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廣東省卷專用)_第1頁
七年級歷史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廣東省卷專用)_第2頁
七年級歷史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廣東省卷專用)_第3頁
七年級歷史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廣東省卷專用)_第4頁
七年級歷史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廣東省卷專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學期第三次月考卷(廣東省卷專用)(考試時間:8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測試范圍:七下第1—17課。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陳寅恪先生認為科舉制度是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種手段,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貴的世系和世襲的特權取得地位和權力。這說明科舉制(

)A.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 B.消除了階級差別C.擴大了統(tǒng)治的基礎 D.削弱了專制皇權【答案】C【詳解】材料“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貴的世系和世襲的特權取得地位和權力”可知,“這些人”是指平民子弟。結合所學,科舉制否定了以門門第和出身作為選拔標準,搭建了一個相對公開、公平、公正的平臺,為人才流動提供了一條渠道,使廣大平民子弟有機會進入官員行列,為國家的發(fā)展提供了各式人才,擴大了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C項正確;材料不是強調科舉制對教育的影響,比如培養(yǎng)了更多的人才,提升了整體的文化水平,排除A項;科舉制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沖擊了舊貴族的統(tǒng)治,但不會完全消除階級差別,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科舉制度增強了皇帝選人用人的權利,并沒有削弱專制皇權,排除D項。故選C項。2.從605年起,隋煬帝陸續(xù)開鑿了一條2000多公里的大運河。此運河的開鑿(

)A.加強了東西方文化經濟交流 B.加強了南北地區(qū)的交流C.連接了海河到珠江五大水系 D.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答案】B【詳解】由題干材料“從605年起,隋煬帝陸續(xù)開鑿了一條2000多公里的大運河”并結合所學可知,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qū)政治、經濟河文化交流,B項正確;大運河加強的南北地區(qū)的交流,而不是東西方地區(qū)的交流,排除A項;大運河連接了海河到錢塘江五大水系,排除C項;隋煬帝的殘暴統(tǒng)治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排除D項。故選B項。3.唐太宗與群臣討論時說“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睂Υ怂扇〉拇胧┦牵?/p>

)A.不計親疏廣納賢才 B.輕徭薄賦選用廉吏C.加強國防平息邊忠 D.完善制度科舉取士【答案】B【詳解】根據(jù)題干中“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百”可知,唐太宗認為百姓成為盜賊的原因是賦稅沉重,官吏貪財,百姓饑寒交迫,所以沒有廉恥觀念,因此,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是輕徭薄賦,選用廉吏,B項正確;唐太宗不計親疏廣納賢才,反映的是唐太宗的用人,與題干反映的百姓無關,排除A項;唐太宗加強國防平息邊患,反映的是軍事措施,與題干反映的百姓無關,排除C項;唐太宗完善制度科舉取士,反映的是選拔官吏的方式,與題干反映的百姓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4.殿試第一的稱“狀元”,是古代考試的最高榮譽。殿試的首創(chuàng)者是(

)A.唐太宗 B.隋煬帝 C.武則天 D.唐玄宗【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創(chuàng)立殿試和武舉,C項正確;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成為主要的科目,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隋煬帝在位時期正式創(chuàng)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正式誕生,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唐玄宗統(tǒng)治時期,任用高官主持科舉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5.在學習某課時,李華同學展示出下面“唐朝貞觀至開元年間戶口數(shù)統(tǒng)計表”。同學們指出戶數(shù)、人口數(shù)不斷攀上新高,得益于唐朝(

)時間戶數(shù)人口數(shù)唐太宗(639年)304287112351681武則天(705年)615614137140000唐玄宗(726年)706956541419712A.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訓 B.以民為本,愛惜民力C.重視人才,完善科舉 D.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答案】D【詳解】根據(jù)題干信息“唐朝貞觀至開元年間戶口數(shù)統(tǒng)計表”,可知639年至726年,唐朝人口數(shù)呈上升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出現(xiàn)了貞觀之治;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社會經濟繼續(xù)發(fā)展;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出現(xiàn)了開元盛世。因此材料中戶數(shù)、人口數(shù)不斷攀上新高,得益于唐朝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D項正確;唐太宗時期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與武則天、唐玄宗不符,排除A項;以民為本的意思為萬民百姓是國家的根本,題干內容沒有涉及,以民為本,愛惜民力不是“唐朝人口數(shù)呈上升趨勢”的原因,排除B項;唐朝重視人才,完善了科舉制,但是重視人才不是“唐朝人口數(shù)呈上升趨勢”的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6.某班級舉辦主題為“唐代經濟”的圖片展覽。下列圖片中可以入選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社會經濟出現(xiàn)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還創(chuàng)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如圖②③就是曲轅犁、筒車,B項正確;二牛抬杠是一種傳統(tǒng)的耕作技術,最早見于戰(zhàn)國時期,并在西漢得到推廣,①不符合,排除AC項;秧馬是宋朝時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廣泛使用的一種拔秧工具,④不符合,排除D項。故選B項。7.《貞觀政要》中記載了唐朝某位皇帝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史實能夠印證他這一說法的是(

