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
C**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專家共識
GS/CACM****-20**
1級高血壓中醫(yī)專家共識
ExpertConsensusforTCM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s:Grade-1Hypertension
(文件類型:公示稿)
(完成時間:2021年7月)
I
前言
《1級高血壓中醫(yī)專家共識》(以下簡稱:本共識)參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
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規(guī)定起草。
本共識由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提出。
本共識由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歸口。
本共識起草單位: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河南中醫(yī)藥大
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山東中醫(yī)藥大學、濟南市中醫(yī)醫(yī)院、江蘇省中醫(yī)院、天
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廣西衛(wèi)生職業(yè)
技術學院、蘭州大學、廣東省中醫(yī)院、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上海中
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煙臺市中醫(yī)院、淄博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本共識主要起草人:李運倫
本共識起草人(按姓氏筆畫排序):丁書文、卜培莉、馬俊、馬建亮、王世欽、王永生、
史大卓、田金徽、劉持年、朱明軍、陳伯均、陳建新、李軍、李曉魯、李可建、李廣浩、張
紅星、張哲、岳桂華、楊佃會、周迎春、崔向寧、焦華琛、樊官偉、薛一濤
I
引言
1級高血壓是高血壓病的第一戰(zhàn)場,現(xiàn)代醫(yī)學逐漸重視高血壓病預防的意義。1級高血壓
具有“病成未深”、“已有征兆”的特點,臨床運用中醫(yī)“治未病”方法防治1級高血壓具
有良好前景,但目前國內外尚缺乏以中醫(yī)治未病理念為核心的1級高血壓診療規(guī)范,嚴重影
響了中醫(yī)在防治1級高血壓的臨床應用。有效規(guī)范1級高血壓中醫(yī)臨床治療方案以指導臨床實
踐,契合目前高血壓病防治的需求。
為進一步規(guī)范1級高血壓的中醫(yī)診療,促進中醫(yī)診治1級高血壓水平的提高,根據(jù)《世界
衛(wèi)生組織共識制定手冊》的共識制定流程、GRADE系列文章的方法學以及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團
體標準管理辦法等相關要求,考慮中醫(yī)診療特色,針對疾病早期防治,制定《1級高血壓中
醫(yī)專家共識》。本文件供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臨床運用。
2
1級高血壓中醫(yī)專家共識
1范圍
本共識提出了1級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病因病機、辨證分型、中醫(yī)早期干預方法及調護
建議。
本共識適用于高血壓分級屬于1級,且心血管風險水平屬于低、中危的原發(fā)性高血壓。
本共識適合各級醫(yī)療和科研機構從事中醫(yī)高血壓臨床及科研工作的相關醫(yī)師使用。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共識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本共識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包括其
