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簡答題一一突破高考第14題
文言文考什么
高考文言文閱讀主觀簡答題并不是新近出現(xiàn)的題型,在江蘇地區(qū)高考中更為常見,此外,北京、上海
等地的高考試卷中也出現(xiàn)過這種主觀簡單題,山東、海南等地2020年新高考??贾校难晕拈喿x試題也出
現(xiàn)了一道主觀問答題,算是在題型上對這些地區(qū)試卷的一種借鑒。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高
考這個題型越來越受重視??忌诶斫馕谋緝?nèi)容的基礎上作答,并掌握一定的答題方法,一般都可以得出
符合題意的答案。
2023年新高考文言文繼續(xù)考查簡答題,對文言文閱讀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言文簡答題的命題角度
與現(xiàn)代文閱讀“概括內(nèi)容要點”的命題角度有著相似之處。在新高考文言文閱讀中,設置簡答題,意在考查
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和歸納概括能力。從新高考的考查情況來看,這一題型涉及面廣,提問形式多變,
學生答題出現(xiàn)的問題較多,如:讀不懂相關(guān)文段,找不準對應區(qū)域,分不出答題要點,看不清設問角度,不會用
自己的話表述。
文言文怎么考
能力考查由識記(A)向理解(B)、分析(C)轉(zhuǎn)變。
文言文閱讀設置簡答題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需要。
從閱讀考查的角度來看,這類題“因文設題”,綜合性強,能力要求高,區(qū)分度較好,意在要求學生
不是通過取巧,而是通過自身的文言素養(yǎng)讀懂文言文。
從教學導向的角度來看,“以考促學”,扭轉(zhuǎn)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重言輕文”傾向,
更加強調(diào)學生對文言文學習中“文”的重視,破除文言文教學就是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識的弊端,讓學
生將更多的時間用在文言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解讀上,這樣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文化繼承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考查。
考情微觀
年份卷別鳥名/文體題干《第14題)謾題角度命拒掙點
《孔叢子?答問》/子蝌用以批駁韓非的事實依據(jù)是什么?理解作者
新高考1
紀傳體3分)觀點
2023
《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材料二中,李靖認為配水之戰(zhàn)苻叁失分析事件
新高考II
對》/軍事體裁敗的原因有哪些?.(3分)原因
上夫君前往趙國、燕國借兵救魏,所
《戰(zhàn)國策照笈三》比較事件
新高考1采用的游說策略有什么不同?請前要
/國別體不同
概■括.(3分)
2022
《后漢書?吳漢傳》用孔子的“剛轂
《東現(xiàn)漢記》/人物概括人物
新高考II木訥近仁”一語來贄譽吳漢,請簡妥
傳記特點
概述吳漢的剛毅與木訥之處。(3分)
年份卷別篇名/文體題干(第14題)設題角度命范特點
文末《資治通笠》的作者司馬光評價
①涉及的區(qū)間
《貞觀君臣論治》/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分析作者
新高考1文字很少,很
紀事本末體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觀點
2021什么?(3分)集中.
文中說到“邊境之間,精得休息”,②只要求筒單
《祖逖北伐》/紀事概*也
新高考II具體原因是什么?請商要說明.理解文意,不
本末體原因
(3分)要求深入分析
羽、寺逢等為什么偈議湊集金伐救助左概括人物概括.
《明史?左光斗傳》
新高考1光斗?救助成功沒有?請前要說明。行為原因、③題型以分析
/人物傳記
(3分)整果
2020原因為主.
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硫前,為什么要事
《明史?海瑞傳》/梃括人物④答案要求精
新高考II先“市一棺,訣妻子”?請簡要說明.
人物傳記行為原因練、全面.