)A.唐太宗派遣文成公主入藏 B.武則天時設置北庭都護府C.唐玄宗冊封少數(shù)民族首領 D.唐穆宗時立“唐蕃會盟碑”【答案】A【詳解】據(jù)材料“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其在位時期唐太宗派遣文成公主入藏,嫁給松贊干布,促進了漢藏兩族的民族交融,A項正確;材料“《貞觀政要》”,反映的是唐太宗年號“貞觀”,與武則天無關,排除B項;唐玄宗的年號分別是開元和天寶,與貞觀無關,排除C項;唐穆宗時立“唐蕃會盟碑”,但與“《貞觀政要》”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8.史學家陳寅恪認為唐詩中保留了大量對歷史的描述,通過對唐詩的研究,他撰寫了《元白詩箋證稿》等史學名著。這說明(

)A.唐詩真實反映了唐朝的社會風氣 B.唐詩拓展了歷史研究的領域C.唐詩是唐朝重要的文學創(chuàng)作形式 D.唐史研究須借助唐詩來佐證【答案】B【詳解】據(jù)材料可知,史學家陳寅恪認為唐詩中保留了大量對歷史的描述,通過對唐詩的研究,他撰寫了《元白詩箋證稿》等史學名著,這說明唐詩拓展了歷史研究的領域,B項正確;唐詩屬于文學作品,不能真實反映唐朝的社會風氣,排除A項;唐詩是唐朝重要的文學創(chuàng)作形式,但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唐詩是文學作品,研究唐史不一定必須借助唐詩來佐證,排除D項。故選B項。9.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第一手資料,會帶我們接近最真實的過去。下列唐代文物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繁榮的中外交流 B.先進的生產技術 C.昌盛的思想文化 D.和睦的民族關系【答案】A【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大食人俑”中的“大食”是唐朝人對阿拉伯人的專稱,大食人俑、東羅馬金幣和非洲黑人俑都出土于唐朝墓葬中,反映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A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中外交流并沒有涉及先進的生產技術,排除B項;題干反映的是中外交流,不能反映思想文化昌盛,排除C項;圖片反映的是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并非民族關系的和睦,排除D項。故選A項。10.唐玄宗統(tǒng)治后期,一場叛亂揭開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據(jù)勢力之間爭斗的序幕,唐朝從此由盛轉衰。這場叛亂史稱(

)A.玄武門之變 B.八王之亂 C.安史之亂 D.黃巢起義【答案】C【詳解】據(jù)題干“唐玄宗統(tǒng)治后期,一場叛亂揭開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據(jù)勢力之間爭斗的序幕,唐朝從此由盛轉衰”和所學知識可知,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揭開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據(jù)勢力之間爭斗的序幕。持續(xù)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qū)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C項正確;玄武門之變發(fā)生在唐高祖時期,排除A項;八王之亂發(fā)生在西晉王朝,排除B項;黃巢起義發(fā)生在安史之亂后,排除D項。故選C項。11.五代十國局面形成的主要歷史根源是(

)A.唐末農民戰(zhàn)爭 B.藩鎮(zhèn)割據(jù) C.宦官專權 D.朋黨之爭【答案】B【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唐朝中后期各地的藩鎮(zhèn)的實力強大,中央無法控制地方,最終唐朝滅亡出現(xiàn)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的延續(xù),因此說五代十國局面形成的主要歷史根源是藩鎮(zhèn)割據(jù),B項正確;唐末農民戰(zhàn)爭給唐朝統(tǒng)治以致命打擊,不是五代十國局面形成的主要歷史根源,排除A項;宦官專權與五代十國局面形成沒有直接關系,排除C項;朋黨之爭不是五代十國局面形成的主要歷史根源,排除D項。故選B項。12.“烽火燃,五十年,陳橋驛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間銷兵權?!迸c“陳橋驛站披旒冕”相關的歷史人物是(

