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03 論述類文本閱讀(學生版)_第1頁
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03 論述類文本閱讀(學生版)_第2頁
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03 論述類文本閱讀(學生版)_第3頁
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03 論述類文本閱讀(學生版)_第4頁
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03 論述類文本閱讀(學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3:論述類文本閱讀一、論述類文本閱讀(2022·全國甲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吨袊疸y器》是第一部中國古代金銀器通史,囊括了器皿與首飾,著眼于造型與紋飾,究心于美術與工藝、審美與生活的關系。本書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銀器的科學技術發(fā)展史,而在與社會生活史密切相關的造型、紋飾、風格的演變史,也可以說,它不是窮盡式的歷史資料匯編,也不是用考古學的方法對器物分型、分式以劃分時代,而是以目驗實物為前提,從名物學入手,通過定名,以器物描述的方法,來展示工藝美術史與社會生活史中的金銀器。中國古代金銀器研究,是伴隨現(xiàn)代考古學而生的一門新興學問。傳世文獻展示的金銀器史和出土文物呈現(xiàn)出來的金銀器史,是不一樣的。前者顯示了數(shù)量頗多的名目和使用甚巨的數(shù)目,但提供具體形象的材料很少。考古發(fā)現(xiàn)的實物,就名目和數(shù)量而言,雖只是載籍的冰山一角,卻是以形象示人;對于工藝美術要討論的核心問題,即造型與紋飾,它提供了最為直觀的實例。金銀器兼具富與麗的雙重品質。首先它是財富,其次它是一種藝術形態(tài),然而通過銷溶的辦法又可使之反復改變樣態(tài)以跟從時代風尚。相對于可入鑒藏的書畫、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銀器可謂一俗到骨。它以它的俗,傳播時代風尚。與其他門類相比,金銀器皿和首飾的制作工藝都算不得復雜,這里便格外顯示出設計的重要。從造型設計的角度來看,工藝美術是共性多、個性少、最為貼近生活的藝術。無論哪朝哪代,祈福與怡情都是紋樣設計的兩大主旨,當然,不同時代表現(xiàn)的形式多有不同,亦即選擇與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不同,這也正是工藝美術史所要展示的一個主要內容。這里“史”的概念是指以貼近設計者和制作者裝飾用心的感知,展示沒有文字或鮮有文字卻只是以成品來顯示的設計史脈絡,而不是貼著歷史編年來勾畫發(fā)展的線索。小說家說:“語言是我們的思維方式,是我們最基礎、最直接的表達方式。語言也是一種建筑材料,許多意想不到的建筑物都是靠了語言一磚一瓦地搭建起來的?!睔v史學家則說:“我始終強調運用最基本的‘語文學’的學術方法,對傳到我手中需要研究的那個文本作盡可能全面和深入的歷史化和語境化處理,進而對它們作出最準確的理解和解讀。”這兩段話同樣可以移用于作為藝術語匯的造型與紋飾。本書即是建立在對藝術語匯發(fā)生與演變的觀察和分析之上。在這里呈現(xiàn)的是兩類語言:一是物,即用造型和紋飾表達自身的藝術語言;一是文,即人對物的命名,此中包括了對物之本身和物所承載的意義的理解。金銀器工藝的發(fā)展演進,關鍵在于品類的豐富以及與時代風尚緊密相關的造型和紋飾的設計之妙,技術的進步并非主導。紋樣設計首先取決于工匠的慧心,付諸熟練掌握傳統(tǒng)技術的巧手,乃其第二義。紋樣設計所涉及的圖式演變,也包括兩項主要內容:一是金銀器本身設計與制作具有連續(xù)性的工藝傳統(tǒng),一是設計者和制作者共處的風俗與共享的文學所形成的文化生態(tài)。因此可以說,中國金銀器史,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古代社會風俗史。(摘編自揚之水《“更想工人下手難”(中國金銀器)導言》)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考古發(fā)現(xiàn)的金銀器實物在名目和數(shù)量上遠遠比不上典籍記載,而其價值和意義卻在典籍記載之上。B.考察一個時期社會的審美風尚,應先注意其時金銀器皿和首飾流行的工藝設計以及對時代風尚的傳播。C.無論哪朝哪代,金銀器紋樣設計都脫不開祈福與怡情兩大主旨,其他工藝美術門類的紋樣設計也是如此。D.給沒有文字或鮮有文字的金銀器成品命名,其所處時代的社會風俗和文化生態(tài)是命名的主要依據。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宗明義,點明《中國金銀器》一書的性質,概述了全書研究的對象和范疇。B.文章通過將金銀器與書畫、金石等對比,突出其品質特性,凸顯了設計的重要。C.文章引用小說家、歷史學家的話,來解釋將造型和紋飾視作藝術語匯的研究思路。D.文章末段重點論證了連續(xù)性的工藝傳統(tǒng)對金銀器技術、造型和紋樣設計的影響。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金銀器》一書將各種金銀器實物還原到其設計和制作的時代中來展開研究。B.與其他藝術品相比,金銀器因其“俗”,且經反復銷熔,所以傳世實物的數(shù)量偏少。C.古代金銀礦石分布狀況和冶煉技術的發(fā)展不在《中國金銀器》一書研究視野中。D.古代文學作品涉及金銀器的相關描述,是中國金銀器造型和紋飾研究的重要參考。(2022·全國乙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與西方敘事作品的定點透視不同,中國傳統(tǒng)敘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動的視角或復眼映視式的視角。流動視角的所謂流動,就是敘事者帶領讀者與書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視角,實行“三體交融”:設身處地地進入敘事情境,主要人物變了,與之交融的敘事者和讀者也隨之改變視角。