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U1.1諫逐客書》教學設(shè)計
【教材分析】
《諫逐客書》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中的文言篇目,《諫逐客書》,書指
上書,奏章。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陳述政見的一種文體。是古代最優(yōu)秀的一篇公文,
也是一篇議論文。文章從統(tǒng)一天下的高度立論,反復闡明了驅(qū)逐客卿的錯誤,寫
得理足辭勝,雄辯滔滔,因此打動了秦王,使他收回了逐客的成命,恢復了李斯
的官職?!耙谎钥梢耘d邦”,李斯的這次上書,對秦國統(tǒng)一中國無疑是有重要
意義的。
【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yǎng)】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寫作背景,積累文言基礎(chǔ)知識。
2.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內(nèi)容要點。
3.學習本文開門見山立論,運用鋪陳列舉事實說理和比喻說理的方法。
二、核心素養(yǎng):
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揣摩重要的語句,品味語言的深層含義,提高對語言的感
悟和表達能力。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品味語言,學習說理文寫作中嚴密的邏輯性和論辯思路。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學習本文運用鋪陳列舉事實說理和比喻說理的方法,注意
作者的論辯思路。
文化傳承與理解:作者勸諫秦王不要驅(qū)逐客卿,認為驅(qū)逐客卿是錯誤的思想,
從理論上說明驅(qū)客與納客的利害,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正確認識歷史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積累文中重點詞語。
2、聯(lián)系語境,揣摩文中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和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本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先秦散文已經(jīng)有了前面幾課學習的
基礎(chǔ),但是秦文還是接觸得比較少,讓學生課前做好預習。
【教學過程】
一、題解
諫-一勸諫、勸告;逐一-驅(qū)逐;客一客卿,是當時對別國人在秦國作官者的
稱呼;書同“疏”、奏疏。
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陳述政見的一種文體。
題意:李斯勸告秦王不要驅(qū)逐客卿。
《諫逐客書》,書指上書,奏章。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陳述政見的一種文體。
是古代最優(yōu)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議論文。
二、歷史背景(驅(qū)逐客卿的原因)
據(jù)《史記?李斯列傳》記載,嬴政即位時,秦國的朝政大權(quán)掌握在相國呂不
韋手里。呂不韋原是陽翟(今河南禹縣)地方的一個富商,因為幫助莊襄王取得
王位,當上了相國。呂不韋當相國以后,也學孟嘗君的樣子,收留了大批門客,
其中有不少是列國來的。
在秦王政元年時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韓國派了一個叫鄭國的水利專家到秦國
來修長達三百余里的灌溉渠企圖以此來消耗秦的國力,使秦無暇伐韓,被秦發(fā)覺,
要殺掉他。鄭國說:“臣為韓延數(shù)年之命,然渠成,亦秦萬世之利也?!鼻赝踅K于
讓他完成工程。然而那些因為客卿入秦而影響到自己權(quán)勢的秦國貴族,就利用這
件事對秦王進行挑撥,說外來的客卿入秦都是別有用心的,應該把他們都趕跑,
到秦王政十年,秦王政年紀漸漸大起來,在他二十二歲那年,宮里發(fā)生一起叛亂,
牽連到呂不韋。秦王政覺得留著呂不韋礙事,把呂不韋免了職。后來又發(fā)現(xiàn)呂不
韋勢力不小,就逼他自殺。呂不韋倒臺,秦國一些貴族、大臣就議論起來,說列
國的人跑到秦國來,都是為他們本國打算,有的說不定是來當間諜的。他們請秦
王政把客卿統(tǒng)統(tǒng)攆出秦國。
秦王政接受這個意見,就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員,凡不是秦國人,都得
離開秦國。有個楚國來的客卿李斯,原是著名儒家學派代表荀況的學生。他來
到秦國,被呂不韋留下來當了客卿。這一回,李斯也挨到被驅(qū)逐的份兒,心里挺
不服氣。離開咸陽的時候,他上了一道奏章給秦王。勸秦王不要驅(qū)逐客卿,在文
章里,李斯列舉了由余、百里奚、商鞅、張儀等客卿對秦國國家富強所做的貢獻,
以及秦王在日常生活中享用的產(chǎn)于別國的物品,指出“逐客”是因噎廢食的行為,
必然導致國家的危亡,由此提出延攬人才應該“河海不擇細流”。最終秦王聽取
了李斯的建議,廢除了逐客的命令。文章從統(tǒng)一天下的高度立論,反復闡明了驅(qū)
逐客卿的錯誤,寫得理足辭勝,雄辯滔滔,因此打動了秦王,使他收回了逐客的
成命,恢復了李斯的官職?!耙谎钥梢耘d邦”,李斯的這次上書,對秦國統(tǒng)一中
國無疑是有重要意義的。
三、作家、作品
李斯(??前208)中國秦代政治家。戰(zhàn)國末年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
人。早年為郡小吏,后從荀卿學帝王之術(shù),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后
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yè),被任為長史。
秦王采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guān)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
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令驅(qū)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為秦
王政所采納,不久官為廷尉。在秦王政統(tǒng)一六國的事業(yè)中起了較大作用。
秦統(tǒng)一天下后,與王維、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并制定有關(guān)的禮儀制度。
被任為丞相。他建議拆除郡縣城墻,銷毀民間的兵器,以加強對人民的統(tǒng)治;反
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百家語,禁止私
