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與胚胎學》學習指南_第1頁
《組織學與胚胎學》學習指南_第2頁
《組織學與胚胎學》學習指南_第3頁
《組織學與胚胎學》學習指南_第4頁
《組織學與胚胎學》學習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部分學習指南(中文版)

緒論組織學基本技術

一、顯微鏡的結構

(-)顯微鏡可分為機械和光學兩部分:

1、機械部分

(1)鏡座:呈方形,由底蓋和基座兩部分組成,基座內有變壓器和照明用6V15W

浪鋁燈。

(2)鏡臂:位于鏡座上方,與鏡座為一體結構。

(3)載物臺:為方型金屬臺。臺上設有標本推進裝置,可前后左右移動標本,其

本身可以上下移動。

(4)鏡筒:雙目鏡筒,目鏡具有視度調節(jié)圈。扳動鏡筒,兩鏡筒的中心距可根據

兩瞳孔間距進行調節(jié)

(5)物鏡轉換器:位于鏡筒下方,上接不同倍數(shù)的物鏡,可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6)粗螺旋和細螺旋:轉一圈粗螺旋載物臺可升降15mm,轉一圈細螺旋載物臺

可升降0.002mm?

2、光學部分

(7)反光鏡:位于鏡座中央,一面為平面鏡,一面為凹面鏡,常用凹面鏡將外來

光線反射到物鏡中。

(8)集光器:位于載物臺下方,可上下升降來調節(jié)光度,上升光度增強,下降光

度減弱。

(9)虹彩:在集光器下方,有許多重疊的小金屬片組成,可開大或縮小虹彩的口

徑,調節(jié)光的強度。

(10)物鏡:有各種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物鏡。低倍鏡為10x,高倍鏡為40x,油浸鏡

為90x或100X。

(11)目鏡:每臺顯微鏡上均配有多個放大倍數(shù)不同的目鏡。目鏡上刻有7x、10x、

16x等符號。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為目鏡放大倍數(shù)和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

(二)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1、顯微鏡拿法拿顯微鏡時必須一手握住鏡臂,另一手托住鏡座,以免目鏡及反

光鏡失落損壞。

2、對光轉動物鏡轉換器,對正低倍物鏡,肉眼從鏡側注視,轉動粗螺旋使物鏡

距載物臺平面5mm左右。自目鏡觀察,打開虹彩光圈,一手扶著反光鏡的邊緣轉

動反光鏡對向光源進行采光、調光,使整個視野得到均勻的亮光為準。如視野偏暗、

明暗不均或模糊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檢查并做適當處理:物鏡是否對正?反光鏡

的角度如何?虹彩光圈開得大小如何?集光鏡的高低如何?目鏡、物鏡、集光鏡是

否有玷污?

3、低倍鏡觀察對光完畢,取標本,使加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平放于載物臺上,

用標本推進器固定好,并將要觀察的組織推移到載物臺圓孔正中。然后,通過目鏡

觀察,同時慢慢轉動粗螺旋,使載物臺下降,直至視野內物象清晰為止。

4、高倍鏡觀察需高倍鏡觀察的組織結構應先將其移至低倍鏡的視野正中,然后

按順時針的方向轉動物鏡轉換器,對正高倍鏡物鏡,繼之轉動細螺旋即可得到清晰

的物象。此時特別注意禁用粗螺旋,以免壓碎標本,甚至損壞物鏡。

5、油浸鏡觀察在高倍鏡觀察基礎上,若要對某部結構繼續(xù)放大觀察時,可使用

100x的油浸鏡。使用前,先在標本視野中央滴一滴鏡油,使油浸鏡頭與油面接觸,

調節(jié)細螺旋即可找到物像。使用后,用擦鏡紙將鏡頭及蓋玻片上鏡油擦凈,再用擦

鏡紙沾少許乙醉及乙醛擦去物鏡上的鏡油。

6、觀察后處理觀察完畢后,取下標本放入標本盒內,整理顯微鏡,關閉電源,

罩上鏡罩。

(三)顯微鏡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顯微鏡前,首先查看顯微鏡部件有無缺損、是否松動,并填寫顯微鏡使用

記錄。

使用顯微鏡中,不得隨意扳動、互換顯微鏡或互換鏡頭,不得擅自拆卸,如發(fā)

現(xiàn)部件松動或損壞,應及時報告,進行維修。

維護顯微鏡清潔,發(fā)現(xiàn)不潔,及時擦凈。各種鏡頭玷污,影響物象清晰程度,

應取擦鏡紙輕拭,切勿用手或手帕等擦拭,以防被汗液或沙塵污損。

使用完顯微鏡,復正鏡筒,物鏡轉離鏡臺中央圓孔并叉開,檢查鏡頭、集光器、

反光鏡及標本推動器是否松動,確信無誤后蓋上鏡罩,并填寫使用記錄。

二、標本制作過程

下面僅介紹石蠟切片,HE染色的標本制作過程。

取材:要在死亡最短時間內取新鮮標本,切成厚度不超過0.5cm的組織塊。

固定:為防止組織發(fā)生自溶等死亡變化,需將組織塊放入固定液內固定。常用

的固定液有10%福爾馬林、無水乙醇、Bouin、Zenker和Susa等。固定時間一般

3~24小時。有些固定液(如福爾馬林)固定后的組織塊要進行水洗。

脫水:從低濃度乙醇開始,一般經70%、80%、90%、95%、100%濃度的乙

醇,各6~12小時。

透明:用二甲苯透明組織塊,便于石蠟浸入包埋。

浸蠟:透明的組織塊浸入熔化的石蠟中(56℃~60℃)2~3小時。

包埋:將熔化的石蠟倒入包埋框中,后再將浸蠟后的組織塊放入包埋框內,待

石蠟冷卻后變成固體。

切片和貼片:蠟塊經修理后,固定于木塊上,然后安裝在切片機上切片。普通

標本切5~10Um。

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是用蘇木素(Hematoxylin)和伊紅(Eosin)染色,簡

