會很快消失,據(jù)此可寫“心率并沒有因此變得更快”。四、寫作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材料一:自勝者強。——老子材料二: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沒罷了;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向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_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材料三:要敢于進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內(nèi),敢于刮骨療傷,敢于壯士斷腕?!陨喜牧蠈ξ覀冾H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即鸢浮铰院笔〔糠指咧新?lián)考協(xié)作體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孔子十分重視“仁”,并且嚴格區(qū)分“義”和“利”。人之所以為人,就是要行義而不謀利。換句話說,就是要“推己及人”。這就是“仁”的實踐??鬃与m然十分強調(diào)這一點,但并未充分闡述人何以應當這樣做。孟子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在這樣做之中,他發(fā)展出使他垂名后世的“人性本善說”。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究竟怎樣認識人性——這是中國哲學里爭論最多的問題之一。孟子在《告子章句上》第三節(jié)到第六節(jié)里,曾列舉當時除他以外還有另外三種不同的理論。第一種是認為,人性無所謂善惡;第二種是認為,人性可以從善,也可以從惡(這種意見似乎意味著認為人性之中有善因,也有惡因);還有第三種意見認為,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惡。在這三種意見中,持第一種意見的代表人物是告子,他是與孟子同時的一位哲學家?!睹献印窌杏涊d,他和孟子曾進行很長的討論,因此我們得以較多了解討論的具體內(nèi)容。孟子主張人性善,并不是認為,人人生下來便是一位孔圣人。他的理論與上述第二種意見的一方面有點相近,承認人的本性中有些因素,本身無所謂善或惡,但如人不加以節(jié)制,它就將導致惡。孟子認為,這是人與野獸共同的地方,它們反映了人性里面有野獸的本能方面。但嚴格說來,這不是“人性”。——摘自《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著,趙復三譯)材料二理解孟子的人性論不能只有一個視角,即不能僅從性善論的角度審視孟子的人性論。孟子的人性論具有二重視角。這種二重視角簡而言之,一重是本體的,一重是工夫的;或者說一重是存在的,一重是實踐的。這兩個視角加起來,才是孟子對待人性完整的看法與態(tài)度。孟子人性論的第一重視角是以性善論來看人性。性善論既是孟子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具有重要功能,即為仁政論提供基礎。孟子講有不忍人之心,因而有不忍人之政,不忍人之政才是仁政(《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思想中仁政與不忍人之政的基礎與根源就是不忍人之心。所以從這方面看,性善論在孟子思想中,除了獨立的理論探討以外,其主要功能是作為孟子政治論與仁政論的基礎。性善表現(xiàn)為仁義之心。仁義之心是人天生就有的,所以孟子有時將其稱為良心、本心。良心指具有先驗性,不是從經(jīng)驗得來的;本心就是人的本體,是固有的。所以如果從人有良心、本心的方面看,人和禽獸具有根本不同。人的良心、本心就是人與禽獸的根本差別。這種根本性的差異,孟子將其稱為“天爵”。孟子認為“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孟子·告子上》),就是說仁義的本性是上天所賦予人的一種尊貴和榮耀。所以,孟子非常重視并且要求我們真正認識到:我們的良心、本心都應該被理解為上天給予的尊貴與榮耀,是我們最寶貴的內(nèi)在財富,是“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告子下》)的根源與依據(jù)。性善說不僅把人的道德本性視為一種尊貴的價值,而且也包含了人性平等的思想。孟子認為“人人有貴于己者”,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尊貴的東西,人性是平等的。