學,以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的統(tǒng)治。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tǒng)一車軌、文字、度
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
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后為趙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腰斬于咸陽市,
并夷三族。
對秦王的評價:秦王是一位胸懷統(tǒng)一大志卻又剛愎自用者,李斯深知其性,
因此拋開個人恩怨和功過,站在秦國最高利益上,從能否富國強民、統(tǒng)一天下這
一角度立論,這就緊緊抓住了秦王急于成就帝業(yè)的心理。
四、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譯文)我聽說官吏在商議驅(qū)逐客卿之事,私下認為這是錯誤的。
我們說議論文最好的開頭是開門見山、開宗明義,秦王本就事務(wù)繁多,哪有
閑工夫聽你''拐彎抹角慢慢道來”,開門見山地提出論點,讓秦王一讀就明白了
你的觀點,況且對于國家這一大政方針,你一個小小的客卿何以敢于反對?這也
吸引秦王繼續(xù)往下讀。這是文章的第一個層次,也是這篇議論文的緒論部分。當
然,對于秦王定下的逐客大計,李斯不便直接出言反對,所以干脆將過錯推給秦
國的“吏”們,這也避免了將矛頭直指秦王,易于被君王接受。
第一段:提出中心論點,指出驅(qū)逐客卿是錯誤的。
2.學習第二段。
(譯文)從前秦繆公尋求賢士,西邊從西戎取得由余,東邊從宛地得到百里
奚,又從宋國迎來蹇叔,還從晉國招來丕豹、公孫支。這五位賢人,不生在秦國,
而秦繆公重用他們,吞并國家二十多個,于是稱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
移風易俗,人民因此眾多,國家因此富強,百姓樂意為國效力,諸侯親附歸服,
戰(zhàn)勝楚國、魏國的軍隊,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國力強盛。秦惠王采
納張儀的計策,攻下三川地區(qū),西進兼并巴、蜀兩國,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
取漢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東面占據(jù)成皋天險,割取肥田沃土,
于是拆散山東六國的合縱同盟,使他們朝西事奉秦國,功烈延續(xù)到今天。昭王得
到范雎,廢黜穰侯,驅(qū)逐華陽君,加強國君公室,杜絕外戚私門,蠶食諸侯領(lǐng)土,
使秦國成就帝王大業(yè)。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勞。由此看來,客卿哪有
什么對不住秦國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絕遠客而不予接納,疏遠賢士而不加
任用,這就會使國家沒有豐厚的實力,而讓秦國沒有強大的名聲了。
層意:第一層:例舉先君史實,闡明納客之利。
繆公五子不產(chǎn)于秦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商鞅不產(chǎn)于秦孝公用之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惠王張儀不產(chǎn)于秦惠王用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范雎不產(chǎn)于秦昭王用之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
(論據(jù)):歷史事實論據(jù)。
舉出秦國歷史上四位君主,因得客卿之利而成帝業(yè),即秦穆公廣納賢才,稱
霸西戎;孝公用商鞅變法而強盛?;萃跤脧垉x瓦解了六國的“合縱”;昭王用范
睢打擊豪門貴族,奠定帝業(yè)基礎(chǔ)。
結(jié)論:納客之利
第二層:反面推論,闡明卻客之非。
卻客而不內(nèi)
疏士而不用\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
(反面推理)歸納一段得出結(jié)論,緊扣中心論點。提出:“由此觀之,客何
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
之名也
第一層
構(gòu)成一一對比論證
第二層1
李斯以大量的歷史事實證明客卿不負于秦國,沒有客卿秦國就不能強大,那
么為什么要驅(qū)逐客卿呢?驅(qū)逐客卿是毫無道理的,是完全錯誤的,自然扣緊了中
心論點。
第二段:舉出秦國歷史上四位君主而成帝業(yè)的歷史事實,說明客卿不可磨
滅的功績。
3.學習第3段。
(譯文)如今陛下得到昆山的美玉,擁有隨侯珠、和氏璧之類寶物,懸掛明
月珠,佩帶太阿劍,駕乘纖離馬,建置翠鳳旗,樹立靈量鼓。這么多的寶貝,秦
國不出產(chǎn)一樣,而陛下卻喜歡它們,是什么緣故呢?倘若一定要秦國出產(chǎn)的東西
才可以用,那么就該是夜光玉壁不能裝飾宮廷,犀角、象牙制成的器具不能作為
玩物,鄭、衛(wèi)之地的美女不能進入后宮,而聯(lián),齷好馬不能充實宮外的馬圈,江南
的金錫不能使用,西蜀的丹青不能繪畫。倘若用來裝飾后宮、充任姬妾、賞心快
意、怡目悅耳的一切,必須是出產(chǎn)于秦國的才可以用的話,那么綴繞珍珠的發(fā)簪、
鑲嵌珠子的耳環(huán)、細緡素絹的衣裳、織錦刺繡的服飾就不能進呈到大王面前,而
時髦優(yōu)雅、艷麗多姿的趙國女子就不能侍立在身旁。那擊甕敲缶,彈箏拍腿,同
時歌唱呼喊發(fā)出嗚嗚之聲來快活耳朵聽覺的,才是真正地道秦國的聲樂,而《鄭》、
《衛(wèi)》、《桑間》、《昭》、《虞》、《武》、《象》之類,則是異國它邦的音樂?,F(xiàn)在舍
棄擊甕敲擊而追求《鄭》、《衛(wèi)》之音,撤下彈箏奏曲而采取《昭》、《虞》之樂,
像這樣做為什么呢?只不過是圖眼前稱心如意,適合觀賞罷了?,F(xiàn)在用人卻不這
樣。不問青紅皂白,不論是非曲直,不是秦人就得離去,是僑民就得驅(qū)逐。這樣
做,所重的是女色、聲樂、珍珠、美玉,而所輕的是人啊。這不是統(tǒng)一天下,制
服諸侯的辦法啊。
說古論今,由遠及近,看來接著該分析當今秦王對待客卿的態(tài)度了,作者再
次蕩開一筆,從君王對待外來物品的態(tài)度開始寫起。大家來看看,秦王對待對待
外來物品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悅之)文章極力鋪陳秦王喜愛別國的珍寶、美色、
音樂以滿足自己欲望的事實,揭示了秦王喜愛和重視的是物,是為了“娛心意、
說耳目“,是“快意當前”的自我滿足,是一種唯我所用的態(tài)度。那么,秦王對
待人才是否也是這樣的態(tài)度呢?(不是)那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逐)用秦王
在用人方面一味排斥客卿的態(tài)度和取物方面唯我所用的態(tài)度構(gòu)成對比,接著就一