稱HE染色。過程如下:

1、二甲苯10分鐘,除去石蠟。

2、各級乙醇,100%,95%,90%,80%,70%各約3~5分鐘,除去二甲苯。

3、蒸錨水洗5分鐘,洗去乙醇。

4、蘇木精液染5~10分鐘,細胞核(嗜堿性)被染成紫藍色。

5、0.5%鹽酸酒精分化數(shù)秒。

6、流水沖洗約30分鐘。

7、伊紅液染1分鐘。細胞質(嗜酸性)被染成粉紅色。

8、水洗數(shù)秒,以洗去浮色。

9、用各級乙醇脫水,70%,80%,90%,95%,100%各5分鐘左右。

10、二甲苯10分鐘,使標本透明。

11、封固:將透明的標本用樹膠加蓋玻片封固。

三、繪圖要求

繪圖是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中的基本訓練。在認真觀察中,將圖像繪出,易于

加深理解與記憶,并可作以后的回憶與參考。

繪圖主要采取鏡下實物繪圖,繪圖時要注意各部之間的大小比例及顏色。一般

常用紅藍鉛筆描繪HE染色的切片,用紅色描繪細胞質;用藍色描繪細胞核。注意

色調的深淺,筆道均勻,正確反映鏡下結構特點。最后用鉛筆注明標本名稱、放大

倍數(shù)、繪圖日期和染色方法,圖中注字要規(guī)整,拉線平行整齊。

四、脊神經節(jié)(spinalganglion)

片號:28材料:人脊神經節(jié)方法:切片、HE染色

低倍:可見脊神經節(jié)表面有致密結締組織形成的被膜包繞。脊神經節(jié)細胞成群

分布。

高倍:脊神經節(jié)細胞胞體大小不等,胞質(cytoplasm)嗜酸性,含有細小的

嗜堿性顆粒。核(nucleus)內異染色質少,核膜(nuclearenvelope)、核仁(nucleolus)

明顯。細胞內可見脂褐素顆粒,呈棕黃色。每個神經細胞周圍均有一層較小的被囊

細胞(又稱衛(wèi)星細胞satellitecell)。在脊神經節(jié)細胞群之間有成束分布的神經纖維,

神經纖維

【實驗設計】圖1脊神經節(jié)

我們要觀察大鼠肝臟的結構特點。現(xiàn)在有一只發(fā)育正常的成年雄性大鼠,請同

學們設計出該切片的制作過程。

(雷蕾)

上皮組織(EpithelialTissue)

一、單層扁平上皮(simplesquamousepithelium)

片號:1材料:腸系膜(間皮)方法:鋪片、鍍銀染色

鏡下:可見黑色網格,系銀鹽沉淀而呈黑色的細胞間質(又稱細胞外基質)。

細胞排列緊密、多邊形、邊緣鋸齒樣互相嵌合,細胞核扁圓形,位于中央。(圖1)

二、單層立方上皮(simplecuboidalepithelium)

片號:42材料:狗甲狀腺方法:切片、HE染色

鏡下:可見大小不等的濾泡,濾泡腔內含有均勻一致的粉紅色的膠狀物。濾胞

壁是由單層立方上皮細胞圍成。細胞界限清楚,細胞核位于中央。(圖2)

基膜

單層立方上皮

膠質

圖2單層立方上皮(甲狀腺)

三、單層柱狀上皮(simplecolumnarepithelium)

片號:63材料:人小腸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標本的一側有幾個大突起,即小腸粘膜環(huán)形皺裳,皺裳表面有許多小突

起,即絨毛。

低倍:先找到絨毛,可見絨毛表面被覆一層細胞。

高倍:細胞呈柱狀,境界不清,核橢圓形,染色深,位于細胞基部。在單層柱

狀細胞的游離面可見厚度均勻一致、顏色較深的紋狀緣(striatedborder)。柱狀細

胞之間還夾雜著杯狀細胞(gobletcell)?此種細胞染色較淡,核呈三角形或扁平

狀,染色深,位于細胞基底部。上皮下基膜不明顯。(圖3)

四、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

(pseudostratifiedciliatedcolumnarepithelium)

片號:77材料:人氣管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此標本是氣管橫斷面的一部分,凹側為腔面。

低倍:找到管壁的內表面,可見有一層上皮,即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

高倍:可見上皮由四種細胞組成。由于細胞高矮不等,細胞核排列不在一個水

平面上,而每種細胞又都與基膜相接?;っ黠@,呈均質狀,染成粉紅色。(圖4)

柱狀細胞:數(shù)量較多,呈柱狀,核橢圓,多位于細胞的頂部,故核排列在整個

上皮的淺層,在細胞的游離面可見密集排列而又規(guī)則整齊的纖毛。

梭形細胞:位于柱狀細胞之間,胞體呈梭形,胞核橢圓,位于細胞中央,故核

排列在整個上皮的中層。

錐體細胞:細胞較小,呈錐體形,排列在基膜上。核圓形,位于細胞中央,在

整個上皮中為貼近基膜的一排細胞核。

杯狀細胞:夾在柱狀細胞之間,染色淺。核呈三角形或扁平形,位于細胞基底

部。

圖4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氣管)

五、復層扁平上皮(stratifiedsquamousepithelium)

片號:59材料:人食管(橫斷)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呈管狀,中央為管腔,腔面凸凹不平。襯于腔面一層較厚,染成紫藍色

部分即為復層扁平上皮。

低倍:上皮細胞層次較多,從表層到深層染色逐漸加重。

高倍:表層細胞為扁平形,染色淺,核扁圓,與上皮表面相平行;中層細胞為

多邊形,核圓,位于中央;基底層由一層立方形或矮柱狀細胞組成,細胞排列緊密,

核橢圓,整個一層染色較深。(圖5)