(3分)
考情考向
一、概括人物事跡或形象特點
分析人物形象也是文言閱讀的一個重要命題點,一般有兩個命題角度,一是概括人物在某方面的主要事
跡,二是概括人物的性情品質(zhì)特點。此類試題的答案往往分散在全文中,需要閱讀全文進行篩選/提取/整合。
概括人物事跡需要針對題目的具體指向確定答題區(qū)間,然后分出層次,再逐層概括。
概括人物的性情品質(zhì)特點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①直接摘取文中有人物特點的詞語②從文中所寫事
件中概括③從他人或者作者的評價中概括
二、探尋事件原因
原因與結(jié)果是無法割裂開的,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原因是造成某種結(jié)果或引起另一
事情發(fā)生的條件。就文言文中某一現(xiàn)象或結(jié)果要求考生結(jié)合文本追溯原因幾乎適用于所有類型的文言文,應
引起重視。對這種據(jù)果索因的概括題,應注意以下幾點:
(1)準確理解題干中表示結(jié)果的詞語的含義,有些“果”是直接從原文中摘用的,本身就是一個文言詞語,
如不準確理解,幾乎無法找到原因。
(2)表示原因的詞句有時集中在一段中,這時只要提取即可;有時分散在全文中,需要認真、全面、仔細
地篩選。
(3)據(jù)果索因,其“因”肯定不止一個,有主觀、客觀原因,有主要、次要原因,等等,注意多方面、多角
度思考,篩選排查,找足找全原因。
(4)對文中帶“原因”的詞句,在轉(zhuǎn)述概括時一定要忠實于原文,尤其是對于表示原因的相對委婉、間接
的詞句,應注意轉(zhuǎn)換說法,以求既符合原意,又符合題干要求。
三、分析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是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核心。所謂觀點,就是作者對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謂態(tài)度,就
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現(xiàn)的思想傾向和感情傾向,包括肯定與否定、愛與憎、褒與貶,以及某種程度的保留等。
分析觀點態(tài)度的途徑:
(1)從概括性強的句子入手。有的文章的觀點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強而又表達某種看法的句子,
就抓住了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2)從文中運用的材料入手。文中運用的材料,不論是事實還是文獻資料,總是要表達一定的觀點的。因
此,從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重要途徑。
(3)從作者的評述入手。有時候,作者把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隱含在具體的評述之中而不直接說出,這就要求
考生從分析具體的評述入手,提出精要,做出概括。
分析概括觀點態(tài)度應注意下列兩點:(1)要整體把握文意和全文的傾向。(2)要準確理解語句。作者
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總是要通過一定的語句來表現(xiàn)的,對語句理解不準確,分析概括就會出錯。
四、分析寫作手法
文言文寫作中也會使用一定的手法,因此分析寫作手法也是文言文簡答題的一個考查角度,不過考查點
較為簡單。由于全國卷選文以寫入記事類材料為主,因此分析手法題多從記敘與描寫角度命題。答題時可以
借助現(xiàn)代文閱讀部分相關(guān)知識進行分析。
文言文主觀題解題“3步驟”
第一步:審設問,明方向。審讀題干,抓住問題關(guān)鍵詞,確定提問指向。
第二步:讀文本,定范圍。根據(jù)題干指示,細讀文章,確定解答問題的文本范圍(所處段落)。
第三步:用技巧,組答案。摘錄法:有可用的關(guān)鍵詞句者,可直接選摘原詞句作答。句意(層意)提取
法:無明顯關(guān)鍵詞句者,可提煉意思后概括作答。
選文體裁特征
(1)古代人物傳記
關(guān)鍵點作用或意圖
傳記往往通過具體事件來刻畫人物形象,說
明人物的主要貢獻和過錯。我們只要能夠抓
抓主要事件一一把握人物的功過和精神
住與人物相關(guān)的事件,就能夠正確認識人物
的功過是非,品評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看看作品除了寫傳主外,還寫了哪些人物,
這些人物對刻畫傳主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抓次要人物一一從側(cè)面了解主要人物
通過對次要人物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把握
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在閱讀過程中,我們應抓住作品記述人物的
抓記述人物的方法---領(lǐng)會人物的心理精神
具體方法手段,體會人物的心理情感,把握
情感
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從而達到初步鑒賞的目的
(2)古代議論性散文
關(guān)注點閱讀目的
“論”是論斷事理;“議”與“辯”,側(cè)重于反駁、辯駁、辯
論;“原”,是推本求源;“說”多著眼于說明、申釋;“解”
辨題識體,明確寫作目的
則偏重于解釋疑難。文題,通常會表明文體,我們可以根據(jù)題
目和表明的體裁,去把握作者的寫作目的;
閱讀以議論為主的文章,在通讀全文時,在理解掌握文句的前
提下,得先弄清楚談論的話題、作者的觀點。如2017北京卷的
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秦廢封建》節(jié)選,文中論及的話題是秦廢分封諸侯的制度是
優(yōu)還是劣,作者借柳宗元的話表明了觀點:分封諸侯的制度不
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時勢使然。
對古代議論性散文的閱讀,我們要多琢磨文章立論的方法,注
把握結(jié)構(gòu),理清邏輯思路
意其嚴密周詳?shù)恼撟C邏輯,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說服力量
?真題研析-規(guī)律探J
【真題演練】
[2023新高考卷I]材料二:陳人有武臣,謂子船②曰:“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
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遏奸勸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韓非者,亦當世之圣人也?!弊?/p>
鮑日:“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jīng)以自輔,援圣以自
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蔽涑既眨?/p>
“諾?!弊硬霸唬骸澳苏呲w、韓共并知氏,趙襄子之行賞,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韓非書云夫子善之引以張
本然后難之豈有不似哉?然實詐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
瑤與韓、趙、魏伐鄭,遇陳恒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
此先后甚遠,而韓非公稱之,曾無作意。是則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
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朦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節(jié)選自
《孔叢子?答問》)
【注】②子鮑:即孔鮑,孔子八世孫。
子帖用以批駁韓非的事實依據(jù)是什么?
