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濰坊市高三語文4月第二次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1頁
2024年濰坊市高三語文4月第二次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2頁
2024年濰坊市高三語文4月第二次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3頁
2024年濰坊市高三語文4月第二次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4頁
2024年濰坊市高三語文4月第二次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濰坊市高三語文4月第二次模擬試卷

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024.04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1(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語言是人類獨有的交流方式。與動物的交流方式相比,人類的語言不但可以傳達更加豐富的信息,還能

支持高級的思維活動。雖然人類的語言非常復雜,但是人卻不需要通過刻意的學習便能自然而然地掌握

語言,仿佛語言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這種天賦從何而來一直是科學界的未解之謎。近年來,腦科學

的進展為揭開人類語言能力的奧秘帶來了新的曙光。

早期的語言學理論認為,人類學習語言的過程是通過條件反射機制完成的,即人通過刺激一一反應一強

化的循環(huán)過程逐步掌握語音、詞匯和句法結(jié)構(gòu),最終學會使用語言。例如,咿呀學語的嬰兒偶然發(fā)出類

似成人講話的聲音,大人便會給予微笑、贊美等正面反饋;隨著孩子的話語愈加復雜,周圍的人則會糾

正他的錯誤用語,鼓勵他運用合適的詞匯和語法。

然而,這種條件反射式的語言學習,要求人們對每句話進行逐一學習,這與人類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相矛盾。

這種創(chuàng)造性體現(xiàn)在人類可以通過不同詞匯和句法結(jié)構(gòu)的組合,形成無數(shù)新話語。例如,“我吃米飯”可

以通過主語、謂語和賓語的替換變?yōu)椤澳愠悦罪垺薄八悦鏃l”“爸爸喝水”等等。年僅幾歲的孩童便

具備這種語言創(chuàng)造能力,能夠理解從未接觸過的語言變化并加以運用。顯然,早期條件反射式的語言學

習觀點,無法解釋人類的語言創(chuàng)造能力。

上世紀50年代,語言學家喬姆斯基否定了條件反射機制,提出了語言先天性的觀點。他認為,人類具有

一種先天語言機能,這種機能就像人體的一個器官,剛降生時便已預設于大腦中了。喬姆斯基將這一“器

官”稱為“語言獲得裝置”,在這一裝置中存儲著某種人類語言所共有的規(guī)律性信息,即“普遍語法”。

“普遍語法”是被先天賦予的知識,人類可以通過“普遍語法”和有限的外界語言刺激,在短時間內(nèi)學

會理解和使用從未接觸過的語言表達形式。喬姆斯基將這一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特征稱為“換生成語法”。這

一點極具影響力一在主觀上,它滿足了人自詡為“萬物之靈”的心理需求;在客觀上,大量相關研究都

發(fā)現(xiàn)了支持人類語言先天性假說的證據(jù)。

然而,基于“普遍語法”的學習模型,雖在解釋句法結(jié)構(gòu)等高級語言能力的創(chuàng)造性時具有說服力,但是

卻在解釋基礎語言能力的獲得上捉襟見肘。那么人類是否也像通過“普遍語法”學習句法結(jié)構(gòu)一樣,通

過某種先天性的知識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基礎語言能力?

在人類的語言能力中,“聽”是第一屬性。支持“聽”的語音感知能力是最基礎的,也是出生后最先獲

得的語言能力。語音感知指的是分辨屬于語言聲音(即語音)和不屬于語言聲音的過程。為揭開人類語言

能力起源的謎題,研究者以新生兒為研究對象,采用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等先進的腦科學實驗方法,

