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xué)年高二地理2019選擇性必修1試題第三章大氣變化的效應(yīng)(綜合檢測卷)_第1頁
2023-2024學(xué)年高二地理2019選擇性必修1試題第三章大氣變化的效應(yīng)(綜合檢測卷)_第2頁
2023-2024學(xué)年高二地理2019選擇性必修1試題第三章大氣變化的效應(yīng)(綜合檢測卷)_第3頁
2023-2024學(xué)年高二地理2019選擇性必修1試題第三章大氣變化的效應(yīng)(綜合檢測卷)_第4頁
2023-2024學(xué)年高二地理2019選擇性必修1試題第三章大氣變化的效應(yīng)(綜合檢測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xué)年高二地理單元速記·巧練(魯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氣變化的效應(yīng)(綜合測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圖Ⅰ實線為中緯度某地區(qū)近地面等壓線分布示意圖,且圖示天氣系統(tǒng)氣流沿順時針方向流動,圖Ⅱ示意圖Ⅰ中虛線OP一線氣壓變化情況。圖Ⅰ所示時刻(

)A.②地降水幾率較③大 B.①地風力較②大C.④地的氣溫較②高 D.②地的光照較④低【答案】B【詳解】根據(jù)圖Ⅱ所示的沿虛線OP一線氣壓變化情況判斷,圖Ⅰ中等壓線凸向高壓處,表示氣壓比兩側(cè)低,即OP一線表示中緯度向東延伸的低壓槽,向東延伸的低壓槽氣流匯合,容易形成暖鋒天氣系統(tǒng),材料信息表明,天氣系統(tǒng)氣流沿順時針方向流動,說明該天氣系統(tǒng)是南半球的暖鋒天氣系統(tǒng)。暖鋒降水一般出現(xiàn)在鋒前,南半球暖鋒向南移動,③地位于暖鋒前,②地位于暖鋒后,因此②地降水幾率較③地小,A錯誤;讀圖Ⅱ可知,OP一線氣壓變化曲線在①地(靠近P)斜率比②地(靠近O)大,說明①地氣壓梯度大于②地,因此①地風力較②大,B正確;④地位于暖鋒前,處于冷氣團一側(cè),則②地位于暖鋒后,處于暖氣團一側(cè),因此④地氣溫一般較②地低,C錯誤;②地位于暖鋒后,天氣晴朗,④地位于暖鋒前,多陰雨天氣,因此②地光照較④地高,D錯誤。故選B。2.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是影響我國大陸的重要天氣系統(tǒng)。我國東部地區(qū)的主要鋒面雨帶,通常位于副高脊線以北5~8個緯度處,并隨副高的北進南退而移動。下圖是某同學(xué)繪制的副高對我國天氣影響示意圖。該同學(xué)繪制的示意圖中有一處明顯錯誤,其錯誤點及理由分別是(

)A.“北方的冷空氣”——這個季節(jié)不存在B.“暖濕氣流”——氣流方向錯誤C.“副高控制下晴熱”——副高控制下多陰雨天氣D.“鋒面雨帶”——鋒面雨帶在副高北側(cè)【答案】B【詳解】圖中形成了鋒面雨,說明北方是冷氣流,A不符合題意;受北半球高氣壓影響,氣流方向應(yīng)順時針方向,所以圖中暖濕氣流運動方向錯誤,B符合題意;副熱帶高氣壓控制,氣流下沉,天氣晴熱,C不符合題意;鋒面雨帶通常位于副高脊線以北5~8個緯度處,圖中所畫正確,D不符合題意。故選B。3.下圖是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不同的天氣過程與天氣系統(tǒng)有關(guān)。讀下圖,關(guān)于上圖天氣系統(tǒng)的判讀對應(yīng)正確的是(

)A.A是氣旋B是反氣旋 B.A是高壓系統(tǒng)B是低壓系統(tǒng)C.C是暖鋒D是冷鋒 D.C是準靜止鋒D是冷鋒【答案】A【詳解】根據(jù)圖示的氣壓分布和氣團的運動方向可判斷,A圖中心氣壓低于四周氣壓,為低壓中心,也稱為氣旋;B圖中心氣壓高于四周,為高壓中心,也稱為反氣旋,A正確,B錯誤;C圖為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運動的冷鋒;D圖是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運動的暖鋒,CD錯誤。故選A。下圖為沿20°E經(jīng)線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圖及高空大氣環(huán)流形勢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4.若下圖虛線表示等壓面,箭頭表示空氣運動方向,其中能正確表示上圖中a地高低空等壓面及空氣運動特征的是(

