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2分,共32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河姆渡遺址全面反映了中國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的繁榮景象。河姆渡遺址的發(fā)掘為研究當時的農業(yè)、建筑、紡織、藝術等東方文明,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佐證。下列選項中與之相關的有()①典型器物是彩繪陶器②種植水稻③出土大量精美的玉器④掌握養(yǎng)蠶繅絲技術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新石器時代。根據材料“河姆渡遺址的發(fā)掘為研究當時的農業(yè)、建筑、紡織、藝術等東方文明,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佐證?!奔八鶎W可知,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約7000年前的長江中下游流域,他們會種植水稻,已經掌握了養(yǎng)蠶繅絲技術,②④項正確;半坡原始居民的典型器物是彩繪陶器,①項錯誤;良渚遺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③項錯誤。C項正確,排除ABD項。2.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底蘊深厚。老子將天地萬物本原歸結為抽象的“道”,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體現了()①古代樸素的唯物論②“相生相勝”的理論③天人合一的思想④“無為而治”的思想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D〖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認為萬物都是由道而產生,道是世間萬物的本源,這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①正確;“相生相勝”的理論屬于陰陽家的主張,②錯誤;老子的哲學思想中凸顯了人的存在,追求天人合一,③正確;老子的在政治方面主張“無為而治”的思想,不是天地萬物之間的關系,④錯誤;綜上所述,①③正確,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選D項。3.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工商食官”制度開始瓦解,個體手工業(yè)者、自由商人開始出現,農業(yè)及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私人經濟的崛起,促進了戰(zhàn)國商業(yè)的空前發(fā)展。商人的活躍尤其是富商大賈的出現,金屬鑄幣的廣泛流通以及高利貸的產生,作為商業(yè)都會的一大批城市的興起。下列對這些社會現象表述正確的是()①政府力量退出參與商業(yè)②商業(yè)出現了貨幣信貸③出現地域性的商人群體④表明個體工商業(yè)活躍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根據“私人經濟的崛起,促進了戰(zhàn)國商業(yè)的空前發(fā)展。商人的活躍尤其是富商大賈的出現,金屬鑄幣的廣泛流通以及高利貸的產生,作為商業(yè)都會的一大批城市的興起”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金屬貨幣廣泛流通,同時高利貸出現,說明商業(yè)中出現了貨幣信貸,②正確;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個體手工業(yè)者、自由商人開始出現,私人經濟的崛起,說明這時期個體工商業(yè)活躍,④符合題意;春秋戰(zhàn)國時期突破了“工商食官”,但政府力量沒有退出參與商業(yè),①錯誤;出現地域性的商人群體是在明清時期,③錯誤;綜上所述,②④正確,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4.有史料記載中國古代某一官員的職能:“周行郡國,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斷理冤獄”、“課第長吏不稱職者為殿,舉免之”。據此判斷,這一官職可能是()A.秦朝的監(jiān)御史 B.漢代的刺史 C.宋朝的知州 D.明朝的宦官〖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時期的中國。根據“周行郡國,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斷理冤獄”并結合所學可知,漢朝為監(jiān)察地方郡國,設置刺史制度,刺史雖然級別不高,但是巡查代表中央政府,體現“以小制大”的特點,因此材料是對漢朝刺史的描述,B項正確;秦朝的監(jiān)御史屬于地方監(jiān)察官員,不周行郡國,排除A項;宋朝的知州屬于地方行政長官,不負責監(jiān)察,排除C項;明朝的宦官不是監(jiān)察官員,排除D項。故選B項。5.西晉末年,北方人民為躲避戰(zhàn)亂,大批流亡南下,東晉和南朝為增加賦役,不時將僑居戶口編入所居郡縣戶籍,稱之為()A.編戶齊民 B.土斷 C.大索貌閱 D.諸色戶計〖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兩晉時期的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晉時期改革戶籍制度,原來從北方南遷到南方的北方僑民也逐漸開始承擔賦稅任務,這一做法被稱為“土斷”,B項正確;編戶齊民是漢朝時期實行的戶籍管理措施,排除A項;大索貌閱是隋朝時期實行的戶籍管理措施,排除C項;元代將境內居民按職業(yè)劃分為若干種戶,有數十種,如軍、民、站、匠、鹽、儒、僧、道等,稱諸色戶計,排除D項。故選B項。6.