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出版行業(yè)編輯與審稿工作規(guī)范TOC\o"1-2"\h\u28735第一章編輯工作基本規(guī)范 3283401.1編輯工作職責 342121.1.1稿件策劃與組織 3201041.1.2稿件審查與評估 3312991.1.3稿件加工與修改 354701.1.4質量控制與監(jiān)督 3144871.1.5作者溝通與協(xié)調 3171521.2編輯工作流程 347241.2.1選題策劃 3141431.2.2稿件征集與篩選 3127631.2.3稿件審查 3245081.2.4稿件加工與修改 4130361.2.5稿件校對 4166621.2.6稿件出版 4258151.2.7質量反饋與改進 47811第二章稿件接收與登記 450252.1稿件接收程序 4233172.1.1稿件接收渠道 4104392.1.2稿件接收標準 4189992.1.3稿件接收流程 487722.2稿件登記管理 544042.2.1稿件登記內容 567952.2.2稿件登記流程 524952.2.3稿件登記管理要求 512649第三章稿件初審 5219633.1初審標準與要求 5258433.1.1稿件內容審查 659563.1.2稿件形式審查 689373.1.3稿件質量審查 647043.2初審流程與方法 6241213.2.1初審流程 6306243.2.2初審方法 74484第四章稿件外審 7150374.1外審專家選擇 778874.2外審流程與要求 717939第五章稿件修改與反饋 8158195.1修改意見的提出 857025.2修改稿件的反饋與處理 830043第六章稿件終審 9266806.1終審標準與要求 9169586.1.1終審目的 9131946.1.2終審標準 9235536.1.3終審要求 9159286.2終審流程與決策 9211696.2.1終審流程 9148726.2.2終審決策 1021216第七章校對工作規(guī)范 1090227.1校對的基本要求 1028047.1.1嚴謹性 1037327.1.2知識性 10173757.1.3邏輯性 10210357.1.4語言規(guī)范性 1042747.1.5美觀性 10320107.2校對流程與方法 10214177.2.1校對流程 116507.2.2校對方法 113226第八章質量控制與監(jiān)督 12239378.1質量控制標準 12173988.1.1出版物質量控制基礎 12209348.1.2出版物質量具體標準 12160618.2監(jiān)督管理措施 12263248.2.1編輯部門內部監(jiān)督 12192138.2.2審稿部門外部監(jiān)督 12196108.2.3出版物質量整改與反饋 1312855第九章編輯與作者溝通 1391499.1溝通方式與技巧 1311589.1.1溝通方式 13114669.1.2溝通技巧 13215229.2溝通內容與要求 13159239.2.1溝通內容 13244059.2.2溝通要求 147953第十章出版發(fā)行與版權管理 142903110.1出版發(fā)行流程 14536610.1.1簽訂出版合同 141152410.1.2稿件審查 14956210.1.3編輯加工 142477410.1.4校對 152032810.1.5印刷與發(fā)行 151388810.2版權登記與管理 152693110.2.1版權登記 152325610.2.2版權保護 152550210.2.3版權管理 15第一章編輯工作基本規(guī)范1.1編輯工作職責編輯工作作為出版行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對稿件內容進行篩選、加工、提高質量的重要職責。以下是編輯工作的基本職責:1.1.1稿件策劃與組織編輯需根據(jù)出版單位的出版方向和市場需求,策劃選題,組織稿件,保證稿件內容的科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1.1.2稿件審查與評估編輯應嚴格審查稿件,保證稿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政策規(guī)定和出版標準。對稿件的政治性、學術性、藝術性、可讀性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1.1.3稿件加工與修改編輯要對稿件進行認真加工和修改,提高稿件質量。主要包括:修正語法、標點符號錯誤,調整結構,增強邏輯性,改進表達方式等。1.1.4質量控制與監(jiān)督編輯應關注出版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質量,對稿件質量進行監(jiān)督,保證出版物符合質量要求。1.1.5作者溝通與協(xié)調編輯要與作者保持良好溝通,及時反饋修改意見,協(xié)調解決稿件修改過程中的問題。1.2編輯工作流程編輯工作流程是保證稿件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下是編輯工作的基本流程:1.2.1選題策劃編輯根據(jù)出版單位的出版方向和市場需求,策劃選題,進行市場調研,論證選題可行性。1.2.2稿件征集與篩選編輯通過多種途徑征集稿件,對征集到的稿件進行篩選,挑選出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1.2.3稿件審查編輯對稿件進行審查,保證稿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政策規(guī)定和出版標準。