研究了新生兒的語音感知能力和語音學習的過程。

研究發(fā)現(xiàn),雖然人類剛降生時不能分辨語音和非語音,但是僅僅通過短暫的學習,新生兒便可以獲得語

音感知能力。這說明語音感知能力與語法學習一樣具有很強的先天性。然而,人類的語言天賦比之前認

識到的更加復雜一一與句法結(jié)構(gòu)不同,人類需要通過接觸外界語音刺激,逐個學習組成人類語言的語音,

從而獲得完整的語音感知能力。高級語言能力的學習有“普遍語法”的規(guī)律性知識起指導作用,而基礎

語言能力則是通過“點對點式”的逐一學習掌握的。更重要的是,由于研究對象是出生當天的新生兒,

這就把人類語言學習的起點拉回到了生命的最開端。這個結(jié)論挑戰(zhàn)了當前主流的語言學觀點。例如,美

國語言學家帕特里夏?庫爾認為,嬰兒出生后6至8個月才具備語音感知能力。

另外,根據(jù)喬姆斯基的觀點,“普遍語法”的存儲場所一一“語言獲得裝置”,是存在于人腦中的一個

“器官”。那么它的物理基礎,即負責學習語言的神經(jīng)機制,是怎樣的呢?腦科學技術也對這一問題進行

了解答。研究者在實驗中運用了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不僅觀測到了新生兒語音感知信號的強度變化,

也發(fā)現(xiàn)了這些信號的神經(jīng)來源,從而揭示了負責新生兒語音學習的腦機制。這個腦機制由一個復雜的神

1

經(jīng)網(wǎng)絡組成,其核心部分是一個稱為“感知運動環(huán)路”的系統(tǒng)。在成年人的大腦中,“感知運動環(huán)路”

負責在對話過程中協(xié)調(diào)“聽”和“說”;對于正在學習講話的小孩,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持語言學習中的

語音模仿過程。

眾所周知,模仿大人說話是孩子學習說話的重要方法。從發(fā)育階段來看,出生當天的新生兒顯然不具備

語言模仿能力,但是他們會下意識地嘗試重復所聽到的聲音,研究者將這種現(xiàn)象命名為“沉默性模仿”。

通過反復的“沉默性模仿”,新生兒逐漸學會了區(qū)分可能重復的聲音和不可能重復的聲音,最終獲得了

區(qū)分語音和非語音的感知能力。從基礎語言能力的學習機制來看,負責語音模仿的“感知運動環(huán)路”系

統(tǒng),就是喬姆斯基理論中“語言獲得裝置”在人類大腦中的物理坐標。

腦科學的發(fā)展為人們一點點撥開迷霧,解釋了人類在生命伊始便具備的語言能力的物理機制,佐證了語

言先天性的觀點,填補了從理論假設到科學依據(jù)的空白。未來的語言學研究將會以主觀的概念性思考為

引導,以客觀的實證研究為基礎,進一步解開人類語言的奧秘。

(摘編自吳燕京《人類語言“超能力”是否與生俱來?》)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語言是人類獨有的交流方式,人類不需要學習就能獲得語言能力,這也是與動物相比在交流方面的優(yōu)

勢。

B.基于“普遍語法”的學習模型在解釋語言創(chuàng)造性上得到了認可,卻無法解釋人類如何獲得基礎語言能

力。

C.“這個結(jié)論挑戰(zhàn)了當前主流的語言學觀點”中的“這個結(jié)論”是指人類語音感知能力具有很強的先天

性。

D.在幼兒學習語言時,“感知運動環(huán)路”能支持語音模仿過程,這與其在成年人大腦中起的作用截然不

同。

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人類語言具有創(chuàng)造性,即使是從未接觸過的語言表達形式,人類也能通過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理解和使用。

B.語言先天性的假說滿足了人類的某種心理需求,運用這一理論,語言學家將會揭開人類語言產(chǎn)生的奧

秘。

C.“聽”在人類語言能力中是第一屬性,新生兒如果沒有聽力,就無法感知到語音,難以形成語言能力。

D.新生兒能下意識地嘗試重復所聽到的聲音,這是他們能夠獲得區(qū)分語音和非語音感知能力的重要原因。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喬姆斯基“普遍語法”理論的一項是(3分)