)A. B.C. D.5.能代表圖中c風帶的風向為(

)A. B.C. D.6.有關(guān)b地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A.常年高溫多雨 B.冬季盛行西南風C.受信風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 D.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答案】4.C5.D6.A【解析】4.根據(jù)材料及圖示可知,圖中a位于南回歸線附近,存在下沉氣流,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地區(qū),由于近地面氣壓高,等壓面向上凸出,高空則相反,等壓面下凹,C正確。ABD錯誤。故選C。5.根據(jù)材料及圖示可知,圖中c處位于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赤道低氣壓帶之間,風向為東北信風,圖A為西南風,圖B為西北風,圖C為東南風。D圖中為東北風,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6.根據(jù)圖示及材料可知,b的所在為剛果盆地,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A正確,BCD錯誤。故選A。2019年1月,“超級寒潮”席卷了美國東、西部,專家指出這與極渦(盤踞在極地的高空氣旋性大型渦旋)的波動有關(guān)。下圖為極渦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7.圖中極渦(

)A.氣流由中心向四周輻散 B.決定了寒帶的范圍C.中心氣壓為冷性低氣壓 D.為近地面帶來大量水汽8.此次美國東、西部遭遇“超級寒潮”的原因有(

)①美國地處中、高緯度地區(qū),為冷氣團的發(fā)源地②美國東、西部海拔高,冷空氣勢力強,向南擴展速度快③極渦不穩(wěn)定,冷空氣向南移動④北美洲地形利于暖空氣從中部北上,擠壓極地冷空氣從兩側(cè)南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7.C8.D【解析】7.極渦是盤踞在極地的高空氣旋型大型渦旋,故為冷性低氣壓,氣流由四周向中心輻合,而非輻散,A錯誤;黃赤交角決定了寒帶的范圍,B錯誤;極渦是盤踞在極地的高空氣旋型大型渦旋,故為冷性低氣壓,C正確;北極地區(qū)氣溫低,水汽少,D錯誤。故選C。8.“超級寒潮”是由極渦產(chǎn)生的,其源地在極地,并非在美國,①錯誤;美國東西部海拔高,并不利于東西部遭遇“超級寒潮”,②錯誤;如圖示極渦的冷空氣向南移動,導(dǎo)致美國大部分地區(qū)遭遇“超級寒潮”,③正確;較低緯暖空氣沿中部平原區(qū)北上,擠壓南下的冷空氣,把美國中部的冷空氣擠壓到東西兩側(cè),使東西部出現(xiàn)寒潮天氣,④正確。③④正確,故選D。北緯30°附近的西亞、北非地區(qū)沙漠廣布,而同處該緯度附近的我國神農(nóng)架山區(qū)卻是森林茂密。下圖為神農(nóng)架山地垂直自然帶分布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9.導(dǎo)致西亞、北非地區(qū)與我國神農(nóng)架山區(qū)的自然植被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洋流影響 B.大氣環(huán)流 C.海陸分布 D.地形特點10.神農(nóng)架山地同一自然帶的分布南坡明顯高于北坡,影響其形成的主導(dǎo)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坡度大小 C.水熱狀況 D.土壤性狀【答案】9.B10.C【解析】9.西亞、北非地區(qū)位于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終年氣流下沉,降水稀少,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干燥,沙漠廣布;而我國同緯度神農(nóng)架山區(qū)東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海陸熱力差異顯著,形成典型的季風氣候,夏季時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帶來豐富的降水。因此導(dǎo)致西亞、北非地區(qū)與我國神農(nóng)架山區(qū)的自然植被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大氣環(huán)流,B正確。10.讀圖,圖中顯示,神龍架山地自然帶中,同一自然帶分布的高度,南坡分布的海拔更高,神龍架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南坡為陽坡,熱量較北坡充足;且受季風氣候的影響,為夏季風的迎風坡,水分條件較北坡更好,水熱條件更好,所以南坡自然帶上限的分布海拔更高,C正確,相比于水熱狀況,其他選項的因素南北坡差異較小,ABD錯誤。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故選C。圖為世界某區(qū)域自然帶分布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1.影響I自然帶降水狀況的主要原因是(

)A.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或干燥信風的控制 B.赤道低氣壓與信風的交替控制C.副熱帶高氣壓與西風的交替控制 D.常年受溫帶大陸氣團的控制12.II自然帶是(

