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化學高二上學期模擬試題及解答_第1頁
江蘇省徐州市化學高二上學期模擬試題及解答_第2頁
江蘇省徐州市化學高二上學期模擬試題及解答_第3頁
江蘇省徐州市化學高二上學期模擬試題及解答_第4頁
江蘇省徐州市化學高二上學期模擬試題及解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徐州市化學高二上學期模擬試題及解答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由于水分子間存在氫鍵,所以水的穩(wěn)定性很強B.分子晶體中,分子間作用力越大,該物質越穩(wěn)定C.原子晶體中,共價鍵越強,熔點越高D.某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越少,其金屬性越強

本題主要考查了氫鍵、分子間作用力、共價鍵以及金屬性強弱的判斷,需要掌握這些基本概念及其與物質性質的關系。A選項,水分子的穩(wěn)定性是由水分子內(nèi)的H?B選項,分子晶體的穩(wěn)定性也是由分子內(nèi)的共價鍵(或其他類型的化學鍵)的強弱決定的,而不是由分子間作用力決定的。分子間作用力主要影響的是物質的物理性質,如熔點、沸點、硬度等。因此,B選項錯誤。C選項,原子晶體是由原子通過共價鍵直接相連形成的空間網(wǎng)狀結構的晶體。在原子晶體中,共價鍵的強弱直接決定了晶體的熔點。共價鍵越強,破壞它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大,因此熔點也就越高。所以,C選項正確。D選項,金屬元素的金屬性強弱并不是由其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多少決定的,而是由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半徑的大小、失去電子的難易程度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例如,Li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比Na原子的多,但Na綜上所述,正確答案是C。2、下列有關金屬的說法正確的是()A.常溫下所有金屬都是銀白色的固體B.金屬具有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C.合金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D.鋁比鐵耐腐蝕,說明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弱答案:B解析:A選項,常溫下并非所有金屬都是銀白色的固體。例如,銅在常溫下是紫紅色的固體,汞在常溫下是液態(tài)的,因此A選項錯誤。B選項,金屬的物理通性包括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導電性是指金屬能夠傳導電流;導熱性是指金屬能夠傳導熱量;延展性是指金屬在受到外力作用時,能夠發(fā)生塑性變形而不易斷裂。這些性質是金屬的基本特性,因此B選項正確。C選項,合金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經(jīng)一定方法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合金中并不一定都是金屬元素,也可能包含非金屬元素,如生鐵中就含有碳元素。因此C選項的描述不完全準確,錯誤。D選項,鋁比鐵耐腐蝕,并不是因為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弱。實際上,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鋁耐腐蝕的原因是在常溫下,鋁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被氧化。因此D選項錯誤。3、在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發(fā)生改變的是()

①原子數(shù)目②分子數(shù)目③分子種類④物質種類⑤物質的總質量⑥元素的種類⑦元素的化合價⑧原子的種類A.①②⑤⑥B.①⑤⑥⑧C.①④⑥⑦D.③④⑦⑧

本題主要考查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以及化學反應的實質。質量守恒定律是化學反應中的基本定律,它表明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一定律揭示了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關系,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微觀的角度來理解這一定律。①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因此反應前后原子的數(shù)目一定不變,故①正確;②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破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分子的數(shù)目可能會發(fā)生改變,也可能不變,故②錯誤;③由于化學反應是生成新物質的過程,所以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一定會發(fā)生改變,故③錯誤;④同樣地,由于化學反應是生成新物質的過程,所以反應前后物質的種類也一定會發(fā)生改變,故④錯誤;⑤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一定不變,故⑤正確;⑥元素是質子數(shù)(即核電荷數(shù))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化學反應中,原子的種類不變,因此元素的種類也一定不變,故⑥正確;⑦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在化合物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它與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得失電子的數(shù)目有關。