讀《水滸傳》的人可能有一個幻覺,你讀宋江似乎變成宋江,讀武松似乎變成武松,這便是視角上“三體交融”的效應。中國古代句式不時省略主語,更強化了這種效應。比如武松大鬧快活林:武松一路喝過了十來處酒肆,遠遠看見一處林子。搶過林子背后,才見一個金剛大漢在槐下乘涼。武松自付這一定是蔣門神了。轉到門前綠欄桿,才看見兩把銷金旗上寫著“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的對聯(lián)。西方小說往往離開人物,從另一視角描寫環(huán)境,細及它的細枝末節(jié)、歷史沿革,以便給人物活動預先構建一個場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繪那座偉大的建筑時,就先用了數(shù)十頁篇幅。而這里的視角則幾乎寸步不離地隨武松的行跡眼光游動,武松看不到的東西,讀者也無從看到。游動視角不僅緊隨人物眼光,也投射了人物性情,這只能是武松的眼光,他豪俠中不失精細,看清環(huán)境才動手;換作李逵恐怕就板斧一揮圖個痛快了。流動視角有時也采取圓形軌跡?!端疂G傳》中楊志、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內聚焦的圓形視角;梁山泊軍隊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內向外輻射的圓形視角。楊、索比武本身著墨不多,卻寫月臺上梁中書看呆了;兩邊眾軍官喝彩不迭;陣面上軍士們竊議,多年征戰(zhàn)未見這等好漢廝殺;將臺上李成、聞達不住聲叫“好斗”;觀戰(zhàn)的諸色人物各具身份神態(tài)。金圣嘆的眉評甚妙:“一段寫滿教場眼晴都在兩人身上,卻不知作者眼晴乃在滿教場人身上也。作者眼睛在滿教場人身上,遂使讀者眼晴不覺在兩人身上?!绷鲃右暯敲钐幵谟冢嚎纯头闯杀豢纯?,著墨不多自風流。楊志比武的描寫,是在單純中求灑脫;大名府陷落的描寫,要在復雜中求專注,千頭萬緒由何處著手?敘事者心靈手捷,一下子捉住了梁中書遑遑然如喪家犬的身影和目光,舉一綱而收攏千絲萬縷。行文沒有讓梁中書輕易脫險,而是在他逃遍東南西北四門和三闖南門的過程中,由內往外地輻射出圓形的視角,把瞬間遍及滿城的戰(zhàn)火統(tǒng)一于一人的眼光之中。視角可以分為內視角、外視角和旁視角等處在不同層面上的類型。視角的流動,可以在同一層面上采取對位的、波浪狀的或者圓形的種種流動方式;也可以在不同層面上采取跳躍的或者臺階式的流動方式。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有一則二百余字的故事,使用有如昆蟲復眼一般的視角,它先用外視角,寫翰林院一位官員從征伊梨,突圍時身死,兩晝夜后復蘇,疾馳歸隊。隨之,作者和翰林院一位同事問起他的經歷,采取他“自言被創(chuàng)時”的方式轉向內視角。內視角把人物在生死邊緣上迷離恍惚的意識滑動,寓于靈魂離體后的徘徊,簡直是某種意識流的寫法。最后作品又轉到旁視角,借同事之口表達對這位官員的贊嘆。復眼映視式視角的運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情節(jié)功能、深度心理功能和口碑功能,因而這篇筆記簡直成了視角及其功能的小小實驗室。(摘編自楊義《中國敘事學:邏輯起點和操作程式》)4.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體交融”指敘事者以作品主要人物的視角,帶領讀者跟隨人物進入敘事情境。B.西方語言沒有不時省略主語的句式特點,敘事時較難將人物和場景融為一體。C.如果流動視角采取圓形軌跡展開,敘事者和主要人物的視角有時并不一致。D.紀昀通過內視角呈現(xiàn)從征伊犁的官員的意識流動,賦予了故事深度心理功能。5.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敘事作品視角的分析,證明了流動視角和復眼映視式的視角優(yōu)于定點透視。B.文章第二段以《水滸傳》中“大鬧快活林”為例,論證流動視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C.文章末段以《閱微草堂筆記》中一則小故事為例,論證視角在同一層面和不同層面流動存在著差別。D.除了舉例論證,文章還使用了對比論證等方法,讓專業(yè)性很強的敘事學概念變得較易理解。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視角的流動既包括從人物的內視角轉為外視角、旁視角,也包括由某一人的內視角轉為另一人的內視角。B.選擇由外向內聚焦的圓形敘事還是由內向外輻射的圓形敘事,與敘述的內容相關,也與敘事者希望達到的敘述效果相關。C.相較于長篇作品,筆記小說短小精悍,在采用流動視角或復眼映視式視角敘事時,更容易實現(xiàn)多重的敘事功能。D.《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一節(jié)采用流動視角,既寫“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又寫黛玉眼中的鳳姐、寶玉等人。(2022·浙江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中國食客說起中華美食之道,往往喜歡引用孔子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八個字。其實,孔子所言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更側重于祭祀時飲食的態(tài)度而非對味道的追求。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烹飪、碓舂、切肉工藝均相對原始,將“食”做“精”、“膾”做“細”,體現(xiàn)了廚人與食者嚴肅真誠的態(tài)度??鬃拥娘嬍秤^背后,是其心懷的禮制?!抖Y記》所言“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大意即是“禮儀制度和風俗習慣始于飲食活動”。古代中國對食物的“淡漠”不僅出于食材的積累、交融的緩慢,更在于儒家對口腹之欲的“打壓”。一方面,孔子“君子謀道不謀食”的教誨讓士大夫階層往往遠離庖廚而以修齊治平為己任;另一方面,自漢武帝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士大夫階層仕途通暢,“學而優(yōu)則仕”也有著豐厚的現(xiàn)實回報。