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1篇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1篇這個問題我回答過啊。
初,范文正公貶饒州,朝廷方治朋黨,士大夫莫敢往別,王待制質(zhì)獨扶病餞于國門,大臣責之曰:“君,長者,何自陷朋黨”王曰:“范公天下賢者,顧質(zhì)何敢望之”若得為范公黨人,公之賜質(zhì)厚矣!”聞?wù)邽橹s頸。
翻譯:
開始,范仲淹被貶官到饒州,朝廷正好在懲治朋黨,士大夫們沒有一個敢去與他送別。只有侍制王質(zhì)一個人抱病在都門為他餞行。有大臣斥責王質(zhì):“你啊,是個有道德的人啊,為什么要把自己墮落成朋黨呢。”王質(zhì)說:“范先生是天下最有道德的人,縱觀我王質(zhì)怎么敢奢望與他結(jié)為朋黨。如果真的能和范先生成為朋黨,范先生真的是厚待我了啊?!甭牭竭@話的人都為他嚇得縮脖子。
1.(1)探求(2)如果沒有(3)沒有人(沒有誰)(4)如果(假如)
3.(1)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已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王質(zhì)獨自帶病在京城門外為他餞行。
4.(1)甲文表現(xiàn)范仲淹先優(yōu)后樂的愛國愛民的濟世情懷和不因物悲喜的樂觀精神。
(2)王質(zhì)是與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范仲淹遭貶謫時,進行治理朋黨,眾人對范避之猶恐不及時,王質(zhì)卻抱病為他餞行。當別人責問他時,他卻以能與范仲淹相提并論為榮。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2篇慶歷三年,軾始總角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軾從旁窺觀,則能誦習其辭,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此四人者,人杰也。”時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嘉祐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歿。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皆以國士待軾,曰:“恨子不識范文正公?!眴韬?!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序而傳。然不敢辭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畝中,非仕而后學者也?;搓幒钜姼叩塾跐h中,論劉、項短長,畫取三秦,如指諸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諸葛孔明臥草廬中,與先主論曹操、孫權(quán),規(guī)取劉璋,因蜀之資,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天下傳誦。至用為將,擢為執(zhí)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注】韓、范、富、歐陽: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皆北宋名臣。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恨子不識范文正公恨:遺憾
B.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游:交往
C.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酬:報答
D.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弟:尊敬兄長
【小題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蘇軾對范仲淹敬仰的一組是
①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
③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
⑤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A.①②⑥B.②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④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幼時所習誦的《慶歷圣德詩》,頌揚了包括范仲淹在內(nèi)的十一個人,所以蘇軾對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沒能見到他。
B.蘇軾認為,自己已認識了韓琦、富弼、歐陽修三人,遺憾還沒認識范仲淹,答應(yīng)為其作序,是為了實現(xiàn)結(jié)識范仲淹的愿望。
C.蘇軾舉伊尹、太公、淮陰侯、諸葛孔明等人為例,是為了說明范仲淹就像他們一樣,早就有輔佐人君稱王稱霸的抱負,并且一以貫之,終身不易。
D.這篇序言如敘家常,通過童年的記憶、考中進士后的結(jié)交逸事等敘寫,著力歌頌了范仲淹的功德,表達了自己對范仲淹的傾慕之情。
【小題4】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3分)
②至用為將,擢為執(zhí)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4分)。
【小題5】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3分)
國家大策系于安危存亡方變故交切幸而有智者陳至當之謀其聽而行之當如捧甕以沃焦釜
答案:
【小題1】C
【小題2】D
【小題3】B
【小題4】(1)這一年(我)考中進十,才被歐陽公所賞識(了解),通過歐陽公認識了韓琦、富弼。(3分)
(2)到了他被任用為將領(lǐng),被提拔為執(zhí)政官員,考查他一生所做事情,沒有超出此書的。(4分)
【小題5】斷句:國家大策/系于安危存亡/方變故交切/幸而有智者陳至當之謀/其聽而行之/當如捧甕以沃焦釜(3分,錯一個扣1分,扣完為止;“者”后可斷可不斷。)
答案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C酬:實現(xiàn)。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級。
【小題2】試題分析:①不能表現(xiàn)蘇軾對范仲淹的景仰。⑤⑥是間接表現(xiàn)蘇軾對范仲淹的景仰。
【小題3】試題分析:“自己答應(yīng)為其作序,是為了實現(xiàn)結(jié)識范仲淹的愿望”的說法有違文意。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3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22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蘇軾
慶歷三年,軾始總角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軾從旁窺觀,則能誦習其辭,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此四人者,人杰也。”時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嘉祐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歿。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鄙w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皆以國士待軾,曰:“恨子不識范文正公。”嗚呼!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序而傳。然不敢辭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畝中,非仕而后學者也?;搓幒钜姼叩塾跐h中,論劉、項短長,畫取三秦,如指諸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諸葛孔明臥草廬中,與先主論曹操、孫權(quán),規(guī)取劉璋,因蜀之資,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天下傳誦。至用為將,擢為執(zhí)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注】韓、范、富、歐陽: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皆北宋名臣。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恨子不識范文正公恨:遺憾
B.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游:交往
C.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酬:報答
D.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弟:尊敬兄長
6.下列各組加點虛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士有自京師來者然不敢辭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
