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人教版必修3)練習課時跟蹤訓練9勸學_第1頁
語文(人教版必修3)練習課時跟蹤訓練9勸學_第2頁
語文(人教版必修3)練習課時跟蹤訓練9勸學_第3頁
語文(人教版必修3)練習課時跟蹤訓練9勸學_第4頁
語文(人教版必修3)練習課時跟蹤訓練9勸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跟蹤訓練(九)勸學A組:基礎達標(建議用時20分鐘)一、基礎積累1.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以為輪 B.雖有槁暴,不復挺者C.金就礪則利 D.君子生非異也解析:A項,“”通“煣”;B項,“有”通“又”;D項,“生”通“性”。答案:C2.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eq\b\lc\{\rc\(\a\vs4\al\co1(①非利足也,②金就礪則利))eq\b\lc\{\rc\(\a\vs4\al\co1(③則知明而行無過矣,④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A.兩個“利”字相同,兩個“明”字也相同B.兩個“利”字相同,兩個“明”字不同C.兩個“利”字不同,兩個“明”字相同D.兩個“利”字不同,兩個“明”字也不同解析:①“利”,(走得)快。②“利”形容詞作動詞,變鋒利。③“明”,明達。④“明”,智慧。答案:D3.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點的詞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B.非能水也,而絕江河C.上食埃土,下飲黃泉D.箕畚運于渤海之尾解析:A項,名詞作狀語,每天;B項,名詞作動詞,游水;C項,名詞作狀語,向上;D項,名詞作狀語,用箕畚。答案:B4.下列句中“焉”字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且焉置土石B.積土成山,風雨興焉C.積水成淵,蛟龍生焉D.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解析:A、B、C三項中的“焉”都是兼詞,D項中的“焉”是助詞。答案:D5.下列句子中與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A.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B.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C.冰,水為之,而寒于水D.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解析:A、C兩項均為“于”字結構的介賓結構后置句,D項是“乎”字結構的介賓結構后置句,B項為否定判斷句。答案:B6.名句默寫。(1)木直中繩,______________,其曲中規(guī)。______________,不復挺者,______________。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______________,則知明而行無過矣。(2)《勸學》強調(diào)學習必須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以為輪雖有槁暴使之然也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2)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二、課內(nèi)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假舟楫者(與“真”相對)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廣泛)C.以為輪(成為)D.而聞者彰(清楚)解析:A項,假:借助,利用。答案:A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rc\(\a\vs4\al\co1(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B.eq\b\lc\{\rc\(\a\vs4\al\co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C.eq\b\lc\{\rc\(\a\vs4\al\co1(故木受繩則直,則知明而行無過矣))D.eq\b\lc\{\rc\(\a\vs4\al\co1(不復挺者,使之然也,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解析:A項,介詞,比/介詞,引出對象;B項,表轉(zhuǎn)折的連詞,卻/表遞進的連詞,而且;C項,均為連詞,就;D項,代詞,它/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答案:C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幾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在最后一段:學習的作用是彌補不足。B.“學不可以已”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學習的意義和作用重大,所以不能停止;二是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學習。C.第二段的中心是論述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改變自己。D.