針見血地指出,這種重物輕人的態(tài)度是和先君之道背道而馳的,是和秦王統(tǒng)一天
下制服諸侯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馳的,這里顯然加重了批駁的力度,有助于秦王醒
悟。當然,如果秦王的確沒有“跨海內(nèi)制諸侯”的想法,李斯這個推論就會變得
毫無意義。但是,整個秦國朝廷都有著吞并六國統(tǒng)一天下的勃勃雄心,因此,這
個結(jié)論不只秦王,而是整個秦國朝廷都不能接受的。事與愿違的原因就出在“逐
客”的行為中,那么“逐客”的不妥就變得不言而喻了。這里的寫作看起來完全
是站在秦王成就大業(yè)的角度上論證的,這就牢牢抓住了秦王的心。
第三段:舉出生活中的現(xiàn)實事例,說明秦王喜用別國的珍寶、音樂、美色。
而在用人問題上排斥別國的客卿,這重物輕人的做法與秦王想統(tǒng)一天的目的是
相違背的。
4.學習第四段。
(譯文)我聽說田地廣就糧食多,國家大就人口眾,軍隊強就將士勇。因此,
泰山不拒絕泥土,所以能成為那樣高大;江河湖海不舍棄細流,所以能變得那樣
深邃;有志建立王業(yè)的人不嫌棄民眾,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東
西南北,百姓不論異國它邦,那樣便會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賜福運,
這就是五帝、三王無可匹故的緣故?,F(xiàn)在卻拋棄百姓使之去幫助敵國,拒絕賓客
使之去事奉諸侯,使天下的賢士退卻而不敢西進,裹足止步不入秦國,這就叫做
“借武器給敵寇,送糧食給盜賊”啊。
如果說剛才所論及的都是擺事實的話,現(xiàn)在李斯就要給秦王講道理了。文章
從“泰山不讓、河海不擇”兩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中引導出''王者不卻眾庶,
故能明其德」統(tǒng)一天下的君王不排斥前來歸附的民眾,才能夠顯示他的德行。
通過泰山、河海兩個比喻的陪襯,“王者不卻眾庶”的道理就樹立起來了,接著
又以五帝三王所以無敵的楷模來反襯當今逐客之弊,推導出逐客的實質(zhì):逐客正
是“資敵國”、“業(yè)諸侯”的事,它的本質(zhì)無異于“藉寇兵而赍盜糧”,這就從根
本上剖析了逐客的危害性,在這一正一反的比喻和對比論證中,秦王該做什么、
不該做什么就已經(jīng)十分清晰了。
第四段:對比分析,接納客卿和驅(qū)逐客卿對秦國的利害關(guān)系。
5.學習第五段。
譯文)物品中不出產(chǎn)在秦國,而可值得寶貴的很多;賢士中不生長于秦,卻
愿意效忠的成群。如今驅(qū)逐賓客來資助敵國,減損百姓來充實對手,內(nèi)部自己造
成空虛而外部在諸侯中構(gòu)筑怨恨,那要謀求國家沒有危難,是不可能的啊。
第五段:總結(jié)全文,得出結(jié)論。驅(qū)逐客卿將遭之秦國危亡。
五、從論證方法上來看,本文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大家可以先回憶一下,
通常議論文寫作有哪些種類的論證方法?
(引證法、例證法、類比法、喻證法、類比法、對比法、因果分析法、引
申法即歸謬法)那么大家來看看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例證法、喻證
法、對比法),文章首先大量列舉先前四位君王對待客卿的態(tài)度及產(chǎn)生的功效的
歷史事例,接著又列舉當今陛下對待各種外來之物的態(tài)度及對待外來人才的態(tài)度,
將先君與當今對比,陛下對物與對人的不同態(tài)度相對比,五帝三王的做法與當今
陛下做法相對比,陛下“跨海內(nèi)制諸侯”的渴望與逐客將帶來的“內(nèi)自虛而外樹
怨于諸侯”可怕后果相對比,逐客之過在這層層對比中就不言自明了。
六、主旨
勸諫秦王不要驅(qū)逐客卿,認為驅(qū)逐客卿是錯誤的。文中以前歷史上的四位君
王,用客卿而成帝業(yè)為據(jù),說明客卿之功又舉了大量事實,說明英主不應重物輕
人,繼而從理論上說明驅(qū)客與納客的利害,最后指出逐客必到秦之危與開頭的中
心論點呼應。
《11.1諫逐客書》教案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掌握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積累
文言文基本知識點;學習文章抒情、記敘、議論等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技巧;學
習兩篇文章本鋪陳、排比、比喻、設(shè)問、反問、用典等修辭格的運用。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學習《諫逐客書》開門見山立論,圍繞中心選材,突出表
現(xiàn)觀點的方法,在議論文中掌握史實論證、類比認證、正反論證;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品味文章的語言藝術(shù)魅力,揣摩字里行間蘊含的真摯感情。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理解李斯的靚諫方式。
【教學重點】分析課文結(jié)構(gòu)、論證方法及語言特點;理解課文的藝術(shù)特色。
【教學難點】理解《諫逐客書》所用的靚諫方式,了解李斯讓嬴政改變初
衷所使用的“攻心術(shù)”。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讀識人
1.齊讀詩歌
燃除六籍忍坑儒,本欲愚人卒自愚。
若使當時甘被逐,東門牽犬歡應無。
這首詩歌描寫的是誰?(李斯)
2.作者簡介
李斯(?一前208年)戰(zhàn)國時期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是秦代著
名政治家、文學家。少時與韓非俱從荀況學帝王之術(shù),成而入秦,得到秦王的器
重,秦統(tǒng)一后官至丞相,積極主張廢除諸侯,行郡縣。統(tǒng)一文字和度量衡,改革
典章制度。秦二世二年,宦者趙高誣其謀反,被腰斬于咸陽,滅三族。秦代因其
所歷時間很短,沒有留下更多文章,而李斯卻有《諫逐客書》及《泰山刻石文》、
《瑯珊臺石刻》傳世,所以以魯迅說“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李斯的一生可以用他自己的三句話來概括:
“人之賢與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詬莫大于卑賤,而悲莫甚于窮困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東門逐狡兔,豈可復得!”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一次在側(cè)所中看見老鼠,非常瘦小骯臟,見有人來慌忙
逃竄。又有一次,李斯在米倉中看見老鼠,長得肥大而干凈,見到有人來還鎮(zhèn)定
自若。于是李斯有感而發(fā),說了這句話“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意思是說人能不能顯示出才能就像老鼠一樣,是所處的環(huán)境決定的。這就是李斯
著名的倉鼠論,用現(xiàn)代的話說就是老鼠哲學。李斯明白了這一點之后就開始了他
