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法律與教化_第1頁
2025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法律與教化_第2頁
2025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法律與教化_第3頁
2025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法律與教化_第4頁
2025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法律與教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

法律與教化知·課標明·要點1.知道中國先秦時期成文法的產(chǎn)生過程,以及這一時期思想家對于德治、法治關系的討論2.知道自西漢起歷代王朝法律、禮教并用的統(tǒng)治手段3.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倫理在西方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作用4.了解當代中國的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就1.把握“一條線索”:法律演變的路徑和教化的功能2.掌握“一個關系”:法律與教化相輔相成3.厘清“三個時期”:法律與教化在古代、近代和現(xiàn)代的發(fā)展脈絡及特征主干知識?精要排查一、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一)先秦時期的德治與法治1.夏商西周時期的德治與法治(1)德治:西周統(tǒng)治者建立了以______為核心的禮制,同時提出“__________”的思想,有一定的進步性。(2)法治:《左傳》記載,夏朝有《禹刑》,商朝有《______》,周朝有《______》,表明早期國家可能已經(jīng)有了法律。宗法敬天保民湯刑九刑2.東周時期的德治與法治之爭(1)起因:春秋時期,鄭國的______“鑄刑書”,制定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________,也引發(fā)了早期的德治與法治之爭。子產(chǎn)成文法(2)體現(xiàn):儒家與法家之爭學派主張代表人物及觀點儒家人性善,主張德治孔子統(tǒng)治者要“為政以德”“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不要過度消耗民力_____建議統(tǒng)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法家人性惡,主張法治商鞅在秦國頒行了一系列法令,保護新興地主階級的權益_____①提倡以法、術、勢駕馭臣下;②君主賞罰分明,則臣民必能守法奉令;③主張“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孟子韓非(3)抉擇①儒家思想并不適用于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時期,無助于國君實現(xiàn)他們的強國抱負。②法家思想既能帶來__________的現(xiàn)實利益,又滿足了各國__________的愿望;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tǒng)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富國強兵君主專制易混·曝光臺韓非的“法治”思想不能等同于今天的“法治”思想(1)現(xiàn)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實現(xiàn)人民的意志,維護人民的利益,否定任何特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韓非的“法治”是為了讓君主利用法律強化集權,是專制王權的統(tǒng)治手段,對專制統(tǒng)治者有利,認為法律是用來鎮(zhèn)壓人民的。兩者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二)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1.秦漢時期法律的發(fā)展:秦以法家思想治國,推動了律的編纂。此后,歷朝法典多以“律”命名。漢朝制成《________》。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2.魏晉時期:律令儒家化是最重要的變化。法律以親屬之間的尊卑親疏作為量刑的重要原則之一,目的是維護儒家提倡的三綱五常。九章律概念·拓視野外儒內(nèi)法外儒內(nèi)法是一種從漢代到清代國家政權實行一系列國家政策的內(nèi)在指導思想。它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實際操作上依賴法家思想,往往是儒法結(jié)合、儒法相濟。3.唐朝的法治和禮治(1)唐朝的法治表現(xiàn)①唐高宗永徽年間,在《________》基礎上修訂頒布《永徽律》。②唐高宗又命人對律文逐條解釋,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議》評價①《__________》繼承了漢魏以來法律制定和闡釋的經(jīng)驗,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最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華法系確立的標志。此后,歷代王朝大多以此為藍本創(chuàng)制自己的法律。