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諸己》教學案設計_第1頁
《求諸己》教學案設計_第2頁
《求諸己》教學案設計_第3頁
《求諸己》教學案設計_第4頁
《求諸己》教學案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主?預習區(qū)自知常識梳理基礎

I)知識鏈接

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則并沒有發(fā)生變化,在社會實際中客觀存在著一條“道德

黃金律”?!包S金”是指普遍適應性,即它是基本標準;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

應當遵守的普遍準則。談到做人的道德,涉及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待人的態(tài)度和方式,在這一點

上,世界各個民族都有一個大致相近的基本標準,就是要求人們“待人如己”。孔子所說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這樣的基本標準,它的意

思與“待人如己”是一樣的,說它是“道德黃金律”是最早的充滿倫理智慧的體現(xiàn),也并不

過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論語》,意思就是不要對別人施與你不喜歡的別人待你

的行為。你只要不把你所厭惡的東西讓別人來承受,就達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許多

人并沒有達到,因為這些人心中沒有“他人”的位置。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自私自利?!白岳?/p>

一詞在單獨使用時并不含貶義,它只是表示一種行為特點。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傾向,而且要

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則是一種品德

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況下僅僅考慮自己的利益,而忽視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感受、

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來體現(xiàn)。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設定對自

己有利的標準。所以,有時候有人雖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還是做了對別人不好的事。

反之,一個能夠經(jīng)常站在別人的立場和角度來思考問題、善于體諒他人的人,他的行為常常

會符合“道德黃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告訴我們不能做什么,還沒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勵做什么。

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它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來,構成

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凹河⒍⑷?,己欲達而達人”是講滿足自己的

欲求和愿望的時候,也希望并幫助他人實現(xiàn)他們的欲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

你還沒有滿足或實現(xiàn),也希望別人能實現(xiàn)。當然,它和“先人后己”還是不一樣的?!跋热?/p>

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標準,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道德的基本標準,體現(xiàn)了

“道德黃金律”的第二個層次?!凹核挥鹗┯谌恕敝v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惡待,就不

要惡待別人。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則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時,也希望他人更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許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則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個主動幫助別人的人。

n7基礎梳理^

i.字音識記

⑴博奔(yi)(2)自治(sbng)

(3)百普(shOng)(4凈(yT)

2.重要詞語

⑴不患無位,患所以立:用來……的

⑵子曰:“修己以跳。”:修,修養(yǎng);敬,嚴肅認真

(3)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灑諸:擔心,擔憂

(4)德之不修,學之不涉,聞義不能帙:講,講習;徙,遷移,移向

(5)千乘之國,可使治其斌也:兵賦,泛指軍政

(6)力不足者,中道而摩:堡上

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停止

⑻不有睜穿者乎:古代兩種游戲。博,一種棋局游戲。弈,圍棋

(9)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外者也:t

(10)①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過,犯錯:更,改正

(11)小人之過也必義:文飾,掩蓋

(12)吾聞君子不掌,君子亦黨乎:偏袒,包庇

(13)為之猶貨乎弓:賢,勝過;已,停止,指無所事事

3.通假字

⑴非不逸子之道,力不足也:通“悅”,喜歡

⑵今玄畫:通"汝",你

(3)君取于吳:通“娶”,把女子接過來成親

4.虛詞用法

,如期而已乎:這樣,指示代詞

逝者如斯夫:這,指河水,指示代詞

⑴斯《,

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期亦不足畏也已:那么,連詞

、我欲仁,斯仁至矣:那么,就,連詞

,仁遠乎哉:嗎,疑問語氣詞

子路仁平:嗎,疑問語氣詞

(2)乎《不有博弈者乎:嗎,表反問語氣

為之猶賢乎已:比,介詞,表比較

、己矣乎:吧,表感嘆語氣

〃德之不修:助詞,賓語前置標志

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助詞,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不譯

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Z宰也:前兩個“之”作助詞,放在定語和

中心語之間,后一個“之”,代詞,代指前面''千室之邑,百乘之家”