“世界萬國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實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發(fā)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國貴族寒門之階級永消滅,自此法行,我國民不待勸而競于學,此法之造于我國也大矣?!痹搶W者評論的是我國古代的()A.察舉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自此法行而我國貴族寒門之階級永消滅,自此法行,我國民不待勸而競于學,此法之造于我國也大矣”和所學可知,科舉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政權的局面,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因此該學者評論的是科舉制,C項正確;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選官時都會涉及到門第出身,沒有瓦解貴族階層,排除AB項;行省制不是選官制度,和消滅貴族階層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7.古代的賦役除田賦外,還有人頭稅、徭役等。從唐朝到清朝,賦役征發(fā)逐漸轉到向土地和財產征稅,人頭稅逐漸被廢除。圖中①②③處填寫正確的是()A.①兩稅法②科差③一條鞭法B.①兩稅法②一條鞭法③攤丁入畝C.①兩稅法②攤丁入畝③科差D.①科差②一條鞭法③攤丁入畝〖答案〗B〖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范圍為古代(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實行兩稅法,明朝實行一條鞭法,清朝攤丁入畝,這三次賦稅制度改革中,賦役征發(fā)逐漸轉到向土地和財產征稅,人頭稅逐漸被廢除,B項正確;科差是元朝實行的代徭稅,排除A、C、D項。故選B項。8.清朝設立理藩院負責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務。當時對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區(qū)的管理對應正確的是()A烏里雅蘇臺將軍金瓶掣簽改土歸流奴兒干都司B單于都護府會盟行都指揮使司護烏桓校尉C“九邊”軍鎮(zhèn)宣政院北庭都元帥府渤??ね鮀盟旗制度駐藏大臣西寧辦事大臣伊犁將軍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時期(中國)。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清朝時期,在蒙古地區(qū)實行盟旗制度,設置駐藏大臣協助當地的宗教首領管轄西藏地區(qū),在青海設置西寧辦事大臣,對于新疆的管轄則是設置伊犁將軍,D項正確;烏里雅蘇臺將軍管轄的是東北地區(qū),排除A項;單于都護府不是清朝時期設置的,排除B項;設置“九邊”軍鎮(zhèn)是明朝時期管轄邊疆的措施,排除C項。故選D項。9.有人評論我國古代某一著作:“蓋合時令、農圃、水利、荒政數大端,條而貫之,匯歸于一。雖采自諸書,而較諸書各舉一偏者,特為完備。”這部百科全書式圖書不僅在屯墾、救荒、水利、栽培、蠶桑、農器等多方面繼承總結中國古代農業(yè)技術,還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農本思想。這一著作是()A.《齊民要術》 B.王禎《農書》 C.《天工開物》 D.《農政全書》〖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學習主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是明朝時期。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明代的《農政全書》首次增加屯墾、水利、荒政等內容,并收錄了西方水利著作,是傳統(tǒng)農學中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集大成之作,D項正確;《齊民要術》大約成書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中國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學著作,排除A項;王禎《農書》囊括了南北方農業(yè)科學技術的精華,排除B項;《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排除C項。故選D項。10.鴉片戰(zhàn)爭到甲午戰(zhàn)爭之間的半個世紀里,中國因條約而陸續(xù)開放的商埠積久漸多。在開放的商埠之中,變化尤其顯著的是上海,提供了這一時期城市社會演變的典型。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角度,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A.上海滬嘉高速的建成 B.上海煤氣公司的成立C.汽車自行車得到普及 D.垃圾處理逐步標準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前期(中國)。根據“在開放的商埠之中,變化尤其顯著的是上海,提供了這一時期城市社會演變的典型”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鴉片戰(zhàn)爭到甲午戰(zhàn)爭之間的半個世紀里,上海的社會變化明顯,城市化進程加速,這一時期上海煤氣公司成立,屬于這種變化的表現,B項正確;上海滬嘉高速的建成通車時1988年、汽車自行車得到普及和垃圾處理逐步標準化都是在改革開放以后,與題意時間不符,排除A、C、D項。故選B項。11.2006年9月,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fā)表的《2005年度國際糧食援助監(jiān)測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共對外提供了57.7萬噸糧食援助,占當年全球糧食援助總量的6.9%,僅次于美國和歐盟。