②唐律是__________的典范貞觀律唐律疏議禮法結(jié)合(2)唐朝的教化①732年,唐朝政府頒行《____________》,是一部體系龐大、體例嚴謹、內(nèi)容繁復的禮儀法典,是秦漢以來封建禮儀制度的集大成。②社會層面,唐朝政府推廣____________以來重視家訓的經(jīng)驗,強化基層教化。大唐開元禮魏晉南北朝教材·再開發(fā)結(jié)合教材“歷史縱橫”,思考:史料反映了唐朝的法律體系有哪些特點?提示:唐朝法律體系完備,包括律、令、格、式;中華法系至唐律臻于完備;禮、法結(jié)合,對儒家倫理中的“孝”特別重視。(三)宋元至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朝代法律教化宋基本沿用唐朝法律體系,制定的法律:《宋刑統(tǒng)》《天圣令》,多以唐律為藍本(1)程朱理學逐步控制教育與科舉,深入族規(guī)、家訓之中,廣泛傳播(朱熹《家禮》《小學》)(2)宋朝以后,儒學士人投身基層教化,以鄉(xiāng)約教化鄉(xiāng)里元放棄唐宋法律,實踐援引唐律-朝代法律教化明(1)以唐律為藍本制定《________》(2)在司法實踐中特別重視“例”,曾數(shù)次重修《問刑條例》,開創(chuàng)了律例合編的體例鄉(xiāng)約改為宣講明太祖的“六諭”。六諭主勸諭,但也有禁約成分,使鄉(xiāng)約逐漸帶有強制力清法典沿襲《大明律》,制定了《大清律例》(1)鄉(xiāng)約宣講內(nèi)容變成了康熙“圣諭十六條”和雍正《__________》(2)原本由儒學士人發(fā)起的教化百姓的鄉(xiāng)約,經(jīng)政府利用和推廣而具有約束力,并與法律合流大明律圣諭廣訓教材·再開發(fā)結(jié)合教材“學思之窗”——鄉(xiāng)約內(nèi)容的變化,思考:從宋朝到清朝,鄉(xiāng)約所講內(nèi)容有什么特點?提示:教化百姓的鄉(xiāng)約,經(jīng)政府利用和推廣而具有約束力,并與法律合流;禮法融合。二、近代西方的法律與教化(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及發(fā)展1.淵源羅馬法①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頒布了《____________》②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編纂的《羅馬民法大全》,是古羅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__________的淵源日耳曼法中古時期,各日耳曼王國在記載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習慣法的基礎上編纂了一批成文法,稱為“日耳曼法”,作為莊園法庭審判的依據(jù)教會法教會根據(jù)________神學,制定和頒布了教會法十二銅表法法律制度基督教易混·曝光臺《十二銅表法》的頒布,是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結(jié)果,但其在本質(zhì)上不是保護平民的利益,而是保護私有財產(chǎn)和奴隸主階級利益的。如法典明文規(guī)定,債務人若不能按期還債,債權人有權將其交付法庭判決,直到給其戴上手銬,甚至將其殺害或賣為奴隸為止。2.發(fā)展:(1)英美法系(普通法系)的形成過程____________(填寫正確序號)①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建立了諾曼王朝,王室設立法院。②12世紀前后,普通法在英國逐漸形成。③英國通過《大憲章》,確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權有限的原則。④“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法律體系更加完善。⑤美國等很多國家在學習英國法律的基礎上制定了本國法律,它們構成了普通法系,也稱“英美法系”。(2)大陸法系(民法系)的形成:《法國民法典》繼承了羅馬法傳統(tǒng),融入了啟蒙思想和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形成了民法系,又稱“大陸法系”。①②③④⑤(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1.背景:近代以來,西方各國在繼承傳統(tǒng)法律思想的基礎上,融合了______思想家們提出的思想主張,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2.基本特征在國家權力結(jié)構層面上堅持權力制衡、__________。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________和司法權。法律由議會制定,行政機構在法律規(guī)定的框架內(nèi)行使行政權,法院根據(jù)法律獨立掌握司法權在法律內(nèi)容上注重保護個人權利,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chǎn)權等在司法實踐過程中堅持____________________。為了保證從立案到審理再到判決的每個程序的公開公正,建立了律師制度和____________啟蒙三權分立行政權程序公正和無罪推定陪審團制度3.局限性:(1)它確認了______________,每個人財產(chǎn)的多少往往決定著法律地位的高低。(2)對個人權利的認定也有逐漸改進的過程,直到20世紀,黑人、原住民和婦女還在為享有完全的公民權積極斗爭。私有財產(chǎn)制度名師·微點撥近代歐美國家憲法和法律的主要功能以根本法形式確立本國政體;建立受到憲法和法律約束的有限政府;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維護國家的穩(wěn)定。