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湖南省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測試(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屆湖南省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測試(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屆湖南省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測試(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屆湖南省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測試(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屆湖南省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測試(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2湖南省2024屆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測試(一)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甲骨文中“宰”,字從宀(mián),從辛,意為家庭內從事執(zhí)役的奴隸罪人,負責王室貴族的飲食、車服等雜役。西周時期“宰”地位不斷提高,逐步成為百官之長,例如周公曾任大宰。這一變化反映A.貴族血緣政治的確立 B.家國同構的政治特征C.官僚政治體制的確立 D.禮樂分封體制的崩潰〖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宰”的身份變化,從貴族的家內奴隸,內臣,演變?yōu)閲腋呒壒倮?,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家庭、家族與國家在組織方面的共通性,即體現出家國同構的特征,故B選項正確;貴族血緣政治主要是指以血緣為紐帶的政治,材料內容沒有體現貴族血緣政治確立的問題,故A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周時期沒有確立官僚政治體制,官僚政治體制在秦朝時期建立,故C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禮樂分封體制沒有在西周時期崩潰,并且材料內容沒有體現禮樂分封體制崩潰的現象,故D選項錯誤。2.離開了夏商周國家政權的支持,華夏族是難以形成和發(fā)展的;離開了漢朝,華夏族主體是難以向漢族轉變的;而沒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交融,隋唐的繁盛和統一就失去了重要的基礎。據材料可知()A.國家與民族發(fā)展具有相互依賴性 B.國家統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C.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制度一脈相承 D.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多元一體特征〖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所學解讀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分析了夏商周以來,國家政權和民族發(fā)展互相支撐,互為基礎的關系,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關于統一和分裂相關問題的探究,排除B項;材料沒有對古代經濟制度以及不同時期政治經濟制度的傳承關系展開論述,排除C項;材料沒有將不同地區(qū)文化的相通性和差異性進行對比,排除D項。故選A項。3.宋高宗紹興三年,某知州針對當地農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況上書朝廷,建議“務令疾速歸業(yè)”,否則清算田產。戶部則提出“身雖在外,家有承管,見今輸送二稅”者,不應清算田產。材料反映宋代A.小農經濟具有韌性和張力 B.社會階層實現垂直流動C.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認同 D.地方官員挑戰(zhàn)中央權威〖答案〗A〖解析〗通過材料我們可以看出宋朝時期農民從商,同時兼營農業(yè),這說明小農經濟具有靈活性和張力,A項正確;允許農民兼業(yè)與社會階層實現垂直流動沒有關系,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重農抑商政策得到普遍認同,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主旨不是地方官員挑戰(zhàn)中央權威,排除D項。故選A項。4.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親自編定《御制大話》三篇頒示天下,其中多是重懲貪官污吏和豪強作惡的案例。他還規(guī)定,凡貪官惡吏,允許民將其“綁縛赴京治罪”?!捌湔?、首領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擋者,其家族誅”。朱元璋此舉旨在()A.重典治吏以維護專制統治 B.完善國家監(jiān)察體系C.消除官員貪污腐敗的現象 D.防止地方分裂割據〖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朱元璋親自編定的《御制大話》多是重懲貪官污吏和豪強作惡的案例,目的是重典治吏以維護專制統治,A項正確;材料是用法律治理官員還有豪強的,不是監(jiān)察,排除B項;“消除”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材料不是為了防止地方分裂割據,從而加強中央集權的,排除D項。故選A項。5."天下之治亂”,自孔孟以來的正統觀點,都是系于君主的“仁”或者“德”,而到了明末清初,黃宗羲卻提出“天下之治亂系于法之存亡”。由此可以看出()A.明清時期法家思想漸成正統 B.儒家思想產生重大內在轉向C.商品經濟發(fā)展推動思想進步 D.黃宗羲背離了儒家核心觀念〖答案〗B〖解析〗材料體現的是關于“天下之之亂”傳統的孔孟與黃宗羲有著不同的主張,其中黃宗羲認為“天下之治亂系于法之存亡”,說明的是儒家思想融合法家部分主張,B正確;明清時期的正統思想是程朱理學,A排除;C與材料無關,排除;黃宗羲的主張是對傳統儒學的繼承和發(fā)展,D排除。故選B。6.“體用之爭”最初指的是清政府內部洋務派和頑固派之間的爭辯,它出現在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過程中。到了清末,擴展到維新派與洋務派的爭論,“體用之爭”有了更新的內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兩次“體用之爭”的實質相同 B.近代思想解放在曲折中發(fā)展C.后者爭論清楚認識落后根源 D.爭論根本目的是實現近代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末(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從洋務派與頑固派關于挽救清王朝統治危機的方式之爭到維新派與洋務派的國體之爭,體現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思想解放運動在曲折中發(fā)展,B項正確;第一次“體用之爭”雙方爭論的焦點在于是否采用西方科技挽救統治危機,第二次則是維新派與洋務派關于國體之爭,實質不同,排除A項;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爭論也沒有清楚認識到近代中國落后的根源所在,排除C項;第一次爭論根本目的是如何維護清王朝統治,排除D項。故選B項。7.1916年初,陳獨秀撰文說:“吾國年來政象,唯有黨派運動,而無國民運動也?!