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水
1.1認識水
執(zhí)教時間:
—年月―日星期第節(jié)
教學目標:
1、知道水的基本性質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能學會綜合運用感官觀察水的性質,并能描述所觀察的水的特征。
3、能積極參與有關水的認識的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能意識到水
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認識到節(jié)約用水的重要性;在識別水的活動中,
學會小組合作,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了解水的特點。
教學難點:
讓學生能用語言、文字、圖畫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他們
的觀察、比較、綜合分析和語言表達等能力。
教學準備:
1、分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吸管、透明杯。
1號杯:牛奶2號杯:白醋3號杯:糖水4號杯:清水
水管、不同形狀的小杯子、氣球、水盆8個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
1.孩子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我們一起來猜一猜。請看:
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離,鋼刀切不斷,鐵鉤鉤不起。謎底是(水)
2.水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沒有了水,我們就無法生存,。我們
每天都需要水,都見到水,水是什么樣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
識水”(板書課題)
二、認識水:
討論觀察方法與順序
師:孩子們,老師今天太馬虎,我把清水,牛奶,白醋和糖水混放在
一起分不清了,我知道你們都是助人為樂的好少年,能幫忙找一找哪
一杯是清水嗎?(學生猜測,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1.學生討論觀察方法
師:大家對1號杯意見比較統(tǒng)一(看顏色),對2號,3號,4號這三
杯為什么不能確定,可以用什么好的方法來分辨?小組討論。
2.學生交流觀察方法:看、聞、嘗、(摸)。(板書)
提示:老師有一個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對于不認識的物體,我們不能
隨便去聞,更不能隨便去嘗,知道為什么嗎?(以免引起中毒)
3.師:你是怎么聞的?(演示扇聞法)(確定2號杯為白醋)師演示
“聞”的方法:用鼻子聞的時候,不要直接靠近物體,要用手扇過氣
味來聞。
4.我們已經知道糖水和清水沒有毒,可以嘗(確定3號杯為糖水)。
師演示“嘗”的方法:品嘗時用舌頭嘗的時候,要用筷子或別的物
體蘸取少量的物品進行品嘗。
5.小結:經過了同學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終于把水找出來了,同時也
把水的特點找出來了,水有什么特點呢?:透明,無色,沒有氣味,
沒有味道。
三、探究水的另外兩個特點
1、師:通過剛才的活動,同學們用看、聞、嘗、摸的方法很快的幫
老師解決了問題,老師心里很佩服。水除了這四個特點之外,還有其
他的特點嗎?(生猜測:有形狀、會流動。)
師:水到底有沒有形狀,會不會流動呢?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驗證
呢?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2.生交流驗證的方法。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用老師給你準備的材料看看是否能
驗證水的這兩個特點。小組長領取材料。
3、生匯報探究結果。
4、小結:通過驗證,我們發(fā)現(xiàn)水是沒有固定形狀,水會流動。(板書)。
5、講解:像水這樣沒有固定形狀,并且會流動的物體叫“液體”。像
橡皮、木塊這樣不會流動的物體叫做“固體”。常溫、常壓下,水是
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強調常溫、常壓是
條件,因為水在不同的條件下可以變成冰,也可以變成水蒸氣)
5.知識擴展
提問:你能舉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液體嗎?學生交流。
四、體會水資源匱乏對我們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師:水不但美麗,而且是生命之源,它孕育著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
是可供人們利用的水資源是有限的。大家請看:(出示地球上水的分
布圖)地球上97%的水是海水和咸水湖中的水,只有3%是淡水,而淡
水中還有許多不能被開采的深層地下水。水蒸氣等還有地球南北兩極
冰山占了76虹(從形態(tài)來看,水有液態(tài)、氣態(tài)和固態(tài)之分)。地球上
的水雖然比較多,但是人類實際能夠利用的水只占地球上總水量的
0.37%左右。有專家預言,水資源短缺將成為21世紀面臨的最為嚴重
的資源問題。我國的水資源就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如:水污染,淡
水缺乏
