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考版2025屆高考數(shù)學全程一輪復習第八章立體幾何初步第三節(jié)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學生用書_第1頁
統(tǒng)考版2025屆高考數(shù)學全程一輪復習第八章立體幾何初步第三節(jié)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學生用書_第2頁
統(tǒng)考版2025屆高考數(shù)學全程一輪復習第八章立體幾何初步第三節(jié)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學生用書_第3頁
統(tǒng)考版2025屆高考數(shù)學全程一輪復習第八章立體幾何初步第三節(jié)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學生用書_第4頁
統(tǒng)考版2025屆高考數(shù)學全程一輪復習第八章立體幾何初步第三節(jié)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學生用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jié)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最新考綱·1.理解空間直線、平面位置關系的定義.2.了解可以作為推理依據(jù)的公理和定理.3.駕馭空間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相交、平行、異面).·考向預料·考情分析:以常見的空間幾何體為載體,考查點、直線、平面的位置關系,以及異面直線所成角、線面角等,與平行關系、垂直關系等相結合考查是高考的熱點.學科素養(yǎng):通過空間位置關系的判定考查直觀想象、邏輯推理的核心素養(yǎng).積累必備學問——基礎落實贏得良好開端一、必記3個學問點1.平面的基本性質表示公理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公理1假如一條直線上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那么這條直線在此平面內公理2__________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A,B,C三點不共線?有且只有一個平面α,使A∈α,B∈α,C∈α公理3假如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么它們有且只有______過該點的公共直線α∩β=l,且P∈l2.空間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1)位置關系分類:(2)平行公理(公理4)和等角定理: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____________.等角定理:空間中假如兩個角的兩邊分別對應平行,那么這兩個角________.(3)異面直線所成的角:①定義:已知兩條異面直線a,b,經過空間任一點O作直線a′∥a,b′∥b,把a′與b′所成的________叫做異面直線a與b所成的角(或夾角).②范圍:____________.3.空間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圖形語言符號語言公共點直線與平面相交________1個平行________0個在平面內________多數(shù)個平面與平面平行________0個相交________多數(shù)個二、必明3個常用結論1.公理2的三個推論推論1:經過一條直線和這條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推論2:經過兩條相交直線有且只有一個平面.推論3:經過兩條平行直線有且只有一個平面.2.異面直線判定的一個定理過平面外一點和平面內一點的直線,與平面內不過該點的直線是異面直線.3.唯一性定理(1)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2)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與已知直線垂直.(3)過平面外一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與已知平面平行.(4)過平面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平面垂直.三、必練4類基礎題(一)推斷正誤1.推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請在括號中打“√”或“×”).(1)假如兩個不重合的平面α,β有一條公共直線a,就說平面α,β相交,并記作α∩β=a(2)兩個平面α,β有一個公共點A,就說α,β相交于過A點的隨意一條直線.()(3)兩個平面α,β有一個公共點A,就說α,β相交于A點,并記作α∩β=A(4)兩個平面ABC與DBC相交于線段BC.()(5)經過兩條相交直線,有且只有一個平面.()(二)教材改編2.