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復習分類訓練:植被與土壤_第1頁
2024年高考地理復習分類訓練:植被與土壤_第2頁
2024年高考地理復習分類訓練:植被與土壤_第3頁
2024年高考地理復習分類訓練:植被與土壤_第4頁
2024年高考地理復習分類訓練:植被與土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六植被與土壤

題組一

一、選擇題

[2023新課標,12分]青藏高原常見的草氈層(下圖),由交織纏結的植物

活、死根系與細顆粒物混雜而成。草氈層的厚度約20—30厘米,隨地表起伏無

明顯變化。草氈層中的細顆粒物與下伏物質(粗碎屑或基巖)的礦物、化學成

分顯著不同。草氈層對青藏高原生態(tài)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據(jù)此完成1—3題。

1.青藏高原草氈層中的細顆粒物主要來自(D)

A.基巖風化B.流水搬運C.冰川搬運D.風力搬運

[解析]由材料可知,草氈層中的細顆粒物與下伏物質的礦物、化學成分顯著不

同,說明其并不是基巖風化產物,A錯誤;草氈層的厚度比較均勻,且隨地表

起伏無明顯變化,而流水搬運多對地勢相對較低的溝谷地區(qū)有影響,B錯誤;

草氈層中的細顆粒物粒度均勻,并非由冰川搬運而來,C錯誤;草氈層中的細

顆粒物與下伏物質的礦物、化學成分顯著不同,且粒度較細,最有可能是風從

其他地區(qū)搬運而來的,D正確。

2.草氈層中植物死根分解緩慢的主要原因是(A)

A.氣溫低B.大氣含氧量低C.蒸發(fā)弱D.太陽輻射強烈

[解析]植物死根分解速度快慢主要與土壤的溫度、濕度、透氣性等因素有關。

青藏高原地區(qū)海拔高,氣溫低,微生物數(shù)量少、種類少、活性較低,從而導致

植物死根分解緩慢,故選A。

3.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qū)的草氈層可(C)

①增加大氣與地下的熱量交換

②減少大氣與地下的熱量交換

③增加地表對地下的水分補給

④減少地表對地下的水分補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草氈層由交織纏結的植物活、死根系與細顆粒物混雜而成,孔隙較小,

厚度較大,可以減少大氣與地下的熱量交換,①錯誤、②正確;草氈層可以阻

滯部分地表徑流,增加下滲,從而增加地表對地下的水分補給,③正確、④錯

誤。綜上,C正確。

[2022山東,6分]圖a示意黑龍江省一小型山間盆地景觀。某研究小組在

甲、乙、丙、丁四處布設采樣點進行土壤調查,圖b示意該小組繪制的四個采

樣點0—60cm土壤剖面。據(jù)此完成4—5題。

4.該區(qū)域植被類型分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C)

A.熱量B,降水C.地形D.巖性

[解析]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黑龍江省的地帶性植被應為針闊葉混交林,

但由于盆地底部地勢低洼,溪流附近土壤水分偏多,適合塔頭苔草生長,而隨

著地勢升高,土壤水分有所減少,因此從盆地底部向兩側依次分布著苔草、灌

木、喬木,C正確。圖中地勢高差不大,而且盆地面積較小,盆地內不同區(qū)域

2

的熱量、降水量和母巖巖性差異也不大,其對該區(qū)域植被類型分異的影響較

小,A、B、D錯誤。

5.圖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C)

A.甲處B.乙處C.丙處D.丁處

[解析]枯枝落葉在流水搬運作用下常在地勢低洼處匯聚,易形成厚度較大的枯

枝落葉層和腐殖質層。由圖b可知,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中枯枝落葉層和腐殖質

層的厚度最大,且缺少淋溶層,說明該區(qū)域最可能位于地勢低洼的丙處,故選

Co

[2022海南,9分]在治理吐魯番風沙的過程中,中國科學院的科研人員克

服各種困難,建設了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引種和收集荒漠區(qū)的植物,開展繁殖

培育工作。除了小部分植物因氣候等原因引種栽培失敗外,目前已成功引種栽

培500多種植物。據(jù)此完成6—8題。

6.春季露天苗圃栽培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A)

A.大風B.嚴寒C.干旱D.雨雪

[解析]吐魯番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距離冬季風源地近,其北部的天山有多個

山口,受狹管效應影響,冬春季節(jié)風力強勁,風沙危害嚴重,尤其是春季,氣

溫回升,蒸發(fā)量增加,地面更加干燥,吐魯番風沙肆虐,給農業(yè)造成嚴重危

害,A正確;嚴寒主要發(fā)生在冬季,B錯誤;當?shù)貧夂蚋珊?,降水稀少,但?/p>

季可利用山地積雪融水灌溉,C錯誤;當?shù)亟邓∩?,雨雪災害很少,D錯

誤。

7.引種栽培失敗的荒漠植物最有可能源于(B)