⑶之4

非不說子力道,力不足也:助詞,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可譯作“的”

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為之猶賢乎己:代詞,代指所要做的事

、過也,人皆見之:代詞,代指過錯

5.詞類活用

(1)修己以家百姓:使動用法,使...安定

(2)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意動用法,以……為恥

(3)揖巫馬期而進之:使動用法,讓……上前

6.特殊句式

(1)不患莫己知:賓語前置

(2)是吾憂也:判斷句

(3)君取于吳:介詞短語后置

(4)巫馬期以告:介詞賓語省略

7.成語積累

(1)中道而廢:比喻事情沒做完就停止。

(2)逝者如斯:逝去的歲月就像這河水。

(3)后生可畏:年輕人可以超越先輩,他們是值得敬畏的。

(4)文過飾非:掩飾自己的過失、錯誤。

(5)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整天吃飽了,什么事也不思考。

8.名句積累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2)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3)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4)小人之過也必文。

互動?探究區(qū)交流互動探究疑難

I)文本探究

語段賞析

1.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賞析品德不修養(yǎng),學問不講習,聽到道義不能趨赴,有了缺點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

的憂慮啊。

春秋末年,天下大亂。孔子慨嘆世人不能自見其過而自責,對此,他萬分憂慮。他把道

德修養(yǎng)、讀書學習和知錯即改三個方面的問題相提并論,在他看來,三者之間也有內(nèi)在聯(lián)系,

因為進行道德修養(yǎng)和學習各種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過失或‘'不善”,

只有這樣,修養(yǎng)才可以完善,知識才可以豐富。

2.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p>

賞析孔子說:“仁很遙遠嗎?只要自己想達到仁,那么仁就會到來?!?/p>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多種道德范疇的總和。因此,“仁”具有兩重性:一是博

大精深,廣遠無垠;二是具體而微,十分瑣細。古往今來都有不少人認為,高尚的德行離自

己很遠,難以求得,這只是看到“仁”博大的方面。其實,“仁”也是細微易行的,“仁”

在我們的舉手投足間,“仁”在我們的尋常生活中,“為仁由己”,不由人,達到“仁”要

靠道德的自覺。這里孔子強調(diào)了提高道德修養(yǎng)的主觀能動性。

孔子認為“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依靠外界的力量,這

種認識有其片面性。提高道德水平,環(huán)境不可忽視。既要有追求“仁”的意識,還應有提倡

“仁”的環(huán)境。

3.冉求日:“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弊釉唬骸傲Σ蛔阏撸械蓝鴱U。今女畫?!?/p>

賞析冉求說:“并不是不喜歡您的學說,是我的力量不夠。”孔子說:“力量不夠的

人,會在半路上因為走不動而停下來?,F(xiàn)在你卻畫地自限,原地不動?!?/p>

這是對冉求自我設置限制的批評。夫子之道,盡管博大精深,高山仰止,但并非高不可

攀。冉求自稱“力不足也”,孔子批評他“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你沒有用力,卻說力不

足,是自己為自己設限,裹足不前??鬃又?,即仁發(fā)自于內(nèi)心,“我欲仁,斯仁至矣”,

心向往之,用心而已,豈有力不足者?

4.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

賞析孔子說:“算了吧!我還沒有見過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便內(nèi)心自我責備的人?!?/p>

古往今來,人們往往能夠一眼看到別人的錯誤與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錯誤。即使有人

明知自己有錯,也因顧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絕承認錯誤,更談不上從內(nèi)心去責備自己了。

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錯誤,不去認真檢查自己,反而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這是十足的偽

君子。

重點研讀

1.14.42章說“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6.30章說“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堯舜其

猶病諸”(見第五課“仁者愛人”)。由此看來,“安百姓”和“博施于民而能濟眾”是什么

關系?推而廣之,“安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什么關系?“安人”和“安

百姓”所達到的修養(yǎng)標準有什么不同?

