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興安嶺2025屆高三第五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2025屆高三第五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2025屆高三第五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2025屆高三第五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2025屆高三第五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2025屆高三第五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觀察下圖,其主張的提出者是A.胡適 B.陳獨秀 C.梁啟超 D.魯迅2.歷史學家金沖及論述說,孫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號,但國民黨當政后并沒有實行這一政策。20世紀30年代時,中國廣大農村仍然是半數(shù)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總數(shù)的10%的地主富農手中。中國共產黨發(fā)動土地革命,使數(shù)百萬無地農民獲得土地,其實質是()A.調動農民參加革命的積極性B.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C.鞏固根據地紅色政權D.推動根據地農業(yè)發(fā)展3.北宋名臣李沆曾當著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詔燒掉,并讓使者回話“但道臣沆以為不可”;另一名臣韓琦曾對神宗皇帝說:“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兒子,做得好,臣便面闊;做得不好,臣亦負慚愧?!鄙鲜霈F(xiàn)象說明宋代A.君主權力受到了威脅 B.士大夫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C.士大夫參與政治決策 D.重文輕武的國策被嚴格執(zhí)行4.《英國政治制度史》中說:“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歷史變化聯(lián)系起來看,誰也無法否認它是英國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變?yōu)樾问降母锩?,而且視野拉的越長,其革命性就越明顯?!边@種革命性主要表現(xiàn)為A.國家權力的重心決定性地自國王轉至議會B.推翻了封建專制王權,建立了議會制共和國C.實現(xiàn)了從傳統(tǒng)社會向近代民主社會的轉變D.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參政權和選舉權5.亨利四世于1604年發(fā)布敕令,規(guī)定官員只要繳納收入的1/60作為年稅,官職就可以世繼承。這會A.沖擊貴族政治 B.促進階層流動 C.削弱專制王權 D.降低行政效率6.戲曲刻本側重故事情節(jié)再現(xiàn)的插圖模式在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區(qū)十分流行,由上圖下文模式逐漸發(fā)展為單而大圖或雙而合式(見下圖)據此可知,這一時期A.活字印刷得到廣泛應用B.戲曲藝術發(fā)展臻于完善C.商業(yè)出版迎合市場需要D.市民文化成為社會主流7.下圖是公元前5世紀雅典的露天劇場,依山修建,一層層看臺一般可以坐一萬多名觀眾,多的可以坐四萬多名觀眾,底層看臺前面鋪成的一大塊平面演員的表演或者演講地。雅典的露天劇場的建立()A.意在提升雅典所有人的公民意識 B.避免了雅典民主決策的失誤C.順應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需要 D.表明古希臘政治家善于演講8.1920年,陳獨秀在《談政治》一文中指出:“我雖然承認不必從根本上廢棄國家、政治、法律這個工具,卻不承認現(xiàn)存的資產階級(即掠奪階級)的國家、政治、法律有掃除社會罪惡的可能性?!毙纬蛇@一認識的關鍵因素是()A.國際局勢劇烈的變化動蕩 B.民主與科學成為主流思想C.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D.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反思9.戰(zhàn)國時期,秦國“對新取得地方之人民,恐其反復,故令徙之他處,而以赦免之罪人遷實新地”。秦昭襄王晚期將“遷”納入律令體系,使其穩(wěn)定化與制度化,成為刑罰的一種。秦國這些舉措主要是為了A.擴大王朝統(tǒng)治疆域 B.瓦解地方反抗勢力C.鞏固宗法血緣體系 D.適應集權政治發(fā)展10.一戰(zhàn)爆發(fā)之初,中國《新群雜志》便公開檢討國家主義(強調國際強權政治和霸權思潮);《東方雜志》主編杜亞泉也提出要用和平的“協(xié)力主義”來彌補國家主義的不足;梁啟超更為徹底地放棄了極端國家主義主張。這些現(xiàn)象可說明當時A.世界局勢影響中國思想的路徑思考B.一戰(zhàn)改變世界新舊文明格局C.中國知識分子全面抨擊西方價值觀D.國家主義遭到外交公理的沖擊11.光緒二年(1876年),有位出使英國的大臣做了一部游記,其中寫道:“現(xiàn)在的夷狄和從前不同,他們也有二千年文明。”如果當時士大夫看到此言論大多會作何感想A.認同B.不屑C.欣賞D.無所謂12.“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書中說“滿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幟下領導過多次民族戰(zhàn)爭。這是一個轉折點,民族戰(zhàn)爭失敗的同時又意味著民族抵抗意識的全部喪失?!边@里的“轉折點”應該是A.鴉片戰(zhàn)爭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甲午中日戰(zhàn)爭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13.明大學士李東陽疏言“內閣與瑾(宦官劉瑾),職掌相關,凡調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徑自竄改,或持歸私室,假手他人。臣雖委曲匡持,而因循隱忍,所損已多。”李東陽所述主要是由于A.內閣只是內侍機構B.宦官職掌裁定權C.皇帝專制皇權至上D.丞相制度被廢除14.如圖體現(xiàn)了16世紀法國學者布埃勒對“真正的人”的理解,從中可見人生存的四種層次分別是懶惰、貪婪、奢侈和美德,與石頭、植物、有感性的馬和理性的人相對應。此圖可以用來說明,當時A.新教思想廣泛傳播 B.人文主義得到發(fā)展C.生物進化論的影響 D.個人私欲日益膨脹15.列寧說“俄國的商業(yè)是千百小農與大工業(yè)唯一可能的經濟聯(lián)系”,為此他推行了A.新經濟政策 B.農業(yè)集體化 C.社會主義工業(yè)化 D.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16.