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遼寧省鐵嶺市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遼寧省鐵嶺市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遼寧省鐵嶺市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遼寧省鐵嶺市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遼寧省鐵嶺市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遼寧省鐵嶺市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試試題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jiān)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組成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細胞主要包括神經(jīng)元和神經(jīng)膠質細胞兩大類,下列相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神經(jīng)元的樹突數(shù)量比軸突多,用來接受信息并將信息傳導到細胞體B.軸突相對于樹突而言長而細,用來將細胞體的信息傳向其他神經(jīng)元C.神經(jīng)末梢是軸突末端的細小分支,分布在全身各處D.神經(jīng)膠質細胞數(shù)量遠比神經(jīng)元多,對神經(jīng)元有輔助作用2.如圖為反射弧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由A、B、C、D、E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反射弧B.當①受刺激時,該處的細胞膜內外的電位由原來的內負外正變?yōu)橥庳搩日鼵.若從①處剪斷神經(jīng)纖維,刺激③處效應器不能產(chǎn)生反應D.②的結構決定了神經(jīng)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只能是單向的3.脫落酸與保衛(wèi)細胞膜的相關受體結合后,可促進葉片氣孔關閉,從而增強植物的抗逆性。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植物合成脫落酸的部位主要是根冠和萎蔫葉片等B.脫落酸相對集中分布在將要脫落的器官和組織中C.干旱等環(huán)境因子引起體內脫落酸合成的變化,進而對相關基因組的表達進行調節(jié)D.給脫落酸缺失突變體施加適量的脫落酸,可使葉片氣孔開啟,蒸騰速率升高4.生活在科羅拉多大峽谷的松鼠被一條河流分成了2個種群。南北岸的松鼠經(jīng)過大約一萬年的演變,在形態(tài)和體色方面發(fā)生了明顯的差異。下列說法不符合“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觀點的是()A.兩個種群形態(tài)和體色的差異,是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的結果B.突變和基因重組,為松鼠形態(tài)和體色進化提供原材料C.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群落D.河流的阻隔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導致基因庫差異加大5.某農場面積約為140hm2,農場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黑線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鷹前來捕食。某研究小組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農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第一次捕獲了100只,標記后全部放回原來的環(huán)境,第二次捕獲了280只,發(fā)現(xiàn)其中有2只帶有標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鷹的遷入率增加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B.該農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約為100只/hm2C.黑線姬鼠種群數(shù)量下降說明該農場群落的豐富度下降D.鷹與黑線姬鼠之間為捕食關系6.某果蠅精原細胞中8條染色體上的DNA已全部被15N標記,其中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有基因A和a,現(xiàn)給此精原細胞提供含14N的原料讓其連續(xù)進行兩次分裂,產(chǎn)生四個子細胞,分裂過程中無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發(fā)生。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若四個子細胞中有一半核DNA含15N,則每個子細胞均含4條染色體B.若四個子細胞中均含8條染色體,則每個子細胞中均含2個A基因C.若四個子細胞中的核DNA均含15N,則每個子細胞均含8條染色體D.若四個子細胞中均含4條染色體,則一定有一半子細胞含有a基因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下圖為四種不同的育種方法,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D途徑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原理是___________,三倍體無子性狀是否是可遺傳變異____________(是,不是)。(3)與雜交育種、誘變育種相比,基因工程育種的優(yōu)點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德國小蠊(二倍體)是常見的室內害蟲,長期使用殺蟲劑后發(fā)現(xiàn)其抗藥性增強。(1)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抗藥性主要是由基因S突變成抗性基因s導致的。第一年隨機取樣的德國小蠊個體中SS、Ss、ss三種基因型比例分別為10%、20%、70%,則抗性基因s的頻率為____________%。