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澤縣2024年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澤縣2024年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澤縣2024年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澤縣2024年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澤縣2024年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澤縣2024年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馬關條約》中,最能反映帝國主義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轉變?yōu)橐再Y本輸出為主的內容是A.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B.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C.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D.割遼東半島、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2.閱讀1987—1992年與大陸通過香港的間接貿易狀況(單位:百萬美元),據表可知年度向大陸出口大陸向出口的順差19871226.35288.94937.5919882242.22478.691763.5319892896.49586.902309.5919903278.25765.362512.8919914667.151125.853541.3019926397.931118.975168.96A.海峽兩岸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B.大陸為經濟發(fā)展做出巨大犧牲C.香港在兩岸經濟交流中起決定作用D.海運、空運直航促進了兩岸經濟交流3.改革開放后,我國逐漸形成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B.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經濟三角洲--內地C.沿海經濟開放城市--經濟特區(qū)--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D.經濟三角洲--經濟特區(qū)--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4.《史記·周本紀》中記載:“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這說明西周分封制下諸侯要承擔的義務是()A.定期朝見周天子,匯報政務 B.進獻貢物C.服從周王調兵 D.定期服役5.1973年,在威海市發(fā)現了一個秦代鐵權(見下圖),上有銘文“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指隗狀)、綰(指王綰),法度量則不壹(統(tǒng)一),嫌疑者皆明壹之。”從這篇銘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確信息是(

)①統(tǒng)一了六國②確立了皇帝稱號③統(tǒng)一了度量衡④開鑿了靈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20世紀60-70年代,法國、聯邦德國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農村迅速實現了機械化,數百萬農民成了相對富裕的農場主。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蘇兩國對峙局面結束B.“歐洲共同體”的成立C.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推動D.借鑒了羅斯福新政7.面對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尋找對策。下列歷史事件的發(fā)生,與這次經濟危機沒有直接關系的是A.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全面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B.墨索里尼“進軍羅馬”,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建立C.日本發(fā)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D.希特勒上臺,德國法西斯統(tǒng)治的建立8.“大戰(zhàn)歷時4年多,將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5億人口卷入戰(zhàn)爭……飛機、坦克、毒氣首次用于戰(zhàn)爭……戰(zhàn)爭期間,雙方死傷達3000余萬人,經濟損失3400多億美元”。下列說法對上述材料解讀有誤的是A.材料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B.這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C.科技對人類發(fā)展是一把雙刃劍 D.戰(zhàn)爭危害巨大,我們要珍愛和平9.當你踏進家門的一刻,生活變得更智慧。一鍵開啟空調、電視、掃地機器人……回家即是安心,這一切的便利得益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帶來的影響有①使信息的傳遞變得快捷和簡便②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③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④推動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中華民族經過抗日戰(zhàn)爭洗禮,鳳凰涅繁,浴火重生??谷諔?zhàn)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大轉折點。這種局面出現的主要基礎是A.打倒列強除軍閥B.國共首次合作C.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D.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11.十九世紀中期,首先興起于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焰火,在歐洲蔓延的同時,擴展到了美洲和亞洲。這一時期,通過改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國家有A.美國和日本 B.俄國和日本 C.日本和美國 D.英國和法國12.《抗日御侮》中曾描寫某次戰(zhàn)役“八一三淞滬集中國軍精銳,采取攻勢,迫使日軍追隨國軍行動,改變其作戰(zhàn)線由北向南方向為由東向西方向。因此中國獲得換取時間之空間,……在大后方建立持久抵抗戰(zhàn)力”請判斷下列選項中對該次戰(zhàn)役的描述正確的是A.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fā)了全國人民的斗志B.是抗戰(zhàn)以來正面戰(zhàn)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C.使抗日戰(zhàn)爭進入到相持階段D.是全民族抗戰(zhàn)以來取得的第一場勝利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下面是小歷和小史對明朝鄭和下西洋的看法,誰的看法不正確?請簡要說明理由。14.填表題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爭史。結合所學知識,根據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完成相應的內容。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和平與發(fā)展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反對戰(zhàn)爭、維護和平、謀求發(fā)展已成為世界人民共同的心聲。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寫出發(fā)生在20世紀的兩次全球性戰(zhàn)爭名稱。二戰(zhàn)之后那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叫什么?它的主要表現有哪些?舉出當今維護世界和平,謀求共同發(fā)展的兩個國際或區(qū)域性組織。面對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你認為中國該如何應對?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A項增開蘇州、杭州、沙市、重慶為通商口岸,進一步打開了中國的市場;B項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有利于外國資本主義在中國的侵略,使帝國主義對華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轉變?yōu)橐再Y本輸出為主,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故B符合題意;C項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加重了人民的負擔;D項割讓遼東半島、全島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進一步破壞了中國領土完整;由此分析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由商品輸出”“轉變?yōu)橘Y本輸出”,據此判斷是《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這款規(guī)定使列強取得了在中國直接投資開辦工廠的權利,帝國主義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轉變?yōu)橐再Y本輸出為主。2、A【解析】

由表格可知,和大陸的經濟交流頻繁,這也說明了兩岸三地之間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所以A符合題意;由表格不能得出大陸為經濟發(fā)展做出的巨大犧牲,排除B;1987-1992年和大陸的貿易是通過香港進行的,但不能由此說明香港在這中間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只能說香港對兩地經濟的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作用,C說法不準確;1987-1992年和大陸的貿易是通過香港進行的,所以D不符合題意。由此可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3、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的對外開放。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成為首批經濟特區(qū),1984年開放大連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開放長江三角洲等四個沿海經濟開放區(qū),1988后逐步開放內地.所以此題選A?!究键c定位】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下冊·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4、C【解析】

