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錢塘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2_第1頁
浙江省錢塘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2_第2頁
浙江省錢塘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2_第3頁
浙江省錢塘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2_第4頁
浙江省錢塘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學年第二學期錢塘聯盟期中聯考高二年級語文學科試題考生須知:1.本卷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在答題紙指定區(qū)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字。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一、現代文閱讀(37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在唐以前的古代文學中,以憂患感為基調的作品是很多的。這些作品大致上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所體現的主要是對于自己及親友的命運而引起的憂患感,如宋玉《九辯》;第二類則是內涵更為深廣的憂世之作,例如《詩經》中的《載馳》《正月》。后一種傾向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之一,其代表人物之一便是屈原。屈原的作品,無一例外地蒙著一層濃重的憂患情調。關于《離騷》,誠如司馬遷所云,屈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關于《九章》,從首章《惜誦》“惜誦以致愍兮,發(fā)憤以抒情”,到末章《悲回風》“悲回風之搖蕙兮,心冤結而內傷”,憂患之感與《離騷》完全相同。屈賦對讀者的強烈感染力主要來自它所蘊含的憂患感,這種憂患感當然包含著詩人“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痛苦、“美人遲暮”的惆悵,但是更重要的是詩人對于國家、人民的命運的危機感:“曾不知夏之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那么,在屈原的時代,楚國是不是已經岌岌可危了呢?據史書記載,它當時還是一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的強國。在屈原生前,楚國雖然在與秦國的戰(zhàn)爭中幾次失利,但并未瀕于滅亡。屈原作品中那種仿佛大難已經迫于眉睫的氣氛,與其說是反映了當時楚國的實際形勢,倒不如說是反映了詩人心中基于對現實的預感而產生的憂患意識,而這種預感和憂患意識正來源于詩人對于國家和人民的強烈的責任感。屈原曾經被楚懷王委以重任,但是他不久就受到一連串的誣陷、疏遠、放逐。在那個辯士四處奔走、朝秦暮楚的時代,屈原卻情愿在“猿狖之所居”的流放地行吟澤畔,仍然以“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堅毅精神忍受著巨大的痛苦,時時刻刻把國家、人民的命運放在心上,仍然強烈地感到自己對于國家、人民的責任:“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甚至當他想要以身殉國時,仍念念不忘國家的政治,并以古代的賢臣作為自己的榜樣:“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雖然屈原的憂世預言與歷史的實際進程不一致,但是,他懷著對國家、人民的命運的巨大關切,具有對于現實生活深邃的洞察力,因而能夠極其敏銳地覺察到當時政治、社會中各種形式的隱患。這種對于歷史演變的深刻預感和憂患感是難以為常人所理解的,所以屈原的忠諫始終不被楚王采納。這樣,他在當時就處于一種非常孤獨的境地。屈原反復悲嘆:“國無人莫我知兮”“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種深沉的孤獨感主要是由于拳拳忠忱和侃侃說言不為朝廷所接受。只有對國家、人民的命運懷有強烈的責任感,對自己的事業(yè)、理想的正義性懷有強烈的自信心,才能產生足以抗拒這種孤獨感的精神力量。(摘編自程千帆、莫礪鋒《憂患感和責任感》)材料二:《離騷》全詩可分為三段:正文可分為前、后兩個部分,“亂曰”是全詩的尾聲與總結。從“帝高陽之苗裔兮”至“豈余心之可懲”為前半部分,是寫“騷”,寫“憂”,寫詩人現實政治生活中的斗爭、矛盾、幽憤和痛苦。在前半部分中,詩人抒寫著“靈修浩蕩”“皇輿敗績”“眾女謠諑”“芳澤雜糅”的政治亂象,又強烈地感受到“草木零落”“美人遲暮”的人生憂愁。