A.馬建忠在《馬氏文通》中指出:“其種之或黃、或白、或紫、或黑之均是人也,天皆賦之以此心之所

以能意,此意之所以能達之理?!?/p>

B.《莊子?外物篇》中“嬰兒生無碩師而能言,與能言者處也”,指嬰兒生下來沒有高明的老師指教也

能學會說話,是因為跟會說話的人相處。

C.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一些心理學家對黑猩猩進行過多次實驗,試圖以教兒童說話的方式教會它們?nèi)?/p>

類的語言,但都以失敗告終。

D.語言學家斯金納認為,當兒童說出“牛奶”這個詞時,母親會將牛奶遞給他,這對兒童來說是一種獎

賞,會促進兒童的語言發(fā)展。

4.下列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一項是(3分)

A.為了說明人類語言具有創(chuàng)造性,作者以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為事例,既增強了說服力,又使文章通俗易

懂。

B.第三段中“我吃米飯”等四處使用引號,起到了強調(diào)的作用,與第四段中“普遍語法”引號的作用相

同。

C.文章引人“沉默性模仿”“感知運動環(huán)路”等學術概念,既有利于學術研究,也有助于讀者把握關鍵

信息

D.雖然腦科學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作者認為這還不能回答人類語言能力是否與生俱來這一問題。

2

5.語言學家對人類語言能力的認識是如何不斷深化的?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11(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走,去山里看海

蘇滄桑

這里的每一朵蓮,至死都保持著盛放的姿勢。

深秋的徑山,徑山寺所在的徑山。一壺鵝黃色的香蓮茶遞給我們一行七人第一聲問候。我想起多年前第

一次見它時的情景:“透過玻璃壺底,我們與蓮面面相覷。片片花瓣,比宣紙更薄,更透,更淡。①細

軟如珊瑚的白色花莖花蕊,隨著水的微流齊齊搖曳。一朵蓮,仿佛一條絕世獨立、自在游弋的魚。”

午后的陽光照進枯敗的荷塘,大部分用來做種的蓮藕已經(jīng)被起出來,去海南過冬了,到了春天,會被運

回來,種下去。最后幾朵不動聲色盛開著的蓮,紫色的,黃色的,與這個叫千花里的地方所有花卉一樣,

淡定而誘人。在荷塘水面的反光里,我想象那些蓮藕種子,圓滾滾地傾瀉進千里之外同樣大小的荷塘,

安靜如一群離開母體的胚胎,蜷縮進臨時胚胎管。冬天過后,它們回到母體,春分時節(jié)抽出第一枚新葉,

開出絕美的一朵蓮,兩朵蓮……然后,它們被一雙手兩雙手采下,送進機器,烘干,定格,保持了最美

的顏色和姿態(tài)。最后,在一注熱水里,它們活過來,盛放如初開,釋放被定格的所有部分,成為此時此

刻我們七個人眼前的這七杯香蓮茶。

②這是徑山遞給我們的第一道茶??侦`,絕倫。

徑山遞給我們的第二道茶,叫“水丹青”。黃昏,五分之四輪月亮照見徑山腳下一個叫“徑茶”的地方,

一位未施脂粉、身著鐵銹紅中式對襟衫的女孩為我們分茶。沒有音樂,沒有絮叨,她慢慢地、默默地做

著茶,仿佛忘記了我們七個人正眼已巴盯著她把一小盞抹茶分給我們。但她用茶笑攪動茶沫時,速度極

快,手機都無法捕捉。最后,她捻起一枚新牙簽,在茶碗里作起了畫,一枝梅樹,兩只飛鳥。大家都說,

第一次見。

“水丹青”,是古代茶道的一種,自宋代由徑山傳到日本,又傳了回來,讓我想起那些輾轉(zhuǎn)千里的蓮花

種子。

我問她,每天都有表演嗎?