依據“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即諸侯以為有倭寇來犯,帶兵來支援。結合課本所學可知,為了鞏固統(tǒng)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yōu)橹T侯。諸候代表周天子治理諸侯國,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戰(zhàn)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zhàn)等。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雖也是諸侯的義務,但是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故選擇C?!军c睛】題干“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是解題的關鍵,可知西周分封制下諸侯要承擔的義務是服從周王調兵。5、A【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①項,秦代鐵權上提到“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反映了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史實。故①項正確。②項,“立號為皇帝”反映了秦始皇確立了皇帝稱號。故②項正確。③項,“法度量則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說明秦始皇為鞏固統(tǒng)一,針對當時天下度量衡不一的情況,命令丞相隗狀、王綰統(tǒng)一-度量衡。故③項正確。④開鑿了靈渠,材料中沒有體現,故④項錯誤,綜上所述,①②③正確,故選A。6、B【解析】

依據題干“20世紀60-70年代,法國、聯邦德國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農村迅速實現了機械化,數百萬農民成了相對富裕的農場主”,結合所學知識,美蘇兩國對峙局面結束的標志是1991年蘇聯解體,故A不符合題意。1967年“歐洲共同體”的成立,加強了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加快經濟發(fā)展步伐,故B符合題意。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推動是在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初期,故C不符合題意。早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歐洲國家就借鑒了羅斯福新政,推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7、B【解析】

為了應對經濟危機,美國實行的是羅斯福新政,日本和德國建立法西斯的統(tǒng)治,實行專政統(tǒng)治。墨索里尼“進軍羅馬”是在經濟危機之前,和經濟危機沒有直接關系,所以B項錯誤,CDA正確。故選B。8、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與一戰(zhàn)相關。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人類歷史上一次規(guī)??涨暗膽?zhàn)爭,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fā)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zhàn)爭??芍?,一戰(zhàn)的性質是一場帝國主義戰(zhàn)爭,選項D的說法不符合材料內容,符合題意。一戰(zhàn)“飛機、坦克、毒氣首次用于戰(zhàn)爭…”,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芍萍紝θ祟惏l(fā)展是一把雙刃劍?!皯?zhàn)爭期間,雙方死傷達3000余萬人,經濟損失3400多億美元”,可知,戰(zhàn)爭危害巨大,我們要珍愛和平。選項ACD符合材料內容的解讀,是正確的,但是不符合題意。故選B。9、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③不符合題意,故把包含③的ABD項排除,故選擇C。10、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對中華民族的復興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谷諔?zhàn)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洗雪了中國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為中國的獨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礎??箲?zhàn)勝利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行全民族的抗戰(zhàn)。故D符合題意;打倒列強除軍閥、國共首次合作、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與題干無關,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點睛】本題難度適中,以“中華民族經過抗日戰(zhàn)爭洗禮,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谷諔?zhàn)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切入點,考查了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11、B【解析】

根據題干中的“十九世紀中期”、“改革”可知,這一時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國家是俄國和日本,B正確。美國是通過革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因此AC錯誤。英國、法國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因此D錯誤。綜上故選B。12、A【解析】

據“八一三淞滬集中國軍精銳,采取攻勢,迫使日軍追隨國軍行動,改變其作戰(zhàn)線由北向南方向為由東向西方向。因此中國獲得換取時間之空間,……在大后方建立持久抵抗戰(zhàn)力”及所學知識可知,該次戰(zhàn)役是淞滬會戰(zhàn)。盧溝橋事變后,日本又發(fā)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為保衛(wèi)上海,國民政府組織了淞滬會戰(zhàn),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小史的看法不正確。明朝鄭和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但海上絲綢之路并不是鄭和下西洋時才開辟的,早在西漢就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窘馕觥?/p>

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小史的看法不正確。因為1405到1433年,鄭和率船隊先后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明朝鄭和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但海上絲綢之路并不是鄭和下西洋時才開辟的,早在西漢就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14、文獻、口號、指導思想歷史事件《資政新篇》太平天國運動提出“自強”“求富”口號洋務運動宣傳變法圖強戊戌變法(或者維新變法、百日維新)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義和團運動三民主義辛亥革命提倡“民主”“科學”新文化運動【解析】

(1)太平天國運動后期,洪仁玕寫出《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這是先進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方案。(2)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興辦了福州船政局、`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等近代軍事企業(yè),后期以“求富”為口號,興辦了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近代民用企業(yè)。(3)1895年,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中國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宣傳變法圖強,發(fā)動戊戌變法(或者維新變法、百日維新)。(4)資產階級革命派領袖孫中山提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5)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新文化運動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與科學。15、(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2)冷戰(zhàn)略(3)聯合國、歐洲聯盟(歐盟)、世界貿易組織(WTO)等。(答出以上兩個要點即可給2分,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給分)(4)抓住機遇,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制定防范風險的有效政策;進一步擴大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問競爭、交流與合作,促進共同發(fā)展;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恐怖主義;遠離戰(zhàn)爭,珍愛和平;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經濟高速發(fā)展。(答出以上要點之二即可,其他觀點符合題意也可給2分)【解析】試題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生在20世紀的兩次全球性戰(zhàn)爭名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fā)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zhàn)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國、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軸心國(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guī)模的戰(zhàn)爭。(2)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戰(zhàn)之后那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叫冷戰(zhàn);冷戰(zhàn)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間,美國、北約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華約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斗爭。它的主要表現有:1,揭開冷戰(zhàn)序幕標志:丘吉爾發(fā)表"鐵幕演說"2,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