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寶應(yīng)縣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
2018-2019年寶應(yīng)縣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
2018-2019年寶應(yīng)縣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
2018-2019年寶應(yīng)縣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
2018-2019年寶應(yīng)縣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寶應(yīng)縣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

練(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xùn)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韋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康幼而沉敏,有器度。年十歲,州辟主簿。在魏,

弱冠為直寢,封漢安縣公,尚魏文帝女囊樂公主,授儀同三司。

尉迥之作亂也,高祖憂之,謂世康日:“汾、絳舊是周、齊分界,因此亂階,

恐生搖動。今以委公,善為吾守。”因授絳州刺史,以雅望鎮(zhèn)之,闔境清肅。世康性

恬素好古,不以得喪干懷。在州嘗慨然有止足之志,與子弟書日:“今娘春秋已高,

溫清宜奉,晨昏有闕,罪在我躬。意欲上聞,乞遵養(yǎng)禮,未訪汝等,故遣此及?!敝T

弟報以事恐難遂,于是乃止。

在任數(shù)年,有惠政,擢為禮部尚書。世康寡嗜欲,不慕貴勢,未嘗以位望矜

物。聞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顯人過咎以求名譽。丁母憂去職。未期,起令視事。世康

固請,乞終私制,上不許。前后十余年間,多所進拔,朝廷稱為廉平。嘗因休暇,謂

子弟日:“吾聞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將耳順,志在懸車,汝輩以為云何?”后

因侍宴,世康再拜陳讓。上日:“朕夙夜庶幾,求賢若渴,冀與公共治天下,以致太

平。猶屈公臥治一隅?!庇谑浅霭萸G州總管。世康為政簡靜,百姓愛悅,合境無訟。

卒于州,時年六十七。

世康性孝友,初以諸弟位并隆貴,獨季弟世約宦途不迭,共推父時田宅盡以與

之,世多其義。

(選自〈隋書?韋世康傳》,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聞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顯人過咎/以求名譽

B.聞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顯人過咎/以求名譽

C.聞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顯/人過咎/以求名譽

D.聞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顯人/過咎以求名譽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刺史”是中國古代職官名,始于漢代,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又有州牧一職

與之類似。其等級和職權(quán)范圍隨朝代不同而多有變遷。

B.“尚書”一詞,在古代含義豐富,可指儒家經(jīng)典著作,又稱《書》或《書

經(jīng)》,也可指中國封建時代的政府高官名稱。

C.“耳順”是六十歲以上的人的代稱,出自《論語》“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D.文中的“季”指排行,古代用“孟、仲、季”“伯、仲、季”或

“伯、仲、叔、季”等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常指最小的。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韋世康聰穎有識,深受器重。十歲時就被州府征為主簿;二十歲時娶魏文

帝女兒襄樂公主為妻,并因此被封為漢安縣公。

B.韋世康長于治理,且有美譽。尉迥興兵作亂時,韋世康被授為絳州刺史,

全郡大治;任荊州總管時,全境無訟,百姓愛戴。

C.韋世康恬淡寡欲,崇尚古風(fēng)。韋世康淡泊官場,不羨慕權(quán)貴,不以官位傲

視別人,有功成身退之志;施政簡素清靜。

D.韋世康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韋世康曾因母親年事已高,一度想辭官承歡

膝下;有個弟弟仕途不順,世康將父親傳留的田宅全給他。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今以委公,善為吾守。(5分)

(2)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陳讓。(5分)

第2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完成13—17題。(每題3分,共15分)

吳太宰豁既與子胥有隙,因讒曰:“子胥為人剛暴、少恩、猜賊,其怨望恐為深禍

也。前日王欲伐齊,子胥以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恥其計謀不用,乃反怨

望。而今王又復(fù)伐齊,子胥專愎強諫,沮毀用事,徒幸吳之敗以自勝其計謀耳。今王

自行,悉國中武力以伐齊,而子胥諫不用,因輟謝,詳病不行。王不可不備,此起禍

不難。且篇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齊也,乃屬其子于齊之鮑氏。夫為人臣,內(nèi)不得意,