至晚在唐代之前,文人對于飲食之事是少有重視的。隋唐時期飲食文化尤其是宴席之風雖有較大發(fā)展,但在盛世文治武功的影響下,士大夫階層的追求依然在“提筆安天下、馬上定乾坤”之中,“烹羊宰?!笔降氖Ⅲ鄄]有孕育出與之相當?shù)娘嬍澄幕?。唐代盛極一時的燒尾宴,也只是公卿士大夫的盛宴,遠非平民百姓所能享受。轉折來自于兩宋:從個體角度來看,兩宋文化昌盛導致讀書人與日俱增以至于仕途門檻抬高,同時武功疲弱又令多少人壯志難酬;從朝廷角度來看,宋室有鑒于唐朝藩鎮(zhèn)割據之痛,自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始便鼓勵朝臣“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遠之業(yè),多置歌兒舞女,日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用舍行藏之下,也不由得士大夫們不將視線轉向飲食了。元朝統(tǒng)一后,漢族士人愈加邊緣化。明清易代,朝廷中樞又多為滿族壟斷,“學而優(yōu)則仕”的路途不再暢通無阻,文人的興趣自然而然愈加轉向聲色犬馬。如以“小品圣手”名世的張岱,便在《陶庵夢憶》中洋洋自得地夸口“越中清饞,無過余者”,從北京的蘋婆果到臺州的江瑤柱,從山西的天花菜到臨海的枕頭瓜,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美食竟嘗了個遍。又如戲曲大家李漁,一邊醉心于梨園之樂,一邊也不忘鮮衣美食這一類“家居有事”,并在理論巨著《閑情偶寄》中加入“飲饌”一部,系統(tǒng)闡述其“存原味、求真趣”的飲食美學思想與“宗自然、尊鮮味”飲食文化觀念。特殊的時代背景使得“飲食之人”不再被輕賤,于是一大批美食家在清代前半葉應運而生,在這一背景下,“食圣”袁枚登場了。袁枚在《與薛壽魚書》中公然提出“夫所謂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醫(yī),皆可以不朽也”,而他自己則將飲食之道視為堪與周公孔子之為相媲美的事業(yè),因此可以毫無顧忌地“每食于某氏而飽,必使家廚往彼灶觚,執(zhí)弟子之禮”。袁枚作詩以“性靈說”為主張,認為詩應直抒心靈,表達真意,這一主張也融合到了飲食中:他認為在烹飪之前要了解食材、尊重物性,注意食材間的搭配和時間把握;他反對鋪張浪費,提出“肴佳原不在錢多”,食材之美更在于物盡其用;他將人文主義引入飲食,宣揚“物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他強調烹飪理論的重要性,以為中國烹法完全依廚人經驗不利于傳承,為了給后世食客廚人樹立典范,又煞費苦心撰寫出了《隨園食單》——這部南北美食集大成之作,再一次為中華美食的發(fā)展開啟了新的紀元?!峨S園食單》之前,中國歷代亦不乏飲食著作,但關于制法的記述往往過于簡略,如隋代《食經》唐代《燒尾宴食單》之類甚至流于“報菜名”。宋元以降,飲食著作的烹飪方法逐漸明晰,但亦停留在“形而下”的層次。而《隨園食單》則完成了飲食文化從經驗向理論的最終蛻變。如“須知單”“戒單”中梳理了物性、作料、洗刷、調劑、搭配、火候、器具、上菜等方方面面,“上菜須知”中的“鹽者宜先,淡者宜后;濃者宜先,薄者宜后”等,都是對中國千年烹飪經驗一次開創(chuàng)性的總結與編排。在袁枚和他的《隨園食單》之后,中國飲食文化從“形而上”的思想層面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在之后的百余年里,幫口菜漸漸發(fā)達,“四大菜系”“八大菜系”逐漸成形。(摘編自江隱龍《中華尚食之道里,自有一個民族堅韌的初心》)7.下列對文中“中華飲食文化”的相關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飲食文化跟禮儀關系緊密,“夫禮之初,始諸飲食”說明飲食活動從一開始就被賦予禮儀要求。B.中華飲食文化發(fā)展的影響因素有很多,與國家的強弱并不一致,而與歷代文人士大夫的態(tài)度有較大關聯(lián)。C.中華飲食文化發(fā)展中,唐代以前的文人很少重視飲食,跟“君子謀道不謀食”的教誨和“學而優(yōu)則仕”的現(xiàn)實回報有關。D.中華飲食文化在明清時代出現(xiàn)了“存原味、求真趣”的飲食美學思想與“宗自然、尊鮮味”的飲食文化觀念。8.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中國食客喜歡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標榜中華美食之道,這八個字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在孔子時代把飲食做到“精細”并非易事。B.兩宋時期飲食風氣發(fā)生了變化,產生了轉折,無論從個體角度還是從朝廷角度來看,這都是經濟比較發(fā)達造成的。C.袁枚將自己的飲食之道當作與周公孔子的飲食之道相媲美的不朽事業(yè),飲宴飽食歸來,都派自己的廚子去對方家學習。D.袁枚把人文主義融入飲食,大致表現(xiàn)在這樣三方面:尊重物性,要了解食材;不要浪費,要物盡其用;物為人用,要保護生命。9.概括中華飲食文化得到發(fā)展的原因。(2022·四川省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懂敶袊鴤惱韺W》一書的出版是對新時代倫理需求的積極回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學研究的有益探索。首先,該書著眼于社會主義倫理思想和倫理精神的時代表達與時代發(fā)展,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底色。在經濟全球化的助推下,文化的交匯、碰撞已成常態(tài)。異質文化的頻繁交往既為文化整合敞開了大門,也加劇了文化的沖突。植根于不同土壤的文化理念在全球化浪潮中正面交鋒的幾率急劇增加,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得不應對更深層次的共同問題。異質文化曾一廢有著自己清晰的地域邊界,而全球化則從根本上打破了文化的空間限制,讓文化空間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這就意味著,不同文化共處同一語境的現(xiàn)象已成為常態(tài)。倫理沖突則是文化沖突的集中體現(xiàn)。面對多元文化的時代,打牢倫理價值基礎,是防止不良倫理文化侵蝕的必然選擇。