毕M袊那嗄耆四軌蛳穹ㄌm西革命那樣,成為“強有力之國民,使吾國黨派運動進而為國民運動”。陳獨秀旨在A.喚醒青年的公民自覺 B.批判封建倫理道德C.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 D.創(chuàng)立無產階級政黨〖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陳獨秀在1916年初(即新文化運動前期)指出,當時中國政治“唯有黨派運動,未有國民運動”,希望中國能像法國一樣“有強有力的國民”,參與社會改造,推動“國民運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陳獨秀這樣說的目的在于喚醒青年的公民自覺,A選項符合題意;材料并未揭露封建綱常倫理的危害,B選項錯誤;1916年,陳獨秀強調“國民的強有力”、參與社會運動,與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無關,C選項錯誤;材料并沒有提及工人階級及其政黨對社會、國家改造的意義,創(chuàng)立無產階級政黨無關,D選項錯誤。8.1931年,《申報》多次連續(xù)刊登中國福昌煙總公司生產的“馬占山”牌香煙廣告(如圖),使用江橋抗戰(zhàn)英雄馬占山的肖像圖作廣告插圖,同時廣告中還講述了馬將軍孤軍奮戰(zhàn)、奮力殺敵的故事?!渡陥蟆愤@一做法意在A.鼓舞國人的抗日熱情 B.宣傳國民政府正面抗戰(zhàn)C.促進國共關系的緩和 D.推動國民革命運動興起〖答案〗A〖解析〗由材料“使用江橋抗戰(zhàn)英雄馬占山的肖像圖作廣告插圖,同時廣告中還講述了馬將軍孤軍奮戰(zhàn)、奮力殺敵的故事?!笨梢缘贸觥渡陥蟆穼箲?zhàn)英雄事跡的宣傳,企圖以此鼓舞國人的抗戰(zhàn)熱情,故A正確;馬占山是少數民族抗戰(zhàn)英雄,不是正面戰(zhàn)場的作戰(zhàn),故B不正確;材料與國共合作無關,故C不正確;1927年國民革命運動已經失敗,故D不正確。9.1978年9月,在“北方談話”中,鄧小平打破固有的條條框框,講了很多新話,強調了開拓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后,一定要按照國際先進的管理方法、先進的經營方法、先進的定額來管理,也就是按照經濟規(guī)律管理經濟。一句話,就是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補補。”這次談話A.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B.表達了實行對外改革的思想C.揭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 D.明確了發(fā)展市場經濟的目標〖答案〗B〖解析〗根據“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后,一定要按照國際先進的管理方法、先進的經營方法、先進的定額來管理”可知,鄧小平在“北方談話”中表達了實行對外改革的思想,故選B;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確定實事求是為的思想路線,排除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揭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排除C;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了發(fā)展市場經濟的目標,排除D。10.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同西歐的貿易額大幅度增加。在財政方面西歐國家和歐共體向中國提供政府優(yōu)惠貸款和發(fā)展援助。中國還從西歐國家引進先進的技術,到1988年引進總額達到30億美元。另外,中國同東歐各國和非洲國家的經貿關系也不斷發(fā)展。這一現象反映了我國()A.工作著重點的轉移 B.綜合國力不斷增強C.對外開放不斷發(fā)展 D.經濟體制完成轉軌〖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根據題干的信息可知,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同西歐、東歐以及非洲的貿易、技術等方面實現了很大程度的發(fā)展,這一現象反映了我國對外開放不斷發(fā)展,C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的工作著力點出現轉移,排除A項;對外經貿的發(fā)展不能看出綜合國力的提升,排除B項;當時還沒有實現經濟體制轉軌,排除D項。故選C項。11.在古代雅典城市酒神節(jié)上,除舉行各種比賽外,還增加了最具象征意義的四種儀式:10位將軍祭酒儀式、宣布榮譽公民名單、來自提洛同盟各城邦的貢物和烈士遺孤的展示。這些儀式旨在A.塑造公民的城邦意識 B.消融社會的等級界限C.保障民主政治的運行 D.打破貴族的政治壟斷〖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古代雅典在公眾儀式上表彰榮譽公民,對烈士遺孤進行表彰,這會增強民眾對城邦事務的關心,塑造公民的城邦意識,故A項符合題意;社會等級界限的消融在材料中體現不出來,B項不符合題意;民主政治的運行并不會因為公眾儀式的舉行而得到保障,C項不符合題意;貴族對政治的壟斷是梭倫改革打破的,但是材料中并沒有體現出來,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12.蔗糖在中世紀的歐洲是難得的奢侈品,哥倫布于1493年首次把甘蔗帶到北美洲,葡萄牙人在巴西的甘蔗產業(yè)極其成功。后來,甘蔗隨著西班牙殖民者的腳步,進入菲律賓和太平洋群島,此后蔗糖進入千家萬戶這一變化()A.反映出民眾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B.促進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快速發(fā)展C.是殖民擴張和奴隸貿易興盛的結果 D.說明新航路開辟引發(fā)了價格革命〖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正向、本質、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歐洲、近代世界。據材料可知,蔗糖在中世紀的歐洲是奢侈品,但是到了近代,隨著殖民擴張和奴隸貿易的發(fā)展,蔗糖的產量和貿易量大增,蔗糖逐漸普及,C項正確;蔗糖逐漸普及不代表民眾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馬尼拉大帆船貿易,排除B項;價格革命是16—17世紀由于美洲廉價金銀流入歐洲而引起的歐洲金銀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材料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C項。13.1836年,一些德意志政治流亡者在巴黎秘密成立了“正義者同盟”,成員是以縫紉工人為主手工業(yè)工人和空想社會主義者;同盟一.面進行宣傳組織,一面進行秘密革命活動,在倫敦、瑞士、德意志等地建立了支部,后經過改組更名為共產主義同盟。該組織的建立()A.推動了工人運動走向高潮 B.深受馬克思恩格斯影響C.緩和了資本主義社會矛盾 D.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關鍵信息“手工業(yè)工人”“共產主義同盟”可知,這主要和馬克思、恩格斯有關,B正確;此時工人運動剛剛興起,A排除;工人運動是資本主義社會矛盾激化的產物,C排除;D是《宣言》發(fā)表的意義,排除。故選B。14.1920年6月,英國工黨秘書布克斯頓訪問俄國后,在報告中寫道:農民贊成革命,而現在蘇維埃政府又是革命的代表。他們也抱怨它,咒罵它,但是當有機會推翻它時,他們又說“不”。由此可知當時A.英國工黨全力支持俄國新政權 B.蘇維埃政府缺乏群眾基礎C.農民為政權鞏固做出了貢獻 D.