(三)宗教倫理與教化1.中世紀基督教的宗教倫理和教化(1)發(fā)展:①392年,基督教成為__________。②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在帝國廢墟上建立的日耳曼人國家為了取得羅馬人和教會的支持,逐漸接受了基督教。(2)評價:①基督教影響了中古時期歐洲人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②基督教的宗教倫理和教化作用強化了教會對人們的控制,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思想意識和日常行為。羅馬國教2.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教(1)背景:宗教改革后,西歐的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和______。(2)內(nèi)容:①新教反對教皇權威,主張信徒通過自己閱讀《圣經(jīng)》理解教義。②提倡節(jié)儉和__________的態(tài)度,鼓勵人們發(fā)財致富。(3)評價:①新教仍然堅持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束縛人們的行為,麻醉人們的思想。②新教還排斥其他教派,引起了多次宗教沖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③一些對教義持有不同意見的人被斥為“______”,遭到迫害。新教積極入世異端名師·微點撥歐洲宗教改革從表面上看反對的是羅馬教廷、天主教會,實際上是文藝復興的繼續(xù),是在新的規(guī)模上、以新的形式展開的資產(chǎn)階級文化革命。與文藝復興運動不同的是,宗教改革不純粹是一場宗教運動,還是一場社會運動,其形式更為激進,其影響也更為深遠。三、當代中國的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設(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1.新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初創(chuàng)時期(20世紀50年代)性質(zhì)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國家實施的體現(xiàn)廣大人民意志的_________表現(xiàn)①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②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相關法律意義確立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法律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改革開放新時期(1)1982年,我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一批基本法律。(2)中共十五大報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3)到2010年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1)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2)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史識·巧圖解“法治”與“人治”(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時期內(nèi)容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全社會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政治氛圍,__________、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準則,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新型人際關系改革開放新時期“________________”、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心集體五講四美三熱愛名師·微點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nèi)核,體現(xiàn)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zhì)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nèi)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主題探究?精準突破主題一中國古代法治與教化【勾·線索】【探·史料】1.史料實證——法治與德治史料一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聦W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jié)退讓以明禮?!抖Y記·曲禮》史料二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為惠于法之內(nèi),動無非法?!室苑ㄖ螄?舉措而已矣。