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_第1頁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_第2頁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_第3頁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_第4頁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篇1)

1、知識目標:

⑴掌握“倒坍”“引頸受戮”“周道如砥”等詞的詞義并

學會運用。

⑵了解王鼎鈞及其散文創(chuàng)作成就。

⑶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

2、能力目標:

⑴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探究課文的主旨。

⑵理解托物寄意的創(chuàng)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藝術(shù)性,逐步

培養(yǎng)學生的散文鑒賞能力。

⑶揣摩語言,體味關(guān)鍵語句的深層含義,培養(yǎng)語感。

3、德育目標:

⑴反思人類與自然關(guān)系中,對大自然的破壞行為,從而

認識到珍惜自然,珍愛自然的必要性。

⑵正確認識發(fā)展與環(huán)境的矛盾,樹立科學的發(fā)展觀。

1、了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

運,理解作者的思想情趣。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現(xiàn)手法,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

的表達效果。

1、揣摩關(guān)鍵語句,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憤激的情感,

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用意。

1、朗讀法。

2、討論點撥法。

3、品讀法。

4、延伸拓展法。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案#導語設計

我們學習了《愚公移山》一文,知道中國古代勞動人民

有一個理想,就是要征服大自然,我們一直相信人定勝天,

于是,盲目的征服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的過程中,我們也

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請學生舉例說一說,我們受到那些懲罰:

沙塵暴干旱缺水酸雨溫室效應森林消失洪澇災害

連街頭的那棵老樹也不能幸免,今天我們一起來拜讀王

鼎鈞先生為“那樹”寫的“悼詞”。

首先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用下列句式說話“那是一

棵……的樹”。

教師注意引導:

1、從樹的環(huán)境方面概括;

2、從樹的外形方面概括;

3、從樹的品格方面概括;

4、從樹的遭遇方面概括;

5、從作者對樹的感情方面概括;

6、從讀者對樹的感情方面概括;

7、從樹的作用方面概括。

由此歸納總結(jié):

A、大樹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態(tài)、佝僂、但堅固穩(wěn)定,

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濕的皮層。有隆起的筋和縱裂的紋,樹

自身象生鐵鑄就。

B、大樹生長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中:它站立在泥濘的馬路邊,

周圍有幾處老式平房,一片破舊、荒涼的景象。

C、大樹對人類大有功德:成為人們心靈的慰藉;炎熱的

夏,送來陰涼和清靜;蒙朧的夜晚,送給情人溫馨的感覺;它

擴張著蔭庇的面積,為人類帶來更多的便利,總之,大樹在

世間珍奇之物,是人類的守護神。

D、大樹的本性:大樹的生存受到威脅,淹沒在滾滾黃

塵里和焦躁惱怒的喇叭聲中,即便如此,大樹仍然奉獻生命

的綠色,醞釀著詩意,表現(xiàn)了大樹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忍辱負

重、胸懷豁達的本性。

E、作者對大樹懷有滿腔的熱愛和崇敬之情,大樹倒地,

讓作者的心中的痛苦、悲哀、憤激之情溢于言表。

由此總結(jié)文章的大意:

這篇散文通過描寫一棵大樹常年造福于人類最終被人

類伐倒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苦,以及對都市

文明發(fā)展利弊,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的深層次思考和深重感慨。

第二課時

K教學任務》

與作者情感交流,探究寫作目標。

K教學步驟不

一、情感交流

圍繞下列問題作答,學生分組討論作答:

1、這篇文章中最吸引我的是……

2、讀了這篇文章,我最憂慮的是……

3、我感到最為震撼的是……

4、我最為感動的是...

5、我認為最為神奇的是...

6、最讓我感到悲哀的是……

7、我最為遺憾的是……

8、我最為憤慨的是……

二、目的探究

本文作者講述那樹的故事的目的是:

學生討論回答:

1、我認為主旨是“愛護自然”。人類與自然應該和諧相

處,大自然為人類作出了無私奉獻,我們就應當善待它愛護

它,與它成為最親密的朋友。

2、我認為本文意在“善待生命”。樹是有生命,它有自

己的人格。任何生命的死亡,都是令人痛心的,我們要尊重

任何生命存在的形式,善待生命,善待它們,也就是對自己

生命的尊重。

3、我認為本文意在“反思文化”?!澳菢洹钡拿\寓意

深刻?!皹洹苯?jīng)歷由盛至衰的過程,最終被人無情地砍伐,

這就象征著曾經(jīng)輝煌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在文明的進程中,由于

不適應社會需求而逐步淘汰的過程,作者借這棵可憐的大樹

讓我們作出思考。該如何在快節(jié)奏的今天正確理性地對待我

們文化的精髓呢?

三、品味文章寫作特色

1、托物寓意手法的運用。

2、擬人修辭格的運用。

3、情節(jié)富有奇幻色彩。

4、寫景狀物生動活潑。

四、延伸拓展

課后練習二第3小題及練習三。

寫一句話勸告或警醒那些不珍惜環(huán)境和大自然的人們,

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我們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受不到人們重視的例子,

談談自己的看法。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篇2)

《那樹》是臺灣散文家王鼎鈞的名作。這篇散文通過描

寫一棵大樹長年造福于人類又最終被人類伐倒的故事,表達

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惜,以及對都市文明發(fā)展的利弊、人與

自然的關(guān)系的深層思考和深重感慨。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

法,以描寫和敘述為主。少有議論,全用形象打動人心。那

樹用自己的生命綠了一方土地,其“綠著生,綠著死”的形

象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

教學本文,應引導學生感知老樹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

情感;體會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課文的主旨;探究文章打

動人心的奧秘,品析鑒賞本文的哲理美、修辭美,感受悲劇

色彩、奇幻色彩,深層體會王鼎鈞散文的藝術(shù)魅力,另外,

還應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關(guān)注身邊的綠色,增強環(huán)保意

識,樹立科學的發(fā)展觀。

課堂教學采用朗讀法、討論點撥法、品讀法、延伸拓展

法等教學方法,注重合作研討。注重多層對話,全面挖掘課

文各方面的資源,力求使學生在語文學習、認識自然方面都

有收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倒坍、引頸受戮、周道如砥”等

詞的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王鼎鈞及其散文創(chuàng)作成就。

3.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

能力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探究課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寓意的創(chuàng)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藝術(shù)性,逐

