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寡人之于國也》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中職語文高教版(2023-2024)基礎模塊上冊-2_第1頁
一《寡人之于國也》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中職語文高教版(2023-2024)基礎模塊上冊-2_第2頁
一《寡人之于國也》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中職語文高教版(2023-2024)基礎模塊上冊-2_第3頁
一《寡人之于國也》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中職語文高教版(2023-2024)基礎模塊上冊-2_第4頁
一《寡人之于國也》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中職語文高教版(2023-2024)基礎模塊上冊-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寡人之于國也》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中職語文高教版(2023-2024)基礎模塊上冊幾番比較,走近孟子——《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計

課時

2課時

課標要求

對所選文本的文言文閱讀內容,高中新課標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二是體會作品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學生歸納、總結積累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倒裝句式等文言知識。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層次。

2、學生通過自主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和教師的分析引導,深入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內容分析

1、本文《寡人之于國也》寫了孟子同梁惠王的一次談話。當時國與國之間爭奪百姓,梁惠王采取了自以為“盡心”的措施,可是目的并沒有達到。孟子分析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并提出解決的具體措施。這場對話,集中體現了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也充分反映了孟子高超的語言藝術。

2、孟子對儒學的一大貢獻是從孔子的“仁”學思想出發(fā),把它擴充發(fā)展成包含諸多方面的施政綱領,即“仁政"。仁政的具體內容很廣泛,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教育等,其中貫穿著一條“民本”思想的線索。

“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學中的核心思想,是孔子“德治”思想的發(fā)展,是施行“仁政"的基礎。在《寡人之于國也》中,孟子就強調了“民”對于國家的重要性:只有做到“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才是“王道之始”;如果“黎民不饑不寒”,則不可能“不王”。那么怎樣施行仁政呢結合課文,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了解。

(一)經濟上要保民、養(yǎng)民。孟子主張通過經濟上的各種政策讓百姓擁有固定的產業(yè)收入.使百姓安居樂業(yè),人心穩(wěn)定,天下太平。

(二)思想上要教民。人民的生活條件有所改善,又明白禮義,犯罪的人自然就會減少;懂得尊老愛幼,社會自然就會和諧。

學情分析

在中學階段對孟子的學習中,此篇位居于中,前承初中課本選編的《孟子》二章、《魚我所欲也》,后接選修《先秦諸子選讀》中的《孟子》選讀。學生既可在之前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孟子圣哲思想的光輝,又可以此為契機涉獵課外知識,全面了解孟子及其思想。因此學習本文為選修課本《先秦諸子選讀》中孟子一章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此前同學們已經完成了高中必修①和必修②的學習,積累了一定量的閱讀淺易文言文的基礎知識,能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大體讀懂課文內容。

對于孟子及其思想,同學們已經學習過孟子的一些篇章,雖然并未深入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但已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此文進一步理解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

教學重點

了解并深入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教學難點

將孟子與梁惠王從不同層面進行比較,層層深入,剖析民本思想。

學生課前需要做的準備工作

1、預習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標注重點文言知識及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問。

2、溫習此前學習過的孟子名篇,搜集孟子的名句。

3、查閱資料,了解孟子所處時代的社會狀況。

教學策略

1、討論法、點撥法。對于本文字詞、句式的理解,采用學生小組討論、釋疑,教師進行重點詞句點撥的方法。

2、比較法。

導入新課

孟子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學大師,我們經常以“孔孟”并稱。初中時我們學過孟子的文章,請大家回憶一下是哪些篇目?能記起其中的名句嗎?這些語句中好多都是勸說君王施行仁政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也體現了孟子的這一主張,這篇文章就是《寡人之于國也》。

共同回憶初中時學習的《孟子》二章和《魚我所欲也》,在教師的引導下背誦其中名句。

一讀課文,疏通文意。

1、指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自主疏通文意。

2、幫助各組選出一名代表歸納文言知識點。

3、組織組間交流、釋疑。

4、總結釋疑并重點講解。

1、讀課文。

2、采用小組學習的形式,組內以句為單位輪譯課文。歸納總結文言現象,互問互答。

3、選出代表將歸納出的文言詞語寫到黑板指定位置。經過反復補充,最終總結出本課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及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4、組內解決不了的疑難由下一組討論回答。

學生歸納、總結積累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倒裝句式等文言知識。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層次。

再讀課文,了解“民本"。通過提問,促使學生思考:

1.比較一:假如穿越時空,我們又回到了孟子生活的那個時代,并且你就是當時的一個普通百姓,你愿意去梁惠王那里生活嗎為什么請讀課文并思考。

2.比較二:梁惠王所憂慮“不加多”的“民"大約是哪一年齡層次的“民”?孟子所說的“民"又是哪個年齡段的?為什么?

(引導學生從文中尋找依據并思考。)

梁惠王之“民”:

(教師解析)

(1)“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這句話值得我們思考:“河內”鬧饑荒,把“民"移到“河東”,為什么還要把一些糧食移到“河內"呢?仍留在河內的會是哪一部分人呢?