B.盡以告之因蜀之資,以爭天下
C.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欲須臾忘而不可得
D.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如火之熱,如水之濕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蘇軾對范仲淹敬仰的一組是:()
①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p>
③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
⑤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A.①②⑥B.②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④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小時候所聽說的《慶歷圣德詩》,頌揚了包括范仲淹在內(nèi)地十一個人,所以蘇軾對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沒能見到他。
B.蘇軾認為,自己已認識了韓琦、富弼、歐陽修三人,遺憾還沒認識范仲淹,答應(yīng)為其作序,是為了實現(xiàn)結(jié)識范仲淹的愿望。
C.蘇軾舉伊尹、太公、淮陰侯、諸葛孔明等人為例,是為了說明范仲淹就像他們一樣,早就有輔佐人君稱王稱霸的抱負,并且一以貫之,終身不易。
D.這篇序言如敘家常,通過童年的記憶、考中進士后的結(jié)交逸事等的敘寫,著力歌頌了范仲淹的功德,表達了自己對范仲淹的傾慕之情。
9.(1)把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①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
②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序而傳。
(2)斷句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奮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答案:
(一)
5、答案.C(酬:實現(xiàn)。)
6、答案.C(A、定語后置的標志;引出原因。B、連詞,表修飾;連詞,表目的。C、都表轉(zhuǎn)折。D、指示代詞,這些;結(jié)構(gòu)助詞,的)
7、答案.D(①不能表現(xiàn)蘇軾對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間接表現(xiàn)蘇軾對范仲淹景仰。)
8、答案.B(“自己答應(yīng)為其作序,是為了實現(xiàn)結(jié)識范仲淹的愿望”的說法有違文意。)
9、答案.(1)這一年(我)考中進十,才被歐陽公所賞識(了解),通過歐陽公認識了韓琦、富弼。(被動句式“見……于”、“知”、“因”各1分。)
(2)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顯揚,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傳。(“待”“顯”“傳”各1分)
(2)斷句: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奮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參考譯文】
慶歷三年,我剛剛童年,進入鄉(xiāng)校,有一位從京師來的讀書人,拿魯?shù)厝耸氐缹懙摹稇c歷圣德詩》給鄉(xiāng)校的老師看。我從旁邊偷看,就能夠誦讀通曉文中的語句,我拿文中稱頌的十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問先生,先生說:“小孩子知道這些有什么用?”我說:“(如果)他們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們)也是普通的人,我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們!”先生認為我說的話奇特,把這十一個人的情況全部告訴了我們,并且說:“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這四個人,是人中豪杰?!碑敃r雖然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卻已經(jīng)私下記住他們了。嘉祐二年,我才來參加進士考試到京師,范公卻(已經(jīng))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讀碑文以至于流淚,說:“我知道了他的為人。”十五年沒有見到范公一面,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
這一年(我)考中選士,才被歐陽公所賞識,通過歐陽公認識了韓琦、富弼。他們都用對待國家精英的禮節(jié)對待我,說:“遺憾你沒有結(jié)識范文正公?!?/p>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顯揚,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傳。然而(我)不敢推辭的原因,(是)自從在八歲知道敬重愛戴范公,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夠跟從他們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獨沒有結(jié)識,我認為是平生的遺憾,如果能夠在他的文章中掛名,來私自在他的門客的末流托名,難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嗎?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樂毅這些人,他們輔佐人君稱王稱霸的謀略,郡本來在鄉(xiāng)野之中就確立了,不是做官后學習的?;搓幒钤跐h中見漢高帝,評論劉邦、項羽的長短,謀劃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劃,等到輔佐漢高帝平定天下,漢中的言論,沒有一樣不得到實現(xiàn)的。諸葛孔明隱居茅廬之中,與先主(劉備)評論曹操、孫權(quán),謀劃攻取劉璋,依靠蜀地的資本,爭奪天下,終身不改變他的見解。這難道是道聽途說嘗試著做而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問,為母親守孝,就已經(jīng)有了心憂天下實現(xiàn)太平的心愿,所以寫萬言書來送給宰相,天下人都傳誦它。到了他被任用為將領(lǐng),被提拔為執(zhí)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沒有超出這本書的。他對于仁義禮樂,忠信孝悌,像饑渴的人對于飲食,想要片刻忘記都不可能。像火的熱,像水的濕,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這樣的地方。即使是執(zhí)筆戲言,順著本性寫作,一定歸結(jié)到這種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誠,爭相師從他、尊崇他。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4篇[清]王鵬運
拋盡榆錢,依然難買春光駐。依春無語,腸斷春歸路。
春去能來,人去能來否?長亭暮,亂山無數(shù)。只有鵑聲苦。
1.“春去能來,人去能來否”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承上啟下(2分),“春去能來”承上片傷春之情,“人去能來否”引出下文對離人的思念之情的描寫(2分)。
2.主要表達了離別的傷感之情(2分)。詞上片寫傷春之情,為下片傷別做鋪墊,下片“人去能來否”以反詰語氣點明主旨,最后三句以景結(jié)情,烘托離別之情(2分)。
王鵬運(1849—1904)晚清官員、詞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號半塘老人,又號鶩翁,晚年號半塘僧鶩。廣西臨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陰。同治九年舉人,光緒間官至禮科給事中,在諫垣十年,上疏數(shù)十,皆關(guān)政要。二十八年離京,至揚州主學堂,卒于蘇州。工詞,與況周頤、朱孝臧、鄭文焯合稱“清末四大家”,鵬運居首。
①榆錢:即榆莢。
②長亭:古時道旁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用以暫歇與餞別。
榆錢非錢,春歸亦無路,惟文學乃能以虛構(gòu)之錢與路,將抽象事物表現(xiàn)為具體可感之形象。上片詠春光難駐,正借詞人造語之新穎,方予人以深刻印象。下片“春去能來,人去能來否”兩句,將詞意轉(zhuǎn)深一層,點出離愁比春歸更令人凄苦,遂使“餞春”有了雙重含義。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5篇當時,士大夫中沒有人敢去送別范仲淹,獨有一位曾經(jīng)當過待詔的`老者叫王質(zhì)的,抱病為范仲淹餞別。有位大臣責問王質(zhì),說:_您是個忠厚長者,為什么要自己把自己和那些朋黨分子搞到一起?_王質(zhì)回答說:_范仲淹是什么人?他是天下賢者!我怎么能夠跟他比?如果我能夠成為范公的同黨,那是您對我的厚賜了。
【答案】
1、(1)賞罰(2)責備(3)能夠(4)重
2、范公是天下的賢者,我豈敢跟他相比?