但在某些化學反應中,如復分解反應,元素的化合價并不發(fā)生改變;而在其他類型的反應中,如置換反應或化合反應,元素的化合價則可能會發(fā)生改變。因此,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可能會變,也可能不變,故⑦錯誤;⑧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因此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一定不變,故⑧正確。綜上所述,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4、在化學反應中,能加快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物質叫做()A.催化劑B.氧化劑C.還原劑D.反應物

本題主要考查了催化劑的定義。A選項,根據(jù)催化劑的定義,催化劑是指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物質。這完全符合題目中的描述,所以A選項是正確的。B選項,氧化劑是指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到電子(或電子對偏向)的物質,它能使其他物質被氧化,而自身發(fā)生還原反應。這與題目中描述的催化劑的性質不符,所以B選項是錯誤的。C選項,還原劑是指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失去電子(或電子對偏離)的物質,它能使其他物質被還原,而自身發(fā)生氧化反應。這同樣與題目中描述的催化劑的性質不符,所以C選項是錯誤的。D選項,反應物是參加化學反應的物質,它們在反應過程中會轉化為其他物質。雖然反應物在反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它們自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會發(fā)生變化,這與題目中描述的催化劑的性質不符,所以D選項是錯誤的。綜上所述,答案是A。5、某無色氣體可能含有CO2、CO①通過赤熱的炭層后,恢復到原狀態(tài),氣體體積增大;②通過灼熱的Cu③通過白色CuSO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CO2和CB.原混合氣體中一定沒有CO2和HC.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CO,可能含有COD.原混合氣體中無法確定是否含CO2首先,我們來分析題目中給出的實驗步驟和現(xiàn)象:①通過赤熱的炭層后,恢復到原狀態(tài),氣體體積增大。這個現(xiàn)象說明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存在能與炭反應生成氣體的物質,且生成的氣體的體積大于原氣體的體積。在這里,只有CO2能與炭反應生成CO,且由于CO2是氣體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而生成的CO是氣體分子中含有一個氧原子,所以在體積相同的條件下,CO的體積會是原來CO2體積的兩倍。因此,這個現(xiàn)象證明了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存在C②通過灼熱的CuO時,固體變成紅色。這個現(xiàn)象說明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存在具有還原性的氣體,因為還原性氣體能將氧化銅還原為紅色的銅。在這里,CO和H2都具有還原性,所以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存在③通過白色CuSO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這個現(xiàn)象說明在通過前面的步驟后,氣體中一定存在CO2。但這里的CO2可能是原混合氣體中的,也可能是CO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后生成的。由于我們已經(jīng)在步驟①中確定了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存在C接下來,我們對選項進行逐一分析:A.由于步驟①中并不能確定是否存在CO和H2,且步驟②中只能確定存在CO或H2,或者兩者都存在,所以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COB.由于步驟①中我們已經(jīng)確定了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存在CO2,所以原混合氣體中一定沒有CO2的判斷是錯誤的。同時,由于步驟②中我們不能確定是否存在C.由于步驟①中我們已經(jīng)確定了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存在CO2,且步驟②中我們只能確定存在CO或H2,或者兩者都存在,所以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CO,但可能含有CO2D.由于步驟①中我們已經(jīng)確定了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存在CO2,所以原混合氣體中無法確定是否含綜上所述,正確答案是C。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答案是在題目給出的選項設置下得出的,如果題目沒有給出選項,我們應該更準確地描述原混合氣體的可能組成。6、下列有關元素周期表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元素周期表有七個橫行,即有七個周期B.元素周期表有十八個縱列,即有十八個族C.短周期元素是指第一、二周期所含有的全部元素D.第IA答案:A解析:A.