她說,不是表演,是切磋交流,以茶會友。越好的“水丹青”消失得越慢。

晚餐時,我共起身三次,舍下無比美味的農(nóng)家菜,去看隔壁茶桌上那碗“水丹青”,淡了沒有,消失了

沒有。趁四下無人,我拿起牙簽,學著她的樣子,蘸上深色抹茶,在畫上加點梅花。我點了七下,為每

一個人,不知道為什么。

后來她說,你把屋檐也點成了一樹梅花的樣子。哦,原來那是屋檐。

對于茶道,我懶,便不太喜歡那種正襟危坐、煞有介事,不如一個玻璃杯、一把茶葉、一壺熱水,隨便

一靠、一躺,多簡單自在。徑山茶道尤其是“徑山茶宴”,起源于唐朝,盛行于宋元時期,具有禪文化、

茶文化、禮儀文化等多方面價值,有擊茶鼓、設茶席、謝茶等十數(shù)道儀式程序,想想都繁復得要命。而

此時此刻,徑山茶道因為一個樸素的女孩、一群相投的文友、大半輪月亮、我偷偷點上去的梅花,卻有

一種可親近之感,覺得它與你是不隔的,它像天空那么深,像大海那么大,但它離你很近。

第三道茶,海拔八百米,耗時爬山一個半小時,徑山寺的一位年輕法師接待了我們。唐代天寶元年,江

蘇昆山高僧法欽遵師囑“乘流而行,遇徑即止”,行腳至徑山,于喝石巖畔結(jié)廬修行,是為徑山禪脈開

山之祖。南宋嘉定年間,徑山寺被欽定為江南五山十剎之首,并日漸成為儒釋道三家精神融匯之處,源

遠流長。蘇東坡與徑山有著不解之緣,他臨終前作的最后一首詩,就是《答徑山琳長老》,參透生死、

物我兩忘的他兩日后便駕鶴西去。此刻,我們坐在法欽、紫柏等大德僧人坐過的地方,坐在“茶圣”陸

羽、蘇東坡、吳昌碩等坐過的地方,仿佛坐在云海之下、竹海之上。

我問眼前為我們泡茶的年輕出家人,是否去過很多廟宇,為什么在這里落腳。他說,也沒有去過特別多

的地方,但這里靜。他說話時,語調(diào)很靜,③正往茶盞里續(xù)著的茶水也如他的語調(diào),沒有一絲一毫晃動。

我低下頭,盯著他剛剛為我續(xù)的那盞茶,看到的是一道牽山繞水、纏古繞今、海一樣寬廣深邃的茶。

3

海,是心海。

從徑山寺一路逛到千岱山居時,天陰了下來。云霧漸起,翠竹環(huán)繞。徑山綠茶在一個通透的玻璃杯里,

收攏了整個山林,影影綽綽的。

記得那個更早的深秋,我回家鄉(xiāng)待了十天,刻意體驗了一次故鄉(xiāng)的“勞作”一一我十八歲離開家鄉(xiāng)前和

離開家鄉(xiāng)后均從未做過的事情:和漁民們一起剝蝦、補漁網(wǎng)、釀桂花酒,做番薯圓……這所謂的“尋根

之路”,讓我不由想,家鄉(xiāng)還有多少人在從事著古老的勞作呢?如果不離開家鄉(xiāng),作為一個女子,我的人

生本來應該是什么樣子呢?大概是這樣吧:到海涂上撿海螺獅、抓彈涂魚,不會剝蝦半小時就手指發(fā)白;

在海岸邊補網(wǎng),時時向著海平線眺望,右手穿網(wǎng)孔,左手把重疊的部分展開,周而復始,而不會織了兩

眼網(wǎng)就手痛;在太陽下山后用小鏟鏟下曬在能席上的觥魚干,然后一家人吃晚飯,然后在燈下繼續(xù)補網(wǎng);

我應該會有一個皮膚黝黑、酒量驚人的丈夫,他們叫他“酒雕”或“酒剎”。只要沒有遭遇不幸,日子

雖苦也甜。

但我現(xiàn)在是什么樣子呢?一個在城市生活了三十年的女子,笑容里還有最初的一絲純真和羞澀嗎?我們像

不像繁復茶道里的那一盞茶,永遠失去了最初的野性和自由?人本來應該是什么樣子?徑山的每一朵蓮花,

至死都被定格為盛放的姿勢,的確絕美,而人非蓮花,還是自然地開放,自然地枯萎,像火一樣慢慢暗

下去,最后熄滅在土里的好吧?

