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考試結束前浙江省精誠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考生須知:1.本卷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qū)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井填涂相應數字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一般而言,真實的歷史被稱為“史實”,而有關歷史的記載被稱為“書寫”。毫無疑問,歷史書寫應以呈現歷史真相為目的,但是因為真實的歷史特別是歷史的細節(jié)往往是復雜的,即使是歷史現場的親歷者也只能從某一方面去書寫。再考慮到書寫者本人,歷史書寫必然帶有書寫者的主觀偏好和價值判斷。因此,通過研究歷史書寫來把握真實的歷史,至少需要考慮書寫者的主觀視野和價值立場。以往,世人對春秋史的理解主要借助于《春秋》《公羊傳》《榖梁傳》《左傳》《史記》等傳世文獻的記載。又因為《春秋》記事簡括,《公羊傳》《穀梁傳》重在解釋“微言大義”,《史記》為漢人所寫而相距春秋時期較遠,所以《左傳》就成為世人了解春秋史的重要橋梁,人們甚至認為《左傳》就是春秋史的實錄。當今,日益增多的出土文獻為我們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春秋史書寫文本。自從馬王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現世以來,上博簡、清華簡、慈利簡、棗紙簡等春秋史文本不斷呈現于世人面前,諸如清華簡《系年》《鄭武夫人規(guī)孺子》、上博簡《成王為城濮之行》、慈利簡“吳語”、棗紙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如果再加上西晉時期出土的汲家竹書“國語”兩篇,那么早期社會流傳的春秋史文本將更加豐富多彩。從形式與內容來看,現出土的春秋史文本多呈散編形態(tài),記事用語有時也欠準確,如上博簡《成王為城濮之行》開篇點出晉楚交戰(zhàn)之地在城濮,是一種“事后諸葛”的表達,比不上《左傳》《史記》用語準確。然而,這些出土的春秋史文本卻能促使我們反觀《左傳》的書寫,進而準確把握《左傳》的敘事特征和理性精神。一個典型的例證便是清華簡《鄭武夫人規(guī)孺子》與《左傳》“鄭伯克段于鄢”的不同:兩者都涉及鄭莊公、鄭武夫人以及鄭國大臣,然而兩者對這些人物關系的描述顯然有別。簡文中的母子關系和諧親密,鄭武夫人處處為兒子的未來憂心,教誨兒子的言辭飽含懇切和真誠,對大臣也是充滿信賴;鄭莊公對母親的教誨言聽計從、遵誨行事,對大臣更是恭敬有加、委以重任;同樣,鄭國大夫也很體諒國君、謙讓有禮,“各恭其事”而不專權恣肆。簡文呈現出鄭莊公朝堂一派母慈子孝、君惠臣忠的政治局面。也許可以認為簡文中鄭武夫人的教誨是包藏禍心,鄭莊公的遵誨而行是陽奉陰違,鄭國大夫的謙器讓權是規(guī)諫提醒。然而,這一闡釋無疑是以《左傳》的敘事為參照的,從簡文的用語、稱謂以及人物的言辭口吻看,難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反觀《左傳》“鄭伯克段于鄢”的敘事,書寫者使用“初”字,將事件的起點追蹤于“鄭武公娶于申”,隨后依次敘述鄭莊公與母親、共叔段的矛盾,以此揭示三人雖為至親,但矛盾早在鄭莊公出生的那一刻就已形成,根本無法調和與解決:面對母親、共叔段的咄咄逼人,大臣與鄭莊公結成同盟,適時而動以至平定叛亂。相較于簡文記述的鄭莊公即位之初的情形,《左傳》的敘事前后勾連,將長時段動事件連綴一體,以至形成嚴謹的因果鏈條,即《左傳》對“鄭伯克段于鄢”的書寫,早已不是“原始的歷史”,而是使用理性敘事將歷史書寫為一個“合理”的過程。與簡文重在呈現母子、君臣關系的和諧相比,《左傳》的敘事視野更加冷峻、理性,它揭示出政治權力斗爭中的殘酷與無情:面對權力,母子之愛、兄弟之情消磨殆盡,“親親”原則早已被拋之九霄。“禮崩樂壞”的歷史真相從冷靜的敘事中展露無遺,也許是擔心讀者沒有體會到這一社會現實,《左傳》的書寫者又通過解釋《春秋》的“書曰”來強調鄭莊公和共叔段本為兄弟,人們卻難以使用兄弟關系來評判二者的關系。(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2024年1月文章《史實與書寫:<左傳>春秋敘事的價值建構》)材料二:《左傳》作為一部歷史敘事的皇皇巨著,實現了歷史記言到歷史敘事的飛躍。它采用“寓論斷于敘事”藝術手法,使得《左傳》一改《春秋》“微言大義”晦澀難懂的局面,實現了“見之于行事而深切著明”的新局面?!霸⒄摂嘤跀⑹隆辈⒉皇侵苯拥乇砻髯约旱挠^點,而是通過剪裁客觀具體的史實不著痕跡的寄托自己的褒貶態(tài)度。每一個論斷都是由具體的客觀的事實組合起來的,即便是很小的細節(jié)都隱含著論斷?!蹲髠鳌肥且浴洞呵铩窞橐罁?,對其所記載的史實內容擴展補充而書寫成的?!洞呵铩冯m重微言大義,但記事過于簡約。《春秋》僅僅記載事件的結果,而對其中的是非曲直一“字”帶過,除此之外更無任何議論。后人無法通過簡單的記載理解其中的是非褒貶之意。正如司馬遷所言,“左氏具論其語”,《左傳》便是對其中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補充說明?!蹲髠鳌凡粌H對《春秋》進行補充說明,還在理解事件的基礎之上加入了一些帶有道德傾向的論斷之語,即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仲尼曰”“孔子曰”“禮也”“非禮也”等形式展現出來。由于評論形式不一,為了方便論述,將這一評論概括為“君子曰”。除此之外,《左傳》作者還通過凡例、“君子曰”“禮也”“非禮也”等義例及評價的歸納分析,考察其所解內容及傳釋方式,以期望了解《春秋》的“微言大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王室至高無上的權利已經名存實亡,社會處于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君子們面對這樣一個“禮崩樂壞”的局面,不得不對當時的一些不符合禮樂制度的行為加以道德上的譴責,于是便產生了一些類似“君子曰”的道德評論之語。但是僅僅通過道德評論并不能完全使世人信服,輔之以史實則更加具有說服力。敘事內容的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判斷,這就是所謂的“寓論斷于敘事”的藝術手法。徐復觀在其《兩漢思想史》中提到:“左氏之傳《春秋》的第一種方式是以補《春秋》者傳《春秋》?!毙鞆陀^所說的這種形式與“寓論斷于敘事”藝術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是在補充歷史史實,讓后人對《春秋》的內容有所認識與了解。