元素周期表有七個橫行,對應七個周期,故A正確;B.元素周期表有十八個縱列,但并非全為族,其中第8、9、10三個縱列共同組成一個族,為第VIC.短周期元素是指第一、二、三周期所含有的全部元素,而不僅僅是第一、二周期,故C錯誤;D.第IA綜上所述,答案為A。7、下列有關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A.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時,容量瓶必須潔凈、干燥,使用前還要進行檢漏B.實驗室用二氧化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氯氣C.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D.用托盤天平稱取25.20gNB.二氧化錳與稀鹽酸不反應,無法用二氧化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氣氯,應該用濃鹽酸,故B錯誤;C.高錳酸鉀溶液具有強氧化性,能夠氧化氯化氫,但生成的二氧化錳與二氧化碳混溶,無法除去雜質,故C錯誤;D.托盤天平的最小讀數(shù)為0.1g,無法用托盤天平稱取25.20綜上所述,只有A選項正確。8、下列物質的水溶液能夠導電,但屬于非電解質的是()A.NH3B.Cl答案:A解析:A.NH3的水溶液中存在著一水合氨NH3?H2O,它能部分電離出銨根離子NHB.Cl2是單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并且氯氣溶于水后,大部分以氯氣分子形式存在,只有極少部分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但由于這些電離出的離子很少,所以氯氣的水溶液導電性很弱。但不論如何,C.CHD.Ba綜上所述,正確答案是A。9、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如果壓強不變,體積增大,那么它一定從外界吸熱B.一定質量的某種理想氣體在等壓膨脹過程中,內(nèi)能增加,吸收熱量C.熱量不可能自發(fā)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D.熱量不能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答案:A;B;C解析:A選項:對于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如果壓強不變,體積增大,則根據(jù)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PVT=C(C為常數(shù))可知,溫度T一定升高,即氣體內(nèi)能增大。由于氣體體積增大,氣體對外做功,根據(jù)熱力學第一定律B選項:一定質量的某種理想氣體在等壓膨脹過程中,體積增大,則根據(jù)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可知溫度一定升高,內(nèi)能增大。由于氣體對外做功且內(nèi)能增大,根據(jù)熱力學第一定律可知,氣體必須從外界吸收熱量,故B正確。C選項:根據(jù)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表述之一:熱量不可能自發(fā)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這是因為熱量的傳遞具有方向性,即熱量總是自發(fā)地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向低溫部分。故C正確。D選項:雖然熱量不能自發(fā)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但在有外界影響(如做功)的情況下,熱量是可以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的。例如電冰箱就是通過做功的方式使熱量從低溫的冰箱內(nèi)部傳到高溫的冰箱外部。故D錯誤。綜上,正確答案是ABC。10、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某氣體能使?jié)駶櫟乃{色石蕊試紙變紅,該氣體水溶液一定顯酸性B.氯氣通入到含有酚酞的NaC.氯氣可以使?jié)駶櫟挠猩紬l褪色,實際起漂白作用的是氯氣D.漂白粉在空氣中久置變質是因為漂白粉中的CaCl2與空氣中的答案:A解析:A選項,某氣體能使?jié)駶櫟乃{色石蕊試紙變紅,這說明該氣體能與水反應生成酸,從而使溶液顯酸性,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氯氣通入到含有酚酞的NaOHC選項,氯氣可以使?jié)駶櫟挠猩紬l褪色,這是因為氯氣與水反應生成了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而不是氯氣本身具有漂白性,所以C選項錯誤。D選項,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鈣和氯化鈣,其中次氯酸鈣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次氯酸,次氯酸見光分解生成鹽酸和氧氣,從而導致漂白粉變質。但這里變質的原因并不是氯化鈣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應,而是次氯酸鈣的反應,所以D選項錯誤。綜上所述,正確答案是A。11、下列物質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是()A.乙烯B.苯C.乙醇D.二氧化硫