上皮與結締組織之間的連接高低不平。

圖5復層扁平上皮(食管)

六、變移上皮(transitionalepithelium)

片號:84材料:人膀胱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此標本為膀胱壁的部分切面,腔面凸凹不平,染色較深。

低倍:找到膀胱壁內表面的上皮部分,上皮細胞層次較多,表層細胞的體積較

大。

高倍:淺層細胞多為立方形或矩形,胞質表面多深染,有1~2個細胞核,此為

蓋細胞。中間層細胞為多邊形?;讓蛹毎麨橐粚影鶢罨蛄⒎叫渭毎?,基膜不明

顯。(圖6)

蓋細胞

上皮

結締組織

圖6變移上皮(膀胱)

【醫(yī)學應用】

癌是上皮細胞起源的惡性腫瘤,目前成年人最常發(fā)的腫瘤是腺上皮來源的腺

癌。在10歲以下的兒童,腫瘤最常發(fā)的部位依次為造血器官、神經組織、結締組

織和上皮組織。45歲之后90%的腫瘤都來源于上皮組織。

(雷蕾)

結締組織(ConnectiveTissue)

一、固有結締組織

(一)疏松結締組織(looseconnectivetissue)

片號:2材料:家兔皮下組織方法:鋪片、地依紅、伊紅、硫堇

制作方法:為顯示巨噬細胞,在活體時通過腹腔或血管注入胎盤藍染料(活體

染色),一周后殺兔,在玻片上用剝針拉攤而成皮下組織薄片,找薄處觀察。

低倍:可見纖維縱橫交錯,排列疏松。淺粉色成帶狀為膠原纖維束,紫藍色的

細絲為彈性纖維。纖維之間分布有許多細胞。

高倍(圖1):

膠原纖維(collagenousfiber):排列成束,粗細不等,折光性較弱,呈粉紅色。

彈性纖維(elasticfiber):多單根走行,細絲狀,末端有的彎曲分支,折光性

強,染成紫藍色。

成纖維細胞(fibroblast):數(shù)量較多,胞體大,不規(guī)則,細胞界限不清,胞質

弱嗜堿性,染色很淺不易看出。胞核橢圓形,核仁清楚。

巨噬細胞(macrophage):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胞質內可見被其吞噬的藍色色素

顆粒,核小而圓,染色深。

圖1皮下疏松結締組織鋪片

(-)疏松結締組織

片號:3材料:人鼻甲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鼻甲表面淺藍色部位為鼻粘膜上皮,中央深藍色條狀結構為鼻甲骨,兩

者間淺色部位為固有層.

低倍:找到固有層即為疏松結締組織,可見粉紅色纖細的膠原纖維束,排列不

規(guī)則。

高倍:成纖維細胞質染色淺,細胞界限不清,細胞核為長橢圓形或梭形,核仁

明顯?有時可見巨噬細胞、漿細胞,但均不易分辨。漿細胞橢圓形,大小不等,胞

質嗜堿性,核小而圓,多位于細胞一側,染色質致密,多位于核膜內側,成輻射狀

排列(圖2)。

(三)致密結締組織(denseconnectivetissue)

片號:46材料:人指皮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表面紫藍色為表皮,下方淡紅色部分為真皮,深部疏松部分為皮下組織。

低倍:找到真皮即為致密結締組織。

高倍:致密結締組織中的纖維束粗大,交織成致密的網,有各種切面。細胞成

分較少,多為成纖維細胞和纖維細胞(圖3)。

二、軟骨、骨

(―)透明軟骨(hyalinecartilage)

片號:77材料:人氣管(橫斷)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管壁中央染成紫色的部分為透明軟骨。

低倍:找到透明軟骨,表面為一層致密結締組織構成的軟骨膜,深部為軟骨組

織。軟骨邊緣的軟骨細胞小且扁圓。軟骨深部的軟骨細胞體積較大,多成群分布,

稱同源細胞群(isogenousgroup)?

高倍:軟骨細胞:體積大小不等,由于胞質收縮,常成三角形。軟骨細胞位于

軟骨陷窩(cartilagelacuna)內。軟骨基質呈均質狀,弱嗜堿性,染成淡藍色,軟

骨陷窩周圍的基質嗜堿性較強,染色深稱軟骨囊(cartilagecapsule)(圖4)。

(二)彈性軟骨(elasticcartilage)

片號:7材料:人耳廓(橫斷)方法:切片、來復紅染色

肉眼:標本中央紫藍色部分為彈性軟骨,周邊色淺部分為皮膚。

鏡下:軟骨表面有薄層軟骨膜,軟骨基質中有被染成紫藍色的彈性纖維,相互

交織成網,在軟骨細胞周圍,纖維排列致密,軟骨細胞位于軟骨陷窩內,形態(tài)不規(guī)

則,染成粉紅色(圖5)。

圖5彈性軟骨

(三)骨(bone)

片號:8材料:人長骨(橫斷)方法:磨片、硫堇染色

低倍:

骨外膜:包被骨干的外表面,由致密結締組織組成。

外環(huán)骨板:位于骨干的外層,可見十幾層骨板,沿骨干表層環(huán)形排列。

內環(huán)骨板:位于骨干內層,不規(guī)則,較薄。

哈佛氏系統(tǒng)(Haversiansystem;又稱骨單位osteon):位于內外環(huán)骨板之間,

它是以哈佛氏管(Haversiancanal;又稱中央管centralcanal)為中心,周圍繞以數(shù)

層哈佛氏骨板,呈同心圓排列而成。

間骨板(interstitiallamella):位于哈佛氏系統(tǒng)之間,為一些不規(guī)則的骨板。

骨內膜:襯于骨髓腔面,由一層較薄的結締組織構成。

高倍(圖6、圖7):