徐復觀還專門舉例“鄭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他指出“左氏對此事之經過,做完整而委曲的敘述之后,按諸事實經過的曲折,其評斷自然歸于平實”??梢姟霸⒄摂嘤跀⑹隆迸c“君子曰”都是為了補充解釋《春秋》的藝術手法,二者雖形式不同,但是作用卻相同,即懲惡而勸善的教化作用。張素卿認為《左傳》的解經方式可以分為兩類:一則直接論說經義;二則敘事以解經??梢哉f,《左傳》解釋《春秋》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利用書法評論解經,主要方式有凡例、書法名稱以及“君子曰”等評論;二是利用敘事解經,即在敘事過程中把其中的是非褒貶之義給表達出來,即“寓論斷于敘事”。所以者認為“君子曰”與“論斷于敘事”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都是為了解經傳經而產生的,只不過一個直白一個含蓄而已。(摘編自劉杰《左傳》“寓論斷于敘事”藝術手法研究》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歷史書寫并不完全等同于歷史直相,這一方面是因為歷史細節(jié)往往具有復雜性,另一方面是因為書寫者的主觀視野和價值立場不同B.《公羊傳》《榖梁傳》重在解釋“微言大義”,《左傳》則是對史實內容有所擴展補充,成為世人了解春秋史的重要文獻。C.春秋時期產生了一些對不符合禮樂制度的行為的類似“君子曰”的道德評論之語,這種道德評論并不能使世人信服。D.《左傳》大抵是根據《春秋》中記載的只言片語將其中的歷史史實連綴起來,于史實的敘述中使人明白其中蘊含的歷史意義。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上博簡《成王為城濮之行》之所以沒有《左傳》《史記》用語準確,是因為《成王為城濮之行》全篇采用了“事后諸葛”的寫法。B.從清華簡《鄭武夫人規(guī)孺子》的用語、稱謂以及人物的言辭口吻中,很難看出對鄭武夫人、鄭莊公的負面評價。C.相較于清華簡《鄭武夫人規(guī)孺子》,《左傳》對“鄭伯克段于鄢”歷史事件的描述更能體現“寓論斷于敘事”的特點。D.將《左傳》和《春秋》進行比較,可以更好地把握《左傳》的歷史敘事特點。3.下列選項不能體現材料二中“寓論斷于敘事”的一項是()A.烹(桑)弘羊,天乃雨B.夫為將三世者必敗。必敗者何也?必其所殺伐多矣,其后受其不樣。C.及聞淮南王金事,上曰:“使武安侯在者,族矣?!盌.君子曰:宋宣公可謂知人矣。立穆公,其子輸之,命以義夫!4.材料一使用了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意圖。5.請結合兩則材料,談談《春秋》與《左傳》在歷史書寫上的特點?!敬鸢浮?.C2.A3.D4.①材料一通過舉“清華簡《鄭武夫人規(guī)孺子》與《左傳》‘鄭伯克段于鄢’的不同”這一事例,具體有力地證明了“出土的春秋史文本有助于我們準確把握《左傳》的敘事特征和理性精神”的論點。②材料一將清華簡《鄭武夫人規(guī)孺子》與《左傳》“鄭伯克段于鄢”的敘事方式、敘事視野等進行對比,強調了“《左傳》不是‘原始的歷史’,而是使用理性敘事將歷史書寫為一個‘合理’的過程”的論點。5.①《春秋》重微言大義,記事簡約,僅僅記載事件的結果,對其中的是非曲直一“字”帶過。②《左傳》對《春秋》進行補充說明,將長時段的事件連綴一體,以至形成嚴謹的因果鏈條。③《左傳》在歷史書寫過程中常加入“君子曰”等道德評論之語,并且擅長在敘事中寄寓論斷?!窘馕觥俊緦дZ】這兩篇文章圍繞歷史書寫的復雜性展開論述。材料一探討了歷史書寫不可避免的主觀性和出土文獻對《左傳》價值的反思,凸顯出《左傳》敘事的冷峻與理性。材料二則聚焦《左傳》的敘事手法,“寓論斷于敘事”與“君子曰”共同作用于解經傳經,在敘事中蘊含道德評價,使歷史書寫呈現出勸善懲惡的教育意義。兩篇文章相輔相成地展現了歷史書寫的多面性與深邃性。【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C.“這種道德評論并不能使世人信服”錯。由材料二第5段“但是僅僅通過道德評論并不能完全使世人信服,輔之以史實則更加具有說服力”可知,不是這種道德評價不能使世人信服,而是“一些類似‘君子曰‘的道德評論”不能完全使世人信服。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A.“是因為《成王為城濮之行》全篇采用了‘事后諸葛’的寫法”錯。由材料一第3段“上博簡《成王為城濮之行》開篇點出晉楚交戰(zhàn)之地在城濮,是一種‘事后諸葛’的表達”可知,此處只是就該簡文開篇“點出晉楚交戰(zhàn)之地在城濮”這個例子來說的,并不是說簡文全篇都用了“事后諸葛”的寫法。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BC都是對事件的敘述,在敘事過程中把其中的是非褒貶之義給表達出來。D.“君子曰”是直白的評價語,而并非“寓論斷于敘事”。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由材料一第4段的“一個典型的例證便是清華簡《鄭武夫人規(guī)孺子》與《左傳》‘鄭伯克段于鄢’的不同……”可知,此處為舉例論證,通過舉“清華簡《鄭武夫人規(guī)孺子》與《左傳》‘鄭伯克段于鄢’的不同”這一事例,具體有力地證明了“出土的春秋史文本有助于我們準確把握《左傳》的敘事特征和理性精神”的論點。由材料一第4段“兩者都涉及鄭莊公、鄭武夫人以及鄭國大臣,然而兩者對這些人物關系的描述顯然有別……相較于簡文記述的鄭莊公即位之初的情形,《左傳》的敘事前后勾連,將長時段動事件連綴一體,以至形成嚴謹的因果鏈條”可知,此處為對比論證,將清華簡《鄭武夫人規(guī)孺子》與《左傳》“鄭伯克段于鄢”的敘事方式、敘事視野等進行對比,強調了本段末尾“《左傳》不是‘原始的歷史’,而是使用理性敘事將歷史書寫為一個‘合理’的過程”的論點?!?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首先,由材料二第3段“《春秋》雖重微言大義,但記事過于簡約。《春秋》僅僅記載事件的結果,而對其中的是非曲直一‘字’帶過,除此之外更無任何議論”可知:《春秋》重微言大義,記事簡約,僅僅記載事件的結果,對其中的是非曲直一“字”帶過。其次,由材料一的第4段“《左傳》的敘事前后勾連,將長時段動事件連綴一體,以至形成嚴謹的因果鏈條,即《左傳》對‘鄭伯克段于鄢’的書寫,早已不是‘原始的歷史’,而是使用理性敘事將歷史書寫為一個‘合理’的過程”可知:《左傳》對《春秋》進行補充說明,將長時段的事件連綴一體,以至形成嚴謹的因果鏈條。最后,由材料二最后一段“《左傳》解釋《春秋》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利用書法評論解經,主要方式有凡例、書法名稱以及‘君子曰’等評論;二是利用敘事解經,即在敘事過程中把其中的是非褒貶之義給表達出來,即‘寓論斷于敘事’”可知:《左傳》在歷史書寫過程中常加入“君子曰”等道德評論之語,并且擅長在敘事中寄寓論斷。