[必修2·P43練習T1改編]下列說法正確的個數(shù)為()①梯形可以確定一個平面;②若兩條直線和第三條直線所成的角相等,則這兩條直線平行;③兩兩相交的三條直線最多可以確定三個平面;④假如兩個平面有三個公共點,則兩個平面重合.A.0B.1C.2D.33.[必修2·P45例2改編]已知空間四邊形的兩條對角線相互垂直,順次連接四邊中點的四邊形肯定是()A.空間四邊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三)易錯易混4.(異面直線的概念不清)下列關于異面直線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①若α?α,b?β,則a與b是異面直線;②若a與b異面,b與c異面,則a與c異面;③若a,b不同在平面α內,則a與b異面;④若a,b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則a與b異面.5.(忽視直線在平面內)已知直線a,b和平面α,若a∥b,且直線b在平面α內,則直線a與平面α的位置關系是________.(四)走進高考6.[2024·全國乙卷]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P為B1D1的中點,則直線PB與AD1所成的角為()A.π2B.π3C.π提升關鍵實力——考點突破駕馭類題通法考點一平面的基本性質[基礎性][例1]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xiàn)分別為D1C1,B1C1的中點,AC∩BD=P,A1C1∩EF=Q.證明:(1)B,D,F(xiàn),E四點共面;(2)若直線A1C與平面BDEF的交點為R,則P,Q,R三點共線;(3)DE,BF,CC1三線共點.聽課筆記:反思感悟共面、共線、共點問題的證明(1)證明點線共面問題的兩種方法①納入平面法:先確定一個平面,再證有關點、線在此平面內;②協(xié)助平面法:先證有關點、線確定平面α,再證其余點、線,確定平面β,最終證明平面α,β重合.(2)證明點共線問題的兩種方法①先由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再證其他各點都在這條直線上;②干脆證明這些點都在一條特定直線上.(3)證明多線共點問題的步驟①先證其中兩條直線交于一點;②再證交點在第三條直線上.證交點在第三條直線上時,依據(jù)是第三條直線應為前兩條直線所在平面的交線,即利用公理3證明.【對點訓練】如圖所示,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分別是AB和AA1的中點.求證:(1)E,C,D1,F(xiàn)四點共面;(2)CE,D1F,DA三線共點.考點二空間兩直線的位置關系[綜合性][例2](1)若a,b是異面直線,b,c是異面直線,則()A.a∥cB.a,c是異面直線C.a,c相交D.a,c平行或相交或異面(2)[2024·全國卷Ⅲ]如圖,點N為正方形ABCD的中心,△ECD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線段ED的中點,則()A.BM=EN,且直線BM,EN是相交直線B.BM≠EN,且直線BM,EN是相交直線C.BM=EN,且直線BM,EN是異面直線D.BM≠EN,且直線BM,EN是異面直線聽課筆記:反思感悟【對點訓練】1.若平面α和直線a,b滿意a∩α=A,b?α,則a與bA.相交B.平行C.異面D.相交或異面2.在圖中,G,N,M,H分別是正三棱柱(兩底面為正三角形的直棱柱)的頂點或所在棱的中點,則表示直線GH,MN是異面直線的圖形有______.(填上全部正確答案的序號)考點三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綜合性][例3](1)[2024·廣西南寧三中高三模擬]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O是底面ABCD的中心,E為CC1的中點,那么異面直線OE與AD1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A.62B.C.33D.(2)四面體ABCD中,E,F(xiàn)分別是AB,CD的中點,若BD,AC所成的角為60°,且BD=AC=1,則EF的長為________.聽課筆記:反思感悟用幾何法求異面直線所成角的詳細步驟:【對點訓練】1.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AC=90°,AB=AC=AA1,則異面直線BA1與AC1所成的角等于()A.30°B.45°C.60°D.90°2.[2024·黑龍江哈爾濱市哈師大附中高三月考]三棱錐P-ABC全部棱長都為2,E,F(xiàn)分別為PC,AB的中點,則異面直線BE,PF所成角的余弦值為()A.35B.C.13D.第三節(jié)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積累必備學問一、1.過不在一條直線上一條2.(1)相交平行任何一個平面(2)平行相等或互補(3)銳角(或直角)0,3.a∩α=Aa∥αa?αα∥βα∩β三、1.答案:(1)√(2)×(3)×(4)×(5)√2.解析:②中兩直線可以平行、相交或異面,④中若三個點在同一條直線上,則兩個平面可能相交,①③正確.答案:C3.