骨陷窩(bonelacuna):位于骨板間和骨板上。

骨細胞:位于骨陷窩內,胞體橢圓形,有不規(guī)則的突起伸入到骨小管中。細胞

核圓形,位于細胞的中央。

骨小管(bonecanaliculus):從骨陷窩向周圍發(fā)生許多細的小管。

此外,在標本上還可見橫向貫通外環(huán)骨板或內環(huán)骨板的橫行管道,即穿通管(又

稱??寺埽c縱向走行的哈佛氏管相通連。

內環(huán)骨板

圖6長骨磨片(橫切面)

(四)軟骨內骨發(fā)生(endochondralossification)

片號:10材料:胎兒指骨(長骨)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可見指骨兩端被染成藍色部分為軟骨區(qū)。中央粉紅色部分為骨領及骨髓

腔。

低倍:從骨筋到骨干依次觀察下列各區(qū)(圖8):

軟骨儲備區(qū)(zoneofreservecartilage):為未變化的透明軟骨,淡藍色的軟骨

基質中有許多軟骨陷窩,多呈扁平形。陷窩內有幼稚的軟骨細胞,胞體比較小。

軟骨增生區(qū)(zoneofproliferatingcartilage):位于儲備區(qū)骨干側。軟骨細胞分

裂增殖,胞體較大,按骨干長軸成行排列。

軟骨基質鈣化區(qū)(zoneofcalcifyingcartilage):此區(qū)的軟骨細胞和軟骨陷窩進

一步增大,細胞呈空泡狀,核固縮,整個細胞趨于退化死亡。鈣化的軟骨基質呈嗜

堿性,染成深藍色。

成骨區(qū)(zoneofossification):此區(qū)鈣化的軟骨基質已被破骨細胞破壞,形成

許多腔隙,內有侵入的血管。成骨細胞在殘留的軟骨基質表面進行造骨,形成骨小

梁,形狀不規(guī)則,被染成粉紅色。

骨髓腔:骨小梁再被破壞吸收,形成一大腔,即骨髓腔,其中充滿造血組織和

血竇。

高倍:詳細觀察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

成骨細胞(osteoblast):多位于小梁的一側,緊貼骨小梁表面,排列一層。胞

體小,呈柱狀或橢圓形,胞質嗜堿性,核小而圓。

破骨細胞(osteoclast):多位于小梁的凹陷處,單個存在,胞體大而不規(guī)則。

胞質嗜酸性,胞體內可見多個卵圓形細胞核。

於「二.二'.一二——幼稚的軟骨細胞

軟骨細胞行列

骨膜

破骨細胞

三、血液

(一)血(blood)

片號:11材料:人血液方法:涂片、Wright染色

制作方法:從耳垂或指尖經酒精消毒后針刺采血,第一滴血棄掉。用載片一端

沾少許血液,向另一載片上呈45°角均勻地推移,待自然干燥后,甲醇固定,以

Wright染液染15~30分鐘,用蒸儲水洗后干燥即成。如長期保存,滴一滴樹膠加蓋

片封固。

低倍:可見許多無核、粉紅色的細胞,均為紅細胞,此外還可看見少量核呈紫

藍色的白細胞。

高倍(圖9):

紅細胞(erythrocyte):數(shù)量最多,呈圓盤狀,無核,中央染色淺,周邊染色深。

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是白細胞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細胞為圓形,細胞核

一般為分葉狀,2~5個葉,桿狀核較少。胞質染色淺,含有細小并淡染的中性顆粒。

嗜酸粒細胞(eosinophil):數(shù)量較少,在標本中不易找到,它的特征是胞質中

含有許多粗大圓形的桔紅色顆粒,核呈紫藍色,多分為兩葉如“八”字排開。

嗜堿粒細胞(basophil):數(shù)目最少,在標本中很難找到。它的特征是胞質中含

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藍色顆粒,核形不規(guī)則,常被顆粒覆蓋而不明顯。

淋巴細胞(lymphocyte):數(shù)量較多,血液中多為小淋巴細胞,偶而也可見中

等大小的淋巴細胞。小淋巴細胞與紅細胞大小相似,核大,圓形,核染色質呈致密

的塊狀,故染成深藍紫色,常可見核的一側有凹陷。胞質較少,圍于核周,嗜堿性,

呈天藍色,胞質中有的可見少量紫紅色的嗜天青顆粒。

單核細胞(monocyte):是白細胞中體積最大的細胞,胞體圓形或橢圓形,胞

質豐富,呈淺灰藍色。核為腎形、卵圓形或馬蹄鐵形,偏位于細胞的一側。核染色

質呈細網狀,染色較淡。胞質內可見少量嗜天青顆粒。

血小板(bloodplatelet;又稱血栓細胞thrombocyte):在血細胞之間,常成群

存在,形態(tài)較小不規(guī)則,其周圍胞質透明,略呈淡藍色,中央含有許多深染的紫紅

色顆粒。

在HE染色切片上,血管內的血細胞和疏松結締組織中的白細胞均比涂片中細

胞小,顆粒也不明顯。

圖9血涂片

a.一嗜酸性細胞;b.t嗜堿性細胞;c.一單核細胞;d.一紅細胞、?淋

巴細胞、△中性粒細胞;e.-血小板

(二)紅骨髓(redbonemarrow)

片號:13材料:人紅骨髓方法:涂片、Wright染色

鏡下:

紅細胞系統(tǒng)包括有:

原紅細胞:胞體大而圓,胞質呈強嗜堿性,核大而圓,染色質呈細粒狀,核仁

2~3個。

早幼紅細胞:胞體較小,胞質嗜堿性,核圓且小,染色質顆粒變粗,偶見核仁。

中幼紅細胞:胞體小,胞質弱嗜堿性,并具有藍色和桔紅色相間成多染性。核

更小,染色質呈塊狀,染色深。

晚幼紅細胞:胞質呈桔紅色,因含大量血紅蛋白所致,核小而固縮,染成深藍

色,常位于細胞的一側。

粒細胞系統(tǒng)包括有:

原粒細胞:細胞圓形,胞質較少,嗜堿性,呈淡藍色。核大圓形,染色質細網

狀,排列疏松,呈紫紅色,核仁較多。

早幼粒細胞:胞體略大,胞質弱嗜堿性,淡藍色,出現(xiàn)嗜天青顆粒及少數(shù)特殊

顆粒。核變小,卵圓形,偏于一側,染色質較粗,偶見核仁。

中幼粒細胞:細胞小,胞質弱嗜堿性,可見嗜天青顆粒及多數(shù)特殊顆粒。核呈

半圓形。

晚幼粒細胞:細胞小,胞質中顆粒更明顯增多。核呈腎形,染色質致密呈塊狀,

染色深。

【思考題】

1、疏松結締組織中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有哪些?試敘述它們的結構特點和功

能。

2、在光鏡下如何區(qū)別疏松結締組織和致密結締組織切片?

3、網狀組織的結構如何?HE染色時,為何不能見到網狀纖維?

4、簡述軟骨的類型及其分類依據。在HE染色時為何看不到透明軟骨組織中

的纖維?

5、若要在光鏡下觀察疏松結締組織的七種細胞和三種纖維,應當分別采取哪

些染色方法。

(楊志文)

肌組織(MuscleTissue)

一、骨骼?。╯keletalmuscle)

(-)骨骼肌(縱斷)

片號:15材料:人骨骼肌方法:切片、HE染色

低倍:可見骨骼肌纖維平行密集排列成束,束間有疏松結締組織。

高倍:縱斷的骨骼肌纖維呈帶狀,并有多個橢圓形細胞核分布在肌膜內側。略

降集光器,使光線稍暗,可見每條肌纖維清楚地顯現(xiàn)出明暗相間的橫紋(cross

striation)(.(圖1)

肌細胞核

肌細胞膜

成纖維細胞核

Z線

H帶

I帶

A線

圖1骨骼肌橫斷

(二)骨骼肌(橫斷)

片號:15材料:人骨骼肌方法:切片、HE染色

低倍:可見界限較清楚的肌纖維和肌纖維束的橫斷面,肌纖維束周圍的結締組

織為肌束膜,每根肌纖維周圍有少量的結締組織即肌內膜。

高倍:肌纖維為圓形或多邊形,核位于周邊部。肌原纖維呈點狀。(圖2)

圖2骨骼肌橫斷

(三)骨骼肌

片號:16材料:兔舌方法:切片、鐵-蘇木精染色

鏡下:可見骨骼肌的各種斷面,呈藍黑色。縱斷面的肌纖維可見到清楚的橫紋。

橫斷面上可看到呈點狀分布的肌原纖維,核位于周邊部。

二、心肌(cardiacmuscle)

(一)心肌

片號:17材料:人的心臟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標本一側較厚的部分為心室。

低倍:找到心室部分,在此觀察心肌,可見各種斷面??v斷面心肌纖維呈短柱

狀,有分支,互相連接,吻合成網。

高倍:心肌纖維上有橫紋,但不如骨骼肌明顯。間隔一定距離還可見染色深的

橫線,即閏盤(intercalateddisc)?核1~2個,位于細胞中央。橫斷面上心肌纖維呈

不規(guī)則形,有的斷面切到核,有的斷面未切到核。心肌纖維之間為疏松結締組織,

血管豐富。(圖3、圖4)

結締組織

毛細血管

心肌細胞核

閏盤

圖3心肌縱斷

結締組織

心肌細胞

毛細血管

心肌細胞核

圖4心肌橫斷

(二)心肌

片號:18材料:人的心臟方法:切片、碘酸鈉-蘇木精

鏡下: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心肌纖維的橫紋,閏盤被染成藍黑色,呈階梯狀。相

鄰兩個閏盤之間為一個心肌細胞,中央可見到1~2個細胞核。

三、平滑肌(smoothmuscle)

片號:19材料:貓的小腸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標本上凹凸不平面為小腸的腔面,外層粉紅色部分即平滑肌形成的肌層。

低倍:找到肌層,可清楚地分出縱橫兩個斷面。

高倍:縱斷的平滑肌呈長梭形,胞質嗜酸性。核呈長橢圓形或桿狀,位于細胞

中央。橫斷的平滑肌呈大小不等的圓形或多邊形。有些切面可見細胞核被橫斷為圓

形,有的切面沒有細胞核。肌細胞之間有少量的結締組織和血管。(圖5)

圖5平滑肌橫斷

【思考題】

1、你能支配自己的心跳和胃、腸蠕動么?

2、心臟有休息的時間么?

3、愛鍛煉的人,為什么身上的肌肉發(fā)達?