外倚諸侯,自以為先王謀臣,今不見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圖之。"吳王曰:“微

子之言,吾亦疑之?!蹦耸故官n伍子胥屬鏤之劍,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嘆

B:“嗟乎!讒臣豁為亂矣王乃反誅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時諸公子爭立我以死爭之

于先王幾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吳國予我,我顧不敢望也。然今若聽諛臣言以殺長

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

觀越寇之入滅吳也?!蹦俗缘剿??!妒酚?伍子胥列傳》

1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子胥為人剛暴、少恩、猜賊猜賊:猜忌狠毒

B.其怨望恐為深禍也怨望:怨恨情緒

C.子胥恥其計謀不用恥:羞恥、羞辱

D.吳太宰船既與子胥有隙隙:隔閡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王卒伐之而有大功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B.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作《師說》以貽之

C.且踞使人微伺之不知日之入

D.乃使使賜伍子胥屬鏤之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在《史記?伍子胥列傳》中,司馬遷著重記述了伍子胥為報殺父之仇,棄小義而滅

大恨的事跡。司馬遷飽蘸筆墨。略貌取神,立體化地突出了伍子胥的精神風(fēng)貌。

B.他被賜死前對門客說的一番話,是預(yù)言,是現(xiàn)實,是政治遠見,是身遭誣害的憤

慨,也是對吳王昏庸的憎恨。這使伍子胥的形象達到了新的高度。

C.伍子胥是智勇雙全的人物。他為吳國率兵打仗,為吳王稱霸一時,立下了汗馬功

勞。

D.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吳國的大夫和軍事家。選文敘述了夫差聽信太宰伯懿讒言,稱伍

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親自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的事實。

16、翻譯下面的句子。

若既得立,欲分吳國予我,我顧不敢望也。然今若聽諛臣言以殺長者。(3分)

17、斷句:(3分)

讒臣篇為亂矣王乃反誅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時諸公子爭立我以死爭之于先王凡不得

第3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題。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日:“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

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fù)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

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

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

西向侍。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范增起,出召項

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日:“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

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表椙f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

公,莊不得擊。

11.下列加點字注音和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

A.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騎qi,一人一馬)

B.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戮1U,用盡)

C.范增數(shù)目項王(數(shù)shub,計數(shù))

D.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翅膀一樣)

12.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因擊沛公于坐

B.不然,籍何以至此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得復(fù)見將軍于此因擊沛公于坐

D.今者有小人之言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13.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C.因擊沛公于坐D.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14.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段意思的是()。

A.劉邦親自帶著一百多人馬來到鴻門向項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緩解。

B.項伯掩護劉邦,使項莊不能擊殺劉邦。

C.范增屢次暗示項羽殺掉劉邦,項羽堅決反對。

D.項羽已答應(yīng)項伯要好好款待劉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

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2)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

(3)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第4題: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李綱,字文紀。少慷慨,尚風(fēng)節(jié)。仕周為齊王憲參軍事。宣帝將殺憲,召僚屬誣

左其罪,綱矢死無稅辭。及憲誅,露車載尸,故吏奔匿,綱撫棺號慟,為瘞訖,

乃去。

事隋為太子洗馬。太子勇宴宮臣,左庶子唐令則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綱

日:“令則官調(diào)護,乃自比倡優(yōu),進淫聲,惑視聽,誠使上聞之,豈不為殿下累

乎?臣請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為樂耳!”后勇廢,文帝切讓,官屬無

敢對,綱獨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資中人,得賢者輔而善,得不

肖導(dǎo)而惡,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過矣!”擢尚書右丞。大業(yè)末,賊帥何

潘仁劫為長史。

高祖受禪,拜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齊王元吉為并州總管,縱左右攘奪,民愁

苦,宇文歆諫,不聽。劉武周入太原,元吉懼,棄軍奔京師,并州陷。帝怒,謂

綱日:“王年少,不習(xí)事,故以歆及竇誕佐之。太原,興王地,兵十萬,粟支十

年,奈何一旦棄去?歆建此計,我當斬于軍。”綱曰:“王過惡,誕養(yǎng)成之。歆

事王淺,有闕必I爭。今賴歆計,使陛下不失愛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

日,帝悟,于是釋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賴,猜間朝廷。綱頻諫不見聽,遂乞骸骨。帝罵曰:“卿為潘仁

長史,而羞朕尚書邪?”綱頓首日:“潘仁,賊也,志殘殺,然每諫輒止,為其

長史,故無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內(nèi)石,敢久為尚書乎?且臣事東

宮,東宮又與臣忤,是以上印綬。”帝謝曰:“知公直士,幸卒輔吾兒?!蹦税?/p>

太子少保,尚書、詹事如故。帝以綱隋名臣,手敕未嘗名。

貞觀四年,復(fù)為少師。每聽政,必詔綱與房玄齡、王珪侍坐。綱發(fā)言陳事,

毅然不可奪。及疾,帝遣玄齡至家存問。明年卒,年八十五,贈開府儀同三

司,謚曰貞,太子為立

碑。

(選自《新唐書》第九十九卷,有刪改)