生:我們一定要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小結:同學們有環(huán)保意識,老師感到非常的高興,但是說得好不如做
得好,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節(jié)約用水,“別讓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
為我們的眼淚”。(大家請欣賞幾幅與節(jié)水有關的圖片)。
板書設計:
認識水
觀察方法:看聞嘗摸
無顏色
無氣味
無味道
會流動
無固定形狀
教學反思:
1.2比較水的多少
執(zhí)教時間:
—年月―日星期第節(jié)
教學目標:
1.知道比較水的方法有很多,認識量筒和毫升。
2.能用比較的方法認識水的多少。進一步學會用科學實驗來驗證假設
的正確與否。學會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及樂于合作交流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利用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較出水多了多少。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小組合作法、師生交流法、對比觀察法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水杯若干個、量筒、燒杯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為學生準備三瓶水。三個瓶子中,水面都
高低不同。哪個瓶子里的水多?哪個瓶子里的水少?還是一樣多?先讓
學生觀察一下,然后找?guī)讉€學生簡單說說并說出理由。
(二)新課教學
1、討論比較水的方法并比較
⑴討論比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問:要比較這兩個瓶子中哪個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觀察行
不行呢?你認為可以用什么辦法呢?小組同學可以討論一下,不要只局
限于一種方法。并進行學生討論交流。再匯報:你們決定用什么方
法來比較?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比較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根據(jù)學生
的回答分別板書方法:倒入同樣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
數(shù);用秤比重量……)
⑵學生比較水的多少。
剛才師生一起積極開動腦筋,想出了很多辦法,這些辦法都可以來比
較水的多少,下面就請學生自主選擇一種辦法來比較兩個瓶子中水的
多少。同時,老師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過程中不要將水倒出來,保證
比較的準確度,把學生的比較結果記錄下來。
2、引導學生使用量筒比較水的多少。
⑴引出量筒。
新課教學中已經比較出來兩個瓶子里水的多少了,那么其中一個瓶子
里的水比另一個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怎樣來描述呢?讓學生開動腦
筋積極思考。為了精確地測量水的多少,需要借助專用測量水的儀器,
量筒就是測量液體多少的儀器之一。
⑵認識和使用量筒。
問學生一些問題:觀察量筒,比一比誰的發(fā)現(xiàn)多?注意量筒是玻璃做
的,我們在觀察使用時要注意什么?(輕拿輕放)
老師總結:量筒壁上有刻度,這刻的單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來
表示液體的單位。在我們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
一次最多可以測量多少毫升的水?
提問:你們認為在讀數(shù)據(jù)時,視線應怎樣?出示:(讀數(shù)示意圖)視線
應與量筒上的刻度與液面相平。
(三)鞏固提高
很多學生一定想馬上使用量筒來測量水的多少了,接著就請各小組用
量筒分別測出三個瓶子里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把測量的結果寫
在探究記錄紙上。各組匯報測量結果。
(四)小結延伸。
師生總結本課內容。就怎樣比較水的多少進行了研究,大家有什么收
獲?還有什么新的問題嗎?在生活中,大多數(shù)液體的包裝材料上都標有
具體多少毫升的數(shù)據(jù),請大家注意觀察。
板書設計:
比較水的多少
用什么比?
怎么比?
量筒
教學反思:
1.3小水輪
執(zhí)教時間:
—年月—日星期第節(jié)
教學目標:
1、會動手做一個簡易小水輪。
2、去探索不同的方法可以讓小水輪以不同的快慢轉起來。
3、去嘗試描述小水輪轉動所看到的現(xiàn)象,自覺關注轉動快慢的原因。
感受科學帶來的趣味性。
材料準備:
教師:帶柄小水輪1個,一個凳子,大水勺一把。課件。
學生小組:燒杯1個,水槽2個,胡蘿卜1個,塑料薄板1張,剪刀
1把,美工刀一把,鐵絲1條。抹布每組一塊。
教學流程:
一、聚焦
[11讓小水輪轉動起來。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玩具,看看它是怎么樣的?
2、小朋友們想一想,可以怎么玩?
3、還有什么辦法讓它轉動起來呢?請上來試一試。
4、它的名字叫小水輪。
二、探究
[2]制作小水輪。
1、我們今天就動手做一個小水輪。展示其他小朋友做的小水輪。誰
來玩一玩。
2、繼續(xù)展示幾個不同的小水輪,你覺得哪一個好?說說看。投影在
大屏幕上。
3、我要需要用到這些材料……做之前你想告訴其他小朋友什么呢?