答案“安百姓”和“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安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完全對應,是同一事情的不同說法。后者是孔子所謂忠,前者是孔子所謂圣,前者高于后者。

2.孔子從不輕易以仁許人,他自己也說“若圣與仁,則吾豈敢”(7.34章,見第十一課“誨

人不倦”),另一方面又說“為仁由己”(12.1章,見第二課“克己復禮”),“我欲仁,斯仁

至矣”,二者是否矛盾?應該怎樣理解“我欲仁,斯仁至矣”這句話?

答案孔子不輕易以仁許人,是因為達到仁的標準不容易;但另一方面,仁又主要是一種內(nèi)

在的修養(yǎng),起決定作用的是主觀態(tài)度。而當時人們?nèi)狈Φ恼菍θ实南蛲妥非?,孔子曾說

過:“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彼J為人人都可以致力于仁的追求,不存在能力不足的

問題:“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只要堅持不懈,就能最終達到仁?!盀?/p>

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正是從這個角度說的。

3.孔子為什么面對滾滾流水發(fā)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嘆?它與一般文人“見花流

淚,對月傷心”式的傷感有什么區(qū)別?同“日月逝矣,歲不我與“(17」章,見第三課“待賈

而沽”)的說法相比,“逝者如斯”的說法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答案本章一般認為是孔子傷逝惜時的感嘆。但這種感嘆不是“見花流淚,對月傷心”式的

無病呻吟,悲苦哀愁,消極頹廢。河中的流水滾滾向前,晝夜不息,孔子選取這樣的意象寄

托感慨,反映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含有勉人為學、鍥而不舍、一往無前的意思。

這種寫法與“日月逝矣,歲不我與”有兩點不同。一是抽象和具象的不同。一個是理性陳述,

一個是形象比喻。前者比較抽象,后者意象鮮明。二是蘊涵深淺的不同。前者語意確定,令

人一覽無余,后者蘊涵頗深,耐人尋味。

合作探究

自省與改過,是求學者的終極目標,亦是成賢至圣的捷徑。請以“聆聽先賢的教誨——三省

吾身”為主題,進行一次探究活動。

提示“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p>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p>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p>

面對著先賢的教誨,你的臉上是否會不自覺地流露出莊重與嚴肅?你的心靈這一刻是否頓覺

圣潔與澄澈?

探究第一步,研讀《論語》,摘錄書中有關自我反省的語句,寫出讀書心得。

第二步,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探討孔子關于自我反省的內(nèi)容,探討成為一位“仁者”的途徑。

第三步,搜集并研讀孔子自我反省思想的研究文章,探討孔子思想對于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

意義。

第四步,結合當今科技文明的進步以及面臨的社會危機,結合人們普遍的思想困惑,感受孔

子自我反省思想在今天對于我們的重要意義。

第五步,寫一篇1500字左右的論文,總結自己的探究所得。

)考點鏈接

—n/

考點一使動用法

【命題規(guī)律】

一般不單獨設題,有時放在考查實詞的選擇題中考,有時放在翻譯題中考。

【例題解析】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全都屬于使動用法的一組是()

①網(wǎng)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燭之武退秦師》)②鑄以為金人十二,以期天下之民(《過

秦論》)③孰是君也,而可無殂乎(《勾踐滅吳》)④浴乎沂,風乎舞零(《侍坐章》)

⑤非有能碩年之也(《種樹郭橐駝傳》)⑥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病梅館記》)⑦廉頗

老矣,尚能飯否(《京口北固亭懷古》)⑧一夫率呼,亂者四應(《伶官傳序》)

A.①②⑤⑥B.③④⑥

C.③⑤⑦D.④⑥⑧

試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③為動用法,“為……死”。④名詞用作動詞。⑦名詞用作動詞。⑧名詞作狀語。