)A.熱帶雨林帶 B.熱帶草原帶 C.熱帶荒漠帶 D.熱帶季雨林帶13.圖中赤道附近分布II自然帶,主要影響因素是(

)A.太陽輻射 B.海陸位置 C.寒流 D.地形【答案】11.A12.B13.D【解析】11.結(jié)合圖中信息可知,I自然帶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北部,且有北回歸線穿過,因此應(yīng)為熱帶荒漠帶,對應(yīng)的應(yīng)為熱帶沙漠氣候;結(jié)合所學(xué)可知,熱帶沙漠氣候是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或干燥信風的控制,A正確,BCD錯誤。故選A。12.結(jié)合圖中位置可知,II自然帶位于熱帶荒漠帶的北側(cè);結(jié)合所學(xué)可知,該自然帶應(yīng)為熱帶草原帶,B正確,ACD錯誤。故選B。13.結(jié)合圖中位置可知,赤道附近的熱帶草原帶主要是分布在東非高原;結(jié)合所學(xué)可知,東非高原地勢較高,對流較弱,降水較少,因此影響因素為地形,D正確,ABC錯誤。故選D。下圖為世界局部大氣環(huán)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4.形成甲、乙氣流的因素分別是(

)A.熱力、熱力 B.熱力、動力 C.動力、熱力 D.動力、動力15.圖中(

)A.受甲影響的地區(qū),降水少 B.受乙影響的地區(qū),降水少C.受丙影響的地區(qū),降水多 D.受丁影響的地區(qū),降水多【答案】14.C15.A【解析】14.根據(jù)地球上風帶、氣壓帶地理分布規(guī)律,乙表示的是赤道低氣壓帶控制下的上升氣流,甲表示的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下的下沉氣流,赤道低氣壓的形成是由于赤道地區(qū)年接受太陽輻射熱量最多,地球表面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在地表形成低壓,既赤道低氣壓。上升后的空氣向南北運動,在副熱帶地區(qū)下降,在地表形成高壓帶,因此甲是動力成因,乙是熱力成因,故選C。15.乙表示低氣壓帶控制下的上升氣流,所以降水多,B錯誤;甲表示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下的氣流是下沉氣流,所以降水少,A正確。丙、丁風帶分別是東北信風帶、東南信風帶,風從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赤道低氣壓帶,風的特點是高溫干燥,CD錯誤。故選A。中國援建印度尼西亞的泗水一馬都拉大橋是東南亞最大的跨海大橋,大橋連接爪哇島和馬都拉島。下圖為爪哇島和馬都拉島等高線地形圖(等高距500m),完成問題。16.N地1月降水327mm,7月降水22mm,造成1月和7月降水差異的主要原因有(

)①1月N地位于西北風的迎風坡 ②1月N地受赤道低氣壓帶北移影響③7月N地受干燥的東北風影響 ④7月N地位于東南風的背風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跨海大橋建設(shè)過程中最可能遇到(

)A.冷鋒過境,風雪交加 B.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晴熱少雨C.臺風來襲,狂風暴雨 D.對流強盛,電閃雷鳴【答案】16.B17.D【分析】16.N地1月降水327mm,7月降水22mm,出現(xiàn)降水季節(jié)差異。如圖所示,N地位于山地北側(cè),該島嶼位于赤道以南,1月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北半球的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zhuǎn)成西北季風,從海洋上帶來水汽在山地北坡坡面形成地形雨,所以1月N地降水多,①正確;1月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赤道低氣壓帶位置偏南,②錯誤;7月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南半球的東南信風控制圖示區(qū)域,N地位于北坡,處在東南信風的背風坡,降水少,④正確;7月,東北信風位于北半球,③錯誤;所以組合①④正確,故選B。17.圖示區(qū)域位于赤道附近,溫度高,受冷鋒影響下,不會形成降雪,A錯誤;該地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多,B錯誤;赤道附近,該地緯度低,地轉(zhuǎn)偏向力小,不易形成臺風,C錯誤;該地緯度低,氣溫高,盛行上升氣流,對流旺盛,電閃雷鳴,D正確;故選D。下圖為北半球某季節(jié)白天同緯度大范圍海洋和陸地近地面等壓面分布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8.圖示季節(jié),(

)A.巴西高原的草木欣欣向榮 B.全球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南C.珠穆朗瑪峰的雪線偏高 D.亞歐大陸被蒙古高壓控制19.最能符合①處東西兩側(cè)附近的等溫面與等壓面組合的圖是(