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刻不容緩〖答案〗C〖解析〗由材料“1920年6月”“農民贊成革命”“也抱怨它,咒罵它”“他們又說‘不’”等信息可知,當時俄國處于國內革命戰(zhàn)爭期間,盡管農民對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繼續(xù)推行表示不滿,但還是支持蘇維埃政權贏得了國內革命戰(zhàn)爭的勝利,這說明農民為政權鞏固做出了貢獻,故選C項。材料中英國工黨秘書只是在陳述客觀事實,并未表明其對革命的態(tài)度,故無法得出A項結論,排除;蘇維埃政府是“革命的代表”,農民反對推翻它,這說明蘇維埃政府有著人民群眾的支持,B項說法與材料不符,排除;農民盡管對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有所不滿,但仍舊支持蘇維埃政府,這說明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還未完全激發(fā)社會矛盾,故無法得出新經濟政策實施刻不容緩的結論,排除D項。15.1958年戴高樂重新掌權后,反對在法國領土上部署導彈,禁止美國核武器運進法國,通知美國把核彈頭和核轟炸機撤到英國與聯邦德國,并公開呼吁西歐在軍事和防務上扮演更加獨立的角色。由此可見()A.法國堅持獨立自主維護國家利益 B.資本主義陣營走向瓦解C.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 D.歐盟崛起威脅美國霸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8年(法國)。根據材料“反對在法國領土上部署導彈,禁止美國核武器運進法國”與“并公開呼吁西歐在軍事和防務上扮演更加獨立的角色?!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在兩極格局下,不受美國的霸權主義政策裹挾,堅持堅持獨立自主維護法國的國家利益,A項正確;“資本主義陣營走向瓦解”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是在20世紀90年代,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歐盟”成立于1992年,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6.2020年5月8日,聯合國糧農組織西非地區(qū)代表處表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大約有2.39億人面臨糧食安全問題。隨著疫情暴發(fā),這個數字可能會急劇增加。據此可知A.疫情加劇糧食安全問題 B.中國大量增加糧食進口C.各國重視食品安全問題 D.中東國家面臨饑餓威脅〖答案〗A〖解析〗據材料“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大約有2.39億人面臨糧食安全問題。隨著疫情暴發(fā),這個數字可能會急劇增加”可知疫情加劇糧食安全問題,A項正確;材料表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面臨糧食安全問題,未涉及中國、中東國家和世界各國的情況,排除BCD三項。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費孝通先生認為:“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的,但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則是幾千年的歷史過程所形成的?!辈牧弦话⒈C建國后,不少漢族農業(yè)人口流入,對流入漢民筑城以居之,“又為定配偶、教墾藝,以生養(yǎng)之”。契丹人漸漸由原先“衣皮食肉”變得喜好穿著絲、麻制品。遼朝境內的陶瓷制造業(yè)興起,產品風格與造型多樣,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極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在唐代時已經有渤海人衣漢族服飾情況,在同契丹族接觸后,也出現穿著帶有契丹族服飾風格的渤海人。契丹統治者以儒家經典教授諸生,還開科取士。圣宗更是將以儒家政治學說為指導的《貞觀政要》奉為圭臬。遼朝統治者效法漢人制定相關禮儀,逐漸將本民族特有之禮制與漢人禮制相結合,形成新的符合實際需要的禮儀制度?!幾岳钊镡稄倪|朝內民族交融看“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材料二雍正認為如果沒有國家“大一統”,民族之間就會充滿矛盾,以致彼此詆毀,相互排斥,“北人詆南為島夷,南人指北為索虜”。各民族只有在統一政權之下,“交相做勉,共遵蕩平正直之王道”,才能形成新的民族“大一統”意識。雍正認為“柔遠之道,分疆與睦鄰論,則睦鄰為美。畏威與懷德較,則懷德為上”。雍正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觀念深有體悟,認為“生民之道,惟有德者可為天下君”,“德足以君天下,則天錫佑之以為天下君”。在雍正看來,清朝實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一統”,“海隅日出之鄉(xiāng),普天率土之眾,莫不知大一統之在我朝”。——摘編自宮巖、武雪彬《雍正民族“大一統”思想與清代國家治理的探索》(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遼朝內民族交融的特點及意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雍正民族“大一統”思想的主要內容。〖答案〗(1)特點:結構上以漢族文化為主導,雙向發(fā)展;方式上以和平友好交往為主流,兼有移民、戰(zhàn)爭等交往;內容上以儒家思想為民族的精神支柱,既涉及物質文明,也包含精神文明。意義:促進民族交融,有利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促進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為元朝進行徹底的統一做鋪墊;加快一些民族與地區(qū)的封建化進程;推動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與進步;為元明清的繁榮奠定了基礎。(2)主要內容:充分認識國家“大一統”是民族“大一統”的重要前提(或答兩者關系均可);民族“大一統”方式多樣,以相互交流學習為主;強調德政是維護和鞏固民族“大一統”的重要保障?!冀馕觥健拘?】本題是特點類和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遼朝時期的中國。第一小問特點,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結構、方式、內容等方面思考。結構上,據材料一“契丹人漸漸由原先‘衣皮食肉’變得喜好穿著絲、麻制品。遼朝境內的陶瓷制造業(yè)興起,產品風格與造型多樣,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極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在唐代時已經有渤海人衣漢族服飾情況,在同契丹族接觸后,也出現穿著帶有契丹族服飾風格的渤海人”可得出以漢族文化為主導,雙向發(fā)展;方式上,據材料一“不少漢族農業(yè)人口流入”“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極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在唐代時已經有渤海人衣漢族服飾情況,在同契丹族接觸后,也出現穿著帶有契丹族服飾風格的渤海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以和平友好交往為主流,兼有移民、戰(zhàn)爭等交往;內容上,據材料一“契丹人漸漸由原先‘衣皮食肉’變得喜好穿著絲、麻制品。遼朝境內的陶瓷制造業(yè)興起,產品風格與造型多樣,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極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薄捌醯そy治者以儒家經典教授諸生,還開科取士。