我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這就決定了新時代的倫理建構必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懂敶袊鴤惱韺W》牢牢把握了社會主義道德方向,從基本原則的提煉到倫理秩序的構筑,無不彰顯社會主義倫理本質。其次,該書立足民族倫理傳統(tǒng),注重民族倫理文化與倫理精神的傳承與弘揚。任何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與社會特質,這就決定了引導中華文明道德生活的理念必須源于民族自己的道德體驗和智慧。外來的理論屬于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可以為我們所借鑒,但并不能為解決中國倫理問題提供完備的答案。民族獨有的倫理文化與倫理精神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在新時代已然散發(fā)出奪目光彩。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對民族倫理道德的重大檢驗。我國疫情防范及時有效,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這與中華民族“重義輕利”“捐軀赴國難”的家國情懷密不可分。對此,該書有著深刻的洞見,對當代中國倫理學的源流予以了細致的梳理,提出當代中國倫理學雖然需要西方倫理理論的參照,但本質上源自民族道德生活以及所積淀的民族倫理文化與倫理精神。最后,該書直面國家與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出敏銳的問題意識與時代擔當。學術研究必須對接國家與社會重大需求。邁向新時代的進程中,也產生了新的倫理期待、倫理問題。該書沒有寓于理論的象牙塔,而是展現(xiàn)了解決問題的擔當與勇氣。該書系統(tǒng)建構了涵蓋新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倫理體系框架,旨在為各領域的道德建設提供完備方案。網絡技術的急速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網絡通訊、網絡支付等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網絡詐騙、網絡信息失真等道德失范現(xiàn)象也嚴重干擾了人們的正常生活。該書從道德原則、機制等層面對網絡倫理問題予以了積極的回應。以現(xiàn)實問題為導向,兼顧理論與現(xiàn)實的結合,成為該書的顯著特點,這也讓該書散發(fā)出時代的生命力。時代的進步,注定會產生新的倫理話語,這也決定了當代中國倫理學必然是開放和動態(tài)的體系。《當代中國倫理學》一書為我們打開了新的學術視野,有助于我們迎接新的道德生活。(節(jié)選自張宵《<當代中國倫理學>展現(xiàn)新時代倫理學研究的中國特色》,有刪改)10.下列關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這也決定了《當代中國倫理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B.經濟全球化從根本上打破了不同文化間原本清晰的邊界,使得不同文化理念的交匯、碰撞成為常態(tài)。C.“重義輕利”“捐軀赴國難”等家國情懷屬于中華民族倫理道德,在新冠防疫中展現(xiàn)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D.網絡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倫理問題,該書以解決問題的精神積極回應網絡倫理問題。11.下列對于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分別從“凸顯社會主義倫理底色”“立足民族倫理傳統(tǒng)”“以現(xiàn)實問題為導向”三個方面由表及里論述了該著作的特點。B.第二段從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沖突論及倫理沖突,再強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進行倫理建構的必要性,邏輯嚴密。C.文章在評述《當代中國倫理學》的過程中,既有相關理論的闡釋,也有實例進行印證,二者結合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D.文章除介紹《當代中國倫理學》一書的特色外,還在首尾兩段分別對該書給予了高度評價,指出了該書的現(xiàn)實意義。1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化的交匯、碰撞已成常態(tài),為此我們有必要打牢倫理價值基礎,防止不良倫理文化對我們的侵蝕。B.《當代中國倫理學》立足于民族倫理傳統(tǒng)建構倫理體系,可見本土倫理理論同西方倫理理論難以相容。C.隨著時代的進步,新的倫理期待、倫理問題會產生,倫理學研究如不能與時俱進,將可能失去生命力。D.解決當下“共享經濟”中出現(xiàn)的一些道德失范問題,我們可以從《當代中國倫理學》中獲得一些啟發(fā)。(2022·浙江省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審美德性是審美價值的重要取向范淵凱審美是主體在鑒賞過程中所收獲的精神愉悅、人格自由及心靈凈化等感受,屬于價值活動的范疇。馬克思說:“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睂徝纼r值與一般價值相比,有一定的超功利性,但其存在于社會歷史實踐過程形成的各種關系之中,必然體現(xiàn)著主客體關系的統(tǒng)一,從而具有顯著的客觀性。具體的審美實踐并不僅限于轉瞬即逝的美感經驗,審美主體獨特的體驗方式和長期積累的理性判斷都是愉悅情感產生的重要原因。審美可以聯(lián)想到理性的道德,人們的心靈觸發(fā)美感時往往會運用道德的評價。當審美主體驚嘆純潔的顏色或莊嚴的韻律時,已然由審美領域自覺過渡至道德領域。由此可見,審美價值既包含情感或想象的愉悅等基本價值,亦有理性沉思而起的超越與升華帶來的愉悅。無論自然美或依附美,只有對象產生了能夠滿足主體審美需要、引起主體審美感受的某種屬性時,才具有審美價值。