對審查合格的稿件,提交給相關專家進行進一步評估。1.2.4稿件加工與修改編輯對審查合格的稿件進行加工和修改,提高稿件質量。加工過程中,編輯需與作者保持溝通,保證修改意見的準確傳達。1.2.5稿件校對編輯對加工后的稿件進行校對,保證稿件無遺漏、無錯誤。校對過程中,編輯要與作者、排版人員等密切配合,保證稿件質量。1.2.6稿件出版編輯根據(jù)出版計劃,組織稿件排版、印刷、發(fā)行等工作,保證出版物質量。1.2.7質量反饋與改進編輯對已出版的稿件進行質量反饋,收集讀者意見,總結經(jīng)驗教訓,不斷改進編輯工作。第二章稿件接收與登記2.1稿件接收程序2.1.1稿件接收渠道編輯部門應通過正規(guī)渠道接收稿件,包括作者直接投稿、代理機構推薦、同行專家引薦等。對于作者直接投稿的稿件,編輯部門應設立專門的投稿郵箱或在線投稿系統(tǒng),便于作者投稿。2.1.2稿件接收標準編輯部門在接收稿件時,應嚴格按照以下標準進行篩選:(1)稿件內容應符合本出版社的出版方向和定位;(2)稿件應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創(chuàng)新性和實用性;(3)稿件應具備完整的結構,包括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4)稿件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不得含有不良信息;(5)稿件作者應具備相應的學術背景和寫作能力。2.1.3稿件接收流程編輯部門在接收稿件后,應按照以下流程進行操作:(1)編輯部門對稿件進行初步篩選,判斷是否符合本出版社的出版方向和稿件接收標準;(2)符合要求的稿件,編輯部門應向作者發(fā)送確認郵件或電話通知;(3)作者收到確認郵件或電話通知后,應在規(guī)定時間內提交相關證明材料,包括作者身份證明、單位證明等;(4)編輯部門對作者提交的證明材料進行審核,確認無誤后,將稿件納入審稿流程。2.2稿件登記管理2.2.1稿件登記內容編輯部門應對接收的稿件進行詳細登記,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稿件基本信息:包括稿件標題、作者姓名、單位、聯(lián)系方式等;(2)稿件來源:包括投稿渠道、推薦人等;(3)稿件分類:按照學科、研究領域進行分類;(4)稿件狀態(tài):包括投稿時間、審稿進度、退修意見等;(5)稿件處理結果:包括錄用、退稿、待定等。2.2.2稿件登記流程編輯部門在稿件登記時,應按照以下流程進行操作:(1)接收稿件后,編輯部門應立即進行登記;(2)登記內容應準確無誤,保證稿件信息完整;(3)編輯部門應定期對登記的稿件進行整理,便于查詢和管理;(4)稿件處理結果發(fā)生變化時,編輯部門應及時更新登記信息。2.2.3稿件登記管理要求編輯部門在稿件登記管理過程中,應遵守以下要求:(1)稿件登記應遵循保密原則,保證作者隱私不被泄露;(2)編輯部門應建立完善的稿件登記制度,保證登記工作的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3)編輯部門應定期對登記工作進行審核,保證登記信息真實可靠;(4)編輯部門應加強稿件登記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為出版社的出版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第三章稿件初審3.1初審標準與要求3.1.1稿件內容審查初審首先應對稿件的內容進行嚴格審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保證稿件主題明確,符合出版單位的出版方向和宗旨。(2)稿件應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和可讀性。(3)內容結構合理,層次分明,論述清晰,邏輯嚴密。(4)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不得含有違法、違規(guī)內容。(5)尊重知識產(chǎn)權,不得抄襲、剽竊他人作品。3.1.2稿件形式審查初審還需對稿件的形式進行審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稿件是否符合出版單位規(guī)定的格式要求,包括字體、字號、行距等。(2)圖表清晰,附圖質量符合出版要求。(3)引用文獻規(guī)范,標注準確。(4)作者署名、單位、聯(lián)系方式等信息完整、準確。3.1.3稿件質量審查初審應對稿件的質量進行評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語言表達流暢,無語法錯誤。(2)專業(yè)術語準確,無誤導性描述。(3)觀點明確,有獨到見解。(4)論述充分,有說服力。3.2初審流程與方法3.2.1初審流程(1)接收稿件:編輯人員接收作者提交的稿件,進行初步審查。(2)預審:編輯人員對稿件進行預審,判斷稿件是否符合初審標準與要求。(3)送審:對符合初審標準的稿件,編輯人員將其送交相關專家進行審查。(4)審查意見反饋:專家對稿件提出審查意見,編輯人員將意見反饋給作者。(5)修改稿件:作者根據(jù)審查意見對稿件進行修改。(6)再次審查:編輯人員對修改后的稿件進行再次審查。