圣宗更是將以儒家政治學說為指導的《貞觀政要》奉為圭臬。遼朝統治者效法漢人制定相關禮儀,逐漸將本民族特有之禮制與漢人禮制相結合”可得出以儒家思想為民族的精神支柱,既涉及物質文明,也包含精神文明。第二小問意義,結合第一小問特點,以漢族文化為主導,以和平友好交往為主流,兼有移民、戰(zhàn)爭等交往,以儒家思想為民族的精神支柱,既涉及物質文明,也包含精神文明雙向發(fā)展,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促進民族交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為元朝統一做鋪墊、加快一些民族與地區(qū)的封建化進程、推動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與進步、為元明清的繁榮奠定了基礎等角度作答?!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朝雍正時期的中國。據材料二“沒有國家‘大一統’,民族之間就會充滿矛盾”“各民族只有在統一政權之下,‘交相做勉,共遵蕩平正直之王道’,才能形成新的民族‘大一統’意識”可得出充分認識國家“大一統”是民族“大一統”的重要前提;據材料二“交相做勉,共遵蕩平正直之王道”可得出”民族“大一統”方式多樣,以相互交流學習為主;據材料二“畏威與懷德較,則懷德為上”“生民之道,惟有德者可為天下君”“德足以君天下,則天錫佑之以為天下君”可得出強調德政是維護和鞏固民族“大一統”的重要保障。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信用”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多表述為“誠信”。在中國古代,作為倫理準則的誠信,適用于封閉的以血緣和地緣為紐帶的“熟人社會”。誠信的實現要依靠“上行下效”,依靠榜樣的力量。誠信是由社會輿論和個體內心信念保障實施的,如果不履行道德義務(如對君盡忠、對父母盡孝、對朋友誠信等)就會失去面子,不僅會受到他人譴責,而且會被人群疏遠從而失去在社會關系中的地位。對于背信之人的懲罰,無需借助法律手段。誠信作為立身之本,作為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甚至成為治國之道,是社會正常運轉的重要基礎?!幾酝跤窕?、宋桂紅《談中、西方文化中信用的觀念》材料二西方傳統信用文化認為個人自由是締結契約的前提?!靶拧笔沁m用于“陌生人”之間的原則,是體現社會正義的重要方面,人們普遍認同誠信觀念的經濟價值。羅馬法中已建立了相應的誠信契約制度。在誠信契約中,債務人不僅要承擔契約規(guī)定的義務,而且必須承擔誠實、善意的補充義務。建立在契約關系之上的西方信用文化帶有法律和秩序的屬性,能夠起到協調人際關系、凈化經濟活動運行環(huán)境的作用。——摘編自李新庚《信用理論與制度建設研究》(1)根據材料,概括中國與西方在傳統“信用”文化上的不同之處。(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西方傳統“信用”文化產生的社會背景及其共同的歷史價值。〖答案〗(1)不同之處:(2)背景:中國:農業(yè)經濟為主導;宗法觀念的影響;儒家思想成為主流。西方:商品經濟的發(fā)達;羅馬法的影響;契約精神影響廣泛。歷史價值:協調人際關系,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凈化經濟活動的運行環(huán)境;是東西方思想發(fā)展史上的寶貴遺產?!冀馕觥剑?)不同之處:中國方面:由材料一“在中國古代,作為倫理準則的誠信,適用于封閉的以血緣和地緣為紐帶的‘熟人社會’”可知,中國的信用文化適用于以血緣關系和地緣為紐帶的“熟人社會”;由材料一“誠信的實現要依靠‘上行下效’,依靠榜樣的力量……對于背信之人的懲罰,無需借助法律手段”可知,中國的信用文化是以榜樣、社會輿論和道德約束進行保障的;由材料一“如果不履行道德義務(如對君盡忠、對父母盡孝、對朋友誠信等)就會……”可知,中國的信用文化側重于社會倫理道德義務;由材料一“誠信作為立身之本,作為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甚至成為治國之道”可知,中國信用文化是立身之本、治國之道。西方方面:由材料二“‘信’是適用于‘陌生人’之間的原則,是體現社會正義的重要方面,人們普遍認同誠信觀念的經濟價值”可知,西方的信用文化適用于“陌生人之間”,是社會正義的表現,在內容上側重于社會經濟活動;由材料“羅馬法中已建立了相應的誠信契約制度……建立在契約關系之上的西方信用文化帶有法律和秩序的屬性”可知,西方的信用文化是以制度和法律進行保障的。(2)背景:結合所學知識可從政治、經濟、文化等角度進行歸納分析。中國信用文化的產生主要和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宗法觀念的影響、儒家思想的影響等。西方信用文化的產生主要和商品經濟的發(fā)達、羅馬法的影響、契約精神的影響等。歷史價值:首先,文明具有多樣性,即使中西方的信用文化在側重點、適用范圍等方面存在差異,但必須要肯定的是它們都是人類思想發(fā)展史上的寶貴遺產;其次,結合材料一、二的相關論述可知,中西方的信用文化都是人的立身之本,能有效地協調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穩(wěn)定;最后,中國古代的商人群體同樣也非常推崇信用文化,講究誠信經營,再結合材料二的相關論述可知,中西方信用文化都有利于凈化經濟活動的運行環(huán)境。19.材料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發(fā)表《開羅宣言》稱,三大盟國此次進行戰(zhàn)爭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決不為自己圖利,亦無拓展領土之意。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我三大盟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決定在相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fā)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并強調《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日本主權限于四島及盟國決定的其它小島。在雅爾塔會議上,美蘇對朝鮮以三八線進行了劃分。戰(zhàn)后英蘇分別占領南朝鮮并最終分別扶植了政權。根據二戰(zhàn)結束前的商定,日本由多國占領,然而,戰(zhàn)爭結束后事實上由美國獨占,并根據美國的全球利益對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于1951年簽訂《舊金山對日和約》和《美日安全條約》,美國與日本締結的軍事同盟。——據《國條約集》等整理(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遠東政策的變化。(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遠東政策變化的影響?!即鸢浮剑?)變化:對日本,打敗并懲治日本到扶植并與日本結盟;對中國,支持中國抗日并收回被占領土到扶蔣反共,敵視新中國;對朝鮮,實現朝鮮自由獨立到扶植親美政權、分裂朝鮮。(2)影響:使日本未能得到應有懲治,加速了日本的崛起;使朝鮮半島長期處于分裂狀態(tài);惡化中國對外交往環(huán)境,威脅中國安全,阻礙中國統一;使冷戰(zhàn)擴展到遠東地區(qū),惡化了遠東國際局勢等。〖解析〗(1)變化:由材料“在于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美國與日本締結的軍事同盟”可知,對日本,美國由最初的打敗并懲治日本逐步轉變?yōu)榉鲋膊⑴c日本結盟;由材料“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對中國,美國由最初的支持中國抗日并收回被占領土逐步轉變?yōu)榉鍪Y反共,敵視新中國;由材料“使朝鮮自由獨立……戰(zhàn)后英蘇分別占領南朝鮮并最終分別扶植了政權”可知,對朝鮮,美國由最初的幫助朝鮮實現自由獨立逐步轉變?yōu)榉鲋灿H美政權、分裂朝鮮。