A.哈薩克斯坦B.沙特阿拉伯C.阿根廷D.蒙古

[解析]植物分布受氣候影響較大,因此引種氣候相似地區(qū)的植物更容易成活,

哈薩克斯坦、阿根廷、蒙古與吐魯番地區(qū)的氣候差異較小,因而引種這些國家

3

的植物成活率較高,A、C、D錯誤。沙特阿拉伯是熱帶沙漠氣候,與吐魯番氣

候差異較大,引種該國的植物不易成活,B正確。

8.建設吐魯番沙漠植物園的主要目的是(A)

①繁殖培育固沙植物,促進荒漠化防治

②繁殖培育觀賞植物,發(fā)展沙漠旅游業(yè)

③繁殖培育藥用植物,發(fā)展沙產業(yè)

④提取抗病耐寒基因,豐富青藏地區(qū)植物品種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為治理吐魯番風沙,建設了吐魯番沙漠植物園,故其主要

目的是繁殖培育固沙植物,治理荒漠化,①正確;繁殖培育藥用植物,發(fā)展沙

產業(yè),既能防治荒漠化又可獲取經濟效益,③正確;發(fā)展沙漠旅游業(yè)主要是利

用自然沙漠景觀,而繁殖培育的觀賞沙漠植物屬于人工景觀,對游客吸引力不

大,②錯誤;吐魯番為溫帶大陸性氣候,該地植被的耐寒基因并不強,④錯

誤。故選A。

[2021山東,6分]下圖示意大興安嶺中段東坡自山頂?shù)缴铰春榉e扇的植被

垂直分布,圖中三類草原水分狀況不同。據(jù)此完成9—10題。

050100150200250300距離/km

4

9.圖中三類草原的水分條件由好到差依次為(C)

A.草原n、草原I、草原mB.草原n、草原ni、草原1

c.草原ni、草原I、草原nD.草原ni、草原n、草原1

[解析]大興安嶺東坡為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比較豐富,降水在地表匯聚流向

海拔較低處,因此水分條件最好的應該是海拔最低處的草原HLA、B錯;地形

抬升產生的地形雨主要降落在山腰部位,草原I比草原n更接近山腰,因而水

分條件較草原n好,c對,D錯。故選c。

10.平臺到察爾森出現(xiàn)草原II的主要影響因素是(B)

A.東南季風B.局地環(huán)流C.山地坡度D.土壤肥力

[解析]大興安嶺東坡受東南季風影響,當?shù)貧夂驖駶?,適合森林草原生長,但

平臺到察爾森只有草原分布,A錯;由上題分析可知,草原n所在區(qū)域降水較

少,且草原n位于山谷風的通道上,風力較大,水分蒸發(fā)強,水分條件較差,

森林難以生長,B對;由圖可知,平臺到察爾森的坡度平緩,其對植被類型影

響較小,c錯;土壤肥力主要影響植被生長狀況,對植被類型的分布影響較

小,D錯。

[2021湖南,9分]野火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發(fā)生的火。近年來,世界各地野火

頻發(fā),給人類生命財產安全和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嚴重影響。蒙古東部地區(qū)(見

下圖)野火發(fā)生頻率高且區(qū)域差異大。據(jù)此完成11—13題。

100°E1O5°E11O°E115°E120°E

。

@戈壁蘇木貝爾省

②達爾汗烏拉省

③鄂爾渾省

11.該地區(qū)主要野火類型是(C)

A.落葉林火B(yǎng).針葉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

5

[解析]蒙古位于中國北部,主要為溫帶干旱、半干旱大陸性氣候,植被類型以

草原、荒漠為主,草原的可燃物較多,容易發(fā)生野火,因此該地區(qū)主要的野火

類型為草原火,A、B錯,C對;荒漠草原植被稀疏,一般不會發(fā)生大面積火

災,D錯。

12.從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測下列區(qū)域野火發(fā)生頻率最高的是(A)