【方法指導】
解題步驟一:審設問,明方向。
審讀題干,抓住問題的關(guān)鍵詞,確定提問指向。
1.考查方向一:概括內(nèi)容要點題
這類題一般要求概括指定內(nèi)容的相關(guān)要點,如要求概括傳主的業(yè)績成就、思想性格及品質(zhì)。答題時,
內(nèi)容要點可以從文中直接提取對這一要點的相關(guān)描寫句子,多數(shù)情況下,要用自己的語言準確概括。
例:(2022新高考卷I)14.孟嘗君前往趙國、燕國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說策略有什么不同?請簡
要概括。
(2022新高考卷II)14.《后漢書?吳漢傳》用孔子的“剛毅木訥近仁”一語來贊譽吳漢,請簡要概
述吳漢的剛毅與木訥之處。
(2020江蘇卷)8.趙太夫人平居言語中的“識大義”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2.考查方向二:概括事理原因題
①明確答題角度。既然是問原因,結(jié)果肯定在題干中出現(xiàn)。既然有結(jié)果,那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有
主觀原因,又有客觀原因;有主要原因,又有次要原因;有外在原因,又有內(nèi)在原因。答題的關(guān)鍵點是自
身原因,兼及客觀原因、外部原因。另外,如果涉及文章自身,自然要關(guān)涉文章的思路、結(jié)構(gòu)及手法等方
面的理由。②在文中尋找理由文字時,對于要點較集中的說理文出其是長句子)特別要分清層次,提取關(guān)
鍵詞語,轉(zhuǎn)換為答案。③在形成初步答案后,可以用因果法驗證,一是可以檢查理由與結(jié)果之間是否合理,
二是看答案表述與結(jié)果是否保持一致,必要時可以調(diào)整答案表述形式。
例:(2021新高考卷H)14.文中說到“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具體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
(2020新高考卷I)14.孫奇逢等為什么倡議湊集金錢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沒有?請簡要說明。
3.考查方向三:概括觀點態(tài)度題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是文言文閱讀考查的最高層次。在一般的傳記文中,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往往不會明確說出來,我們要通過對人物的描寫,人物的主次關(guān)系,對事件的敘述、詳略的安排等看出作
者的思想感情是愛還是憎,作品的傾向是肯定還是否定,寫作意圖是歌頌贊揚還是鞭撻諷刺,文章的主旨
是要讀者吸取什么教訓還是獲得什么啟示。在論說文中,要通過對論點、論據(jù)、論證的分析,聯(lián)系作者的
身世和所處時代,弄清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觀點態(tài)度。
例:(2021新高考卷I)14.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
話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
解題步驟二:讀文本,定范圍。
根據(jù)題干指示,細讀文章,確定解答問題的文本范圍斷處段落)。
例:(2023新高考卷I)子船用以批駁韓非的事實依據(jù)是什么?
題中涉及到的關(guān)鍵信息為“子鮑用以批駁韓非的事實依據(jù)”,在文中找到的相關(guān)文本為:
子舶曰:“乃者趙、韓共并知氏,趙襄子之行賞,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韓非書云夫子善之引以張本然
后難之豈有不似哉?然實詐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
韓、趙、魏伐鄭,遇陳恒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
先后甚遠,而韓非公稱之,曾無作意。是則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諸
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朦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p>
解題步驟三:用技巧,組答案。
1.篩選摘錄:有可用的關(guān)鍵詞句者,可直接摘錄原詞句作答,可解答概括內(nèi)容要點題。
2.句意(層次)提?。簾o明顯關(guān)鍵詞句者,可提煉意思后概括作答,可解答概括觀點題。
3.內(nèi)涵發(fā)掘:抓住關(guān)鍵詞句或事件,前后勾連,發(fā)掘語句或事件背后隱含的意義,解答探究事件原因題。
例:(2023新高考卷I)
經(jīng)過相關(guān)信息的概括總結(jié),得出:趙襄子獎賞群臣時,孔子已經(jīng)去世許多年,不可能對此表達意見。
(2022新高考卷I)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為寡人謀,奈何?”
孟嘗君曰:“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蓖踉唬骸肮讶嗽缸又幸玻 敝貫橹s車百乘。孟嘗君之趙,
謂趙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趙王曰:“寡人不能?!泵蠂L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
“可得聞乎?”孟嘗君曰:“夫趙之兵非能強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
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其西為趙蔽也。今趙不救魏魏獻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
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趙王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又北見燕王曰:“今秦
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日:“夫
行數(shù)千里而救人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
也。田文日:“臣效便計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恐天下之將有大變也。"王曰:“大變可得
聞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
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
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蹦藶橹鸨巳f、車二百乘,以從田文。魏
王大說,曰:“君得燕、趙之兵甚眾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請講于魏。因歸燕、趙之兵,而封田文。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三》)
2.孟嘗君前往趙國、燕國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說策略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3分)
(2022新高考卷I)①對待趙國:分析利弊;②對待燕國:威脅恐嚇。
(2022新高考卷II)吳漢,字子顏,南陽人。韓鴻為使者,使持節(jié),降河北,人為言:“吳子顏,奇
士也,可與計事?!眳菨h為人質(zhì)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
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上既破邯鄲,誅王郎,召鄧禹宿,夜語曰:"吾欲北發(fā)幽州突騎,諸將誰可使者?”