政治斗爭的嚴重挫敗,現實與理想的懸殊背離,給屈原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深巨的憂憤。他抑制不住滿腔的憤懣,反復訴說著自己無比失望、孤獨、幽怨、狐疑的情緒,重重的憂郁、怨恨、苦悶、彷徨,重重地壓在心頭。前半部分的基本內容和感情基調,就是一個“騷”字,就是司馬遷所說的“憂愁幽思”。那么,出路在哪里?詩人將如何“離”開這無邊的憂愁?于是,便進入了后半部分的描寫。從“女媭之嬋媛兮”至“蜷局顧而不行”為后半部分。詩人緊承前半之“騷”之“憂”而寫“離”,寫為“離”開憂愁、解脫痛苦“上下求索”的不懈奮斗,寫為實現“美政”理想而“求帝”“求女”的幻想經歷。當黑白顛倒、是非不分的現實世界“無路可走”之時,矢志不渝的詩人將他不屈的目光、深邃的思緒,投向了幻想的天際。詩人不顧“女媭”的勸說,否定明哲保身的逃避,而滿懷虔誠的期冀,踏上“上下求索”的征程。但是“求帝”“求女”的不遇,不僅宣告了實現“美政”理想的無望,同時也宣告了“離騷”的失敗。欲“離騷”而“騷”難“離”,憂患猶在,痛苦依然。接下去,詩人又幻想著向靈氛、巫咸求助,靈氛、巫咸勸詩人去國遠游,而詩人準備離去之時,遠遠地望見了故國的大地,“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自己根本無法離開生長于斯的舊鄉(xiāng)故土!一篇《離騷》之詩,本為“離騷”而設,卻歷盡千回百折,數經心力交瘁,仍然是“騷”而未“離”,“憂”而未“解”。長達二千五百言的正文已經結束了,但此時的主人公,“騷”仍未“離”。茫茫寰宇,何處是歸程?“亂曰”部分總結全詩,點明主題:“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是終極意義上的“離騷”,是全部憂怨、痛苦的最高形式的解脫?!皝y曰”五句呼應詩題,點明了全詩“離騷”的基本線索:“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是“騷”,“又何懷乎故都”是“離”;“既莫足與為美政兮”是“騷”,“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是“離”。既不能去,又不能忍,這樣就把矛盾推向高峰,“死”的問題便被尖銳地提出來了?!皝y曰”的“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最終表明要追隨殷代賢臣彭咸投水而死。“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是終極意義上的“離騷”,是全部憂怨、痛苦的最高形式的解脫。(摘編自何新文、彭安湘《離去現實憂患、解脫生命痛苦——關于屈原<離騷>詩題與詩旨的重新解讀》)材料三: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摘自教材選必修下《離騷(節(jié)選)》第三段)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宋玉《九辯》和屈原《離騷》都抒發(fā)了憂患之感,在內涵上,后者的憂患感更為深廣。B.屈原的憂患感是其所有作品的主基調,不僅是遭受讒言、猜忌的痛苦,更是對楚國命運的擔憂。C.《離騷》的前半部分主要寫“憂”,刻畫了楚國的種種政治亂象,流露出作者強烈的人生憂愁。D.在“亂曰”部分,屈原在極度矛盾之下提出“離”開憂愁的解決辦法——效法殷代賢臣彭咸投水而死。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屈原對國家和人民強烈責任感催生了他的憂患感,而他的預感和擔憂與歷史進程卻并不一致。B.屈原因不被理解而孤獨,但他不懼怕孤獨,因為他的責任感和自信心給予了他強大的精神力量。C.“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上下求索”著自我拯救之路,這是《離騷》后半部分的主旨。D.材料二將“離騷”的“離”理解為“遠離”之意,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對《離騷》內容主旨的論述。3.下列評價中,與材料一觀點最不相符的一項是()A.班固《離騷序》評屈原“雖非明智之士,可謂妙才者也”。B.洪興祖《楚辭補注》中評價屈原:“(屈原)故雖身被放逐,猶徘徊而不忍去(楚),生不得力爭而強諫,死猶冀其感發(fā)而改行?!盋.朱熹《楚辭集注》中評價屈原:“托為此行,周流上下,而卒返于楚焉;亦仁之至,而義至盡也。”D.毛澤東評:“屈原……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教材中《離騷(節(jié)選)》第三段屬于《離騷》的哪一部分?該段抒寫的主要內容和表達的主要情感是什么?請結合材料二及課文第三段內容,簡要說明。5.材料一認為屈原具有憂患感和責任感,而材料二認為屈原《離騷》是在尋求“離去現實憂患”,兩則材料的觀點是否相互沖突?