)A.a(chǎn) B.b C.c D.d【答案】18.C19.B【解析】18.讀圖可知,海洋上等壓面向上凸出,氣壓高,即海洋氣溫低,陸地上氣壓低,說明為夏季。此時亞歐大陸被印度低壓控制,且此時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向北移動,BD錯誤;珠穆朗瑪峰受夏季高溫影響,冰川融化速度快,雪線高,C正確;巴西高原地處南半球,此時受東南信風帶控制,降水稀少,草木枯黃,A錯誤。故選C。19.由材料可知,①處東側(cè)為高氣壓。結(jié)合a、b、c、d四圖中的等壓面的分布特點,可知a、b、c、d分別表示低氣壓、高氣壓、高氣壓、低氣壓;而該區(qū)域陸地氣壓低,海洋氣壓高,處于北半球,夏季白天溫度西(陸地)高東(海洋)低,故①東側(cè)為高壓,氣溫向東遞減,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印度低壓中心位于亞歐大陸南部,其生成和強度的變化影響著亞洲的降水。下圖示意7月印度低壓控制區(qū)域。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0.推測正常年份印度低壓的生成時間是(

)A.1月份 B.4月份 C.7月份 D.10月份21.圖示時期,恒河(

)A.含沙量小 B.出現(xiàn)結(jié)冰現(xiàn)象 C.處于汛期 D.河道淤積嚴重【答案】20.B21.C【解析】20.根據(jù)所學(xué)知識可知,印度低壓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造成的,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陸地增溫比海洋快,陸地比海洋熱,陸地上形成熱低壓,因此正常年份印度低壓生成時間是4月份,7月最強盛,B正確,ACD錯誤。故選B。21.圖示時期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恒河流域盛行西南季風,降水豐沛,而且多大雨、暴雨等強降水形式,雨水侵蝕作用強,河流流速快,含沙量較大,A錯誤;恒河主要位于熱帶地區(qū),沒有結(jié)冰期,B錯誤;此時正是恒河流域的雨季,降水量大,恒河水量大,處于汛期,C正確;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恒河該季節(jié)水量大,流量大,河流流速快,搬運能力強,河道淤積較少,D錯誤。所以選C。22.平均熱島強度是指城市中心區(qū)與周圍郊區(qū)平均氣溫的差值??ɡ媸前突固沟谝淮蟾劭诔鞘泻徒?jīng)濟中心。下圖示意卡拉奇位置(圖1)和冬、夏季平均熱島強度年際變化(圖2)。與冬季相比,卡拉奇夏季平均熱島強度的年際變化較大,影響因素可能是(

)A.西南季風 B.植被覆蓋率 C.天氣變化 D.人類活動【答案】A【詳解】植被覆蓋率、人類活動對城市熱島效應(yīng)的影響較為穩(wěn)定,不會造成夏季平均熱島強度較大的年際變化,BD錯誤;天氣變化多影響城市熱島效應(yīng)的日變化情況,對夏季平均熱島強度影響較小,C錯誤;夏季卡拉奇受西南季風影響,帶來的降水對熱島效應(yīng)具有緩解作用,但是西南季風并不穩(wěn)定,年際變化大,使得夏季平均熱島強度年際變化大,A正確。故選A。位于拉賈斯坦邦的月亮水井是一口人造階梯井,是最早也是最有效的采水、儲水系統(tǒng),并兼具多種功能,具有明顯的宗教文化色彩。月亮水井深30米,井底的溫度比井口附近低5~6°C?,F(xiàn)在,階梯井的傳統(tǒng)功能已經(jīng)退化。圖1、2為拉賈斯坦邦的地理位置及月亮井景觀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3.關(guān)于拉賈斯坦邦的自然地理特征,敘述正確的是(