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故矯上之失,詰下之邪,治亂決繆,絀羨齊非,一民之軌,莫如法。屬官威民,退淫殆,止詐偽,莫如刑?!俄n非子·有度》【思考】根據(jù)史料一、二,概括儒家與法家之爭的主要焦點。提示:以什么思想治國的問題。儒家認為君主應該以禮來治理社會,法家認為君主應該用法和刑來管理國家。2.歷史解釋——古代法律、禮教并用的統(tǒng)治手段史料一在中國的傳統(tǒng)社會……如果政府官員受儒家道德思想熏陶,尊奉儒家思想,就會賢明有德,就奉公守法。然而,當政府以道德的名義濫施暴政,人民很難判定什么是真正道德的?!司S《什么是法治?——區(qū)分法治與法律,<憲法>與憲政》史料二禮的侵入,法律思想的德化,法律制度的儒化,使道德高于一切,法律始終處于從屬地位。在人們的意識中道德的標準高于一切,道德意識較強,法律意識是服從于道德意識的。另外,由于德禮為先,屬主導,將法的作用限制到一個極小的范圍即罰以內(nèi),人們對于法的認識僅在于是鎮(zhèn)壓、懲罰,這樣一來,人們避猶不及,更談不上運用和掌握。——鄭永流、蕭伯符《再議中國法律思想發(fā)展的基本線索》【思考】根據(jù)史料一、二結(jié)合所學知識,如何看待在“國家統(tǒng)治”和“社會治理”的過程中“禮法結(jié)合,儒法并用”這一特點呢?提示:(1)積極:推動中華法系的形成與發(fā)展,弘揚了儒家傳統(tǒng)道德倫理;以禮入法,以仁為本,慎用刑罰,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2)消極:禮法結(jié)合,將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模糊化,使判案有相當主觀性及隨意性;不利于人民法治意識的形成,法治意識淡薄?!娟U·史論】1.史料實證——先秦儒法之爭的主要內(nèi)容歷史觀儒家極其推崇西周的文化,主張恢復西周的制度,“法先王”法家主張審時度勢,“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主張“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政體觀儒家遵循堯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法家力主建立君主專制,全面推行郡縣制,建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政治觀儒家主張恢復西周的世祿世卿制,建立尊卑有別、上下有序的貴族等級制度法家倡導“不世官”,廢除世祿世卿制,普遍建立由中央任免的官僚體制經(jīng)濟觀儒家從維護西周的分封制和世祿世卿制的角度出發(fā),大力倡導井田制法家則主張“壞井田、開阡陌”,建立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法律觀儒家主張“刑不上士大夫”,目的在于維護貴賤有序的統(tǒng)治秩序法家主張“一斷于法”“法不阿貴”2.歷史解釋——古代法律儒家化的階段及影響(1)階段:①漢代“引禮入法”:法律儒家化的發(fā)端。為了使儒家思想成為真正的正統(tǒng)思想,儒家學者通過“春秋決獄”“引經(jīng)注律”“引經(jīng)決獄”和“刑罰適用”原則的儒家化等途徑,做到“引禮入法”,逐漸實現(xiàn)儒家思想對立法、司法的指導地位,使?jié)h代法律開始沿著儒家化的方向發(fā)展。②三國兩晉南北朝“納禮入律”:法律儒家化的完善。統(tǒng)治者開始直接任命儒臣來立法,儒家思想指導立法并將儒家思想法律化,從而使禮律進一步融合,實現(xiàn)“納禮入律”。③唐代“禮法合一”:法律儒家化的完成。唐朝確立了以“德主刑輔,禮法并用”為主的法律指導思想,以儒家主張的綱常禮教作為法律的指導原則和定罪量刑的基本依據(jù)。自此,禮與法完全融合,實現(xiàn)了“禮法合一”,中國古代法律儒家化完成。(2)法律儒家化的影響①儒家法律指導思想的確立,強調(diào)德治。②確立了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則,中國法律儒家化過程中,一些儒家思想的精義注入法律中,升華為封建法律的基本原則。③儒家基本政治法律思想融入法律之中,逐漸形成一系列符合儒家思想的具體法律觀點。④中國法律的儒家化,促進了司法隊伍的儒家化。使得大批具有儒家經(jīng)義素養(yǎng)的官吏越來越受到重視?!就卣寡由臁糠扇寮一?1)所謂法律儒家化,是指將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倫理法的性質(zhì),即以儒家思想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實踐中定罪、量刑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2)從總體而言,就是通過引經(jīng)決獄、引禮入律的方式,將儒家思想貫徹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個法律實施過程中,使儒家思想成為刑事的、民事的、婚姻家庭的、行政的、訴訟的等各個法律部門的基本原則和靈魂,也就是說儒家倫理道德獲得法律上的效力和權威。1.唯物史觀——中國古代法律演變的特點、原因及對其評價:(1)特點:①由臨時設法到形成固定的成文法。②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日臻成熟,體系日益完備。③法律逐漸儒家化。④以禮為主、出禮入刑、禮法合一。(2)原因:①政治:統(tǒng)治階級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需要。②經(jīng)濟: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發(fā)展。③思想:儒家思想的發(fā)展。