禹曰:“吳漢可。禹數(shù)與語,其人勇鷲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上于是以漢為大將軍。漢遂斬幽州牧苗
曾,上以禹為知人。吳漢與蘇茂、周建戰(zhàn),漢躬被甲持戟,告令諸部將日:“聞鼓聲皆大呼俱進,后至者
斬?!彼旃亩M,賊兵大破。北擊清河長垣及平原五里賊,皆平之。
吳漢伐蜀,分營于水南水北,北營戰(zhàn)不利,乃銜枚引兵往合水南營,大破公孫述。吳漢兵守成都,
公孫述將延岑遣奇兵出吳漢兵后,襲擊破漢,漢墮水,緣馬尾得出。吳漢性忠厚,篤于事上,自初從征伐,
常在左右,上未安,則側(cè)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軍營不完,漢常獨繕集其弓戟,閱其兵馬,
激揚吏士。上時令人視吳公何為,還言方作戰(zhàn)攻具,上常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狈鉂h廣
平侯。吳漢嘗出征,妻子在后買田業(yè)。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遂盡以
分與昆弟外家。吳漢爵位奉賜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墳,不作祠堂,恭儉如此。
疾篤,車駕親臨,問所欲言。對曰:“臣愚無所識知,唯愿慎無赦而已?!辈∞?,奏謚曰:“有司議宜以
為武?!痹t特賜曰忠侯。(節(jié)選自《東觀漢記》卷十)
3.《后漢書?吳漢傳》用孔子的“剛毅木訥近仁”一語來贊譽吳漢,請簡要概述吳漢的剛毅與木訥之
處。(3分)
(2022新高考卷n)剛毅之處:①作戰(zhàn)勇猛,連克強敵;②敗而不餒,激揚士氣
木訥之處:缺乏文采,不善言辭。
(2021新高考卷I)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
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德彝對日:
“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p>
上日:“然。朕為天子,所以養(yǎng)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yǎng)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
公,惟有功者數(shù)人不降。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线又唬骸懊裰詾楸I者,由賦繁役重,
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
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
玄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日:“隋主好自專庶務,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稟受奉行而已,莫之敢
違。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諛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
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上善其言,擢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賊,密使左右
試賂之。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裴矩諫曰:“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
而受,乃陷入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上悅,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當
官力爭,不為面從,儻每事皆然,何憂不治?”
臣光日: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迸峋刎谒宥矣谔?,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
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
4.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樣
說的目的是什么?
(2021新高考卷I)①第一問: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隨著君主的好惡而行動。
②告誠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
(2021新高考卷II)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薄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
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
宗室爭權(quán),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
逖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州刺史,給千人
M,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
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逖既入譙城,石勒遣石虎圍譙,
桓宣救之,虎解去。晉王傳檄天下,稱:“石虎敢?guī)浫?,渡河縱毒,今遣九軍,銳卒三萬,水陸四道,徑