“布魯尼(1369—1444)的《佛羅倫薩史》,不再從上帝創(chuàng)世而是從佛羅倫薩的建城寫起;不再記述有關佛羅倫薩建城的神怪傳說和奇跡,而是更多地描寫佛羅倫薩當時的政治生活?!辈牧狭龊鸵暯堑淖兓从沉俗髡撷匍_始擺脫神學束縛②順應宗教改革潮流③具有初步的啟蒙思想意識④具有一定的人文主義思想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17.1978年7月,廣州市對蔬菜流通體制進行改革。其主要內容是:取消“統(tǒng)購包銷,牌價(政府定價)收購”。在蔬菜收購環(huán)節(jié),允許大部分菜品在“牌價”基礎上浮動,最高可上浮40%;少部分菜品不設限價,自由議價成交;個別菜品仍按“牌價”收購。這些政策A.為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借鑒B.標志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啟動C.獲得了廣大民眾的一致?lián)碜oD.表明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穩(wěn)步推進18.關于“法”的認知,古代中國思想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主張。下列項中,體現(xiàn)了韓非子“法”的主張是A.“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B.“以教化為大務”“正法度之宜”C.“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 D.廢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19.“勞工神圣”是一戰(zhàn)后出現(xiàn)于中國社會響亮的口號。據統(tǒng)計,從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夕,《新青年》刊登的有關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和中國工人運動的文章達130余篇。這反映A.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促進了中國勞工的覺醒B.十月革命改變中國勞工階層的社會地位C.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旗幟與方向D.知識分子關注革命思想和工人運動結合20.徐錫齡《熙朝新語》載:“蘇州長間門外南滾黃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曠地,煙戶甚稀……(到了清代前期)上自帝京,遠連交廣,以及海外諸洋,梯航畢至?!Ю镏藤Z,駢肩輻較……吳越州郡,察其市肆,貿遷多系晉省之人?!庇纱丝梢娒髑鍟r期A.開始形成一批繁榮的商業(yè)市鎮(zhèn)B.蘇州成為徽商晉商主要活動區(qū)域C.區(qū)域間長途販運貿易較為繁榮D.蘇州居當時對外貿易的中心地位21.馬丁·路德主張每個基督教徒都可以通過《圣經》直接與上帝溝通。這在當時產生的最具重大影響的是()A.將人們從權威迷信中解放出來 B.動搖了教會在人們心中的權威C.動搖了上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D.動搖了西歐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22.如圖為1929—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示意圖。對此的合理解釋是A.中共中央肅清右傾機會主義錯誤B.“井岡山的斗爭”產生一定影響C.民族矛盾逐漸成為社會主要矛盾D.“工農武裝割據"成為全黨共識23.有學者在研究中國早期國家時注意到:周“克殷踐奄,滅國數(shù)十,而新建之國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魯衛(wèi)晉齊四國,又以王室至親為東方大藩?!边@表明A.官僚體制成為當時社會的主宰B.素養(yǎng)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國家管理權C.以分封制構架國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國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緣關系的明顯影響24.“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之呼聲,以及“愿人人戰(zhàn)死而失臺,決不愿拱手而讓臺”之檄文,出現(xiàn)在A.《南京條約》簽訂后 B.《馬關條約》簽訂后C.臺兒莊戰(zhàn)役開始前 D.二戰(zhàn)末期日本投降前25.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權強化的趨勢明顯。宰相的事權包括兵權、財權、司法權,出現(xiàn)了由分割到集中的過程,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提高國家機構效能的需要 B.適應政治中心南移的形勢C.皇權與相權的矛盾不可調和 D.君主集權體制逐步遭到破壞26.蘇州工人、學生及市民三萬余人舉行盛大的慶祝解放大會,京滬鐵路工人們高唱著《東方紅》和《跟著共產黨走》,涌進慶祝的巨流。一個黃包車夫高興得逢人便說:“我拉了二十多年車,沒像今天這樣快活過。往日真不是人過的日子?。 彼麄儦g慶是因為A.遼沈戰(zhàn)役的勝利 B.平津戰(zhàn)役的勝利C.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 D.渡江戰(zhàn)役的勝利27.1928年7月,蘇聯(lián)以人民委員會的名義提出“活躍租讓政策”口號,給予優(yōu)惠,并在報刊上登出在礦業(yè)、加工工業(yè)、農業(yè)和土壤改良、建筑和住宅架設方面的租讓意向計劃。此舉意在A.深入推行新經濟政策 B.改變計劃經濟管理體制C.積極應對經濟危機沖擊 D.激活社會經濟發(fā)展資源28.有學者認為,重農抑商政策基本上貫穿中國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時期,其中秦朝、漢朝、唐朝、明朝、清朝時期的重農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這一觀點突出反映了A.封建政權加強對社會經濟的干預B.重農抑商政策多出現(xiàn)在統(tǒng)一王朝C.重農抑商的程度與王朝興衰相關D.商業(yè)過度發(fā)展往往影響社會穩(wěn)定29.16世紀葡萄牙著名詩人德卡蒙斯這樣深情地描繪他的祖國:“大陸,在這里是盡頭;大海,在這里才開頭?!痹娋渲蟹从沉怂麑ψ鎳詾楹赖氖茿.成為“海上馬車夫”B.壟斷歐亞之間的貿易C.率先開辟新航路D.處于歐洲商業(yè)中心地位30.20世紀90年代以來,更多發(fā)展中國家和前計劃經濟國家開始擁抱經濟全球化,參與國際分工并從中分享貿易、跨國投資和技術外溢的收益。目前構成全球貿易總額84%的164個WTO締約成員國中,超過半數(shù)是在1995年1月1日確定的創(chuàng)始成員國之后加入的。