補充:朱熹說:“移民以就食,移粟以給其老稚之不能移者?!庇纱艘龑W生明白梁惠王所說的“民"是什么年齡層次。

(2)我們來了解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

指導學生交流、展示預習成果。

(3)“王好戰(zhàn)”。

指導學生思考:通過這一句傳達出梁惠王什么樣的性格特征及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心理狀態(tài)。

心中裝的是能使國家迅速恢復昔日強盛的“民”,是適合行軍作戰(zhàn)的“壯民”。他的真正目的也不是民“加多”,而是成就霸業(yè)。

孟子之“民”:

指導學生細讀課文第5、6段。

點撥:民老有所養(yǎng),幼有所教,沒有后顧之憂,這是令人向往的。即使是現今社會,我們也在努力朝這個方向發(fā)展,我們現在仍不斷建立和完善養(yǎng)老、醫(yī)療、教育等各種保障制度就是這樣的追求。沒有后顧之憂的國家,誰不愿意去呢?所以,孟子的“王道之成”,表面上強調的是“孝悌”,是使老人“衣帛"、“食肉”、“不負戴”,實際上它恰恰有利于“民加多”。這與孔子的“修文德以來之"的思想是—脈相承的。

3.比較三:梁惠王與孟子各使用什么方法“使民加多”?

(教師分析)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來評價梁惠王,含蓄地指出梁惠王的措施跟鄰國統治者的不盡心,實質上并沒有什么區(qū)別。

4.比較四:“王道之始”與“王道之成"有什么關系他們的不同點是什么

(教師總結)

“王道之始”主要強調“不擾民";“王道之成”既強調“不擾民”,又強調“制民產”,還強調“興教育,治禮儀"。因此,前者是王道的初步措施,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王道的根本措施,是前者的深化。

小結:這一部分體現的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他渴望的是“百畝之田、五畝之宅,可以衣帛,可以食肉,可以無饑”的社會,是“謹庠序之教"、“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的社會,這種維持溫飽、進而學孝悌的生存狀態(tài)踐行了最初、最基本的“以民為本"的思想。

思考并回答

1、(1)愿意:面對饑荒,梁惠王沒有坐視不管,采用移民移粟的方法,比鄰國之君更關心百姓的生死。

(2)不愿意:

①“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意味著人民生活不安定。

②“王好戰(zhàn)”,意味著社會動蕩不安。

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意味著并非真正體恤民情,人民憂患不安。

2、其一,梁惠王喜歡的是青壯年。因為:

(1)“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內”鬧饑荒,把“民"移到“河東”,這說明“河內"還有一部分人需要糧食吃。他們應該是留在饑荒之地的“老稚”,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在收成不好的荒年,經過長途運送到達的糧食也許連果腹都實現不了,顯然梁惠王更在意青年人的死活。

(2)社會背景:

孟子所處的戰(zhàn)國中期,各國諸侯對外爭城奪地,相互攻伐,征戰(zhàn)不斷,兵員缺乏;對內殘酷剝削,人民徭役繁重,生產力被破壞,勞動力不足。權勢與暴力被推崇,大國以“力"統一天下。爭奪人力,成為各諸侯國統治者的當務之急。

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國(魏又稱梁,魏惠王又稱梁惠王)在幾次重大戰(zhàn)役中慘遭失敗,失去了昔日的強盛。梁惠王“卑詞厚幣以招賢者”,為振興魏國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賢"應邀來到魏國,于是有了梁惠王圍繞“民不加多”的疑問與孟子進行的對話??梢娏夯萃跏埂懊窦佣?的愿望特別強烈。

(3)“王好戰(zhàn)”。

想成就霸業(yè),所以急需“民加多”,以便幫助他去攻打他國。

既然目的是去作戰(zhàn),那么梁惠王心中的“民”又怎么會是老人和孩子呢。

因此,梁惠王雖“移民移粟"但并非真正關心百姓的死活,他只是保護了戰(zhàn)爭的工具。

其二,孟子所說的“民”是普天下的百姓,各個年齡段都有,尤其強調老人和孩子。

“衣帛"之五十者、“食肉”之七十者、“不負戴"之頒白者、學“孝悌”之孩童??梢姟巴醯乐?更強調老年人的老有所養(yǎng),孩子的幼有所教。

梁惠王——移民、移粟。

孟子——實行王道。

包括:

(1)王道之始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

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

(2)王道之成

五畝之宅,樹之以?!迨咭虏?。

畜雞豚狗彘,無失其時——七十者食肉。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無饑。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

(1)王道之始,主要解決了生和死的問題,即“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生的物質基礎是吃和住。死更是大事情,“死生也大矣”,人死后最基本的條件是入土為安,入土則需要棺槨,解決好這個問題對那時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2)王道之成,不但解決了生死問題,還使民有產、使民有教。孝悌是“仁之本”,孝悌而“好犯上,未之有”,不犯上,社會自然安定了。

深入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學生通過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從而更深入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深入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深入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深入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達標檢測

教學目標

測試題目內容

1.學生歸納、總結積累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倒裝句式等文言知識。整體把握課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