只有王質(zhì)抱病在京郊設(shè)宴送別。
3、為人正直(有凜然正氣)、剛正不阿、不畏強權(quán)。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6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22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蘇軾
慶歷三年,軾始總角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軾從旁窺觀,則能誦習其辭,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此四人者,人杰也?!睍r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嘉祐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歿。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皆以國士待軾,曰:“恨子不識范文正公?!眴韬簦」Φ?,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序而傳。然不敢辭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畝中,非仕而后學者也。淮陰侯見高帝于漢中,論劉、項短長,畫取三秦,如指諸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諸葛孔明臥草廬中,與先主論曹操、孫權(quán),規(guī)取劉璋,因蜀之資,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天下傳誦。至用為將,擢為執(zhí)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注】韓、范、富、歐陽: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皆北宋名臣。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恨子不識范文正公恨:遺憾
B.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游:交往
C.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酬:報答
D.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弟:尊敬兄長
6.下列各組加點虛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士有自京師來者然不敢辭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
B.盡以告之因蜀之資,以爭天下
C.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欲須臾忘而不可得
D.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如火之熱,如水之濕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蘇軾對范仲淹敬仰的一組是:()
①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p>
③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
⑤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A.①②⑥B.②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④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小時候所聽說的《慶歷圣德詩》,頌揚了包括范仲淹在內(nèi)地十一個人,所以蘇軾對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沒能見到他。
B.蘇軾認為,自己已認識了韓琦、富弼、歐陽修三人,遺憾還沒認識范仲淹,答應(yīng)為其作序,是為了實現(xiàn)結(jié)識范仲淹的愿望。
C.蘇軾舉伊尹、太公、淮陰侯、諸葛孔明等人為例,是為了說明范仲淹就像他們一樣,早就有輔佐人君稱王稱霸的抱負,并且一以貫之,終身不易。
D.這篇序言如敘家常,通過童年的記憶、考中進士后的結(jié)交逸事等的敘寫,著力歌頌了范仲淹的功德,表達了自己對范仲淹的傾慕之情。
9.(1)把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①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
②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序而傳。
(2)斷句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奮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答案:
(一)
5、答案.C(酬:實現(xiàn)。)
6、答案.C(A、定語后置的標志;引出原因。B、連詞,表修飾;連詞,表目的。C、都表轉(zhuǎn)折。D、指示代詞,這些;結(jié)構(gòu)助詞,的)
7、答案.D(①不能表現(xiàn)蘇軾對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間接表現(xiàn)蘇軾對范仲淹景仰。)
8、答案.B(“自己答應(yīng)為其作序,是為了實現(xiàn)結(jié)識范仲淹的愿望”的說法有違文意。)
9、答案.(1)這一年(我)考中進十,才被歐陽公所賞識(了解),通過歐陽公認識了韓琦、富弼。(被動句式“見……于”、“知”、“因”各1分。)
(2)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顯揚,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傳。(“待”“顯”“傳”各1分)
(2)斷句: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奮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參考譯文】
慶歷三年,我剛剛童年,進入鄉(xiāng)校,有一位從京師來的讀書人,拿魯?shù)厝耸氐缹懙摹稇c歷圣德詩》給鄉(xiāng)校的老師看。我從旁邊偷看,就能夠誦讀通曉文中的語句,我拿文中稱頌的十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問先生,先生說:“小孩子知道這些有什么用?”我說:“(如果)他們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們)也是普通的人,我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們!”先生認為我說的話奇特,把這十一個人的情況全部告訴了我們,并且說:“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這四個人,是人中豪杰。”當時雖然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卻已經(jīng)私下記住他們了。嘉祐二年,我才來參加進士考試到京師,范公卻(已經(jīng))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讀碑文以至于流淚,說:“我知道了他的為人?!笔迥隂]有見到范公一面,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
這一年(我)考中選士,才被歐陽公所賞識,通過歐陽公認識了韓琦、富弼。他們都用對待國家精英的禮節(jié)對待我,說:“遺憾你沒有結(jié)識范文正公?!?/p>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顯揚,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傳。然而(我)不敢推辭的原因,(是)自從在八歲知道敬重愛戴范公,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夠跟從他們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獨沒有結(jié)識,我認為是平生的遺憾,如果能夠在他的文章中掛名,來私自在他的門客的末流托名,難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嗎?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7篇7.(1)探求(尋求、追求)(2)沒有(3)沒有人,沒有誰(4)如果(假如)
(1)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王質(zhì)獨自帶(抱)病在京城(國都、首都)門外為他(范仲淹)餞行(設(shè)宴送別)。
10.