人能根據(jù)自己天賦的本性而成為圣人,所以“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高度弘揚了人的道德本性,也可以說孟子在最高的理論層次上,表達了重視人、尊重人以及信任人發(fā)展的可能性。孟子相信人能通過教育全面發(fā)展并實現(xiàn)他的本性,或者說孟子對人性的潛能與實踐給予了高度信任。換言之,孟子對人性的光輝做了最高的肯定和贊揚。孟子人性論的第二個視角是面對生命欲望的人性。在與告子的辯論中,孟子主要意在建立一個對性善的論證,但需要注意的是,孟子不只講了性善思想。告子人性論至少包含四種含義,其中一種就是“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在孟子的回答中,他并沒有對“食色,性也”給予否定,表示“食色,性也”這個表達孟子是可以承認的?!笆成?,性也”就是把人感官的欲望和本能,看作是人性的一部分。孟子也認為“形色,天性也”(《孟子·盡心上》),此處表達了他對屬于人形體身體及感官欲望部分作為人性來理解的肯定。人感官欲望的追求,如果作為本性來講,會受到很大制約,這種制約孟子往往用“命”這一概念來表達。這就涉及孟子思想中所講的“性命之理”,即只講性本善還是不夠的,要講性的實踐,還要把性命之理包括進來,性命之理就是性與命的關系。人都喜歡追求富貴,追求仕途的通達,孟子認為,人可以追求這些東西,但是這些東西能不能得到,不是由人自己所能決定的,所以君子認為這些都是“求在外者也”?!扒笾趦?nèi)”與“求之在外”的重要區(qū)別在于:前者的追求活動有益于得的實現(xiàn),而后者的追求活動無益于得的實現(xiàn)。因為人自己能決定的東西,人想得到就可以得到,正所謂“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但是一個人想求得富貴,富貴就可以得到嗎?這不是人自己可以決定的。對于這些東西,孟子的要求就是“求之有道”。孟子并不反對追求,但他認為要遵循正當途徑,至于結果則要歸之于命。所以孟子對于“食色,性也”并未完全否定,“形色,天性也”表達出孟子對于人感官欲望的方面還是承認的,即承認人性中包含了這一層面。這一層面體現(xiàn)為人對于外部東西的追求,或是求之在外的東西。孟子強調(diào)的重點在于“求之有道”與“俟之以命”,就是君子要將得到與否的心態(tài)付之于命,而非勉力強求。——摘編自陳來《理解孟子人性論不能只有一個視角》,《博覽群書》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孟子在闡述孔子“仁義”思想的過程中,對孔子的人性論進行了拓展,發(fā)展出使孟子垂名后世的“人性本善說”。B.中國哲學史上爭論最多的問題是: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即究竟怎樣認識人性。C.性善論在孟子思想中,具有獨立的理論探討價值,其功能在于為孟子的政治論與仁政論提供基礎。D.孟子認為仁義的本性是上天所賦予人的“天爵”,是一種高于其他生靈的官爵地位,也是一種尊貴和榮耀。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含有“不能僅從性善論的角度審視孟子的人性論”的觀點,只是一暗一明,一簡一詳。B.荀子雖然主張性惡論,但同時也認為“圣人可積而致”,“涂(同“途”)之人可以為禹”,任何人只要通過后天的學習、積累都可以成為圣人。所以,荀子的性惡論與孟子性善論都包含人性平等的思想。C.“食色,性也?!卑讶说淖匀粚傩院捅灸墚斪魅诵裕M而認為人性和物性是一致的,這就抹殺了人性與物性之間的本質(zhì)區(qū)別。D.人都喜歡追求富貴,追求仕途的通達,對此不必反對,但要遵循正當途徑,至于結果則要歸之于命。因此,成敗得失要泰然處之,失敗后當更加奮發(fā),更加孜孜以求。3.結合材料二的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最接近孟子人性論思想的一項是()A.中人情性,可上下也,在其檢耳。若放而不檢,則入惡也。——漢·杜泰姬B.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逗鬂h書》C.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宋·王應麟D.凡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學作圣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干涉?!濉ぴ鴩?.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5.孟子的人性論思想能給當今社會帶來哪些啟示?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即鸢浮?.A2.D3.C4.①開門見山地提出中心論點,觀點鮮明。