(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褐紙鳶牛維佳有一次,日軍得到了一個準確的情報,說八路軍有部隊在這一帶,就進行了偷襲,但奇怪的是八路軍好像天上有眼,總能突圍順利撤出。八路軍怎么知道日本人的兵力部署?那是因為鳥獸也在助力八路軍,每次突圍都有鷹隼在空中出現。日本人總是落空,最后什么也沒撈著。這個傳說是真事,現在的學生都知道……兩杯酒下去,牛仔終于沒忍住,問方老那個高飛就那么死了,老部隊的戰(zhàn)史是否有他這一筆。方老說,戰(zhàn)史會寫憑個風箏就打敗敵人?你歷史怎么學的?、俚蠀^(qū)這邊應該知道他高飛做的事,這就是我這一趟要做的,這泥巴里還有他的肉呢。再不來就真沒機會了,小子!趕個清明節(jié)呀。山上是陵園,山下有個烈士英雄事跡陳列館。方老讓小肖扶著走了進去。里面從大革命時期,紅軍時期,抗戰(zhàn)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抗美援朝時期,一直到現在,布置了六大展區(qū)。方老瀏覽到抗戰(zhàn)的部分,久久不舍離去。小肖問他找到了他們部隊的事跡沒有。方老緊閉著嘴沒吭聲。方老突然提出要找紀念館負責的人。方老請他查查幾個烈士名,其中包括他一路都在說的高飛。館長招呼來一個負責資料的年輕人在電腦上查,結果一個都沒查到。館長表示他們這里還有一個無名烈士區(qū),在山上最高處,可以去看看。他說,這個紀念館是否能騰出一塊展出一只紙鳶風箏。館長也提出了牛仔和小肖一直想知道但又沒敢問的問題:那個高飛真的不在了嗎,就在那次戰(zhàn)斗中?方老瞇著眼凝視著他,什么都沒說。不一會兒一個褐色的紙鳶就飛了起來。讓大家欣慰的是,這近看黑乎乎略顯笨拙的紙鳶十分好用,一陣風過來就上了天,上得越高越像只真正的鷹鳶。簡直和真的沒兩樣。牛仔說,我的天,您變魔術呢!方老意料之中地說:高飛能教,我就能學,這不是事!你以為我們打游擊整天帶著風箏跑?我們帶上這些東西,現做現成,動作不快能成?高飛的紙鳶系列通訊法不但對炮兵管用,對整個部隊的通信聯絡都是一個魔幻般的提升。方老看了看烈士墓,那是一座一百多米高的小山。②山上墓碑一排排如階梯般布滿了小山的南面,在滿山的樹蔭下就像一張張靜默的臉。他幽幽沉沉地說,這個紙鳶曾經立過大功,而首先利用紙鳶干掉日本人的人就在那里——他指了指山頂上,那是館長說的無名烈士墓。此時一片烏云從山背面飄來,帶來絲絲的雨。館長建議方老回到屋里避雨,方老反而從他手中要回了風箏的線轱轆。借著不斷吹來的山風,認認真真的把紙鳶迎著風漸次放得更高。他說:這山我也爬不動了,就是上去了也見不著誰,就讓這個紙鳶上去打個招呼好了。有認得它的就知道我來了,高飛那小子就不用說了。嘆了口氣,他又嘀咕道:高飛啊高飛,你小子怎么就沒了,就是沒了你現在也應該看得見,你那腦瓜兒不是很管用嗎?……雨又大了點,牛仔勸他雨停了再出來接著放。方老說,閉嘴美國佬!下雨是有人在落淚,七十多年了我是第一次回來,落淚是有人見到了我你明白吧。他說的見到他的人一定在無名烈士墓里,就包括了高飛。牛仔原想貧嘴說,你唯物主義今天也信神了?但此時卻把話吞下肚子。方老的褐紙鳶垂眸向下,似乎領會了方老的意思,只見它搖頭擺尾,扶搖直上,越飛越高。漸漸地超過了山頂的紀念碑,俯瞰著烈士墓和整個山巒,山上布滿了嫩黃的迎春花和各式花色的雨傘。方老滿臉都是雨水,水滴讓他瞇著眼,又順著臉頰滴落下去。小肖幾次把雨傘伸來都被他推開。來掃墓的人都看見了方老的風箏,他們發(fā)現那褐紙鳶擺啊擺的,擺出一陣大風,不一會兒把烏云擺走,把太陽擺出來了。一塊湛藍的天空越變越大,像塊被擦拭過的寶石。烏云剛才還在涌動,不知不覺就縮回大山深處,只留下情懷不退的薄霧水汽如煙似膠。來掃墓的孩子看見雨停了,高興地直叫,被老師按住。方老吩咐把他沒喝完的白酒大而廣之地灑在烈士墓地上。突然小肖喊了句:你看!還有幾只呢!大家抬頭去看,在頭頂上那塊藍天上果然還有另外兩只褐紙鳶,和方老這只極為相似,正在緩緩攀緣而起。方老仰起頭看了看,表情先是迷惑,之后變得十分嚴肅。他指了指風箏升起的山頂,問館長那是誰的風箏。館長也是很奇怪,表示一無所知。牛仔也感到似乎發(fā)生了什么,也問館長,往年是不是也有人放這種風箏。館長回答說好像吧,他也不記得了……他索性沿著正對著山頂紀念碑的水泥階梯路上了山。不多久,山上的紙鳶徐徐落下,接下來館長帶著幾個少年從石階路上走下來。其中為首的一個少年手持紙鳶,滿臉好奇地來到方老身邊。方老看看他手中的紙鳶又看看他:我問你小家伙,誰讓你們來放風箏的?他說他們學校一直就有這個傳統,每年清明節(jié)給烈士掃墓,就鼓勵學生放放風箏。最好放褐色的紙鳶。據老師說,這個傳統有幾十年了。那是因為幾十年前有一位老革命來學校講傳統課,說到八路軍當年打仗用褐紙鳶傳遞消息什么的。到了現在,每年清明節(jié)他們學校放風箏的人還有不少。不光他們學校,從什么時候起這一帶不少學生把這當成了民俗,卻沒幾個知道幾十年前那場傳統課的事,以為放放風箏可以登高開智……方老走到陵園中道停下,此道正對著山頂紀念碑,他嘴里嘀嘀咕咕地看了半天。最后杵著拐杖頗為費力地鞠了三鞠躬,小聲告知說:……老天讓我活這么久做什么,就是讓我來收收攤兒,給后邊的人道個明白……嗨,這不,咱們越走越近了。別急,將來見面說……說到這方老突然打住了,他發(fā)現不知什么時候起,紀念碑的上空又多了不少風箏。除了褐紙鳶,還有許多蝴蝶的、蜈蚣的、孫悟空的等等,五顏六色的,使得天空斑斕多彩,熱熱鬧鬧,生龍活虎。他杵杖臨風,抬首仰望,好像自己也加入了這些風箏之中,在居高臨下地和高飛他們打著招呼。③他憑空問了一句:今夕何年啊,你還是那么年輕……一只云雀當空一鳴,掠頂而過。方老仔細聽了聽之后,這才用拐杖把地上的幾只落葉拔到路邊的草叢,然后轉身走了去。自此以后的幾年,一直到現在,在這個陳列館的抗戰(zhàn)部分多了一塊出來。上邊掛著一只騰空而起的褐紙鳶,還配有方老口述歷史的文字和圖片。④圖片上方老坐在椅子上制作風箏,還意味深長地掃了一眼鏡頭,那是歷史的一瞥。(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設置懸念,傳說增添了閱讀趣味,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生動詳細地再現了戰(zhàn)爭場面,并且引出人物高飛。B.小說采取直接描述的方法,描述高飛運用紙鳶傳遞情報的故事,塑造高飛這位革命先烈機智英勇的英雄形象。C.褐紙鳶從傳說變成了現實,小說構思高超,內蘊豐厚。但高飛不是傳說,他和千千萬萬個無名烈士一起,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D.小說將方老去掃墓的故事套在英雄高飛的故事中,運用探尋式敘事結構講述英雄高飛的故事及其原委,形成故事套故事的結構,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7.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應該”“還有”說明這一片土地,浸透了軍人的信念和智慧,“再不來”“真沒機會”,是老人要在生命的終點到來之前做個了斷。B.