4、領取材料做一個小水輪。
[3]玩小水輪
1、做好的小朋友老師給他們一盆水,我們來玩一玩小水輪。
嘗試不同的玩法,關注不同的快慢,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
2、整理器材,展示小水輪,準備匯報。
三、研討
1、交流匯報:是怎么玩的?為什么這樣玩?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不同小組展示,投影在大屏幕上。
3、談談收獲。
四、拓展
回家和爸爸媽媽再做幾個小水輪,比一比誰的小水輪轉得
快。
板書設計:
小水輪
制作方法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空氣
2.1哪里有空氣
執(zhí)教時間:
—年月—日星期第節(jié)
教學目標:
1、通過捉空氣活動,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2、通過用多種方法感知空氣的存在,發(fā)展求異思維。通過交流,能
認同他人合理的觀點,體驗分享的快樂。
3、通過實驗,知道一些物體中也有空氣,初步建立用事實證明觀點
的意識,提升認真細致觀察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難點均為:用多種方法感知空氣的存在,發(fā)展求異思維,體
驗分享的快樂。
教學準備:
1、實驗器材:塑料袋、水槽、水、抹布、泡泡液、棉簽、牙簽、羽
毛、托盤、尺、瓶子、粉筆、辣椒。
2、教學用具:板書、板畫貼、獎勵貼、投影儀、ppt。
教學過程:
活動一:嘗試感覺空氣存在的辦法
1.活動:把空氣捉到袋子里。
教師出示塑料袋,提出任務,要求學生快速完成舉起袋子。提
示學生捉到空氣后旋轉袋口防止空氣漏出。
2.交流:捉空氣的具體地點,選擇不同位置的學生來交流。
3.小結:我們周圍到處有空氣。(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板書)
4.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感覺袋子中的空氣。
先請一位學生交流,明確任務:感覺到袋子中的空氣。
5.交流并演示:感覺空氣存在的方法。
請學生到講臺前演示。將交流的方法用板畫貼在黑板上,并寫上
學生的學號。
6.小結:借助物體用不同感官感覺空氣存在的辦法。
引導學生觀察各種辦法進行歸納:用眼睛、耳朵、皮膚感知。
7.反思:自己原先想到了幾種方法,通過交流又知道了什么方法,新
方法是如何知道的。
讓學生數(shù)數(shù)黑板上貼著的辦法。用手勢表示自己原先想到的辦法
數(shù)。請一位學生交流自己原先的辦法,全班學生指出這位學生現(xiàn)在知
道的辦法的分享者學號。
活動二:探究一些物體中是否有空氣
1.觀察物體并預想:這些物體中是否有空氣。
出示尺、瓶子、辣椒、粉筆。讓學生填寫記錄單預測欄,并交流
預想的理由。根據(jù)學生交流移動板畫。
2.設計:證明自己觀點的實驗方案。
引導學生使用操作方便,便于大家同時觀察的方法,即放到水里
看氣泡。
3.實驗:觀察物體中是否有空氣。
指導學生:為了分辨什么物品中有空氣,必須一個實驗完成后填
好記錄單實驗欄,再做下一個。要求: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實驗后清
理桌面坐端正。
4.交流:實驗結果。
當學生出現(xiàn)爭議時,強調用事實證明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到講臺
前演示實驗。
5.小結:一些物體里也有空氣。
請學生交流實驗后的發(fā)現(xiàn)。如:有些物體中空氣,有的物體中沒
有空氣;有空氣的物體上都有孔;有的物體從表面上看好像沒空氣,
其實也有空氣藏匿其中。
板書設計:
哪里有空氣
空氣無處不在
教學反思:
2.2認識空氣
執(zhí)教時間:
—年月—日星期第節(jié)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空氣的存在,發(fā)現(xiàn)到處都有空氣,激
發(fā)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2、初步了解空氣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人和動植物都需要空氣。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點難點:
1、初步了解空氣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人和動植物都需要空氣。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準備:
1、教師操作用品:
(1)方形金魚缸一個,透明水杯一個,手帕兩條。
(2)大小不同的透明玻璃杯兩個,蠟燭兩支。
2、學生實驗用品:每個學生一個塑料袋,一個裝有水的杯子,一只
吸管。
教學過程:
一、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空氣無處不在。
1、捕捉空氣游戲。
(1)給每個學生一個塑料袋,讓學生想辦法讓塑料袋鼓起來。感知
教室里面有空氣。
劉老師想請小朋友把這個塑料袋變得大大的、胖胖的,好嗎?(學生
動手操作,在教是室里找空氣。)
提問:剛才小朋友是怎樣讓袋子變胖的呢?(袋子里面裝滿了空氣)
反復實驗,讓學生感知教是室里到處是空氣。
(2)老師和學生再到室外找空氣。讓學生感知到處都有空氣。
教室里面有空氣,那走廊上有沒有空氣呢?(學生回答)請小朋友把
袋子里的空氣放掉,到走廊上找一找,看看走廊上到底有沒有空氣。
以此類推,帶學生到操場上、大型玩具里、樹下找空氣。
提問:剛才小朋友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空氣的?(學生回答)讓學生充
分感知空氣的無處不在。
提問:看一看,空氣看得見嗎?摸一摸,空氣摸得著嗎?嘗一嘗,空
氣有味道嗎?