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散文鑒賞能力。

3.揣摩語言,體味關(guān)鍵語句的深層含義,培養(yǎng)語感。

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發(fā)展與環(huán)保的矛盾,樹立科學的發(fā)展觀。

教學重點

1.了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

運,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現(xiàn)手法,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

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揣摩關(guān)鍵語句,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憤激的情感,

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用意。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點撥法

3.品讀法

4.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行文思路,把握

樹的生命歷程;感知樹的形象,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步驟]

一、#教案#導語設計

大地上最悅目的顏色是綠色,大地上站立的的生命群體

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許多地方的綠色正逐漸被吞噬,他們

在疾速奔馳的人類文明的車輪的碾壓下,成片成片地消失

了。這不,就連街頭那棵老樹也未能幸免,就讓我們一起拜

讀王鼎鈞先生為那樹寫的“悼詞”吧。

二、資料助讀

1.關(guān)于作者

王鼎鈞,臺灣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書》

(《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xiàn)代人》)《人生觀察》

《長短調(diào)》《世事與棋》《情人眼》《碎玻璃》《靈感》等。

2.多媒體播放反映人類生存困境的若干畫面,如水土

流失、土壤沙化、沙漠蔓延、洪水肆虐、森林面積銳減、資

源嚴重枯竭……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積累生字生詞,并交流。

多媒體顯示;

佝僂(gdul6u):脊背向前彎曲,文中指老樹枝干彎曲。

倒坍(tan):倒塌。

萌庇(yinbi):大樹枝葉遮蔽陽光,宜于人們休息。

引頸受戮:伸長脖子接受殺戮。

踝骨(hudi):指樹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須(qi。):卷曲的胡子。這里指樹根。

周道如砥(di)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暢通無阻。

2.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范讀課文,教師提醒學生注

意把握感情分寸,應深沉,不宜強烈奔放。

3.學生大聲讀課文,入境。

4.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文意,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生1:本文描述了那樹很久以來一直默默奉獻,最后毫

無怨言地引頸受戮的過程,歌頌了他的獻身精神,體現(xiàn)了一

切都要為發(fā)展讓路的主旨。

生2:本文寫了一棵老樹綠著生,生為人類、生為大地

而最終綠著死的悲劇生涯,揭示了人類文明造成的災害,表

現(xiàn)了作者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質(zhì)疑。

生3:本文寫了一棵老樹從生到死的生命歷程,表達了

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惜和思考一一人類的發(fā)展不應該以犧

牲環(huán)境為代價。

教師總結(jié):三位同學的看法各不相同,到底孰是孰非,

讓我們探究一番再作決斷。

四、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劃分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理清思路。

2.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明確:全文大致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寫早

期的大樹。寫了大樹的形象、經(jīng)歷和對人類“友善”的情況。

第二部分(從“但是,這世界上還有別的東西”到“在

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寫近期的大樹,寫大樹妨礙了道路

發(fā)展引起人們的議淪,使人們質(zhì)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從“這天,一個喝醉了的駕駛者”到結(jié)尾),

描寫現(xiàn)時的大樹,作者對大樹的最終命運作了關(guān)鍵性的描

述,并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

教師總結(jié):本文按大樹生命經(jīng)歷的順序敘事,越是久遠

的敘述得越簡略,越是近期的敘述得越詳細。

寫大樹的早期、近期和現(xiàn)時的情況,都有較為明顯的涪

言標志。如第6段開頭有一“但是”轉(zhuǎn)折,表明另一種相反

的情況將要講述,由早期的大樹自然過渡到近期的大樹。如

第9段開頭說“這天,一個喝醉了的駕駛者……”表明將要

講述某一具體事件,由寫近期的大樹自然地過渡到寫現(xiàn)時的

大樹。梳理文章思路時,要充分借助這些涪言標志(路標)。

方可快速理清全文思路,整體把握文章。

五、感知那樹的形象,體會作者的情感

1.提問:文中的樹是一棵什么樣的老樹,它具有怎樣

的價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樣的命運?

全班分為六個小組,每兩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討論分

析概括樹的特征。以其中一個小組為主,另一個小組補充或

評價。

成果展示:

第一部分,概括地說寫了三方面的內(nèi)容。大樹有奇特的

容貌:它老態(tài)、佝僂,但堅固穩(wěn)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濕

的皮層。有隆起的筋和縱裂的紋,樹身像生鐵鑄就。大樹生

長在特殊環(huán)境中:站立在泥濘的馬路邊,周圍有幾處老式平

房,一片破敗、荒涼景象。大樹對人類大有功德:面香,成

為人們心理的慰藉;炎熱的夏,送來陰涼和清靜;朦朧的夜

晚,送給情人溫馨的感覺;它擴張著蔭庇的面積,為人類帶

來更多的福利??偸?,大樹為世間珍奇之物,是人類的守護

神。

第二部分:大樹的生存受到了威脅,淹沒在滾滾黃塵里

和焦躁惱怒的喇叭聲里.即便如此,大樹依然奉獻著生命的

綠色,醞釀著詩意,表現(xiàn)了大樹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忍辱負重、

胸懷豁達的本性。

第三部分,那樹無端被判刑、被殺戮、被消滅。慘不忍

睹,悲壯異常,像勇士被迫離開疆場,哀怨、無奈而又剛烈。

教師總結(jié):那樹經(jīng)久經(jīng)屹立,目睹著大地的滄海桑田,

給人以邈遠的歷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災禍面前“毫發(fā)”未損,

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幟:它綠化大地,蔭庇人類,只愿

給予,從不索取,無私地奉獻,表現(xiàn)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

逆境。卻不放棄綠的愿望,表現(xiàn)了豁達寬容的胸懷;它在自

己面臨殺戮時自己也要保護自己體內(nèi)的螞蟻國民,讓其安全

撤離,表現(xiàn)一種愛心。

2.體味作者的情感。

提問:作者描述老樹的形象時,融注了濃濃的情感。請

揣摩在“綠著生”“綠著死”兩個生命階段的描摹過程中,

表露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學生品味、辨析。

“綠著生”。那樹古老、神奇、多情、忠誠,作者對樹

懷有滿腔的熱愛和崇敬之情,樹的生存受到威脅,但它“綠

得更深沉”“依然綠著”“照舊綠”“綠得很”“樹是世襲的土

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詞背后,涌動著洶涌的激

情。

“綠著死”?!半婁弿臉涞孽坠且氯?,嚼碎。撒了一圈

白森森的骨粉。那樹僅僅在倒地時呻吟了一聲?!睒湓鈿⒙?。

慘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憤激之情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業(yè)