本題考查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把握官能團與性質的關系為解答的關鍵。A.乙烯含碳碳雙鍵,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故A不選;B.苯與高錳酸鉀不反應,不能使其褪色,故B選;C.乙醇含?OD.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能被高錳酸鉀氧化,則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故D不選;綜上所述,正確答案是B。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蔗糖、麥芽糖、纖維素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都含有葡萄糖B.酯類物質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C.油脂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是葡萄糖答案:A,B解析:A.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麥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纖維素水解最終生成葡萄糖,所以蔗糖、麥芽糖、纖維素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都含有葡萄糖,故A正確;B.酯類物質具有芳香氣味,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故B正確;C.油脂的相對分子質量在10000以下,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而多糖、蛋白質等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錯誤;D.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為氨基酸,葡萄糖為單糖,不能水解,故D錯誤;綜上所述,正確答案為A和B。13、下列關于分子間作用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氫鍵不屬于分子間作用力B.分子間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分子力是它們的合力C.分子之間距離減小時,分子力一直做正功D.固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斥力

本題主要考查分子間作用力的性質,包括分子間引力和斥力的存在、分子力的合力表現(xiàn)、以及分子力與分子勢能的關系。A選項提到氫鍵不屬于分子間作用力。但實際上,氫鍵是一種特殊的分子間作用力,它主要存在于某些含有氫原子的分子之間,如H2O、NHB選項說分子間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分子力是它們的合力。這是正確的。分子間確實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這兩種力的合力就是分子力。當分子間距離增大時,引力和斥力都減小,但斥力減小得更快,所以合力表現(xiàn)為引力;當分子間距離減小時,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所以合力可能表現(xiàn)為斥力。因此,B選項正確。C選項提到分子之間距離減小時,分子力一直做正功。這是不準確的。當分子間距離從很大(遠大于平衡距離r0)開始減小時,分子力先表現(xiàn)為引力,且引力逐漸增大,所以分子力做正功;但當分子間距離減小到小于平衡距離rD選項說固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斥力。這是正確的。固體分子間的距離已經(jīng)很?。ń咏胶饩嚯xr0綜上所述,正確答案是B和D。14、下列關于鋁及其化合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鋁在常溫下不能與氧氣反應B.氧化鋁只能與酸反應,不能與堿反應C.氫氧化鋁能中和胃酸,可用于制胃藥D.鋁熱劑是純凈物,可用于鋁熱反應答案:C解析:A.鋁是一種活潑的金屬,在常溫下就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鋁,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內(nèi)部的鋁進一步被氧化,所以A選項錯誤;B.氧化鋁是一種兩性氧化物,既能與酸反應也能與強堿反應,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所以B選項錯誤;C.氫氧化鋁是一種弱堿,能與胃酸中的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且腐蝕性小,因此可用于制胃藥,所以C選項正確;D.鋁熱劑是鋁粉和某些金屬氧化物(如Fe2O3、V215、下列關于有機物的說法正確的是()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B.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高分子化合物生成小分子的過程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都能發(fā)生取代反應D.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是多肽答案:C解析:A選項:乙烯含有碳碳雙鍵,能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使溴水褪色;而苯使溴水褪色的原因是苯與溴水不反應,但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從而使溴水褪色。兩者的褪色原理不同,故A錯誤。B選項:石油裂解是將大分子烴斷裂為小分子烴的過程,但石油和裂解產(chǎn)物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油脂皂化是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生成高級脂肪酸鈉和甘油,油脂和皂化產(chǎn)物也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一般指的是相對分子質量高達幾千到幾百萬的化合物,故B錯誤。