(1)示例:甲文表現(xiàn)了范仲淹先憂后樂的愛國愛民的濟世情懷和不因物喜悲的樂觀精神。
(2)示例:王質(zhì)是與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范仲淹遭貶謫時,朝廷治理朋黨,眾人對范避之惟、恐不及時,王質(zhì)卻抱病為其送行。當別人質(zhì)問他時,他卻能以與范仲淹相提論為榮。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8篇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④。
[注釋]①空碧,即“碧空”。②荷雨,化用李商隱詩句“留得枯荷聽雨聲”。③蘋,大的浮萍。④酲,酒醒后的困憊狀態(tài)。
[簡析]王質(zhì)仰慕蘇軾,曾于其文中說“一百年前,有蘇子瞻”,“一百年后,有王景文?!逼湓娍∷鲿常c蘇軾詩風格相似。
這首詩寫山行所見、所聞、所感。首聯(lián)寫天氣,統(tǒng)攝全局。浮云在碧空里來來往往,忙忙碌碌地“議”天陰天晴。云來云去,時陰時晴。這里用擬人化手法寫浮云,是宋人詩詞中寫天氣的慣用手法。
頷聯(lián)寫“陰”?!昂捎辍保环矫鎸懗鲅赝居泻苫?,麗色清香,令人心曠神怡;另一方面雨不很猛,不會給行人帶來困難,不影響人的興致。這雨當然比“沾衣欲濕”的杏花雨大一些,很大但也很有限。同時,有荷花的季節(jié),衣服被雨灑濕,反而涼爽些?!疤O風”,是從水面浮萍之間飄來的風,說它“吹袖清”,可見風也并不大。雨已濕衣,又加風吹,人的主觀感受是“清”而不是寒??扇魶]有這風和雨,“山行”者就會感到炎熱了。
尾聯(lián)寫山色。用了擬人化手法,是反用?!吧缴谎哉Z”,意思當然是:山色能言語而不言不語。山色經(jīng)過雨洗,又加上陽光的照耀,其明凈秀麗,真令人賞心悅目。“不言語“尚且能”“喚醒三日酲”,那“言語”,更會怎樣呢?此處反面運用擬人化手法加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此處并非說“山行”者喝多了酒,需解酒困,而是夸張地表現(xiàn)“山色”的可愛,可使人神清氣爽,困意全消。
這首詩以“山行”為題,但全篇未見“行”字,但浮云在空、荷雨濕衣、鵲聲喧日、鷗島狎波,無一不在寫山行。全詩寫得興會淋漓,景美情濃;藝術(shù)構(gòu)思,也相當精巧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9篇初,范文正公貶饒州,朝廷方治朋黨,士大夫莫敢往別,王待制質(zhì)①獨扶病餞于國門。大臣責之曰:“君,長者,何自陷朋黨?”王曰:“范公天下賢者,顧②質(zhì)何敢望③之。若得為范公黨人,公之賜質(zhì)厚④矣!”聞?wù)邽橹s頸。
(選自王辟之《澠水燕談錄》)
【注釋】①王待制質(zhì):即王質(zhì),待制是官名。②顧:表示輕微的轉(zhuǎn)折。③望:奢望。④厚:豐厚。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2分)
①朝廷方治朋黨
②顧質(zhì)何敢望之
2.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王待制質(zhì)獨扶病餞于國門。
3.王質(zhì)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
參考答案:
1.①治理,懲治②怎么,哪里
2.侍制王質(zhì)獨自抱病在國都城門為范仲淹餞行。
3.政治磊落;敢作敢當。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10篇【注】①酲:酒醒后的困憊狀態(tài)。(1)詩題為“山行即事”,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對“事”作簡要說明。(3分)(2)“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一聯(lián)蘊含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4分)(3)詩歌首聯(lián)的“議陰晴”涵蓋全篇,請對此作具體說明。(3分)
答案:
(1)(3分)浮云飄浮、荷雨濕衣、蘋風吹袖、鵲聲喧日、鷗鳥狎波。(答出兩點得1分,答出四點得2分,答出五點得3分)(2)(4分)①雨過天晴,喜鵲高興地喧叫日出;(1分)波平如鏡,鷗鳥盡情地在水中玩樂;(1分)蘊含了詩人山行途中的喜悅之情。(1分)②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1分)(3)(3分)①頷聯(lián)承“陰”而來,有荷的季節(jié)衣服被雨灑濕,從水面浮萍間飄來的風吹動衣袖感覺清涼。②頸聯(lián)承“晴”而來,雨過天晴,喜鵲高興地喧叫;波平如鏡,鷗鳥盡情在水中玩樂。③尾聯(lián)寫乍雨還晴,“山色”經(jīng)過雨洗、又加陽光照耀明凈秀麗,不言語就能使人神清氣爽、困意全消。(每點1分)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11篇王文成公全書閱讀題答案
維正德四年②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來者,不知其名氏,攜一子一仆,將之任,過龍場,投宿土苗家。予從籬落間望見之,陰雨昏黑,欲就問訊北來事,不果。明早,遣人覘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蚣坡來,云:“一老人死坡下,傍兩人哭之哀?!庇柙唬骸按吮乩裟克酪印?!”薄暮,復(fù)有人來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嘆?!痹兤錉睿瑒t其子又死矣。明早,復(fù)有人來云:“見坡下積尸三焉?!眲t其仆又死矣。嗚呼傷哉!