)A.楊堅 B.趙匡胤 C.李世民 D.趙構【答案】B【詳解】從題干中的關鍵信息“陳橋驛站披旗冕”“杯酒之間銷兵權”等,可知這與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有關,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他的部下?lián)砹⑺敾实郏珺項正確;楊堅建立隋朝與題干無關,排除A項;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趙構建立的是南宋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3.宋太宗一朝,文臣成為行政和軍事長官的主要人選,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為文官。有正副樞密使(最高軍事長官)35人,其中文官21人。這反映出宋代(

)A.實行崇武抑文政策 B.注重提升武將待遇C.實行重文輕武政策 D.軍事長官數(shù)量眾多【答案】C【詳解】根據(jù)材料“文臣成為行政和軍事長官的主要人選,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為文官。有正副樞密使(最高軍事長官)35人,其中文官21人”并結合所學可知,宋代吸取唐末藩鎮(zhèn)割據(jù)的教訓,實行崇文抑武,重用文臣的政策,C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重文輕武政策,為不是崇武抑文政策,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提升文臣待遇,抑制武將的發(fā)展,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文臣在軍事長官中的比例高,無法得出軍事長官數(shù)量眾多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14.如圖為契丹雞冠壺,它是漢族制瓷工匠模仿游牧民族儲水皮囊燒制而成,清潔美觀,深受契丹人的喜愛。雞冠壺的出現(xiàn)與流行體現(xiàn)了(

)契丹雞冠壺A.民族政權并立 B.商品經濟發(fā)展 C.民族文化交融 D.對外貿易發(fā)達【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中“漢族制瓷工匠模仿游牧民族儲水皮囊燒制而成雞冠壺,深受契丹人的喜愛”反映的是漢族與契丹族之間的民族文化交融,C項正確;雞冠壺是民族交融的產物,并不能說明民族政權并立,沒有涉及不同的政權國家同時存在,排除A項;題干反映了雞冠壺的制作特點,與商品經濟無關,排除B項;雞冠壺反映的是民族關系,與對外貿易無關,沒有涉及與外國進行商品貿易,排除D項。故選C項。15.宋元時期,遼、西夏等少數(shù)民族政權迅速崛起后,大都效仿唐宋制度,制定官制,還創(chuàng)制了自己的文字。這些現(xiàn)象最能說明(

)A.制度差異進一步拉大 B.民族交融進一步加強C.統(tǒng)一的趨勢更加明顯 D.各民族政權消除了隔閡【答案】B【詳解】由材料“宋元時期,遼、西夏等少數(shù)民族政權迅速崛起后,大都效仿唐宋制度,制定官制,還創(chuàng)制了自己的文字”可知,這反映了這一時期少數(shù)民族政權學習漢族先進的制度和文化,這有利于民族的交融,B項正確;制度差異進一步拉大,與效仿唐宋制度相悖,排除A項;題干材料沒有體現(xiàn)統(tǒng)一的趨勢更加明顯,排除C項;各民族政權消除了隔閡,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B項。16.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南宋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這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

)A.具有家國情懷 B.主張和而不同C.崇尚天人合一 D.重視以人為本【答案】A【詳解】根據(jù)題干信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追求,體現(xiàn)了濃厚的家國情懷,A項正確;和而不同是指君子能夠與他人和諧相處,卻不盲從附和,儒家學派主張和而不同,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董仲舒崇尚天人合一思想,與題干強調的家國情懷不符,排除C項;儒家學派重視以人為本,實行仁政,與題干強調的家國情懷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7.下側《南方戶數(shù)占全國比重示意圖》反映出(

)A.經濟重心南移 B.海外貿易發(fā)展C.疆域面積擴大 D.君主專制強化【答案】A【詳解】根據(jù)題干“《南方戶數(shù)占全國比重示意圖》”可知,南方戶數(shù)占全國比重從唐天寶元年到元至元元年的比重在不斷上升,說明經濟重心在不斷南移,A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南方戶數(shù)變化,與海外貿易發(fā)展無關,排除B項;僅從題干戶數(shù)變化,無法得出疆域面積擴大,排除C項;題干反映的是南方人口戶數(shù)的變化,無法得出君主專制的強化,排除D項。故選A項。18.辨別史料價值是學習歷史的重要能力。下列研究北宋商業(yè)發(fā)展可信度最高的是(