A.東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

[解析]由圖可知,蒙古北部河流較多,主要受北冰洋水汽影響,降水較多,加

上緯度較高,蒸發(fā)較弱,當?shù)厮謼l件較好,因而可推測北部植被生物量較豐

富,可燃物多。而位于南部的南戈壁省河流稀少,氣候干旱,植物生長量少,

可燃物少,野火發(fā)生頻率低,C錯。北部的東方省、中央省和色楞格省,雖然

可燃物都比較多,但東方省遠離首都烏蘭巴托,管理能力相對較弱,因此野火

發(fā)生頻率最高;中央省和色楞格省靠近首都烏蘭巴托,管理能力相對較強,野

火發(fā)生頻率相對較低,A對,B、D錯誤。

【易錯警示】本題學生容易誤選C,認為南戈壁省遠離河流,地表空氣干燥,

夏季升溫快,容易發(fā)生野火。解題關鍵是緊扣關鍵詞“從可燃物及管理角

度”,南戈壁省地表的可燃物少,不易發(fā)生野火。

13.該地區(qū)野火發(fā)生最活躍的年份以3—4年為周期。其最為可能的影響因素是(

C)

A.氣溫變化B.降水變化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動

[解析]結合上題分析可知,蒙古發(fā)生野火的頻率與植被生物量密切相關。該國

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植被生物量不大,經過一次野火后,往往需要

3—4年才能恢復并積累一定的植被生物量,形成可燃物,C對。氣溫變化、降

水變化一般不以3—4年為周期,A、B錯;游牧活動一般以一年為周期,也沒

有明顯的3—4年周期,D錯。

二、非選擇題

6

14.[2020北京,7分]奧地利某村在18世紀60年代約有200人,以放牧和編織為

生。到1910年,因大多數(shù)村民外遷,全村僅剩39人。隨著山地旅游的興起,

改造后的農舍用于接待住宿,當?shù)貍鹘y(tǒng)農業(yè)向旅游業(yè)轉變。20世紀50年代以

后,該村成為登山、滑雪勝地。到2001年,常住居民增長到420人,年接待游

客達12萬人次。與此同時,受觀光、滑雪等活動的影響,當?shù)刂脖怀霈F(xiàn)不同程

度的退化。圖1為該村景觀及當?shù)貧鉁?、降水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林線是由于低溫、土壤等條件限制而不能生長森林的界限。該村附近的林

線海拔大約2070米。

(1)指出該村林線附近的森林植被類型,說明該植被生長的大致月份及主要

依據(jù)。(4分)

[答案]針葉林。(2分)約4月至10月;(1分)月平均氣溫較高,滿足林木的

生長條件。(1分)

[解析]結合材料可知,林線是森林生長的最上限。該村附近林線海拔高達2070

米,因而氣溫較低,只適合耐寒的針葉林生長。讀圖1的氣候統(tǒng)計圖可知,4

月至10月,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具備林木生長的熱量條件;且當?shù)亟邓?/p>

較豐富,水分條件適合林木生長。

凍土是指溫度在0℃以下的土壤,凍土層厚度與積雪等地表覆蓋狀況密切

相關。圖2示意某年該村相鄰的甲、乙兩地土壤溫度的垂直變化。

7

圖2

(2)比較甲、乙兩地凍土層的差異,說明主要原因。(3分)

[答案]甲地比乙地凍土層薄且持續(xù)時間短。(2分)甲地積雪較厚,利于土壤保

溫。(1分)

[解析]甲、乙兩地凍土層的差異分析如下圖。這種差異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依據(jù)

凍土層厚度與積雪等地表覆蓋狀況的關系去分析回答。

題組二

一、選擇題

[2022遼寧,6分]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單位質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

碳(或生成干物質)的量,一般表述為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內光合作用合成的

有機物質總量與實際蒸散發(fā)量(蒸發(fā)量和植物蒸騰量)的比值。據(jù)此完成1—2

題。

8

1.自然狀態(tài)下,下列選項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國(D)

A.7月的熱帶季雨林B.12月的熱帶季雨林

C.7月的落葉闊葉林D.12月的落葉闊葉林

[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單位質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

碳的量,即消耗較少的水固定更多的二氧化碳,水分利用效率高,反之則低。

我國7月為雨熱同期的夏季,12月為相對干旱的冬季,同種植被在7月的水分

利用效率高于12月,排除A、C;熱帶季雨林即便在旱季也會有大量常綠植物

進行光合作用,而落葉闊葉林在12月進入休眠期,光合作用基本停止,植物蒸

騰量也趨近于零,但是地表蒸發(fā)仍然在繼續(xù),所以水分利用效率接近于零,相

比之下,12月的落葉闊葉林水分利用效率最低,故選D。

2.下列最可能提高祁連山區(qū)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生長季(B)