1.反復朗讀課文,體會托物寓意的表現(xiàn)手法。

2.揣摩關(guān)鍵語句,思考:大樹身遭屠戮的悲劇根源是

什么?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揣摩語句,體味人們對老樹的態(tài)度,理解課文的主旨;

美點尋蹤,鑒賞本文的藝術(shù)性;聯(lián)系實際,關(guān)注“綠色”,

總結(jié)升華;

延伸拓展。開闊視野。

[教學步驟]

一、悟讀語文,體會托物寓意的表現(xiàn)手法,理解課文的

主旨

1.揣摩下列語句,

理解其深層含意。

多媒體顯示:

(1)柏油路一里一里鋪過來,高壓線一千碼一千碼架過

來。公寓樓房一排一排挨過來。所有原來在地面上自然生長

的東西都被鏟除,被連根拔起。

(這與那樹“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須形成

什么關(guān)系?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思想?)

(2)那樹被工頭和工務局的科員端詳過無數(shù)次,但他依

然綠著。

“為什么這兒有一棵樹呢?”一個司機喃喃?!岸沂沁@

么老這么大的樹?!背丝鸵侧?。在車輪揚起的滾滾黃塵里,

在一片焦躁惱怒的喇叭聲里。那一片清陰不再有用處。

于是交通專家宣判那樹要償命。

他們(伐木的工人)只發(fā)現(xiàn)一件事:本來藏在葉底下的那

盞路燈格外明亮,馬路豁然開曠,像拓寬了幾尺。

現(xiàn)在,日月光華,周道如砥,已無人知道有過這么一棵

樹,更沒有人知道幾千條斷根壓在一層石子一層瀝青又一層

柏油下悶死。

(以上五段話,表現(xiàn)了人們對樹的什么態(tài)度?)

學生仔細揣摩,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1)“一里一里鋪過來”“一千碼一千碼架過來”,

其來甚速,而“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其行極緩,

兩相對照。自然界生命的生長極為遲緩,而人類文明的發(fā)展

極為迅速,自然界各物種在人類的破壞性開發(fā)面前,顯得極

其脆弱,是一種嚴重的不對稱。這一段話暗示古樹的悲慘命

運。

(2)上面五段話,大樹存在,受人質(zhì)疑、指責;大樹被

殺,人們慶幸并不久遺忘。大樹在眾人眼中有害無益,它成

了城市發(fā)展的攔路虎、絆腳石。

2.理解課文的主旨。

提問:作者借寫老樹的命運,想要表達什么主題?

學生思考,重提前面三位同學的三種不同看法,討論辨

析。

明確:大樹的命運引發(fā)了他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認

為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存,人類的發(fā)展不應該以犧牲環(huán)境為

代價。

二、美點尋蹤,鑒賞本文的藝術(shù)性

1.教師創(chuàng)設談話氛圍,圍繞”這篇文章最吸引你的是

什么?請說明理由”這個問題,請同學們暢所欲言。

成果展示:

主題富于時代性。人類當前面臨的兩大問題是發(fā)展與環(huán)

保。如何正確處理人類活動與自然的關(guān)系,是擺在人們面前

的新課題。發(fā)展是時代的主流,只能用進一步的文明對付文

明造成的災害。工業(yè)文明給古老文明和傳統(tǒng)文化帶來強烈的

沖擊和毀滅性的破壞,我們應該警醒。

手法獨特,言近旨遠。作者借寫老樹有益于人類卻被人

類伐倒的遭遇,講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道理,含蓄雋永、意

味深長。托物寓意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既具形象性,又具有

豐富的哲理內(nèi)涵。

擬人修辭格的運用,筆觸細膩,感情凝重。文章從自然

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從生動的描摹到刻意的比擬。最后賦

予“那樹”以真實的性靈,讓真實的性靈敲擊讀者的良知。

在作者筆下,活著的樹賦予人生存,更賦予人美好;被殺戮

的樹顯出幾許哀嘆、無奈而又悲壯。如果造化有知。那樹將

會怎樣向人們訴說呢?

情節(jié)富有奇幻色彩。作者細致地描寫“螞蟻國”里的事

情,它們來參加樹的葬禮。物猶如此。人作何感?動植物世

界有友愛,而人類有時竟如此無情,值得我們深思。

寫景狀物生動活潑。如“樹頂像剛炸開的焰火一樣繁

密”,比喻奇特,以動寫靜;如“毛毛細雨比貓步還輕,跌

進樹葉里匯成敲響路面的點點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濕,也

很有詩意”,寫出了細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獨特感覺;如

“人造的強光把舉鎬揮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樓

的窗簾上,跳躍奔騰如巨無霸”,寫出了“劊子手”“月黑殺

人夜”恣肆殺戮的丑態(tài),似乎也象征著災難的魔影;如“星

臨萬戶,天象莊嚴,可是樹沒有說什么,上帝也沒有”,創(chuàng)

設莊嚴、悲壯的氣氛,渲染了悲劇色彩。

三、聯(lián)系實際,對照反思

提問:關(guān)注你身邊的綠色,你生活的周圍有類似的現(xiàn)象

嗎?請以“綠色”為話題,說一段話。

學生自由發(fā)言、

示例:童年,是綠色的。穿行于濃陰之下,陣陣清風沁

人心脾。在濃陰下無憂無慮嬉戲的日子成了我童年記憶中最

美好的時光。后來,為了拓寬馬路。樹被砍了,只剩下低矮

的樹樁。仿佛在嘲笑人類的無知,蔑視人類的愚昧。

不知何時興起了“場風”,全國中小城市紛紛上馬“廣

場工程”。樹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塑料樹、綠草坪。呆蠢

板滯、毫無靈氣的塑料樹似乎在嘲笑人類的偽飾與做作;柔

'弱的小草似乎在呼喚陽剛與剛烈。

關(guān)注我們身邊的綠色吧,從每一棵樹苗,每一片綠陰開

始。讓我們用膽識、智慧、心血和汗水創(chuàng)造一個綠樹蔥蘢的

明天。

四、課堂小結(jié)