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受酷刑喊冤閻羅殿遭欺瞞轉世白蹄驢莫言我的故事,從1950年1月1日講起。在此之前兩年多的時間里,我在陰曹地府里受盡了人間難以想象的酷刑。每次提審,我都會鳴冤叫屈。我身受酷刑而絕不改悔,掙得了一個硬漢子的名聲。我知道許多鬼卒對我暗中欽佩,我也知道閻王老子對我不勝厭煩。為了讓我認罪服輸,他們使出了地獄酷刑中最歹毒的一招,將我扔到沸騰的油鍋里,翻來覆去,像炸雞一樣炸了半個時辰,痛苦之狀,難以言表。鬼卒還用叉子把我叉起來,高高舉著,一步步走上通往大殿的臺階。鬼卒小心翼翼地將我安放在閻羅殿前的青石板上,跪下向閻王報告:“大王,炸好了?!蔽抑雷约阂呀浗轨嗡执啵灰p輕一擊,就會成為碎片。我聽到從高高的大堂上,從那高高大堂上的輝煌燭光里,傳下來閻王爺幾近調侃的問話:“西門鬧,你還鬧嗎?”“冤枉!”我噴吐著腥膻的油星子喊叫:冤枉!想我西門鬧,在人世間三十年,熱愛勞動,勤儉持家,修橋補路,樂善好施。高密東北鄉(xiāng)的每座廟里,都有我捐錢重塑的神像;高密東北鄉(xiāng)的每個窮人,都吃過我施舍的善糧。我家糧囤里的每粒糧食上,都沾著我的汗水;我家錢柜里的每個鋼板上,都浸透了我的心血。我是靠勞動致富,用智慧發(fā)家。我自信平生沒有干過虧心事。可是——我尖厲地嘶叫著——像我這樣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正直的人,一個大好人,竟被他們五花大綁著,推到橋頭上,槍斃了!我不服,我冤枉,我請求你們放我回去,讓我去當面問問那些人,我到底犯了什么罪?閻王與身邊的判官低聲交談幾句,然后一拍驚堂木,說:“好了,西門鬧,知道你是冤枉的。世界上許多人該死,但卻不死;許多人不該死,偏偏死了。這是本殿也無法改變的現實?,F在本殿法外開恩,放你生還?!蓖蝗唤蹬R的大喜事,像一扇沉重的磨盤,幾乎粉碎了我的身體。閻王扔下一塊朱紅色的三角形令牌,用頗不耐煩的腔調說:“牛頭馬面,送他回去吧!”掖了令牌的那位鬼卒,搡了那個扯我胳膊的鬼卒一把,用一個經驗豐富的老者教訓少不更事的毛頭小子的口吻說:“你的腦子里灌水了嗎?你的眼睛被禿鷲啄瞎了嗎?你難道看不見他的身體已經像一根天津衛(wèi)十八街的大麻花一樣酥焦了嗎?”在他的教訓聲中,那個年輕的鬼卒翻著白眼,茫然不知所措。掖令牌的鬼卒道:“還愣著干什么?去取驢血來?。 蹦莻€鬼卒拍了一下腦袋,臉上出現恍然大悟般的表情。他轉身跑下大堂,頃刻間便提來一只血污斑斑的木桶。他將木桶沉重地蹾在我的身邊,使我的身體都受了震動。我嗅到了一股令人作嘔的腥氣;一股熱烘烘的腥氣,仿佛還帶著驢的體溫。一頭被殺死的驢的身體在我腦海里一閃現便消逝了。持令牌的鬼卒從桶里抓起一只用豬的鬃毛捆扎成的刷子,蘸著黏稠的、暗紅的血,往我頭頂上一刷。那鬼卒如一位技藝高超、動作麻利的油漆匠,一刷子緊接著一刷子,將驢血涂遍了我的全身。到最后,他提起木桶,將其中剩余的,劈頭澆下來。我感到生命在體內重新又洶涌澎湃了。我感到力量和勇氣又回到了身上。沒用他們扶持,我便站了起來。在兩位藍臉鬼卒挾持下,我們穿越了似乎永遠都看不到盡頭的幽暗隧道。終于走出隧道,然后登上高臺。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婆婆,伸出白胖細膩與她的年齡很不相稱的手,從一只骯臟的鐵鍋里,用烏黑的木勺子,舀了一勺洋溢著餿臭氣味的黑色液體,倒在一只涂滿紅釉的大碗里,鬼卒端起碗遞到我面前,臉上浮現著顯然是不懷好意的微笑,對我說:“喝了吧,喝了這碗湯,你就會把所有的痛苦煩惱和仇恨忘記?!蔽覔]手打翻了碗,對鬼卒說:“不,我要把一切痛苦煩惱和仇恨牢記在心,否則我重返人間就失去了任何意義?!蔽野喝幌铝烁吲_……我家的大門虛掩著,從門縫里能看到院子里人影綽綽,難道她們知道我要回來嗎?我對鬼差說:“二位兄弟,一路辛苦!”我看到鬼差藍臉上的狡猾笑容,還沒來得及思考這笑容的含義,他們就抓著我的胳膊猛力往前一送。我的眼前一片昏黃,就像沉沒在水里一樣,耳邊突然響起了一個人歡快的喊叫聲:“生下來了!”我睜開眼睛,看到自己渾身沾著黏液,躺在一頭母驢的腚后。天哪!想不到讀過私塾、識字解文、堂堂的鄉(xiāng)紳西門鬧,竟成了一匹四蹄雪白、嘴巴粉嫩的小驢子。選自《生死疲勞》(第一部——驢折騰,第一章)(有刪改)文本二:《生死疲勞》借用六道中的畜生道來托化情節(jié)結構,由此畜身人心得幻化之形。作者還綜合了道教和各種民間傳說中的魔幻元素和它們化入百姓認知的民俗意識,使這個故事自身的邏輯編織得天衣無縫,故事外面構成的是一幅民俗漫溢的鄉(xiāng)土現實圖畫。如孟婆湯一說,其源于道教,認為人在投胎前,一旦喝了它,就會忘掉過去的種種?!渡榔凇氛且栽┕砦鏖T鬧大鬧閻羅殿開篇,陳冤抗辯不成,被鬼卒拉去投胎轉世為驢。投胎前打翻“孟婆湯”,存留前世的記憶,從此開始畜生道的輪回:驢形、驢態(tài)、驢習性,以驢的視角開始講述人世現實,此后相繼為牛、豬、狗、猴形皆如此。鏈接起五十年的是是非非,將前世今生看得個清清楚楚,道得個明明白白,所以畜身人心得為“魔”之形。以旁觀者理性清醒的態(tài)度觀世上常人無法看到的世態(tài)人情,同時他的講述又非零度的客觀無情的描繪,而是充滿身在其外,而情融于其中,形成多視角、多時間、多空間的立體表達,承魔幻之力而使呈現更加深入全面、闡釋更加深刻透徹,展示了普通農民在歷史變遷進程中所承受的身心砥礪、人性打磨。