句子②“墓碑一排排”“一張張靜默的臉”體現了英勇抗戰(zhàn)的烈士之多、犧牲之大,讓人感受到了革命歷史的厚重感和使命感。C.句子③中借“今夕何年”表明方老與戰(zhàn)友對話跨越了時空,“你還是那么年輕”,顯示高飛的革命精神永葆青春、代代傳承,一句話蘊含極大的情感力量。D.句子④中“歷史的一瞥”,方老從歷史的角度、以全知視角敘述了抗日戰(zhàn)爭中無名英雄的故事,傾注了深厚的革命情懷。8.小說以“褐紙鳶”為題,有何意蘊?結合文本,請加以梳理概括。9.本文構思新穎,結構奇特,兩種視角互為對比,形成張力。請以“親歷者和追隨者”的視角加以賞析。【答案】6.C7.D8.①褐紙鳶是高飛偵查報信的工具,是貫穿過去與當下的中心意象。②褐紙鳶象征著高飛的英雄形象。③褐紙鳶象征著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和代代相傳,體現了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和敬仰之情。9.①小說的親歷者是方老和高飛,他們的生命歷程與中國革命戰(zhàn)斗歷史緊密相連。方老是敘事的主體,小說以方老的切身感知和記憶,帶領讀者回望歷史,去了解漫漫長河中的無名親歷者。②小說的追隨者是牛仔和一群少年。牛仔陪方老尋找革命英雄,一路感知先輩的榮光;那群少年在傳統活動中紀念先烈,銘記并傳承革命精神。他們已然成為祖父輩英雄的欽慕者和精神的追隨者。③小說呈現了兩代人重走革命路、尋找無名英雄的過程。親歷者方老帶領追隨者牛仔,尋找革命中犧牲的無名親歷者,在眾多追隨者放飛紙鳶的民俗中,有人年年紀念著無名親歷者的犧牲?!窘馕觥俊緦дZ】這篇小說通過“褐紙鳶”這一物象,串聯起歷史與現實,象征著革命先烈傳遞信息的智慧和對未來的傳承。小說以方老的追憶為主線,在他的掃墓之旅中交織出現代少年的參與,形成對比,突顯了革命傳統的延續(xù)。場景描寫細膩,通過風箏飛揚的象征,表達了對無名烈士的敬意與懷念。故事在多視角敘述中層層推進,揭示了歷史與當下的深刻聯結?!?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A.“生動詳細地再現了戰(zhàn)爭場面”錯誤,小說沒有“生動詳細”地描寫戰(zhàn)爭場面。B.“小說采取直接描述的方法”錯誤,作者不是采取“直接描述”的方法,而是采取迂回式的結構,用93歲的老爺子——高飛當年的偵察連的戰(zhàn)友,進行講述的方法來進行描寫。D.“小說將方老去掃墓的故事套在英雄高飛的故事中”錯誤,應該是“將英雄高飛的故事套在方老去掃墓的故事中”。故選C。【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D.“從歷史的角度、以全知視角敘述”錯誤,方老不是旁觀者,是親歷者,這里的敘述角度是有限視角。故選D。【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案唢w的紙鳶系列通訊法不但對炮兵管用,對整個部隊的通信聯絡都是一個魔幻般的提升”,可見褐紙鳶是高飛偵查報信的工具。小說圍繞褐紙鳶展開,從傳說中的紙鳶助力八路軍,到方老回憶高飛與紙鳶的故事,再到后來學生們放風箏的傳統,褐紙鳶貫穿了過去與當下,是中心意象?!斑@個紙鳶曾經立過大功,而首先利用紙鳶干掉日本人的人就在那里——他指了指山頂上,那是館長說的無名烈士墓”,這里的褐紙鳶象征著高飛的英雄形象,他憑借紙鳶為抗戰(zhàn)做出貢獻,立下大功?!捌渲袨槭椎囊粋€少年手持紙鳶,滿臉好奇地來到方老身邊……到了現在,每年清明節(jié)他們學校放風箏的人還有不少……以為放放風箏可以登高開智”,褐紙鳶象征著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和代代相傳。學生們放風箏的傳統體現了后人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和敬仰之情,讓革命精神在一代代人中間傳承下去?!?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和敘事視角的能力。小說的親歷者是方老和高飛。方老是高飛當年的偵察連戰(zhàn)友,“這泥巴里還有他的肉呢。再不來就真沒機會了,小子!趕個清明節(jié)呀”“高飛能教,我就能學……高飛的紙鳶系列通訊法……”,方老的回憶和講述讓讀者感受到他們的生命歷程與中國革命戰(zhàn)斗歷史緊密相連。方老是敘事的主體,他帶領讀者回望歷史,讓讀者了解到那些在漫長歷史中默默奉獻的無名親歷者。小說的追隨者是牛仔和一群少年。牛仔陪方老尋找革命英雄,“兩杯酒下去,牛仔終于沒忍住,問方老那個高飛就那么死了……”,牛仔一路感知先輩的榮光。那群少年在傳統活動中紀念先烈,“據老師說,這個傳統有幾十年了……到了現在,每年清明節(jié)他們學校放風箏的人還有不少”,他們銘記并傳承革命精神,成為祖父輩英雄的欽慕者和精神的追隨者。小說呈現了兩代人重走革命路、尋找無名英雄的過程。親歷者方老帶領追隨者牛仔,尋找革命中犧牲的無名親歷者。在眾多追隨者放飛紙鳶的民俗中,有人年年紀念著無名親歷者的犧牲,體現了革命精神的傳承和延續(xù)。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猶有盜賊乎?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有亡。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墨子·兼愛》)材料二: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茍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況于兼相愛、交相利,則與此異!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墨子·若愛》)材料三:巫馬子謂子墨子曰:“我與子異,我不能兼愛。我愛鄒人于越人,愛魯人于鄒人,愛我鄉(xiāng)人于魯人,愛我家人于鄉(xiāng)人,愛我親于我家人,愛我身于吾親,以為近我也。擊我則疾,擊彼則不疾于我,我何故疾者之不拂,而不疾者之拂?故我有殺彼以利我,無殺我以利彼。”子墨子曰:“子之義將匿邪,意將以告人乎?”巫馬子曰:“我何故匿我義?吾將以告人?!弊幽釉唬骸叭粍t一人說子,一人欲殺子以利己;十人說子,十人欲殺子以利己;天下說子,天下欲殺子以利己。一人不說子,一人欲殺子,以子為施不祥言者也:十人不說子,十人欲殺子,以子為施不祥言者也;天下不說子,天下欲殺子,以子為施不祥言者也。說子亦欲殺子,不說子亦欲殺子,是所謂經者口也,殺常之身者也?!弊幽釉唬骸白又詯豪?若無所利而不言,是蕩口也?!保ā赌印じ罚?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凡天下禍篡A怨恨B其所C以起者D以不相愛E生也F是以G仁者H非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惡施不孝”中的“惡”讀wū,相當于“何”“怎么”;“人必從而惡之”中的“惡”讀wù,意為“憎惡”。