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沼蝦的外形與解剖_第1頁
羅氏沼蝦的外形與解剖_第2頁
羅氏沼蝦的外形與解剖_第3頁
羅氏沼蝦的外形與解剖_第4頁
羅氏沼蝦的外形與解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九羅氏沼蝦的外形及解剖一、實驗目的通過觀察羅氏沼蝦的外部形態(tài)和內部結構解剖,了解甲殼動物上的主要特征,認識甲殼綱的代表動物。二、實驗內容1.羅氏沼蝦的外形和內部結構的觀察;2.甲殼綱各重要類群體代表動物的示范。三、實驗儀器設備電腦、投影儀、解剖器、解剖盤、顯微鏡等。四、使用材料、藥品及試劑羅氏沼蝦的活體、常見節(jié)肢動物的示范標本等。五、實驗操作與觀察(一)羅氏沼蝦(Macrobrachiumrosenbergii)的外形的觀察取對蝦標本于蠟盤中,先觀察其頭胸部和腹部以及額劍、復眼等,對蝦的身體,分頭胸部和腹部,全體為二十一節(jié)。頭部六節(jié),胸部八節(jié)和腹部七節(jié)組成。除頭部的第一節(jié)及最后一個節(jié)不具附足外,其它各節(jié)均有附肢一對。故共有十九對附肢。1、頭胸部(cephalathorax):十三節(jié),頭部5節(jié)和胸部8節(jié)愈合而成頭胸甲(carapax):為覆蓋于頭胸部的外骨賂。額劍(rostrum):為頭胸甲前端中央突出的長刺。螯蝦的額劍是上、下扁齒在兩側。(2)復眼(compoundeye):一對。位于額劍的兩側,具柄。2、腹部(abdomen)七節(jié)。最后一節(jié)稱尾節(jié)(telson),尾節(jié)無附肢,與腹部第六對附肢形成尾扇。觀察完畢,左手拿蝦,使其腹面向上,右手用鑷子從腹部一側最后一個附肢開始,攝住沒個附肢的基部,由后向前依次將附肢取下,將取下的附肢,按照順序排在蠟盤內,加少許水,再用放大鏡觀察每個附肢的構造。3、附肢(appendaga)由原肢、內肢和外肢構成。全體共有十九對。頭部五對,依次為小觸角、大觸角、大顎、第一小顎及第二小顎;胸部八對,依次為:第一顎足、第二顎足、第三顎足,第一至第五步足;腹部六對,第一至第五腹節(jié)的為腹肢,即第一腹肢、第二腹肢、……等,第六腹節(jié)的腹肢為尾肢。(1)小觸角(antennules):即第一觸角,較短。單肢型,外肢退化,內肢分為兩根觸鞭,原肢三節(jié),基部叢毛內有平衡囊。(2)大觸角(antenna):即第二觸角,較長。雙叉型。外肢寬葉片狀,稱大觸角鱗片,內肢細長,末端呈須狀。原肢二節(jié),內有觸角腺,排泄孔在基節(jié)的基部腹面。(3)大顎(mandible):單叉型。內肢小,二節(jié),外肢消失。原肢二節(jié),分為扁而邊緣有數(shù)個小齒的切齒部和接觸面上有大小突起的臼齒部。(4)第一小顎(1stmaxilla):單叉型。外肢消失,內肢細小呈片狀,邊緣具毛。(5)第二小顎(2ndmaxilla):雙叉型。外肢寬大呈葉片狀,稱顎舟片。內肢細,須狀。(6)第一顎足:(1stmaxilliped):雙叉型。外肢較長,內肢較短,原肢二節(jié),底節(jié)基部的外側具有薄片狀的頂肢即肢鰓。(7)第二顎足(2ndmaxilliped):雙叉型。內肢發(fā)達,外肢小,在一長節(jié)末端呈須狀。原肢二節(jié),具一個關節(jié)鰓和一個足鰓。(8)第三顎足(3rdmaxilliped):雙叉型。內肢發(fā)達,外肢呈須狀。原肢二節(jié),具二個關節(jié)鰓和一個足鰓。(9)步足(pereipod):單叉型。五對。前三對末端為鉗狀,但其中第一對步足的鉗特別發(fā)達稱為螯足,尤其是雄蝦。后面二對步足末端均呈爪狀。內肢發(fā)達共分七節(jié),即底節(jié)、基節(jié)、座節(jié)、長節(jié)、腕節(jié)、掌節(jié)和指節(jié)。