(曹博)

神經組織(NerveTissue)

一、神經元(neuron)

(一)多極神經元

片號:30材料:人脊髓方法:切片、快藍一焦油紫染色

肉眼:在橫斷的脊髓中央染色較淺呈“H”形的部分,為脊髓的灰質,外周部

分為白質?;屹|一端比較寬大的部分是脊髓前角,另一端細小部分為后角。

低倍:找到前角,可見許多較大的多角形細胞,此即前角運動神經元。

高倍:觀察較大的多角形多極神經元,可見位于細胞中央的大圓形細胞核,核

呈空泡狀,核仁清楚。充滿于胞質內的紫藍色小塊狀或顆粒狀結構為尼氏體(Nissl

body),每個神經元具有多個細胞突起,長短不一。在突起的胞質內見到尼氏體的

為樹突(dendrite);突起的起始部呈圓錐形,無尼氏體的即為軸突(axon)。多極

神經元周圍有許多小的圓形細胞核,為神經膠質細胞核。(圖1)

樹突

尼氏體

圖1神經元圖2多極神經元

(二)多極神經元

片號:24材料:小牛脊髓

方法:取小牛脊髓灰質一塊,放在1%。的銘酸中數(shù)日,使神經細胞分離,用卡

紅染色,制成涂片。

低倍:可見許多帶有較多突起的大細胞,為多極神經元。

高倍:多極神經元的胞體較大,中央有一染色較深的圓形細胞核,胞體著色較

淺。突起較多,長短不一,多為樹突。(圖2)

二、神經纖維(nervefiber)

(-)神經纖維(縱斷)

片號:26材料:人坐骨神經方法:切片、HE染色

低倍:可見大量的粉紅色平行排列的神經纖維,有髓神經纖維(myelinatednerve

fiber)粗細不等。

高倍:沿平行排列的神經纖維仔細尋找,可見粉紅色線條的凹陷處,即為郎飛

結(Ranviernode)。在神經纖維的中央有一條粉紅色的線狀結構為軸突。兩側染色

淡,細網狀結構為髓鞘(myelinsheath)。髓鞘外方的深粉色線條為神經膜,神經膜

細胞核色淺,卵圓形,緊貼于髓鞘上。神經纖維之間少量的結締組織為神經內膜,

其中可見染色較深的梭形成纖維細胞核。(圖3)

圖3神經纖維縱斷

(二)神經纖維(橫斷)

片號:27材料:人坐骨神經方法:切片、HE染色

低倍:包圍在整個標本最外方的結締組織為神經外膜。內部被結締組織分隔成

大小不等的圓形斷面為神經束,其周圍的致密結締組織即為神經束膜。每條神經纖

維周圍的少量結締組織為神經內膜。

高倍:觀察每條橫斷的神經纖維,中央粉紅色小點為軸突,其周圍的淡染區(qū)相

當于髓鞘。有的髓鞘外側可見半月形的細胞核,即神經膜細胞核。(圖4)

神經纖維

神經內膜

神經束膜

脂肪細胞

神經纖維

小動脈

神經外膜

片號:20材料:脊髓(橫斷)方法:切片、鍍銀

肉眼:分辨出灰質,確定脊髓前角。

低倍:找到脊髓前角,可見其中較大的神經元被染成棕黃色或棕黑色,在胞體

和樹突上有許多黑色的小顆粒為突觸前部。

高倍:可見突觸前部為黑色的扣狀或環(huán)狀結構。(圖5)

圖5突觸(箭頭所示)

四、神經膠質細胞(neuroglialcell)

(-)星形膠質細胞

片號:21材料:大腦方法:切片、鍍銀染色

鏡下:

原漿性星形膠質細胞:位于皮質內,它是一種多突起的星形細胞,其突起短而

粗,分枝多且表面粗糙。

纖維性星形膠質細胞:存在于大腦髓質的多突起的星形細胞,與前者相比,突

起較直,細長呈放射狀,表面光滑。

有時可見星形膠質細胞較粗的突起末端膨大為腳板,貼附于血管壁上。(圖6)

片號:21材料:大腦方法:切片、鍍銀

鏡下:

少突膠質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從胞體發(fā)出3~5條短而分支少的突起,常呈

串珠狀。

小膠質細胞:胞體最小,呈梭形,從胞體發(fā)出幾個樹枝狀的細突起。

【思考題】

1、當蚊蟲叮咬時,需要機體的哪些成員參與完成拍打蚊蟲的動作?

2、神經細胞與其他細胞有什么不同?

3、人體對缺血缺氧最敏感的細胞是什么細胞?

(曹博)

神經系統(tǒng)(Nervoussystem)

一、大腦(cerebrum)

篇號:22材料:人大腦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表面為皮質,深部為髓質。

低倍:大腦皮質:分為六層(圖1)。

分子層:位于皮質最表層,神經細胞少而小,排列稀疏,看不清細胞的形態(tài)。

外顆粒層:厚度與分子層相當,神經細胞較密集,由較多顆粒細胞及少量小錐

體細胞構成。小錐體細胞體呈錐體形。

外錐體細胞層:神經細胞排列較稀疏,可見較多中型錐體細胞。

內顆粒層:由多量顆粒細胞與少量小錐體細胞組成。

內錐體細胞層:主要由大、中型錐體細胞所組成。

多形細胞層:此層以梭形細胞為主,尚有少量錐體細胞和顆粒細胞。

髓質:呈淺粉色。神經纖維排列較整齊,其中可見神經膠質細胞。

分子層

外顆粒層

外錐體層

內顆粒層

內錐體屋

二、小腦(cerebellum)

片號:23材料:人小腦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表面染色較淺的部分為小腦皮質。深層為髓質,其切面呈樹枝狀。

低倍:由表至深可分為三層(圖2):

分子層(molecularlayer):染色淺,細胞形態(tài)不易區(qū)分。

蒲肯野細胞層(Purkinjecelllayer):神經細胞大,呈梨形,排列成一列,核大,

圓形,核仁明顯。在細胞頂端可見樹突根部及其分支。軸突不易見到。

顆粒層(granularlayer):較厚,染色深,主要由顆粒細胞組成。細胞核圓形,

細胞排列緊密,不能區(qū)分細胞形態(tài)和界限。其中染成紅色的團塊狀結構為小腦小球。

三、脊髓(spinalcord)

片號:25材料:人脊髓(胸段)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中央呈"H"形部分為灰質(graymatter),周圍為白質(whilematter)。