他的共識或者規(guī)范性文件,比如:
GB/T16751.1—1997《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疾病部分》
GB/T16751.2—1997《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
ZY/T001.1-1994中醫(y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國家基本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2019,《中國心血管雜志》)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共識。
3.1
1級高血壓Grade-1Hypertension
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診室血壓,收縮壓140-159毫米汞柱和(或)
舒張壓90-99mmHg范圍內診斷為1級高血壓。
3.2
中醫(yī)辨證SyndromeDifferenti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以中醫(yī)學理論為指導,對四診所得的臨床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辨別為何種證候的思維方
法。
4流行病學特點
2002-2015年間我國開展了三次高血壓抽樣調查(2002年、2012年、2015年),粗患病
率分別為17.7%、25.2%、27.9%,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據(jù)此推算,約四分之
一的成人是高血壓患者,總患病人數(shù)達2.45億[1]。其中,1級高血壓的患病率為13.6%,占高
3
血壓患者的69.04%,據(jù)此估算我國1級高血壓的患者人數(shù)大約為1.69億[2]。在1級高血壓患病
率的流行病學分布上,最突出的是年齡差異。1級高血壓的患病率隨年齡增加呈升高的趨勢。
18-24歲人群1級高血壓患病率為3.6%,45-54歲人群1級高血壓患病率升高至17.5%,而在大
于75歲的人群中,1級高血壓患病率高達28.6%。1級高血壓患病率與BMI、吸煙、飲酒等因素
有關:隨著BMI的增加,患病率增加,BMI小于18.5時,1級高血壓患病率僅為6.7%,而當BMI
大于28時,1級高血壓患病率便高達39.2%;不吸煙者的1級高血壓患病率僅為12.3%,吸煙者
的患病率為17.2%,而戒煙者的患病率高達24.4%;不飲酒者的1級高血壓患病率為12.6%,而
飲酒者為19.1%。
5西醫(yī)診斷
5.1疾病診斷標準
參考《中國高血壓防治共識》[3]和《2018ESC/ESH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
arterialhypertension》[4],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診室血壓,收
縮壓≥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張壓≥90mmHg。根據(jù)血壓升高水平,又進一
步將血壓分為1級,2級和3級。
5.2血壓分級
根據(jù)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5],血壓水平的定義和分類如下:
表1血壓水平的定義和分類
類別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
正常血壓<120和<80
正常高值120~139和(或)80~89
高血壓≥140和(或)≥90
1級高血壓(輕度)140~159和(或)90~99
2級高血壓(中度)160~179和(或)100~109
3級高血壓(重度)≥180和(或)≥110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140和<90
5.3心血管風險評估