人們一向歌頌大自然的賜予是無私的奉獻,從來沒想到

過這是人類無意識地掩蓋了對自然的掠奪。人們在城市中趕

走了最古老也是最后一簇綠陰,那依靠綠色才得以繁衍人們

離災難還遠嗎?一條沒有樹的路是寂寞的,走在一條沒有樹

的路上的人是滄桑的。對著只剩年輪的樹,我們這些趕路者

恐怕得隨時問一問,誰更不幸一點?樹是物質(zhì)的,也是空間

的;樹是情緒的,更是文化的。感謝王鼎鈞先生的《那樹》,

讓我們產(chǎn)生了常日里難得出現(xiàn)的思考,涌起了久違的情愫。

在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的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大會上,全體代

表為地球靜默了兩分鐘。讓我們?nèi)w起立,身邊的綠色默哀

吧!

五、延伸拓展,開闊視野

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資料內(nèi)容如下:

閱讀《巨木之死》,比較兩文的寫法。

巨木之死

佚名

不久以前,在溫哥華島舍間附近.有個人用鋸機向一株

參天蔽日的花旗松樹下手,把這株長了好幾百年的大樹伐倒

了。我在樹墩上細數(shù)它的年輪,數(shù)到七百零三時,這些圈圈

——也就是最近時代的記錄,已經(jīng)細得肉眼辨別不出。那人

說,他新蓋了個車房。這株樹擋道,只好把它鋸掉。

他是個實際的人,不多思考,也不注意歷史。可是任何

史學家一見到這個鋸斷得利落的大樹樁,以及地上那大堆斷

木,就會聯(lián)想到許多事情。

英國約翰王在倫尼米德簽署大憲章時,在一片未知的大

地上,林地內(nèi)許多種子中,有粒種子發(fā)了芽,萌生一點兒大

的綠枝。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世界時,那幼苗已是一株兩百五十年

之久的樹了。一柄英國斧斬在斯圖亞特王朝查理一世的頸上

時,這株接近中年的樹沒有遭受斧頭的損傷;在滑鐵盧時候,

它開始衰老。

這株樹有多少次捉住春風,把它化為柔美的豎琴樂;用

它數(shù)不盡的手指彈出夏日干爽颯颯聲;又在冬日發(fā)出風琴般

讓狂風怒號,卻沒有人在場聆聽!

沒有一位數(shù)學家能算得出這些年來,它從泥土吸取了多

少億萬噸的水,輸入樹干和樹枝。沒有一位科學家能說得清

楚它如何從土壤里吸取礦物質(zhì),把它們變成了樹皮、形成層、

樹心和綠針葉。沒有一位工程師能顯示這么龐大的樹身,怎

么能在如此脆弱的樹根上,直挺挺地承受了七百年的隆冬寒

風和重壓的積雪。

在這株樹的晚年,頭一次見到它的,一定是漫游的印第

安人,他的石斧大鈍,砍不倒這么巨大的樹做柴薪。隨后來

了鋼斧和橫切鋸的伐木白人,領(lǐng)著一隊牛車;他在樹干上砍

了鋸幾下,徒勞無功,只留下一些痕跡。后來又有個獵人把

一根長釘釘進樹干,或許是為了掛起一只鹿來剝皮,多少年

來,長釘已經(jīng)銹爛,我用手指一捏就碎了。

只有用犀利工具的現(xiàn)代人,才能了結(jié)一個享年七百多歲

的生命。他開始動手,只花二十九分鐘就毀掉了它。這株大

樹只稍微搖擺一下,鋸開的木頭厲聲哀叫,枝葉像翅膀那樣

撲打,仿佛想飛逃,老樹跟著倒下,大地像擂鼓般發(fā)出轟隆

巨響。

那人對自己干的事很滿意。而今他可以把自己的車,方

方便便開進新車房了。

學生閱讀,討論交流。

教師提示:這是一篇帶有很濃抒情味的記敘散文。半帶

紀實性的語言完全可以讓人感到一種強烈的震撼力。這是作

者和許許多多熱愛環(huán)境和生命的人的帶淚的沉悶的吶喊。而

我們有了,“高度文明”的現(xiàn)代人,卻大多在犯著同樣的錯

誤,于是,我們的地球只有剩下哭泣的份兒。

看看文章中那人的心滿意足的樣子吧,這是鼠目寸光者

的光輝形象的寫照。

六、布置作業(yè)

1.想象螞蟻王國參加大樹“葬禮”的場面,螞蟻和大

樹互相傾訴了什么?寫一段文字再現(xiàn)當時的情形。

2.上網(wǎng)瀏覽環(huán)境與發(fā)展相關(guān)信息,了解科學的發(fā)展觀。

板書設計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清文章的基本結(jié)構(gòu),品味文中極富表

現(xiàn)力的詞語。

2、情感目標: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揣摩語言,體味關(guān)

鍵語句深層含義,培養(yǎng)語感。

3、德育目標:正確認識發(fā)展與環(huán)保的矛盾,樹立科學

的發(fā)展觀。

教學重點

1、了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命運。

2、關(guān)鍵語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認識人類文明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1、摩關(guān)鍵語句,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憤激的情感。

2、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用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兩幅漫畫導入。

在地球村,自然萬物都有生存的權(quán)利,然而,隨著人類

文明的高速發(fā)展,許多動、植物消失了,甚至遭到人類的無

情的摧殘和殺戮。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祟惖倪@種行

為將給自己帶來怎樣的結(jié)果呢?許多事實已經(jīng)給了我們答

案。今天我們來學習《那樹》一文,讓我們來進一步的探討

和認識這個問題。

(利用多媒體展示畫面:一排雄偉的大樹及標題。)

二、整體感知

1、請兩位學生范讀課文,其他同學聽讀并思考:大樹

的生命歷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在三個階段中,大樹的外貌

特點和自然環(huán)境有了怎樣的變化?