B.“視弟子與臣若其身”,其中的“弟子”是“弟弟、子女”的意思,和《師說》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意思不一樣。C.在“猶有大夫之相亂家”中,“亂”是使動用法,意為“使……混亂,擾亂”,與“既以非之,何以易之”的“非”用法相同。D.“此何難之有”是賓語前置句,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居則曰:不吾知也”的句式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從反面立論,認為社會禍亂起因于人們不相愛,然后從反面論證,最終推導出唯有兼愛方可止亂致治的正面結論。B.材料二中,當仁者不認同墨子的觀點時,墨子通過舉例來論述自己的理想藍圖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C.材料三中,墨子把巫馬子放在了自己的對立面,與之展開了一場針鋒相對的辯論,展現出了自己的辯護技巧和思想方法。D.墨子在先秦諸子中,表達風格自成一家,一方面追求語言的淺顯,邏輯的嚴密和結構的層次感;一方面又反復論說,務求把意思說得清楚明白。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有亡。(2)擊我則疾,擊彼則不疾于我。我何故疾者之不拂,而不疾者之拂?14.結合墨子的觀點,分析材料三中巫馬子思想的不同之處?!敬鸢浮?0.BDF11.C12.A13.(1)看待別人就像自己一樣,誰還會劫奪財物?所以偷竊和劫奪財物的人又沒有了。(2)打我則我會疼痛,打別人則不會疼在我身上,我為什么不去除自己的疼痛,卻去除不關自己痛癢的別人的疼痛呢?14.①墨家認為“兼相愛”“交相利”?!凹嫦鄲邸彼枷胧且环N超越宗法等級、血緣關系的愛,它沒有尊卑、親疏、貴賤的等級差別,不分厚薄親疏?!敖幌嗬钡乃枷胧钦驹诠慕嵌龋岢隽藢Φ然蟮脑瓌t。②巫馬子“以為近我也”,認為愛是有差等的(注意和儒家思想是不一樣的),愛自己要比愛父母、其他家人、相鄰更深,并且只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不做對他人有利的事情,這不符合墨子“兼相愛,交相利”的思想。【解析】【導語】文言閱讀選段出自《墨子》,分別源于《兼愛》《若愛》《耕柱》篇。墨子主張“兼愛”,提倡人們應相互關愛,只有這樣才能消除社會矛盾,達致天下大治。通過理性的辯證和具體的例子,他反駁了巫馬子“有所偏愛”的合理性,強調兼愛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墨子的言辭在追求明晰、生動的同時,也展現了其邏輯性與說服力,體現了墨家學說對道德建設及社會和諧的深刻思考?!?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舉凡天下禍患、掠奪、埋怨、憤恨,其產生的原因,是因不相愛而產生的。所以仁者認為它不對?!胺蔡煜碌湸墼购蕖敝?,“凡”為范圍副詞,“天下禍篡怨恨”作為主語,句意完整,故可在B處斷開?!捌渌云鹫摺薄耙圆幌鄲凵病睘榕袛嗑?,故應在DF處斷開。故選BDF。【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意義以及特殊句式、詞類活用的理解能力。A.正確。句意:怎么會做出不孝的事呢?/人們一定會跟著憎惡他。B.正確。詞義不同。名詞,弟弟、子女。句意:看待弟弟和子女就像看待自己一樣。名詞,學生。句意: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C.錯誤。用法不同。使動用法,使……混亂,擾亂。句意:還會有大夫互相使家族混亂。意動用法,認為……不對。句意:既已認為不相愛不對,那用什么去改變它呢?D.正確。句式相同,“此何難之有”,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此有何難”。句意:這有什么困難呢?“居則曰:不吾知也”,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居則曰:不知吾也”。句意:平時就說:沒有人了解我啊。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然后從反面論證,最終推導出……”錯誤。根據材料一“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等可知,材料一首先從反面指出社會禍亂的起因在于人們不相愛,但隨后即轉而從正面論證兼愛的重要性,強調如果天下人都能夠兼愛,就能夠消除各種社會問題,實現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而不是繼續(xù)從反面進行論證。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視”,看待;“身”,自己;“賊”,劫奪;“亡”,通“無”,沒有。(2)“擊”,打;“疾”,疼痛;“拂”,去除;“不疾于我”,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我不疾”;“疾者之不拂”“不疾者之拂”,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不拂疾者”“拂不疾者”?!?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材料中觀點的理解和比較分析能力。材料三中,巫馬子主張的是一種基于個人利益和親近程度的愛,這種愛具有明顯的等級性和排他性。具體來說,巫馬子認為他更愛鄒人而非越人,更愛魯人而非鄒人,以此類推,直到最親近的家人和個人。這種愛的遞減順序反映了巫馬子的愛是建立在個人與他人之間距離遠近的基礎上的,即“以為近我也”。這種思想顯然與墨子所倡導的“兼愛”觀念相悖,后者主張無差別的、普遍的愛,即“愛人若愛其身”,強調對所有人的平等關愛。此外,巫馬子的思想還體現在他對個人利益的重視上。他認為,如果傷害到自己,他會感到痛苦(“擊我則疾”),但如果傷害的是他人,他就不會感到同樣的痛苦(“擊彼則不疾于我”)。因此,他傾向于做那些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而不愿做對他人有利的事情。這種思想與墨子的“交相利”觀念形成鮮明對比,后者強調人們應當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相互幫助,即“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墨子認為,如果一個人為他人謀利,那么他人也會回報他,反之亦然,這體現了對等互報的原則。參考譯文:材料一:考察這些是從哪里而起的呢?都是起于不相愛。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親相愛,愛別人就像愛自己,還能有不孝的人嗎?