(7)決定錄用或退稿:根據(jù)審查結果,編輯人員決定是否錄用稿件。3.2.2初審方法(1)文獻查閱:編輯人員查閱相關文獻,了解稿件的研究背景和現(xiàn)狀。(2)內容審查:編輯人員對稿件內容進行逐條審查,保證符合出版要求。(3)專家咨詢:在必要時,編輯人員可向相關專家請教,以獲取專業(yè)意見。(4)溝通協(xié)調:編輯人員與作者保持溝通,保證稿件修改符合審查要求。(5)定期評估:編輯人員對初審工作進行定期評估,總結經(jīng)驗教訓,提高初審質量。第四章稿件外審4.1外審專家選擇外審專家的選擇是保證稿件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選擇外審專家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專業(yè)對口:根據(jù)稿件內容,選擇具有相關專業(yè)背景和豐富研究經(jīng)驗的專家進行審稿。(2)學術水平:外審專家應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和學術影響力,以保證審稿的權威性和準確性。(3)公正客觀:外審專家應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能夠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篇稿件。(4)回避原則:外審專家與作者存在利益關系時,應主動回避,以保證審稿過程的公正性。4.2外審流程與要求外審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1)送審:編輯將稿件及審稿單送交外審專家,并附上相關背景資料和作者信息。(2)審稿:外審專家在收到稿件后,應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審稿工作,提出客觀、具體的審稿意見。(3)反饋:外審專家將審稿意見反饋給編輯,編輯負責整理、匯總并傳達給作者。(4)修改:作者根據(jù)外審意見進行稿件修改,并將修改后的稿件及相關材料返回編輯。(5)復審:編輯根據(jù)外審意見和作者修改情況,決定是否進行復審。如需復審,編輯應選擇新的外審專家進行審稿。外審要求如下:(1)外審專家應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不得泄露稿件內容和審稿意見。(2)外審專家應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篇稿件,避免個人情感和利益影響審稿過程。(3)外審專家應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審稿工作,如有特殊情況,需提前告知編輯。(4)外審專家應針對稿件內容提出具體、有針對性的審稿意見,以幫助作者提高稿件質量。(5)外審專家在審稿過程中,如發(fā)覺稿件存在嚴重問題,應及時與編輯溝通,共同商討解決方案。第五章稿件修改與反饋5.1修改意見的提出編輯在審閱稿件過程中,若發(fā)覺稿件存在不符合出版標準、學術規(guī)范、語言表達等問題,應當及時提出修改意見。修改意見應具體、明確,便于作者理解和采納。編輯在提出修改意見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尊重作者的創(chuàng)作成果,客觀、公正地評價稿件質量。(2)針對稿件存在的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修改建議。(3)充分溝通,與作者保持良好溝通,保證修改意見能夠得到有效落實。(4)保護作者隱私,不在修改意見中涉及作者個人信息。5.2修改稿件的反饋與處理作者收到編輯的修改意見后,應認真對待,按照要求進行修改。修改后的稿件需在規(guī)定時間內提交至編輯部。編輯部在收到修改稿后,應進行以下處理:(1)對修改稿進行初步審核,確認是否已經(jīng)按照修改意見進行了相應調整。(2)對修改稿進行質量評估,判斷是否符合出版要求。(3)如修改稿仍存在問題,編輯需再次提出修改意見,并與作者溝通,保證稿件質量。(4)對修改稿進行終審,確認稿件達到出版標準。(5)通知作者稿件修改完成,并告知后續(xù)出版安排。在稿件修改過程中,編輯與作者應保持密切溝通,保證修改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編輯部應關注稿件的進度,保證稿件按時出版。第六章稿件終審6.1終審標準與要求6.1.1終審目的終審是出版行業(yè)稿件審閱流程的最后一環(huán),其主要目的是對稿件的整體質量、學術價值、政治立場、法律法規(guī)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以保證出版物的質量符合國家規(guī)定及出版單位的相關標準。6.1.2終審標準(1)政治立場:稿件應遵循我國法律法規(guī),不得含有反對和國家方針政策、損害國家利益、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的內容。(2)學術價值:稿件應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創(chuàng)新性和實用性,對相關領域的發(fā)展具有推動作用。(3)內容質量:稿件應具備較高的邏輯性、條理性,論述清晰,文字簡練,格式規(guī)范。