外肢消失。第一步足(1stpereipod):內肢末端呈螯狀,外肢消失。原肢二節(jié),具一個足鰓和二個關節(jié)鰓。第二、三、四、五步足(2nd、3rd、4th、5thpereipod):原肢二節(jié),內外肢同上,但第二、三步足末端的螯小,第四、五步足無螯,末端呈爪狀,第二、三、四對步足基部各有一個足鰓和二個關節(jié)鰓。雌生殖孔開口在第三步足的基部,雄生殖孔開口在第五步足的基部。腹肢(pleopod):六對。為腹部的附肢。第一腹肢(1stpleopod):雌雄有區(qū)別,雄蝦變成管狀交接器,雌蝦退化。第二腹肢(2ndpleopod):雄蝦變成管狀交接器,雌蝦原肢二節(jié),內外肢細長邊緣有毛。第三、四、五腹肢(3rd、4th、5thpleopod):內、外肢細長,邊緣有毛。原肢二節(jié)。雌蝦有抱卵和負幼蟲的功能。尾肢(uropod):為腹部的第六對附肢。原肢一節(jié),內肢扁平卵圓形,外肢比內肢大,有橫溝分成二節(jié),與尾節(jié)構成尾扇。(二)內部解剖用剪刀先從對蝦頭的胸甲后緣開始,沿頭胸部兩側向前剪,然后將頭胸甲剪去,可觀察到心臟、肝臟、胃、生殖器官等。然后再用剪刀沿腹部兩側由前向后剪,將腹部背面外骨賂去掉,再用鑷子移去腹部一部分肌肉,露出消化管。1、循環(huán)系統(tǒng)為開管式。除去頭胸甲,首先在背面即可見到多角形的心臟.心臟→7條動脈及分支→血腔(動脈血)(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血竇(靜脈血)→(匯集到)腹血竇→入鰓血管→鰓(氣體交換)(變成動脈血)→出鰓血管→圍心竇→心孔→心臟(1)心臟(heart):位于頭胸部后方背面的圍心竇內,為肌肉質的扁囊狀。螯蝦有心孔三對,背面一對,側面兩對。(2)動脈(artery):用鑷子輕輕將心臟抬起,可見有連著的血管。從心臟向前發(fā)出一條眼動脈,二條觸角動脈,二條肝動脈,向后發(fā)出一條沿腸上方向后到末端的腹上動脈,另一條為其基部分出的胸動脈,通至腹面達神經(jīng)索下后方,分前后兩支,向前的為胸下動脈,向后的為腹下動脈。2、生殖系統(tǒng)雌雄異體。除去心臟,可見生殖腺。(1)雄性生殖器官精巢一對,位于圍心竇腹面,白色,由精巢通出一對細長的輸精管,開口于第五對步足基部的雄生殖孔。(2)雌性生殖器官精巢一對,位于圍心腔腹面,兩側各有一輸卵管,開口于第三對步足基部的雌生殖孔。此外,雌螯蝦在第四、第五對步足間的腹甲上有一橢圓形的受精囊。可接受或貯存精液。3、消化系統(tǒng)除去生殖腺,在腹面前方可看到淡黃色肝臟,剪去一側的肝臟可觀察消化系統(tǒng)。(1)前腸(foregut)口(mouth):位于頭胸部前端腹面,兩大顎之間。食道(foodduct):為一短的管道。胃(stomach):較大。分為前面薄面囊狀的賁門胃(cardiacstomach)和后面較小的幽門胃(PyloricStomach)兩部分。用剪刀將胃剪開,在賁門胃內可見有三個鈣質小齒組成的胃磨。和在幽門胃前端有無數(shù)剛毛所形成的濾器。(2)中腸:很短。位于幽門胃之后。兩側有一對肝臟,各有管與中腸相連。(3)后腸(hindgut):很長。位于腹部背面,最后以肛門開口在尾節(jié)腹面。4、呼吸系統(tǒng)(respiratorysystem)位于頭胸甲兩側的鰓腔內。有足鰓、關節(jié)鰓和肢鰓。從第二對顎足起,至第四對步足,各有足鰓一對;第一顎足基部外側有一個肢鰓。此外,關節(jié)鰓在第二對顎足兩個(每個顎足一個),第三對顎足至第四對步各兩對(每側的足有一對)。5、排泄系統(tǒng)為觸角腺,一對,位于大觸角(第二對觸角)的基部。觸角腺由一綠色塊狀的腺體和一薄壁的膀胱組成。膀胱以一小管通往大觸角基部腹面的排泄孔。6、神經(jīng)系統(tǒng)為鏈狀神經(jīng)索。