在大明正德四年秋季某月初三日,有一名據(jù)稱是從京城來的吏目,不知他姓甚名誰,他帶著一個兒子、一個仆人,將要上任,路過龍場,投宿在一戶苗族人家。我從籬笆中間望見他,當時陰雨昏黑,想靠近他打聽北方的情況,沒有實現(xiàn)。第二天早晨,派人去探視,他已經(jīng)走了。近午時刻,有人從蜈蚣坡那邊來,說:“有一個老人死于坡下,旁邊兩人哭得很傷心?!蔽艺f:“這一定是吏目死了。可悲?。 卑?,又有人來說:“坡下死了兩個人,旁邊一人坐著嘆息?!眴柮魉麄兊那闋睿街膬鹤佑炙懒?。第二天,又有人來說:“看到坡下堆了三具尸體?!蹦敲矗钠腿擞炙懒?。唉,令人傷心??!
念其暴骨無主,將二童子持畚、鍤往瘞之,二童子有難色然。予曰:“嘻!吾與爾猶彼也!”二童憫然涕下,請往。就其傍山麓為三坎,埋之。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嗚呼傷哉!吾與爾皆中土之產(chǎn),吾不知爾郡邑,爾烏為乎來為茲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鄉(xiāng),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竄逐而來此,宜也。爾亦何辜乎?聞爾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爾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為乎以五斗而易爾七尺之軀?又不足,而益以爾子與仆乎?嗚呼傷哉!爾誠戀茲五斗而來,則宜欣然就道,烏為乎吾昨望見爾容,蹙然蓋不勝其憂者?夫沖冒霜露,扳援崖壁,饑渴勞頓,筋骨疲憊,而又瘴癘侵其外,憂郁攻其中,其能以無死乎?吾固知爾之必死,然不謂若是其速,又不謂爾子、爾仆,亦遽然奄忽也。皆爾自取,謂之何哉?
想到他們的尸骨暴露在荒野,無人認領(lǐng),于是我就帶著兩個童仆,拿著畚箕和鐵鍬,前去埋葬他們。兩名童仆臉上流露出為難的情緒。我說:“唉,我和你們本像他們一樣啊?!眱擅蛻z憫地淌下眼淚,要求一起去。于是在旁邊的山腳下挖了三個坑,把他們埋了。一面嘆息一面流著眼淚鼻涕,向死者祭告說:“唉,悲傷??!我和你都生長在中原地區(qū),我不知你的家鄉(xiāng)是何郡何縣,你為什么要來做這座山上的鬼魂???古人不會輕易地離開故鄉(xiāng),外出做官也不超過千里。我是因為被貶逐而來此地,是應(yīng)該的。你又有什么罪過而非來不可呢?聽說你的官職僅是一個小小的吏目而已,薪俸不過五斗米,你領(lǐng)著老婆孩子親自種田就會有了,為什么竟用這五斗米換去你堂堂七尺之軀?又為什么還覺得不夠,再加上你的兒子和仆人啊?唉,太悲傷了!你如真正是為留戀這五斗米而來,那就應(yīng)該歡歡喜喜地上路,為什么我昨天望見你的容顏,皺眉不悅,似乎承受不起那深重的憂慮呢?一路上常冒著霧氣露水,攀援懸崖峭壁,饑渴勞累,筋骨疲憊,又加上瘴癘侵其外,憂郁攻其中,難道能免于一死嗎?我本來知道你必定會死,可是沒有想到會如此之快,更沒有想到你的兒子、你的仆人也會很快地死去啊。都是你自己找來的呀,還說它什么呢?
“吾念爾三骨之無依而來瘞耳,乃使吾有無窮之愴也。嗚呼傷哉!縱不爾瘞幽崖之狐成群陰壑之虺③如車輪亦必能葬爾于腹不致久暴爾爾既已無知然吾何能為心乎?自吾去父母鄉(xiāng)國而來此,三年矣;歷瘴毒而茍能自全,以吾未嘗一日之戚戚也。今悲傷若此,是吾為爾者重,而自為者輕也,吾不宜復(fù)為爾悲矣。吾為爾歌,爾聽之!