②整體上采用“總分”的論證結構,思路清晰。第一段提出“孟子的人性論具有二重視角”,二到四段論述“第一重視角是以性善論來看人性”,五到七段論述“第二個視角是面對生命欲望的人性”。
③分論部分運用“層遞”,層層深入,邏輯嚴密。第四段開頭用“不僅……而且……”的句式過渡,更進一步論述孟子的性善說還包含了人性平等的思想。
④大量運用引用論證,切合論述的需要,說服力強。5.①孟子的性善論是其仁政思想的理論基礎,這啟示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執(zhí)政者要有“不忍之心”,始終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②孟子在最高的理論層次上表達了重視人、尊重人以及信任人發(fā)展的可能性,對人性的光輝做了最高的肯定和贊揚,能夠喚醒人們追求人格理想的信念,主動地實現(xiàn)和完善自身道德,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③“人皆可以為堯舜”包含了人性平等的思想,也體現(xiàn)了道德主體的平等性。④孟子并不反對人們對“外部東西”的追求,但他強調(diào)應“求之有道”與“俟之以命”。這啟示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義利觀、榮辱觀?!冀馕觥健?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爭論最多的問題”說法錯誤,原文說的是“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究竟怎樣認識人性——這是中國哲學里爭論最多的問題之一”。C.“其功能在于為孟子的政治論與仁政論提供基礎”說法錯誤,根據(jù)材料二“性善論既是孟子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具有重要功能,即為仁政論提供基礎”“性善論在孟子思想中,除了獨立的理論探討以外,其主要功能是作為孟子政治論與仁政論的基礎”可知,應為“重要功能”或“主要功能”。D.“是一種高于其他生靈的官爵地位”說法錯誤,“天爵”是指上天給予我們的尊貴與榮耀,而不是指真實的官爵。故選A。【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失敗后當更加奮發(fā),更加孜孜以求”說法錯誤,與文意不合。原文說的是“君子要將得到與否的心態(tài)付之于命,而非勉力強求”。故選D?!?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孟子的人性論具有二重視角:以性善論來看人性;面對生命欲望的人性。一重是本體的,一重是工夫的;或者說一重是存在的,一重是實踐的。A.“中人情性,可上下也”,即普通人的性情是可上可下、可善可惡的,不符合性善論。B.“不善之人未必本惡”,沒有肯定人性本善。C.對人性的理解有兩個視角,與材料二相合:一是人性本善,且人性相近、平等,是本體視角。二是“習相遠”,是工夫視角。D.與孟子的“性命之理”合,沒有論及性本善。故選C。【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論證特點的能力。論證特色可以從“立論方式、論證結構或思路、論證方法、論證語言”等角度作答。立論方式:材料二的中心論點即文章第一段的相關內(nèi)容,采用了開門見山,直接亮明觀點的方式來提出中心論點,使論點鮮明突出,便于作者圍繞論點選擇材料、展開論證,也便于讀者把握文章的要點和結構。論證結構:材料二整體采用了總—分的結構。第一段提出中心論點“孟子的人性論具有二重視角”,是總寫;由“孟子人性論的第一重視角是以性善論來看人性”等內(nèi)容可知,二到四段論述“第一重視角是以性善論來看人性”,由“孟子人性論的第二個視角是面對生命欲望的人性”可知,五到七段論述“第二個視角是面對生命欲望的人性”,思路清晰。文章的二到七段是分論部分,主要采用了層進式的論證結構,各層次之間層層深入、步步推進。如第四段“性善說不僅把人的道德本性視為一種尊貴的價值,而且也包含了人性平等的思想”,用“不僅……而且……”這一表遞進關系的句式過渡,進一步論述了孟子的性善說還包含了人性平等的思想。這樣的結構安排體現(xiàn)了作者思維的清晰性,更反映出作者思維的深刻性。論證方法:材料二大量運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如“孟子認為‘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孟子·告子上》)”“孟子認為‘人人有貴于己者’”“孟子也認為‘形色,天性也’(《孟子·盡心上》)”引用了眾多孟子的言論,切合了論述的需要,增強了說服力?!?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問題,提出見解的能力。由材料二“孟子思想中仁政與不忍人之政的基礎與根源就是不忍人之心。