)A.地下水位高 B.干旱季節(jié)長 C.水網(wǎng)密度大 D.降水充沛24.推測階梯井功能發(fā)生的變化(

)A.取水功能上升,納涼功能上升 B.納涼功能下降,旅游功能下降C.取水功能下降,納涼功能上升 D.取水功能下降,旅游功能上升25.推測階梯井分布區(qū)最容易發(fā)生火災(zāi)的月份(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答案】23.B24.D25.B【解析】23.結(jié)合南亞氣候特征和根據(jù)材料中該地區(qū)修建水井來取水可知,當?shù)馗珊导竟?jié)長,雨季較為短暫,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總降水量較小,B正確、D錯誤;降水少、氣候干旱,使得地表徑流少,下滲不足,地下水位較低,水網(wǎng)密度較小,AC錯誤。故選B。24.根據(jù)材料"是最早也是最有效的采水系統(tǒng),具有明顯的宗教文化色彩”可知,階梯井的宗教和文化色彩相對濃厚,可作為旅游景觀;同時由于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水利工程和機井的普遍應(yīng)用,使階梯井的取水功能逐步下降;水量減少,水體調(diào)節(jié)氣候的作用減弱,納涼功能下降。據(jù)此分析可知,D正確。25.該地區(qū)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根據(jù)材料可知,當?shù)赜昙驹?8月,其余月份為旱季,而雨季到來之前的一個月為旱季持續(xù)的最后階段,此時當?shù)厝彼^為嚴重;同時該時段太陽直射點接近該地區(qū),多晴朗干燥天氣,易發(fā)生極端高溫,同時植被因高溫干旱天氣多發(fā)生枯萎,此時極易發(fā)生火災(zāi)。而當?shù)赜昙镜絹砬暗淖詈笠粋€月應(yīng)為5月,B正確;2月和5月相比,其溫度較低,水分條件尚未惡化,較為不易發(fā)生火災(zāi),A錯誤;8月為雨季,不易發(fā)生火災(zāi),C錯誤;雨季剛過后的10月,不夠干燥,不易發(fā)生火災(zāi),D錯誤。故選B。為全面了解我國冰川資源狀況,科研人員進行了兩次冰川編目,第一次為19701980年、第二次為20082010年,兩次均在79月進行。結(jié)果顯示,我國天山冰川面積在減少,但高程5200米以上的冰川面積卻在增加。下圖示意我國天山不同朝向冰川面積分布。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6.天山冰川的主要分布區(qū)及其水汽來源分別是(

)A.南坡大西洋和北冰洋 B.南坡太平洋和印度洋C.北坡大西洋和北冰洋 D.北坡太平洋和印度洋27.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推測高海拔冰川面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反射率降低 B.降水量增加 C.地形趨于陡峭 D.太陽輻射減弱【答案】26.C27.B【解析】26.第一次和第二次編目冰川面積總體上北坡大于南坡,由于天山的北坡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響,受地形抬升,降水量較南坡豐富,有利于冰川的發(fā)育,C正確,ABD錯誤。故選C。27.冰川的面積大小取決于其積累和消融的速度。海拔5200m以上的地區(qū),氣溫較低,降水主要以降雪的形式出現(xiàn),使得地面的反射率上升,地面溫度上升幅度減緩,從而抑制冰川的消融,A、D錯誤;全球氣候變暖會導(dǎo)致西北地區(qū)的降水增多,有利于冰川的積累和發(fā)育,B正確;地形陡峭不利于冰川的積累,C錯誤。我國某山脈大峽谷處發(fā)育有典型的峰林、石柱、長崖壁、峽谷、河流、瀑布、溶洞等自然景觀,是全國生態(tài)旅游勝地。但是,大峽谷區(qū)域高陡巖質(zhì)斜坡廣泛分布、峽谷眾多、斷裂發(fā)育密集、氣候變化明顯,巖體在內(nèi)外營力作用下不斷劣化,因而崩塌地質(zhì)災(zāi)害發(fā)育。下圖示意我國某山脈大峽谷氣溫、降雨量與崩塌災(zāi)害發(fā)育的關(guān)系。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8.該山脈是(