人生的地位搶奪戰(zhàn)。
首先,李斯辭去了小史官職,于荀子學帝王之術(shù)。當李斯學業(yè)有成,與荀子
辭行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讓很多青年昂揚斗志的話,就是“詬莫大于卑賤,而悲莫
甚于窮困?!痹炀褪抢钏沟奶幨烙^念,甚至,坦明的說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
但絕不不因此“非世而惡利,自托于無為?!闭蛉绱?,他早已下定決心要“西
說秦王矣”。他怎么也沒想到,就是因為這些處世哲學,使他登上丞相之位。當
然這是后話。
然后,李斯入秦,得到呂不韋的賞識,從此為呂不韋舍人。通過呂不韋的引
見,加上李斯的帽死覲見,得到嬴政賞識。但誰知不久嬴政然下逐客令,非秦者
去,李斯也列入了逐去的行列,為了保存自己,李斯寫了千古第一奇文《諫逐客
書》,使得嬴政收回逐客令,李斯也受到嬴政青睞,從此青云直上。最后做了秦
國宰相。李斯終于從側(cè)鼠變成了倉鼠。
然而,好景不長。嬴政在出游途中駕崩了,只留下了一紙召書。召書分明寫
著讓扶書繼位,可是李斯聽從了趙高的讒言,篡改召書,最終召來腰斬于市的禍
害。在送往刑場時,李斯對他的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東門逐狡兔,豈
可復得!”就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將他對死的不甘和命運的不公表達得淋漓盡致。
李斯的一生是從嘆鼠到嘆黃太犬的過程。所以司馬遷在《史記?李斯列傳》
中有“四次嘆息”:一嘆:見廁鼠、倉鼠;二嘆:貴為丞相;三嘆:篡改始皇遺
詔;四嘆:身具五刑。
3.寫作背景
據(jù)《史記》記載,秦王逐客是導火線是“鄭國渠”事件。
秦為統(tǒng)一中國,廣攬人才,韓國為削弱秦國勢力,趁秦國招攬人才之機,派
水利專家鄭國入秦,企圖通過讓秦國修灌渠來耗費財力,從而削弱秦國的軍事實
力。計謀敗露之后,秦國大臣宗室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紛紛要求驅(qū)逐客卿。公元
前237年,秦始皇下令逐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在被勒令出境的途中,李斯寫
下了《諫逐客書》一文,指出驅(qū)逐客卿是錯誤的,勸阻秦始皇不要逐客。秦始皇
采納了李斯的意見,收回了逐客令,并恢復了李斯的官職。
4.文體知識
《諫逐客書》,書,指上書,奏章。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陳述政見的一種文體。
《諫逐客書》是古代最優(yōu)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議論文,犀利深刻、論辨
雄健,富有氣勢。
二、聽讀識文
1.播放朗讀音頻,要求畫出生字新詞,了解文章的大體意思。
2.難字讀音。
鄢yan施yi穰rang量tuo怎夬SIjueti繆mu
?Jian珥3r韁gao窈窕yaotiao甕w^ng郢ying
缶fou髀bi赍jichou
3.文章的大體意思。
勸諫秦王不要驅(qū)逐客卿,認為驅(qū)逐客卿是錯誤的。文中以前歷史上的四位君
王,用客卿而成帝業(yè)為據(jù),說明客卿之功又舉了大量事實,說明英主不應重物輕
人,繼而從理論上說明驅(qū)客與納客的利害,最后指出逐客必到秦之危與開頭的中
心論點呼應。
全文中心論點是: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4.朗讀課文:指名3個同學分任務(wù)朗讀,其他同學評議。
三、演讀明意
1.分配任務(wù)
⑴全班分為三個大組,每組分為若干小組,每3-5人為一小組,自由組合。
⑵具體任務(wù):第一大組分析研討第一段,第二大組分析研討第二段,第三大
組分析研討第三、四段。
⑶要求:第一步,用演讀方式朗誦(每組研究出認為最好的演讀形式,小組
成員都要參與);第二步,點出該段中的關(guān)鍵字詞句(其中一人);第三步,翻譯
(其中一人)。
2.演讀展示(以下僅為預設(shè)參考)
第一大組
⑴演讀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一人讀得比較堅定)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
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邳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
秦,而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一人讀得比較誠懇)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
里,至今治強?;萃跤脧垉x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
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jù)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
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
使秦成帝業(y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一人讀得比較誠懇)由此觀之,客何負
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
也。(齊讀,讀得比較堅定)
⑵關(guān)鍵字詞句
竊:私下。自謙之辭。過:錯誤。
來:招彳來。西、北、南、東:名詞作狀語。
產(chǎn):生,出生。并:吞并。
移、易:改變。樂用:樂于為國效力。
舉:攻取、攻克、占領(lǐng)。治強:安定強盛。
殷:多,眾多。殷盛,指百姓眾多而且富裕。
從:同“縱”,合縱。施:蔓延,延續(xù)。
蠶食:比喻像蠶吃桑葉那樣逐漸吞食侵占。
私門:貴族豪門。負:辜負,對不起。
向:假使,倘若。內(nèi):同“納”,接納。
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邳豹、公孫支于晉:狀語
后置。
⑶翻譯
我聽說官吏在商議驅(qū)逐客卿這件事,私下里認為是錯誤的。從前秦穆公尋求
賢士,西邊從西戎取得由余,東邊從宛地得到百里奚,又從宋國迎來蹇叔,還從
晉國招來丕豹、公孫支。這五位賢人,不生在秦國,而秦穆公重用他們,吞并國
家二十多個,于是稱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風易俗,人民因此殷實,
國家因此富強,百姓樂意為國效力,諸侯親附歸服,戰(zhàn)勝楚國、魏國的軍隊,攻
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國力強盛。秦惠王采納張儀的計策,攻下三川地
區(qū),西進兼并巴、蜀兩國,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漢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