教師小結: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沒有顏色沒味道,它天天和我
們在一起,躲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做游戲。
2、教師演示小魔術一一手帕為什么不會濕?進一步讓學生感知空氣
的無處不在。
(1)教師演示手帕不會濕的實驗。教師將手帕塞入玻璃杯底,倒扣
杯子,壓入玻璃缸的水中,讓學生猜一猜手帕濕了嗎?取出杯子,看
一看,摸一摸,手帕濕了沒有?
(2)教師演示手帕會濕的實驗。教師再將手帕塞入玻璃杯底,倒扣
杯子,壓入玻璃缸的水中,慢慢傾斜杯子,讓空氣跑出來。請學生猜
一猜手帕濕了嗎?取出杯子,看一看,摸一摸,手帕濕了沒有?
(3)提問:為什么第一次手帕沒有濕,第二次手帕又濕了?讓學生
帶著疑問再看教師做實驗,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兩
次實驗的不同:知道第一次手帕沒有濕,是因為杯子有空氣,空氣
擋住了水,水不能進入杯子,所以手帕沒有濕。而第二次是因為杯子
的空氣跑出來了,水進入了杯子,所以手帕濕了。
3、學生操作實踐,感知人體內也有空氣。
空氣到處都是,那我們的身體里有沒有空氣呢?給每個學生一杯水,
一只吸管,讓學生用吸管插入水中吹氣,觀察氣泡冒出的現(xiàn)象,感知
人體中有空氣。
二、了解空氣的作用。
1、人、動物、植物都需要空氣。
捏鼻子游戲。讓學生捏住鼻子不呼吸,有什么感覺,想一想如果沒
有空氣會怎么樣?了解空氣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如果沒有空氣,人
類就不能生存,那除了人以外,還有誰離開空氣也不能生存的呢?讓
學生知道動物、植物的生存也離不開空氣。
2、教師演示實驗——燃燒也需要空氣。
(1)教師拿出大小不同的透明玻璃杯,內裝蠟燭,先讓學生觀察杯
子,引導學生說出杯子里除了蠟燭以外,還有空氣。
(2)點燃蠟燭,學生觀察哪個杯子的蠟燭先熄滅。
(3)提問:剛才是哪個杯子的蠟燭先熄滅的?為什么?讓學生感知
燃燒也需要空氣。
三、活動延伸一一游戲:火箭飛上天。
火箭上天
材料:大塑料瓶(礦泉水瓶最佳)、紙。
制作:在大塑料瓶上卷一紙筒,做成火箭狀,套在瓶口上。
玩法:猛地拍壓塑料瓶,火箭被推上天。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火箭
能飛上天?
板書設計:
認識空氣
空氣:無色、無味、透明
(無處不在)
教學反思:
2.3小風車
執(zhí)教時間:
—年月―日星期第節(jié)
教學目標:
1、練習向指定方向跑,增強學生跑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
重點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
教學準備:
小風車材料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制作小風車
1、介紹制作方法
(1)取正方形卡紙一張,將卡紙的一角向另一角對折,形成一個三
角形.