這表明A.全球化擴大了多邊治理體系范圍B.世界格局變化沖擊了舊的經濟秩序C.世界各國經濟發(fā)展水平差距縮小D.世界經濟格局和權重發(fā)生顯著變化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79—1984年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年均增長率收入農村(家庭收入)17.6%城鎮(zhèn)(職工貨幣工資)8.0%消費水平農村8.9%城鎮(zhèn)4.5%——摘編自《中國經濟年鑒》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鋼產量迅速增長,1983年達到4002萬噸,1986年達到5205萬噸,至2002年達到18224.89萬噸,鋼產量已經連續(xù)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業(yè)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比2001年增長39.30%,2002年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yè)科技活動經費籌集總額比2001年增長33.82%。鋼材品種結構繼續(xù)改善,國民經濟發(fā)展需要的特殊品種和高附加值品種大幅增加?!幾浴吨袊y(tǒng)計年鑒》等目前,我國實行經濟開放政策,爭取利用國際上的資金和先進技術,來幫助我們發(fā)展經濟。這一政策已開始有些效果。但是,從發(fā)達國家取得資金和先進技術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須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爭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艱苦奮斗——鄧小平《我國經濟建設的歷史經驗》(1982年)(1)根據材料一、二,分別概括兩則材料所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2)根據材料一、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材料一、二中歷史現(xiàn)象產生的政策性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國家經濟政策實行帶來的啟示。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67年,美國國會眾議員托馬斯·詹克斯提出報告,主張借鑒中國科舉制及英、法、普魯士等國的文官制度,實行官員考試錄用、選拔制度。1880年海斯總統(tǒng)支持文官制改革。由道曼·伊頓出任文官委員會主席。伊頓發(fā)表《英國文官制度改革史》,為美國文官制度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1881年成立了全國文宮改革聯(lián)盟,改革聯(lián)盟廣泛揭露黨魁分贓的弊端,為進一步推行改革掃清障礙。國會在輿論壓力下,于1883年初通過了由參議員彭德爾頓提出的文官法案,其核心是實行競爭淘汰的考績制,即根據:公職人員的能力和政績,按照公開競爭原則決定其錄用和提拔降退。從此,文官改革開始納入法律程序之內?!幾詣⒕w貽、楊生茂主編《美國通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彭德爾頓法案出臺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彭德爾頓法案實施的意義。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江南地區(qū)水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在一些人口密集地區(qū),糞穢等垃圾泛濫街衢,水質變差,蚊蟲猖獗。對于河污治理,國家頗為重視,江南各地“水利志”中多有記載。但由于缺乏常項經費和專門職掌者,很難保證此類事業(yè)及時、經常地舉辦。乾隆年間,蘇州府虎丘染坊污染河道,造成禾苗受損,景觀破壞,市民健康深受其害。最終在120余位士民聯(lián)合控訴下,蘇州府出面干預,勒令虎丘染坊“移他處開張”。面對河水污染,不少鄉(xiāng)賢善士鑿設義井以行善。嘉道年間吳中首善潘曾沂在城中“浚鑿義井四五十處”,勸導人們飲用井水,“居民賴以得水,獲利者無算”。——摘編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衛(wèi)生觀念與行為及其近代變遷初探》材料二1832年至1866年,英國倫敦等地先后數(shù)次爆發(fā)霍亂疫情。約翰·斯諾發(fā)現(xiàn),霍亂是一種經水傳播的傳染病。這一觀點逐漸被人們所接受,推動了倫敦進行供水改革,治理供水污染。1868年,迫于輿論壓力,議會任命第二屆皇家河流污染委員會,調查是否有必要提供更優(yōu)質的供水。1875年《大公共衛(wèi)生法》對供水、排水等問題進行詳細規(guī)定;1878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對工礦企業(yè)排水、污水處理等進行明確規(guī)定。同時,英國許多大學和機構也專門研究水,水分析逐漸走向科學化。1904年,倫敦市政府收購8家私營供水公司,全面接管供水事務,妥善解決了供水安全。19世紀末當歐洲大陸又出現(xiàn)霍亂時,英國得以幸免?!幾悦肌?9世紀倫敦的供水改革與霍亂防治》(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清代江南地區(qū)水污染出現(xiàn)的原因并概括這一時期水污染治理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概括19世紀后期倫敦供水污染的治理措施及其歷史影響。(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水污染治理的認識。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xiàn),圖中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新文化運動中的白話文運動。而胡適又是白話文運動的倡導者,所以其主張的提出者是胡適??键c: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運動·胡適2、B【解析】試題分析: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實質”。20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發(fā)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使廣大貧農分到了土地,其實質是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A、C、D項是這樣做的目的和結果。所以本題選B?!究键c定位】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土地革命。3、B【解析】

