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chuàng)新第8課第2框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隨堂訓練含解析部編版必修4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chuàng)新第8課第2框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隨堂訓練含解析部編版必修4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chuàng)新第8課第2框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隨堂訓練含解析部編版必修4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第2框文化溝通與文化交融一、選擇題1.文化溝通像“茶與咖啡的對話”:咖啡不行能代替茶,茶也不行能折服咖啡。對茶的喜好并不阻礙我們品嘗一下咖啡,對咖啡的依戀也不阻礙我們品品茶的韻味。這啟示我們文化往來應(A)A.同等溝通、相互借鑒B.主動促進不同文化的融合C.相互敬重、日漸趨同D.敬重發(fā)展好本民族文化[解析]開展文化溝通,必需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同等的原則,敬重差異,理解特性,和諧相處,故應選A;B應是不同國家優(yōu)秀文化的溝通融合;C錯在“日漸趨同”;D與題意不符。2.在長達一千多年的中印佛教交往歷程中,大約900多位僧人先后行走在中印之間,共譯出佛教經(jīng)典7352卷。印度佛教的傳入,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nèi)容。同時,玄奘的《制惡見論》和《會宗論》,也完善和提升了印度佛教文化,他在印度的辯論、溝通、講法等對印度佛教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這一現(xiàn)象啟示我們(D)①歷史上宗教文化在中國和印度都占主導地位②文化溝通必定能推動不同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③人類文化發(fā)展史是不同民族文化溝通的畫卷④相互借鑒是推動中印兩大文明發(fā)展的重要動力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材料體現(xiàn)了印度佛教文化對中國發(fā)展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指出了中國對印度佛教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這說明文化溝通的主動作用,③④符合題意。①中“占主導地位”的說法錯誤;②說法太肯定。3.聞名翻譯家許淵沖先生在國內(nèi)外出版譯著《詩經(jīng)》《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等六十本。許老先生盡畢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之美,似無止境。中外名著互譯共存說明(C)①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②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通,趨向一樣③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可以相互轉(zhuǎn)化④敬重差異,理解特性,和諧相處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①符合題意,材料提到中外名著能互譯共存說明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②表述錯誤,文化具有多樣性;③不合題意,材料沒有提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轉(zhuǎn)化;④符合題意,中外名著互譯共存說明我們做到了敬重差異,理解特性,和諧相處。故選C。4.《兵馬俑探尋記》介紹了陜西和西安作為中國歷史文明之根,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文物古跡的愛護和利用,經(jīng)濟、旅游、社會、文化、教化、城市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發(fā)生的改變和所取得的成就。影片一經(jīng)播出引起了羅馬尼亞人民的廣泛關注,反響熱情?!侗R俑探尋記》走出去旨在(B)①促進文化溝通,推動人類文明進步②彰顯文化多樣性,保留各民族文化特性③呈現(xiàn)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加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④敬重不同民族文化,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同等原則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兵馬俑探尋記》走出去旨在促進文化溝通,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呈現(xiàn)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加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①③符合題意;《兵馬俑探尋記》走出去與保留各民族文化特性之間沒有干脆關系,②與題意不符;材料主旨不涉及敬重不同民族文化,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同等原則,④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B。二、非選擇題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鄭和七下西洋,祈“和順萬方,共享太平之?!?,同時進行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朝貢貿(mào)易;林則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見“師夷長技以制夷”;孫中山考察各國興衰,指出“國力之盛衰強弱,常在海而不在陸”。早期西方列強通過殖民擴張和掠奪性貿(mào)易爭奪海外市場和資本,大力開發(fā)和經(jīng)營海洋。美國海權論創(chuàng)始人馬漢指出:“全部帝國的興衰,確定性因素在于是否限制了海洋。”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中國以博大的胸襟面對世界,主見推動建設長久和平、共同旺盛的和諧世界。依據(jù)材料信息,請你運用“文化溝通與文化交融”的學問,就樹立正確的海洋意識提出建議。[答案]①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今日,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文化溝通日益頻繁。樹立正確的海洋意識我們應當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多樣性,加強相互溝通、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建設和諧海洋。②我們應主動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特長和精華,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豐富發(fā)展吸取豐富養(yǎng)分,增加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獨立,也為世界文化發(fā)展旺盛作出貢獻。以博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