造賊場,受祖逖節(jié)度。”大興三年,逖鎮(zhèn)雍丘,數(shù)遣兵邀擊后趙兵,后趙鎮(zhèn)戍歸逖者甚多,境漸蹙。秋七
月,詔加逖鎮(zhèn)西將軍。逖在軍,與將士同甘苦,約己務施,勸課農(nóng)桑,撫納附,雖疏賤者皆結(jié)以恩禮。逖
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后趙王勒患之,乃下幽州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與逖書,求通使及
互市。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諸將不使侵暴后趙之民。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
以尚書仆射戴淵為西將軍,鎮(zhèn)合肥,逖以已翦荊棘收河南地,而淵一旦來統(tǒng)之,意甚怏怏,又聞王敦與劉
刁構(gòu)隙,將有內(nèi)難。知大功不遂,感激發(fā)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喪父母,譙、梁間皆為立祠。
祖逖既卒,后趙屢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圍譙。豫州刺史祖約不能御,退屯壽春。后趙遂取陳留,梁、
鄭之間復騷然矣。
5.文中說到“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具體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
(2021新高考卷D)(1)祖逖多次攔擊后趙軍隊取勝,使得后趙疆土縮小,后趙王石勒不得不向祖逖示
好,要求通使及互市;(2)祖逖沒有阻止民間互相貿(mào)易,并約束士兵不要侵犯后趙百姓,使得兩國邊境稍
微得到了休養(yǎng)生息。
(2020新高考卷I)左光斗,字遺直,桐城人。萬歷三十五年進士。除中書舍人。選授御史,巡視中
城。捕治吏部豪惡吏,獲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輦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條上三因十四議,詔悉允
行。水利大興,北人始知藝稻。鄒元標嘗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種水田利也
閹人劉朝稱東宮令旨,索戚腕廢莊。光斗不啟封還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遍幦藨嵍?/p>
去。楊漣劾魏忠賢,光斗與其謀,又與攀龍共發(fā)崔呈秀贓私,忠賢暨其黨咸怒。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
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忠賢胴知,先二日
假會推事與漣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復構(gòu)文言獄,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擁馬首號哭,聲震原野,
堤騎亦為雪涕。至則下詔獄酷訊。許顯純誣以受楊鎬、熊廷弼賄,漣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為酷刑所斃,
冀下法司,得少緩死為后圖。諸人俱自誣服,光斗坐贓二萬。忠賢乃矯旨,仍令顯純五日一追比,不下法
司,諸人始悔失計。容城孫奇逢者,節(jié)俠士也,與定興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輔,倡議醵金,諸生爭應之。
得金數(shù)千,謀代輸,緩其獄,而光斗與漣已同日為獄卒所斃,時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
既死,贓猶未竟。忠賢令撫按嚴追,系其群從十四人。長兄光霽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應秋猶以
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諸人家族盡破。忠賢既誅,贈光斗右都御史,錄其一子。已,再贈太子少保。
福王時,追謚忠毅。(節(jié)選自《明史?左光斗傳》
6.孫奇逢等為什么倡議湊集金錢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沒有?請簡要說明。(3分)
(2020新高考卷I)第一問:左光斗對京都附近有恩德。
第二問:沒有成功,在救助過程中左光斗被害
(2020新高考卷II)海瑞,字汝賢,瓊山人。舉鄉(xiāng)試。署南平教諭,遷淳安知縣。布袍脫粟,令老仆
藝蔬自給??偠胶趹棁L語人日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過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
車馬懋卿恚甚然素聞瑞名為斂威去久之,陸光祖為文選,擢瑞戶部主事。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視朝,深居
西苑,專意齋醮。督撫大吏爭上符瑞,禮官輒表賀,瑞獨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曰:“趣
執(zhí)之,無使得遁!”宦官黃錦在側(cè)曰:“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
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钡勰?。少頃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留中者數(shù)月。
遂逮瑞下詔獄,究主使者。帝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聞狀,以瑞且見用,設酒饌款之。瑞自疑當赴