鄢、郢之地,東面占據(jù)成皋天險,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國的合縱同盟,使
他們朝西事奉秦國,功烈延續(xù)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廢黜穰侯,驅(qū)逐華陽君,
加強?鞏固了王室的權(quán)力,堵塞了權(quán)貴壟斷政治的局面,蠶食諸侯領(lǐng)土,使秦國
成就帝王大業(yè)。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勞。由此看來,客卿哪有什么對
不住秦國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絕遠客而不予接納,疏遠賢士而不加任用,
這就會使國家沒有豐厚的實力,而讓秦國沒有強大的名聲了。
第二大組
⑴演讀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
建翠鳳之旗,樹靈量之鼓。此數(shù)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一人
讀出疑問語氣)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
好,關(guān)6、衛(wèi)之女不充后宮,而駿良歌醍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
為采。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則是宛珠之簪,傅
現(xiàn)之珥,阿韁之衣,錦繡之飾不進于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于側(cè)也。
(一人讀出嘆息語氣)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
《鄭》《衛(wèi)》《桑間》《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
《鄭》《衛(wèi)》,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一人讀出疑問語氣)快意
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
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一人讀出嘆息語氣)此非
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shù)也。(齊讀讀出肯定語氣)
⑵關(guān)鍵字詞句
致:達,得。服:佩帶。
說:通“悅”,喜悅,喜愛。宛:宛轉(zhuǎn),纏繞。
傅:附著,鑲嵌。所以:用來……的。
下陳:堂下,指宮女、珍寶擺放之處。佳:美好,美麗。
冶:妖冶,艷麗。搏:擊打,拍打。
適觀:適于觀賞。
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判斷句。
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shù)也:表否定的判斷句。
⑶翻譯
如今陛下得到昆山的美玉,擁有隨侯珠、和氏璧之類寶物,懸掛夜光珠,佩
帶太阿劍,駕乘纖離馬,建置翠鳳旗,樹立靈翼鼓。這么多的寶貝,秦國不出產(chǎn)
一樣,而陛下卻喜歡它們,是什么緣故呢?倘若一定要秦國出產(chǎn)的東西才可以使
用,那么就是夜光玉壁不能裝飾宮廷,犀角、象牙制成的器具不能作為玩物,關(guān)B、
魏之地的美女不能進入后宮,而聯(lián),齷好馬不能充實宮外的馬圈,江南的金錫不能
使用,西蜀的丹青不能繪畫。倘若用來裝飾后宮、充任堂下、賞心快意、怡目悅
耳的一切,必須是出產(chǎn)于秦國的才可以用的話,那么用宛珠裝飾的簪子、綴有珠
磯的耳飾、細縉素絹的衣裳、織錦刺繡的服飾就不能進呈到大王面前,而時髦優(yōu)
雅、艷麗多姿的趙國女子就不能侍立在身旁。那擊甕敲缶,彈箏拍腿,同時歌唱
呼喊發(fā)出嗚嗚之聲來快活耳朵聽覺的,才是真正地道秦國的聲樂,而鄭衛(wèi)之地的
民間俗樂、《昭》、《虞》、《武》、《象》之類,則是異國它邦的音樂?,F(xiàn)在舍棄擊
甕敲缶而追求鄭國衛(wèi)國的音樂,撤下敲擊瓦器的音樂而采取《昭》、《虞》之樂,
像這樣做為什么呢?只不過是圖眼前稱心如意,適合觀賞罷了?,F(xiàn)在用人卻不這
樣。不問青紅皂白,不論是非曲直,不是秦人就得離去,是客卿就得驅(qū)逐。這樣
做,所重的是女色、聲樂、珍珠、美玉,而所輕的是人啊。這不是統(tǒng)一天下,制
服諸侯的辦法啊。
第三大組
⑴演讀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
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一人讀出肯定
語氣)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
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
不入秦,此所謂“借寇兵而赍盜糧”者也。(一人讀出感嘆語氣)
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chǎn)于秦,而愿忠者眾。(一人讀出肯定語氣)
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一人讀出堅定語氣)
⑵關(guān)鍵字詞句
讓:辭讓,拒絕。明:使(功德)彰明。
擇:通“釋”,舍棄,拋棄。去推卻,拒絕。
資:資助,供給。業(yè):從業(yè),從事,事奉。
益:增益,增多。資:資助。
損:減少。tt:通"仇",仇敵。
外樹怨于諸侯:指賓客被驅(qū)逐出外必投奔其它諸侯,從而構(gòu)樹新怨。
⑶翻譯
我聽說田地廣就糧食多,國家大就人口眾,武器精良將士就驍勇。因此,泰
山不拒絕泥土,所以能成為那樣高大;江河湖海不舍棄細流,所以能變得那樣深
邃;有志建立王業(yè)的人不嫌棄民眾,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東西
南北,百姓不論異國它邦,那樣便會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賜福運,這
就是五帝、三王無可匹敵的緣故?,F(xiàn)在卻拋棄百姓使之去幫助敵國,拒絕賓客使
之去事奉諸侯,使天下的賢士退卻而不敢西進,裹足止步不入秦國,這就叫做“借
武器給敵寇,送糧食給盜賊”啊。
物品中不出產(chǎn)在秦國,而寶貴的卻很多;賢士中不生長于秦,愿意效忠的卻
不少。如今驅(qū)逐賓客來資助敵國,減損百姓來充實對手,內(nèi)部自己造成空虛而外
部在諸侯中構(gòu)筑怨恨,那要謀求國家沒有危難,是不可能的啊。
四、研讀明技
1.本文是一篇奏議,屬議論文,而且是一篇非常典范的議論文,文章內(nèi)容豐
富,結(jié)構(gòu)嚴謹,論證有力,是我們學寫議論文的好教材。
2.議論文的三要素是什么?(論點、論據(jù)、論證)本文的論點是什么?這樣
提出論點有什么作用?