所以從這方面看,性善論在孟子思想中,除了獨立的理論探討以外,其主要功能是作為孟子政治論與仁政論的基礎”可知,孟子的性善論是其仁政思想的理論基礎,這啟示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執(zhí)政者要有“不忍之心”,始終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由材料二“孟子高度弘揚了人的道德本性,也可以說孟子在最高的理論層次上,表達了重視人、尊重人以及信任人發(fā)展的可能性。孟子相信人能通過教育全面發(fā)展并實現(xiàn)他的本性,或者說孟子對人性的潛能與實踐給予了高度信任。換言之,孟子對人性的光輝做了最高的肯定和贊揚”可知,孟子在最高的理論層次上表達了重視人、尊重人以及信任人發(fā)展的可能性,對人性的光輝做了最高的肯定和贊揚,能夠喚醒人們追求人格理想的信念,主動地實現(xiàn)和完善自身道德,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由材料二“孟子認為‘人人有貴于己者’,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尊貴的東西,人性是平等的。人能根據(jù)自己天賦的本性而成為圣人,所以“人皆可以為堯舜””可知,“人皆可以為堯舜”包含了人性平等的思想,也體現(xiàn)了道德主體的平等性。由材料二“這一層面體現(xiàn)為人對于外部東西的追求,或是求之在外的東西。孟子強調(diào)的重點在于‘求之有道’與‘俟之以命’,就是君子要將得到與否的心態(tài)付之于命,而非勉力強求”可知,孟子并不反對人們對“外部東西”的追求,但他強調(diào)應“求之有道”與“俟之以命”。這啟示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義利觀、榮辱觀。(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大車(節(jié)選)李檣父親駕著他的馬車再次消失在秋日清晨的迷霧中。父親跨坐到車轅上,揚起他那桿稱心如意的馬鞭,“駕”,父親輕喝一聲,鞭鞘會發(fā)出一聲還不至于把我們驚醒的脆響。父親的去向只有兩個方位,一個是西北,一個是東南。每年秋收后一切拾掇停當,到來年開春田野里的麥子開始吐穗期間,父親都會消失一段時間。他每次回來。母親都會說,你怎么沒死在外邊,你死到外邊去吧。父親的馬車一度是用來販運石頭的。他把東山開采的石塊販運到我們或鄰近的村子,賣給那些需要蓋新房子的人家。打算翻蓋新房,或者為即將長大的兒子蓋婚房的人家,都會事先購買一批石頭堆砌到自家院子前。砌地基時再請來石匠,將那些大小不一棱角參差的石塊整飭成方石、條石,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形狀。吳大伯就是父親帶到我們這個小村莊的石匠。他來自西北很遠的地方。吳大伯白天干活,晚上搖身一變,就會變成一位說唱藝人。他的自行車上除了馱著一根鐵釬、一把長柄和一把短柄鐵錘,后座上還永遠掛著一條發(fā)黃的舊布袋,那里面有一面牛皮鼓、一根打鼓棒和一對月牙形銅片。父親說,那對銅片叫鴛鴦板,成雙成對,不能分開。兩塊銅片夾在左手的五指中,互相撞擊,便發(fā)出清脆悅耳的和音。我曾從吳大伯手里接過那兩塊銅片拿在手里把玩,像兩彎黃月牙,有些沉,邊角圓潤,暗黃的銅片上有一些歲月侵蝕的暗紋。到了晚上,父親會幫吳大伯在秋收后的打麥場上架起牛皮鼓,村里的老人們和少數(shù)婦女、孩子紛紛拎著小板凳、小方椅來到打麥場,坐到吳大伯對面,借著月光和住戶門窗泄出的燈光,巴巴地等待著。吳大伯呷一口父親為他泡好的有半搪瓷缸子劣質(zhì)茶葉的茶水,清清嗓子,碎的一聲往身后的地面上吐出一口濃痰,左手舉起鴛鴦板到齊耳的高度,右手揚起打鼓棒,咚,叮當當、叮當當,“當哩個當,當哩個當,當哩個當哩個當哩個當!閑言碎語休多講,表一表好漢武二郎……”父親承擔著吳大伯助手的角色,安排食宿,各家起點谷子,湊成半袋子甚至一麻袋,綁到吳大伯二八大杠自行車的后座上。有人說父親其實就是吳大伯的弟子,但母親并不贊成這些,她對父親說,瞎日弄什么,人家來掙了錢,還馱一口袋糧食回去,你落個什么,有那工夫還不如去一趟東山,多倒弄一車石頭。父親并不搭理母親,總是一句“你懂個屁”,便拍拍屁股出去了。終于,父親擁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家伙落兒,一只臉盆大小的牛皮鼓、一根打鼓棒、一對鴛鴦板、一副由四根藤條中間穿上牛皮筋可以自由收合的鼓架。他有時會讓我跟在身后,幫忙抱著鼓架來到村東頭的大芙蓉樹下,背靠樹樁支好大鼓,咚的一聲,父親向飯后的村人發(fā)出好戲即將開場的信號?!翱嘈娜?,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鐵甲吞了吳;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在整個村莊,在我們村莊所處的整個大鍋籠罩的天底下,父親時常背著雙手,一個人走向村外的麥田或棉花地。