(2)將紙打開,將另一個向另一角對折,形成又一個三角形。
(3)拿小刀沿著三角形的折痕裁剪,注意裁到離中心3分之2的位
置即可(用同樣的方法裁剪另外兩邊)
(4)用膠水在卡紙的中心處涂抹,將其中一個角粘貼在中心處(同
樣操作其余四個角)。
(5)取出另一張卡紙,裹成一根小棒,用小刀在卡紙中心和小棒一
端各戳一個小孔,取出一根鐵絲,對折,留出一部分不進行扭轉,剩
余部分扭成一小股,將鐵絲從小孔處穿過。
(二)轉動小風車
1、教師帶學生做準備活動。
2、出示小風車,激發(fā)興趣。
教師: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呀?風車被風吹起的時候是不是
會轉呀?那你們喜不喜歡風車呀?
3、教師講解游戲玩法。
師:你們每人拿一個小風車,然后分散站在場地一端的起跑線后。
老師會念:〃小風車,真好玩,我一跑,它就轉?!銈兟犂蠋煹目诹?手
拿風車,向場地另一端線跑去。重復3—4次。要求學生要向指定的方
向跑。
4、學生游戲,教師指導。
重點指導學生聽口令往指定方向跑。
5、變換游戲玩法,教師指導。
重點指導學生聽信號變換動作,并進行下蹲、平衡、腳尖走等綜
合練習。
6、游戲結束。
表揚鼓勵學生,并做放松運動。
(三)活動延伸:
學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玩小風車。
板書設計:
小風車
制作方法:
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形形色色的動物
3.1常見的動物
執(zhí)教時間:
—年月―日星期第節(jié)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在觀察活動中能運用各種感官識別常見動物,觀察描述常見動物
的特征,會依據(jù)特定標準對不同動物進行簡單的比較和分類。
2、能觀察記錄。
3、能夠完成簡單的實驗條件下的定性觀察。
4、知道進行科學研究,先要選擇并確定研究的題目。
(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多角度觀察動物,激發(fā)學生參
與科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促進細致、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的形成。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說出更多常見動物的名稱,在對動動物進行分類的過程中體會
動物分類的標準;初步意識到要抓住動物的典型特征來認識動物。
2、在對動物進行特征描述的過程中增加對動物的了解。
教學重點:
識別常見動物,觀察描述常見動物的特征
教學難點:
會依據(jù)特定標準對不同動物進行簡單的比較和分類;知道進行科
學研究,先要選擇并確定研究的題目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表、放大鏡、動物卡片、相關動物的資料及標本。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出示動物圖片,自然界中動物的種類很多,大約有150萬種。今
天就帶大家走進動物的王國。
2、你們認識哪些動物呢?
3、我們又認識哪些常見的動物呢?
4、導入新課,板書題目。
二、教學新課
活動一:認識常見的動物
1、分小組交流自己知道的動物名字及其特征.強調〃常見
2、學生匯報。
3、你想知道把你知道常見的動物的哪些知識呢?(小組討論匯報)
4、今天選擇一種常見動物的分類來研究。
5、你想用什么方法給常見動物的分類?(小組討論匯報)假設猜測
6、我運用已有的經驗給常見動物的分類。舉例說明分類要有標準,
(前兩組的同學分類)那么標準不同,分的結果也就不同。你想用什
么標準給常見動物的分類?(小組討論匯報)討論試驗方法
7、把你知道常見的動物填寫在書上記錄表中合適的位置。(小組完成)
8、出示活動要求(在分類填寫記錄表是時要說出自己的分類標準)
9、分小組展示交流自己的填寫理由(自己的分類標準)。
三、回顧總結:
同學們,經過這節(jié)課的研究,你們學到了什么?
活動二:猜動物。
1、想一想,怎樣才能讓別人很快就能猜到結果?
2、用語言描述一種動物的特征,讓其他同學猜一猜,這是什么動物?