這幾段文字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現(xiàn)象作為喻體,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解析:A項,這幾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第一段:學習不可以停止。答案:A10.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要把“博學”“參省”翻譯出來。(2)要注意“生”為通假字,“假”解釋為借助。答案:(1)君子廣泛地學習并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就智慧明達,行為沒有過失了。(2)君子的本性與常人并無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罷了。B組:能力提升(建議用時30分鐘)一、課外閱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唐恪,字欽叟,杭州錢塘人。四歲而孤,聞人言其父,輒悲泣。登進士第,為郴洲尉??h民有被害而尸不獲,吏執(zhí)其鄰人,抑使自誣,令以為信。恪爭之,令曰:“否將為君累?!便≡唬骸拔釣槲径I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訪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獲盜。知榆次,縣豪子雄于鄉(xiāng),萃逋庇奸,不輸公賦,前后莫敢詰。恪以理善曉之,悟而自悔,折節(jié)為長者。大觀中,召為屯田員外郎,持節(jié)招納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盡去兵衛(wèi)從數(shù)十卒,單行。夷望見歡呼,投兵聽命。徙滄州。河決,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齡移檄索船與兵恪報水勢方惡船當以備緩急滄為極邊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齡怒劾之恪不為動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詔書嘉獎。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彥薦之,拜同知樞密院事,至則為中書侍郎。八月,進拜少宰兼中書侍郎,帝注禮之甚渥。然恪為相,無濟時大略。金騎再來,邀割三鎮(zhèn),恪集廷臣議,以為當與者十九,恪從之。使者既行,于是諸道勤王兵大集,輒諭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寶而后屢失而復興者,以天子在外可以號召四方也。今宜舉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連據(jù)秦、雍,領天下親征,以圖興復。”帝將從其議,而開封尹何栗入見,引蘇軾所論,謂周之失計,未有如東遷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頓地曰:“今當以死守社稷?!边蹰T下侍郎,恪計不用。從帝巡城,為都人遮擊,策馬得脫,遂臥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繼劾其罪,謂:“恪之智慮不能經(jīng)畫邊事,但長于交結內(nèi)侍,今國勢日蹙,誠不可以備位?!蹦艘岳醮鸀橄?。(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一十一》)1.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都水孟昌齡移檄索船與兵/恪報水勢方惡/船當以備緩急/滄為極/邊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齡怒劾之/恪不為動/益治水/水去/城得全B.都水孟昌齡移檄索船與兵/恪報水勢方惡/船當以備/緩急滄為極邊/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齡怒/劾之恪/不為動益/治水水去/城得全C.都水孟昌齡移檄索船與兵/恪報水勢方惡/船當以備緩急/滄為極邊/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齡怒/劾之/恪不為動/益治水/水去/城得全D.都水孟昌齡移檄索船與兵/恪報水勢方惡/船當以備/緩急滄為極/邊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齡怒劾之/恪不為動/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解析:此題考查理解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jù)對句意的整體感知與理解,從整體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再根據(jù)主謂或動賓關系及人物的動作斷句,也可以根據(jù)文言標志性詞語斷句。例如本題可以根據(jù)名詞用作主語進行斷句,例如“恪”“兵”“滄”“船”“昌齡”等。答案:C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根據(jù)古俗,一個讀書人有一個正式的名字,在書信里簽名,在官家書上簽名,都要用此名字。另外有一個“字”,供友人口頭語文字上稱呼之用。B.“拜”指授予官職,相近意思的詞還有除、授、辟、征、舉等。古代表示提升官職的常用詞語有“升”“擢”“拔”“遷”“陟”等。C.“進士”是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考試者,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到明朝,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共分為四級:院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考試內(nèi)容基本是儒家經(jīng)義。