這表明()A.我國已經實現糧食基本自給 B.統(tǒng)籌糧食資源可確保人類共同消除饑餓C.各國政府都很關注食品安全 D.中國成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06年(中國)。據本題材料“2005年中國共對外提供了57.7萬噸糧食援助,占當年全球糧食援助總量的6.9%,僅次于美國和歐盟”可知,中國在國際糧食援助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出重要貢獻,說明中國成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D項正確;題干所給材料沒有提到國內糧食自給問題,排除A項;統(tǒng)籌糧食資源就可確保人類共同消除饑餓的表述太過絕對,不符合現實,排除B項;題干所給材料只說了中國糧食外援問題,并沒有提到食品安全,排除C項。故選D項。12.靠漁獵和采集維生的人,也許每星期只需花兩天找東西吃,但他們的生活仍受到食物控制。因此,當人們開始從事農牧,因而轉化了食物供應的性質時,一切便都改變了。以下選項能反映這一變化的是()①人類逐漸轉變?yōu)槭澄锷a者②人類經濟和社會生活出現第一次革命③人類依賴自然的狀況徹底改變④人類過渡到定居生活,逐漸形成聚落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原始社會時期。根據材料“當人們開始從事農牧,因而轉化了食物供應的性質時,一切便都改變了”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人們從事農牧業(yè)生產使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變成生產者,從而出現了第一次農業(yè)革命。由于人類成為食物的生產者,也使得人類過渡到定居生活,逐漸形成了聚落,①②④符合題意;A項正確;“徹底改變”的說法過于絕對,③不符合題意,排除B、C、D項。故選A項。13.運河是用以溝通地區(qū)或水域間水運的人工水道。下圖運河的開通()A.縮短了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航行距離B.成為西歐與南亞之間最近的水上通道C.推動紐約發(fā)展成為國際化的商貿中心D.成為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新通道〖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圖示內容和所學可知,圖中反映的是溝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巴拿馬運河使航行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船只不必繞行麥哲倫海峽,縮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航行距離,A項正確;巴拿馬運河位于巴拿馬境內,與西歐、南亞無關,也和推動紐約發(fā)展無關,排除BC項;巴拿馬運河溝通的是大西洋和太平洋,而不是地中海和大西洋,排除D項。故選A項。14.20世紀初某國的法官們接到案件后,一般首先想到的是,該案屬于哪一個法律部門,在該部門中有哪些有關的法律條文。然后他們找出這些法條為依據,實行判決,便大功告成。至于同類案件以前作出過哪些判決,可以在所不問。該國最有可能是()A.英國 B.美國 C.印度 D.法國〖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依據材料“該案屬于哪一個法律部門,在該部門中有哪些有關的法律條文。然后他們找出這些法條為依據,實行判決,便大功告成”可得出法官作出判決依據的是成文法,而法國屬于大陸法系,大陸法系以成文法為主要法律淵源,強調憲法的根本法地位,故選D項;英國屬于英美法系,以判例法為主要法律淵源,排除A項;美國也屬于英美法系,與材料要求不符,排除B項;印度法律繼承于英國,屬于英美法系,排除C項。故選D項。15.18世紀中期以來,機器動力越來越便宜,而勞動力卻越來越昂貴。在19世紀,有頭腦的人越來越清楚,現在平民階級也應該受到教育,哪怕是為了保障“工業(yè)效率”,他們也應該受到教育。屬于英國踐行這一想法的是()A.工廠采用生產流水線 B.政府推行“癸卯學制”C.政府頒布《工廠法》 D.建立現代醫(yī)療保障體系〖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是19世紀的英國。根據材料“在19世紀,有頭腦的人越來越清楚,現在平民階級也應該受到教育,哪怕是為了保障‘工業(yè)效率’,他們也應該受到教育?!奔八鶎W可知,1802年,英國頒發(fā)了《工廠法》,要求工廠學徒和手工業(yè)學徒學習讀、寫、算的基本知識,以適應工業(yè)革命發(fā)展的需要,C項正確;20世紀美國企業(yè)家密爾頓建立工廠,采用生產流水線,排除A項;20世紀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學制”,排除B項;“建立現代醫(yī)療保障體系”與勞動者接受教育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6.該機制的宗旨是為推動工業(yè)化的發(fā)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開放及有建設性的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并促進國際金融穩(wěn)定和經濟持續(xù)增長。這一機制是()A.二十國集團 B.“金磚國家”合作機制C.上海合作組織 D.中非合作論壇〖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是當今世界。