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_第1頁
認識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_第2頁
認識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_第3頁
認識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_第4頁
認識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認識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課前索引學習目標本章主要闡述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概括為八個字:本質、過程、結果、運用重點難點掌握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性作用,認識的本質,認識的辯證過程,真理與價值,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難點是認識的本質,真理與價值的關系第2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節(jié)認識的產生及本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論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第一次科學地揭示了認識的本質和規(guī)律是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概括表述,常以選擇題出現(xiàn)一、認識的產生1、認識的產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一般了解,常以選擇題出現(xiàn)認識在勞動實踐中產生的,個人的認識也再現(xiàn)著整個人類的認識史意識的起源和認識的起源一致的,認識和意識雖然不完全相同,但在一般的意義上,我們可以把意識和認識同等看待,意識的起源就是認識的起源個人思維的發(fā)展過程再現(xiàn)著整個人類思維的發(fā)展觀,皮亞杰通過對兒童心理和思維過程的考察,研究了認識的發(fā)生。第3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認識論和本體論一般了解常以選擇題出現(xiàn)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論有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關于本體論,也就是世界的本質或本原是精神還是物質的問題;第二方面研究的是思維能不能認識、能不能完全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一般將它稱為認識論問題本體論和認識論是不可分的,一般說來,有什么樣的本體論就有什么樣的認識論。唯心主義必然把人的認識僅僅限制在精神范圍內,唯物主義把人的認識看作是對外部世界的反映??傊軐W本體論是一切哲學的根基,它制約著哲學的認識論,本體論它需要通過具體的認識論觀點表現(xiàn)出來。第4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認識和認識論認識是指人的認識器官——人腦對外部世界的反映,而認識論的對象是人類認識,它的任務是揭示人類認識的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是先有認識及其發(fā)展,然后才有認識論,認識論既然以認識為研究對象,它就離不開認識。認識論所要回答的問題歸結為人的思維能不能反映、能不能正確反映客觀存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的回答,在哲學史上形成了不同的認識論派別,主要有唯物論的反映了、唯心論的先驗論以及可知論和不可知論。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革命的能動的反映論,第一次徹底地、科學地、辯證的解決了思維與存在關系的問題。實踐性是這種認識的最顯著的特點。第5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重點掌握,常以簡答題出現(xiàn)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之第一的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具體表現(xiàn)如下: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認識來源于實踐,這與認識在實踐中發(fā)生是一致的。如果沒有實踐這個橋梁,主體就無法達到客體,認識也就不會發(fā)生。人的認識能力和作為認識結果的認識,都只能來源于實踐。強調實踐是認識和知識的唯一源泉,并不否認可以從他人和書本獲得知識,書本上的知識,仍是從實踐中得來的第6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實踐是認識的動力第一,社會實踐不斷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課題,推動認識的發(fā)展第二,社會實踐為認識不斷提供新的經驗和新的觀察、研究的物質手段第三,社會實踐推動人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人們在實踐中,不僅改造客觀世界,而且也改造著自身的認識能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總之,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動力,標準和最終目的,這些都是實踐對認識決定作用的具體表現(xiàn)。第7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研究誰在認識就是研究認識的主體,研究認識什么就是研究認識的客體,近代歐洲哲學才把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關系的問題凸顯出來,由重點研究本體論的問題轉向重點研究認識論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為基礎,把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關系作為認識論的基本問題。使得對認識論的研究達到了真正科學的水平。第8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認識主體注意正確理解含義、特點、結構,常以選擇題出現(xiàn)第一,認識主體的含義,認識主體是指認識和實踐活動的承擔者,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從事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現(xiàn)實的,具體的人第二,認識主體的性質和特點,首先,人作為認識主體具有自然的物質基礎,人的自然的物質存在和人腦的存在,都是認識主體的自然物質基礎。其次,認識主體不僅具有自然的物質基礎,而且具有社會歷史性,再次,認識主體具有能動性。第三,認識主體的結構,人是唯一能擔當起認識主體的存在物,這個存在物具有自身的結構,它分為個體、群體和人類整體諸層次,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整體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這種性質同客觀世界的無限性正好一致。第9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認識客體第一,認識客體的含義和構成,認識客體是指人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構成認識客體的內容主要有自然客體社會客體精神客體第二,認識客體的性質。認識客體具有客觀實在性、對象性。