西市,恣飲啖,不顧。主事因附耳語:“宮車適晏駕,先生今即出大用矣?!奔创髴Q,隕絕于地。既釋,
復故官。帝屢欲召用瑞,執(zhí)政陰沮之,乃以為南京右都御史。諸司素偷惰,瑞以身矯之。有御史偶陳戲樂,
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學御史房寰恐見糾施,欲先發(fā),給事中鐘宇淳復慫恿,寰再
上疏丑詆。瑞亦屢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無子。卒時,僉都御史王用汲入視,葛幃敝嬴,
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為斂。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翦而哭者百里不絕。瑞生
平為學,以剛為主,因自號剛峰,天下稱剛峰先生。故所至力行清丈,頒一條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
不能無偏云。(節(jié)選自《明史?海瑞傳》)
7.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訣妻子”?請簡要說明。(3分)
(2020新高考卷II)①自知觸怒皇帝將死;②抱定必死的決心。
—k核心提煉?考向探究______________
1.份析原因)請閱讀下列語段,分析諸葛亮執(zhí)行軍法處死馬謖,祭吊時卻流下眼淚的原因。
初,越輯太守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亮深加器異。漢昭烈臨終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
大用,君其察之?!奔俺鲕娖钌剑灾q督諸軍在前,與張郃戰(zhàn)于街亭。謖違亮節(jié)度,舉措煩擾,舍水上山,
不下?lián)恰`A絕其汲道,大破之,士卒離散。亮乃收謖下獄,殺之。亮自臨祭,為之流涕。蔣琬謂亮曰:
“昔楚殺得臣①,文公②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乎!”亮流涕曰:“孫武所以能制勝于
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楊干亂法,魏絳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復廢法,何用討賊邪!”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諸葛亮出師》,有刪改)
[注]①得臣:春秋楚人。曾率楚軍圍宋,與救宋之晉、齊、秦聯(lián)軍戰(zhàn)于城濮,楚軍潰敗,被楚成王賜
死。②文公:名重耳,春秋時晉國國君。
解析由“謖違亮節(jié)度,舉措煩擾,舍水上山,不下?lián)恰`A絕其汲道,大破之”可知,馬謖違背諸
葛亮的節(jié)制調(diào)度,行動、措施煩瑣擾人,舍棄水源而到山上扎營,不下來據(jù)守城池,張郃堵絕他的引水渠
道,然后發(fā)動進攻,把他打得大敗,所以馬謖是自招殺身之禍,諸葛亮為此流淚。由“越葡太守馬謖,才
器過人,好論軍計,亮深加器異”可知,越翻太守馬謖才華和器度超過常人,喜歡談論軍事謀略,諸葛亮
將他作為特殊人材,非常器重,但現(xiàn)在卻不得不殺了他,所以諸葛亮是為自己失去一員大將而流淚。由“四
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復廢法,何用討賊邪”可知,諸葛亮認為如今天下分裂,戰(zhàn)爭剛剛開始打起來,假
如再廢弛法令,哪里還能討伐敵人呢,所以只能殺了馬謖,否則無法服眾,這是因為無奈而流淚。由“漢
昭烈臨終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联q謂不然”可知,劉備臨終前曾告誡諸葛
亮,馬謖此人不可大用,但諸葛亮沒有聽信劉備,依然重用馬謖,結(jié)果導致街亭失守,這是為沒有聽信劉
備之言而后悔落淚。
答案(1馮謖不聽諸葛亮節(jié)制調(diào)度導致大敗,眼淚為馬謖自招殺身之禍而流;(2馮謖才能超過常人,
可堪大用,諸葛亮殺了他將失去一員大將,眼淚為痛失人才而流;(3杯殺馬謖就會導致法令廢弛,無法讓
眾人信服而繼續(xù)討伐敵人,眼淚為自身無奈而流;(4瀏備臨終前曾提醒諸葛亮馬謖常言過其實,不可重用,
眼淚為不聽劉備之言后悔而流。(答出任意3條即可,如有其他觀點,言之成理亦可)
【參考譯文】
起初,越著太守馬謖才華和器度超過常人,喜歡談論軍事謀略,諸葛亮將他作為特殊人材,非常器重。
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說:“馬謖的話往往超過實際情況,不能重用他,你一定要把他看清楚?!敝T葛亮仍
不以為然,等到出兵祁山,諸葛亮讓馬謖在前面督率各部隊,與張邰在街亭交戰(zhàn)。馬謖違背諸葛亮的節(jié)制
調(diào)度,行動、措施煩瑣擾人,舍棄水源而到山上扎營,不下來據(jù)守城池。張郃堵絕他的引水渠道,然后發(fā)
動進攻,把他打得大敗,士兵逃散。諸葛亮拘捕馬謖入獄把他殺了。諸葛亮又親自去祭吊,為他流淚。蔣
琬對諸葛亮說:“從前楚王殺了得臣,晉文公露出喜悅的神色。如今天下沒有平定就殺害有才能計謀的人,
難道不可惜嗎!”諸葛亮流著眼淚說:“孫武之所以能夠在整個天下都制服敵人、取得勝利,是因為施行
法令嚴明:因此楊干違反法令,魏絳把他的仆人殺了。如今天下分裂,戰(zhàn)爭剛剛開始打起來,假如再廢弛
法令,哪里還能討伐敵人呢!”
2.分析目的)請閱讀下列語段,文中王安石上書說“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這
句話強調(diào)了什么觀點?他這樣說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文彥博薦安石恬退,乞不次進用,以激奔競之風。先是,惇同之命屢下,安石輒辭不起,士大夫謂其
無意于世,恨不識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為度支判官,聞者莫不喜悅。安石果