通過材料信息“李沆將皇帝的手詔燒掉”“韓琦對宋神宗的談話”結合所學知識可以看出,宋朝時期官員對政治行為的態(tài)度,說明士大夫具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B正確;宋代加強了皇權,皇權并未受到威脅,排除A;題干主旨是對官僚對皇權的限制,而非士大夫參與決策,排除C;重文輕武與題無關,排除D。4、C【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688年“光榮革命”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掌握政權,1689年《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君主的權力受到法律的制約,不僅表現(xiàn)在當時實行君主立憲,還推動了英國社會從封建到近代民主,故C項正確,B項錯誤;A項描述的是政變之后的權力分配,不符合題意;D項是19世紀中期工業(yè)革命后的狀況,排除。5、D【解析】

以交納年稅作為官員任職甚至是世襲的基本條件,不能保證行政效率,D項正確;官員保證繳納年稅即可職務世襲,不能沖擊貴族政治,不利于階層流動,也不能削弱專制王權,ABC三項錯誤。6、C【解析】

戲曲刻本側重故事情節(jié)再現(xiàn)的插圖模式迎合了市民階層的大眾化的閱讀需求,故材料說明當時商業(yè)出版迎合市場需要,故C正確;插圖模式突出圖畫內容,不能說明活字印刷得到廣泛應用,故A排除;戲曲刻本的出版也不能說明戲曲藝術發(fā)展臻于完善,故B錯誤;材料沒有將市民文化與其它文化形式比較,不能說明市民文化成為社會主流,故D錯誤?!军c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戲曲刻本插圖模式與市民階層大眾化需求之間的關系,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從此角度入手,即可排除無關選項。7、C【解析】