那一晚,我們住在徑山稻田中央的一幢民房里。④稻田剛剛收割完,斜陽與它相視而笑,如兩位老人。

夜深了,茶涼了,民房的主人回家了,狗不叫了。我自國外回來后整整兩個月的失眠,終于淪陷在大海

般浩瀚的稻稈子氣味里。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中紅衣女孩專注做茶、快速攪動茶沫以及糾正我的措辭等細節(jié),表現(xiàn)了她對“水丹青”茶道的熟

悉和對我的不滿。

B.作者偷偷用牙簽在“水丹青”上點畫梅花的行為,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了“在美好事物上寄寓美好祝愿”

的普遍情愫。

C.“徑山茶宴”繁復的儀式程序讓作者對徑山茶道產(chǎn)生了疏離的感覺,而“水丹青”又讓作者對徑山茶

道心生親近之感。

D.作者坐在陸羽、蘇東坡等歷史文化名人坐過的地方,思緒連接古今,心為所動,情為所感,增強了文

章的傳統(tǒng)文化韻味。

7.下列對文中四處畫線句子的鑒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句子①細致地寫出茶中香蓮花蕊細軟的形態(tài),并運用比喻形象地描摹出香蓮孤絕自在的姿態(tài),蘊含著

作者的贊嘆之情。

B.句子②中的“遞”字寫出徑山的待客情意;“空靈”“絕倫”之間用逗號隔開,強調(diào)了香蓮茶帶給作

者內(nèi)心的震撼。C.句子③寫茶水“沒有一絲一毫晃動”,表現(xiàn)了法師倒茶動作的平穩(wěn),動作的平穩(wěn)又能

體現(xiàn)法師內(nèi)心的平靜,耐人品味。

D.句子④中“斜陽與它相視而笑”營造了稻谷歸倉后輕松愉悅的氛圍,“如兩位老人”則包含夕陽雖好

卻近黃昏的嘆惋。

8.山中無海,作者卻以“走,去山里看?!睘轭},請結(jié)合你的閱讀體驗,揣摩“海”的多重意蘊。(5分)

9.文章倒數(shù)第四自然段跳轉(zhuǎn)到對回鄉(xiāng)經(jīng)歷的回憶與聯(lián)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伯禽①將歸于魯,周公謂伯禽之傅曰:“汝將行,盍志而子美德乎?”

對曰:“其為人寬,好自用,以慎。此三者,其美德已。”

4

周公曰:“嗚呼!以人惡為美德乎?彼其寬也,出無辨矣,女又美之!彼其好自用也,是所以宴小也。君

子力如牛,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知如士,不與士爭知。彼爭者,均者之氣也,女又美之!

彼其慎也,是其所以淺也。聞之曰:‘無越逾不見士?!娛繂栐唬骸疅o乃不察乎?‘不聞,即物少至,

少至則淺。彼淺者,賤人之道也,女又美之!”

“吾語女,我,文王之為子,武王之為弟,吾于天下不賤矣,然而吾所執(zhí)贄而見者十人,還貨而相見者

三十人,貌執(zhí)之士者百有余人,欲言而請畢事者千有余人,于是吾僅得三士焉,以正吾身,以定天下。

吾所以得三士者,亡于十人與三十人中,乃在百人與千人之中。人人皆以我為越逾好士,然故士至;士

至,而后見物;見物,然后知其是非之所在。戒之哉!女以魯國驕人,幾矣!夫仰祿之士猶可驕也,正

身之士不可驕也。彼正身之士,舍佚而為勞,顏色黎黑而不失其所,是以天下之紀不息,文章不廢也。”

(節(jié)選自《茍子?堯問》)

材料二:

哀公問于孔子曰:“寡人欲論魯國之士,與之為治,敢問如何取之?”

孔子曰:“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賢人,有圣人。審此五者,則治道畢矣?!?/p>

公曰:“何謂士人?”