于自用,于是上“萬言書”,大要以為:“今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患在不知法度。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
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患在治財無其道耳。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上覽
而置之。
解析結(jié)合前文他上“萬言書”“今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患在不知法度。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
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患在治財無其道耳”可知,王安石強調(diào)要明法令制度,治財不建立法度,王朝
是無法長治久安的?!氨菹缕淠芫靡蕴煨覟槌?,而無一旦之憂乎”意謂陛下怎么能一直把上天的短暫眷顧
當作是永久不變的,卻毫無應對意外變故的憂思呢?其言外之意是,諷諫皇帝缺乏勵精圖治的勇氣,希望
皇帝能任用他主持變法。
答案①治財不建立法度,王朝是無法長治久安的。②諷諫皇帝缺乏勵精圖治的勇氣,希望皇帝能任
用他主持變法。
【參考譯文】
文彥博用淡泊謙退的品行來推薦王安石,請求朝廷能越級提拔任用他,用這樣的做法來洗滌士大夫追
名逐利的不良風氣。在此之前,館閣職位的任命多次下達,王安石總是推辭不赴任,士大夫由此認為他對
俗世事務沒什么追求,都只遺憾自己沒能見過他一面;朝廷常常想要授給他清要顯貴的職位,就只擔心他
不肯來就任罷了。到這個時候,王安石擔任度支判官,聽到消息的人沒有一個不為他感到高興的。王安石
對自己的行事極為自信,于是上“萬言書”,主旨認為;“現(xiàn)在天下的財富民力一天天地陷入困境,毛病
在于官員不明法令制度。借著天下的力量來為天下創(chuàng)造財富,拿天下的財富來供應天下的用度,毛病在于
理財沒有正確的措施罷了。陛下怎么能一直把上天的短暫眷顧當作是永久不變的,卻毫無應對意外變故的
憂思呢?"皇帝看過之后就放置了一邊。
3.(概括要點)請閱讀下列語段,簡要概括崇禎皇帝賑濟災荒的具體措施。
十三年五月,上以兩星及山東等各處告饑,命地方有司設法賑濟順濟,招徒流徙,托、按躬行州縣,
定殿最以聞。截漕米萬石賑山東,免霍、泰、潛山七年以上逋稅之五,近年之三。七月,發(fā)帑金二萬,賑
順天、保定。八月,發(fā)倉果賑河東饑民,帑金三萬賑真定、山東、河南饑民。九月,免汝州十年前田租、
隴西五縣逋賦,折征江南絹、布等歲課。
(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崇禎治亂》)
解析由“命地方有司設法賑濟順濟,招徒流徙,托、按躬行州縣,定殿最以聞”可知,這是督促各
地官吏來賑濟災荒,安撫百姓。由“截漕米萬石賑山東,免霍、泰、潛山七年以上逋稅之五,近年之三"''免
汝州十年前田租、隴西五縣逋賦,折征江南絹、布等歲課”可知,這是減免幾個地方的賦稅。由“發(fā)帑金
二萬,賑順天、保定。八月,發(fā)倉果賑河東饑民,帑金三萬賑真定、山東、河南饑民”可知,這是發(fā)放銀
糧來賑濟百姓。
答案①督促官吏,安撫百姓:②發(fā)放銀糧,賑濟百姓:③減免賦稅。
【參考譯文】
崇禎十三年五月,皇上因為兩京及山東等各地發(fā)生饑荒,命令地方有關(guān)部門設法賑濟百姓,安頓流民,
巡撫巡按親自視察各州縣,確定等級來上報朝廷。截留一萬石漕米賑濟山東,免除霍、泰、潛山七年以上
拖欠賦稅的一半,近些年賦稅的三成。七月,發(fā)放二萬救災金,賑濟順天、保定。八月,發(fā)放國庫糧食賑
濟黃河以東的災民,發(fā)放三萬救災金賑濟真定、山東、河南的饑民。九月,免除了汝州十年前的田租、隴
西五縣拖欠的賦稅,部分征收江南絹、布等物品當年的就稅。
4.該說思路)靖山以東出現(xiàn)特大蝗災,盧懷慎反對大量殺滅蝗蟲。姚崇是如何反駁盧懷慎的?請簡要
說明。
山東大蝗,民或于田旁焚香膜拜設祭而不敢殺,姚崇奏遣御史督州縣捕而瘞①之。議者以為蝗眾多,除
不可盡,上亦疑之。崇曰:“今蝗滿山東,河南、北之人,流亡殆盡,豈可坐視食苗,曾不救乎?借使除
之不盡,猶勝養(yǎng)以成災?!鄙夏藦闹?。盧懷慎以為殺蝗太多,恐傷和氣。崇曰:“昔楚莊吞蜒而愈疾,孫
叔殺蛇而致福,奈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饑死乎?若使殺蝗有禍,崇請當之!”
(選自《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七》,有刪改)
[注]①瘞,掩埋,埋葬。
解析由原文“昔楚莊吞蜒而愈疾,孫叔殺蛇而致?!笨芍?,姚崇列舉楚莊王和孫叔敖的例子反駁盧
懷慎的說法。由原文“奈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饑死乎”可知,姚崇將蝗蟲與百姓對比,反對不忍心看到蝗
蟲被殺死卻忍心看著百姓被餓死的做法。由原文“若使殺蝗有禍/崇請當之”可知,姚崇說倘若殺死蝗蟲會
使上天降罪,那么請求自己一人承當罪罰。
答案①姚崇列舉楚莊王和孫叔敖的例子反駁盧懷慎的說法。②姚崇將蝗蟲與百姓對比,反對不忍心
看到蝗蟲被殺死卻忍心看著百姓被餓死的做法。③姚崇說倘若殺死蝗蟲會使上天降罪,那么請求自己一人
承當罪罰。
【參考譯文】
曙山以東出現(xiàn)特大蝗蟲災害,有些災民甚至在受災田地的旁邊焚香膜拜設祭卻不敢下手捕殺蝗蟲,姚
崇奏請派遣御史督促各州縣捕殺并掩埋蝗蟲。議論的人認為蝗蟲數(shù)量太多,無法全部鏟除殺滅,唐玄宗也
懷疑這種做法(能否奏效)。姚崇說:“現(xiàn)在曙山以東蝗蟲漫山遍野,黃河南北兩岸百姓流離失所,十室九空,
豈可坐視蝗蟲吞噬禾苗,卻不動手滅蝗救災呢?即使這樣做真的沒能將蝗蟲全部殺滅,起碼也要比養(yǎng)蝗蟲
成災要好一些?!碧菩谶@才同意按他的意見去辦。盧懷慎認為如果殺滅的蝗蟲太多的話,恐怕會對天地
陰陽的和諧之氣造成妨害。姚崇說:“當年楚莊王吞吃了水蛭,他的病痊愈了;孫叔敖殺死了兩頭蛇,后
來卻做了御相。怎么能因不忍心看到蝗蟲被殺死卻忍心看著百姓被餓死呢?倘若殺死蝗蟲會使上天降罪,
那么我姚崇請求一人承當罪罰!”
