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禪山記》知識點完整歸納_第1頁
《游褒禪山記》知識點完整歸納_第2頁
《游褒禪山記》知識點完整歸納_第3頁
《游褒禪山記》知識點完整歸納_第4頁
《游褒禪山記》知識點完整歸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游褒禪山記》學問點完好歸納一、通假字1.

長樂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二、詞類活用1.

始舍于其址。 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筑舍定居。2.

名之曰褒禪。 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3.

有泉側出。 側:名詞作狀語,在一側。4.

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5.

好游者亦不能窮也。 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頭。6.

而其見愈奇。 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7.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的人。8.

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9.

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極:形容詞作動詞,盡情享受。10.

而世之奇?zhèn)?、瑰怪、特別之觀,常在于險遠。 險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險遠的地方。11.

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謬: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弄錯,使……錯。

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

名:名詞作動詞,說明白。三、特別句式(一)推斷句①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者,……也:“者”表停頓語氣,“也”表推斷語氣)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者,……也)③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者,……也)④此所以學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推斷句,“此”是主語,“所以”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緣由”,“也”語氣助詞,表推斷)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二)倒裝句1.狀語后置句①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蟲魚、鳥獸,往往有得。②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2.定語后置①有穴窈然。(三)省略句①有志矣,不隨(之)以止也(省賓語)②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之)以怠。(省賓語)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書之不存。(省賓語)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詞)(四)文言固定句式①其孰能譏之乎?(莫非……嗎?)②何可勝道也哉?。睦铩兀。鄞怂詫W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這就是……的緣由。)四、重點語句1.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我們出洞以后,就有人抱怨那主見退出的人,我也懊悔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游洞的樂趣。2.于是予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視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所得益,是因為他們探究、思索得深邃而且廣泛。3.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特別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來巡游的人便多;緊急而又遠的地方,前來巡游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異宏偉、珍異奇異、非同尋常的景觀,經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的。4.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到達,便可以無所懊悔,這莫非誰還能訕笑嗎?這就是我這次游山的收獲。5.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后世訛傳而無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說得完呢?這就是學者不行不深化思索而慎重地援用資料的緣由。6.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我從倒下來的石碑上,又因此感慨那些古籍不存在了,后代人就使那流傳的狀況弄錯,沒有人能正確地稱呼它們,這種狀況怎么說得完呢?五、多義詞1.

乃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推斷,可譯為“是”“就是”)②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盡然)③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兵乃出(才)2.

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見)④何可勝道也哉(說,講)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

蓋①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②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承接上文,表示緣由,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于”等)③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賽過)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有“或許”的意思)4.

文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紋)③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④飾非掩過(掩飾)5.

然①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如此,這樣)②吳廣以為然(對,正確)③有穴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但,但是)6.

其⑴始舍于其址。(代詞,它的,代華山)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代詞,那)⑶距其院東五里。(代詞,那個)⑷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代詞,它)⑸其文漫滅。(代詞,它的,代仆碑)⑹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代詞,它上面)⑺其下平曠,有泉側出。(代詞,它的,代華山)⑻問其深。(代詞,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譯作“那個洞”)⑼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代詞,代“好游者”,譯作“那些”)⑽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其進”的“其”是指代第一個分句,譯作“那”,“其見”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譯作“那”)⑾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代詞,它的,代后洞)⑿蓋其又深。(代詞,指代后洞,譯作“那”)⒀則其至又加少矣。(代詞,代那些)⒁既其出。(句中語氣助詞,沒有什么實際意義)⒂則或咎其欲出者。(代詞,指代“欲出者”,譯作“那”)⒃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第一人稱代詞,自己)⒄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代詞,他們)⒅其孰能譏之乎?(副詞“其……乎”這個固定格式,用來表示反問,可譯作:莫非……嗎?)⒆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代詞,指代那些以訛傳訛的狀況,可譯為“那”)六、異義詞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義:特別之一。今義:數(shù)詞。2.

世之奇?zhèn)?、瑰怪、特別之觀。古義:不平常。今義:用作表程度的副詞,特別,很。3.

此所以學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義:泛指求學的人,指讀書人。今義:特指有特地學問的人。4.

此所以學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義:是代詞“所”與介詞“以”結合,相當于“……的緣由”。今義:常用來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5.

于是余又嘆焉。古義:“于”,介詞,對;“是”,代詞,這件事。為單音詞連用。今義:合用為一個連詞。游褒禪山記譯文:褒禪山也稱為華山。唐代與尚慧褒當時在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為這個緣由,后人就稱此山為褒禪山。如今人們所說的慧空禪院,就是慧褒與尚的墓舍。間隔那禪院東邊五里,是人們所說的華山洞,因為它在華山南面而這樣命名。間隔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剝蝕、損壞近乎磨滅,只有從牽強能認得出的地方還可以辨識出“花山”的字樣。如今將“華”讀為“華實”的“華”,或許是讀音上的錯誤。由此向下的那個山洞平坦而空曠,有一股山泉從旁邊涌出,在這里巡游、題記的人許多,(這就)叫做“前洞”。經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個洞窟,一派幽深的樣子,進去便(感到)寒氣逼人,打問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寵愛游險的人也未能走到終點──這是人們所說的“后洞”。我與四個人打著火把走進去,進去越深,前進越困難,而所見到的景象越奇異。有個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說:“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滅了?!庇谑牵缓枚几顺鰜?。我們走進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寵愛游險的人來,或許還缺乏特別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來此而題記的人已經很少了。洞內更深的地方,或許來到的游人就更少了。當(確定從洞內退出)時,我的體力還足夠前進,火把還可以接著照明。我們出洞以后,就有人抱怨那主見退出的人,我也懊悔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游洞的樂趣。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視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所得益,是因為他們探究、思索深邃而且廣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來巡游的人便多;緊急而又遠的地方,前來巡游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異宏偉、珍異奇異、非同尋常的景觀,經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的。(雖然)有了志氣,也不盲從別人而停頓,但是體力缺乏的,也不能到達。有了志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別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亂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支持,也不能到達??墒?,力氣足以到達目的(而未能到達),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訕笑的,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懊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