看待父親、兄弟和君上就像看待自身,怎么會做出不孝的事呢?還會有不慈愛的人嗎?看待弟弟、子女與臣下就像看待自身,怎么會做出不慈愛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的現象都沒有了。還會有偷竊和劫奪財物的人嗎?看待別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樣,誰還會偷竊?看待別人就像自己一樣,誰還會劫奪財物?所以偷竊和劫奪財物的人又沒有了。還會有大夫互相使家族混亂,諸侯相互攻伐封國嗎?看待別人的封地就像自己的的封地,誰還會發(fā)動禍亂?看待別人的封國就像自己的封國,誰還會發(fā)動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擾封地,諸侯相互攻伐封國,都沒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親相愛,封國與封國不相互攻伐,封地與封地不相互侵擾,偷盜和搶劫沒有了,君臣父子間都能孝敬慈愛,像這樣,天下也就安定了。材料二:舉凡天下禍患、掠奪、埋怨、憤恨產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愛而產生的。所以仁者認為它不對。既已認為不相愛不對,那用什么去改變它呢?墨子說道:“用人們全都相愛、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變它?!比欢F在天下的士君子們說:“對!兼愛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難辦而迂闊的事。”墨子說道:“天下的士君子們,只是不能辨明兼愛的益處、辨明兼愛的原故?,F在例如攻城野戰(zhàn),為成名而殺身,這都是天下的百姓難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歡,那么士眾就能做到。而兼相愛、交相利與之相比,則是完全不同的(好事)。凡是愛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愛他;有利于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有利于他;憎惡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憎惡他;損害別人的人,別人隨即損害他。實行這種兼愛有什么困難呢?”材料三:巫馬子對墨子說:“我跟你不同,我不能做到兼愛。我愛鄒國人比越國人深,愛魯國人比鄒國人深,愛我家鄉(xiāng)的人比魯國人深,愛我家里的人比家鄉(xiāng)的人深,愛我父母親比家里其他人深,愛我自己比我的父母親深——這是因為更貼近自身的緣故。打我,則我會疼痛;打別人,則不會疼在我身上。我為什么不去解除自己的疾痛,卻去解除不關自己痛癢的別人的疼痛呢?所以對我有利我就可以殺別人,絕不能因對別人有利而殺我自己”。墨子問道:“你的這種義,你將隱藏起來呢,還是將告訴別人?!蔽遵R子答道:“我為什么要隱藏自己的義,我將告訴別人?!蹦诱f:“既然這樣,那么有一個人喜歡你的主張,這個人就要殺你以利于自己;有十個人喜歡你的主張,這十個人就要殺你以利于他們自己;天下的人都喜歡你的主張,這天下的人都要殺你以利于自己。假如,有一個人不喜歡你的主張,這一個人就要殺你,因為他認為你是散布不祥之言的人;有十個人不喜歡你的主張,這十個人就要殺你,因為他們認為你是散布不祥之言的人;天下的人都不喜歡你的主張,這天下的人都要殺你,因為他們也認為你是散布不祥之言的人。這樣,喜歡你主張的人要殺你,不喜歡你主張的人也要殺你,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搖動口舌,殺身之禍常至自身的啟發(fā)。”墨子還說:“你的話,恰恰是厭惡利。假如沒有利益而還要說,這就是空言妄語了?!保ǘ┕糯姼栝喿x(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東風第一枝·春雪史達祖巧沁蘭心,偷黏草甲,東風欲障新暖。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輕淺。行天入鏡,做弄出、輕松纖軟。料故園、不卷重簾,誤了乍來雙燕。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舊游憶著山陰①,后盟遂妨上苑②。寒爐重暖,便放慢、春衫針線。恐鳳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注]①“舊游”句:《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②“后盟”句:司馬相如赴梁王兔園之宴以踐約,因值雪天而遲至。15.下列對這首詩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是一首詠物詞,詞以細蒸的筆觸,繪形繪神,寫出春雪的特點,以及雪中草木萬物的千姿百態(tài)。B.“行天入鏡”取白唐代詩人韓愈《春雪》中的“入鏡鸞窺沼,行天馬渡橋”,側面體現出池面橋面積雪的特點。C.“料故園”一句,宕開一筆,以“料”字領起,展開想象。睹物傷情,異鄉(xiāng)淪落之感溢于言表。D.“恐風靴”一句,暗示即使到了挑菜節(jié),仍是寒氣未褪,人心倦出的因素仍在,暗示出詞人心境在這大地復蘇時節(jié)的凄涼仍舊。16.詠春雪與詠雪不同,除了不離雪外,還必須不離春天。請結合具體詩句,說說作者是如何緊扣這兩方面來歌詠春雪的?!敬鸢浮?5.B16.①借春天的氣候特征來詠春雪。如“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輕淺”可知正因春季回暖,所以薄薄的春雪在碧瓦之上頃刻消融;而“輕松纖軟”四字更是正面歸納出春雪輕盈、蓬松、纖弱、柔軟的姿態(tài)特征。②借春天的景致來詠春雪。如“青”“紅”寫初春的柳和杏,且“春蘭”開花、“東風”送暖、“雙燕”等都是初春景致,而“柳回白眼”“杏開素面”,寫柳眼本青而變白,杏面當紅而轉素皆因蒙春雪所致。③借春天的人物活動來詠春雪。如棄“寒爐”、織“春衫”是春天回暖后的常見人物活動,而因春雪的到來,只能“重暖”閑置不用的“寒爐”,“放慢春衫針線”的編織?!窘馕觥俊緦дZ】史達祖的《東風第一枝·春雪》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雪的特征,以“巧沁蘭心,偷黏草甲”開篇,將春雪的柔美與輕盈展現無遺。全詩通過描寫草木、燕子與人的活動,表達了對故園的思念與對春日的期待,呈現出一種溫暖而略帶憂傷的情感。詞中描繪的景物生動而富有層次,寓情于景,抒發(fā)了自然界復蘇時節(jié)的細膩變化與人心深處的繾綣情懷?!?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詩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B.