摘自齊金花《現實的不同魔幻呈現——以<百年孤獨>和<生死疲勞>為例》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閻王知道西門鬧清白,但為了讓他認罪服輸,不惜對他使用殘忍的刑罰,但最終也沒能成功。B.“可是——我尖厲地嘶叫著——”表現出西門鬧因為蒙冤而被斃的冤屈憤懣以及不甘的情緒。C.西門鬧為了保留記憶重返人間與家人相聚,于是在走出隧道后,打翻孟婆湯,昂然走下高臺。D.西門鬧在地府中受盡酷刑,但在與鬼差臨別之際,仍舊道一句“辛苦”,可見他的良善禮貌。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言簡意賅,開頭處“我的故事……難以想象的酷刑”這兩句,便交代清楚了人物、時間、地點三要素,并激發(fā)了讀者閱讀興趣。B.小說大量使用了成語與四字詞匯,如“鳴冤叫屈”“暗中欽佩”“不勝厭煩”“樂善好施”等,切合西門鬧“識文斷字”的鄉(xiāng)紳形象。C.小說語言幽默、詼諧、俏皮,化解了故事的沉重感,但讀者在品讀的過程中,卻感受到了“笑中帶淚,淚中含笑”的復雜情愫。D.小說同《百年孤獨》一樣,綜合運用魔幻現實主義與象征手法,反映了世事滄桑、社會變遷,帶有“滿紙荒唐言,全為莊嚴事”的感受。8.文本一最后才在結尾處點明“西門鬧”轉世為驢,但前文中已有多處細節(jié)予以暗示,請找出相關細節(jié)。9.莫言的創(chuàng)作深受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影響,而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在吸納學習的同時,深深扎根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予以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因此作家孫克艷認為,《生死疲勞》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質的《百年孤獨》。請結合文本一和文本二兩則材料,簡要分析小說中所體現的“中國特質”。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張自新,初名鴻,字子賓,蘇州昆山人。自新少讀書,敏慧絕出。古經中疑義,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隨口而應,若素了然。性方簡,無文飾。見之者莫不訕笑,目為鄉(xiāng)里人。同舍生夜讀,倦睡去,自新以燈檠投之,油污滿幾,正色切責,若老師然。髫齔喪父,家計不能支,母曰:"吾見人家讀書,如捕風影,期望青紫,萬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書為?”自新涕泣長跪,曰:“亡父以此命鴻,且死,未聞有他語,鴻何敢忘?且鴻寧以衣食憂吾母耶?”兄為里長,里多逃亡,輸納無所出每歲終官府催科搒掠無完膚。自新輒詣縣自代,而匿其兄他所??h吏怪其意氣,方授杖,輒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長,實書生也?!痹囍?,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歲歸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為大樂。自新視豪勢,眇然不為意。吳中子弟多輕儇①,冶鮮好衣服,相聚集,以褻語戲笑,自新一切不省。與之語,不答。議論古今,意氣慷慨。酒酣,大聲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視,氣勃勃若怒,群兒至欲毆之。補學官弟子員,學官索贄金甚急,自新實無所出,數召笞辱,意忽忽不樂,欲棄去,俄得疾卒。自新為文,博雅而有奇氣,人無知之者。予嘗以示吳純甫,純甫好獎士類,然其中所許可者,不過一二人,顧獨稱自新。自新之卒也,純甫買棺葬焉。歸子②曰:余與自新游最久,見其面斥人過,使人無所容。儔人③廣坐間,出一語,未嘗視人顏色。笑罵紛集,殊不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見者。淪沒至此,天可問邪?(選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刪改)[注]①輕儇:輕薄浮滑。②歸子:作者自稱。③儔人:伴侶,朋友。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斷句處的字母涂黑。輸納[A]無[B]所出[C]每歲[D]終[E]官府催[F]科[G]搒掠[H]無完膚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青紫,古時公卿官服綬帶的顏色,青紫綬帶借指高官顯貴的官服。B.