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公元前5世紀雅典、看臺觀眾和演員的表演或者演講地”和所學知識可知,雅典露天劇場的這種設置主要是為了方便公民大會上公民的演講,和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密切相關,C正確;AB說法過于絕對,排除;古希臘政治家善于演講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產物,D排除。故選C。8、C【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時的陳獨秀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已經表現(xiàn)出懷疑態(tài)度。結合所學可知,1919年五四運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此時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已經意識到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不能挽救內憂外患的中國,并認識到了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作用,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是陳獨秀形成這一認識的重要因素,但并非關鍵因素;B選項錯誤,資產階級民主和科學思想是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它與材料中陳獨秀批判資產階級政治共和制度不符;D選項錯誤,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只是讓中國的知識分子看到了資本主義政治文明的缺陷,并未使其形成建立勞動階級專政的國家思想,不是形成這一認識的關鍵因素。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9、D【解析】

秦國“對新取得地方之人民,恐其反復,故令徙之他處,而以赦免之罪人遷實新地”主要是為了瓦解這些新占領地區(qū)的宗法血緣關系,瓦解這些地區(qū)的反抗勢力,從而達到加強對地方統(tǒng)治的目的,而將“遷”入刑的根本原因是集權社會的基本成型,只有在這種社會條件下,君主才可以通過律令體系直接支配每一個人,才可以通過包括刑罰在內的各種方式使他們成為遷移的對象,故選D項;這些遷移的地區(qū)都屬于秦國統(tǒng)治區(qū)域,與擴大王朝統(tǒng)治疆域無關,排除A;B項不是最主要目的,排除;秦國這些舉揹利于削弱地方宗法血緣體系,而不是“鞏固”,排除C。【點睛】本題考查秦漢“以遷入刑”的目的,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現(xiàn)象的能力。10、A【解析】