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二十國集團的宗旨是為推動已工業(yè)化的發(fā)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開放及有建設性的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并促進國際金融穩(wěn)定和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A項正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為新興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出自身聲音、表明自身立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越來越發(fā)揮著新興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利益維護者和促進者的作用,排除B項;上海合作組織的宗旨是加強各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鼓勵成員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旅游、環(huán)保及其它領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維護和保障地區(qū)的和平、安全與穩(wěn)定;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排除C項;中非合作論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非洲國家之間在南南合作范疇內的集體對話機制,其宗旨是平等互利、平等磋商、增進了解、擴大共識、加強友誼、促進合作,排除D項。故選A項。二、選擇題Ⅱ(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7.西周姜尚曾提出民本思想,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了系統(tǒng)的民本思想,例如孟子提倡“民貴君輕”。在秦漢以后的中國封建社會里,它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識。下列屬于漢朝民本思想具體實踐的有()①漢景帝三十稅一②建立常平倉制度③宗族內設義田義學④賜給高齡老人鳩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漢朝時期(中國)。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民本思想是指重視民眾,漢朝時期實行三十稅一,體現了輕徭薄賦,①正確;建立常平倉制度是為了積谷備倉,調節(jié)糧價,②正確;賜給高齡老人鳩杖體現了對老人尊重,這是漢朝時期重視民本的表現,④正確;宗族內設義田義學始于北宋時期,與漢朝不符,③錯誤;綜上所述,①②④,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18.《宋書》記載說:“自晉氏遷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許年中,無風塵之警,區(qū)域之內……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材料反映的是()A.東漢出現“光武中興” B.北魏經濟出現繁榮C.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 D.王安石變法成效顯著〖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根據“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可知,自西晉末北民南遷以來,南方得到開發(fā),有一年得到豐收就會使廣闊的區(qū)域免除饑餓,這是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的表現,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與東漢的“光武中興”和北宋的王安石變法無關,排除AD項;材料描述的是江南地區(qū),與北魏不符,排除B項。故選C項。19.學者錢穆先生曾將周代至明清的中國不同歷史時期概括為封建社會、游士社會、郎吏社會、門第社會、科舉社會、殖民化社會的六大“社會基準特征”。其中“門第社會”對應的歷史時期應是()A.戰(zhàn)國時期 B.兩漢時期 C.魏晉南北朝 D.隋唐以后〖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學習主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魏晉時期。根據材料“學者錢穆先生曾將周代至明清的中國不同歷史時期概括為封建社會、游士社會、郎吏社會、門第社會、科舉社會、殖民化社會”及所學可知,魏晉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逐漸控制了人才選拔權,形成門閥士族壟斷政治局面,C項正確;戰(zhàn)國時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兼并戰(zhàn)爭不斷,百家爭鳴,各國紛紛變法圖強,禮賢下士,士階層崛起并受到重用,進入“游士社會”,排除A項;西漢武帝時期尊崇儒術,實行察舉制選拔孝廉人才,在太學等各級學校中設五經博士教授儒學,稱為“郎吏社會”,排除B項;隋朝時期實行科舉制,通過考試選拔人才,擴大了用人范圍,這一制度在唐朝得到進一步完善,稱之為“科舉社會”,排除D項。故選C項。20.這一地區(qū)的農業(yè)有很大的自然性,在泛濫季結束后,農民只需將種子撒在潮濕、肥沃的土地上,就可以靜等來年收獲季節(jié)的到來。至公元前14世紀,該地區(qū)出現了一種簡單的灌溉工具——“沙杜夫”(利用杠桿原理灌溉)。與該區(qū)域的發(fā)展相符的是()A.兩年不耕作的土地將被村社收回 B.民居基本用黏土和蘆葦混合制成C.帕特農神廟是該地區(qū)的標志建筑 D.大多數的房屋具有防曬保溫功能〖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埃及。