審美價值的生成并不只是純粹的鑒賞判斷,還依賴于審美主體通過理性判斷充分認知到自身的審美目的和審美需求。審美主體基于個人或社會的原因會形成內容、形式的定向心理結構——期待視野。而作為一切社會關系總和的審美個體,道德情感、道德價值等觀念結構均是“期待視野”的重要組成。個體的道德理念建構了一定的審美目的和審美需求,并在審美判斷時與其他目的協(xié)調一致,共同形成了審美價值取向,也就是說,審美價值內涵道德判斷。所以,審美價值的出場既是主體于對象表現(xiàn)形式的鑒賞,也是于對象存在和本質的思考,是客體形式與主體理性的和諧一致。美的體驗承載著豐富且深刻的人與社會的信息,因而高層次的審美往往是形式與內涵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為“盡美矣,又盡善也”的本質欲求的實現(xiàn)。成功的審美體驗不僅在于感官的悅納,更在于看似平凡的審美對象中挖掘出的深刻內在理念和道德意蘊,從而觸發(fā)的強烈的道德情感。審美行為在一定意義上是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所呈現(xiàn)的德性的審視,人的視覺和心情的愉悅則是對審美價值的詮釋和體現(xiàn)。因而,高層次的審美往往會激發(fā)道德層面的崇高感,而審美德性則提升審美境界。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彼^“思無邪”,正是基于德性修養(yǎng)層面提出的對個體審美價值取向的要求。審美價值包含了理性的道德因子,審美德性是審美價值的重要取向。審美活動終究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叭说谋举|力量”之中包含協(xié)調社會關系作為精神力量的道德,而審美活動也是主體將道德情感、道德理念對象化的過程,遵循著道德規(guī)律。因而,只有將審美活動放置于社會實踐與道德關系中考量才能深刻認知審美價值。(節(jié)選自《簡論審美德性》,有刪改)13.第一段中,作者引用“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馬克思)佐證觀點。以下對“審美價值”的理解不能被馬克思引言證明的是(

)A.審美價值可以帶給主體精神愉悅、人格自由及心靈凈化等感受。B.審美價值與一般價值相比,超越了一般的價值,具有超功利性。C.審美價值的出場既有客體參與,又有主體介入,體現(xiàn)主客體的統(tǒng)一。D.審美價值與其他價值一樣,存在于社會歷史實踐過程形成的關系中。14.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審美主體的審美活動開始時,已然由審美領域自覺過渡至道德領域,審美主體心靈觸發(fā)美感時會不可避免地運用道德評價。B.審美主體基于個人或社會的原因會形成定向心理結構——“期待視野”,“期待視野”由道德情感等組成,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C.高層次審美承載了豐富深刻的人與社會的信息,包含著“盡美盡善”的本質欲求的實現(xiàn),體現(xiàn)了外在審美對象與內在思想內容的統(tǒng)一。D.“人的本質力量”包含道德,“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遵循道德規(guī)律,屬于“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審美活動需置于道德關系中考量。15.作者為什么說“審美德性是審美價值的重要取向”?根據文本概括,每點不超過20字。(2022·河南鄭州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當下是互聯(lián)網時代,更是人工智能時代。完善的互聯(lián)網基礎設施,推動中國從“人口大國”走向“數(shù)據大國”;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也將從互聯(lián)網經濟的“人口紅利”轉變?yōu)橹悄墚a業(yè)經濟的“數(shù)據紅利”。用戶數(shù)據正成為熱門的大數(shù)據資源,而深度學習算法和計算能力的進步,則為海量用戶數(shù)據提供完美的商業(yè)可能。可以認為,用戶數(shù)據將是人工智能時代最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也將是人工智能產業(yè)主體最為關鍵的市場競爭要素。人工智能產業(yè)主體通過數(shù)據壟斷而限制、排除競爭的行為,將成為反壟斷法面臨的新的時代課題。數(shù)據收集是數(shù)據使用的前提。在人工智能時代,用戶數(shù)據產生于互聯(lián)網平臺。數(shù)據收集的壟斷與互聯(lián)網平臺經濟的網絡效應密切相關。數(shù)據收集具有網絡正效應。一方面互聯(lián)網平臺自身發(fā)展具有網絡效應,即平臺已有的用戶優(yōu)勢會吸引更多的潛在用戶加入進來,新用戶的增加又進一步對已有用戶產生鎖定效應,而用戶的集中也意味著數(shù)據的集中;另一方面,平臺的數(shù)據積累具有網絡效應,即平臺數(shù)據越多,由算法定義的產品就更加智能化,從而吸引更多的用戶,產生更多的數(shù)據,如此循環(huán),將導致數(shù)據市場出現(xiàn)嚴重分化。此外,數(shù)據收集不存在金錢交易的價格競爭,因此反壟斷法的價格分析工具將無用武之地。數(shù)據使用是數(shù)據收集的目的。在人工智能時代,數(shù)據的經濟價值將被深度挖掘和充分釋放。但是,應該看到,數(shù)據也可能成為產業(yè)主體排斥市場競爭、謀求壟斷利益的利器。需要關注的壟斷行為主要有三類。一是數(shù)據與算法疊加的AI合謀。媒體報道的網絡約車等平臺"殺熟"事件,實質上是平臺利用用戶的消費數(shù)據,通過算法生成歧視性價格。二是數(shù)據驅動型的經營者集中。以數(shù)據整合為目的的企業(yè)并購,被稱為數(shù)據驅動型經管者集中。目前,國際層面已經出現(xiàn)了類似的并購反壟斷審查案件,如“Facebook/WhatsApp”并購案、“Microsoft/LinkedIn”并購案??梢灶A見,在人工智能時代,數(shù)據驅動型經管者集中將成為全球并購的新趨勢。三是數(shù)據市場支配地位的濫用。人工智能產業(yè)體系中,具有數(shù)據市場支配地位的上游數(shù)據控制者,如果不合理的拒絕下游數(shù)據使用者獲取數(shù)據,可能構成對數(shù)據市場支配地位的濫用。