一戰(zhàn)爆發(fā)之初中國《新群雜志》杜亞泉、梁啟超等當時國內刊物和知名人士均反思和抨擊國家主義的弊端和不足之處,他們是在汲取一戰(zhàn)造成的災難性后果的基礎上反思國內近代化路徑的選擇,除了要實現(xiàn)國家強大、民族獨立外,還要更多關注對人類文明的重塑與探索,避免走上一戰(zhàn)爾虞我詐、自相殘害的局面,故選A;材料主要反映出一戰(zhàn)爆發(fā)對中國知識界思想路徑選擇產生的影響,未反映出一戰(zhàn)在世界文明發(fā)展過程中的影響,排除B;材料雖然提到知識分子對西方國家主義價值觀的抨擊,但僅限于對國家主義的抨擊,并不能說明對西方價值觀的全面抨擊,排除C;材料并未反映外交公理對國家主義的沖擊,排除D?!军c睛】本題考查近代中國思想解放,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現(xiàn)象的能力。11、B【解析】

材料“現(xiàn)在的夷狄和從前不同,他們也有二千年文明”是一種前瞻的眼光看待中外關系,反映作者沖破了傳統(tǒng)的“貴華夏賤夷狄”,與洋務派宣揚“中體西用”思想不符合,必會遭到洋務派的口誅筆伐,故排除ACD,B符合題意。12、D【解析】從材料中的“領導過多次民族戰(zhàn)爭”“失敗”“民族抵抗意識的全部喪失”等信息可知,這次戰(zhàn)爭后,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在華代理人,鎮(zhèn)壓反帝運動,這個轉折點是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故D項正確。其它選項均不滿足條件,故排除。13、C【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宦官專權的現(xiàn)象,內閣的地位、性質與宦官專權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故A錯誤;宦官沒有裁定權,裁決權屬于皇帝,故B錯誤;宦官專權是皇帝專制皇權至上的產物,故C正確;丞相制度被廢除與宦官專權之間也沒有因果關系,故D錯誤。故選C。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材料關鍵信息“宦官劉瑾……職掌相關,凡調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徑自竄改,或持歸私室,假手他人”,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宦官專權的根源出發(fā),即可得出“君主專制”的結論。14、B【解析】

布埃勒認為真正的人是具有理性和美德的,這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精神,B正確;16世紀宗教改革剛剛興起,尚未達到廣泛傳播程度,而且理性本身與新教思想相對,排除A;布埃勒對人的描述并不是按照生物進化過程描述的,排除C;通過題干無法判斷當時社會風氣中是否個人私欲泛濫,排除D。15、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列寧肯定了商業(y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列寧開始推行新經濟政策,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促進經濟的恢復、發(fā)展,因此A選項正確。農業(yè)集體化和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都是斯大林時期的推行的,不是列寧推行的政策,B、C選項錯誤;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排斥商品貨幣關系,與材料信息不符,D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16、C【解析】

“不再從上帝創(chuàng)世而是從佛羅倫薩的建城寫起”說明作者開始擺脫神學束縛,①符合題意;“更多地描寫佛羅倫薩當時的政治生活”體現(xiàn)出作者更多關注現(xiàn)實的人文主義思想,④符合題意;宗教改革是16世紀,時間不符合,②不符合題意;啟蒙思想注重的是理性思維,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和D。故選C。17、A【解析】

廣州市對蔬菜流通體制進行改革發(fā)生在1978年7月,這時十一屆三中全會尚未召開,改革開放尚未拉開帷幕,所以此時的蔬菜價格改革為后來的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借鑒,故選A,排除BD;C選項“一致?lián)碜o”表述過于絕對,事實上,這次改革,菜價上浮40%,也曾引起部分民眾的抱怨與不滿,排除。故選A。18、C【解析】