孔子曰:“所謂士人者,心有所定,計有所守,雖不能盡道術之本,必有率也;雖不能備百善之美,必

有處也。是故知不務多,必審其所知;言不務多,必審其所謂;行不務多,必審其所由。此則士人也。”

公曰:“善哉!非子之賢,則寡人不得聞此言也。雖然寡人生于深冥之內(nèi)未嘗知憂恐不足以行五儀之數(shù)。

若何?”

孔子對曰:“如君之言,已知之矣,則丘亦無所聞焉?!?/p>

(節(jié)選自《孔子家語?五儀解》)

【注】①伯禽:周公旦之子。②出:給予,指賞賜。③此下所述,是周公對伯禽說的話。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

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雖然A寡人B生于深宮C之內(nèi)D未嘗知[J憂F恐口不足以行H]五儀之教。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自用,文中指靠自己的才智行事,與成語''師心自用”中的“自用”意思相同,感情色彩也相同。

B.執(zhí)贄,指拜謁尊長時攜禮物相贈,與《屈原列傳》“厚幣委質(zhì)事楚”中“質(zhì)”的意思相同。

C.正,意為使……端正,與《墨子?兼愛》“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中“虧”的用法相同。

D.審,文中指清楚了解,與《歸去來兮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中的“審”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周公看來,對人一味寬大會賞賜不加分別,過于謹慎容易孤陋寡聞,所以他對伯禽師傅的贊美不以

為然。

B.周公認為不必和牛比力氣、和馬比速度、和讀書人比智慧,因為這是一種降低自己身份、地位的意氣

之爭。

C.周公告誠伯禽,那些依賴俸祿生活的士人會顯得態(tài)度高傲,那些身心端正的士人的態(tài)度是不會高傲的。

D.在孔子的心目中,士人具有心中有原則、說話有依據(jù)、行事有正道等特質(zhì),是當權(quán)者可以信任的治世

之才。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周公謂伯禽之傅曰:“汝將行,盍志而子美德乎?”(4分)

(2)寡人欲論魯國之士,與之為治,敢問如何取之?(4分)

14.兩則材料中,周公和孔子分別是如何闡述觀點的?請任選其一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送石曼卿①

5

范仲淹

河光岳色過秦關,英氣飄飄酒滿顏。

賈誼書成動西漢,謝安人笑起東山。

亨途去覺云天近,舊隱回思水石閑。

此道圣朝如不墜,疏封宜在立譚②間。

【注】①康定元年,西夏戰(zhàn)事驟起,宋軍大敗,52歲的范仲淹復官,同年好友石曼卿因曾“上書言十事”,

奉吏河東,路過范仲淹所在的陜西。譚:通“談”。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采用虛寫的方式,想象友人將路過秦關,沿途會有山、河等壯麗之景為伴。

B.友人英姿颯爽、意氣風發(fā),暗示其定將大有作為,雖賈誼、謝安不可與之相比。

C.“舊隱”“亨途”兩詞,交代出了友人過去所處和現(xiàn)在所臨的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

D.詩人認為友人此行如果能夠不辱沒朝廷使命,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得到朝廷冊封。

16.前人評價此詩:“此托送友以抒己志?!苯Y(jié)合本詩主題,簡要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論語?雍也》中“,”兩句說明君子既不能過于鄙俗,也不能過于浮夸。

(2)清早醒來,天已放晴,窗外鳥雀鳴嘴,面對此情此景,你不由地詠起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中的

“,,

,O

(3)古人常常以“芙蓉”這一意象人詩,或用來形容美好的事物,或體現(xiàn)人格的高潔……如“,”兩句。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ū绢}共2小題,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垂花門是內(nèi)宅與前院之間的重要過渡空間。前院是接待賓客的場所,內(nèi)宅則是宅主及家眷的生活居所,

外人不可隨意進入,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二門”即垂花門。在古時,除去家中重要時刻可

以開啟垂花門之外,其余時間垂花門都必須關閉。如此,垂花門按照傳統(tǒng)禮制嚴格地界分內(nèi)外,使家族

中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同一院落中有序地生活。從合院式建筑的整體設計布局看,垂花門能夠有效調(diào)