因殺蟲劑的持續(xù)使用,第二年抗性基因s的頻率增長到90%,則第二年抗性個體比例為____________。(2)請用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殺蟲劑殺滅效果越來越差的原因:____________。(3)德國小蠊雌性性染色體為兩條X染色體(XX),雄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XO)。若德國小蠊體細胞中有23條染色體,則該個體的性別是____________性,其產(chǎn)生的配子染色體數(shù)目是____________。9.(10分)如圖為人體免疫部分過程示意圖。請據(jù)圖分析回答:(1)甲圖表示____________免疫,乙圖表示____________免疫。(2)圖中乙是____________細胞,戊是____________細胞;(3)圖中唯一不能識別抗原的免疫細胞是____________細胞。(4)注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2019-nCoVvaccine),可預防新冠肺炎(COVID-19)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圖一是研究某植物的開花與光照時長之間的關系的實驗設計及結果。請仔細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實驗表明,即使其余條件適宜,但該植物仍需要滿足一定的光照條件才能開花,你認為“一定的光照條件”是指什么?請你依據(jù)上述實驗提出二種觀點:觀點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植物才能開花。觀點二:____________________,該植物才能開花。(2)有研究證明,該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葉片而非花芽(花芽將來會發(fā)育為花),有學者認為葉片受到適宜的光刺激后,葉片產(chǎn)生了某種物質運輸?shù)交ㄑ看龠M了花芽的發(fā)育而開花。下面是借鑒“溫特實驗”方法證明上述觀點的實驗方案,請完善相關實驗步驟。(實驗植株見圖二:只有葉片A和花芽B,且生理功能均正常)第一步:取圖所示未開花植株若干并隨機均分成甲乙二組。將兩組植株的葉片A均于葉柄處切下,每組葉柄殘留在植株上的切口分別標號為切口甲、切口乙。第二步:甲組處理方法:__________;乙組處理方法:____________。第三步:將經(jīng)過甲乙二組方法處理后的瓊脂塊均置于相同且適宜光照條件下培養(yǎng)適宜的時間后,將甲乙二組的瓊脂塊分別放在其對應實驗植株的____________(填“葉柄切口處”或“花芽B處”)。第四步;將甲乙二組實驗植株均置于相同且適宜的___________環(huán)境下一段時間,觀察兩組植株開花情況。預期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正常人體感染病毒會引起發(fā)熱,發(fā)熱過程分為體溫上升期、高溫持續(xù)期和體溫下降期。如圖為體溫上升期機體體溫調節(jié)過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注:體溫調定點是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預設的一個溫度值,高于或低于此值,機體會進行相應調節(jié),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體溫調定點為37℃左右。)(1)請完善上圖中的三個空: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2)圖中激素甲是________________,正常情況下甲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激素,這種調節(jié)機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狀腺激素的受體細胞是____________。甲狀腺激素除了圖中的作用以外,還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影響,該影響具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體溫上升期,由37℃上升到38.5℃的過程中,產(chǎn)熱量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熱量;且人體有時會出現(xiàn)脫水現(xiàn)象,此時垂體釋放的_________激素增加,_________,使尿量減少。(5)體溫下降期,體溫調定點下降到正常,機體增加散熱的途徑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B【解析】神經(jīng)元:是一種高度特化的細胞,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傳導興奮的功能。神經(jīng)細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為樹突、軸突和細胞體這三個區(qū)域。【詳解】A、樹突是細胞體向外伸出的樹枝狀的突起,通常短而粗,樹突數(shù)量比軸突多,用來接受信息并將其傳導到細胞體,樹突增大了其細胞膜面積,有利于細胞間進行信息交流,A正確;B、軸突相對于樹突而言長而細,能將信息從細胞體傳向其他神經(jīng)元、肌肉或腺體,B錯誤;C、神經(jīng)末梢是軸突末端的細小分支,分布于全身各處,C正確;D、神經(jīng)系統(tǒng)主要由神經(jīng)元和神經(jīng)膠質細胞組成,神經(jīng)膠質細胞對神經(jīng)元有支持、保護、營養(yǎng)神經(jīng)元的輔助作用,數(shù)量遠大于神經(jīng)元,D正確。故選B。2、C【解析】分析圖形:圖示中,A、B、C、D、E分別指感受器、傳入神經(jīng)、神經(jīng)中樞、傳出神經(jīng)與效應器,這五部分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弧。①處代表傳入神經(jīng)的某一位點,②代表突觸,③代表傳出神經(jīng)的某一位點。【詳解】A、A、B、C、D、E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反射弧,A正確;B、靜息狀態(tài)下,神經(jīng)纖維膜內外電位表現(xiàn)為外正內負,當①受刺激時,該處興奮,細胞膜內外的電位變?yōu)橥庳搩日?,B正確;C、若從①處剪斷神經(jīng)纖維,刺激③傳出神經(jīng)處效應器依然能產(chǎn)生反應,C錯誤;D、圖中②的結構為突觸,神經(jīng)遞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只能是單向的,所以圖中②的結構決定了神經(jīng)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只能是單向的,D正確。