C選項:乙醇與乙酸的酯化反應、乙酸乙酯的水解反應都屬于取代反應,因此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都能發(fā)生取代反應,故C正確。D選項: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是氨基酸,而不是多肽。多肽是由多個氨基酸通過肽鍵連接而成的小分子化合物,故D錯誤。綜上所述,正確答案是C。16、下列有關化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容量瓶上標有溫度、濃度、容積和刻度線B.用待測液潤洗錐形瓶后,會使測定結果偏高C.用稀硫酸洗滌并灼燒鉑絲后,再進行焰色反應D.中和滴定實驗時,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后即可進行滴定,不用干燥答案:D解析:A.容量瓶是用來配制一定體積、一定濃度溶液的儀器,它標有溫度、容積和刻度線,但容量瓶上沒有濃度,故A錯誤;B.中和滴定實驗中,錐形瓶不能潤洗,否則會使待測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偏大,造成測定結果偏高,但本題中是用待測液潤洗錐形瓶,這是錯誤的操作,但由于錐形瓶內(nèi)待測液的總量不變(加入的待測液和潤洗液都在錐形瓶內(nèi)),因此不會影響測定結果,故B錯誤;C.焰色反應時,金屬在火焰灼燒發(fā)生顏色反應,鉑絲灼燒時無色,所以洗滌鉑絲應該用稀鹽酸洗滌并灼燒至無色,不能用稀硫酸洗滌,因為硫酸鹽難揮發(fā),灼燒時會有干擾,故C錯誤;D.中和滴定實驗時,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后即可進行滴定,錐形瓶中有水不影響待測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對滴定結果無影響,因此不用干燥,故D正確。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在實驗室中,為了測定某未知濃度的稀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某同學取一定體積的該稀硫酸,用0.1000m(1)配制0.1000mol?(2)滴定過程中,眼睛應注視____。(3)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劑,達到滴定終點時的現(xiàn)象是____。(4)某同學做了三次實驗,每次實驗均用正確的方法滴定,且每次實驗均取25.00m則該稀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mo答案:(1)一定規(guī)格的容量瓶(2)錐形瓶內(nèi)溶液顏色的變化(3)溶液由黃色突變?yōu)槌壬?,且半分鐘?nèi)不恢復原色(4)0.08000解析:(1)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時,所需的主要儀器除了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外,還需要一定規(guī)格的容量瓶來準確配制溶液的體積。(2)在滴定過程中,為了準確判斷滴定終點,眼睛應注視錐形瓶內(nèi)溶液顏色的變化。(3)甲基橙的變色范圍是3.1?(4)首先,我們需要計算三次滴定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平均體積。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第一次20.02mL,第二次20.00mL,第三次19.98mL,平均值為第二題題目:在化學實驗中,我們經(jīng)常需要測量溶液的酸堿度,這通常通過使用pH試紙來完成?,F(xiàn)有兩種溶液,分別是甲溶液和乙溶液,使用pH試紙測量后得知,甲溶液的pH值為4,乙溶液的p請判斷甲溶液和乙溶液的酸堿性,并說明理由。若要中和這兩種溶液,使它們的pH值都變?yōu)?答案:甲溶液呈酸性,因為其pH值小于7;乙溶液呈堿性,因為其pH值大于若要中和這兩種溶液,我會選擇酸(如鹽酸或硫酸)來中和乙溶液,因為乙溶液呈堿性,需要加入酸來降低其pH值至7;同時,我會選擇堿(如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鈣)來中和甲溶液,因為甲溶液呈酸性,需要加入堿來提高其pH值至7。然而,由于題目要求同時中和兩種溶液,且沒有具體說明兩種溶液的體積或濃度,實際操作中可能需要通過滴定實驗來確定所需的中和劑的量。但理論上,為了簡化問題,我們可以假設使用足量的酸堿進行中和反應,直到溶液的pH解析:(1)pH值是衡量溶液酸堿性的一個指標。當溶液的pH值小于7時,溶液呈酸性;當溶液的pH值等于7時,溶液呈中性;當溶液的pH值大于7時,溶液呈堿性。根據(jù)題目給出的信息,甲溶液的pH值為4(小于7),因此甲溶液呈酸性;乙溶液的p中和反應是指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在中和反應中,酸和堿的性質會相互抵消,使溶液的pH值接近中性(即pH值接近7)。由于甲溶液呈酸性,因此需要加入堿來中和其酸性;乙溶液呈堿性,因此需要加入酸來中和其堿性。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需要根據(jù)兩種溶液的具體體積、濃度以及所需達到的第三題題目:在實驗室中,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以下實驗:向盛有25mL0.1000mol/L的AgNO?溶液的試管中滴加5滴0.1000mol/L的NaCl溶液,振蕩,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接著向該試管中繼續(xù)滴加0.1000mol/L的KI溶液,發(fā)現(xiàn)白色沉淀轉化為黃色沉淀。最后向試管中滴加0.1000mol/L的Na?S溶液,又觀察到黃色沉淀轉化為黑色沉淀。寫出上述實驗中白色沉淀轉化為黃色沉淀的離子方程式。已知有關物質的溶度積常數(shù)如下表:化合物AgClAgIAg?SKsp1.8×10?1?8.3×10?1?6.3×10???分析上述實驗現(xiàn)象,說明沉淀轉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