3、先老師描述學生集體猜,再由一個人猜,最后小組說其他人猜。
看看那個小組猜得對猜的多。
四、拓展延伸指南車信箱公告:征集有關動物的謎語。
板書設計:
常見的動物
分類:生活場所、運動方式
飲食特征、外形特點
教學反思:
3.2觀察身邊的動物
執(zhí)教時間:
—年月―日星期第節(jié)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熱愛動物的情感,樹立動物是人類朋友、愛護動物、保護環(huán)
境的意識。
2.激發(fā)學生探究動物秘密的興趣,通過觀察、比較、等活動培養(yǎng)學
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3.發(fā)展觀察動物并進行記錄有能力。
教學重點:
1.觀察動物的外形特征。
2.了解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
課前準備:
1.學生帶自己飼養(yǎng)的小動物及食物。搜集有關動物的知識;準備記
錄所需材料。
2.教師準備有關動物的錄像。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師:讓我們一起去動物王國里看一看好嗎?
學生根據(jù)旋律做律動。
二、教授新課
師:你喜歡小動物嗎?現(xiàn)在,老師就帶大家到動物世界里看一看(放
錄像)。
師: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為什么?
師:通過你們剛才的表現(xiàn),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特別喜歡小動物,那么,
你愿意和動物交朋友嗎?今天,有幾只可愛的小動物來到我們的課堂
上,讓我們看看是誰?(教師出示動物圖片。)
組織學生分組觀察并提出要求:
(1)觀察小動物的外形特征。
(2)觀察小動物吃東西時的表現(xiàn)。
(3)把觀察到的情況進行記錄并和小組同學進行交流。
在這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和動物交朋友,進一步觀察,培養(yǎng)
他們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1)教師和學生一起觀察小動物。
(2)請一名學生上臺為小動物挑食物。
(3)學生把觀察到的情況進行記錄,并和小組同學進行交流。
集體交流,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學生上臺將自己觀察到
的情況向大家匯報。
三、進行保護動物的教育。
師:通過同學們剛才的表現(xiàn),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特別喜歡動物,并愿意
和它們交朋友。下面請同學們看一段有關動物和我們人類之間的錄像
(放錄像)。
師:這里為什么變得一片荒涼?怎樣才能使家園更加美麗?如何保護
動物?(學生分小組討論)
師小結:首先,要做到自己不傷害動物,如果說遇到有人傷害動物,
我們應及時阻止;其次,應該做一名小小宣傳員,向大家做保護動物
的宣傳工作。
板書設計:
觀察身邊的動物
教學反思:
3.3動物的特征
執(zhí)教時間:
—年月―日星期第節(jié)
教學目標;
1.能通過資料查詢獲取動物有關特征的科學事實。
2.能從動物的身體結構與它的運動方式、生活環(huán)境方面來進行研究
3.能將搜集的信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清晰地表達,并且能夠傾聽其他
同學的不同觀點
4在活動中感受動物世界的紛繁復雜,體驗“不同的動物卻具有相同
點,同是動物或同類動物卻又有不同點”的辯證的觀點。
重點難點:
1.知道動物的構造特征是與它的運動、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
2.認識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在活動中感受動物世界的紛繁復雜,體驗“不同的動物卻具有相同
點,同是動物或同類動物卻又有不同點”的辯證的觀點。
教學準備:
1.各種各樣的動物的課件,在不同環(huán)境中生活的動物的課件。
2.課前搜集有關動物的運動方式和身體結構方面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請學生看單元頁思考:美麗的大自然有大量形開色色的動物。那這
些動物有什么特點呢?
2、學生看各種各樣的動物的課件,提問:你能用語言描述它們的特點
么?
3、要對動物運動的特點有更多的了解,讓我們從下面的游戲開始吧
二、活動1——模仿動物的運動
1、說一說,動物的運動各有什么特色?