(2)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局部和整體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從局部看,美國對日本的扶持使日本未能得到應有懲治,加速了日本的崛起;對朝鮮,則是使其長期處于分裂狀態(tài);對中國,美國遠東政策的轉變惡化中國對外交往環(huán)境,威脅中國安全,阻礙中國統一;從整體看,美國遠東政策的轉變使冷戰(zhàn)擴展到遠東地區(qū),惡化了遠東國際局勢。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宣傳畫又稱招貼畫,是以宣傳、制造社會輿論和氣氛為目的的繪畫,集中反映特定的歷史內容和相關歷史背景,通常指政治宣傳畫。歷史的透視:一幅宣傳畫《堅決完成一九五三年的偉大任務》根據材料,結合相關的中國現代史知識,以“《堅決完成一九五三年的偉大任務》賞析”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即鸢浮筋}目:《堅決完成一九五三年偉大任務》賞析賞析:該圖由一個形象高大的人物及其背后從上至下的三幅組圖構成。形象高大人物身后下方的一幅圖中有“票箱”二字,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各式人物及漢族、少數民族的人物都踴躍地排隊往票箱里投票,顯示了1953年新中國第一次普選人民代表,體現了代表的廣泛性,充分說明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人民實現了當家作主。形象高大人物身后第二幅圖中有工人及工業(yè)建設的信息,體現出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的開展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歷史信息。形象高大人物身后最上面一幅圖中,有持槍投彈的解放軍戰(zhàn)士,體現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壯舉,這次戰(zhàn)爭的勝利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形象高大的人物昂胸,目光前視、堅定,舉起右手,突出體現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民主政治建設、經濟建設、國家主權維護等領域必勝的信心,以及維護和平的堅定信念?!冀馕觥奖绢}是論述題之歷史短文撰寫類,時空是1953年的中國。據材料“宣傳畫中的歷史”,結合圖畫名稱,得出這是一幅宣傳畫。據圖示整體信息可知該圖由一個形象高大的人物及其背后從上至下的三幅組圖構成。據此畫信息“形象高大人物身后下方的一幅圖中有‘票箱’二字,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各式人物及漢族、少數民族的人物都踴躍地排隊往票箱里投票”,為我們傳達出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信息,并結合所學可得出,這體現了1953年新中國第一次普選人民代表時的情景,體現了人民代表的廣泛性,充分說明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人民實現了當家作主。宣傳畫中“形象高大人物身后第二幅圖中有工人及工業(yè)建設的信息”,為我們描繪了當時工業(yè)建設的情況,體現出第一個五年計劃正在開展,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正在熱火朝天的展開。據此畫信息“形象高大人物身后最上面一幅圖中,有持槍投彈的解放軍戰(zhàn)士”并結合所學可得出解放軍戰(zhàn)士捍衛(wèi)國家領土安全,體現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壯舉,這次戰(zhàn)爭的勝利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最后,總結歸納,升華主題,完成表述,如畫中“形象高大的人物昂胸,目光前視、堅定,舉起右手”,為我們描繪了此時人們心中的偉大信念,突出體現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民主政治建設、經濟建設、國家主權維護等領域必勝的信心,以及維護和平的堅定信念。湖南省2024屆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測試(一)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甲骨文中“宰”,字從宀(mián),從辛,意為家庭內從事執(zhí)役的奴隸罪人,負責王室貴族的飲食、車服等雜役。西周時期“宰”地位不斷提高,逐步成為百官之長,例如周公曾任大宰。這一變化反映A.貴族血緣政治的確立 B.家國同構的政治特征C.官僚政治體制的確立 D.禮樂分封體制的崩潰〖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宰”的身份變化,從貴族的家內奴隸,內臣,演變?yōu)閲腋呒壒倮?,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家庭、家族與國家在組織方面的共通性,即體現出家國同構的特征,故B選項正確;貴族血緣政治主要是指以血緣為紐帶的政治,材料內容沒有體現貴族血緣政治確立的問題,故A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周時期沒有確立官僚政治體制,官僚政治體制在秦朝時期建立,故C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禮樂分封體制沒有在西周時期崩潰,并且材料內容沒有體現禮樂分封體制崩潰的現象,故D選項錯誤。2.離開了夏商周國家政權的支持,華夏族是難以形成和發(fā)展的;離開了漢朝,華夏族主體是難以向漢族轉變的;而沒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交融,隋唐的繁盛和統一就失去了重要的基礎。據材料可知()A.國家與民族發(fā)展具有相互依賴性 B.國家統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C.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制度一脈相承 D.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多元一體特征〖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所學解讀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分析了夏商周以來,國家政權和民族發(fā)展互相支撐,互為基礎的關系,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關于統一和分裂相關問題的探究,排除B項;材料沒有對古代經濟制度以及不同時期政治經濟制度的傳承關系展開論述,排除C項;材料沒有將不同地區(qū)文化的相通性和差異性進行對比,排除D項。故選A項。3.宋高宗紹興三年,某知州針對當地農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況上書朝廷,建議“務令疾速歸業(yè)”,否則清算田產。戶部則提出“身雖在外,家有承管,見今輸送二稅”者,不應清算田產。材料反映宋代A.小農經濟具有韌性和張力 B.社會階層實現垂直流動C.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認同 D.地方官員挑戰(zhàn)中央權威〖答案〗A〖解析〗通過材料我們可以看出宋朝時期農民從商,同時兼營農業(yè),這說明小農經濟具有靈活性和張力,A項正確;允許農民兼業(yè)與社會階層實現垂直流動沒有關系,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重農抑商政策得到普遍認同,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主旨不是地方官員挑戰(zhàn)中央權威,排除D項。