A.結束時間提前B.月平均風速均減小

C.降水比例降低D.月平均溫度均降低

[解析]根據(jù)上題分析可知,同一植被水分利用效率與實際蒸散量呈負相關,月

平均風速均減小,會使祁連山區(qū)高寒草甸蒸發(fā)量和蒸騰量都減小,最可能提高

年均水分利用效率,B正確;祁連山區(qū)高寒草甸生長季結束時間提前,會減少

光合作用,從而減小固定二氧化碳的量,降低水分利用效率,A錯誤;生長季

降水比例降低和月平均溫度均降低,會同時減小固定二氧化碳的量和蒸散量,

所以不一定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C、D錯誤。

[2022湖南,9分]我國西北某內流河下游河岸地帶發(fā)育著荒漠植物群落。

胡楊為主要建群種,該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該植物群落屬性及

影響因子隨離河岸距離增加的變化情況(其中土壤容重與土壤有機質含量呈負

相關,土壤電導率與土壤含鹽量呈正相關)。據(jù)此完成3—5題。

離河岸距離群落屬性影響因子

(m)

9

群落結構群落蓋度海拔土壤含水土壤容重土壤電導

(%)(m)量(%)(g/cm3)率

(mS/cm)

50喬一灌一30.339165.731.410.36

200喬一灌一34.009175.041.500.59

350喬一灌一40.339144.421.500.37

500喬一灌一46.6791418.511.412.56

650喬一灌一74.3391319.271.370.40

800喬一灌一68.6791315.231.381.02

950喬一草45.009127.781.400.50

1100喬一草40.339163.061.580.66

1250喬一草34.339152.321.621.98

3.隨離河岸距離的增加,變化趨勢與群落蓋度總體相似的影響因子有(B)

①海拔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機質含量④土壤含鹽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0

[解析]由材料并結合表中信息可知,隨離河岸距離的增加,變化趨勢與群落蓋

度總體相似的影響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機質含量,海拔和土壤含鹽量的

變化趨勢與群落蓋度相似性較低,B正確,A、C、D錯誤。

群落屬性影響因子

離河岸

群落海拔土壤含土壤容重土壤電導率

距離(m)群落結構

蓋度(%)(m)水量(%)(g/cm3)(mS/cm)

iA073(6

50喬一灌一草

,5.04、*5(

200喬一灌一草卜4.0(A059

350喬灌草40.339144.42.5CC.37

500喬一灌一草46.6791418.51L.41z.56

650喬一灌一草74.3391319.271.37(1.40

800喬一灌一草68.6791315.23L.38,02

17.78)

950喬一草45.00912L.4CC.50

91di.5f

1100喬草U0.\3.060166

3A.省V3,

1250喬一草

/

總體先上升后下降總體先下降后上升波動變化

4.淺根系草本植物在該植物群落中分布廣泛,主要得益于(A)

A.胡楊涵養(yǎng)水源B.草本植物水分競爭力強

C.地下水埋深淺D.草本植物耐鹽堿能力強

[解析]由材料可知,該地位于我國西北地區(qū),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地下水

埋藏較深,而胡楊根系發(fā)達,可以將水分帶到較淺的土壤中,為草本植物提供

充足的水分,A正確,C錯誤。淺根系草本植物分布廣泛,不能說明草本植物

水分競爭力強,B錯誤。草本植物耐鹽堿能力較弱,D錯誤。

11

【易錯警示】本題易錯的原因是學生不能靈活調用知識。干旱地區(qū)(年降水量

在200mm以下)的典型植被是荒漠,當?shù)刂孕纬闪嘶哪参锶郝?,得?/p>

于有河流流經,但內流河受季節(jié)影響明顯,下游更是經常性斷流,胡楊是耐旱

“高手”,能涵養(yǎng)水源,也能從很深的地下吸取水分,這就為林下的淺根系草

本植物提供了生存的環(huán)境。

5.在離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該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

是(B)

A.土壤有機質減少B.喬木與灌木水分競爭

C.土壤含鹽量增加D.草本與灌木水分競爭

[解析]喬木與灌木存在一定水分競爭,隨離河岸距離增加,水分減少,兩者競

爭加劇,灌木水分競爭能力稍弱,灌木消失,B正確。土壤有機質減少與土壤

含鹽量增加的程度較小,不足以導致灌木消失,A、C錯誤。草本與灌木的水分

競爭較小,且灌木一般比草本植物水分競爭能力強,D錯誤。

[2021北京,3分]某科考隊在我國暖溫帶某山地開展垂直自然帶植被調

查。下圖是部分樹種隨高度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變化圖。讀圖,回答下題。

6.圖中為針葉樹種的折線是(D)