根據“這一地區(qū)的農業(yè)有很大的自然性,在泛濫季結束后,農民只需將種子撒在潮濕、肥沃的土地上,就可以靜等來年收獲季節(jié)的到來”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這描述的是尼羅河流域農業(yè)種植的特點,尼羅河流域位于北非地區(qū),當地大多數房屋具有防曬保溫功能,D項正確;兩年不耕作的土地將被村社收回是在美洲地區(qū),排除A項;古代兩河流域的民居基本用黏土和蘆葦混合制成,排除B項;帕特農神廟是古代希臘地區(qū)的標志建筑,排除C項。故選D項。21.列寧逝世后,斯大林提出了“在一個國家首先建立社會主義”的主張。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到1937年,蘇聯宣布基本實現了“工業(yè)化”目標,主要工業(yè)部門的產量躍居歐洲首位、世界第二位,使蘇聯在很短時間內從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小農國家發(fā)展為世界工業(yè)強國。這一時期蘇聯采取的舉措有()A.繼續(xù)和發(fā)展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 B.采用指令性計劃的經濟管理方式C.充分利用了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 D.將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jié)結合起來〖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4年至1937年(中國)。結合所學可知,斯大林模式是一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采用指令性計劃的經濟管理方式,在短時間內使得蘇聯成為工業(yè)強國,B項正確;斯大林并沒有繼續(xù)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排除A項;這一時期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沒有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排除C項;D項與斯大林體制不相符,排除D項。故選B項。22.社會基層治理的變革是對統(tǒng)治的解構和超越。20世紀80年代以后,強調政府與社會的互動和多元管理成為公共管理的新思潮,備受政治家和選民關注。有關20世紀80年代以后西方國家的基層治理,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更加強調政府的宏觀調控B.社區(qū)承擔了更多政府功能C.上層分子行使城市治理的職責D.社區(qū)開始成為基層自治主要方式〖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據本題材料“20世紀80年代以后,強調政府與社會的互動和多元管理成為公共管理的新思潮”可知,在八十年代后,社會基層治理中,社會承擔了一定的公共管理職能,B項正確;20世紀70年代,滯脹現象出現,西方國家調整其舉措,減少國家宏觀調控,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材料中強調主體只涉及社會與政府,無法得出上層分子行使城市治理的職責的結論,排除C項;20世紀中期社區(qū)發(fā)展為基層自治的主要方式,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第23題14分,第24題14分,第25題12分,第26題10分,共50分)23.政治制度是實現社會治理的重要保障。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禮記·王制》說:“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國君“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天子之勛戚者十之三,前代之遺留者十之一,國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材料二:秦始皇設職授官,從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開始,從另一面看卻是政治權力等級世襲的終止。這一改變,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貴族養(yǎng)士,聚徒講學以及隨之而來的處士橫議之風逐漸發(fā)展的結果。它從政治結構上保證了大一統(tǒng)帝國的存在。材料三:見下圖(1)材料反映的是我國古代哪些政治制度?結合所學指出這些制度在鞏固統(tǒng)治方面的作用。(2)指出秦始皇“設職授官”的主要舉措,分析這些舉措對中國社會帶來的深刻影響。(3)觀察下圖,指出三省的不同職能,簡要說明三省六部制的確立是中央行政制度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的標志?!即鸢浮剑?)分封制,宗法制(世官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tǒng)治,解決了統(tǒng)治階級內部在權力和財產方面的沖突與矛盾。(2)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郡縣制;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被以后的王朝長期沿用,影響深遠。(3)中書?。菏苊诨实鄣臎Q策機構(負責草擬皇帝詔令);門下?。簩徸h封駁朝廷政令(負責審核詔令);尚書?。赫顖?zhí)行機構。說明:體系完整,職責分明;相互制約;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國家的不同職能。