人工智能的數(shù)據壟斷為反壟斷理論提出了新的實踐問題。反壟斷法的理論創(chuàng)新需求主要涉及雙邊市場理論和相關市場理論。前者與單邊市場相對應,能夠為多邊性數(shù)據市場的反壟斷執(zhí)法提供有益思路;后者既需要單獨界定“數(shù)據市場”,還需要正視傳統(tǒng)相關市場界定工具(如SSNIP測試法)在數(shù)據市場的無能為力,進而積極探索可替代的分析工具。人工智能時代的數(shù)據壟斷案件急需立法變革。變革可從兩方面實施。其一,調整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的申報門檻。企業(yè)的數(shù)據資產,在時間上有延遲收益的特點,在空間上有從其他市場交叉收益的特性。因此,企業(yè)并購時的賬面營業(yè)額并不能真實反映企業(yè)數(shù)據資產的真實價值。為了防止數(shù)據驅動型經營者集中從反壟斷審查中“逃逸”,有必要調整單一的營業(yè)額申報門檻,考慮增加并購交易額作為申報門檻。其二,考慮將消費者隱私保護納入反壟斷法。壟斷行為導致平臺用戶隱私保護水平降低,而用戶是整個數(shù)據生態(tài)的基礎,我國反壟斷法應該對用戶隱私保護給予關注。(摘編自吳漢東《人工智能的數(shù)據壟斷與反壟斷法的時代使命》)16.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已進入人工智能時代,“數(shù)據紅利”將替代“人口紅利”成為經濟新增長點。B.計算能力的進步,有助于推動用戶數(shù)據成為人工智能產業(yè)主體間競爭的關鍵要素。C.數(shù)據收集的網絡正效應和非金錢交易特征,能促使數(shù)據集中,進而形成數(shù)據壟斷。D.數(shù)據市場具有多邊性和不同于傳統(tǒng)相關市場的新特征,因此反壟斷法需理論創(chuàng)新。17.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展開論證,邏輯上是逐層遞進的。B.文章以中國數(shù)字經濟發(fā)展現(xiàn)狀為社會背景,指出反壟斷法應擔負起新的時代使命。C.文章從互聯(lián)網平臺發(fā)展和平臺數(shù)據積累兩方面,深入剖析了數(shù)據壟斷的形成過程。D.文章通過網約車平臺“殺熟”等事例,分別論證了需要關注的三種數(shù)據壟斷行為。1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從數(shù)據收集與數(shù)據使用的相互關系看,前者比后者對形成數(shù)據壟斷局面影響更大。B.深度挖掘數(shù)據的經濟價值,有助于避免產業(yè)主體謀求壟斷利益的不良經濟行為。C.“Microsoft/LinkedIn”等并購案表明,意在整合數(shù)據的企業(yè)并購將成為新的趨勢。D.我國在處理企業(yè)并購案時,增加并購交易額作為申報門檻,可更好達成反壟斷目的。(2022·山西省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藝天生具有某種歷史氣質,從我國早期繪畫半坡彩陶的人面魚紋,到上古時期流傳下來的歌謠“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再到戲曲舞蹈萌芽于遠古先民祭祀娛神的典儀活動等,都包含著訴說、回憶、記錄歷史的功能,從中國的詩歌總集《詩經》、先秦諸子散文,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它們也是不同時代歷史變遷的藝術反映。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一次文代會和第十次作代會開幕式上號召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要“唱響昂揚的時代主旋律”,這里提出“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對當前文藝創(chuàng)作有著重大指導意義。所謂“大歷史觀”,就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用辯證、發(fā)展的眼光透視,廣闊而深邃的歷史時空,不僅分清歷史發(fā)展的主流與支流、整體與局部、本質與現(xiàn)象、規(guī)律與偶然、成功與失誤、經驗與教訓,而且對某段歷史、某個事件、某位人物,都能在把握歷史走勢中對其位置、作用、價值等做出準確判斷和定位,樹立大歷史觀,就是要站在高處以宏闊的眼光觀察對象,獲得高瞻遠矚的境界和效果,歷史是過去的現(xiàn)實,現(xiàn)實是活著的歷史,對深沉厚重的歷史,對鮮活喧囂的現(xiàn)實,都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這樣才能不被世事變幻和生活表象所迷惑,才能在洞穿歷史和現(xiàn)實底蘊的基礎上,對歷史進程和世道人心做出準確有力的刻畫和呈現(xiàn)。有沒有正確的歷史觀,對于能否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文藝作品影響極大,北宋末年,山東境內水泊梁山曾活躍著一支以宋江為代表的起義隊伍,施耐庵的《水滸傳》把他們寫成大鬧州府、救濟百姓的英雄好漢,而俞萬春的《蕩寇志》則將他們寫成對抗朝廷、為非作歹的匪徒賊寇,相應地,胡應麟、沈德符、李卓吾、金圣嘆等圍繞小說所做的評點也各不相同。同一歷史事件和人物,產生兩部意義截然相悖的作品,塑造出面目彼此對立的藝術形象,并引發(fā)評論家矛盾對立的觀點,這種現(xiàn)象是不同的歷史觀所致。文藝作品為文藝家所創(chuàng)造,他對表現(xiàn)對象的認識正確與否、深度如何,直接關系到藝術形象是否能夠立得住、傳得開。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當然包括注重抒寫中華民族悠久而輝煌的大歷史,注重描繪中國人民為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大時代,但這絕不意味著只能表現(xiàn)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只能搞大題材、大主題、大項目、大制作,文藝總以具體形象反映生活,這一特征決定了文藝創(chuàng)作不能像社會調查那樣,以擴大統(tǒng)計的數(shù)量與規(guī)模來保證歸納定性的可靠性及價值,而只能通過賦予具體形象更加鮮明的特征和更為深厚的意蘊,來增加藝術形象的典型性和概括力。