根據(jù)血壓水平、心血管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臨床并發(fā)癥和糖尿病進行心血管風險分
層,分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個層次[5]。
4
表2心血管風險分層
血壓
其他心血管危險因
SBP130~139和SBP140~159和SBP160~179和SBP≥180和
素和疾病史
(或)DBP85~89(或)DBP90~99(或)DBP100~109(或)DBP≥110
無低危中危高危
1~2個其他危險因素低危中危中/高危很高危
≥3個其他危險因素,靶
器官損害,或CKD3期,無中/高危高危高危很高危
并發(fā)癥的糖尿病
臨床并發(fā)癥,或CKD≥4
高/很高危很高危很高危很高危
期,有并發(fā)癥的糖尿病
6病因病機
根據(jù)高血壓病的臨床特點,大致將其歸屬于中醫(yī)學“眩暈”、“頭痛”、“頭風”和“風
?!钡鹊姆懂牎8哐獕翰〔∥慌c肝、脾、腎三臟關系密切,病機多為臟腑功能失調,陰陽氣
血紊亂,制約關系失衡,陰虛水不涵木,陽亢于上或肝火亢盛[6]。1級高血壓屬于高血壓病
的早期階段,多因精神刺激而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受損,肝氣郁結、郁而日久肝火內生,或病
人素體陽盛,復因五志過極、肝火內動,火灼肝陰造成肝陰不足,陰不制陽,出現(xiàn)風陽上擾
清竅之征,甚至肝風內動。高血壓早期病位在肝,以肝氣郁結或素體陽熱為病機之肇始,整
個病理變化過程以實為主,當從肝論治。同時,肝失疏泄可引起脾腎等其他臟腑功能活動發(fā)
生異常,進而引發(fā)一系列病理改變;加之目前降壓藥物的早期干預與廣泛運用,阻斷了高血
壓的自然進展,也使得高血壓的病機發(fā)生了許多變化。因此盡管高血壓早期病位以肝為主,
但并不可僅拘泥于肝,同時也要重視其他臟腑在本病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肝氣失于疏泄,
影響脾的運化功能,無法正常調節(jié)水液代謝,水濕停滯,中焦痰濁隨肝氣上蒙清竅;肝體陰
而用陽,年四十而陰氣自半,水虧于下,水不涵木,致陽亢于上;亦或肝氣郁久化火,肝火
灼傷陰液,損及肝腎之陰,陰虛不能斂陽,陽氣上逆,出現(xiàn)陽亢上擾之證。可見,高血壓早
期病位在肝,以肝氣郁結或素體陽熱為病機之肇始,導致脾腎臟腑功能失調,氣滯、痰濁、
肝陽、肝風等貫穿其中,多為實證,亦可虛實并見,進而由實轉虛[7、8]。
7辨證分型
7.1肝陽上亢
5
眩暈,耳鳴,頭痛,頭脹,勞累及情緒激動后加重,顏面潮紅,甚則面紅如醉,肢麻震
顫,目赤,口苦,失眠多夢,急躁易怒,腰膝酸軟,舌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或寸脈獨盛,
或脈弦長,直過寸口。
7.2肝郁脾虛
眩暈,頭痛,情緒焦慮或精神抑郁,食少納呆、神疲懶言、體倦乏力,脅肋脹滿疼痛、
或胃脘滿悶,口苦咽干,便溏,舌質黯淡,苔薄白,脈弦細。
7.3痰濕壅盛
眩暈,頭重,頭昏沉,頭不清爽,如有物裹,頭痛,視物旋轉,容易胸悶心悸,胃脘痞
悶,惡心嘔吐,食少,多寐,下肢酸軟無力,下肢輕度水腫,按之凹陷,小便不利,大便或
溏或秘,舌淡,苔白膩,脈濡滑。
7.4腎陰虧虛
眩暈,視力減退,兩目干澀,健忘,口干,耳鳴,神疲乏力,五心煩熱,盜汗,失眠,
腰膝酸軟無力,遺精,舌質紅,少苔,脈細數(shù)。
8中醫(yī)藥干預和推薦方案
8.1干預原則
對于1級高血壓患者應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①1級高血壓患者應積極進行生活方式干預;②
對存在相關危險因素的1級高血壓患者,在控制血壓的基礎上及時干預可控危險因素,以預
防相關疾病發(fā)生。其中,中醫(yī)藥干預1級高血壓以補虛瀉實、調整陰陽、暢達情志為基本原
則。
8.2辨證論治
8.2.1肝陽上亢
治法:平肝潛陽、補益肝腎。
推薦方:天麻鉤藤飲加減[9-13](證據(jù)級別:C級;推薦強度:強推薦)。
組成:天麻、鉤藤、石決明、梔子、黃芩、牛膝、鹽杜仲、益母草、桑寄生、首烏藤、
茯神。
加減:心中煩熱較甚者,可加石膏、淡豆豉清熱除煩;眩暈、頭痛較劇者,酌加龍骨、
牡蠣平肝潛陽熄風;便秘者,加大黃、芒硝瀉火通便。此外,亦可用清肝降壓飲加減(證據(jù)