4.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后勇廢,文帝切讓讓,謙讓B.陛下功成,厚自

伐伐,夸耀

C.知公直士,幸卒輔吾兒幸,幸好D.毅然不可

奪奪,奪取

5.下列語句全都正面表現(xiàn)李綱是“直士”的一組是()(3分)

①召僚屬誣左其罪,綱矢死無槎辭。②綱撫棺號慟,為瘞訖,乃去。

③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④翼日,帝悟,于是釋歆。

⑤綱頻諫不見聽,遂乞骸骨。⑥每聽政,必詔綱與房玄齡、王珪

侍坐。

A.①③⑥B.①③⑤C.②④⑤

D.②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7.將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太子資中人,得賢者輔而善,得不肖導(dǎo)而惡,何特太子罪邪?(6分)

(2)且臣事東宮,東宮又與臣忤,是以上印綬。(4分)

第5題:文言文閱讀(2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15分)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之,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

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

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

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xué)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

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

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日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

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

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選自韓愈《師說》)

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之學(xué)者必有

師:老師。

B、師道之不傳也久

矣師:

從師。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

惑?孰:誰。

D、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

師恥:恥辱。

2、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

C、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D、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每題3分)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3)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第6題:閱讀下面文段,完成4—7題(每題3分)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

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

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

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栗名城,殺豪

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鎬,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

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

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

業(yè)也。

5、對下列加點詞語解說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②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

③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

④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A.兩個“以為”意思相同,兩個“兵”意思相同。

B.兩個“以為”意思相同,兩個“兵”意思不同。

C.兩個“以為”意思不同,兩個“兵”意思相同。

D.兩個“以為”意思不同,兩個“兵”意思不同。

6、下列解說有誤的一項是(3分)()

A.奮六世之余烈六世: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

B.履至尊而制六合六合:東西南北天地,天地四方。

C.南取百越之地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每個部落都有

名稱,

而統(tǒng)稱百越。

D.以愚黔首黔首:古代稱老百姓。

7、下列加點的詞語沒有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3分)()

A.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B.以愚黔首。

C.以弱天下之民。

I).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

何。

8、翻譯下列語句(10分)

⑴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5分)

⑵七十者衣帛食肉,移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分)

第7題:文言文閱讀理解(19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題。(4—6題每題3分,第7題10分)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

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

兮不復(fù)還!"復(fù)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

顧。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嘉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

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

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shè)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

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臼:“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

借之,使畢使于前?!鼻赝踔^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未至

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

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

“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中,中柱。秦王復(fù)擊軻,被八創(chuàng)。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

以報太子也?!?/p>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荊軻刺秦王》節(jié)選)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持千金之資幣物幣:禮品

B.愿舉國為內(nèi)臣舉:全、整個

C.乃朝服,設(shè)九賓朝服:上朝的衣服

D.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同“捧”

5.下列句子分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xiàn)荊軻勇敢的一組是()

①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

②秦舞陽色變振恐

③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

④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

⑤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日

A.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⑤⑥

6.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易水送別,慷慨悲歌,荊軻做好了以身赴死的準備。

B.秦官蒙嘉同情燕王,贊賞荊軻,所以巧言討好秦王,引見荊軻。

C.秦武陽隨荊軻刺殺秦王,卻被秦王的威風(fēng)嚇倒,差點暴露此行動機。

D.荊軻刺殺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稱想要挾持秦王,定下條約,報答燕太子丹。

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題5分,共10分)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

第8題:

第9題:課內(nèi)文言文語段閱讀(每題3分)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

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

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23.下列加點詞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

B.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圣人無常師

C.吾從而師之乃大驚,問所從來

D.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

24.下列各句中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于其身也,則恥師焉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p>

C.恥學(xué)于師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

D.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5.下列兩組加點詞的含義分析正確的一組是()

①其為惑也,終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為圣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A.①與②的“惑”相同,③與④的“所以”不同

B.①與②的“惑”相同,③與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與②的“惑”不相同,③與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與②的“惑”不相同,③與④的“所以”相同

26.從句式特征看,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項()