〖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作用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政治制度:根據“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天子之勛戚者十之三,前代之遺留者十之一,國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時期,周天子將土地主要以血緣關系為主要標準分配給王族等,讓其建立諸侯國,以血緣關系為主要標準的制度是宗法制,分配的制度是分封制,因此材料內容反映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作用: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分封制是西周時期地方制度,該制度的推行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tǒng)治;而宗法制是以血緣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的制度,解決了統(tǒng)治階級內部在權力和財產方面的沖突與矛盾?!拘?】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秦朝時期(中國)。舉措:根據“從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開始,從另一面看卻是政治權力等級世襲的終止”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秦朝建立以后,秦始皇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郡縣制。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公九卿制度和郡縣制適應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被以后的王朝長期沿用,影響深遠?!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職能: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中書省受命于皇帝的決策機構負責草擬皇帝詔令;門下省審議封駁朝廷政令;尚書省負責政令執(zhí)行。說明: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省制下中書省負責起草、門下省負責審核、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職責分明,而且相互制約,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國家的不同職能,所以說三省六部制的確立是中央行政制度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的標志。24.民族國家是世界體系的基本單元,也是國際關系的基本主體。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封建西歐……像英格蘭、法蘭西這些概念,基本上是一種地域概念……現代人腦子里的“民族”觀念,在中世紀是很模糊的。同時,“國家”的概念也一樣模糊……因此,人們說在中世紀西歐,只有領地,沒有國家……事實上,如果說中世紀西歐有什么共同點,那就是它是個天主教大世界,天主教是所有人共同的身份認同?!X乘旦主編:《世界現代化歷程:總論卷》材料二1648年簽訂的《西荷和約》等條約確定了國家主權和主權爭端的解決方式。主權原則的確立,使得在國家林立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權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和尊重,確保了國家的獨立……民族國家繼承和包涵了王朝國家的國家主權,因而它首先就是主權國家。擁有主權是民族國家的前提條件。一個沒有獨立主權的國家,不可能成為民族國家?!芷健秾γ褡鍑业脑僬J識》材料三辛亥革命終結了王朝的歷史并開啟民族國家的構建,作為現代民族的中華民族構建進入實踐階段,并與中華現代國家的構建相伴而行。一方面,為了適應民族國家體制對社會身份的要求,民族國家的構建過程對人口的社會身份進行了改造,將臣民轉化為國民……2012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大后國家決策層便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17年黨的十九大更加突出中華民族,并且將黨和國家的重大問題皆圍繞中華民族來加以論述。正是由于中華民族本身與國家的直接而有機的結合,中華民族的復興與國家發(fā)展的未來目標直接等同,所以,國家發(fā)展目標可通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加以表述,并且要通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中華民族的建設及塑造來實現。——周平《中華民族的再認識》(1)據材料一,說明中世紀西歐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淡薄的原因。結合所學簡述14世紀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為對抗教皇而采取的措施,并指出其對法國后世國家形態(tài)演變的作用。(2)根據材料二,扼要說明主權國家與民族國家之間的關系,結合所學,指出《西荷條約》等條約所形成的國際體系名稱及其這一體系形成對解決國際爭端的意義。(3)結合所學,說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法律上如何將“臣民轉化為國民”的,根據材料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新內涵?!即鸢浮剑?)