)A.《清明上河圖》 B.《耕獲圖》 C.漆俠《宋代經濟史》 D.紀錄片《東京夢華錄》【答案】A【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張擇端的作品,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狀況,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A項正確;《耕獲圖》是傳為北宋楊威創(chuàng)作的絹本設色畫,是我國現(xiàn)存描寫農村耕獲情況的較早畫幅,涉及的是農業(yè)方面,排除B項;《宋代經濟史》是2019年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漆俠,屬于二手史料,可信度不是最高,排除C項;紀錄片《東京夢華錄》屬于二手史料,可信度不是最高,排除D項。故選A項。19.忽必烈接受了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這些措施的實行(

)A.推動了蒙古政權的建立 B.促進了統(tǒng)一大業(yè)的完成C.完全放棄了蒙古族文化 D.有利于元與宋的和睦相處【答案】B【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忽必烈接受了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這些措施促進了統(tǒng)一大業(yè)的完成,B項正確;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政權,排除A項;完全放棄蒙古族文化與題干中學習中原王朝信息不符,材料沒有體現(xiàn)完全放棄的字眼,過于絕對,排除C項;忽必烈滅南宋,統(tǒng)一了全國,與宋元和睦相處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20.元世祖時期,元朝官方編成農書《農桑輯要》,包括耕墾、播種、瓜菜、果實、藥草栽桑和養(yǎng)蠶等十部分內容。據(jù)此可知,元朝(

)A.出現(xiàn)我國最早的農書 B.政府重視農業(yè)生產C.手工業(yè)獲得快速發(fā)展 D.農業(yè)技術發(fā)展迅速【答案】B【詳解】根據(jù)題干“元世祖時期,元朝官方編成農書《農桑輯要》,包括耕墾、播種、瓜菜、果實、藥材、栽桑和養(yǎng)蠶等十部分內容”可知,《農桑輯要》是元朝官方編成,內容主要包括墾、播種、瓜菜、果實、藥材、栽桑和養(yǎng)蠶等農業(yè)生產方面的內容,說明政府十分重視農業(yè)生產,B項正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是北朝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排除A項;題干涉及的農業(yè)生產方面的內容,與手工業(yè)無關,排除C項;題干信息反映的是政府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視,并不能說農業(yè)技術的發(fā)展情況,排除D項。故選B項。21.宋人筆記《燕翼詒謀錄》記載:“東京相國寺乃瓦市也,僧房散處,而中庭兩廡(wǔ堂下周圍的廊房)可容萬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趨京師,以貨物求售、轉售他物者,必由于此。”這說明,當時東京城(

)A.出現(xiàn)地域性的商幫 B.布局合理市坊分明C.是繁華的商業(yè)城市 D.政府加強商業(yè)管轄【答案】C【詳解】根據(jù)題干信息“‘東京相國寺乃瓦市也,僧房散處,而中庭兩廡(wǔ堂下周圍的廊房)可容萬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趨京師,以貨物求售、轉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東京城商業(yè)繁榮,經濟發(fā)達,說明東京城是繁華的商業(yè)城市,C項正確;明清出現(xiàn)商幫,排除A項;題干表明相國寺是瓦市,不能代表東京城的市坊布局,排除B項;題干材料并未提及政府對瓦市采取管理措施,排除D項。故選C項。22.某校歷史學習小組成員整理了部分世界文明交流的大事記(見下圖),從中可看出(

)世界文明交流大事記1世紀,白馬寺在洛陽建造,中國絲綢衣服在羅馬成為時尚。7世紀,唐朝長安建有基督教堂,印度天文歷法傳入中國。13世紀,中國的火藥傳入阿拉伯地區(qū),馬可·波羅來華。A.中華文明具有世界領先性 B.外來文明影響著中華文明C.世界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影響 D.世界文明交流形式豐富多樣【答案】C【詳解】根據(jù)題干材料“世界文明交流大事年記:1世紀,白馬寺在洛陽建造;在羅馬穿中國絲綢衣服成為時尚;7世紀,唐朝長安城建有基督教堂,印度天文歷法傳入中國。13世紀,中國的火藥傳入阿拉伯地區(qū),馬可·波羅來華。”,可知:世界文明之間的交流是相互(雙向)的,并且在交流中互相影響;如佛教的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在社會、思想、文學以及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中國的火器傳入歐洲,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崩潰等。綜上所述,C項正確;材料說明世界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影響,沒有體現(xiàn)中華文明具有世界領先性,排除A項;材料說明世界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影響,外來文明影響著中華文明的說法不全面,排除B項;材料說明世界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影響,沒有涉及世界文明交流形式豐富多樣,排除D項。故選C項。23.明代重大案件的審理均由皇帝操控,如洪武朝的胡藍之獄、空印案和郭桓案等,成祖時對建文遺臣的審判等?;噬仙踔吝€親派宦官參與審判。這體現(xiàn)了明朝(