故選A項。4.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親自編定《御制大話》三篇頒示天下,其中多是重懲貪官污吏和豪強作惡的案例。他還規(guī)定,凡貪官惡吏,允許民將其“綁縛赴京治罪”。“其正官、首領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擋者,其家族誅”。朱元璋此舉旨在()A.重典治吏以維護專制統治 B.完善國家監(jiān)察體系C.消除官員貪污腐敗的現象 D.防止地方分裂割據〖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朱元璋親自編定的《御制大話》多是重懲貪官污吏和豪強作惡的案例,目的是重典治吏以維護專制統治,A項正確;材料是用法律治理官員還有豪強的,不是監(jiān)察,排除B項;“消除”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材料不是為了防止地方分裂割據,從而加強中央集權的,排除D項。故選A項。5."天下之治亂”,自孔孟以來的正統觀點,都是系于君主的“仁”或者“德”,而到了明末清初,黃宗羲卻提出“天下之治亂系于法之存亡”。由此可以看出()A.明清時期法家思想漸成正統 B.儒家思想產生重大內在轉向C.商品經濟發(fā)展推動思想進步 D.黃宗羲背離了儒家核心觀念〖答案〗B〖解析〗材料體現的是關于“天下之之亂”傳統的孔孟與黃宗羲有著不同的主張,其中黃宗羲認為“天下之治亂系于法之存亡”,說明的是儒家思想融合法家部分主張,B正確;明清時期的正統思想是程朱理學,A排除;C與材料無關,排除;黃宗羲的主張是對傳統儒學的繼承和發(fā)展,D排除。故選B。6.“體用之爭”最初指的是清政府內部洋務派和頑固派之間的爭辯,它出現在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過程中。到了清末,擴展到維新派與洋務派的爭論,“體用之爭”有了更新的內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兩次“體用之爭”的實質相同 B.近代思想解放在曲折中發(fā)展C.后者爭論清楚認識落后根源 D.爭論根本目的是實現近代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末(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從洋務派與頑固派關于挽救清王朝統治危機的方式之爭到維新派與洋務派的國體之爭,體現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思想解放運動在曲折中發(fā)展,B項正確;第一次“體用之爭”雙方爭論的焦點在于是否采用西方科技挽救統治危機,第二次則是維新派與洋務派關于國體之爭,實質不同,排除A項;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爭論也沒有清楚認識到近代中國落后的根源所在,排除C項;第一次爭論根本目的是如何維護清王朝統治,排除D項。故選B項。7.1916年初,陳獨秀撰文說:“吾國年來政象,唯有黨派運動,而無國民運動也?!毕M袊那嗄耆四軌蛳穹ㄌm西革命那樣,成為“強有力之國民,使吾國黨派運動進而為國民運動”。陳獨秀旨在A.喚醒青年的公民自覺 B.批判封建倫理道德C.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 D.創(chuàng)立無產階級政黨〖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陳獨秀在1916年初(即新文化運動前期)指出,當時中國政治“唯有黨派運動,未有國民運動”,希望中國能像法國一樣“有強有力的國民”,參與社會改造,推動“國民運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陳獨秀這樣說的目的在于喚醒青年的公民自覺,A選項符合題意;材料并未揭露封建綱常倫理的危害,B選項錯誤;1916年,陳獨秀強調“國民的強有力”、參與社會運動,與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無關,C選項錯誤;材料并沒有提及工人階級及其政黨對社會、國家改造的意義,創(chuàng)立無產階級政黨無關,D選項錯誤。8.1931年,《申報》多次連續(xù)刊登中國福昌煙總公司生產的“馬占山”牌香煙廣告(如圖),使用江橋抗戰(zhàn)英雄馬占山的肖像圖作廣告插圖,同時廣告中還講述了馬將軍孤軍奮戰(zhàn)、奮力殺敵的故事?!渡陥蟆愤@一做法意在A.鼓舞國人的抗日熱情 B.宣傳國民政府正面抗戰(zhàn)C.促進國共關系的緩和 D.推動國民革命運動興起〖答案〗A〖解析〗由材料“使用江橋抗戰(zhàn)英雄馬占山的肖像圖作廣告插圖,同時廣告中還講述了馬將軍孤軍奮戰(zhàn)、奮力殺敵的故事?!笨梢缘贸觥渡陥蟆穼箲?zhàn)英雄事跡的宣傳,企圖以此鼓舞國人的抗戰(zhàn)熱情,故A正確;馬占山是少數民族抗戰(zhàn)英雄,不是正面戰(zhàn)場的作戰(zhàn),故B不正確;材料與國共合作無關,故C不正確;1927年國民革命運動已經失敗,故D不正確。9.1978年9月,在“北方談話”中,鄧小平打破固有的條條框框,講了很多新話,強調了開拓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后,一定要按照國際先進的管理方法、先進的經營方法、先進的定額來管理,也就是按照經濟規(guī)律管理經濟。一句話,就是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補補?!边@次談話A.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B.表達了實行對外改革的思想C.揭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 D.明確了發(fā)展市場經濟的目標〖答案〗B〖解析〗根據“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后,一定要按照國際先進的管理方法、先進的經營方法、先進的定額來管理”可知,鄧小平在“北方談話”中表達了實行對外改革的思想,故選B;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確定實事求是為的思想路線,排除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揭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排除C;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了發(fā)展市場經濟的目標,排除D。10.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同西歐的貿易額大幅度增加。在財政方面西歐國家和歐共體向中國提供政府優(yōu)惠貸款和發(fā)展援助。中國還從西歐國家引進先進的技術,到1988年引進總額達到30億美元。另外,中國同東歐各國和非洲國家的經貿關系也不斷發(fā)展。這一現象反映了我國()A.工作著重點的轉移 B.綜合國力不斷增強C.對外開放不斷發(fā)展 D.經濟體制完成轉軌〖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根據題干的信息可知,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同西歐、東歐以及非洲的貿易、技術等方面實現了很大程度的發(fā)展,這一現象反映了我國對外開放不斷發(fā)展,C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的工作著力點出現轉移,排除A項;對外經貿的發(fā)展不能看出綜合國力的提升,排除B項;當時還沒有實現經濟體制轉軌,排除D項。故選C項。11.在古代雅典城市酒神節(jié)上,除舉行各種比賽外,還增加了最具象征意義的四種儀式:10位將軍祭酒儀式、宣布榮譽公民名單、來自提洛同盟各城邦的貢物和烈士遺孤的展示。這些儀式旨在A.塑造公民的城邦意識 B.消融社會的等級界限C.保障民主政治的運行 D.