“我不過是憐念你們?nèi)呤菬o所歸依才來埋葬罷了,卻使我引起無窮的感愴。唉,悲痛??!縱然不葬你們,那幽暗山崖上狐貍成群,陰深山谷中毒蛇粗如車輪,也一定能夠把你們葬在腹中,不致長久地暴露在外面。你已經(jīng)沒有一點知覺,但我又怎能安心呢?自從我離開父母家鄉(xiāng)來到此地,已經(jīng)三個年頭。歷盡瘴毒卻能茍且保全自己的性命,是因為我沒有一天憂戚啊?,F(xiàn)在忽然如此悲傷,乃是我為你想得太重,而為自身想得很輕啊,我不應(yīng)該再為你悲傷了!我來為你唱歌,你請聽著。
“歌曰:‘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游子懷鄉(xiāng)兮,莫知西東。莫知西東兮,維天則同。異域殊方兮,環(huán)海之中。達觀隨寓兮,奚必予宮;魂兮魂兮,無悲以恫!吾茍死于茲兮,率爾子仆,來從予兮。吾與爾遨以嬉兮,驂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鄉(xiāng)而噓唏兮。爾安爾居兮,無為厲于茲墟兮!’”
(驂:駕馭。)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有吏目云自京來者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B.又不足,而益以爾子與仆乎士不敢彎弓而報怨C.爾誠戀茲五斗而來,則宜欣然就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D.乃使吾有無窮之愴也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A項:“者”都是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B項:“而”均為連詞,但前者表遞進,后者表目的。C項:“則”均為連詞,但前者譯為“那么”,后者與“不”連用,譯為“不是……就是……”。D項:“乃”均為副詞,前者譯為“卻”或“竟然”,后者譯為“才”。)
7.請用“/”給下列文段斷句。(3分)縱不爾瘞幽崖之狐成群陰壑之虺如車輪亦必能葬爾于腹不致久暴爾爾既已無知然吾何能為心乎?7.縱不爾瘞/幽崖之狐成群/陰壑之虺如車輪/亦必能葬爾于腹/不致久暴爾/爾既已無知/然吾何能為心乎?(每標對兩處得1分。)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12篇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屬(下屬的.官吏)登樓置酒,未舉觴,見缞绖(cuīdié喪服)數(shù)人營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讀書人)卒于邠,將出殯近郊,赗斂(fèngliǎn幫助辦喪事)棺?。ㄓ脕磙k葬事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憮然(失意的樣子),即徹(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濟)給之,使畢其事。坐客感嘆有泣下者。
1.選出與上文“乃寓居士人卒于鄰”中的“卒”意思相同的一項
[]
A.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B.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
C.卒皆夜驚恐。
D.因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2.文中哪一句話最能體現(xiàn)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思想?請簡要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D
2.公憮然,即徹宴席,厚赒給之,使畢其事。
貴為一方之守的范仲淹居然為一名窮書生的不幸而情動如此,不僅撤宴,還豐厚地救濟他,可見他體恤民生多艱,心系百姓疾苦,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第二問意對即可。)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13篇范文正公文集敘
(宋)蘇軾
慶歷三年,軾始總角,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軾從旁窺觀,則能誦習其詞,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日: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注】,此四人者,人杰也。時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
嘉佑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歿。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皆以國士待軾,曰:恨子不識范文正公。其后三年,過許,始識公之仲子今丞相堯夫。又六年,始見其叔彝叟京師。又十一年,遂與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見如舊,且以公遺稿見屬為敘。又十三年,乃克為之。
嗚呼!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敘而傳。然不敢辭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畝中,非仕而后學者也?;搓幒钜姼叩塾跐h中,論劉、項短長,畫取三秦,如指諸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諸葛孔明臥草廬中,與先主策曹操、孫權(quán),規(guī)取劉璋,因蜀之資,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天下傳誦。至用為將,擢為執(zhí)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今其集二十卷,為詩賦二百六十八,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非有言也,德之發(fā)于口者也。又日:我戰(zhàn)則克,祭則受福。非能戰(zhàn)也,德之見于怒者也。元祐四年四月十一日。
【注】韓、范、富、歐陽:指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恨子不識范文正公恨:遺憾
B.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酬:實現(xiàn)
C.與先主策曹操、孫權(quán),規(guī)取劉璋策:鞭策
D.非能戰(zhàn)也,德之見于怒者也見:表現(xiàn)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B.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歿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然不敢辭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D.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1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回顧了四十七年來對范仲淹的仰慕,真情實事,歷歷在目,敘事生動嚴謹,情文并茂。
B.文章以勛業(yè)卓著的歷史人物作陪襯,以寥寥數(shù)語,為范仲淹的才情方略作生動寫照,其政治家的氣度由此躍然紙上。
C.文章專從道德根于其天性,發(fā)于其文章立論,評贊范仲淹的文集,高屋建瓴,識度超遠。
D.文章先議后敘,敘議結(jié)合,由虛處入,以實筆收,語言平易流暢,感情真摯,堪稱序文的上乘之作。
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1)時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3分)
(2)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皆以國士待軾。(4分)
參考答案:
1.C(策:策劃、謀劃)
2.D(而:連詞,表修飾。A人稱代詞,我/指示代詞,這;B連詞,表轉(zhuǎn)折/副詞,就是;C介詞,在/連詞,表修飾)
3.D(全文前半敘事,后半議論,由實處入,以虛筆收)
4.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5.(1)當時雖然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卻已經(jīng)在心里暗暗地記住他們了。(3分,采分點:盡、了、識,錯一處扣1分,扣完為止。語句不通,大意偏離酌情扣分)
(2)這一年(我)考中進士,才被歐陽公所賞識,通過歐陽公認識了韓琦、富弼,(他們)都用對待國家精英的禮節(jié)對待我。(采分點:登第、見于、因、國士各1分,語句不通,大意偏離酌情扣分)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14篇閱讀宋代王質(zhì)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問題。(6分)
山行即事王質(zhì)
浮云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蘋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
①詩的首聯(lián)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是如何統(tǒng)領(lǐng)全詩的?