(3)評價:①實質(zhì):中華法系是為封建專制統(tǒng)治服務的。②影響:它能最大限度地將人類倫理道德方面的潛能發(fā)揮出來,在維持社會生活和諧方面,有著不可磨滅和不可估量的意義。2.唯物史觀——古代鄉(xiāng)約的職能和影響(1)職能教化職能通過獎善懲惡的手段,用封建宗法思想和儒家的倫理綱常對鄉(xiāng)民進行教化救助職能強調(diào)鄉(xiāng)約與社倉、保甲、社學等結(jié)合,鄉(xiāng)約的救助功能得到凸顯法律職能鄉(xiāng)約逐漸官方化后顯現(xiàn)出來,在調(diào)解民間糾紛和調(diào)查取證等方面發(fā)揮作用(2)影響①鄉(xiāng)約制度的實行,使封建統(tǒng)治者所倡導的道德規(guī)范和要求為廣大民眾所內(nèi)化,從而起到了巨大的教化作用。②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加強基層社會治理。③有利于發(fā)展生產(chǎn)。④有利于匡正民風,革除陋習,有利于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⑤有利于儒家文化和傳統(tǒng)道德的傳播。主題二近代西方法律與教化【勾·線索】【探·史料】1.史料解史——西方法律體系史料英美法系以判例法為主要法律淵源,以遵循先例為基本原則;法官的地位突出,當無先例可循時,法官可以創(chuàng)立先例,也可以對先例作出新的解釋。因此,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也被稱為“法官制定的法律”。英美法系主要涵蓋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和地區(qū)。大陸法系以成文法為主要法律淵源,強調(diào)憲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體系比較完整,一般不承認判例的效力;明確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大陸法系國家的代表是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摘自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思考】根據(jù)史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分析“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異同之處。提示:(1)相同點:都是近代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法律;都與羅馬法有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都受到日耳曼法和教會法的影響。(2)不同點:大陸法系:成文法為主,憲法處于根本地位;英美法系:判例法為主,法官地位突出。2.史料解史——西方宗教倫理史料在思想方面,基督教有一整套的教規(guī)來規(guī)范和約束教徒的言行舉止,還有一系列的教義——“三位一體論”、信原罪、信救贖、因行稱義說、信來世等來束縛人們的思想,以此來鞏固基督教的不倒地位,為基督教的合理存在提供理論的支持,將宗教人員置于高人一等的地位上,以一神論來麻痹人們的思想,達到一種愚民的效果,并在此過程中,向人們搜刮錢財。在文化方面,基督教教士是西歐古典文化的唯一繼承人,文化的傳播和普及受到極大破壞?;浇套非笊系壑畤?卻在世俗界泥足深陷;它在理論上遵循唯靈主義,在實踐上卻采用感覺主義;它希望拯救世人,卻一度沉淪為人間地獄……——摘編自吳麗紅《淺談基督教對中世紀西歐的影響》【思考】根據(jù)史料,概括中世紀西歐倫理與教化的特征。提示:特征:教會(神學)控制著人們的言行舉止;在神權統(tǒng)治下,人的精神(人性)和自我受到禁錮和壓抑;文化被少數(shù)基督教士壟斷,世人只能接受教士的說教;教會利用宗教信仰向世人搜刮錢財。問題探史——近代西方法律的功能史料在17世紀和18世紀,英國、美國和法國等歐美國家相繼爆發(fā)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在革命的過程中各國根據(jù)本國的具體情況制定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zhì)的憲法,被稱為近代憲法。資產(chǎn)階級國家強調(diào)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政府的權力不是絕對的,必須受到憲法和法律的制約。其次是以憲法和法律來規(guī)定公民基本權利,并且依法約束和控制國家權力的行使?!幾栽S兵《試論近代憲法的基本功能》【思考】根據(jù)史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歐美國家憲法和法律的主要功能。提示:以根本法形式確立本國政體;建立受憲法和法律約束的有限政府;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維護國家的穩(wěn)定?!娟U·史論】歷史解釋——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主要特點(1)強調(diào)依法統(tǒng)治,把法治作為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主要方法,主張一切個人或機構都處在法律之下,受事先制定的法律規(guī)則的統(tǒng)治和約束。(2)強調(diào)法律自治,即法律與道德和宗教等相分離。(3)強調(diào)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堅持法律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反對特別法律,認為無論是維護特權的立法還是給予某些特殊社會群體(如弱勢群體)特別關照或救助,都是對法治的破壞。