“鴻寧以衣食憂吾母耶”與“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兩句中的“寧”字含義不同。C.“未嘗視人顏色”與“暮去朝來顏色故”兩句中的“顏色”一詞含義不同。D.“殊不為意”與“雖事殊世異”兩句中的“殊”字含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自新自幼聰明,他背誦古代經書的內容,過目不忘,同時,他不修邊幅也遭到嘲笑;他家庭生活困難,母親想讓他中斷學業(yè),他沒有接受。B.張自新對吳中輕浮講究穿戴的學生視而不見,他談論古今,意氣慷慨;學官向張自新索要禮金,他拿不出錢來,遭受辱罵,郁郁不樂,不久得病而終。C.本文歌頌了張自新的高尚品格,選取了幾個典型事件,其中幾個細節(jié)很感人,如用燈檠投擲睡著的同窗、涕泣長跪求母親、為兄代過受責等。D.這篇人物傳記,通過作者的描寫,一個正氣凜然、自信滿滿的大丈夫形象躍然紙上,文章最后,表達了作者對張自新被沉淪埋沒的痛惜之情。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歲歸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為其母具酒食。(2)余與自新游最久,見其面斥人過,使人無所容14.找出文中張自新“性方簡,無文飾”的具體表現。(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武侯廟佚名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日又曛。舊業(yè)未能歸后主,大星先已落前軍。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山隔暮云。正統(tǒng)不慚傳萬古,莫將成敗論三分。[注]正統(tǒng):南宋后,三國中奉蜀漢為正統(tǒng)。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兩首詩歌都將寫景懷人融匯為一個渾然的藝術整體,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B.“映階碧草”“隔葉黃鸝”描繪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表達了詩人輕松愉快的游覽心境。C.《武侯廟》首聯寫出劍江的春水洶涌明凈,五丈原的太陽只剩余影,作者運用想象的手法。D.《蜀相》尾聯氣勢恢宏,蕩氣回腸,感情深沉悲壯;《武侯廟》頸聯情景交融,感情低沉。16.兩首詩都是作者游覽諸葛廟的所見所感,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詩人所表達情感的異同。(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難》中為表現蜀道的高峻無比而摹寫行人手摸星辰、屏氣不敢呼吸,用手撫胸、長吁短嘆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2)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看似閑適恬靜,實則透露出詩人由于內心的惆悵而徹夜難眠。(3)古詩詞中常用繁盛的草木來反襯荒涼,借此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伴g隔年”這一詞的含義很廣泛,既有中學畢業(yè)之后的“間隔年”,指中學畢業(yè)之后,延遲一年進入大學學習;也有大學學習期間的“間隔年”,指中途休學一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參加公益活動;還有大學畢業(yè)之后的“間隔年”,指大學畢業(yè)之后不忙著找工作,而是休整一段時間,在漫長的休學生涯和即將開始的職業(yè)生涯間,尋求一個“緩沖”?!伴g隔年”在國外大學并不鮮見。近年來,我國一些學校的學生也“心動”起來。但“間隔年”在我國學校的發(fā)展前景,并不樂觀。首先,學校沒有完全學分制支持。美國大學學生之所以可以方便地向學校申請到“間隔年”的原因,是因為美國大學普遍實行完全學分制,學生修完相應的學分即可畢業(yè),學習沒有嚴格的學齡限制,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課程和學習的時間。其次,家長也很難支持學生為游歷社會而做出的休學,大多會認為孩子不務正業(yè),且擔心這一年在社會上“游蕩”會耽誤孩子的前程。18.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加點詞語“間隔年”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上”“止”“正”這三字高度概括了國人的人生哲學與生命智慧。B.智能舞臺的應用成為一些地方的宣傳噱頭和引以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