故選C。3、D【解析】脫落酸屬于植物激素的一種,合成部位是根冠和萎蔫的葉片等,主要作用是抑制細胞分裂,促進氣孔關閉,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維持種子休眠?!驹斀狻緼、植物合成脫落酸的部位主要是根冠和萎蔫葉片等,A正確;B、脫落酸相對集中分布在將要脫落的器官和組織中,B正確;C、干旱等環(huán)境因子引起體內脫落酸合成的變化,進而對相關基因組的表達進行調節(jié),引起葉片脫落,C正確;D、脫落酸缺失突變體自身合成的脫落酸量不足,當外施脫落酸時,脫落酸與保衛(wèi)細胞膜的相關受體結合后,可促進葉片氣孔關閉,蒸騰速率降低,從而增強植物的抗逆性,D錯誤。故選D。4、C【解析】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詳解】A、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使生物向著一定的方向進化,進而使兩個種群的松鼠的形態(tài)和體色出現(xiàn)差異,A正確;B、突變和基因重組即種群的變異性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確;C、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C錯誤;D、由于河流的存在,使南北兩岸的松鼠由于地理障礙不能進行基因交流進而導致基因庫的差異加大,D正確。故選C。5、C【解析】鷹是黑線姬鼠天敵,引入天敵后,會引起黑線姬鼠種群密度下降;標志重捕法計算公式:種群中個體數(shù)(N)÷第一次捕獲并標記的個體數(shù)=第二次重捕總數(shù)÷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shù),即100/N=2/280,解得N=14000只,所以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為14000÷140=100只/hm2;物種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而非指某個種群中個體的數(shù)量。【詳解】A、鷹是鼠的天敵,鷹的的遷入率增加肯定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A正確;B、由以上分析可知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為100只/hm2,B正確;C、群落的豐富度與該群落物種數(shù)目成正比,而黑線姬鼠種群數(shù)量下降使得種群密度下降,C錯誤;D、鷹與黑線姬鼠之間為捕食關系,D正確。故選C。6、D【解析】1、DNA的復制過程:(1)解旋:DNA分子利用細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兩條螺旋的雙鏈解開。(2)合成子鏈:以解開的每一條母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3)形成子代DNA:每一條子鏈與其對應的模板鏈盤旋繞成雙螺旋結構,從而形成兩個與親代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2、減數(shù)分裂與有絲分裂的區(qū)別:有絲分裂復制一次分裂一次,產(chǎn)生與親代細胞一樣的兩個子細胞;減數(shù)分裂復制一次分裂兩次,產(chǎn)生的子細胞中DNA和染色體是親代細胞的一半。【詳解】A、若四個子細胞中有一半核DNA含15N,說明DNA不止復制一次,則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所以每個子細胞均含8條染色體,A錯誤;B、若四個子細胞中均含8條染色體(染色體數(shù)目與體細胞相同),則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子細胞的基因型與體細胞相同,則每個子細胞中均只含有1個A基因和1個a基因,B錯誤;C、若四個子細胞中的核DNA均含15N,則DNA只復制一次,細胞進行的是減數(shù)分裂,四個子細胞為精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是體細胞的一半,因此四個子細胞中均含4條染色體,C錯誤;D、若四個子細胞中均含4條染色體(染色體數(shù)目是體細胞的一半),則細胞進行的減數(shù)分裂,等位基因會發(fā)生分離,形成4個精細胞兩兩相同,故有一半子細胞含有a基因,D正確。故選D。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1).雜交育種(2).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3).是(4).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5).定向改造生物性狀【解析】常見的育種方法有:1、誘變育種:以基因突變?yōu)樵?,利用人工誘變的方法獲得生物新品種的育種方法;2、雜交育種:以基因重組為原理,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組成的同種(或不同種)生物個體進行雜交,獲得所需要的表現(xiàn)型類型的育種方法;3、單倍體育種:以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與組織培育為原理,利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技術獲得單倍體植株,再誘導其染色體加倍,從而獲得所需要的純系植株的育種方法;4、多倍體育種:以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為原理,利用秋水仙素處理種子或幼苗,以獲得多倍體新品種的育種方法。5、基因工程育種:以基因重組為原理,利用載體將目的基因導入生物個體中,使其有目的性地表達所需要的性狀的育種方法?!驹斀狻浚?)分析題圖可知,A、D途徑由親本雜交后選中獲得新品種的雜交育種。(2)三倍體無子西瓜屬于多倍體育種,原理是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三倍體無子西瓜的遺傳物質發(fā)生了改變,所以無子性狀是可遺傳的。(3)與雜交育種、誘變育種相比,基因工程育種的優(yōu)點有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定向改造生物性狀等優(yōu)點?!