“側面體現出池面橋面積雪的特點”錯誤?!靶刑烊腌R,做弄出、輕松纖軟”是正面描寫春雪的。韓愈《春雪》詩云:“入鏡鸞窺沼,行天馬渡橋?!币庵^雪后,鸞窺沼則如入鏡,馬渡橋則如行天。以鏡與天,喻池面、橋面積雪之明凈,這里即借以寫雪。故選B。【16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對古典詩詞內容理解與藝術手法分析的能力。“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輕淺”兩句,點明了春雪與春日氣候的特殊關聯。春季氣溫逐漸升高,即便是落下的雪花也難以在碧瓦上長久停留,很快就融化了,這正是春雪輕淺、易化的特性。而“輕松纖軟”四字,則從質感上形象地描繪出春雪特有的輕盈與柔軟,與冬雪的厚重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春雪獨有的韻味?!扒辔戳恕⒘匕籽?。紅欲斷、杏開素面”等句,通過描繪初春柳樹和杏花的色彩變化,展現了春雪覆蓋下的一派生機盎然景象。原本青綠的柳眼因雪而顯白,含苞待放的杏花被雪點綴成素顏,這種色彩上的變化,不僅體現了春雪的裝飾作用,更增添了景致的層次感和動態(tài)美?!昂疇t重暖,便放慢、春衫針線”反映了春雪對人們生活習慣的影響。隨著天氣轉暖,原本已準備封存的寒爐再次啟用,而織制春衫的計劃也不得不暫時擱置,這些細節(jié)生動展現了春雪帶來的生活節(jié)奏調整,以及人們對春雪的微妙情感——既有欣賞其美的閑情逸致,也有對其影響日常生活的無奈與適應。(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儒家提倡“忠恕之道”,在《論語·衛(wèi)靈公》中,孔子向子貢闡明“恕”的含義為“_________,__________”,并認為“恕”雖僅一字,但可終身踐行。(2)《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荀子·勸學》“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都以行走為喻,闡明學習、生活中積累的重要作用。(3)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寫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鄉(xiāng)孤獨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體現了人事變幻、江水永恒的道理?!敬鸢浮竣?己所不欲②.勿施于人③.千里之行④.始于足下⑤.人生代代無窮已⑥.江月年年望相似【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有:己、施、已、望。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血濃于水、A,香港的命運從來都同祖國休戚與共。1997年,香港回歸,步入同國家共同發(fā)展、永不分離的寬廣大道?;貧w后,香港同祖國內地的聯系更加親密,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今天,偉大祖國繁榮昌盛,活力香港朝氣蓬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①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②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堅強堡壘。③27年間,世界形勢瞬息萬變、波譎云詭,④但祖國的支持始終未變。⑤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到抵御亞洲金融風暴⑥從抗擊非典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⑦每當香港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⑧祖國都B、果斷幫助,幫其化解問題、渡過難關。“‘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秉h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祖國強大了,香港抵御風浪、戰(zhàn)勝挑戰(zhàn)的底氣足了,探索發(fā)展新路向、尋找發(fā)展新動力、開拓發(fā)展新空間的機遇多了。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zhí)行機制,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修改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祖國一直為香港C。18.對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愛國者治港”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韓愈“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透徹精辟而振聾發(fā)聵。B.他們的做法徹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現在大家面前。C.我站在山腳抬頭望去,只見無數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頂延伸著。D.他看上去更像一個地道的湖南農民,這使我想起了農民送給他的“泥腿子專家”“泥腿子院士”的稱謂。19.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0.選文第二段有兩處有語病,請指出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1.用“祖國強大了”開頭,把畫波浪線的句子改寫成一個遞進關系的句子。要求保留主要信息,可以適量增減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2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對偶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表達效果?!敬鸢浮?8.C19.A.同氣連枝/同氣連根B.有求必應C.保駕護航20.序號②,“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堅強堡壘”搭配不當,“堡壘”應改為“后盾”。