低倍:由表至深可分為白質和蝴蝶形灰質層?;屹|中央為中央管?;屹|又分為

較寬大的前角、細而長的后角和側角。(圖3)

高倍:(圖4)

中央管:位于灰質中央,由室管膜上皮圍成。

前角:可見數(shù)群深染的大形多極神經細胞即前角運動神經元。

側角:可見成群較小的交感神經元。

后角:可見多極神經元,神經纖維及神經膠質細胞。

白質:其中神經纖維被橫斷,髓鞘染成天藍色。

圖3脊髓低倍圖4脊髓高倍

四、脊神經節(jié)(spinalganglion)

片號:28材料:人脊神經節(jié)方法:切片、HE染色

低倍:可見脊神經節(jié)表面有致密結締組織形成的被膜包繞,脊神經節(jié)細胞胞體

小不等,成群分布。胞質嗜酸性。

高倍:脊神經節(jié)細胞含有細小的嗜堿性顆粒,核內異染色質少,核膜、核仁明

顯。細胞內可見脂褐素顆粒,呈棕黃色。每個神經細胞周圍均有一層較小的被囊

細胞。于脊神經節(jié)細胞群間有成束分布的神經纖維,大多為有髓神經纖維。(見第

3頁圖1)

【思考題】

1、為什么說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

2、醉酒后走路為何會搖搖晃晃?

3、截癱是哪里出了問題?

(劉東華)

循環(huán)系統(tǒng)(CirculatorySystem)

一、中動、靜脈(medium-sizedarteryandvein)

片號:33材料:人中動、靜脈(橫切)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可見兩個血管橫切面。壁厚、腔小而圓者為動脈:壁薄,腔大且不規(guī)則

者為靜脈。

低倍:

中動脈(圖1):

低倍:先找出內、外彈性膜,則可分清內、中、外三層的界限。

內彈性膜(internalelasticmembrane):為近管腔面的一層亮粉色、波浪狀的薄

膜。它是內膜的最外層,內彈性膜及其以內的組織成分共同構成內膜(tunica

intima)o

中膜(tunicamedia):較厚,為數(shù)十層環(huán)形平滑肌。

外彈性膜(externalelasticmembrane):為中膜外側的與內彈性膜結構相似的粉

紅色薄膜,較小的中動脈,此膜不清楚。外彈性膜及其以外的組織為外膜(tunica

adventitia)o

高倍:

內膜:由內皮、內皮下層和內彈性膜組成。

內皮:為單層扁平上皮,位于管腔的內表面,鏡下可見間距不等的一排深藍色

的橢圓形細胞核,互相間以很薄的細胞質相連。有的地方可能脫落。

內皮下層:較薄,由少量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和平滑肌組成。

內彈性膜:為一層亮粉色呈波浪形的帶,有時可見斷裂處,此為窗孔的切面。

中膜:最厚,為數(shù)十層環(huán)形的平滑肌。肌細胞間有少量的膠原纖維、彈性纖維

和基質。

外膜:較薄,由外彈性膜和結締組織構成。

外彈性膜:與內彈性膜相似,但較薄,常呈斷續(xù)狀態(tài),較小的動脈,此膜不明

顯。

結締組織:近外彈性膜處縱形的彈性纖維較多,染成深紅色。外膜中尚有小動、

靜脈、神經纖維和脂肪組織等。

中靜脈(圖2):

鏡下:與中動脈對比觀察。

內膜:很薄,只有內皮及成于極少量結締組織纖維的內皮下層。有時可見很薄

的內彈性膜。

中膜:較薄,可見數(shù)層排列較松散的平滑肌束,肌束間結締組織纖維較多。

外膜:較厚,由結締組織組成,無外彈性膜,有自勺中靜脈外膜可見有縱行的平

滑肌束。

內皮

中/

?'▼jy----內膜

二內彈性膜

內皮

一£^洛濤堂二二二:w於

內膜

「\二二」中膜、制表覆—中膜

一滑肌蕊季

平滑肌

…二)丁―一―「7

,-T-外膜

三二三二一一丁一「二;":、’;

"7”

「浮考一外彈性膜/j,,」一脂肪細胞

:-■-c^—--滋養(yǎng)血管

Z—外膜!第2中靜脈

-/-*-?--.

「二—―:?

.?一?」'/,3

'?:/?..脂肪細胞

圖1中動脈

二、大動脈(largeartery)

片號:35材料:人主動脈(橫切)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為一弧形切面,凹側為腔面,凸側為外面。

低倍:先較全面的觀察標本,可大致分出三層。內膜較薄,著色較淺。中膜最

厚,著色較深。外膜為結締組織,著色最淺,多為縱行排列的膠原纖維(圖3)。

高倍:

內膜:較中動脈厚,但與中膜界限不清。

內皮:為單層扁平上皮,核圓形,胞質甚少,呈線條形,將胞核連接起來,形

成一薄層內皮層。

內皮下層:較厚,可見縱行的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和平滑肌束。

內彈性膜:結構與形態(tài)同中動脈的內彈性膜,但較平直,且較薄。

中膜(圖4):最厚,主要由數(shù)十層彈性膜(elasticmembrane)組成。彈性膜

的形態(tài)結構與內彈性膜相同。彈性膜之間有平滑肌細胞、彈性纖維、膠原纖維和基

質?;|著淡藍色,呈均質狀。

外膜:較中膜薄,由結締組織構成,其中有血管和神經束。

圖3大動脈

三、小動、靜脈(smallarteryandsmallvein)

片號:35材料:大動脈之外膜方法:切片、HE染色

低倍:在大動脈外膜結締組織中,找到小動、靜脈。小動脈管壁小而圓,壁較

厚。小靜脈腔大、不規(guī)則,壁甚薄(圖5)。

高倍:

小動脈:

內膜:內皮細胞核突向管腔,內彈性膜緊貼于內皮,口徑較小的小動脈沒有明

顯的內彈性膜。

中膜:由一層至數(shù)層平滑肌圍成。

外膜:由少量結締組織組成。

小靜脈:

腔較大,壁較薄,由內皮及其外方少量結締組織構成,有時可見1~2層平滑肌

纖維。

一毛細淋巴管

—小靜脈

——淋巴管

L小動脈

L毛細血管

一小動脈

一小靜脈

四、毛蒯L卷森浦g股祖a〃)

片號:32材料:腸系膜方法:整裝片、HE染色

低倍:先全面觀察標本,找到著色較深的互相連接成網的血管網,其中較粗的

為微動脈和微靜脈,較細并連接成網者為毛細血管,血管中常見有紅細胞。有時可

見染成深藍色的線條,內無腔隙者為小神經束,常與微動、靜脈伴行。

高倍:毛細血管中常見有單行的排列整齊的紅細胞,其周圍染成粉紅色的細線

條為內皮細胞質,其上有長梭形的,著深藍色的細胞核,為內皮細胞核。微動脈的

特點是管徑較毛細血管粗,管壁除可見內皮細胞外,尚可見有單層環(huán)形的平滑肌。

微靜脈則無平滑肌,且管腔略大于微動脈,腔內一般含有細胞也較多。

五、心臟(heart)

片號:37材料:人心臟(縱切)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首先可以看到染成紅色的心肌層。心肌層厚著為心室壁,薄者為心房壁。

在房、室交界處可見有一圓形血管斷面,即冠狀動脈的橫切面,此側為心外膜

(epicardium),對側為心內膜(endocardium)。在心內膜側仔細觀察,可見一較淺

色的線條由房室交界處垂向心室,此即心瓣膜(cardiacvalve)。

低倍:先分別觀察心房壁、心室壁及瓣膜的組織成分和結構,了解三者的基本

構造。對比心房壁與心室壁結構上的異同。

心內膜:

內皮:在心腔內,為單層扁平上皮。

內皮下層:為一薄層較細密的結締組織。

心內膜下層:成于疏松結締組織,其中可見不同斷面的束細胞,束細胞比一般

心肌粗大。

心肌膜(myocardium):主要由心肌纖維組成,鏡下可見心肌纖維的各種斷面。

肌纖維間有少量結締組織和豐富的毛細血管斷面(圖6)。

心外膜:為漿膜,即心包膜的臟層,由間皮和結締組織構成,漿膜于心肌膜之

間有含脂肪細胞的結締組織,其中有小血管和神經束(圖7)。

心瓣膜:為心內膜向心腔內折疊部分,結構類似心內膜。瓣膜兩面均為內皮,

中間為細密的結締組織,其中可見染成藍色的基質,瓣膜根部可見一些散在的平滑

肌。

高倍:

心內膜:內皮與內皮下層與血管壁相似。心內膜下層的結締組織與內皮下層相

續(xù),沒有明顯的分界限。著重觀察心內膜下層的束細胞。束細胞,肌原纖維少,分

布于細胞周邊部,胞質豐富,且含較多的糖原,因制片時糖原被溶去,故著色甚淺。

心肌膜:可見心肌纖維的不同斷面,心肌纖維間有少量結締組織,其中有較多

的毛細血管斷面。

內皮下層

心內膜下層

束細胞

心肌纖維

結締組織

圖6心內膜

結締組織

心肌橫切

【思考題】

1、大動脈和中動脈在HE染色切片中各有何結構特點?

2、如何在切片中區(qū)別動脈和靜脈?

(李冬梅、楊志文)

免疫系統(tǒng)(ImmuneSystem)

一、小兒胸腺(thymus)

片號:38材料:小兒胸腺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可見胸腺實質分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小葉,小葉周邊著色較深,為皮質

(cortex);中央著色較淺,為髓質(medulla)。

低倍:可見標本表面為染成粉紅色的結締組織被膜,被膜伸入實質形成小葉間

隔,將實質分成許多不完全分隔的小葉。小葉周邊部著色較深為皮質,由密集的胸

腺細胞(thymocyte)及少量胸腺上皮細胞(thymicepithelialcell)組成。中央為髓

質,由胸腺上皮細胞組成,其中胸腺細胞較皮質為少,故著色較淺。

高倍:

皮質:可見有染成深藍色的密集排列的胸腺細胞。其間有散在的、著色較淺的

胸腺上皮細胞,此細胞核較大,圓形或橢圓形,著色淺,胞質有時可見突起,細胞

界限不清。

髓質:與皮質對比觀察,可見其中胸腺上皮細胞較多,而胸腺細胞則較少。髓

質中央部可見有胸腺小體(thymiccorpuscle;Hassalcorpuscle)?

胸腺小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由數(shù)層扁平的胸腺小體上皮細胞圍成,

細胞呈同心圓排列,細胞核多呈半月形,染色較淺,小體中央的細胞已變性,染成

深粉色,有時染成藍色,是鈣化的結果。觀察胸腺小體時,注意將其與血管斷面相

區(qū)別(圖1)。

小葉

髓質

胸腺小體

小葉間結締組織

圖1胸腺(小兒)

二、淋巴結(lymphnode)

片號:39材料:人淋巴結方法:切片、HE染色

肉眼:切片呈圓形或橢圓形,一側凹陷為門,其周圍染成粉紅色的帶狀結構為

被膜。被膜下方的深藍色結構為皮質,中央著色淺的部分為髓質。

低倍:全面觀察標本,區(qū)分出被膜、小梁(trabecula)、皮質和髓質。門處可

見較大輸出淋巴管、動脈和靜脈等結構。輸出淋巴管的管壁較靜脈略薄,特點是管

腔內無紅細胞,??梢娪闪馨凸軆饶ふ郫B所形成的瓣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