②頸聯(lián)所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全詩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①答:擬人手法,頷聯(lián)寫“陰”,頸聯(lián)寫“晴”。(前1分后2分,合情理即可給分)②答:有聲有形、有動有靜,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富有情趣(2分)。詩人精神愉快、神清氣爽(1分。意思對即可給分)。
(1)首先要審題,題目中問的是“修辭”,所以“議”“來往”這兩個詞表明用的是“擬人”修辭。答題步驟:點明手法;結(jié)合詩句分析為什么是這個手法;分析作用效果。
“統(tǒng)領(lǐng)全詩”是就詩歌的結(jié)構(gòu)來說的,一般要回答下文中哪些地方和第一句詩照應(yīng)。
(2)描寫景物的角度一般由“動靜結(jié)合”“遠近高低視聽”結(jié)合,多種感覺以及色彩等?!靶笔菑穆犛X來寫是動景,是聲音的描摹,“波平”是靜景是摹形。此詩借景抒情,前面的景的特點是充滿生機的,所以詩人的情感是愉快的。馬上分享給同學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15篇《貴公》閱讀答案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jù)不同的目的加以調(diào)節(jié)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yǎng)。閱讀是一種理解,領(lǐng)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閱讀可以改變命運,但并不是一定改變命運。下面是《貴公》閱讀答案,請參考!
《貴公》閱讀答案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嘗試觀于上志①,有得天下者眾矣,其得之必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鴻范》②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偏無頗,遵王之義;無或③作好,遵王之道;無或作惡,遵王之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④將行,請所以治魯,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老聃聞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則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萬物皆被其澤、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問之,曰:仲父之病矣,漬甚,國人弗諱,寡人將誰屬國?管仲對曰:昔者臣盡力竭智,猶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諾,曰:公誰欲相?公曰:鮑叔牙可乎?管仲對曰:不可。夷吾善鮑叔牙,鮑叔牙之為人也:清廉潔直,視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
勿已,則隰朋其可乎?隰朋之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黃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國也,有不聞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見也。勿已乎,則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處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⑥,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惡,用管子而為五伯⑦長;行私阿所愛,用豎刀⑧而蟲出于戶。人之少也愚,其長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飾服,私利而立公,貪戾而求王,舜弗能為。
【注釋】①上志:古記,指古代典籍。②《鴻范》:《尚書》中的一篇。③或:有。④伯禽:周公之子。⑤周公:姓姬,名旦,武王之弟,成王之叔,輔助成王。⑥豆:擺設(shè)祭祀用的食器,名詞作動詞。
9.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民之主,不阿一人阿:偏私
B.利而勿利也利:利益
C.萬物皆被其澤被:蒙受
D.視不己若者,不比于人比:親近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其得之必以公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
B.伯禽將行,請所以治魯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C.生而弗子,成而弗有,棄甲曳兵而走
D.其于國也,有不聞也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11.下列句子全都能表明貴公的一項是:
①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②萬民之主,不阿一人
③伯禽將行,請所以治魯④去其人而可矣
⑤桓公行公去私惡,用管子而為五伯長⑥日醉而飾服,私利而立公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⑥D(zhuǎn).④⑤⑥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16篇《范文正公文集》序
慶歷三年,軾始總角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軾從旁窺觀,則能誦習其辭,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此四人者,人杰也?!睍r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嘉祐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歿。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鄙w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皆以國士待軾,曰:“恨子不識范文正公。”嗚呼!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序而傳。然不敢辭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畝中,非仕而后學者也?;搓幒钜姼叩塾跐h中,論劉、項短長,畫取三秦,如指諸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諸葛孔明臥草廬中,與先主論曹操、孫權(quán),規(guī)取劉璋,因蜀之資,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天下傳誦。至用為將,擢為執(zhí)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選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注譯評》)
【注釋】韓、范、富、歐陽: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皆北宋名臣。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軾從旁竊觀,則能誦習其辭竊:偷偷地、暗中
B.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游:交往
C.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酬:報答
D.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師:師從、學習
10.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蘇軾對范仲淹景仰的一組是()
①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p>
③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
⑤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小時候所聽說的《慶歷圣德詩》,頌揚了包括范仲淹在內(nèi)地十一個人,所以蘇軾對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沒能見到他。