明確討論后明確:按時間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早

期的大樹,近期的大樹和現(xiàn)在的大樹。早期的大樹是自然之

樹,近期的大樹是臨死之樹,現(xiàn)在大樹是悲壯之樹。

2、文中記敘了大樹的那些事跡,從中可以看出大樹具

有那些高貴的品質(zhì)?

四人一小組合作討論后明確:大樹有著堅韌頑強、無私

奉獻、豁達寬容、富有愛心的高尚品質(zhì)。

(過渡:這樣一棵高尚而偉大的樹,為什么會被屠殺呢?

直接原因是什么?是醉漢駕車出事而連累了大樹。那么如果

沒有這件事發(fā)生,大樹是否就可以躲過被屠殺的命運呢?不

能。這樣看來,大樹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人類文明

的發(fā)展。)

三、研讀賞析

1、找出文中人類文明飛速發(fā)展的語句,看看那些詞語

用得好?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

學生同桌間互相交流后明確:“但是,這世界上還有別

的東西……公寓樓房一排一排挨過來?!比祟愇拿黠w速發(fā)展,

而自然界的生命卻生長緩慢,自然界的各種物種在人類破壞

性開發(fā)面前,顯得極其脆弱,是一種嚴重的不和諧。這一段

話也暗示著古樹的悲慘命運。

2、找出文中伐木工人砍伐大樹的語句,并體味其中所

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明確:“于是這一天來了……那樹僅僅在倒地時呻吟了

一聲。”表現(xiàn)了作者的憤恨之情。

3、作者寫了螞蟻搬家一事有什么用意?那些語句給你

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此你有什么感觸?

討論后明確:動物都充滿愛心,反襯出人類的無情。表

達了作者的憤恨、悲哀之情……(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四、拓展延伸

1、螞蟻在離開大樹時都“依依不舍”,想象一下,螞蟻

和大樹互相傾訴了什么?

(論交流明確,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2、大自然在人類面前有時是弱者,有時又瘋狂地報復

人類,那么人類文明與自然該怎樣和諧發(fā)展呢?請談一下你

的認識。

(交流認識,暢所欲言。)

五、課堂小結(jié)

為什么作者要關(guān)心一棵樹的命運呢?因為關(guān)心樹木就

是關(guān)心地球,地球是我們的家,關(guān)心地球就是關(guān)心我們自己。

為了人類的幸福希望人類能關(guān)心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

諧相處。

六、布置作業(yè)

請以“人與自然”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談談你認為人與

自然應該如何和諧相處。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篇4)

1、導入:同學們,大家好!

2、請大家看屏幕:觀獵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風勁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乜瓷涞裉?,千里暮云平。

這首五言律詩描寫了一位將軍打獵的情景。詩中對涉獵

將軍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寫,熱情的歌頌了將軍的豪

邁氣概,曲折的表達了作者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遠大的政

治抱負。這里面的將軍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主人

公-----周亞夫,來講述他在細柳營的故事,體會他與眾不

同的人格魅力。

3、請大家將書翻到167頁,本文的作者是司馬遷,誰

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司馬遷?

4、看大屏幕:《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

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5、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將有疑問的字詞畫在語文書上,

我們共同解決。

6、好,請同學們先看大屏幕,我們來了解一下生字詞,

誰能夠?qū)⑵聊簧系淖衷~準確的念出來?

祝茲zi侯棘j門轂go弓弩疝按轡pi徐行

作揖yi介胄zhu嗟jie乎曩nng者

誰還有讀不準的字音?

7、下面,老師來給大家范讀一下課文,請同學們注意

斷句,進一步了解課文。

8、好,讓我們共同來齊讀課文,打起精神,高聲朗讀

《周亞夫軍細柳》。

9、下面請同學們依照課文注釋,合作完成課文翻譯。

如果遇到本組實在解決不了的難題,當然這里的難題指的是

字詞翻譯方面。就派一名代表將問題寫在黑板上,我們共同

來解決。老師將黑板分為三部分,將問題寫在對應的位置上,

重復的不要寫了。

10、好,我們來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11、(將實、虛詞重點介紹)。為:動詞wi介詞wi

軍:駐軍軍營將軍

將以/下騎/送迎:將士們下馬高接遠送.以:連詞,不譯.

可得而犯耶?:豈能被侵犯呢?

12、同學們現(xiàn)在還有什么問題?還有什么地方不懂,請

開誠布公的提出來,也許你的問題非常的有價值,可以幫助

許多同學解決疑問。

13、同學們沒有問題了,老師可有問題要問大家,檢查

一下大家掌握的情況。(大屏幕)

14、譯文:請3位同學講課文簡述出來.

15、好,現(xiàn)在,我請同學將這個故事完整的講給大家聽,

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好聽,人物更豐滿。

16、最后皇上對周亞夫有一句評價,請同學們找出來,

并做闡述。

17、“嗟呼,此真將軍矣!”說說從哪里能夠看出來周亞

夫不愧為“真將軍”?

18、(為什么稱之為“真將軍”?)-----治軍嚴整,軍

紀嚴明,剛正不阿,恪盡職守,不阿諛奉承,不趨炎附勢。

19、與此同時介紹正、側(cè)面描寫以及對比襯托的用法以

及作用,總結(jié)周亞夫精神以及人格特點。---1、寫羅敷的美,

不從本身去寫,而是從旁觀者的眼中體現(xiàn),我們說這種寫法

叫----側(cè)面描寫;2、課文標題是《周亞夫軍細柳》,為什

么還要寫劉禮軍霸上,徐歷軍棘門?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嗎?

20、總結(jié):“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

取位?!闭菍χ軄喎蚓竦某浞指爬?。君子坦蕩,有什么

說什么,不阿諛奉承別人而取得富貴,不違反做人原則而取

得地位。

21、同學們的分析非常的有見地,有思想,854的學生

真是了不起??!