答案A

點撥有些不及物動詞或形容詞,翻譯時我們可把它轉換成一個及物動詞,如②句中的

“弱”可譯成“削弱”,又如“秦王恐其破璧”中的“破”字,可譯成“打破”。但在用法

上,我們還是把它們視為使動用法。

【考點總結】

如同學習意動用法,掌握使動用法也要把握這種語言現(xiàn)象的特征并且區(qū)分類型。動詞的

使動用法就是指動詞謂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這個動作。如:莊公寤生,停姜氏。

(使姜氏受驚。)焉用亡鄭以陪鄰?(讓鄭國滅亡。)形容詞也經(jīng)常用作使動詞,使賓語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tài)。如:今媼尊長安君之位。(使長安君之位得到

提高。)君子無其衣冠。(使其衣冠正。)在文言文中,名詞也偶爾用作使動詞,如:吾見申叔,

夫子所謂生死而月骨也。“生死"與''肉骨”對舉,它們各自都不是并列結構,而是動賓結

構。“生”字是不及物動詞用作使動詞,意思是使死者復生,同樣,“肉”字是名詞用作使

動詞,意思是使白骨生肉。

考點二“之”字的用法

【命題規(guī)律】

(1)“之”是??继撛~,近幾年高考均有涉及。

(2)“之’'的代詞、助詞用法都考,但考助詞用法多見,考助詞用法中,又多考主謂之間

取消句子獨立性的用法。

【例題解析】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①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③作《師說》

以貽之④宋何罪之有⑤填然鼓之⑥行不知所之⑦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⑧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⑦

C.??⑤⑥⑦⑧D.②④⑤⑥⑦⑧

試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結構助詞,“的”。②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③代詞,譯為“他”。

④賓語前置的標志。⑤音節(jié)助詞。⑥動詞,譯為“到,往”。⑦與②同,⑧與①同。

答案A

【考點總結】

“之”字用法歸類

1.代詞

⑴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可譯為“它"(它們)'‘他"(他們)“她”(她

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

例:①作《師說》以貽多。②糅使冬然也。③人非生而知多者。

(2)指示代詞,表近指??勺g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

例:均冬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2.助詞

(1)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可譯為“的”,或不譯。

例:①若能以吳越冬眾與中國抗衡。②千乘‘國,可使治其賦也。

(2)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使句子變成名詞性的短語。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冬易安。

(3)結構助詞,補語的標志。用在中心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

例: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冬深而無不在也。

(4)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

省去。

例:宋何罪多有?

(5)結構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

用,無義,譯時省去。

例:①頃冬,煙炎張?zhí)?。②毛先生以三寸冬舌,強于百萬之師。

課時對點練訓練反饋總結提升

一、基礎知識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

A.不肯晝夜舍:停止

B.小人之過也必》文:少,小

C.君子亦拿乎黨:動詞,偏袒,包庇

D.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治者也訟:責

解析文:文飾,掩蓋。

2.對下面各組中加點的詞解說正確的一組是(A)

[①德之不修,學之不講

[②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

③不知若仁也

.④君子恥其言而過去行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①助詞,賓語前置標志;②助詞,“的";③④均為第三人稱代詞,''他”“他的”。

3.下列各項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D)

A.君取于吳,為同姓B.非不說子之道

C.孫以出之D.力不足者,中道而廢

解析A項“取”通“娶”。B項“說”通“悅”。C項“孫”通“遜”。

4.下列句子與“不患莫己知”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C)

A.學之不講B.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C.葉公問孔子于子路D.子將奚先

解析C項是介詞結構后置,其余是賓語前置,與例句相同。

5.名句填空。

⑴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p>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3)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p>

二、閱讀鑒賞

(一)課內(nèi)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子日:“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日:“由也,千乘之國,可使

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p>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冉求日:“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弊釉唬骸傲Σ蛔阏撸械蓝鴱U。今女畫?!?/p>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p>

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日:“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

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

巫馬期以告。子日:“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p>

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B)

A.可使治其斌也賦:賦稅

B.百乘之客家:大夫的封地

C.非不調(diào)子之道,力不足也說:稱贊

D.君子亦黨乎黨:結黨

解析A項賦:兵賦,這里泛指軍政。C項說:通“悅”,喜歡。D項黨:偏袒,包庇。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D)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A.?