(5)主張司法獨立,認為司法過程中的政策導向或脫離規(guī)定的平衡,都與民主分權原則相背離,都是對法治的破壞。(6)維護個人自由,堅持市民、社會與國家的區(qū)分,維護作為私人領域的空間,以使個人不受政府、團體或他人的非法干預。(7)主張法律的穩(wěn)定性,反對朝令夕改。史料實證——歐洲近代法律體系與中國古代法律的不同及原因。不同近代歐洲強調(diào)法律至上;在司法實踐中堅持程序公正等原則中國古代強調(diào)為君主統(tǒng)治服務;在司法實踐中人治色彩強烈,突出教化作用原因近代歐洲①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較快、程度較高;②歐洲君主專制統(tǒng)治相對薄弱中國古代①中國古代自然經(jīng)濟始終占統(tǒng)治地位;②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不斷強化高考聚焦?命題動向考題視角考情播報(1)2022·浙江6月選考·T16·萬民法的作用(2)2021·湖南選擇考·T12·羅馬法的債權關系(3)2020·北京等級考·T1·改革開放以來法制建設(4)2018·全國II卷·T32·成文法的出現(xiàn)1.考點分布:(1)集中考查羅馬法,對中國古代的法律與教化、西方近代法律等知識沒有涉及(2)主干知識:羅馬法2.題型及命題形式:(1)題型:以選擇題為主(2)命題形式:以圖表、原始引文等為載體,考查羅馬法的內(nèi)容、影響等,考查唯物史觀、時空觀念等學科素養(yǎng)3.備考策略:(1)由于中國古代的法律與教化、近代西方法律等知識屬于新加內(nèi)容,需要復習時明確其演變脈絡及特點(2)復習時注意關注社會熱點與中國的法制建設相結(jié)合【典題悟法】(2022·浙江6月選考·T16)在羅馬擴張的過程中,“地方習俗互相抵觸的不同地區(qū)的人們之間,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間是有糾紛的,羅馬法官不得不以某種方式加以排解。于是,羅馬法逐漸形成這樣的觀點:習俗未必正確,還有一種藉以做出公平?jīng)Q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則……(這)是從人的本性和理性產(chǎn)生出來的,因而是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上述材料反映出 (

)A.羅馬成文法的起源B.公民法逐漸取代萬民法C.萬民法的作用逐漸顯現(xiàn)出來D.以習慣法排解外邦人之間的糾紛命題立意情境創(chuàng)設羅馬擴張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核心價值羅馬法穩(wěn)定社會的功能學科素養(yǎng)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關鍵能力辨析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必備知識萬民法解題思維【真題集訓】類型常規(guī)點·多維考1.(2021·湖南選擇考·T12)早期的羅馬法規(guī)定債的關系不可轉(zhuǎn)移,后來羅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準許他人替代原債權人或原債務人,以實現(xiàn)債權或債務在不同主體間轉(zhuǎn)移。這一轉(zhuǎn)變 (

)A.動搖了保護私產(chǎn)的觀念B.旨在保護奴隸主特權地位C.適應了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D.表明羅馬法形成完整體系C【解析】據(jù)材料“早期的羅馬法規(guī)定債的關系不可轉(zhuǎn)移,后來羅馬法采用替代制度”“以實現(xiàn)債權或債務在不同主體間轉(zhuǎn)移”可知,債權關系可以轉(zhuǎn)移標志著羅馬法發(fā)展與完善。結(jié)合所學可知,羅馬法的發(fā)展得益于羅馬疆域的擴大與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為了緩和羅馬人與外邦人之間的矛盾,適應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羅馬法不斷進行調(diào)整與完善,C正確;結(jié)合所學可知,羅馬法維護私有財產(chǎn),A錯誤;材料中債權關系的變化標志著羅馬法的發(fā)展,未涉及奴隸主特權地位,B錯誤;《查士丁尼法典》頒布意味著羅馬法發(fā)展到完備階段,而材料中未涉及《查士丁尼法典》內(nèi)容,D錯誤。2.(2018·全國Ⅱ卷·T32)羅馬共和國時期,平民和貴族展開了長達兩個世紀的斗爭,斗爭的成就主要體現(xiàn)為其間所頒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評論說:“氏族貴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國家中了。”這一長期斗爭的結(jié)果是 (

)A.貴族的特權被取消B.羅馬法體系最終形成C.公民與貴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獲得相同的權利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羅馬法從習慣法到成文法的變革。A說法錯誤,貴族隨意解讀法律受到限制,并非特權取消;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時期,《民法大全》頒布,羅馬法體系形成,故B錯誤;自由民獲得公民權是在羅馬帝國時期,D錯誤;平民與貴族斗爭,成文法出現(xiàn),貴族隨意解釋法律受到限制,這一時期屬于公民法時期,公民權利受到法律保護,因此C正確?!拘骂}預測】·對接高考評價體系→新情境1.戰(zhàn)國時期,法家在強調(diào)法治的基礎上,給予了道德應有的地位和尊重,無論是商鞅、管子還是韓非,其基本的治國方略,都可以被稱作“刑主德輔”。這反映出當時(