“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體現(xiàn)了韓非子法治思想,故選C;A指庶人沒有資格受禮遇,大夫擁有特權不受刑,不符合韓非子法治的思想,排除;儒家重視教化,排除B;D體現(xiàn)了民主思想,不符合題意,排除。19、D【解析】

材料“從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夕,《新青年》刊登的有關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和中國工人運動的文章達130余篇”表明知識分子關注革命思想和工人運動結合,故D項正確;中國勞工的覺醒、中國勞工階層的社會地位改變和民主、革命在新文化運動的作用,在材料未體現(xiàn),排除ABC三項。20、C【解析】材料信息“上自帝京,遠連交廣,以及海外諸洋,梯航畢至?!Ю镏藤Z,駢肩輻較”等反映了區(qū)域間長途販運發(fā)展較為迅速,故C項正確;ABD項不符合題意。點睛:材料“上自帝京,遠連交廣,以及海外諸洋,梯航畢至。……千里之商賈,駢肩輻較”是解題的關鍵。21、B【解析】

每個基督教徒都可以通過《圣經》直接與上帝溝通,弱化了教會的地位,動搖了教會在人們心中的權威,B正確;馬丁·路德的主張依然提倡宗教信仰,A排除;馬丁·路德認為上帝是最高的權威,排除C;西歐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是經濟因素,而非信仰因素,排除D。22、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1929一1932年,在“井岡山的斗爭”影響下,出現(xiàn)了眾多農村革命根據地,并且逐漸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B項正確;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是在延安整風運動中才肅清,A項錯誤;這一時期國共兩黨階級矛盾是社會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在九一八事變后逐漸上升,但還不是社會主要矛盾,C項錯誤;1935年的遵義會議后,毛澤東在事實上成為黨的領導核心,“工農武裝割據"才逐漸得到全黨認同,D項錯誤。23、D【解析】由“新建之國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魯衛(wèi)晉齊四國,又以王室至親為東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諸侯國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貴戚統(tǒng)領,故選D;當時是貴族政治體制,故A不符合史實;題干說到的諸侯國不是以素養(yǎng)作為依據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國家管理權,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構建的國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實。點睛:概念學習和理解是歷史考試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有些題目就是在偷換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就很難做對,在考題選項設計中的偷換概念中導致理解失誤而丟分。還有的題涉及的是幾個概念的區(qū)分和準確理解,只有把握每個概念的具體含義才可以,這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對。這一題實際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階段特征。24、B【解析】

根據“愿人人戰(zhàn)死而失臺,決不愿拱手而讓臺”可知,這與《馬關條約》中國割讓臺給日本有關,軍民開展了反割臺斗爭,故B項正確;《南京條約》割讓的是香港;臺兒莊戰(zhàn)役與無關。二戰(zhàn)末期日本投降前的情況與材料中的主旨無關。故排除ACD三項。25、A【解析】

北宋時期過分削弱宰相權力并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所以宰相的事權由分割到集中主要是為了提高國家機構效能,故選D項正確;宰相事權的強化并不能說明君主集權體制遭到破壞,排除A項;宰相事權的集中主要是為了提高國家機構效能,并非是為了適應政治中心南移,排除B;題干不能說明皇權與相權的矛盾難以調和,排除C項。故選D。26、D【解析】

依據材料“蘇州工人、學生及市民三萬余人舉行盛大的慶祝解放大會,京滬鐵路工人們高唱著《東方紅》和《跟著共產黨走》,涌進慶祝的巨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他們歡慶是因為南京解放,和渡江戰(zhàn)役的勝利有關,故D正確;ABC均不符合“蘇州工人、學生及市民三萬余人舉行盛大的慶祝解放大會”,排除。27、D【解析】