第10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主體和客體的關系認識的主體和客體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它們之間存在著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對立是指二者各有自己的特點和特殊的規(guī)定性,彼此是相互區(qū)別的,上面我們已經分別做了說明,然而二者又是同一的,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具體說來,他們的關系表現(xiàn)如下:第一,主體和客體的實踐關系,它是指主體與客體之間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主體作用于客體,就是對客體的改造,也就是實踐。第二,主體和客體的認識關系,它是指主體與客體之間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主客體在實踐關系中,同時發(fā)生著認識關系,就是說,在改造客體的過程中,主體就在觀念上、理論上去理解并把握客體,也就是達到客體的認識。第三,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一切實踐只有在主體能動性和客體制約性統(tǒng)一的基礎上,才是成功的實踐。這個實踐過程也是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的過程。第11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常以簡答題出現(xiàn)人的認識就是在客體的相互作用中產生和發(fā)展的。認識的真正本質是在實踐中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認識本質的科學揭示。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同唯心主義認識論、不可知論從根本上區(qū)別了開來,而且也同舊唯物主義認識論劃清了界限。第一,唯物論的反映論與唯心論的認識論的對立,在哲學上有兩條對立的認識路線:一條是從物到感覺和思維的路線;一條是從感覺和思想到物的路線。一切唯物論的認識論都是反映論,舊唯物主義能從根本上解決認識的本質問題。唯心主義認為同人的直接經驗沒有任何關系,這就是唯心論的先驗論,這種認識論對認識活動進行了很多探索和研究,不可能正確解決認識的本質問題。第12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唯物主義哲學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有些唯心主義哲學家,對這個問題也給了肯定的回答,如黑格爾不可知論是指那些認為世界不可認識或不能徹底認識的哲學認識論。在歐洲近代哲學中有兩個典型代表人物,一位是英國的休謨,他認為人能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覺,外部世界本身是否存在,是否可以認識,我們是無法知道到的,另一位是德國哲學家康德,“自在之物”的現(xiàn)象可以引起人的感覺,認識無法達到事物的本質。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認識的事物,但不存在根本不能認識的事物;現(xiàn)在沒有被認識的事物,隨著實踐和人的認識的發(fā)展,將來總會被人們所認識。第13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辯證唯物論的反映論與舊唯物論的機械的反映論的對立。在認識論上,唯物論都是反映論,但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前的唯物論的反映論是機械的。(直觀的照鏡子式的反映)辯證唯物論的反映論成為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在實踐基礎上產生的認識,不僅能反映外部事物的現(xiàn)象,而且經過人的思維對感性材料的加工,形成概念和理論,能夠達到對事物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認識的過程是反映與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這是辯證唯物論的反映論的能動性的突出表現(xiàn),也是區(qū)別于機械反映論的根本標志。第14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節(jié)認識的辯證運動認識是實踐中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是一個辯證的發(fā)展過程。在實踐中,人們先是產生感性認識,在感性認識積累的基礎上,產生了理性認識,然后在理性認識的指導下去進行新的實踐,在新的實踐中又產生新的認識。人的認識就是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這樣一個不斷反復、無限發(fā)展的過程。一、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1、認識的感性形式了理性形式了解常以選擇題出現(xiàn)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這種反映有兩種基本就、形式,即感性認形式和理性形式。這兩種形式是由認識主體和認識客體的特征所決定的。先從客體方面看,任何客體認識對象都是現(xiàn)象與本質的統(tǒng)一體。反映事物現(xiàn)象的感性形式和反映事物本質的理性形式。再從主體方面來看,作為認識主體的人,他的反映器官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感覺器官;一部分是思維器官(人腦)。一般地可以把感覺器官看作主要是反映客體的現(xiàn)象、外面聯(lián)系,而思維器官則反映客體的本質、內部聯(lián)系。第15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感性形式產生與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感性認識分為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感覺是人腦通過人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直接反映事物個別特性的認識。知覺是比感覺高一級的反映形式,它是感覺的綜合,是把各種感覺集中在一起并把它們組合起來,形成對對象各方面外部特征的整體的認識。表象是事物感性形象在大腦中的再現(xiàn),是指曾經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而引起感覺的事物在離開人的感官以后,它的感性形象在人的大腦中重新浮現(xiàn)。理性形式產生于理性認識,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理性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概念是事物本質,全體的反映,它包含同類事物共同的、一般的特性。判斷是概念的展開,是一種利用概念對事物做出某種判定的認識形式,這種判定反映了事物之間的內部聯(lián)系和關系,推理是從事物的聯(lián)系和關系中由已知合乎規(guī)律地推出來未知的認識形式。