序號⑤,“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到抵御亞洲金融風暴”語序不當,應改為“從抵御亞洲金融風暴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1.祖國強大了,不僅是香港抵御風浪、戰(zhàn)勝挑戰(zhàn)的底氣所在,更是香港探索發(fā)展新路向、尋找發(fā)展新動力、開拓發(fā)展新空間的機遇所在。22.①比喻,將“一國”比作“根”、“本”,將“香港發(fā)展”暗比“葉”、“枝”,形象生動地突出了“一國”對于“香港發(fā)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②對偶,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節(jié)奏感,語言凝練,形成互文,強調了“香港”和“祖國”的關系?!窘馕觥俊?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皭蹏咧胃邸币柋硎緩娬{。A.引號表示直接引用;B.引號表示反語;C.引號表示強調;D.引號表示特定稱謂。故選C【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熟語)的能力。A.根據上文“血濃于水”和下文“休戚與共”“回歸后,香港同祖國內地的聯系更加緊密,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可知,此處是形容香港與祖國關系密切,故可用成語“同氣連枝”“同氣連根”等。同氣連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同氣連根:通常用來形容關系極為密切,如同氣息相通、根脈相連。B.根據上文“每當……時”和下文“幫其化解問題、渡過難關”可知,此處應填表示只要香港有請求國家就一定幫助的成語,故可填“有求必應”。C.根據第三段“祖國強大了,香港抵御風浪、戰(zhàn)勝挑戰(zhàn)的底氣更足了”可知,此處是在總結祖國對香港的幫助,與“抵御風浪”的比喻呼應,故可填成語“保駕護航”。保駕護航:保護某事物能讓其能正常發(fā)展?!?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序號②,搭配不當,“堡壘”一詞通常用于軍事防御等語境,用在這里形容祖國對香港的支持不太恰當?!昂蠖堋眲t更能體現出祖國在背后給予香港的堅實支撐和保障?!氨尽睉臑椤昂蠖堋?。序號⑤,語序不當,亞洲金融風暴發(fā)生在1997年,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在2008年,所以應先“抵御亞洲金融風暴”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應改為“從抵御亞洲金融風暴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變換句式的能力。“祖國強大了”作為開頭,強調了前提條件。原句中先是提到香港抵御風浪、戰(zhàn)勝挑戰(zhàn)的底氣,后提到香港發(fā)展的機遇,可以用“不僅是……更是……”表示遞進關系的關聯詞來連接。并且為了與“祖國強大了”的條件關系相適應,后面句子應改成“不僅是……的底氣所在,更是……的機遇所在”?!?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分析鑒賞常見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的能力。首先,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本體為“一國”,喻體為“根”“本”,將“香港發(fā)展”暗比“葉”“枝”,比喻詞為“是”?!案畈拍苋~茂”“本固才能枝榮”形象生動地突出了“一國”對于“香港發(fā)展”的重要性以及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期中測試08 -2020-2021學年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專項復習(中圖版)(解析版)
- 2025商業(yè)用地轉讓合同模板
- Unit 6 Useful numbers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表格式-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第二單元 我的手兒巧 第5課《做個小玩意兒》教學設計1 教科版
- 《中文信息檢索專題》的教學課件
- 金融欺詐行為識別方案
- 多語言支持模塊開發(fā)指南
- 2025年勞動合同的違約金標準是多少才合適
- 2025國家教育資助貸款合同
- 《整數乘法運算律推廣到小數》(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
- 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專題復習:古詩詞曲梳理復習重點整合
- 2025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教育教學能力提升教育政策分析試題(含答案)
- 2025-2030中國氯堿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發(fā)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建筑智能化工程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發(fā)展趨勢前景研究報告
- 呵護地球家園點亮綠色希望-2025年4月22日第56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教育班會 高中主題班會優(yōu) 質課件
- 網絡安全問題及其防范措施(基礎篇)-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中心
- 橋隧工技能鑒定理論資源高級技師模擬考試題含答案
- 2025-2030中國5G基站建設情況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話題10 AI人工智能-2025年中考《英語》高頻熱點話題寫作通關攻略
- 2024年上海市工業(yè)技術學校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深度調研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預測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