論點: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方式和作用:開門見山、開宗明義,讓秦王一讀就明白了自己的觀點。當然,
對于秦王定下的逐客大計,李斯不便直接出言反對,所以干脆將過錯推給秦國的
“吏”們,這也避免了將矛頭直指秦王,易于被君王接受。
3.作者提出了“逐客為過”的觀點,按理接下來應該分析為什么逐客是錯的,
錯在哪里。
這時候,李斯卻蕩開一筆,不談逐客的錯誤性,而是援引秦王十分崇拜的歷
代先君對待客卿一一外來人才的態(tài)度的歷史事實。
引用了哪幾位先代君王?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王。
他們對待客卿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用客。
分別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霸西戎、至今治強、功施到今、成帝業(yè)。
這樣看來客卿對秦國曾做出過巨大貢獻,有利而無害,為什么要驅(qū)逐客卿呢?
進而提出詰問:“客何負于秦哉?”以駁倒“吏議”。然后又從反面做出推論:假
如這四位君主不用客卿,秦國就不會有現(xiàn)在這么強大,文章在反駁論敵時,不是
從分析韓國派水工佯裝幫助秦修渠這一事例的真?zhèn)稳胧侄侵苯右么_鑿事實
駁斥對方謬論,反面文章正面做,從而將逐客之錯誤巧妙隱含于評述用客之功中。
這樣的寫作既通過援引秦王心中的偶像的做法,增強了秦王內(nèi)心對李斯的認同感,
同時又避免了直接論述秦王逐客的過失而引起秦王逆反心理。很講策略!
3.說古論今,由遠及近,看來接著該分析當今秦王對待客卿的態(tài)度了,作
者再次蕩開一筆,從君王對待外來物品的態(tài)度開始寫起。
秦王對待對待外來物品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悅之。
文章極力鋪陳秦王喜愛別國的珍寶、美色、音樂以滿足自己欲望的事實,揭
示了秦王喜愛和重視的是物,是為了“娛心意、說耳目”,是“快意當前”的自
我滿足,是一種唯我所用的態(tài)度。那么,秦王對待人才是否也是這樣的態(tài)度呢?
那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逐。
用秦王在用人方面一味排斥客卿的態(tài)度和取物方面唯我所用的態(tài)度構(gòu)成對
比,接著就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重物輕人的態(tài)度是和先君之道背道而馳的,是
和秦王統(tǒng)一天下制服諸侯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馳的,這里顯然加重了批駁的力度,
有助于秦王醒悟。當然,如果秦王的確沒有“跨海內(nèi)制諸侯”的想法,李斯這個
推論就會變得毫無意義。但是,整個秦國朝廷都有著吞并六國統(tǒng)一天下的勃勃雄
心,因此,這個結(jié)論不只秦王,而是整個秦國朝廷都不能接受的。事與愿違的原
因就出在“逐客”的行為中,那么“逐客”的不妥就變得不言而喻了。這里的寫
作看起來完全是站在秦王成就大業(yè)的角度上論證的,這就牢牢抓住了秦王的心。
5.如果說剛才所論及的都是擺事實的話,現(xiàn)在李斯就要給秦王講道理了。文
章從“泰山不讓、河海不擇”兩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中引導出“王者不卻眾
庶,故能明其德。”統(tǒng)一天下的君王不排斥前來歸附的民眾,才能夠顯示他的德
行。通過泰山、河海兩個比喻的陪襯,“王者不卻眾庶”的道理就樹立起來了,
接著又以五帝三王所以無敵的楷模來反襯當今逐客之弊,推導出逐客的實質(zhì):逐
客正是“資敵國”、“業(yè)諸侯”的事,它的本質(zhì)無異于“藉寇兵而赍盜糧”,這就
從根本上剖析了逐客的危害性,在這一正一反的比喻和對比論證中,秦王該做什
么、不該做什么就已經(jīng)十分清晰了。
6.最后,作者對全文進行歸納、總結(jié)、照應?!拔锊划a(chǎn)于秦,可寶者多”照
應第三段中所述“此數(shù)寶者,秦不生一焉”,而“士不產(chǎn)于秦,愿忠者眾”照應
課文第二段“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結(jié)尾最后一句話“今逐客以資敵國,損
民以益仇,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道出了逐客將危及
國家,而這一危害正好切中了秦統(tǒng)一大業(yè)的命脈,因而極有說服力,同時也照應
了文章開篇提出的中心論點”逐客為過二結(jié)尾在對文章內(nèi)容的巧妙照應中,既
突出了中心論點,深化了主題,也使文章首尾相連、前后貫通、結(jié)構(gòu)完整。
7.小結(jié)文章論證的層次(把中心論點看成單獨的一段的話,文章共五段):
第一段:提出中心論點。引論部分
第二、三、四段:進行分析論證。本論部分
第二、三段:運用事例分析論證。(擺事實)
第四段:運用理論分析論證。(講道理)
第五段:收束文章,照應全文。結(jié)論部分
8.小結(jié)本文的論證方法。
⑴舉例駁斥。
⑵演繹推理,鋪陳事例,引出謬誤,進行駁斥。
⑶正反對比,透辟的分析有力的論證其要害。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是鮮明而
有利的,比如第三段以重物和輕人相對比,使人清晰的看到逐客令是與秦王想統(tǒng)
一天下的目的是背道而馳的,這正是作者擊中要害的論述;第四段以納客之好處
和逐客的之害處做對比,又使人鮮明的認識到逐客的危害性、危險性。
(4)以歸納論證得出結(jié)論。
五、拓讀明理
1.后人對李斯文章的評價。
劉勰的《文心雕龍》云:秦皇銘岱,文自李斯,法家辭氣,體乏弘潤。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吳楚材、吳調(diào)侯編《古文觀止》:語氣肆宕,采色爛然,可以止矣,又偏再
衍出下節(jié)。強弩穿甲,勁勢未已。
試以本文為例,說說李斯文章的語言特點。
文章采用鋪陳手法,以形成文章氣勢,為避免鋪陳的煩瑣與臃腫,文中的句
式、角度、用詞都極具變化,特別是動詞的選用,排比與對偶的運用都很講究,
使文氣飽滿,氣勢充沛,文字生動,詞彩飛揚,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
力。
語言生動、流暢,富于感染力。語言生動采用了大量的鋪張手法。如第三段
以前的大部分,語言流暢是因為運用對偶、運用長短不一的散句,長是三四個字、
十幾個字相迭而出,使文章有節(jié)奏有韻味。
又如文章還大量的運用了大量排比句,接踵聯(lián)翩,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和
感染力。
此外文章還有鋪陳、對偶、排比。運用鋪陳的部分集中在第二、三段。第二