打破貴族的政治壟斷〖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古代雅典在公眾儀式上表彰榮譽公民,對烈士遺孤進行表彰,這會增強民眾對城邦事務的關心,塑造公民的城邦意識,故A項符合題意;社會等級界限的消融在材料中體現不出來,B項不符合題意;民主政治的運行并不會因為公眾儀式的舉行而得到保障,C項不符合題意;貴族對政治的壟斷是梭倫改革打破的,但是材料中并沒有體現出來,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12.蔗糖在中世紀的歐洲是難得的奢侈品,哥倫布于1493年首次把甘蔗帶到北美洲,葡萄牙人在巴西的甘蔗產業(yè)極其成功。后來,甘蔗隨著西班牙殖民者的腳步,進入菲律賓和太平洋群島,此后蔗糖進入千家萬戶這一變化()A.反映出民眾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B.促進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快速發(fā)展C.是殖民擴張和奴隸貿易興盛的結果 D.說明新航路開辟引發(fā)了價格革命〖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正向、本質、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歐洲、近代世界。據材料可知,蔗糖在中世紀的歐洲是奢侈品,但是到了近代,隨著殖民擴張和奴隸貿易的發(fā)展,蔗糖的產量和貿易量大增,蔗糖逐漸普及,C項正確;蔗糖逐漸普及不代表民眾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馬尼拉大帆船貿易,排除B項;價格革命是16—17世紀由于美洲廉價金銀流入歐洲而引起的歐洲金銀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材料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C項。13.1836年,一些德意志政治流亡者在巴黎秘密成立了“正義者同盟”,成員是以縫紉工人為主手工業(yè)工人和空想社會主義者;同盟一.面進行宣傳組織,一面進行秘密革命活動,在倫敦、瑞士、德意志等地建立了支部,后經過改組更名為共產主義同盟。該組織的建立()A.推動了工人運動走向高潮 B.深受馬克思恩格斯影響C.緩和了資本主義社會矛盾 D.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關鍵信息“手工業(yè)工人”“共產主義同盟”可知,這主要和馬克思、恩格斯有關,B正確;此時工人運動剛剛興起,A排除;工人運動是資本主義社會矛盾激化的產物,C排除;D是《宣言》發(fā)表的意義,排除。故選B。14.1920年6月,英國工黨秘書布克斯頓訪問俄國后,在報告中寫道:農民贊成革命,而現在蘇維埃政府又是革命的代表。他們也抱怨它,咒罵它,但是當有機會推翻它時,他們又說“不”。由此可知當時A.英國工黨全力支持俄國新政權 B.蘇維埃政府缺乏群眾基礎C.農民為政權鞏固做出了貢獻 D.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刻不容緩〖答案〗C〖解析〗由材料“1920年6月”“農民贊成革命”“也抱怨它,咒罵它”“他們又說‘不’”等信息可知,當時俄國處于國內革命戰(zhàn)爭期間,盡管農民對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繼續(xù)推行表示不滿,但還是支持蘇維埃政權贏得了國內革命戰(zhàn)爭的勝利,這說明農民為政權鞏固做出了貢獻,故選C項。材料中英國工黨秘書只是在陳述客觀事實,并未表明其對革命的態(tài)度,故無法得出A項結論,排除;蘇維埃政府是“革命的代表”,農民反對推翻它,這說明蘇維埃政府有著人民群眾的支持,B項說法與材料不符,排除;農民盡管對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有所不滿,但仍舊支持蘇維埃政府,這說明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還未完全激發(fā)社會矛盾,故無法得出新經濟政策實施刻不容緩的結論,排除D項。15.1958年戴高樂重新掌權后,反對在法國領土上部署導彈,禁止美國核武器運進法國,通知美國把核彈頭和核轟炸機撤到英國與聯邦德國,并公開呼吁西歐在軍事和防務上扮演更加獨立的角色。由此可見()A.法國堅持獨立自主維護國家利益 B.資本主義陣營走向瓦解C.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 D.歐盟崛起威脅美國霸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8年(法國)。根據材料“反對在法國領土上部署導彈,禁止美國核武器運進法國”與“并公開呼吁西歐在軍事和防務上扮演更加獨立的角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在兩極格局下,不受美國的霸權主義政策裹挾,堅持堅持獨立自主維護法國的國家利益,A項正確;“資本主義陣營走向瓦解”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是在20世紀90年代,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歐盟”成立于1992年,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6.2020年5月8日,聯合國糧農組織西非地區(qū)代表處表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大約有2.39億人面臨糧食安全問題。隨著疫情暴發(fā),這個數字可能會急劇增加。據此可知A.疫情加劇糧食安全問題 B.中國大量增加糧食進口C.各國重視食品安全問題 D.中東國家面臨饑餓威脅〖答案〗A〖解析〗據材料“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大約有2.39億人面臨糧食安全問題。隨著疫情暴發(fā),這個數字可能會急劇增加”可知疫情加劇糧食安全問題,A項正確;材料表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面臨糧食安全問題,未涉及中國、中東國家和世界各國的情況,排除BCD三項。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費孝通先生認為:“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的,但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則是幾千年的歷史過程所形成的?!辈牧弦话⒈C建國后,不少漢族農業(yè)人口流入,對流入漢民筑城以居之,“又為定配偶、教墾藝,以生養(yǎng)之”。契丹人漸漸由原先“衣皮食肉”變得喜好穿著絲、麻制品。遼朝境內的陶瓷制造業(yè)興起,產品風格與造型多樣,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極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在唐代時已經有渤海人衣漢族服飾情況,在同契丹族接觸后,也出現穿著帶有契丹族服飾風格的渤海人。契丹統治者以儒家經典教授諸生,還開科取士。圣宗更是將以儒家政治學說為指導的《貞觀政要》奉為圭臬。遼朝統治者效法漢人制定相關禮儀,逐漸將本民族特有之禮制與漢人禮制相結合,形成新的符合實際需要的禮儀制度?!幾岳钊镡稄倪|朝內民族交融看“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材料二雍正認為如果沒有國家“大一統”,民族之間就會充滿矛盾,以致彼此詆毀,相互排斥,“北人詆南為島夷,南人指北為索虜”。各民族只有在統一政權之下,“交相做勉,共遵蕩平正直之王道”,才能形成新的民族“大一統”意識。雍正認為“柔遠之道,分疆與睦鄰論,則睦鄰為美。畏威與懷德較,則懷德為上”。雍正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觀念深有體悟,認為“生民之道,惟有德者可為天下君”,“德足以君天下,則天錫佑之以為天下君”。