D.明朝洪武元年,中央行政機構設置吏、戶、禮、兵、刑、工等六部,各部最高長官為尚書,其次為員外郎,其次為郎中,其次為侍郎,其次為主事。解析:解答此題,可根據(jù)平時的積累,將表述錯誤的選項找出即可。D項,應為:其次為侍郎,其次為郎中,其次為員外郎,其次為主事。所以選D。答案:D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恪有孝心,有執(zhí)政才能。初為官吏時,恪盡職守,不怕牽累。處理人事,能審時度勢。為朝廷做出了很大貢獻。B.唐恪忠于職守,敢于抗上。在滄州做官時,遇黃河決堤,抗洪救災時,拒絕了都水孟昌齡索要船只與士兵的要求,一心治水,保全了滄州城。C.唐恪缺少遠謀,主張和議。因為主張割城降金,令勤王大軍后退,所以跟從皇帝巡城時,被都城人攔住擊打,騎馬快跑才得脫身。D.唐恪智謀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議皇帝放棄汴梁遷都洛陽,后遭到了開封尹何栗的反對,計謀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解析:可根據(jù)對文章內(nèi)容的感知,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的細微差別,C項,主張割城是實,但并無降金之心。所以選C。答案:C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恪以理善曉之,悟而自悔,折節(jié)為長者。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恪之智慮不能經(jīng)畫邊事,但長于交結內(nèi)侍,今國勢日蹙,誠不可以備位。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題考查翻譯句子的能力。譯文時,應將待譯句子放回語境去理解,也應注意盡可能直譯,將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落實,補出省略成分,將特殊句式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譯出。例如,以、曉、折節(jié)、長者、慮、經(jīng)畫、但、蹙、誠。答案:(1)唐恪用道理好言開導他,他省悟自悔,改變當初行徑而成為一個性情謹厚的人。(2)唐恪的智謀不足以謀劃邊關的戰(zhàn)事,只長于交結宦官,現(xiàn)在國家形勢日益緊急,確實不可以在這個官位上任職。[參考譯文]唐恪,字欽叟,是杭州錢塘人。四歲喪父,聽到人家說到父親就悲傷地哭泣。考中進士,任郴洲縣縣尉。縣里有個百姓被害但尸體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鄰居,強迫他自己承認是兇手,縣令認為是真實的。唐恪為那人爭辯,縣令說:“如果辯護錯了就會牽累你。”恪說:“我做縣尉而不能捕到兇手,還要使無辜的人去死嗎?”親自外出訪問尋找,晚上就有人來告發(fā),天明就找到尸體,于是抓獲了兇手。任榆次知縣時,縣里有一個豪紳的兒子稱霸于鄉(xiāng)里,聚集逃亡者,包庇奸邪之人,不交納賦稅,前后的知縣都沒有敢問的。唐恪用道理好言開導他,他省悟自悔(或“覺悟過來悔恨自己”),改變當初行徑(或“強自克制,改變初衷”)而成為一個性情謹厚的人。大觀年間,唐恪被任命為屯田員外郎,拿著符節(jié)招納夷人。夷人開始害怕懷疑,衣服里面穿鎧甲來迎接他,唐恪讓幾十名衛(wèi)兵都撤離,一人獨往。夷人望見后歡快高呼,扔下兵器服從命令。調(diào)任滄州。黃河決堤,大水沖到城下,唐恪登城搶修。都水孟昌齡發(fā)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報告說水勢正猛烈,船應當用來防備緊急情況;滄州是最遠的邊境,軍隊沒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調(diào)遣。孟昌齡大怒,彈劾他,唐恪不為之所動,更加盡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滄州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詔嘉獎。靖康初年,金兵攻入汴梁,李邦彥推薦唐恪,授予同知樞密院事,到了后又任命為中書侍郎。這年八月,又任命為少宰兼中書侍郎,皇帝對他禮遇有加。然而唐恪做相,無拯救時世的大謀略。金兵第二次侵來時,要求割讓三鎮(zhèn),唐恪召集朝廷大臣商議,認為應當割給金兵三鎮(zhèn)的人占十分之九,唐恪聽從他們的意見。使者已經(jīng)出發(fā),這時各路勤王的部隊才聚集京城周圍,唐恪就命令他們停止前進,都回師而去。等到金兵逼迫城下,唐恪才開始后悔,就秘密地對皇帝說:“唐朝從天寶年后屢次失去京城又復興的原因,是天子在外可以號召四方?,F(xiàn)在應該效法景德舊事,留太子居守京城,而皇上您西遷洛陽,占據(jù)秦州和雍州,親自率領天下的人征討,從而爭取復興國家?!被噬蠈⒁爮乃慕ㄗh,而開封尹何栗入見,引用蘇軾的觀點,說周王朝之失算,沒有比東遷更嚴重的了。帝幡然省悟,改變主意,以腳跺地說:“現(xiàn)在應當以死守社稷?!碧岚魏卫鯙殚T下侍郎,唐恪的計策不被采用。唐恪跟從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攔住擊打,唐恪策馬快跑才得以脫身,于是就待在家里請求辭去官職。繼而御史胡舜陟彈劾他的罪行,說:“唐恪的智謀不足以經(jīng)營籌劃邊關的戰(zhàn)事,只長于交結宦官,現(xiàn)在國家形勢日益緊急,確實不可以在這個官位上任職?!被噬暇妥尯卫醮嫠鲈紫?。二、語言表達5.有人依據(jù)現(xiàn)在的學習狀況,寫了《勸學新篇》,這里選了前半部分,請你續(xù)寫四句話,使意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