它由判斷所構成,是人們獲得新知識的重要手段。第16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辨證關系常以簡答題出現(xiàn)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的兩個階段,他們既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他們之間存在著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第一,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區(qū)別,感性認識是對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體的,個別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認識;理性認識是事物對本質的、全體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對穩(wěn)定的認識第二,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聯(lián)系,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理性認識依賴與感性認識。在認識論上堅持唯物論,其二,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認識。認識論上堅持了辯證法。其三,感性認識和理想認識相互滲透,一方面,感性認識中有理性認識,另一方面,理性認識中包含感性的成分。在人的實際過程中既沒有純粹的感性認識,也沒有純粹的理性認識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將二者割裂開,就會反經驗論和唯理論的錯誤。經驗論者片面強調感性經驗的重要性、唯理論著則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感性經驗是靠不住的、都犯了片面性的毛病,都是錯誤的。在實際工作中,經驗論和唯理論是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的認識論根源。第17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感性認識積累多了,就會由量變發(fā)展到質變,出現(xiàn)認識的飛躍,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認識的這次飛躍非常重要,它是認識任務的真正完成。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必須有正確的思維方法,第二,感性認識材料應該是豐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在實踐中,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辯證運動,也就是人們的認識從現(xiàn)象到本質,從不深刻的本質到更深刻的本質的過程第18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從理性認識到實踐常以簡答題出現(xiàn)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這只是知識運動的一半,還要實現(xiàn)由理性認識向實踐的飛躍。認識的這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具有更加重大的意義。這是因為:第一,只有經過這次飛躍,才能把理論用于指導實踐,實現(xiàn)對客觀世界的改造第二,只有經過這一次飛躍,使理性認識再回到實踐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檢驗,得到豐富和發(fā)展。第19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認識過程的多次反復和有限與無限的辯證統(tǒng)一1、認識的反復性認識的反復性從以下原因決定的。首先,從客體方面來考察;其實,從認識主體來考察;2、認識的有限和無限的辯證統(tǒng)一3、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第20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節(jié)真理與價值一、真理及其屬性常以簡答題出現(xiàn)在實踐中,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主體正確地反映了客體,一種是主體歪曲地反映了客體,正確地反映客體的認識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體的認識就是謬誤。真理是指與事物的內部聯(lián)系和本質的相一致,相符合。謬誤是與事物不相一致,不相符合的認識,它不僅與事物的現(xiàn)象和表面聯(lián)系不相一致、不相符合的認識,它不僅與事物的現(xiàn)象和表面聯(lián)系不相一致和不相符合,而且也與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聯(lián)系不相一致的不相符合。第21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真理和謬誤是認識運動中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它們的對立表現(xiàn)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真理與謬誤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為它們之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真理與謬誤互相依存,是說真理與謬誤是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fā)展的。在認識過程中不斷地開展真理對謬誤的斗爭,已達到人們對真理越來越深刻的認識,謬誤也可能轉化為真理,這是指當人們把超出待定對象,時間和范圍的認識進行糾正,使之重新與對象、時間和范圍相符合,這時謬誤就變成了真理。第22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真理的屬性掌握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辨證關系,常以簡答題出現(xiàn)作為正確認識的真理具有多種屬性,最重要的是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1)真理的客觀性真理的客觀性有兩個含義:其一,真理的客觀性就是承認認識的內容來自客觀實際又符合客觀實際,事物及其規(guī)律本身并不就是真理,真理屬于認識范圍其二;真理的客觀性是指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主觀的真理是根本不存在的,唯物主義承認客觀真理,唯心主義否認客觀真理第23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任何真理都是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這就是真理觀上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tǒng)一。真理具有絕對性,通常把真理的絕對性稱作“絕對真理”。