級別:D級;推薦強度:強推薦),組成天麻、三七、麥冬、淡竹葉、山楂、菊花。
8.2.2肝郁脾虛
治法: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
推薦方:逍遙散加減[14-22](證據(jù)級別:C級;推薦強度:強推薦)。
組成: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生姜、薄荷、炙甘草。
6
加減:肝郁化火,急躁易怒者,加丹皮、梔子清肝瀉火;脾虛生痰,兼痰郁者,酌加陳
皮、半夏、厚樸以健脾燥濕化痰。
8.2.3痰濕壅盛
治法:化痰熄風,健脾祛濕。
推薦方: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23-28](證據(jù)級別:C級;推薦強度:強推薦)。
組成:法半夏、天麻、白術、茯苓、橘紅、甘草、生姜、大棗。
加減:痰郁化熱,癥見口苦心煩、苔黃而膩者,改溫膽湯加黃連、黃芩以化痰清熱除煩;
眩暈、嘔吐痰涎者,加代赭石、旋覆花、膽南星化痰降逆。
8.2.4腎陰虧虛
治法:滋補肝腎,養(yǎng)陰填精。
推薦方:杞菊地黃丸加減[29-38](證據(jù)級別:C級;推薦強度:強推薦)。
組成:熟地黃、酒萸肉、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枸杞子、菊花。
加減:氣虛較甚者,可酌加人參、黃芪;火衰不甚,精血薄弱者,可予左歸丸;陰虛火
旺,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者,可予知柏地黃丸。
8.3中成藥
8.3.1松齡血脈康膠囊[39-47]
功能主治:平肝潛陽,鎮(zhèn)心安神。用于肝陽上亢所致頭痛、眩暈、急躁易怒、心悸、失
眠者(證據(jù)級別:B級;推薦強度:強推薦)。
8.3.2牛黃降壓丸[48-56]、牛黃降壓片[57-59]
功能主治:清心化痰,平肝安神。用于心肝火旺、痰熱壅盛所致的頭暈目眩、頭痛失眠、
煩躁不安者(牛黃降壓丸證據(jù)級別:C級;推薦強度:強推薦。牛黃降壓片證據(jù)級別:D級;
推薦強度:強推薦)。
8.3.3復方羅布麻顆粒[60、61]
功能主治:清熱,平肝,安神。用于高血壓引起的頭暈,心悸,失眠等癥(證據(jù)級別:
C級;推薦強度:強推薦)。
8.4藥膳食療
在中醫(yī)藥理論中,“藥”與“食”同源,許多食物既是食物、又是藥物,對疾病的調護
具有積極作用[62](證據(jù)級別:C級;推薦強度:弱推薦)。
推薦食材,谷物類:綠豆、蕎麥、玉米、大豆等;蔬菜類:胡蘿卜、西紅柿、冬瓜、香
菇、馬蹄、百合、南瓜、山藥、大白菜、芹菜等;肉魚蛋貝類:瘦豬肉、雞肉、魚、淡菜、
蝦、蛋類等;水果干果類:香蕉、桃子、蘋果、山楂、橘子、葵花籽等。
根據(jù)辨證分型食用不同的藥膳,如決明蕎麥粥(適用于肝陽上亢患者)、天麻鯽魚湯(適
用于肝郁脾虛患者)、澤瀉蕎麥粥(適用于痰濕壅盛患者)、海馬燉壽龜(適用于腎陰虧虛
患者)等。
7
8.5針刺
針刺療法是中醫(yī)傳統(tǒng)治療方法之一,針刺療法不僅能夠改善頭痛、頭暈癥狀,還能有效
降壓[63-70](證據(jù)級別:B級;推薦強度:弱推薦)。
針刺干預主穴:人迎、曲池、合谷、足三里、太沖。
配穴:肝陽上亢可加行間、俠溪;
肝郁脾虛加期門、脾俞;
痰濕壅盛加中脘、豐隆、廉泉;
腎陰虧虛加肝俞、腎俞、太溪。
此外,放血療法即刺絡法,是用三棱針或一次性采血針刺破人體特定部位的淺表血管,
放出適量血液,可達即時降壓的效果。放血穴位或者部位可以選擇上星、百會、雙耳尖、大
椎等。
8.6穴位貼敷法
穴位貼敷法基于中醫(yī)經(jīng)絡理論,在穴位上敷貼藥物,通過藥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起到
降壓作用[71-75](證據(jù)級別:D級;推薦強度:弱推薦)。穴位貼敷藥物可以用黃連、肉桂、
吳茱萸、川芎、牛膝,研磨成粉末狀,用各種介質如水、酒、醋、活絡油等調成糊,也可以
制作成軟膏,敷貼于雙側太沖、太溪、肝俞、腎俞或涌泉穴,起到降壓的作用。
8.7推拿
中醫(yī)推拿對1級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具有一定改善作用[76-80](證據(jù)級別:D級;推薦強度:
弱推薦)。推拿手法以揉法、推法、點按為主,可循經(jīng)推拿,亦可選穴,或者兩者結合。推