22、周亞夫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使他管理的軍隊紀律嚴

明,令行禁止,不因為權(quán)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到來而改變軍營

規(guī)定。隨時處于備戰(zhàn)狀態(tài)?,F(xiàn)在,我們將思維的航班從2000

年前回溯到現(xiàn)實生活中,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

士兵,現(xiàn)在讓你當咱們班的班長,請你借鑒周亞夫的做人原

則以及管理方法,談談你會怎樣承擔起班長的職責?怎樣團

結(jié)所有的同學、處理好各方面的關(guān)系,為同學們提供一個良

好的學習環(huán)境呢?

23、總結(jié):所以說,語文的魅力就在于此:我們學習古

詩文,不僅要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古人優(yōu)秀的品質(zhì)

來指導人生,讓語文的精華為你人生畫卷涂上濃墨重彩的一

第111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篇5)

1.引導學生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提高閱

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2.指導學生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xiàn)

人物的寫作方法。3.幫助學生認識周亞夫恪盡職守的精神

的現(xiàn)實意義。

學習本文通過側(cè)面描寫鮮明展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的寫作

手法。

引導學生感受周亞夫忠于職守、治軍嚴明和不卑不亢、

剛正不阿的品格,并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責任感。

1.學習和積累文言常用實詞。

2.學習側(cè)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jié)合,通過對比襯托表

現(xiàn)人物的寫作方法。

一、導入新課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風勁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乜瓷涞裉?,千里暮云平?!碧?/p>

代詩人王維《觀獵》這首詩描寫了一位將軍打獵的情景。詩

中對涉獵將軍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寫。這里面的將軍

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主人公一一周亞夫。今天我們來

講述他在細柳營的故事,體會他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資料助讀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人,偉大的歷

史學家和文學家?!妒酚洝罚覈谝徊考o傳體通史,是一部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是

司馬遷對我國民族文化特別是對歷史學和文學的極其寶貴

的貢獻?!妒酚洝凡粌H是史學著作的典范,而且是傳記文學

著作的典范,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魯迅在《漢文學史

綱要》里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史記》

在史學上和文學上的地位給予極高的評價

三、預習檢測

1.生字注音

棘門(V)轂(gou)都尉(du)...詔(zhao)按轡(pei)持兵

揖(yi)...介胄(zh6u)嗟乎(jie)曩者(ndng)...2.一詞多

上自勞軍:軍隊。?.?

:軍營。軍?已而之細柳軍.

?細柳:駐軍。?軍.

3.古今異義

???古義:先行的衛(wèi)隊。?古義:符節(jié)。

天子先驅(qū)至?持節(jié)詔將軍?.???今義:先導。?今義:節(jié)

日、節(jié)約。??

?古義:請允許我。?古義:告知。??

??請以軍禮見使人稱謝..??今義:希望對方做某事。

今義:感謝。??

4.詞類活用

軍霸上:名詞作動詞,駐軍。.

介胄之士:名詞作動詞,介,鎧甲,這里指穿鎧甲。.銳

兵刃: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鋒利。.

四、合作學習一一探究與交流(一)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學生通過初讀,篩選出自己

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借助工具書查明后再讀一遍。

2.再讀課文,讀清句讀。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下的注解,

理解字義、詞義、句意,在此基礎(chǔ)上讀出語句的停頓??勺?/p>

一學生讀,讓其他學生聽他哪些句子讀錯了,然后一起糾正。

3.學生根據(jù)文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二)深層理解

1.課文講的是周亞夫軍細柳的故事,為什么還要寫劉

禮軍霸上、徐厲軍棘門?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課文重在刻畫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但文章還用相當?shù)?/p>

筆墨寫劉禮軍霸上、徐厲軍棘門,目的是將他們駐軍的松弛

情況與周亞夫的細柳軍進行對比,以表現(xiàn)細柳軍的軍紀嚴

明,這樣就有力地烘托了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

熠熠生輝、躍然紙上。

2.課文最后一段引用漢文帝的話作結(jié)是不是顯得多

余?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將霸上、棘門軍與周亞夫領(lǐng)導的細

柳軍再作對比,進一步襯托出周亞夫的“真將軍”風范。以

皇帝的感嘆作結(jié),不但具有權(quán)威性。當勞軍結(jié)束后“既出軍

門,群臣皆驚",驚什么?作者雖未寫明,但很清楚,就是

對周亞夫?qū)Υ凉h文帝的態(tài)度感到驚異。由此引出文帝的一段

話,其中一褒一貶,非常分明。這段話出自皇帝之口,而且

是在皇帝調(diào)查研究之后,其意義就不同尋常了。因此這一段

引用漢文帝的話并不多余。

(三)走進人物

閱讀課文,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亞夫不愧為“真

將軍”。

從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周亞夫不愧為“真將軍”。一是

皇上親自到細柳營慰勞將士時,“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然

后“上至,又不得入”,直到天子正式派使臣持節(jié)下詔書,“亞

夫乃傳言開壁門”。這就突出了細柳軍軍紀嚴明,令人對這

支軍隊的統(tǒng)帥周亞夫油然而生敬意。二是在前面的軍營,文

帝及隨從可以“直馳入”,但在細柳,由于“壁門士吏謂從

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庇谑恰疤熳幽税崔\

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亞夫治軍有方,令行禁止,即使

是天子也不得不遵從。這更讓人加深了一層敬意。三是當天

子到達前兩處軍營時,“將以下騎送迎”,眾將士受寵若驚,

竭盡逢迎之能事以討好文帝;而周亞夫面對文帝則是“持兵

揖”,說“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相比之下更顯出周

亞夫恪盡職守、剛正不阿的性格特點。這些都突出了細柳駐

軍的令行禁止,軍紀嚴明,同時也表現(xiàn)了周亞夫治軍的嚴格、

嚴肅、嚴謹,突出了他“真將軍”的風范。

(四)走進主題

文章通過描寫文帝勞軍這一場面,表現(xiàn)了周亞夫治軍嚴

謹、忠于職守的“真將軍”風范。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篇6)