1臣后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不知基仁也

B1而予亦悔基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可使與賓客言也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君而知禮,孰不知禮

1秦以城求璧阿趙不許,曲在趙

解析D項而:連詞,表假設,如果。A項所以:用來……的/……的原因。B項其:代詞,

他/代詞,指自己。C項與:介詞,和/動詞,交好,結交。

8.下列對原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A.孔子認為一個人有沒有名望,有沒有官職,都是無關緊要的,關鍵是要有學識,有修養(yǎng),

有才能,能夠勝任各種工作。這說明了孔子在人生追求中重真才實學而淡泊名利。

B.孔子對自己的三個學生進行評價時,認為他們有的可以管理軍事,有的可以管理內(nèi)政,

有的可以管理外交。他們雖然各有自己的專長,但所有這些專長都必須服務于禮制、德治的

政治需要,都必須以具備仁德情操為前提。

C.冉求對于學習孔子所講授的理論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夠,在學習過程中

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認為,冉求并非能力的問題,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難情緒作怪,所以對

他提出批評。

D.魯昭公娶同姓女為夫人,違反了禮的規(guī)定,而孔子卻說他懂禮。這是孔子在“為尊者諱”。

孔子以維護當時的宗法等級制度為最高原則,所以他自身出現(xiàn)了矛盾。在這種情況下,他又

不得不自嘲似的說,“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事實上,他已經(jīng)承認偏袒魯昭公是自

己的過錯,只是無法解決這個矛盾而已。

解析A項中“孔子……淡泊名利”錯。

9.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譯文:力量不夠的人,會在半路上因為走不動而停下來?,F(xiàn)在你卻畫地自限,原地不動。

(2)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譯文:我真幸運,一旦有了過錯,人家一定會知道。

(二)高考.模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題。

材料一: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日:“夫子

自道也?!保ā墩撜Z?憲問》)

材料二: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人?!?/p>

日:“如斯而已乎?”目:“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論語?憲問》)

材料三: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述而)

10.孔子認為君子應具有生、擔、更三方面的品格,只有修己才能成為君子。

11.作為君子的孔子說“仁者不憂”,又說“是吾憂也”,這是否矛盾?為什么?

答案不矛盾?!叭收卟粦n”是說有仁德的君子能做到不憂愁,“是吾憂也”則表現(xiàn)了孔子

對自己或其學生的嚴格要求,二者并不矛盾。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我沒有能力做到:有仁德的人不憂愁,有智慧的人不迷惑,

勇敢的人不畏懼。”子貢說:“這正是先生說自己啊?!?/p>

材料二:

子路問什么是君子??鬃诱f:“修養(yǎng)自己,使自己為人處世嚴肅認真?!?/p>

子路問:“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yǎng)自己而使別人安定?!?/p>

子路又問:“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yǎng)自己而使百姓安定。修養(yǎng)自己而使百姓

安定,就連堯舜恐怕也要為此犯難呢!”

材料三:

孔子說:“品德不修養(yǎng),學問不講習,聽到道義不能趨赴,有了缺點不能改正,這些都

是我的憂慮啊?!?/p>

課后?拓展區(qū)積累素材延伸視野

淺談《論語》之做人

《論語》中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問題,對我們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做人要講“仁德”

孔子認為,仁德乃做人之根本?!暗茏?,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

有余力,則以學文?!薄叭硕蝗?,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以上充分說明只有在仁

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否則便是子虛烏有。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無私地對

待別人,才能得到人們的稱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齊景公有

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埃ā都臼稀罚?/p>

充分說明仁德的價值和力量?!翱思簭投Y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保ā额仠Y》)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禮,天下的人就會贊許你??梢姟叭省辈皇窍忍炀陀械模呛筇煨奚砜?/p>

己的結果。同時他還提出實踐仁德的五項標準:“恭、寬、信、敏、惠。”(《陽貨》)即恭

謹、寬厚、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