在雍正看來,清朝實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一統”,“海隅日出之鄉(xiāng),普天率土之眾,莫不知大一統之在我朝”?!幾詫m巖、武雪彬《雍正民族“大一統”思想與清代國家治理的探索》(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遼朝內民族交融的特點及意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雍正民族“大一統”思想的主要內容?!即鸢浮剑?)特點:結構上以漢族文化為主導,雙向發(fā)展;方式上以和平友好交往為主流,兼有移民、戰(zhàn)爭等交往;內容上以儒家思想為民族的精神支柱,既涉及物質文明,也包含精神文明。意義:促進民族交融,有利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促進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為元朝進行徹底的統一做鋪墊;加快一些民族與地區(qū)的封建化進程;推動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與進步;為元明清的繁榮奠定了基礎。(2)主要內容:充分認識國家“大一統”是民族“大一統”的重要前提(或答兩者關系均可);民族“大一統”方式多樣,以相互交流學習為主;強調德政是維護和鞏固民族“大一統”的重要保障?!冀馕觥健拘?】本題是特點類和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遼朝時期的中國。第一小問特點,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結構、方式、內容等方面思考。結構上,據材料一“契丹人漸漸由原先‘衣皮食肉’變得喜好穿著絲、麻制品。遼朝境內的陶瓷制造業(yè)興起,產品風格與造型多樣,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極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在唐代時已經有渤海人衣漢族服飾情況,在同契丹族接觸后,也出現穿著帶有契丹族服飾風格的渤海人”可得出以漢族文化為主導,雙向發(fā)展;方式上,據材料一“不少漢族農業(yè)人口流入”“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極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在唐代時已經有渤海人衣漢族服飾情況,在同契丹族接觸后,也出現穿著帶有契丹族服飾風格的渤海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以和平友好交往為主流,兼有移民、戰(zhàn)爭等交往;內容上,據材料一“契丹人漸漸由原先‘衣皮食肉’變得喜好穿著絲、麻制品。遼朝境內的陶瓷制造業(yè)興起,產品風格與造型多樣,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極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薄捌醯そy治者以儒家經典教授諸生,還開科取士。圣宗更是將以儒家政治學說為指導的《貞觀政要》奉為圭臬。遼朝統治者效法漢人制定相關禮儀,逐漸將本民族特有之禮制與漢人禮制相結合”可得出以儒家思想為民族的精神支柱,既涉及物質文明,也包含精神文明。第二小問意義,結合第一小問特點,以漢族文化為主導,以和平友好交往為主流,兼有移民、戰(zhàn)爭等交往,以儒家思想為民族的精神支柱,既涉及物質文明,也包含精神文明雙向發(fā)展,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促進民族交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為元朝統一做鋪墊、加快一些民族與地區(qū)的封建化進程、推動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與進步、為元明清的繁榮奠定了基礎等角度作答?!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朝雍正時期的中國。據材料二“沒有國家‘大一統’,民族之間就會充滿矛盾”“各民族只有在統一政權之下,‘交相做勉,共遵蕩平正直之王道’,才能形成新的民族‘大一統’意識”可得出充分認識國家“大一統”是民族“大一統”的重要前提;據材料二“交相做勉,共遵蕩平正直之王道”可得出”民族“大一統”方式多樣,以相互交流學習為主;據材料二“畏威與懷德較,則懷德為上”“生民之道,惟有德者可為天下君”“德足以君天下,則天錫佑之以為天下君”可得出強調德政是維護和鞏固民族“大一統”的重要保障。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信用”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多表述為“誠信”。在中國古代,作為倫理準則的誠信,適用于封閉的以血緣和地緣為紐帶的“熟人社會”。誠信的實現要依靠“上行下效”,依靠榜樣的力量。誠信是由社會輿論和個體內心信念保障實施的,如果不履行道德義務(如對君盡忠、對父母盡孝、對朋友誠信等)就會失去面子,不僅會受到他人譴責,而且會被人群疏遠從而失去在社會關系中的地位。對于背信之人的懲罰,無需借助法律手段。誠信作為立身之本,作為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甚至成為治國之道,是社會正常運轉的重要基礎?!幾酝跤窕ā⑺喂鸺t《談中、西方文化中信用的觀念》材料二西方傳統信用文化認為個人自由是締結契約的前提?!靶拧笔沁m用于“陌生人”之間的原則,是體現社會正義的重要方面,人們普遍認同誠信觀念的經濟價值。羅馬法中已建立了相應的誠信契約制度。在誠信契約中,債務人不僅要承擔契約規(guī)定的義務,而且必須承擔誠實、善意的補充義務。建立在契約關系之上的西方信用文化帶有法律和秩序的屬性,能夠起到協調人際關系、凈化經濟活動運行環(huán)境的作用?!幾岳钚赂缎庞美碚撆c制度建設研究》(1)根據材料,概括中國與西方在傳統“信用”文化上的不同之處。(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西方傳統“信用”文化產生的社會背景及其共同的歷史價值。〖答案〗(1)不同之處:(2)背景:中國:農業(yè)經濟為主導;宗法觀念的影響;儒家思想成為主流。西方:商品經濟的發(fā)達;羅馬法的影響;契約精神影響廣泛。歷史價值:協調人際關系,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凈化經濟活動的運行環(huán)境;是東西方思想發(fā)展史上的寶貴遺產?!冀馕觥剑?)不同之處:中國方面:由材料一“在中國古代,作為倫理準則的誠信,適用于封閉的以血緣和地緣為紐帶的‘熟人社會’”可知,中國的信用文化適用于以血緣關系和地緣為紐帶的“熟人社會”;由材料一“誠信的實現要依靠‘上行下效’,依靠榜樣的力量……對于背信之人的懲罰,無需借助法律手段”可知,中國的信用文化是以榜樣、社會輿論和道德約束進行保障的;由材料一“如果不履行道德義務(如對君盡忠、對父母盡孝、對朋友誠信等)就會……”可知,中國的信用文化側重于社會倫理道德義務;由材料一“誠信作為立身之本,作為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甚至成為治國之道”可知,中國信用文化是立身之本、治國之道。西方方面:由材料二“‘信’是適用于‘陌生人’之間的原則,是體現社會正義的重要方面,人們普遍認同誠信觀念的經濟價值”可知,西方的信用文化適用于“陌生人之間”,是社會正義的表現,在內容上側重于社會經濟活動;由材料“羅馬法中已建立了相應的誠信契約制度……建立在契約關系之上的西方信用文化帶有法律和秩序的屬性”可知,西方的信用文化是以制度和法律進行保障的。(2)背景:結合所學知識可從政治、經濟、文化等角度進行歸納分析。中國信用文化的產生主要和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宗法觀念的影響、儒家思想的影響等。西方信用文化的產生主要和商品經濟的發(fā)達、羅馬法的影響、契約精神的影響等。歷史價值:首先,文明具有多樣性,即使中西方的信用文化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