5.(觀點依據(jù))晏子認為可用二桃瓦解三士并殺之,請根據(jù)語段內(nèi)容推斷晏子做出該判斷的依據(jù)。
景公以晏子為相,欲霸天下。時三子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
三子者不起。晏子人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nèi)可以禁暴,
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p>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就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币蛘?/p>
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
(節(jié)選自《左傳紀事本末》)
解析由“此皆力攻就敵之人也”可知,晏子認為這三個人僅僅是依靠勇力攻伐而互相匹敵的人,所
以對于這種人來說,他們都崇尚勇力,都認為自己有勇力,而“二桃三士”必然有一人得不到桃子,自然
就挑起矛盾。由“無長幼之禮”可知,這三人是不講長幼的禮讓的,所以面對“二桃”是不會謙讓的。由
“何不計功而食桃”來看,景公讓這三人按照自己的功績來確定誰可以吃桃子,而三人勢必誰都認為自己
應該吃這個桃子,所以會因為分桃不均而相互斗殺。
答案①三人崇尚勇力。②無視長幼間的禮儀。③三人從內(nèi)心不服對方。
【參考譯文】
齊景公拜晏子為相,想要稱霸天下。當時有三個人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侍奉齊景公,憑勇力打虎
出名。晏子從三人面前經(jīng)過時小步快走向前,這三個人卻不起身答禮。晏子進宮見景公說:“我聽說賢明
的國君蓄養(yǎng)有勇力的武士,他們對上應該懂得君臣大義,對下應該懂得長官和下屬之間的綱紀;對內(nèi)可以
制止暴亂,對外可以威懾敵人;國君得到他們功業(yè)的好處,下面的人佩服他們的勇武,所以才提高他們的
職位、增加他們的俸祿。現(xiàn)在國君蓄養(yǎng)有勇力的武士,這些人卻成了危害國家的人物,不如除掉他們?!?/p>
齊景公說:“這三個人,攻擊他們恐怕沒人能做到,刺殺他們恐怕也刺殺不中?!标套诱f:“這些都是僅
僅依靠勇力攻伐而互相匹敵的人,不講長幼的禮讓?!庇谑钦堼R景公派人贈送給他們兩個桃子卻故意少送
一個,說:“你們?nèi)粸槭裁床话凑兆约旱墓儊泶_定誰可以吃桃子呢?”
6.⑶示做法)請閱讀下列語段,分析唐太宗李世民“人欲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
忠臣”這句話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上神采英毅,群臣進見者皆失舉措。上知之,每見人奏事,必假以辭色,冀聞規(guī)諫。嘗謂公卿曰:“人
欲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茍其君愎諫自賢,其臣阿諛順旨,君既失國,臣豈能
獨全。公輩宜用此為戒,事有得失,無惜盡言?!?/p>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解析“人欲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意謂人想要看見自己的形體,必須借
助明鏡。君主如果想知道自己的過錯,必須依靠忠臣。語句強調(diào)要以人為鏡,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這
樣才能時時反省自己,彌補不足。
答案(1度時常反省自己,檢討自己的過錯和不足;(2凄以人為鏡,取人之所長;(3)要虛心聽取別人
的批評意見,聞過必改。
【參考譯文】
唐大宗神采奕奕,英偉剛毅,大臣們覲見時都手足失措。大宗知道這種情況,每次有人奏事,總是盡
量和顏悅色,希望聽到規(guī)諫的話。太宗曾對公卿們說:“人想要看見自己的形體,必須借助明鏡。君主如
果想知道自己的過錯,必須依靠忠臣。假如君主剛愎自用,那么他的臣子就會阿諛奉承,屈從旨意,君主
失去了國家,臣子怎么能獨自保全。你們應以此為戒,政事如有過失,一定要無所保留暢所欲言?!?/p>
■題型特訓?命題預測
文言文中的常見人物形象分析簡答題
1.君主:善于納諫,禮賢下士,知人善任,胸懷寬廣,體恤百姓,沉穩(wěn)智慧、明察秋毫
上御翠微殿,問侍臣曰: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諭其
故。諸公各率意①以實言之。群臣皆稱:陛下功德如天地,萬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
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zhèn)洌蕹壠渌蹋?/p>
取其所長;人主往往進賢則欲置諸懷,退不肖則欲推諸壑,朕見賢則敬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
其所;人主多惡正真,陰誅顯戮②,無代無之,朕踐昨③以來,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嘗黜責④一人;自古
皆貴中華,賤夷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印刷輔助材料批發(fā)考核試卷
- 碩士視角的職業(yè)之路
- 郎溪縣2025屆數(shù)學四下期末教學質(zhì)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民辦合肥財經(jīng)職業(yè)學院《建筑與安裝工程計量計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銅仁學院《消化與營養(yǎng)》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平頂山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資源分析與環(huán)境修復技術(sh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蓉城名校2025屆高三5月定時練習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四川應用技術(shù)職業(yè)學院《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攀枝花市七中2024-2025學年高考歷史試題3月月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井陘礦區(qū)2024-2025學年數(shù)學四下期末調(diào)研試題含解析
- 房地產(chǎn)廣告效果的評測與分析
- 2025年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九年級初三一模語文試卷(含答案)
- 華大新高考聯(lián)盟2025屆高三4月教學質(zhì)量測評歷史+答案
- T-CASEI 015-2023叉車使用安全管理規(guī)范
- 2025年浙江省溫州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GB/T 12385-2025管法蘭用墊片密封性能試驗方法
- 首次透析患者健康教育
- 山洪災害防御知識課件
- 2024年7月27日內(nèi)蒙古阿拉善盟直機關(guān)遴選筆試真題及解析
- 穴位埋線療法療法
- 電解加工機床的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