真理的絕對性有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真理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第二,每一個真理性認識,都是向著這個無限發(fā)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這也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真理的絕對的,同時又是相對的,具有相對性,通常把真理的相對性稱為“相對真理”。真理的相對性有兩個含義:第一,真理性的認識在廣度上是有限的,它需要進一步擴展。第二,真理性的認識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條件制約的真理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具有如下關系:第一,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相互依存,第二,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互相包含,互相滲透,一方面,任何相對真理中都包含著絕對真理的顆粒,另一方面,絕對真理通過相對真理表現(xiàn)出來,無數(shù)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第三,相對真理向絕對真理轉化。第24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常以選擇題出現(xiàn)在什么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問題上,分歧很大,所有的唯心主義否認客觀真理,也就是不承認真理標準的客觀性,兩種常見的,影響較大的觀點,第一種,提出用偉人、圣人之言作為衡量真理的標準。錯誤是因為第一,這種所謂的標準沒有客觀實在性,第二,偉人、圣人之言本身是否正確還需要通過實踐進一步證明;第三,偉人、圣人之言既是是真理,也不能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第二種,實用主義哲學提出的“有用既是真理”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觀點。第一,這與真理是不是具有有效是不同的兩個問題,第二,真理是有用的,但有用的未必就是真理,第三,會使得真理的標準變得極為不確定,也就失去了標準的意義。第25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實踐標準的唯一性常以簡答題出現(xiàn)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實踐觀引進到認識論中來,提出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第一,是不是真理就是要判斷認識與認識對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第二,唯有實踐才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的品格。邏輯證明是指用己有的真理性認識作為前提,通過合乎邏輯規(guī)則的推理,去證實另一種認識,在實踐檢驗真理的過程中,邏輯證明也是不可少的。但邏輯證明的這種作用并不表面它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更不能用邏輯證明取代實踐標準。這是因為邏輯證明不具有最終性。第26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實踐標準既是確定的、絕對的、又是不確定的,相對的,是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tǒng)一。這就是在真理標準問題上堅持了辯證法。實踐標準的絕對性、確定性是指:第一,認識是否是真理,只有通過實踐來檢驗,此外再無別的檢驗真理的辦法,第二,人的實踐和人的認識都是有限和無限的統(tǒng)一,實踐能夠對人類的一切認識作出檢驗。實踐標準的相對性、不確定性是指:第一,任何實踐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具體的實踐,都是有局限性的,因而它不可能完全證實或駁倒現(xiàn)有的一切認識,第二,實踐對真理的檢驗具有反復性。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是不可分的,任何夸大一方面而否認另一方面的做法都是錯誤的。第27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tǒng)一重要,常以簡答題出現(xiàn)研究認識是否與對象相一致,相符合,這里真理問題,研究這種相一致,相符合的認識有什么用,能滿足人的什么樣的需要,這就是價值問題,真理與價值也是認識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的一對矛盾。1、真理與價值的對立和統(tǒng)一真理與價值的對立是指真理和價值的不同,真理體現(xiàn)的是認識與認識對象的關系,是認識與對象相一致,相符合,而價值是指外物對人需要的滿足,表示某物具有對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屬性,由此不難看出,真理和價值是有區(qū)別的,不可混為一談。真理與價值又是不可分的,又有統(tǒng)一的一面,表現(xiàn)在:第一,真理能夠指導社會實踐,人們通過在真理指導下的實踐,成功地改造世界,以這種實踐的成果來滿足人的需要,這就是真理所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屬性。第二,真理與正確的價值觀相一致,正確的價值觀是在真理指導下形成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不少人陷入罪惡的深淵,同受“拜金主義”這種價值觀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第28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真理的價值表現(xiàn)在真理的功能上第一,真理具有指導實踐的功能第二,真理具有再認識的功能第三,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勵的功能第29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四節(jié)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統(tǒng)一人們在實踐中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同時也就是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一、認識的目的的全在于運用常以選擇題出現(xiàn)所謂運用就是把客觀世界規(guī)律的認識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實踐中去。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也就是認識世界的過程,理性認識回到實踐的過程就是改造世界的過程,這就是說,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的內在本質和要求。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第30頁,共33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常以論述題出現(xiàn)1、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