)A.儒家與法家具有融合的趨勢B.法家思想取得完全勝利C.德治與法治在實踐上的調(diào)和D.德治與法治的密不可分C【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法家并不是不重視道德的作用,其對德治也有關注,甚至用德治來進行輔助,“刑主德輔”,這說明德治與法治有調(diào)和性,故選C;儒家與法家都有獨立的思想體系,并沒有融合,排除A;秦朝時,法家思想取得完全勝利,排除B;材料體現(xiàn)的是德治與法治的兼顧,而不是二者的密不可分,排除D?!ぞo跟社會熱點→新素材2.下面是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成就表,這說明 (

)時間名稱改革開放初期至20世紀90年代初期八二憲法、選舉法、刑法、中外合資經(jīng)營企業(yè)法……20世紀90年代初期到中共十五大召開前公司法、銀行法、勞動法……1997年至今證券法、合同法、反壟斷法、行政復議法、反分裂國家法、物權法……BA.政治體制改革已經(jīng)全面展開B.依法治國的理念付諸實踐C.民主政治建設取得巨大成就D.公民的法律意識得到增強【解析】依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改革開放開啟了我國法治建設和立法工作的新征程,在此時期,我國法治建設和立法工作與時俱進,契合時代需求,這說明了依法治國的理念付諸實踐,因此B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法治建設,不是政治體制改革,A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法治建設,不是民主政治建設,C錯誤;材料并未強調(diào)公民的法律意識,D錯誤?!ど钊肟记檠芯俊陆嵌?.在早期的羅馬市民法中,妻子對嫁資沒有任何支配權,丈夫可以任意處分婚姻財產(chǎn)。在后來的羅馬萬民法中,妻子逐漸取得對婚姻財產(chǎn)的部分支配權,丈夫要想處分嫁資首先需要征得妻子的同意。到了羅馬古典法時期,妻子已經(jīng)可以在離婚或者喪偶時通過訴訟主張自己的婚姻財產(chǎn)權。材料意在說明羅馬法 (

)A.規(guī)定婚姻關系中男女平等B.伴隨版圖擴大而日臻完善C.關于婚姻的規(guī)定影響后世D.包含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D【解析】從材料對婚姻中的財產(chǎn)權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羅馬法從財產(chǎn)、人身、婚姻權等各個方面提升了對羅馬女性權益的保護,這說明羅馬法包含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D正確;材料體現(xiàn)了羅馬的婚姻制度越來越注重人本主義、注重保障雙方當事人的權益,但是不能引申為羅馬法規(guī)定婚姻關系中男女平等,排除A;材料主旨是羅馬法對婚姻關系中的女性權益的保護,而不是羅馬法的完善過程,排除B;材料只描述了羅馬法發(fā)展過程中關于婚姻財產(chǎn)權的相關規(guī)定,未涉及對后世的影響,排除C。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國法治建設進程簡表(部分)時間事件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先后制定了婚姻法、工會法、土地改革法等一批法律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1982年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摘編自封麗霞《新中國法治70年:歷程、軌跡與展望》時間事件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憲法形式規(guī)定下來2012年中共十八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2014年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戰(zhàn)略部署從材料中提取信息(整體或部分),擬定一個論題,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持論有據(jù),表述清晰)答案:示例:新中國法治建設逐漸走向完善。新中國成立初期,先后制定了婚姻法、土地改革法、工會法等法律。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初步奠定法治建設的基礎。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中國法治建設進入新的發(fā)展時期。1982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它是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20世紀90年代,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建設。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1999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