學習目標

1.參照注釋,查閱詞典,疏通語言文字,反復朗讀課

文,了解課文大意。2.抓住語言描寫的感情色彩來理解課

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學法點撥

學習本文前,要注重課前預習,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

疏通文意,弄清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或用法,尤其是涉及古

代禮儀的字詞(如:持節(jié)、按轡徐行、揖、拜、式車,等等),

在此基礎(chǔ)上完成“思考與練習三”;要重視朗讀,俗話說,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反復的閱讀課文,使學生十分熟悉課

文,積累豐厚的文言語句的感性材料,不僅了解了周亞夫這

個人物形象,而且許多字詞在理解中也無師自通了;本課是

一篇寫人的文章,在刻畫人物形象上很有特色,也很成功,

學習中應了解本文側(cè)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jié)合、通過對比襯

托表現(xiàn)人物等寫作方法的作用;同時,對課文所蘊涵的人文

思想也應加深了解和認識。

自主探究

積累整合

1、給下面的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提示寫

出漢字。棘門()詔書()持兵揖()...介胄之士().嗟

乎()g?u()弓弩按p?i()徐.行n?ng()者

2、解釋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①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

軍細柳,以備胡軍:.

②上自勞軍勞:.③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使:.④將

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約:.⑤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胄:.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軍中聞將軍令,不聞

天子之詔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③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

④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4、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o本

文選自,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贊

為,0

思考領(lǐng)悟

5、把文章分為三層,并概括各層大意。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3、品味優(yōu)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

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作者復雜微妙的思想感情。

2、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答謝中書書》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

作者用凝練的語言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達了作者能夠

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學習本文,在熟讀成誦的基礎(chǔ)上,

把握作品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設計,導入新課。

簡介作者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鄙剿拔?,曾經(jīng)

引起了古今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無限情思,他們?yōu)槲覀兎瞰I了大

量的歌詠自然山水的優(yōu)美篇章。今天,我們來學習南朝梁代

陶弘景寫的一篇山水小品一一《答謝中書書》。

一、簡介作者

陶弘景(學生根據(jù)搜集的資料介紹,教師作適當補充)。

二、范讀課文

a.學生聽讀課文,注意句子的節(jié)奏,輕重音等,初步

感知課文。

b.自由朗讀課文兩三遍,進一步感知課文,做到流利

地朗讀。

三、疏通文意

a.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如遇有問題,

先在四人小組內(nèi)討論解決。

教師明確重點詞語

五色交輝:交相輝映曉霧將歇:消散夕日欲頹:墜落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參與,這里指欣賞。

b.全文討論,理解文章大意。

在四人小組內(nèi)互相檢查背誦。

c.教師抽查背誦。

四、品味、探究文章內(nèi)涵

齊背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a.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

想感情的語句是什么?

b.作者是怎樣描繪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明確: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

之情和與能夠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實是欲界

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視“清流見底”,又平看“兩

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曉”“夕”兩層來寫,一

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時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變化,

動靜的結(jié)合等。

五、作業(yè)

1、背誦描寫祖國壯麗山河的詩詞文章,看誰積累的多。

例:《望岳》、《三峽》、《望海潮》、《與朱元思書》等等。

2、背誦默寫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記承天寺夜游》

《記承天寺夜游》寫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僅八十余字,

就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shù)世界,學習本文;要掌握常用

文言詞語,在熟讀成誦的基礎(chǔ)上,品味語言,理解作品意境,

把握作者復雜微妙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月亮是古代文學的重要意象之一,描寫月亮的文學作品

數(shù)不勝數(shù),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文學家蘇軾寫的一篇小短文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及寫作背景介紹(主要由學生根據(jù)搜集的資料介

紹,重點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

a.學生聽讀,劃出生字詞,注意句讀,體會作者的思

想感情。

b.自由朗讀課文兩遍,進一步感知課文。

疏通文意。

a.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如遇有問題,在

四人小組內(nèi)討論解決。

b.教師明確重點文言詞語。

念(考慮,想到)無與為樂者,遂(于是,就)至承天寺尋

張懷民

相與(共同,一起)步于中庭

但(只是)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罷了)

c.全班討論,落實翻譯。

d.競背課文。

e.抽查背誦問題研討。

齊背課文,思考下列問題作者筆下的月景有何特點?你

是如何理解“閑人”的含義的?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感情?

小組討論交流空明澄澈,似真似幻。首先“閑人”指具

有閑情雅致的人;其次,“閑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

悲涼心境。本文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有賞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閑,也有對自己身處被貶境地的牢騷不平(要結(jié)合

課文進行具體分析)O

三、拓展延伸

給學生介紹幾首(篇)描寫月亮的詩文(也可讓學生來作

介紹),比較不同作者筆下月景的不同,體會他們不同的藝

術(shù)風格。

四、布置作業(yè)

默寫課文課下搜集描寫月亮的詩詞。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兩篇短文的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于

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兩篇短文的思想內(nèi)容。

4、背誦并默寫兩篇短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

感情。

教學難點

1、《答謝中書書》畫面布局的巧妙。

2、《記承天寺夜游》中“閑人”的含義。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案#導語設計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周圍的一切美嗎?也許你忙碌于

繁重的學業(yè)中,無暇欣賞,但當你抬頭遠望的一剎那,你會

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廣袤,山的

挺拔,樹的健壯……無不讓你心動神搖。今天我們學習的《答

謝中書書》就是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軸,讓我們一同去欣

賞。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文體簡介

多媒體顯示: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時丹徒秣

陵(今江蘇省江寧縣)人。他曾經(jīng)擔任諸王的侍讀,因看透

了混濁的人世,后隱居句曲山,可是“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

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shù)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謝中書即謝征,字元度,陳郡陽夏人,曾作中書鴻臚,所以

稱之為謝中書。陶弘景給謝征的這封回信,稱道江南山水之

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

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

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如吳均

的《與顧章節(jié)》《與朱元思書》、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都

屬于此類。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xiàn)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

以其高超的藝術(shù)筆力,創(chuàng)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具

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

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三、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

讀出節(jié)奏、韻律、情調(diào)。

⑴多媒體顯示優(yōu)美的山水圖畫,教師配樂朗誦,學生聽

讀,掌握字音、節(jié)奏。

讀畢,教師提示朗讀節(jié)奏: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

/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

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⑵學生大聲朗讀,品味四字句的節(jié)奏。

⑶選一學生讀課文,其余同學點評。

⑷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文

句,整體感知文意。

⑴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

⑵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

導。

⑶多媒體顯示下列詞句,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

文句。

內(nèi)容如下:

⑷理清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明確:全文可分三部分?!吧酱ㄖ溃艁砉舱劇笨傤I(lǐng)

全文。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瞰“清

流見底”,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曉”

與“夕”兩層來寫。最后以感嘆總括前文。

多媒體顯示,詞語提綱:

學生根據(jù)詞語提綱,快速背誦課文。

四、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像文中的畫面,用自己

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1、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腦海中出現(xiàn)的畫面,

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2、多媒體依次顯示山水相映圖,石壁翠竹圖、晨暉、

夕照,激發(fā)學生想像。

3、在學生活動的基礎(chǔ)上,教師稍加粗撥。

明確:作品首先為我們呈現(xiàn)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

云,清流見底”,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

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

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繽紛的色彩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

竹,四時俱備”,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

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

色調(diào)單一卻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爭輝;又有

青林翠竹,間雜其中,就如五彩錦鍛上綴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變化之美?!皶造F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

頹,沉鱗競躍”寫的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

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

爭相跳出水面。這是一幅多么熱烈歡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

靜幽寂的暮景。

三種美交替出現(xiàn),構(gòu)成一幅美麗迷人的山水畫軸。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解歸納成板書:

4、學生根據(jù)板書提示,復背課文,深入領(lǐng)會文章的詩

情畫意。

五、深入研讀課文,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問: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認為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感

情,有的認為流露了閑適歸隱之意,等等。

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點撥:文章中最能表達作者思

想感情的語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

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

情?!皩嵱缰啥肌保砺读嗽谏剿酗h飄欲仙的自得之

態(tài)。“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

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

趣,字里行間,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總言之,全文表

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

意之感。

2、學生齊背課文,仔細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業(yè)

1、默寫課文。

2、你最喜歡文中哪一幅畫面,寫一段賞析文字。

第二課時

一、#教案#導語設計

月亮總會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思,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

墨客借月抒懷,你能列舉一些詠月的詩句嗎?……李白有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

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些詩句表達了思鄉(xiāng)、

傷己、念友之情。今天我們學習的《記承天寺夜游》在詠月

詩文中別具一格,讓我們一起欣賞。(板書文題)

二、作者、寫作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宋朝眉山人。少時即博通經(jīng)史,長于寫文章。宋仁宗嘉佑二

年(1057)中進士。神宗時,因為反對王安石創(chuàng)行的新

法,而招致政敵的彈劾,借口諷刺新法的詩句,橫加“訕謗

朝政”的罪名,這就是歷的“烏臺詩案”。出獄后,被貶為

黃州團練副史。元祐中舊派執(zhí)政,蘇軾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學

士、禮部貢舉等官,不久因與舊派政見有分歧,再次外調(diào)杭

州。經(jīng)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蘇軾又一再被貶,

最后貶為瓊州(今海南?。﹦e駕。蘇軾是北宋的文學家、書

畫家。工詩擅詞,有“雄視百代”的稱譽。

《記承天寺夜游》寫于他被貶,謫居湖北黃州之時。

三、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整體感知文意

1、指導學生朗讀:

⑴設置背景音樂,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注意把握

字音、節(jié)奏。

教師提示:

①讀準字音:

相與(yu)藻(zdo)

②讀出節(jié)奏:

念/無與為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苻交橫

蓋/竹柏影也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教師須提醒學生要根據(jù)句子意思劃分朗讀停頓,不要把

句子的意思讀破,領(lǐng)字后面需有一個小的停頓。

2、學生對照注釋,口頭翻譯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⑴學生獨自翻譯課文,劃出疑難句。

⑵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提示一些重要詞語,幫助學生理解文句。

①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念,想;遂,

于是,便;至,至U。想到?jīng)]有人與我同樂,于是到承天寺去

找張懷民。)

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橫,蓋竹柏影也。(蓋,

原來。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有水草縱橫

交錯,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⑶選一學生復述課文,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⑷教師根據(jù)學生交流結(jié)果,形成板書,理清全文思路,

指導學生背誦。

教師出示板書:

⑸學生根據(jù)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四、涵泳品味寫景的妙處

1、提問:找出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

明確: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橫,蓋竹柏影也。

2、提問:全句無一“月”字,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

請分析這樣寫的妙處。

學生想像畫面,思考。

明確:先寫月色,“積水空明”,一泓積水清澈透明,可

以推想見月色之明;繼寫水中之物,“藻、若交橫”,縱橫交

錯,搖曳生姿,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清;最后點出“蓋竹柏影

也”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濃。夜游因月而起,處處扣月;寫月

又不濃墨重彩,而是輕點幾筆,境界全出;寫月,不明寫,

而從竹柏影入手。作者無疑是詠月的丹青妙手,這一幅月夜

小景確實美妙絕倫。

五、難句解疑,體會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多媒體顯示:

揣摩下列句子,分析句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

情。

1、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2、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3、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四位同學品評分析,其余同學補充。

明確:

1、見“月色如戶”,則“欣然起行”,歡欣之情,溢于

言表。

2、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嘆,”尋張懷

民”,張懷民才是他賞月的相知好友。

3、相知好友相攜同步漫游賞月,流露出十分恬適的心

緒。

4、考慮作者當時的處境。“閑”相對于“忙”來說的,

由于貶官謫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時公務纏身。一個“閑”字

包含著作者幾多感慨,有貶謫的悲涼,失意的落寞、自我排

遣的達觀,還有悠閑賞月的欣喜。

學生齊讀四句話,體會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

六、課堂小結(jié)

蘇軾遭遇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近乎流放,心

情抑郁,但是他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借游賞山水等自然美景

來消解內(nèi)心的郁悶,撫平心靈的創(chuàng)傷,表現(xiàn)了坦蕩、曠達、

笑對人生的生活信條。學習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

時,更感受到了他那從容應對苦難的人格魅力。

七、布置作業(yè)

1、默寫《承天寺夜游》。

2、研討與練習第三題。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篇9)

教學目

標1、背誦并默寫課文;

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3、品味優(yōu)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