(4)法律法規(guī):稿件應遵守國家有關著作權、專利權、商業(yè)秘密等法律法規(guī),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權益。(5)可讀性:稿件應具備一定的可讀性,便于讀者理解與接受。6.1.3終審要求(1)嚴格遵循終審標準,對稿件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2)充分發(fā)揮專業(yè)素養(yǎng),對稿件中的問題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3)加強與作者、編輯的溝通,保證稿件修改到位。6.2終審流程與決策6.2.1終審流程(1)編輯部門將稿件提交給終審專家,并提供相關審稿資料。(2)終審專家對稿件進行獨立審查,提出審查意見。(3)編輯部門匯總終審專家意見,形成終審報告。(4)編輯部門根據(jù)終審報告,對稿件進行修改或退稿。(5)修改后的稿件再次提交給終審專家進行審查。(6)終審專家對修改后的稿件進行審查,如無異議,稿件進入出版流程。6.2.2終審決策(1)終審專家根據(jù)審查意見,對稿件進行分類決策:同意出版、修改后出版、退稿。(2)編輯部門根據(jù)終審決策,對稿件進行相應處理。(3)對于同意出版的稿件,編輯部門負責安排出版事宜。(4)對于修改后出版的稿件,編輯部門負責與作者溝通,指導修改。(5)對于退稿的稿件,編輯部門負責通知作者,并說明退稿原因。第七章校對工作規(guī)范7.1校對的基本要求校對是出版行業(yè)中的環(huán)節(jié),其基本要求如下:7.1.1嚴謹性校對人員應具備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對文字、圖表、數(shù)據(jù)等進行全面、細致的審查,保證出版物內容的準確性、完整性和規(guī)范性。7.1.2知識性校對人員應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掌握相關領域的專業(yè)術語和規(guī)范,以便對稿件進行準確的理解和判斷。7.1.3邏輯性校對人員應關注稿件的結構和邏輯關系,保證內容的連貫性和合理性。7.1.4語言規(guī)范性校對人員應遵循國家語言文字規(guī)范,對稿件中的語言表達進行審查,保證語言的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7.1.5美觀性校對人員應關注版面的美觀性,對排版、字體、字號等進行審查,以提高出版物的整體視覺效果。7.2校對流程與方法7.2.1校對流程(1)初校初校是校對工作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校對人員應對稿件進行全面、細致的審查,發(fā)覺并糾正錯誤。(2)二校二校是在初?;A上進行的進一步審查,校對人員應關注初校中遺留的問題,并對稿件進行再次審查。(3)三校三校是校對工作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校對人員應對前兩校的修改進行核對,保證所有問題均已得到解決。7.2.2校對方法(1)文字審查校對人員應關注稿件中的文字錯誤,包括拼寫、語法、標點符號等,保證文字表達的準確性。(2)數(shù)據(jù)審查校對人員應核對稿件中的數(shù)據(jù),包括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計算結果等,保證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一致性。(3)圖表審查校對人員應審查稿件中的圖表,包括圖表的準確性、清晰度和美觀度,保證圖表與正文內容相符合。(4)版面審查校對人員應關注版面的排版、字體、字號等,保證版面的美觀性和一致性。(5)專業(yè)術語審查校對人員應掌握相關領域的專業(yè)術語,對稿件中的專業(yè)術語進行審查,保證其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6)邏輯關系審查校對人員應關注稿件的結構和邏輯關系,保證內容的連貫性和合理性。(7)作者和審稿人意見核對校對人員應核對作者和審稿人的意見,保證修改后的稿件符合要求。第八章質量控制與監(jiān)督8.1質量控制標準8.1.1出版物質量控制基礎出版物質量控制應依據(jù)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行業(yè)標準以及出版社內部管理規(guī)定,保證出版物在內容、形式、質量等方面達到規(guī)定標準。質量控制基礎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遵循國家法律法規(guī),保證出版物內容合法、合規(guī);(2)堅持正確的出版導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注重出版物內容創(chuàng)新,提高文化品位;(4)加強出版物質量檢查,保證編校、設計、印刷等環(huán)節(jié)符合規(guī)定。8.1.2出版物質量具體標準出版物質量具體標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內容質量標準:要求觀點正確、資料準確、論述清晰、文字優(yōu)美;(2)編校質量標準:要求無錯別字、無語法錯誤、無標點符號錯誤;(3)設計質量標準:要求版式設計合理、圖片清晰、色彩協(xié)調;(4)印刷質量標準:要求印刷清晰、無墨跡、無皺褶、無損壞。