原因:封君封臣制度導致了國家分裂割據;基督教會勢力的強大掩蓋了民族特性;措施:腓力四世召開三級會議,反對教皇,確立國王有權征稅原則;作用:利于推動法國成為專制王權國家;為法國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奠定基礎;(2)關系:主權國家是民族國家的前提;國際體系: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意義:開創(chuàng)了國際會議和談判形式解決爭端的先例;確立了一些國際法的基本原則(3)法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立以主權在民、平等自由原則。體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解析〗【小問1】本題是原因類、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中世紀的西歐。根據“ 如果說中世紀西歐有什么共同點,那就是它是個天主教大世界,天主教是所有人共同的身份認同”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中世紀西歐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淡薄的原因主要是當時封君封臣制度導致了國家分裂割據;基督教會勢力的強大掩蓋了民族特性。14世紀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為對抗教皇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他召開三級會議,反對教皇,確立國王有權征稅原則。帶來的作用則是有利于推動法國成為專制王權國家;為法國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奠定基礎?!拘?】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費分析題。時空:近代以來的世界。根據“ 主權原則的確立,使得在國家林立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權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和尊重,確保了國家的獨立”并結合所學可知,主權國家與民族國家之間的關系是主權國家是民族國家的前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西荷條約》等條約所形成的國際體系名稱是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這一體系的意義主要是開創(chuàng)了國際會議和談判形式解決爭端的先例;確立了一些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近現代中國。根據“為了適應民族國家體制對社會身份的要求,民族國家的構建過程對人口的社會身份進行了改造,將臣民轉化為國民”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這部法律中確立以主權在民、平等自由的原則,從而實現了國民身份的變化。根據“ 國家發(fā)展目標可通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加以表述,并且要通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中華民族的建設及塑造來實現”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新內涵指的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5.世界逐步形成一個整體,給人們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7世紀初,人們普遍認為馬鈴薯很適合做動物的飼料,但對人類來說,只有當其他食物都無法取得時,才會以馬鈴薯為最后依靠。發(fā)生與18世紀的一連串饑荒,為馬鈴薯贏來地位顯赫的朋友。當1740年農作物歉收時,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的政府分發(fā)手冊,解釋如何種植這種新作物,并分發(fā)免費的馬鈴薯種莖?!▏茖W家帕門提爾在七年戰(zhàn)爭(1756-1763年)期間親生體驗到馬鈴薯的好處,認為它為士兵提供了豐足的食物,美味又健康。1795年,倫敦的《泰晤士報》甚至刊出食譜,教人烹飪馬鈴薯湯,并用玉米和馬鈴薯做面包?!俺嗽绮椭猓共筒捅貍涞牟穗?,不僅出現在富人的餐桌上,也出現在窮人的餐桌上”。——摘編自【美】湯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歷史》材料二:東印度公司在發(fā)展過程中經歷了從商人機構到政治權力機構的轉變?!臇|印度公司所從事的航海與貿易活動,標志著英國的海外貿易突破了16世紀的模式,即不僅僅局限于在歐洲和地中海區(qū)發(fā)展呢絨貿易。16-18世紀,依托發(fā)達的商業(yè)網絡,特許公司的商業(yè)活動使英國獲得了巨大財富,推動了英國商業(yè)發(fā)展,是資本原始積累的一個重要來源和渠道。特許公司的活動促進了英國原有工業(yè)部門,又促進了新興工業(yè)部門如絲織業(yè)、棉紡織業(yè)、制皂等工業(yè)的發(fā)展。在這一時期英國工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其工業(yè)資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商業(yè)資金轉化而來?!幾酝踯姟?6-18世紀英國特許公司研究》(1)根據材料一,概括18世紀人們接受馬鈴薯成為主要食物的社會因素。并結合所學,分析新物種的傳入怎樣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2)結合材料和教材所學知識,說明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活動對大英帝國全球崛起的作用?!即鸢浮剑?)社會因素:饑荒、戰(zhàn)爭、政府的提倡。影響:改變了原有的飲食結構,豐富了人們的食物種類;有利于緩解糧食緊缺問題,保障了人們的基本生活;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