2、模仿動物的運動。要求:選你最喜歡的一種動物進行模仿。
方法:每四大組,每組派一名代表,然后評比。
3、思考:動物的運動方式和它們的身體結構有什么關系
讓學生對動物運動方式與身體結構的關系稍作聞述
4、將課前查的資料和大家進行交流,補充動物趣事的表格。
三、活動2——比較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
1、生觀看在不同環(huán)境中生活的動物的課件
要求:請說出它們各自生活環(huán)境,并比較其不同
2、交流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與身體結構的關系
以禽鳥類為例啟發(fā)學生將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與身體結構之間聯(lián)系起來
分析,出示:鴨足、雞足鷹足、鶴足,講出它們的生活習性,引導學生重
點觀察它們的足,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擴展至更多動物,請學生根據(jù)習性簡說它們的形態(tài)構造和特點。
四、小結:
今天,我認識了許多的動物,通過游戲和看課件,了解到了動物的運動
方式、生活環(huán)境是為了動物更好地生存。放學后,請同學們去搜集動
物捕食方面的資料,下節(jié)課我們再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動物的特征
運動方式:跳、爬、跑、走
生活環(huán)境:水、陸、空
教學反思:
3.4動物和我們
執(zhí)教時間:
—年月―日星期第節(jié)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幾種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全面分析和總結動物
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理解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如生物反應器、仿生在人類生活和社會
發(fā)展中的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信息處理、概括總結和表達交流的能力。
4.自覺形成關愛和保護動物的情感,能夠從自己的言行和身邊的小事
出發(fā),形成自覺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全面了解動物與人類的關系,自覺形成保護動物的情感。
2.組織調查、查閱資料以及交流表達的效果。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領
引言:(展示蚯蚓、蜜蜂、蒼蠅、貓、魚、雞、牛等動物的圖片)在
我們的生活中,不時要與以上動物進行直接或間接地“親密接觸”,
關系如何,一起來參加“動物與人類”知識競賽吧。
二、研究探索
(一)動物搜查線一一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課前通過調查,了解動物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動物與人類生活
的關系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寫下來,寫得越多越好:21教育網(wǎng)
狗專題:
(預設)我是人類忠實的伴侶!最早的狗是“牧羊犬”,后來幫主人
看家護院,打獵都是我的職責;不過現(xiàn)在不能捕殺野生動物了,防盜
門做得很牢固,我就改行專門逗主人開心了。你聽(咚咚咚敲門聲),
主人回來了,我要給他拿鞋子;
雞專題:
(預設)雞在人類精神世界所扮演的角色也很尷尬,雞鳴狗盜之徒,
小肚雞腸,雞毛蒜皮,雞犬不寧,鶴立雞群的雞可能感覺也不怎么好!
魚專題:
牛專題:
(預設)最早的牛是幫人們在田里勞動的,老黃牛、大水牛,一個
負責旱地,一個負責水田。
牛奶的營養(yǎng)可實在太豐富了,日本在二戰(zhàn)后提出:一杯牛奶,強
壯一個民族。牛奶中優(yōu)質蛋白質,豐富的容易吸收的鈣質和增強免疫
能力的抗體。
三、講一講人和動物的故事
學生自主說故事。
一、學習《搜救犬的故事》
二、小結
概括:通過調查收集資料,你發(fā)現(xiàn)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有什么特
點?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師:可見動物與人類的關系非常親密,也非常復雜,人也是一
種動物。如果讓你用一個詞形容動物與人類的關系,你會怎樣說?
生:朋友、伙伴、同胞等
板書設計:
動物和我們
伙伴
保護動物
教學反思:
第四單元各種各樣的植物
4.1常見的植物
執(zhí)教時間:
—年月—日星期第節(jié)
教學目標:
1、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顏色、氣味、外形等內容。
3、了解與植物有關的事情。
教學重難點:
識別常見植物,描述常見植物的特征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介紹我國明代醫(yī)學家和藥學家李時珍。
2、李時珍認識了上千種植物,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種植
物?那你知道咱們校園里有多少種植物嗎?
二、認識周圍常見的植物
1、誰能說說我們周圍有哪些植物?向同學們介紹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動圖例,讓學生了解可以通過手摸、鼻聞、眼看來掌握
植物特征,認識植物。
3、提出課外觀察的任務及注意事項,并填寫好觀察記錄表。
4、分小組進行課外觀察活動,教師巡視。
5、學生匯報,檢查觀察記錄表的記載情況。
6、教師小結。拓展延伸繼續(xù)了解認識本地的一些植物。
板書設計:
常見的植物
教學反思:
4.2觀察身邊的植物
執(zhí)教時間:
年日星期第節(jié)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活動中,能夠調動各種感官識別常見植物,描述常見植物
的特征,會依據(jù)不同標準對不同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和比較。2、能
做一份植物的觀察記錄。
3、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多角度觀察植物,激發(fā)學生參
與科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重難點:
會依據(jù)不同標準對不同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和比較
教學準備:
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1、讓學生說一說
二、了解植物的構成。
1、聚焦:我們來觀察一顆植物,怎樣觀察?