A.①B.②C.③D.④

[解析]該區(qū)域是我國暖溫帶某山地,海拔較低處的植被類型應該為溫帶落葉闊

葉林,結合圖示植被垂直分布可知,①②③分布海拔較低,應為溫帶落葉闊葉

樹種;針葉樹種耐寒,分布海拔較高,因此可推斷④為針葉樹種,D正確。

12

[2021廣東,3分]據(jù)報道,北京時間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國搭載空

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長征5號B等三枚運載火箭先后發(fā)射升空。三個發(fā)射場均位

于海岸線附近。下表為三枚運載火箭發(fā)射的相關信息。據(jù)此完成下題。

運載火箭名稱發(fā)射場發(fā)射時間

中國長征5號B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北京時間4月29S11時23

歐洲織女星庫魯(5°14fN,52°47,W)西三區(qū)區(qū)時4月28日22時

50分

美國獵鷹9號卡納維拉爾角(28。29^,西五區(qū)區(qū)時4月28日22時

80°35'W)44分

7.從緯度地帶性角度考慮,三個發(fā)射場所在地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的個

數(shù)為(B)

A.0個B.1個C.2個D.3個

[解析]我國海南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帶為熱帶季雨林

帶;根據(jù)庫魯?shù)慕浘暥刃畔⒖芍湮挥跓釒?,且位于海岸線附近,故其自然帶

不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根據(jù)卡納維拉爾角的經緯度信息可知,其位于亞熱

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故選B。

[2021全國乙,12分]苔原帶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葬地衣組成,大多數(shù)灌

木為極地特有種。苔原帶橫跨亞歐大陸與北美大陸,呈東西向延伸,僅存在于

北冰洋沿岸陸地及島嶼,寬度較小。第四紀冰期,苔原帶一度擴展至我國阿爾

泰山一陰山一線。其后,隨著氣溫升高,苔原不斷向北及高海拔退卻。據(jù)此完

成8—10題。

8.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亞歐大陸苔原帶將(D)

A.整體向北移動B.整體向南移動C.面積擴大D.面積縮小

13

[解析]全球氣候變暖后,氣溫會升高。根據(jù)材料可知,氣溫升高后,苔原不斷

向北部和高海拔地區(qū)退卻,因此不能判斷亞歐大陸的苔原帶整體向哪個方向移

動,A、B錯。亞歐大陸苔原帶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陸地及島嶼,因此其向北

退卻后面積會變小,C錯、D對。

9.苔原帶橫跨亞歐大陸,表明(B)

A.苔原植被對溫度差異不敏感B.亞歐大陸北部濕度東西向差異小

C.苔原植被對濕度差異不敏感D.亞歐大陸降水北部最多

[解析]氣候是影響陸地自然帶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不同的植被適宜在

不同的氣候條件下生長,植被對溫度(熱量)差異和濕度(水分)差異都比較

敏感,A、C錯誤;苔原帶橫跨亞歐大陸,呈東西向延伸,說明苔原帶所處的亞

歐大陸北部地區(qū),在東西方向上熱量(溫度)和水分(濕度)條件差異較小,

B正確;亞歐大陸北部地區(qū)緯度高,氣溫低,水循環(huán)不活躍,且冬半年受比較

干燥的極地東風影響,降水較少,D錯誤。

10.祁連山地針葉林帶以上未發(fā)現(xiàn)極地特有種灌木,可能是因為祁連山地(D)

A.目前針葉林帶以上氣溫高B.目前基帶氣溫高

C.冰期針葉林帶以上氣溫高D.冰期基帶氣溫高

[解析]由材料可知,第四紀冰期,苔原帶一度擴展至我國阿爾泰山一陰山一

線,相較于阿爾泰山和陰山,祁連山所處地區(qū)緯度較低,基帶氣溫較高,不適

宜苔原帶植被的生長,且阿爾泰山一陰山一線與祁連山之間的廣大地區(qū),氣候

條件也不適宜苔原植被的生長,從而使得從極地向南擴展的苔原帶沒有擴展到

祁連山地區(qū);止匕外,植物種子的傳播媒介主要有風、流水、動物等,阿爾泰山

一陰山一線與祁連山相距較遠,植物種子跨地區(qū)傳播的難度很大,因此第四紀

冰期,分布在阿爾泰山一陰山一線的苔原植被的種子很難通過風、流水、動物

等媒介傳播到祁連山海拔較高的地區(qū)。因此祁連山地針葉林帶以上未發(fā)現(xiàn)極地

特有種灌木。D正確。

14

[2020浙江1月選考,4分]下圖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