節(jié)合院內(nèi)的空間節(jié)奏。相較前院與內(nèi)宅兩個開間的空間,垂花門是一個較小的通道。人們從外至內(nèi)行進,

伴隨空間明暗、寬窄、高低等的起伏變化。如此漸進轉(zhuǎn)折,為合院式建筑帶來一種韻律感,豐富了空間

的層次。同時,垂花門雖位于宅中醒目位置,但大部分時間處于關閉狀態(tài),日常生活中,人們出入內(nèi)宅

多通過兩側(cè)的抄手游廊,垂花門在吸引人們目光的同時又“拒人于千里之外”,無形中營造出一種空間

上的張力。止匕外,垂花門本身有進深尺度,與前院、內(nèi)宅自然地融為一體,屋檐能遮陽擋雨,形成了一

個特殊的“社交空間”,人們在門下問候寒暄、聽風賞雨,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18.下列句子中的“所謂”與文中加點的“所謂”,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而此后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diào),尤使我覺得悲哀。

B.咱們倆總是想到一塊,真所謂“英雄所見略同”。

C.帝國主義對殖民地的所謂“援助”,實際上就是掠奪。

D.所謂的國際名牌,其實就是我們國內(nèi)生產(chǎn)的,但因是用人家的名稱,價格就能貴二三百元。

19.請根據(jù)以上文段內(nèi)容,用三個短語概括垂花門的功能,每個短語不超過6個字。(3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不是說冷了就加衣嗎?那為什么有時多穿幾件衣服反而不如少穿來得暖和?

由于人體和外部環(huán)境存在溫差,我們的身體時刻在產(chǎn)熱也在散熱。①,產(chǎn)熱速度跟不上,我們就會感

到很冷。因此保暖的本質(zhì),②。最好的方法,就是往身上包裹一些熱導率比較低的材料,羽絨、羊毛、

棉等都是常用在保暖衣服中的材料?!炯住?/p>

6

對于一件衣服而言,除了本身的熱導率要夠低,它還需要能在面料表面制造適當厚度且穩(wěn)定的空氣層,

才能取得良好的保溫效果?!疽摇课覀兇┑囊路?,除了衣服材料本身的纖維間可以存儲空氣,層與層之

間的空間也可以儲存空氣。那是不是層數(shù)越多,③,整體的保暖性也就越強了呢?

事實上,空氣層太厚會使空氣層內(nèi)外產(chǎn)生明顯的溫差,這就會導致空氣流動,產(chǎn)生熱對流。①而一旦產(chǎn)

生了熱對流,熱量就會加速流失。此外,層數(shù)太多還會把空氣層擠薄。當層數(shù)超過某個值,②衣服層與

層之間的空氣存量會隨著衣服層數(shù)的增加而散失,③想要保暖的愿望會背道而馳。所以,想保暖別穿太

多層,也別穿太緊,尤其是外套要稍微寬松一些。

20.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3

個字。(6分)

21.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目前世界上熱導率最低的物質(zhì),是靜止的空氣?!边@句話放在【乙】處比放在【甲】處更合適。

B.①處中“一旦”一詞,引出“熱量就會加速流失”這一結(jié)果的條件一一產(chǎn)生熱對流,增強了前后句之

間的邏輯關系。

C.②處中應將“散失”改為“減少”。

D.③處中的成語“背道而馳”使用錯誤,應替換為“適得其反”。

22.熱導率(導熱系數(shù))是衡量材料傳遞熱量速度的指標。請根據(jù)對文本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參照下面表格

中提供的信息,得出一條概括性結(jié)論,不超過35個字。(5分)

不同材料的熱導率

材料類型熱導率/(W?(m?K)-1)

鐵80.2

水0.599

棉0.071

羊毛0.055

羽絨0.048

玨||_妥與

i劃胎麗加士0.026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有人喜歡簡單,認為人生的追求是從“不簡單”到“簡單”。其實,有些事情看似簡單,但通往“簡單”