)A.皇權的強化 B.皇帝的勤政 C.司法的公正 D.權力的制衡【答案】A【詳解】根據(jù)題干“明代重大案件的審理均由皇帝操控,如洪武朝的胡藍之獄、空印案和郭桓案等,成祖時對建文遺臣的審判等。皇上甚至還親派宦官參與審判”和所學可知,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強化,A項正確;題干不能夠體現(xiàn)皇帝的勤政,排除B項;宦官參與審判,只能說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司法審判的公正性,排除C項;“權力的制衡”沒有體現(xiàn)宦官參與審判本質是皇權的強化。排除D項。故選A項。24.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為鞏固統(tǒng)治采取了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如圖圖示中空白處應是(

)A.分封制 B.八股取士 C.三司 D.軍機處【答案】C【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時,明太祖在地方上廢除元朝的行中書省制,設立三司,故題干圖示中空白處應是三司,C項正確;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明清時期實行八股取士,而題干強調的是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排除B項;軍機處知識清朝時期設立的,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25.2023年國家文物局通報了我國南??脊胖匾晒?。我國首次在同一海域發(fā)現(xiàn)出航和回航的明代民間貿易商船的沉船遺址。這些考古成果(

)①說明了琺華梅瓶僅作為明朝國禮傳播到海外②實證了中國先民開發(fā)利用和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③佐證了朝廷特許“廣州十三行”統(tǒng)一經營對外貿易④展示了我國深??萍寂c水下考古的跨界融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根據(jù)材料“2023年國家文物局通報了我國南??脊胖匾晒?。我國首次在同一海域發(fā)現(xiàn)出航和回航的明代民間貿易商船的沉船遺址?!保Y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實物史料實證了中國先民開發(fā)利用和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從現(xiàn)代而言也展示了我國深??萍寂c水下考古的跨界融合,②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說明了琺華梅瓶僅作為明朝國禮傳播到海外無法直接從圖片和材料信息中得出,①錯誤,排除A項;佐證了朝廷特許“廣州十三行”統(tǒng)一經營對外貿易屬于清朝時期的措施,與題干中明朝無關,③錯誤,排除BC兩項。故選D項。26.明朝前期,鄭和下西洋增進了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明朝中后期,出現(xiàn)了戚繼光抗倭等事件,中外沖突升級。從“友好往來”到“沖突升級”的變化,說明了明朝(

)A.實行閉關鎖國 B.國力由盛而衰 C.皇權不斷強化 D.地方實力崛起【答案】B【詳解】根據(jù)題干信息“明朝前期,鄭和下西洋增進了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明朝中后期,出現(xiàn)了戚繼光抗倭等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前期國力強盛,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友好交往;明朝中后期,國力逐漸衰落,外敵入侵,邊疆出現(xiàn)危機,出現(xiàn)了戚繼光抗倭等事件。因此從“友好往來”到“沖突升級”的變化,說明了明朝國力由盛而衰,B項正確;實行閉關鎖國,是指閉關自守,不與外界接觸的一種國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義,與題干內容“明朝前期,鄭和下西洋增進了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明朝中后期,出現(xiàn)了戚繼光抗倭等事件”沒有聯(lián)系,排除A項;皇權強化是指皇帝個人權力的加強,針對君臣之間而言,與題干內容“明朝前期,鄭和下西洋增進了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明朝中后期,出現(xiàn)了戚繼光抗倭等事件”沒有聯(lián)系,排除C項;地方實力是指地方綜合實力,與題干內容“明朝前期,鄭和下西洋增進了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明朝中后期,出現(xiàn)了戚繼光抗倭等事件”沒有聯(lián)系,排除D項。故選B項。27.這部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yè)與手工業(yè)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全書收錄了機械、磚瓦、陶瓷等生產技術,對我國古代各項技術進行了全面、深刻的總結。這本著作是(