用鑷子將全部腹部的肌肉和頭胸部的內臟除去,但保留食道,可見到腹神經(jīng)索。(1)腦:位于食道的上方,由頭部前三對神經(jīng)節(jié)合并而成,有神經(jīng)分支至復眼、觸角等處。(2)圍食道神經(jīng):一對。由腦發(fā)出與食道下方的食道下神經(jīng)節(jié)相連。(3)食道下神經(jīng)節(jié):是頭部后三對和胸部前三對神經(jīng)節(jié)合并而成。(4)腹神經(jīng)索:一條。位于腹面中央,上有膨大的神經(jīng)節(jié)。在胸部有5對神經(jīng)節(jié),腹部有六對神經(jīng)節(jié)。(三)甲殼綱各重要類群體代表動物的示范。1、蚤(Daphnia)又稱水蚤,生活于淡水中,夏秋間大量出現(xiàn)于河湖池塘之中。體側扁,被有兩片卵圓形甲殼。甲殼的后緣延長成一殼刺,頭部有一個較大的黑色復眼和一個極小的單眼,觸角兩對,而第二特別發(fā)達,胸肢五對.呈葉狀經(jīng)常有節(jié)奏地振動,以引起水流,為捕食和呼吸主要的器官,背側有一較大的孵育室,心臟位于胸前端背面。在觀察活的標本時,可見到心臟不停得跳動。2、劍水蚤(Cyclops)生活于淡水池塘中,頭胸部的前端的中央有一單眼而無復眼,第一對觸角較第二對長大,雄性的彎曲成抱握肢,腹部圓柱形,雌性常在腹部的兩側掛有卵囊一對,腹部末端有尾叉。3、藤壺(Balanus)海產(chǎn),附著在淺海巖石上或其它物體上,體外有石灰質的骨板,蟲體在殼內常以腹面向上,胸肢六對,頂端彎曲似瓜蔓故屬蔓足類。4、沼蝦(Macrobranchium)體側扁,額突亦側扁,上下緣皆有鋸齒,前兩對步足為螯狀,第二對較大,后3對步足呈爪狀。5、中華絨毛蟹(Eriocheirsinensis)又叫河蟹。為我國著名的淡水蟹。體分頭胸部和腹部,頭胸部特別發(fā)達,胸甲前緣和側緣各有4個小齒,第一對步足有螯,上生許多絨毛,腹部較退化,折疊在頭胸部的腹面,通稱之為蟹臍。雄蟹呈三角形,雌蟹呈圓形。肛門開口于腹部的末端。平時生活于淡水中,繁殖時期,則到海水中產(chǎn)卵。6、三疣棱子蟹(Neprunustrituberculatus)是我國最大且著名的經(jīng)濟蟹之一。海產(chǎn)。頭胸甲呈棱形,兩側緣有兩個尖刺,背面中央有三個隆起,一個在胃區(qū),兩個在新區(qū),額緣具4個小齒,第一對步足強大,第五對步足較扁平,適于游泳。7、巨蜈蚣(Seolopendrasubspinipes)屬多足綱(Uyriapoda)。偏扁長,背面暗緣色,腹面黃褐色、體分頭和軀干兩部分。頭部有口器,數(shù)個單眼以及一對觸角。軀干部第一、二節(jié)常愈合,故蜈蚣第一節(jié)具兩對附肢,第一對稱顎足,內部具毒腺,末節(jié)變?yōu)槎竟?,第二對為步足,其余各?jié)具足一對。8、約安巨馬陸(Prospirobolusjoannsi)屬多足綱。體圓柱形,體分頭和軀干兩部分。頭部有口器,一對觸角以及由許多單眼集合成團的眼,軀干部除前四節(jié)及末節(jié)外具足兩對。9、園蜘蛛(Aranea)屬蛛形綱(Arachnoida),蜘蛛目(Araneide)。體分頭胸部和腹部,二者之間有一細柄相連。頭胸部有六對附肢,背面前方有四對單眼,無復眼,腹部一般不分節(jié),腹面前端有一生殖板(厴)蓋著下面的生殖孔,兩側有一對橫列的書肺孔,后端中央有一氣門,其后有三對紡織突起與體內的紡織腺相通。10、東亞鉗蝎(Buthusmartensi)屬蛛形綱蝎目(Scorpionida)。體分頭胸部和腹部。頭胸部短,有腳須和螯肢各一對,以及步足四對。腹部較長,又分成前腹部和后腹部,前腹部的腹面第一節(jié)有一個生殖厴,第二節(jié)腹面有一對腹足遺跡稱之為櫛狀器官,有感覺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