他的身影在那二十四條小路上交錯出現(xiàn),有時是在露水掛滿葉梢、一輪紅日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清晨,有時是在彩霞漫天的黃昏或者明月高懸的夜晚,春夏秋冬,風雨或飄雪中,他的身影顯得孤零,似乎沒人能夠理解他心底掙扎著的那份孤獨。有時我會跟在他的身后,沒什么話說,只是左蹦右跳地在小路兩邊的雜草叢中捕捉螞蚱,用一根狗尾草把那些螞蚱串起來,帶回家喂給雞兒們。不知哪天起,人們蓋房子時興起扎鋼筋澆水泥的地基,沒人家再需要石頭,父親的馬車常??蛰d而歸,一些嵌進車板夾縫的石子兒默然無聲,碎疼了父親和母親的眼神。他的大車閑置下來,除了農(nóng)忙季節(jié)把成捆的麥子拉到打麥場上,或者把收割的玉米稈拖到院子前,碼成越冬用的柴火垛、或者拉著母親和其他一些婦女、孩子去十里外的集鎮(zhèn),父親的大車多半閑置在西南角的草棚下,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尊嚴。他那條麻線纏成手柄的馬鞭,鞭桿由三根竹條咬合編織而成,一米來長,鞭鞘是根韌勁十足的牛筋線,比鞭桿稍長一些。當父親揮起鞭子,趕著大車離開村莊前往東山,那鞭鞘的嘶嘯聲是令母親安心、令我和妹敬畏的聲音。但現(xiàn)在父親沒理由再去東山了,那鞭聲聽上去也變得喑啞無力,不再有往日那么悅耳。從西北方向騎車而來的吳大伯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父親打聽到他常常去東南方向的一個市鎮(zhèn),具體是哪個市鎮(zhèn),誰也不知道。父親搬出那套閑置已久的馬具,撣去上面的灰塵,牽出一身純栗色皮毛的高頭大馬,為它修理好腳掌,駕上馬車便出發(fā)了。每年的秋收后,他都要離家出走,在外游蕩整整一個冬天。有人說他是去尋找?guī)煾担腥苏f見過他在十里八鄉(xiāng)游走說唱,也成了一個像吳大伯那樣的說唱藝人。我常常爬到村口那株高大的柳樹上,手搭涼棚跳望遠方,期待看見父親的大車突然出現(xiàn)在二十四條小路當中一條的盡頭。然而他跟他的大車就像一只飛走的鷹,低矮的村莊和平坦的麥地并非他的歸宿似的,只有我們從未見過的高山,哪怕寒風凜冽、白雪飄舞,但終究是他向往的地方。(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運用細節(jié)描寫展示了吳大伯自行車上馱著的勞動工具和說唱樂器,又運用動作和語言描寫展現(xiàn)了吳大伯說書前的準備工作和說書內(nèi)容,生動形象地塑造了一個農(nóng)村說唱藝人的形象。B.吳大伯作為說唱藝人,深受父親和村里人的尊重和歡迎,表明生活在文化貧乏的鄉(xiāng)村里的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C.“那鞭鞘的嘶嘯聲是令母親安心、令我和妹敬畏的聲音”,表現(xiàn)了販運石頭的大車在“我”的家庭中的重要地位。D.“他每次回來。母親都會說,你怎么沒死在外邊,你死到外邊去吧?!北憩F(xiàn)了母親對父親出外游蕩的痛恨,表明了父親的精神追求不被理解。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視角獨特,以第一人稱孩童的口吻敘述故事,由孩子的眼光打量成人世界,呈現(xiàn)了成人世界難以覺察的細節(jié)和畫面。B.小說以“父親駕著他的馬車再次消失在秋日清晨的迷霧中”開頭,營造了一種悠遠迷蒙的意境,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C.小說敘事圍繞著大車展開,大車不僅是貫穿全文的線索,還是時代與生活發(fā)展的見證和作者塑造“父親”這一形象的重要道具。D.小說敘述父親在吳大伯來到村莊演出時承擔他助手的角色,在吳大伯離開后打聽他的去向,主要為了表現(xiàn)父親樂于助人和對友誼的珍視。8.請結合文本賞析文章結尾劃線部分。9.這篇小說散文化特點明顯,請結合文本,從小說故事情節(jié)、語言特點、情感抒發(fā)的角度分析?!即鸢浮?.D7.D8.①運用比喻和對比的手法,將父親和他的大車比作飛走的鷹,把父親向往的地方與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進行對比,表現(xiàn)了父親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足和對外面世界的向往與追求。②從結構上來說,首尾呼應,讓結構完整。③深化主旨,贊美了父親勇敢追求精神世界的高大形象。④文章以景結情,含蓄雋永,給讀者以無限的想象空間。9.①別開生面的散文式結構。本文不依傍故事的連貫性,曲折性,不注重矛盾沖突的激化,只是展現(xiàn)一幅幅典型的鄉(xiāng)村生活場景,小說具有跳躍的節(jié)奏和較大的時空跨度,顯得松散而又隨意自然。