段中的秦穆公中的求士,以“西取、東得、迎”來鋪陳納客之殷勤、周到。秦惠
王用張儀之計用“拔”、“西并”、“北收”、“南取”、“包”、“制”等鋪陳擴土的結(jié)
果。第三段更是極力的鋪張秦王所愛的“珍寶、美色、音樂”。鋪陳手法主要是
憑借大量的運用排比句來完成,第二段中的穆公求士和惠王擴地;第三段中所列
秦王所愛之、色、樂、珠、玉;第四段中地廣國大、兵強和泰山、河海、王者之
所成就有氣勢有感染力。
本文中還有了大量的對偶句,如:“強公室,杜私門”、“國無富利之實,秦
無強大之名”、“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
以業(yè)諸侯”。他們或因為同義而強化,或因反意而對照,在增強氣勢,加重語氣
的同時,也造就了音調(diào)、節(jié)奏的和諧和句勢均衡、對稱之美,使之有質(zhì)有文。
2.結(jié)合《諫逐客書》的論證,你對當今社會的人才觀有怎樣的認識?
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
庶,故能明其德”,這句話對你的“處事待人之道和求知發(fā)展之道”有什么啟示?
U1.1諫逐客書》教學設(shè)計
【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是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宰相李斯寫
的一篇奏章,也是先秦說理散文(議論文)名篇。文章以秦統(tǒng)一天下的高度立論,
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一一驅(qū)逐客卿是錯誤
的。然后列舉了秦自穆公開始四代君王皆以客致強的歷史,隨即列舉秦王所愛的
色樂珠玉皆非秦地所產(chǎn)的事實作比,勸諫秦王不應該重物輕人。文章反復使用正
反論證、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通過大肆鋪陳的手法,利害并舉,雄辯有力,事
理昭然。
【教學目標】(核心素養(yǎng))
1、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積累文言基礎(chǔ)知識。
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寫作背景;把握文章的思路,
概括內(nèi)容要點。
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賞析本文的藝術(shù)特色。
4、文化傳承與理解:學習本文開門見山立論,運用鋪陳列舉事實說理和比
喻說理的方法。
【教學重點】:
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內(nèi)容要點。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開門見山立論,運用鋪陳列舉事實說理和比喻說理的方法。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背景知識
1、作者簡介
李斯(?一前208),楚國上蔡人。曾與韓非師從荀子,學帝王之術(shù)。早年
為楚小吏,后入秦,推行一系列加強君王專制的措施,官至丞相,助秦統(tǒng)一天下。
定郡縣制,建議焚毀詩書,變籀文為小篆。始皇死,與趙高定謀,矯詔殺始皇長
子扶蘇,立少子胡亥為帝。后趙高誣斯謀反,腰斬咸陽市。李斯流傳于后世的散
文有《諫逐客書》《言趙高書》《獄中上書》等。
2、歷史背景
戰(zhàn)國末年,韓國怕秦國出兵來攻,派水工鄭國到秦國去,建議秦國在涇陽縣
西北開鑿渠道,引涇水東流入洛水,稱鄭國渠,想用它來阻礙秦國向韓國進軍。
事情發(fā)覺后,秦宗室大臣提出逐客的主張,李斯也在被逐之中,他因此寫了這封
《諫逐客書》。秦王覽畢,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
3、題解
“諫”,舊時稱規(guī)勸君主或尊長,使其改正錯誤。這里的“書”不是書信,
而是上書、奏章,為古代臣子向君主陳述政見、逐條分析事理的一種公文文體,
與“表”性質(zhì)類似?!翱汀?,客卿,指的是那些在秦國做官的其他諸侯國的人。''諫
逐客書”,即就逐客一事勸諫秦王而寫的奏章。
4、歷史評價
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秦王拜斯為客卿,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
溉渠,己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間于秦
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斯乃上書曰:……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
斯官。”
文U勰在《文心雕龍?論說》中稱:“李斯之止逐客,并順情入機,動言中務(wù),
雖批逆鱗,而功成計合,此上書之善說也?!?/p>
宋代李涂在《文章精義》寫道:“中原諸物不出于秦,而秦用之,猶人才不
出于秦,而秦不用,反復議論,深得作文之法。”
林云銘《古文新義》:“秦之逐客,以宗室大臣謂諸侯人來事秦者,皆為其主
游間耳。李斯既在逐中,其上書不便作諫止語故?!﹁忚徔啥?,不必請除
其令,而令自除,乃不諫止之諫止也。細玩行文,落筆時必有一段無因見逐不能
自平之氣。故不禁其拉雜錯綜,忽而正說,忽而倒說,忽而復說,莫可端倪,如
此所以為佳?!?/p>
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評論說:“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p>
二、預習檢測
①繆mil公②搴jidn叔③股yin盛④鄢ydn⑤郢ying
⑥成翠gao⑦膏牌yu⑧穆rang侯⑨太陽e
⑩紂xian離?靈簟tuo?外為jiu?傅現(xiàn)JI
?珥dr?阿緬gdo?搏髀bi?戮qian首
三、初讀文本,劃分層次
第一段: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驅(qū)逐客卿是錯誤的一一為緒論部分
第二、三、四段:從事實和理論兩個方面論證逐客的利害關(guān)系一一為本論部
分
第五段:強調(diào)逐客的嚴重后果,首束全文與篇首呼應一一為結(jié)論部分
四、文言知識梳理
1、通假字
(1)而陛下說之“說”同“悅”,喜歡,高興
(2)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內(nèi)”同“納”,接納
(3)河海不擇細流“擇”同“釋”,舍棄
(4)藉寇兵而赍盜糧“藉”同“借”
2.一詞多義
(1)過
①竊以為過矣(名詞,過失,過錯)