解析:如圖所示,易證四邊形EFGH為平行四邊形.∵E,F(xiàn)分別為AB,BC的中點,∴EF∥AC.又FG∥BD,∴∠EFG或其補角為AC與BD所成的角.而AC與BD所成的角為90°,∴∠EFG=90°,故四邊形EFGH為矩形.答案:B4.解析:①②③中的兩直線可能平行、相交或異面,由異面直線的定義可知④正確.答案:④5.解析:如圖,直線a,b和平面α,若a∥b,且直線b在平面α內,則a與α的位置關系是a∥α或a?α.答案:a∥α或a?α6.解析:方法一如圖,連接C1P,因為ABCD-A1B1C1D1是正方體,且P為B1D1的中點,所以C1P⊥B1D1,又C1P⊥BB1,所以C1P⊥平面B1BP.又BP?平面B1BP,所以有C1P⊥BP.連接BC1,則AD1∥BC1,所以∠PBC1為直線PB與AD1所成的角.設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2,則在直角三角形C1PB中,C1P=12B1D1=2,BC1=22,sin∠PBC1=PC1BC1=12,所以∠方法二以B1為坐標原點,B1C1,B1A1,B1B所在的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設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2,則B(0,0,2),P(1,1,0),D1(2,2,0),A(0,2,2),PB=-1,-1,2,AD1=(2,0,-2).設直線PB與AD1所成的角為θ,則cosθ=PB·AD1PBAD1=答案:D提升關鍵實力考點一例1證明:(1)連接B1D1(圖略)∵EF是△D1B1C1的中位線,∴EF∥B1D1,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B1D1∥BD,∴EF∥BD.∴EF,BD確定一個平面,即D,B,F(xiàn),E四點共面.(2)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設平面A1ACC1為α,平面BDEF為β.∵Q∈A1C1,∴Q∈α.又Q∈EF,∴Q∈β,則Q是α與β的公共點,同理,P是α與β的公共點,∴α∩β=PQ又A1C∩β=R,∴R∈A1C∴R∈α,且R∈β,則R∈PQ,故P,Q,R三點共線.(3)∵EF∥BD,且EF≠BD,∴DE與BF肯定相交,設交點為M.∵BF?平面BCC1B1,DE?平面DCC1D1,平面BCC1B1∩平面DCC1D1=CC1,∴M∈CC1.∴DE,BF,CC1三線共點.對點訓練證明:(1)如圖所示,連接CD1,EF,A1B,∵E、F分別是AB和AA1的中點,∴FE∥A1B且EF=12A1B∵A1D1綊BC,∴四邊形A1BCD1是平行四邊形,∴A1B∥D1C,∴FE∥D1C,∴EF與CD1可確定一個平面,即E,C,D1,F(xiàn)四點共面.證明:(2)由(1)知EF∥CD1,且EF=12∴四邊形CD1FE是梯形,∴直線CE與D1F必相交,設交點為P,則P∈CE?平面ABCD,且P∈D1F?平面A1ADD1,∴P∈平面ABCD且P∈平面A1ADD1,又平面ABCD∩平面A1ADD1=AD,∴P∈AD,∴CE,D1F,DA三線共點.考點二例2解析:(1)若a,b是異面直線,b,c是異面直線,那么a,c可以平行,可以相交,可以異面.(2)取CD的中點O,連接ON,EO,因為△ECD為正三角形,所以EO⊥CD,又平面ECD⊥平面ABCD,平面ECD∩平面ABCD=CD,所以EO⊥平面ABCD.設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2,則EO=3,ON=1,所以EN2=EO2+ON2=4,得EN=2.過M作CD的垂線,垂足為P,連接BP,則MP=32,CP=32,所以BM2=MP2+BP2=(32)2+(32)2+22=7,得BM=7,所以BM≠EN.連接BD,BE,因為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所以N為BD的中點,即EN,MB均在平面BDE內,所以直線答案:(1)D(2)B對點訓練1.解析:當A∈b時,a與b相交,當A?b時,a與b異面.答案:D2.解析:圖①中,直線GH∥MN;圖②中,G,H,N三點共面,但M?平面GHN,因此直線GH與MN異面;圖③中,連接MG,GM∥HN,因此GH與MN共面;圖④中,G,M,N三點共面,但H?平面GMN,因此GH與MN異面,所以圖②④中GH與MN異面.答案:②④考點三例3解析:(1)取BC的中點F,連接EF,OF,BC1,如圖所示,∵E為CC1的中點,EF∥BC1∥AD1,故∠OEF即為異面直線OE與AD1所成角,設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2,則在△OEF中,EF=2,OE=3,故cos∠OEF=EFOE=6(2)如圖,取BC的中點O,連接OE,OF,因為E,F(xiàn)分別是AB,CD的中點,所以OE∥AC,OF∥BD,所以OE與OF所成的銳角(或直角)即為AC與BD所成的角,而AC,BD所成角為60°,所以∠EOF=60°或∠EOF=120°,當∠EOF=60°時,EF=OE=OF=12.當∠EOF=120°時,取EF的中點M,連接OM,則OM⊥EF,EF=2EM=2×34=答案:(1)B(2)12或對點訓練1.解析:如圖,將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