2、探索:
(1)、出示圖片觀察:狗尾草、柳樹
(2)、觀察自己準備的植物,是否具有植物的這些部分。
(3)、通過觀察活動,你知道了什么
三、給身邊的植物分類
李時珍認識了上千種植物,在《本草綱目》里還給植物進行了分類。
1、請同學們按照不同的標準,試著給下面這些植物分類,將同一類
植物做上相同的記號。
2、與同學們交流自己的分類標準。
3、把自己上節(jié)課觀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4、學生匯報,教師記錄。
5、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觀察身邊的植物
教學反思:
4.3植物和我們
執(zhí)教時間:
—年月—日星期第節(jié)
教學目標:
1、能夠調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畫圖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
3、知道植物對人類的貢獻。
4、知道我們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
5、意識到植物對人類的貢獻,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調查、討論,知道植物對人類的貢獻,感受人與
自然的和諧。
2、教學難點:在分析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時,對植物各部分的名稱有
所認識。
教學準備:
一些植物或圖片、課前收集植物對人類的貢獻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認識植物對人類的多方面貢獻。
1、講述: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有生命的物體,包括哪些?
2、提問:在動物和植物中,你認為誰和我們人類的關系最密切?
3、學生回答。
4、講述:大部分同學認為植物同我們人類關系最密切,你能舉一些
例子來說一說嗎?
5、小組討論。(可以結合書上插圖或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
6、各小組交流、匯報。(根據(jù)學生匯報,進行簡單小結。如可以做食
物、做藥材、做紡織材料,,,,)
7、提問:聽了各小組的匯報,你感到了什么?假如沒有植物,我們
的生活又會怎樣?
8、同學們抒發(fā)感想。
(二)、認識植物的局部。
1、講述:在同學們剛才的發(fā)言中,都談到了我們每天都要吃很多植
物,你能說說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嗎?
2、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把植物的名稱寫在黑板上或貼出相應圖片。
3、以橘子為例,提問:橘子是大家愛吃的水果,我們是不是把整個
橘子都吃下去呢?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
4、講述:其他植物是不是也是這樣呢?請各小組結合自己帶來的植
物,討論我們吃的是它們的哪一部分?
食用部分植物名稱
根
莖
葉
花
果實
5、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6、小組匯報,讓學生了解有些植物我們只吃它的某一部分,有些植
物我們要吃它的多個部分。結合學生回答,板書相應食用的部分:根、
莖、葉、花、果實、種子。
(三)、課外調查
調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來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
板書設計:
植物和我們
食用部分植物名稱
根
莖
葉
花
果實
教學反思:
第五單元紙飛機
5.1折紙飛機
執(zhí)教時間:
—年月―日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標準自建房屋租賃合同示范文本
- 2025中心區(qū)域商業(yè)物業(yè)租賃合同
- 《數(shù)據(jù)分析洞察》課件
- 2025年新型功能材料項目發(fā)展計劃
- 2025茶葉銷售代理合同的范本
- 2025年高阻尼材料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電子產品供應銷售合同》
- 待定系數(shù)法在解析式求解中的應用:課件展示
- 局部解剖學系解神經系統(tǒng)脊髓腦干課件
- 2025年城市建筑業(yè)雇傭合同范本
-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知識講座
- 2024廣西公務員【申論A卷、C卷+2023申論A卷】共3套真題及答案
- 2024北京西城區(qū)初一(下)期末英語試題和答案
- 2024年廣東廣州黃埔區(qū)穗東街道政府聘員招聘筆試真題
- 寶潔波士頓矩陣案例分析課件
- 【MOOC】電子技術應用實驗2(數(shù)字電路綜合實驗)電子科技大學章節(jié)作業(yè)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DB45T 2306-2021 百香果無病毒健康種苗栽培技術規(guī)程
- 電工電子技術(第3版) 課件 1.7 基爾霍夫定律
- 2024年度食品飲料品牌授權區(qū)域代理銷售合同書3篇
- 關于清理35KV高壓架空線路樹障的安全技術措施
- 人音版音樂七年級上冊《友誼地久天長》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