②雷霆乍驚,宮車過也(動詞,走過,經(jīng)過)
③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動詞,勝過,超過)
④聞大王有意督過之(動詞,責備)
⑤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副詞,過分,過于)
⑥一日,大母過余(動詞,拜訪,探望)
(2)乘
①乘纖離之馬(動詞,駕,坐)
②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she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③自京師乘風雪(冒著)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著,憑借)
⑤乘鄂渚而反顧兮(登上)
(3)卻
①王者不卻眾庶(動詞,拒絕)
②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去掉、消除)
③逢人漸覺鄉(xiāng)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但是、可是)
④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還,再)
⑤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回頭)
⑷致
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動詞,羅致)
②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名詞,情致)
③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動詞,到達)
④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動詞,得到)
⑤聽婦前致詞(動詞,表達、表述)
3.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向西,向北)
②東據(jù)成皋之險(在東面)
③使之西面事秦(向西)
④蠶食諸侯(像蠶一樣)
(2)名詞作動詞
①卻賓客以業(yè)諸侯(成就)
②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作為寶物)
③損民以益仇(仇恨)
(3)使動用法
①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使……退卻)
②遂散六國之從(使……離散)
③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使……愉悅)
④故能明其德(使……賢明)
4.文言句式
(1)西取由余于戎(狀語后置句)
(2)東得百里奚于宛(狀語后置句)
第二課時
一、細讀文本,重點句、段研讀
1、本文作為一篇典型的議論類文章,用到了哪些論證方法?
(1)史實論證:列舉四代秦君重用客卿富國強兵的史實
穆公求士-------廣納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一一變法治國-----民盛國強
惠王用張儀-----四面擴張-----以橫破縱
昭王得范雎-----打擊豪門-----強化集權(quán)
(2)類比論證
(3)道理論證
(4)對比論證:
(5)比喻論證。
2、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賞析本文的藝術(shù)特色。
(1)恰切的立足點和切入點
這篇文章在論證秦國驅(qū)逐客卿的錯誤和危害時,沒有在逐客這個具體問題上
就事論事,也沒有涉及自己個人的進退出處,而是站在“跨海內(nèi),制諸侯”完成
統(tǒng)一天下大業(yè)的高度,來分析闡明逐客的利害得失,切中了秦王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
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見識。
X(《諫逐客書》的作者)處在被逐的地位,如果一味央求,是換不來同情
可憐的,李斯的本事就在于:明明是懇求秦王不要驅(qū)逐自己,卻只字不提個人的
去留,通篇都是為秦國考慮,申之以理,動之以情,這就抓住了秦王的心。文章
既有嚴密的論證,又有鋪陳排比,將委婉的措辭與犀利的詞鋒結(jié)合起來,有很強
的說服力和藝術(shù)感染力。(陳建森、陳一平編著《中國古代散文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2幼兒園大班社會領(lǐng)域教學方案10篇
- 玻璃纖維薄片項目年終總結(jié)報告
- 民兵應急分隊組織實施應急演練
- 石河子大學《市場調(diào)查與預測實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石河子大學《建筑設(shè)計》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石河子大學《復變函數(shù)與積分變換》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理工大學《最優(yōu)控制》2022-2023學年期末試卷
- 沈陽理工大學《室內(nèi)設(shè)計原理》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釀酒機器行業(yè)分析研究報告
- 糖糖尿病足的護理
- 2024江蘇省沿海開發(fā)集團限公司招聘23人高頻難、易錯點500題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計算機二級WPS考試題庫380題(含答案)
- 22G101三維彩色立體圖集
- 大學生安全文化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中南大學
- 建筑施工安全生產(chǎn)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
- 人教版小學英語單詞表(完整版)
- DL-T 1476-2023 電力安全工器具預防性試驗規(guī)程
- 國家開放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形考任務(wù)1-9參考答案
- MOOC 法理學-西南政法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短視頻拍攝與制作》課件-3短視頻拍攝的三大技巧
- 【川教版】《生命 生態(tài) 安全》四上第11課《預防流感》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