B.蘇軾認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顯揚,她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來傳世,尊敬答應(yīng)為其作序,是為了實現(xiàn)結(jié)識范仲淹的愿望。
C.蘇軾舉伊尹、太公、淮陰侯、諸葛孔明等人為例,是為了說明范仲淹就像他們一樣,早就有輔佐人君的抱負,并且一以貫之,終身不易。
D.這篇序言如敘家常,通過童年的記憶、考中進士后的結(jié)交逸事等的敘寫,著力歌頌了范仲淹的功德,表達了自己對范仲淹的'傾慕之情。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序而傳
(2)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
(3)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參考答案:
9.C【解析】“酬”這里的意思是“實現(xiàn)”。
10.B【解析】①不能表現(xiàn)蘇軾對范仲淹景仰。⑤⑥句是間接表現(xiàn)蘇軾對范仲淹景仰。
11.B【解析】“自己答應(yīng)為其作序,是為了實現(xiàn)結(jié)識范仲淹的愿望”的說法有違文意。
12.(1)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來顯揚,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傳。
(2)就已經(jīng)有了心憂天下實現(xiàn)(達到)太平的心愿(意圖),所以寫萬言書來送給宰相。
(3)像火的熱,像水的濕,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這樣的地方。
【參考譯文】
慶歷三年,我剛剛童年,進入鄉(xiāng)校,有一位從京師來的讀書人,拿魯?shù)厝耸氐缹懙摹稇c歷圣德詩》給鄉(xiāng)校的老師看。我從旁邊偷看,就能夠誦讀通曉文中的語句,我拿文中稱頌的十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問先生,先生說:“小孩子知道這些有什么用?”我說:“(如果)他們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們)也是普通的人,我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們?”先生認為我說的話奇特,把這十一個人的情況全部告訴了我們,并且說:“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這四個人,是人中豪杰?!碑敃r雖然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卻已經(jīng)私下記住他們了。嘉祐二年,我才來參加進士考試到京師,范公卻(已經(jīng))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讀碑文以至于流淚,說:“我知道了他的為人?!笔迥隂]有見到范公一面,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
這一年(我)考中選士,才被歐陽公所賞識,通過歐陽公認識了韓琦、富弼。他們都用對待國家精英的禮節(jié)對待我,說:“遺憾你沒有結(jié)識范文正公?!?/p>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來顯揚,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傳。然而(我)不敢推辭的原因,(是)自從在八歲知道敬重愛戴范公,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夠跟從他們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獨沒有結(jié)識,我認為是平生的遺憾,如果能夠在他的文章中掛名,來私自在他的門客的末流托名,難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嗎?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閱讀答案第17篇《王文簡公文集》閱讀題及答案
二、文言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汪容甫先生行狀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學。貧不能購書,助書賈鬻書于市,因遍讀經(jīng)史百家,過目成誦。年二十,應(yīng)提學試,試《射雁賦》第一,補附學生,詩古文詞日益進。儀征鹽船于火,焚死無算,先生為《哀鹽船文》,航編修世駿序之,以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顯。當世通儒如朱學士筠,盧學士文昭,見先生所撰,咸嘆賞以為奇才。
年二十九,始顓治經(jīng)術(shù)。謝侍郎墉提學江左,特取先生為拔貢生。每試,別為一榜,列名諸生前。侍郎嘗謂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學,則予于容甫當北面矣?!逼湟娭厝绱?。朱文正公提學浙江,先生望謁,答述揚州割據(jù)之跡、死節(jié)之人,作《廣陵對》三千言,博綜古今,天下奇文字也。畢尚書沅總督湖廣,招來文學之士。先生往就之,為撰《黃鶴樓銘》,歙程孝廉方正瑤田書石,嘉定錢通判坫篆額,時人以為“三絕”。
先生于六經(jīng)、子、史以及詞章、金石之學,罔不綜覽。乃博考三代典禮,至于文字訓詁、名物象數(shù),益以論撰之文,為《述學》內(nèi)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學,著《春秋述義》,識議超卓,論者謂唐以下所未有。為文根柢經(jīng)、史,陶冶漢、魏,不沿歐、曾、王、蘇之派,而取則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質(zhì)直,不飾容止,疾當時所為陰陽拘忌、釋老神怪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環(huán)衛(wèi)機械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規(guī)模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熏衣草油行業(yè)運營狀況及發(fā)展前景分析報告
- 送貨司機錄用合同范本
- 樓梯踏步合同范本
- 2025-2030年中國沙拉醬行業(yè)運行狀況及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汽車鑄造行業(yè)市場運行態(tài)勢及發(fā)展價值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汽車美容市場運行動態(tài)及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大型建筑合同范本
- 2025-2030年中國橄欖苦苷行業(yè)需求狀況與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科技企業(yè)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與研發(fā)投入管理
- 2024-2025學年山東省煙臺市高三上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考試英語試題(解析版)
- 2025年益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配套課件-前廳客房服務(wù)與管理
- 2025年度藥店營業(yè)員服務(wù)規(guī)范及合同約束協(xié)議3篇
-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yè)發(fā)展中心2025年上半年應(yīng)屆畢業(yè)生招聘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浙江嘉興桐鄉(xiāng)市水務(wù)集團限公司招聘10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重慶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生物試卷(含答案)
- (八省聯(lián)考)2025年高考綜合改革適應(yīng)性演練 物理試卷合集(含答案逐題解析)
- 緊急疏散逃生方法
- 羊水栓塞護理應(yīng)急預(yù)案
- 2024年醫(yī)師定期考核臨床類考試題庫及答案(共500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