當然,我們贊賞小切口寫出大氣象、大境界,絕非是對那些咀嚼一己之歡、有意消解歷史嚴肅性等不良現(xiàn)象的容忍,它們是文壇所應清除的污垢。一段時間以來,某些文藝作品熱衷于“戲說歷史”“消費歷史”甚至“解構歷史”,貶低崇高、譏諷道德、調侃英雄,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主流化等歪風屢禁不止,這種文藝現(xiàn)象應引起我們警醒、反思和整改。如今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節(jié)點,文藝工作者擔負“展現(xiàn)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chuàng)造之力、發(fā)展之果”的莊嚴使命,尤其需要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以源源不斷的精品力作,為攀登文藝高峰,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作出貢獻。(摘編自錢念孫《大歷史觀讓文藝創(chuàng)作更加心明眼亮》,光明日報,2021.12.21)19.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藝具有記錄歷史的功能,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各種文藝作品,是歷史變遷的藝術反映,記錄著各時代人民生活的訴求和回憶。B.習總書記提出文藝家要樹立大歷史觀,唱響時代主旋律,是在指導文藝工作者以寫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為主,寫生活小事件、小人物為輔。C.文藝家的“大歷史觀”,是要用辯證、發(fā)展的眼光對歷史事件和人物做出準確判斷和定位、使文藝作品獲得高瞻遠矚的境界和效果。D.文藝作品由文藝家創(chuàng)造,文藝家有沒有正確的歷史觀,認識表現(xiàn)對象的深淺,直接影響到他創(chuàng)作的文藝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能否立得住、傳得開。20.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從文藝與歷史的關系入手,引出下文關于文藝工作者要“樹立大歷史觀”的論述。B.第三段詮釋“大歷史觀”概念的含義,是為了更好地論述大歷史觀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C.文章以《水滸傳》《蕩寇志》為例,論證了不同的歷史觀對創(chuàng)作出不同作品的影響很大。D.文章緊扣優(yōu)秀作品的創(chuàng)作問題,層層深入地論述了大歷史觀對于文藝創(chuàng)作的指導意義。21.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樹立大歷史觀”的指示,表明了國家要針對當前文藝領域各種不良現(xiàn)象進行大力整頓,嚴厲打擊歪風邪氣的決心。B.歷史和現(xiàn)實不可分割,歷史是過去的現(xiàn)實,現(xiàn)實是活著的歷史,必須用今天的眼光和思維去看待歷史事件和人物,才能看穿歷史。C.文藝的特征決定了它只能通過增強具體形象的典型性和概括力來反映生活,大題材、大主題、大項目、大制作并不符合文藝創(chuàng)作特點。D.今天的文藝工作者應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在貫穿古今和融通中外的交織考察中擦亮眼睛,洞明世事,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2022·遼寧大連·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學在社會中承擔何種職能?它的功能和意義如何?這些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恰恰意味著文學的功能是隨著歷史的變化而變化的。為了便于討論,我們不妨將廣義的文學縮小到敘事文學的范圍內來專門加以觀察。小說在西方18、19世紀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僅僅是個文學史特例,它并非歷來如此。事實上,從《荷馬史詩》一直到18世紀初的社會生活中,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或小說并沒有什么特別的重要性。與音樂和繪畫一樣,文學長期以來一直蟄伏于宗教和權貴的巨大陰影之下。同時,文學的社會性內容也受到一定的壓抑,對世俗生活的記錄或對個人經驗的描述尚未成為文學的重要使命。不論是埃斯庫羅斯,還是索??死账?,他們作品中個人經驗的呈現(xiàn)和表述都是在神話的結構下展開的,同時與集體和社會的經驗難以區(qū)分。悲劇的發(fā)生總是與不可知的命運、必然性以及上帝的存在糾纏在一起。在中世紀,薄伽丘和喬叟的寫作表明悲劇中的上帝形象開始向世俗顯貴人物轉移。按照雷蒙·威廉斯的描述,悲劇的重點已經從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與苦難”轉向世俗社會的“成功與失敗”,而“命運越來越多地指涉世俗的成就”。但從總體上看,對上帝的信仰仍然主宰著悲劇的最終和解。而到了文藝復興之后,文學對于世俗經驗的描述的比重進一步加強,悲劇發(fā)生的動力從命運的邏輯和上帝的意志變成了個人選擇性的行動,特別是這種行動在道德上的過失和瑕疵。從文學的功能方面來看,它與宗教一樣,都是超越現(xiàn)實的偉大的激情。對現(xiàn)實生活的認識的局限性,使人們在欲望受到挫折時,在遭遇生活中的巨大不幸或失敗時,希望能從文學中找到解釋和安慰,因此文學中就有了超越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只不過,這種超越往往是象征性的,是作為一種代償?shù)臋C制而出現(xiàn)的,不可能獲得理性的證明。和宗教活動一樣,超越的途徑是一種想象性的和解與欲望的滿足,具有一定的儀式性。在西方悲劇常見的形式中,威脅的解除和欲望的滿足都由于最后上帝的出現(xiàn)或暴力政權的更迭而獲得解決。