在礦業(yè)、加工工業(yè)、農業(yè)和土壤改良等方面的“活躍租讓”能夠推動這些行業(yè)的發(fā)展,有利于激活當時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資源,故D項符合題意;1928年蘇聯(lián)已經結束實行新經濟政策,排除A;當時蘇聯(lián)沒有改變計劃經濟管理體制,也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沖擊,排除BC。故選D。28、A【解析】

根據“秦朝、漢朝、唐朝、明朝、清朝時期的重農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秦漢唐明清時期作為中國古代的大一統(tǒng)王朝,封建政權更加徹底的貫徹了重農抑商政策,反映了封建王權對社會經濟干預的加強,故選A項;重農抑商政策貫穿中國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時期,故排除B項;重農抑商的程度與王朝興衰相關和商業(yè)過度發(fā)展往往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說法明顯不符合史實,故排除C、D項。【點睛】重農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因此在大一統(tǒng)王朝時代為了鞏固統(tǒng)治,對重農抑商政策貫徹的往往更加徹底。29、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葡萄牙開辟新航路的相關內容,從材料中提取信息“16世紀”“葡萄牙”,據此可以排除A、B、D,回顧已學知識可知“海上馬車夫”指的是荷蘭,而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但壟斷歐亞之間貿易及處于歐洲貿易中心的表述均不合葡萄牙的史實,而其只是率先開辟新航路,故選C。考點: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fā)展?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的開辟的背景【名師點睛】分析新航路的開辟的原因。①經濟根源:商品經濟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②社會根源:《馬可。波羅游記》及由此引發(fā)的“尋金熱”。③直接原因:轉口貿易及高額利潤的刺激,尋求與東方直接貿易的途徑。④政治因素:歐洲各國君主強化王權、積極擴張的需要。⑤宗教因素:基督教會向外傳教的需要。⑥社會條件: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天文、地理知識進步;⑦目的:滿足歐洲和亞洲的直接貿易、開辟市場和尋找廉價工業(yè)原料產地的需要。30、A【解析】

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讀材料信息可知,20世紀9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發(fā)展中國家和前計劃經濟國家擁抱經濟全球化,這表明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發(fā)展中國家找到了自己在全球價值鏈中特定的位置,積極融入多邊治理體系,這擴大了多邊治理體系范圍,故選A項;材料信息未體現(xiàn)舊的經濟秩序受到沖擊,故排除B項;經濟全球化雖然為發(fā)展中國家提供了發(fā)展的機遇,但由于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日益擴大,故排除C項;D項中的“權重發(fā)生顯著變化”不符合史實,故排除D項。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歷史現(xiàn)象:材料一:1979—1984年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均有提高;其中,農村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的年均增長率均高于城鎮(zhèn)居民。材料二:鋼產量增加,鋼鐵企業(yè)科技活動經費增,鋼材品種結構繼續(xù)改善。(2)政策:材料一:改革開放的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材料二:經濟體制改革推進,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逐步建立;對外開放,引進外資。(3)啟示:改革要適應國情;要繼續(xù)堅持艱苦奮斗;需要不斷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加大科技投入?!窘馕觥?/p>

(1)歷史現(xiàn)象:材料一:根據材料數(shù)據可知,1979—1984年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均有提高;其中,農村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的年均增長率均高于城鎮(zhèn)居民。材料二:根據材料“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鋼產量迅速增長……2002年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yè)科技活動經費籌集總額比2001年增長33.82%。鋼材品種結構繼續(xù)改善”可知,鋼產量增加,鋼鐵企業(yè)科技活動經費增,鋼材品種結構繼續(xù)改善。(2)政策:材料一:根據材料列舉的時間以及出現(xiàn)的農村收入增加現(xiàn)象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之后實行改革開放,在農村推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促進了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增加和農民收入增幅增速。材料二:根據材料中列舉鋼鐵產量增加時間線索可知,這一時期城市經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