8.2監(jiān)督管理措施8.2.1編輯部門內部監(jiān)督編輯部門內部監(jiān)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建立完善的編輯流程,明確各環(huán)節(jié)責任;(2)加強編輯人員培訓,提高業(yè)務素質;(3)實行稿件三級審核制度,保證稿件質量;(4)定期開展質量檢查,發(fā)覺問題及時整改。8.2.2審稿部門外部監(jiān)督審稿部門外部監(jiān)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合作,保證出版物內容合法合規(guī);(2)建立專家評審機制,邀請行業(yè)內外專家對出版物進行評審;(3)關注讀者反饋,及時了解出版物質量問題;(4)對出版物質量進行監(jiān)測,定期發(fā)布質量報告。8.2.3出版物質量整改與反饋針對出版物質量問題,出版社應采取以下整改與反饋措施:(1)對發(fā)覺的問題進行分類,制定整改措施;(2)及時將整改情況反饋給相關部門及人員;(3)對整改效果進行評估,保證問題得到解決;(4)總結經(jīng)驗教訓,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第九章編輯與作者溝通9.1溝通方式與技巧9.1.1溝通方式編輯與作者的溝通方式主要包括書面溝通和口頭溝通兩大類。(1)書面溝通:主要包括郵件、信函、即時通訊工具等。書面溝通具有明確、規(guī)范、可追溯的特點,適用于傳達編輯意見、修改要求及反饋信息等。(2)口頭溝通:主要包括電話、視頻會議、面對面交流等??陬^溝通具有直接、快捷、便于交流的特點,適用于解決具體問題、探討創(chuàng)作思路等。9.1.2溝通技巧(1)尊重作者:編輯在與作者溝通時,應保持禮貌、尊重作者的創(chuàng)作成果,避免使用命令式語氣。(2)明確溝通目的:編輯在與作者溝通前,應明確溝通的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交流。(3)表達清晰:編輯在傳達意見時,應保證表達清晰、準確,避免產(chǎn)生誤解。(4)耐心傾聽:編輯應耐心傾聽作者的意見和建議,充分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5)善于引導:編輯在溝通中應善于引導作者,幫助作者理解編輯意見,共同提高作品質量。9.2溝通內容與要求9.2.1溝通內容(1)編輯意見:編輯應向作者傳達對作品的整體評價、修改建議、格式要求等。(2)作者反饋:作者應向編輯反饋對編輯意見的理解、作品的修改情況及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疑問。(3)作品進度:編輯應關注作品進度,與作者保持溝通,保證作品按時完成。(4)版權問題:編輯應與作者就作品版權問題進行溝通,保證作品合法合規(guī)。9.2.2溝通要求(1)及時性:編輯與作者之間的溝通應保持及時,保證作品進度和質量。(2)準確性:編輯在傳達意見時,應保證信息的準確性,避免產(chǎn)生誤導。(3)保密性:編輯與作者在溝通中,應遵守保密原則,不泄露作品內容、進度等信息。(4)互動性:編輯與作者應保持良好的互動,共同促進作品質量的提高。(5)規(guī)范性:編輯在溝通中,應遵循出版行業(yè)的相關規(guī)范,保證作品符合出版要求。第十章出版發(fā)行與版權管理10.1出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入行論考試題及答案
- 消毒員考核試題及答案
- 代理公司與品牌方的合作模式試題及答案
- 軍事演習臨時廁所租賃與后勤保障合同
- 藝術品全球運輸綜合保障合同
- 父母共同監(jiān)護子女探視條件調整合同
- 音樂表現(xiàn)力與節(jié)奏相關性探討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國平行軸裝斜齒輪減速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小饅頭餅干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實木雕花單掩門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校園防災減災培訓
- 2025年中天合創(chuàng)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機泵基礎知識
- 第22課 世界多極化與經(jīng)濟全球化 說課稿-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
- 四渡赤水(課件)
- 《安裝施工管理》課件
- 刺殺操培訓課件
- 《高等光學》課程教學大綱
- 2024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英語試題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考語文古詩文默寫背誦與強化訓練23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課外詩詞默寫背誦
- 酒店餐飲部經(jīng)理聘用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