)A.《傷寒雜病論》 B.《農政全書》C.《齊民要術》 D.《天工開物》【答案】D【詳解】根據(jù)題干“我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yè)與手工業(yè)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全書收錄了機械、磚瓦、陶瓷等生產技術,對我國古代各項技術進行了全面、深刻的總結”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本著作是宋應星編著的《天工開物》一書,這部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把各生產部門范圍18類,幾乎涵蓋了當時中國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所有生產、加工部門,D項正確;《傷寒雜病論》是醫(yī)學方面的書籍,排除A項;《農政全書》是農業(yè)方面的著作,排除B項;《齊民要術》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排除C項。故選D項。28.宋應星在《天工開物》序言中強調“貴五谷而賤金玉”;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強調“凡農本三卷,皆百家有關民事之言,而終以明代重農之典”。這些記錄主要反映了我國古代(

)A.重視民生思想 B.農業(yè)科技發(fā)達 C.農業(yè)為本思想 D.農商并重思想【答案】C【詳解】根據(jù)題干“貴五谷而賤金玉”可知,這反映了《天工開物》對農業(yè)的重視,“皆百家有關民事之言”,這反映《農政全書》是總結農業(yè)生產經驗的著作,題干這些記錄主要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業(yè)為本思想,C項正確;題干強調了農業(yè)的重要性,并沒有提及民生的思想,排除A項;題干沒有體現(xiàn)農業(yè)科技方面,排除B項;“貴五谷而賤金玉”表明商業(yè)沒有受到重視,不是農商并重,排除D項。故選C項。29.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fā)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主要講述明朝的滅亡及其原因,以供后人借鑒。此文主要是紀念(

)A.戚繼光抗倭 B.努爾哈赤建立后金C.李自成起義 D.清軍入關【答案】C【詳解】根據(jù)“主要講述明朝的滅亡及其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郭沫若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fā)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主要是紀念李自成起義,李自成農民起義推翻了明朝統(tǒng)治,C項正確;戚繼光抗倭反映的是明朝戚繼光抗擊倭寇的史實,與明朝滅亡無關,排除A項;努爾哈赤建立后金這一女真族政權,與明朝滅亡不符,排除B項;清軍入關時明朝已經滅亡,排除D項。故選C項。30.清朝初年,統(tǒng)治者修建了“歷代帝王廟”,每年定期對包括伏羲、周武王、漢高祖、唐太宗、遼太祖、金太祖、元太祖、明太祖等歷代21位帝王進行祭祀,對散落在清朝版圖中的40處歷代帝王陵寢也定期祭祀。這表明清朝(

)A.力圖匯入中華文明正統(tǒng)譜系 B.實現(xiàn)了各民族間的平等C.確立了在全國范圍內的統(tǒng)治 D.強化對官僚機構的控制【答案】A【詳解】根據(jù)所學和材料“伏羲、周武王、漢高祖、唐太宗、明太祖”可知,這是說,從早期華夏族到漢族,產生過很多民族政權,但通常以占據(jù)中原的華夏族或漢族政權為正統(tǒng),清朝是少數(shù)民族滿族建立的政權,它祭祀這些政權的帝王,體現(xiàn)出對正統(tǒng)政權的認同,這說明,清朝力圖匯入中華文明正統(tǒng)譜系,A項正確;祭祀前朝帝王,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tǒng)地位,不能體現(xiàn)實現(xiàn)了各民族間的平等,與清朝確立了在全國范圍內的統(tǒng)治無關,也與強化對官僚機構的控制無關,排除BCD項。故選A項。第Ⅱ卷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40分。31.(10分)一種制度或政策的創(chuàng)立實施,都會對當時社會發(fā)展產生一定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進士及第匾