的路并“不簡單”。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高三語文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2024.4

7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8分)

l.C(A項”人類不需要學習就能獲得語言能力”錯,B項“卻無法解釋人類如何獲得基礎語言能力”錯,

D項“這與其在成年人大腦中起的作用截然不同”錯)

2.B(“運用這一理論,語言學家將會揭開人類語言產(chǎn)生的奧秘”錯)

3.A(B項是外部環(huán)境對語言學習的影響,C項是動物不具有學習人類語言能力,D項支持條件反射機制)

4.B(“引號的作用相同”錯)

5.①通過觀察生活現(xiàn)象,早期語言學家提出了條件反射機制理論;②基于對條件反射機制理論的質(zhì)疑,

喬姆斯基進行了概念性思考,提出了語言先天性的假說;③采用先進的腦科學技術進行實證研究,指出

人類語言能力的形成既有先天的生理機制,也需要后天的模仿學習。(6分。每點2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11(本題共4小題,17分)

6.A(“對我的不滿”錯)

7.D(“夕陽雖好卻近黃昏的嘆惋”錯)

8.①品徑山第一、二道茶時,作者感受到茶道的繁復深廣如海;

②品第三道茶時,作者領悟到徑山寺融匯的儒釋道精神能涵養(yǎng)寬廣沉靜的心海;

③宿居稻田民房時,大自然的氣息浩瀚如海,讓作者體驗到自然寧靜的生存狀態(tài)。

(5分。答對一點2分,兩點4分,三點5分)

9.①作者的離鄉(xiāng)與歸鄉(xiāng)與前文蓮花種子的外運與運回、水丹青茶道的外傳與回歸形成照應,增強了文章

的“尋根”意味;

②寫家鄉(xiāng)的野性自由的生活狀態(tài),與茶失去最初的野性和自由相對照,引發(fā)對人應有的生存狀態(tài)的思考,

深化主題;

③由徑山三次品茶轉(zhuǎn)換到對回鄉(xiāng)生活的回憶與聯(lián)想,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6

分。每點2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ADF(雖然,寡人生于深宮之內(nèi),未嘗知憂,恐不足以行五儀之教。)

U.A(“意思相同,感情色彩也相同”錯)

12.C(“那些依賴舉祿生活的士人會顯得態(tài)度高傲,那些身心端正的士人的態(tài)度是

不會高傲的”錯)

13.⑴周公旦對伯禽的師傅說:“你們將要走了,何不說說你的學生的美德呢?”(4分?!霸劇薄邦痢薄岸?/p>

各1分,句意通順1分)

(2)我想評論一下魯國的人才,和他們一起治理國家,請問怎么選拔人才呢?(4分?!罢摗薄盀橹巍薄叭 ?/p>

各1分,句意通順1分)

14.示例一:周公主動拋出問題,接著否定了伯禽師傅對伯禽的贊美,然后以親身體驗為例闡述國君要虛

己待人、禮賢下士的觀點。

示例二:孔子借哀公問政的問題,直接闡明治世要分清五類人的觀點,然后以士人為例,明確選拔人才

的標準。(3分。任選其一作答即可)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15.B(“雖賈誼、謝安不可與之相比”錯)

16.①詩歌通過寫石曼卿敢于直言進諫,在國家危難之時投身仕途的行為,表達了對友人的肯定和贊賞;

②勉勵友人此行不辱使命,并祝愿他能進一步得到朝廷重用;③寄寓了詩人心系國家、為國分憂,期待

建功立業(yè)的志向。(6分。每點2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1)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

8

(2)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3)示例一: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李憑箜篌引》)

示例二: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涉江采芙蓉》)

示例三:制美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離騷》)

(6分。每句1分,錯填、漏填該句不得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1(本題共2小題,6分)

18.B(其余三項,均表否定,含有不承認的意思)

19.界分內(nèi)外調(diào)節(jié)空間節(jié)奏促進社交(3分。一詞1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11(本題共3小題,14分)

20.①如果散熱太快②就是減少人體熱量的散失③衣服里存的空氣就越多(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