②鄉(xiāng)土與詩意相結合的語言。本文語言既有充滿詩意的鄉(xiāng)村環(huán)境的描寫,又有充滿鄉(xiāng)土特色的通俗語言的描寫,講究一種筆致自然,韻味悠遠的散文化的語言規(guī)范,給讀者以綿長的回味。③濃郁而真摯的情感。敘述過程中把人物主觀情緒與客觀氛圍,融入到一幕幕畫面中,使所敘述的鄉(xiāng)村唱戲場面,母親抱怨,父親孤獨身影等普通生活場景包含真情,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解析〗【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痛恨”錯,母親只是不贊成,不能理解,“痛恨”用詞過重。故選D。【7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D.“主要為了表現(xiàn)父親樂于助人和對友誼的珍視”錯,主要為了表現(xiàn)父親對自己精神世界的追求與執(zhí)著。故選D?!?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八拇筌嚲拖褚恢伙w走的鷹”運用比喻手法,把父親和他的大車比作飛走的鷹,“低矮的村莊和平坦的麥地并非他的歸宿似的,只有我們從未見過的高山,哪怕寒風凜冽、白雪飄舞,但終究是他向往的地方”運用對比的手法,把父親向往的地方與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進行對比,表現(xiàn)了父親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足和對外面世界的向往與追求。與開頭“父親駕著他的馬車再次消失在秋日清晨的迷霧中”首尾呼應,結構完整。父親向往“我們從未見過的高山,哪怕寒風凜冽、白雪飄舞”,深化主旨,贊美了父親勇敢追求精神世界的高大形象。以景結情,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給讀者以無限的想象空間。【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故事情節(jié):小說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沒有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結合“父親駕著他的馬車再次消失在秋日清晨的迷霧中”“不知哪天起,人們蓋房子時興起扎鋼筋澆水泥的地基,沒人家再需要石頭,父親的馬車常??蛰d而歸”“從西北方向騎車而來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1850.1-2024機械振動機器振動的測量和評價第1部分:總則
- U-48520-生命科學試劑-MCE-8289
- Asante-potassium-green-1-AM-APG-1-AM-生命科學試劑-MCE-2611
- 二零二五年度醫(yī)療健康產(chǎn)業(yè)股權轉(zhuǎn)讓協(xié)議示范文本合同
- 2025年度大數(shù)據(jù)分析與應用聯(lián)合開發(fā)合同
- 2025年度美縫工程智能化施工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商務咨詢與管理優(yōu)化合同
- 2025年度畫家與設計師合作簽約合同
- 施工現(xiàn)場施工排水管理制度
- 施工現(xiàn)場施工防地震災害威脅制度
- 2025年中國濕度傳感器行業(yè)深度分析、投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智研咨詢)
-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讓我試試看》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2022課標
- 甘肅省蘭州市蘭煉一中2025屆數(shù)學高一上期末統(tǒng)考試題含解析
- 聯(lián)合體三方協(xié)議合同模板
- 2024年3季度青島房地產(chǎn)市場季度簡報
- 蘇東坡詞十首
- 山東省臨沂市2024年中考物理真題
- 2023年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直屬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真題及答案
- 電力系統(tǒng)分析(郝亮亮)
- 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方案
- 建筑材料包銷協(xié)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