拿選以頭面頸項部、背部的經(jīng)脈和腧穴,基礎穴位可以選擇百會、太陽、風池等穴。也可辨
證取穴,肝陽上亢可加太沖、行間、俠溪、合谷;肝郁脾虛可加太沖、期門、脾俞;痰濕壅
盛可加中脘、豐隆;腎陰虧虛可加肝俞、腎俞、太溪。
8.8傳統(tǒng)功法
中國傳統(tǒng)的功法包括:太極拳[81-85](證據(jù)級別:C級;推薦強度:強推薦)、八段錦[86-89]
(證據(jù)級別:C級;推薦強度:弱推薦)、五禽戲[90](證據(jù)級別:C級;推薦強度:弱推薦)
等,歸屬于有氧運動系列,能夠改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糖代謝、脂代謝、焦慮情緒及
生活質量。
8.9耳穴貼壓法
耳穴貼壓法是用膠布將藥豆準確地粘貼于耳穴處,給予適度的揉、按、捏、壓,使其產(chǎn)
生酸、麻、脹、痛等刺激感應,以達到降壓目的的一種外治療法[91-95](證據(jù)級別:D級;推
薦強度:弱推薦)。
穴位選擇神門、降壓溝等主穴,根據(jù)以下原則增加輔穴:肝陽上亢者加肝、膽、神門等
穴位;肝郁脾虛者加肝、脾等穴位;痰濕壅盛加脾、胃、大腸等穴位;腎陰虧虛者加腎、皮
質下、交感等穴位。操作:耳廓常規(guī)消毒,用耳穴探測儀尋找敏感點,再將王不留行籽貼耳
8
固定。每日2~5次按壓刺激耳穴,每次每個穴按壓30次,以耳朵感到酸、麻、脹、痛或發(fā)熱
適宜,以能耐受為度。
8.10砭石療法
砭石療法是應用適當大小的砭具刺激穴位中點,或用在皮膚上施熨法或摩法,以達到降
壓目的的一種外治療法,對于即時降壓效果尤為顯著[96-99](證據(jù)級別:D級;推薦強度:弱
推薦)。穴位選擇因辨證不同而異,可參考8.5針刺干預中所取穴位;刺激皮膚以經(jīng)絡循行
部位為主,包括足厥陰肝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足太陽膀胱經(jīng)和督脈等。
8.11足浴
中藥足浴療法可促使藥物的透皮吸收,有效成分不經(jīng)胃腸破壞,不增加肝腎負擔,有一
定程度的降壓作用[100](證據(jù)級別:D級;推薦強度:弱推薦)。可以采用桑葉、桑枝、茺蔚
子等藥物,煎煮后于每晚睡前足浴[100]。
8.12艾灸
艾灸產(chǎn)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fā)經(jīng)氣,糾正人體功能的紊亂,從而
達到降壓目的[101-104](證據(jù)級別:D級;推薦強度:弱推薦),對于高血壓病陽虛證患者尤
為適宜。艾灸穴位的選擇因辨證不同而不同,可參考8.5針刺干預中所取穴位。
8.13心理干預
在常規(guī)管理的基礎上強化心理健康干預,可以起到降壓與改善情志的雙重作用,對于因
情志因素[105-107](比如緊張、焦慮)引起的血壓升高效果顯著(證據(jù)級別:D級;推薦強度:
強推薦)。
8.14預防調攝
在中醫(yī)“治未病”理論指導下的預防調攝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這兩方面,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體健康的行為和習慣,以減少高血壓及其他心血管
疾病的發(fā)病危險[108-112],具體內容包括:①定期測量血壓是早期發(fā)現(xiàn)癥狀性高血壓的有效方
法。24小時動態(tài)血壓和家庭自測血壓對1級高血壓的發(fā)現(xiàn)、知曉、控制十分有益。有高血壓
家族史的人,從兒童起就應定期檢查血壓。無高血壓家族史的人,則應從40歲起定期測量血
壓。②限鹽。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為5g。③戒煙。④合理膳食。飲食應限制脂肪攝入,少
食肥肉、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糕點、甜食,多食新鮮水果、蔬菜、魚、蘑菇、低脂奶制品
等。⑤限制飲酒。⑥控制體重。⑦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充分發(fā)揮中醫(yī)傳統(tǒng)保健的作用,放松
緊張情緒。⑧保證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