在阿拉伯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中,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學代償性安慰機制的重要性。在假托謝赫拉扎德講述的故事中,不管主人公的經歷和遭遇如何充滿兇險,曾經出現(xiàn)過怎樣的挫折、失敗和幻滅,到最后,絕大部分結尾總是以和解結束。在中國古代的敘事作品中,這樣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夸父逐日的結果顯然是悲劇性的,但夸父被燒死之前所投出的手杖卻變成了一個森林,因此這種失敗未嘗不可以被描述為一次勝利。問世于17世紀的《聊齋志異》為我們考察這種超越機制提供了一個范本。為什么《聊齋志異》會出現(xiàn)在中國的北方,而非江南,特別是經濟發(fā)達的江浙一帶?陳寅恪的解釋是:《聊齋志異》的出現(xiàn)是社會環(huán)境壓抑的結果,從而假托于狐女靈怪,對自身的經驗和欲望進行宣泄、超越。而在晚明時期的江浙地區(qū),由于地方絲織品經濟所造成的社會繁榮,特別是當時社會名流生活風習的政治性空間已有了相當自由度,文人雅士已經可以在世俗社會中與那些“狐女”(比如柳如是等人)自由往來,不必像蒲松齡那樣假托于夢幻了。18世紀末,現(xiàn)代意義上的文學概念開始在歐洲誕生,由于宗教的衰弱和資產階級的日益強大,為了化解日益粗鄙化、程序化的功利主義意識形態(tài)危機,文學開始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xiàn),其功能在兩個方面被加以強調:作為一種宗教替代品的價值系統(tǒng),作為社會認同的一個重要安慰劑和黏合劑。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啟蒙運動的深入,文學從一種神秘的經驗開始轉變?yōu)橐粋€“科學化”的、可以被我們充分認知的知識領域。發(fā)軔于18世紀末的歐洲文學變革,與其說是對文學功能的重新發(fā)現(xiàn),還不如說是對文學的強行“征用”。而中國近現(xiàn)代小說革命和文學革命則毫無疑問受到這一變革的影響,盡管兩者之間的出發(fā)點、具體進程和后果都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對文學作用的過分強調。小說這樣一個形式,從“街談巷議”的微末小技,一躍而成為關乎民族、國家存亡的關鍵。(摘編自格非《文學的邀約》)2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同時代的文學,其功能和意義從來都是不一樣的,這恰恰意味著它是隨著歷史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B.在中世紀,悲劇中上帝的形象開始向世俗顯貴人物轉移,但總體上對上帝的信仰仍然主宰著悲劇的最終和解。C.18世紀末歐洲現(xiàn)代意義上的文學概念的誕生,既是社會發(fā)展進程的需要,也是文學神秘性消解的結果。D.無論是發(fā)軔于18世紀末的歐洲文學革命,還是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革命,二者都過分強調了文學的社會作用。2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現(xiàn)實生活認識的局限性,會使人們在欲望受挫及遭遇不幸或失敗時,想尋求一種解釋和安慰,文學和宗教往往能滿足人們這種需求。B.中西方文學中都有很多作為代償機制出現(xiàn)的超越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這表明很多時候文學其實無國界,其中都有人類共同的情感需求。C.《聊齋志異》沒有出現(xiàn)在江浙的原因,可能是當時江浙的社會環(huán)境相對寬松,文人雅士可與“狐女”相往來,不必假托于夢幻。D.小說在18、19世紀取得重要的社會地位,成為關乎民族、國家存亡的關鍵,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個歷史階段的必然結果。24.下列古代敘事作品沒有體現(xiàn)文學的“代償性安慰機制”的一項是(

)A.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結尾,梁祝雙雙化蝶B.《孔雀東南飛》結尾,蘭芝與仲卿化為相向而鳴的鴛鴦C.關漢卿的《竇娥冤》中,竇娥三樁誓愿都應驗D.蒲松齡的《狼》(其二)中,屠戶最后殺死了兩只狼25.請結合文本,簡要概述文學的功能和意義在18世紀前后有何不同。26.誕生于文藝復興后期的《哈姆萊特》與誕生于19世紀中葉的《玩偶之家》兩部戲劇中,主人公悲劇發(fā)生的動力有何異同?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2022·上海金山區(qū)·一模)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彈幕來了,金圣嘆何在?胡一峰①彈幕,是近幾年在互聯(lián)網上流行起來的觀影方式。2014年,《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繡春刀》等試水“彈幕”觀影,引起廣泛關注。金圣嘆,是幾百年前一介書生,壓根兒不知電影為何物,遑論“彈幕”?!帮L馬牛不相及”,能扯到一塊嗎?能!我不是講穿越故事,而是想從文藝評論角度談談二者的聯(lián)系。②中國文藝評論史上有一種非常獨特的評論樣式——“評點”。一般認為“評點”始于唐,興于宋,成于明。金圣嘆評點《水滸傳》、脂硯齋評點《紅樓夢》等,都是“評點體”文藝評論的代表作品。③綜合、直觀、凝練,是“評點體”的主要特征。無論是金圣嘆評水滸,還是脂硯齋評紅樓,時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藝術特色,時而論及作者及其所處的時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所使用的語言自成特色,三言兩語、簡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會心一笑。而且,“評點體”緊貼文本展開,既是對原作的再創(chuàng)造,又和原作融為一體,為作品經典化做出了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