……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著個人的奮斗精神。

——摘自薛明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論》(1)以上內容反映的是我國古代哪一制度?該制度正式確立的標志是什么?依據(jù)材料指出這一制度的合理性。(4分)材料二:(2)以上漫畫反映的是宋朝推行的哪些措施?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3分)材料三:(3)上圖反映的是哪一朝代首創(chuàng)的什么制度?其中,中央最高行政機構是什么?(3分)【答案】(1)制度:科舉制。(1分)標志:隋煬帝創(chuàng)立進士科。(1分)合理性:機會均等的機制(或競爭的公平性);塑造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激勵了個人奮斗精神(或對讀書人有激勵作用)。(2分)(2)措施:宋太祖杯酒釋兵權;(1分)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1分)共同作用:加強了皇權(中央集權)。(1分)(3)朝代、制度:元朝;(1分)行省制度。(1分)最高行政機構:中書省。(1分)【詳解】(1)制度:根據(jù)材料一“進士及第”“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并結合所學隋唐時期的選官制度可得出反映的是科舉制。標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煬帝創(chuàng)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正式誕生。合理性:根據(jù)材料一“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機制’可得出合理性是機會均等的機制(或競爭的公平性);根據(jù)材料一“對于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可得出合理性是塑造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根據(jù)材料一“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可得出合理性是激勵了個人奮斗精神(或對讀書人有激勵作用)。(2)措施:根據(jù)材料二“萬一以后他們想造反怎么辦?”可得出措施是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根據(jù)材料二“地方財政”“賦稅都上繳了,下個月的開支怎么辦”可得出措施是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共同作用:結合所學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和地方財賦收歸中央,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舉措加強了皇權(中央集權),有利于北宋的統(tǒng)治。(3)首創(chuàng)和制度:根據(jù)材料三“皇帝、樞密院、中書省、御史臺、中書省直轄地、行中書省”并結合所學元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可知該制度是元朝時期首創(chuàng)的行省制度。最高行政機構:結合所學元朝中央政權機構進行分析可得知,中書省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機構。32.(10分)民族關系的發(fā)展材料一

材料二

兩宋時期的民族關系政權民族關系遼與宋共存165年,和平時期122年,失和時期僅43年宋與夏1038年開始不斷有邊境戰(zhàn)爭,1044年議和。1084年再次交戰(zhàn)。1098年后再無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夏與金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邊境戰(zhàn)爭后議和,維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摘編自翁獨健(中國民族關系史綱要》材料三

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漢梗于北狄,隋不能服東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則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域,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遵下江南,而天下為一。故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对贰氛埢卮穑海?)請你給材料一中的圖片配上解說詞。(4分)(2)依據(jù)材料二,概括兩宋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這一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的歷史作用。(4分)(3)依據(jù)材料三,概括民族關系在元朝得到發(fā)展的原因。(2分)【答案】(1)解說詞:唐太宗時,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統(tǒng)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1分)畫面描繪了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的場景。(1分)文成公主入藏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也是漢藏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背景、事件、影響)(2分)(2)特點:有戰(zhàn)有和,和為主流。(2分)作用:客觀上促進了兩宋時期各民族之間更大規(guī)模的交融;促進了統(tǒng)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2分)(3)原因:元朝完成了國家統(tǒng)一(或天下為一或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或幅員之廣)。(2分)【詳解】(1)解說詞:根據(jù)材料一“文成公主塑像”、“《步輦圖》”,結合所學知識,《步輦圖》表現(xiàn)的是唐太宗接見吐蕃求婚使者的場景,最終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所以解說詞是唐太宗時,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統(tǒng)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畫面描繪了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的場景。文成公主入藏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也是漢藏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2)特點:根據(jù)材料遼宋之間“共存165年,和平時期122年,失和時期僅43年”、宋夏之間“1038年開始不斷有邊境戰(zhàn)爭,1044年議和。1084年再次交戰(zhàn)。1098年后再無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宋金之間“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邊境戰(zhàn)爭后議和,維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可以得出宋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的特點是有戰(zhàn)有和,和為主流。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兩宋之間民族關系發(fā)展,客觀上促進了兩宋時期各民族之間更大規(guī)模的交融;促進了統(tǒng)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3)原因:根據(jù)材料“若元,則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域,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遵下江南,而天下為一。故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可以得出民族關系在元朝得到發(fā)展的原因是元朝完成了國家統(tǒng)一(或天下為一或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或幅員之廣)。33.(20分)古代手工業(yè)發(fā)展水平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閱讀材料,回答有關問題?!炯徔棙I(yè)】

浙江蘭溪南宋墓出土棉毯古代庶人“以麻為衣,則不能御寒,以麻著袍,則不能生暖”。傳入棉業(yè)之后,“棉之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蓋老少貴賤,無不賴之”,棉作在中國廣泛展開,大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