军c睛】本題考查幾種常見的育種方法的相關知識點,要求學生能夠準確記憶和理解各種育種方法的原理、操作過程、優(yōu)缺點以及相關實例,并能夠針對題干信息進行分析解答。8、①.80②.81%③.殺蟲劑對德國小蠊有選擇作用,德國小蠊種群中抗藥性基因頻率逐漸升高④.雄⑤.11或12【解析】1、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1)在種群中一對等位基因的頻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頻率之和也等于1;(2)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該等位基因純合子的頻率+1/2雜合子的頻率。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chǎn)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其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驹斀狻浚?)第一年隨機取樣的德國小蠊個體中SS、Ss、ss三種基因型比例分別為10%、20%、70%,則抗性基因s的頻率為70%+1/2×20%=80%。因殺蟲劑的持續(xù)使用,第二年抗性基因s的頻率增長到90%,則第二年抗性個體比例為90%×90%=81%。(2)由于殺蟲劑對德國小蠊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的個體容易生存,而不抗藥的個體易被淘汰,使德國小蠊種群中抗藥性基因頻率逐漸升高。(3)德國小蠊雌性性染色體為兩條X染色體(XX),雄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XO)。若德國小蠊體細胞中有23條染色體,說明其性染色體組成為XO,則該個體的性別是雄性,減數(shù)分裂時,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而X染色體隨機移向一極,故其產(chǎn)生的配子染色體數(shù)目是11或12?!军c睛】本題考查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基因頻率、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等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減數(shù)分裂的特點;掌握基因頻率的相關計算;識記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9、(1).體液(2).細胞(3).記憶(4).效應T(5).漿(6).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能刺激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和記憶細胞,因此能起到防護作用【解析】分析題圖可知,甲是B細胞,①過程是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的過程,②過程是漿細胞產(chǎn)生抗體發(fā)揮免疫效應的過程。丁是T細胞,③過程是T細胞增殖分化成效應T細胞和記憶細胞的過程,④過程是效應T細胞作用于靶細胞的過程?!驹斀狻浚?)分析題圖可知,甲圖是B細胞發(fā)揮免疫效應的過程,表示體液免疫,乙圖是T細胞增殖分化成效應T細胞和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作用于靶細胞的過程,表示細胞免疫。(2)圖中乙是由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記憶細胞,戊是由T細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應T細胞。(3)圖中唯一不能識別抗原的免疫細胞是漿細胞,漿細胞可以分泌抗體發(fā)揮免疫效應。(4)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相當于抗原)能刺激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和記憶細胞,因此能起到防護作用。【點睛】本題以“COVID-19”為載體,主要考查病毒的特點、免疫調節(jié)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10、(1)①.每天的光照時間短于臨界值X②.每天的光照時間短于黑暗時間(2)①.將切下的葉片A(切口)置于一空白瓊脂塊上②.取等體積空白瓊脂塊不做任何處理③.花芽B處④.黑暗⑤.甲組植株花芽B開花,乙組植株花芽B不開花【解析】據(jù)圖分析,圖一中開花組的光照時間低于臨界值X(或光照時間短于黑暗),而不開花組的光照時間高于于臨界值X(或光照時間長于黑暗);圖二中B為植株的花芽,A為下面的葉片?!拘?詳解】圖一實驗表明,即使其余條件適宜,但該植物仍需要滿足一定的光照條件才能開花,圖中顯示開花組的光照時間低于臨界值X(或光照時間短于黑暗),而不開花組的光照時間高于于臨界值X(或光照時間長于黑暗),則該處的“一定的光照條件”可能有兩個觀點,一是每天的光照時間短于臨界值X,該植物才能開花;二是每天的光照時間短于黑暗時間,該植物才能開花。【小問2詳解】根據(jù)題意分析,該實驗的目的是證明該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葉片而非花芽,則實驗的自變量是葉片A的有無,結合實驗的目的和基本原則設計實驗步驟:第一步:取圖所示未開花植株若干并隨機均分成甲乙二組。將兩組植株的葉片A均于葉柄處切下,每組葉柄殘留在植株上的切口分別標號為切口甲、切口乙。第二步:甲組處理方法:將切下的葉片A(切口)置于一空白瓊脂塊上;乙組處理方法:取等體積空白瓊脂塊不做任何處理。第三步:將經(jīng)過甲乙二組方法處理后的瓊脂塊均置于相同且適宜光照條件下培養(yǎng)適宜的時間后,將甲乙二組的瓊脂塊分別放在其對應實驗植株的花芽B處。第四步;將甲乙二組實驗植株均置于相同且適宜的黑暗環(huán)境下一段時間,觀察兩組植株開花情況。由于甲組放的是放置過葉片A的瓊脂塊,而乙組放的是空白瓊脂塊,因此實驗的結果應該是甲組植株花芽B開花,而乙組植株花芽B不開花?!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實驗設計的思路和基本原則,能夠根據(jù)實驗目的、對照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等對實驗過程進行分析,并能夠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和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