)A.南嶺 B.天山 C.臺灣山脈 D.太行山29.溫度的變化使峽谷裂隙發(fā)育,其主要風化作用是(

)A.球狀風化 B.凍融作用 C.生物風化 D.化學(xué)風化30.造成該峽谷夏季崩塌落石頻發(fā)的主要原因是(

)A.巖性不一 B.地形高陡 C.暴雨多發(fā) D.人類活動【答案】28.D29.B30.C【解析】28.讀“我國某山脈大峽谷氣溫、降雨量與崩塌災(zāi)害發(fā)育的關(guān)系示意圖”可知,該山脈最冷月氣溫在零度以下;南嶺、臺灣山脈位于我國南方,最冷月氣溫在零度以上,AC錯誤。該地降水量較多,推測該山脈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太行山相符,D正確。天山位于溫帶大陸氣候區(qū),降水少,與題意不符,B錯誤。29.結(jié)合所學(xué)可知,溫度的變化使巖石裂隙中水發(fā)生凍融,因水結(jié)冰后體積變大,使巖石裂隙變大,峽谷裂隙發(fā)育,B正確。根據(jù)材料“我國某山脈大峽谷處發(fā)育有典型的峰林、石柱、長崖壁、峽谷、河流、瀑布、溶洞等自然景觀,是全國生態(tài)旅游勝地”可知,該地有石灰?guī)r等分布,多為沉積巖?;◢弾r會發(fā)生球狀風化,A錯誤。生物風化受生物發(fā)育影響,C錯誤。化學(xué)風化伴隨巖石成分變化,與題意不符,D錯誤。故選B。30.讀“我國某山脈大峽谷氣溫、降雨量與崩塌災(zāi)害發(fā)育的關(guān)系示意圖”可知,該峽谷夏季降水多,暴雨多發(fā),流水侵蝕加劇,巖石崩塌掉落,C正確。巖性不一、地形高陡不隨季節(jié)變化,AB錯誤。人類活動與季節(jié)關(guān)聯(lián)性小,D錯誤。故選C。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題,共40分)31.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材料1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如下圖)有一狹長平緩地帶,位于阿拉伯海與西高止山之間。這里大多數(shù)時間河流流速平緩,河流沿著低矮的海堤流淌數(shù)百千米。夏季風盛行時,海水漫過海堤向河流傾瀉,而后集中降雨又在短暫的時間里造成河水漫堤的“灌?!爆F(xiàn)象,從而形成海水和河湖水系交匯的地理奇觀—“回水”,這片海水與河水的交集區(qū)域稱為回水區(qū)。材料2喀拉拉邦的自然保護區(qū)叢林茂密,野生動物豐富,貝利亞爾湖是野生動物的主要飲水水源。每年一至三月份是游客乘船觀賞亞洲象、孟加拉虎等陸地野生動物較佳時間。

(1)說明“回水”現(xiàn)象多形成于夏季風盛行時的原因。(4分)(2)請從氣候角度,推測游客多選擇1—3月前往貝利亞爾湖觀賞陸地野生動物的原因。(6分)【答案】(1)①夏季風為西南風,為迎岸風,可以推高海水水位,海水越過低矮的海堤進入河流;②夏季風盛行時,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受地形抬升,形成豐富的降水,大量雨水匯入,河流水位上升,漫過海堤倒流入海。(2)①13月是喀拉拉的旱季,晴天多,便于出行;②降水少,植被茂密程度偏低,視線好;③陸地飲水源減少,野生動物到湖邊飲水,觀賞到野生動物機會大。【詳解】(1)讀圖可知,喀拉拉邦回水區(qū)位于印度半島的西南部,西臨阿拉伯海、東靠西高止山,夏季受西南季風控制時,是西南風的迎風岸。夏季風盛行時,風力強,形成風浪從而推高海水水位,由于該地海堤比較低矮,所以高水位的海水能越過低矮的海堤進入河流,提高河流的水位;由于東靠西高止山,夏季風盛行時,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受山地的阻擋而抬升,形成豐富的地形雨;集中降雨后,大量雨水匯入河流,河流流量大增、水位升高,河水漫過海堤流入海洋,所以回水現(xiàn)象多形成于夏季風盛行時。(2)根據(jù)圖1可知,該地13月是氣溫高,但降水少,是旱季,晴天多,便于出行;旱季時降水少,樹木落葉,視線好,利于觀察野生動物;圖1所示,此時氣溫在25°30°之間,天氣較涼爽舒適,適于外出旅游;旱季河流為枯水期,陸地飲水源減少,野生動物到湖邊飲水,觀賞到野生動物的機會大。3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伴隨著古代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東西方交往不斷增加。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非洲國家中,馬拉維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下面左圖為馬拉維的地理位置示意圖,右圖為該國A地降水資料圖。(1)據(jù)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氣候類型及氣候特征。(4分)(2)分析A地12月降水較多的原因。(4分)(3)說明B地相較于A地年降水量與雨季長短的差異,并分析原因。(6分)【答案】(1)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干濕季分明。(2)12月,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偏南,當?shù)厥艹嗟赖蛪簬Э刂?,盛行上升氣流(或?qū)α魍ⅲ?,降水較多。(3)B地年降水量較多,雨季較長。原因:B地緯度較低(或離赤道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