A.馬之千里者B.學(xué)于余

C.不拘于時D.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27.下面句子對課文《師說》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無論貴賤長幼,有道者皆可為師的擇師標準,打破了門第觀念,很

有積極意義。

B.作者將那些童子之師和“傳其道解其惑者”形成對比,認為童子之師不是真正意義

上的老師,只是“小學(xué)”而已。

C.第二段連用了三個對比,層層深入,從不同側(cè)面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fēng)

氣。作者對于士大夫看不起“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從師這一現(xiàn)象,給予了強烈的責(zé)備

和諷刺。

D.本文論述了教師的作用和從師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闡明了能者為師的道理,抨擊了時俗

輕視師道的不良風(fēng)氣,為開展古文運動掃除了思想障礙。

第10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題。(12分,每小題3分)

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fù)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

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

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fā)。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潮離擊筑,荊軻

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

兮不復(fù)還!"復(fù)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

顧。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嘉為先言于秦王日:“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諸

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謶植桓易躁悾敂胤镀陬^,及獻

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p>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shè)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

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

借之,使畢使于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未至

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

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

“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中,中柱。秦王復(fù)擊軻,被八創(chuàng)。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

以報太子也。”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選自《史記》)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次:次序

B.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謝:道謝

C.而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舉起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

悉使羸兵負草填之

B.使使以聞大王

余船以次俱進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近者奉辭伐罪

D.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時矯首而遐觀

14.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表現(xiàn)荊軻性格特點中的耿直剛烈的一組是

()

①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

②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

③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④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⑤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

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A.①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⑥D(zhuǎn).③④⑤

1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荊軻原打算等待自己的一位朋友到來和他一起去刺殺秦王,可燕太子丹認為

等他朋友來到就太晚了,所以想讓他馬上就出發(fā)。

B.荊軻前往刺秦,太子等人都到易水來為他送行,荊軻的歌聲感染了前來送

別的人,然后荊軻登上車離開,始終沒有回頭。

C.荊軻到達秦國之后,拿著一千斤金子賄賂了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經(jīng)他

引薦秦王非常隆重地在咸陽宮接見了燕國使者。

D.荊軻追逐秦王時,殿上的大臣們倉促之間不知怎么辦才好,只好扔給秦王

一把劍,秦王才得以拔劍擊傷了荊軻。

第n題:閱讀課內(nèi)文段,完成5-7題(共9分)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溢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

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

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zhuǎn)徙

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

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予左遷九江郡司馬左遷:降職B.使快彈數(shù)曲快

彈:暢快地彈

C.是夕始覺有遷謫意是:這D.因為長

句因為:表原因的連詞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錚錚然有京都聲蘇子愀然

B.問其人,本長安倡女靜女其姝

C.因為長句,歌以贈之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轉(zhuǎn)徙于江湖間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7.下列各句中與例句中加點詞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例:歌以贈之

A.朝避猛虎B.問君西游何時還

C.遂命酒D.無邊落木蕭蕭下

第12題:閱讀《阿房宮賦》選段,完成15?19題。

妃嬪媵婚,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

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

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緞立遠視,而望

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擦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

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石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15.下列句中“之”與“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中“之”意義和用法相同一項是()(3

分)

A.齊、楚之精英B.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C.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D.杳不知其所之也

16.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面歸類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六王畢,四海一②辭樓下殿,輦來于秦③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

④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⑤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⑥日削月割⑦族秦者,秦也

A.①④⑦/②③/⑤/⑥B.①②③⑥/④⑦/⑤

C.①/②③⑥/④⑦/⑤D.①③⑥/②④⑦/⑤

17.下列與“煙斜霧橫,焚椒蘭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戍卒叫,函谷舉B.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不患人之不己知

18.對本段文字內(nèi)容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整段文字寫宮女、珍寶眾多,表現(xiàn)了宮中統(tǒng)治者生活的奢靡荒淫。

B.段首六句都是對偶的四字句,寫眾多宮人的來源一一從六國掠來。其中“王

子”,,皇孫”指的是六國諸侯的兒子、孫子。

C.“明星熒熒”至“煙斜霧橫,焚椒蘭也”等句,用比喻和夸張等修辭方法,從各方

面描寫宮女生活的奢侈豪華,從而反映秦王朝統(tǒng)治者的奢靡荒淫。

D.寫宮中珍寶之多,一方面表現(xiàn)出秦王朝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了

他們劫掠搶奪的行徑。

19.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

(1)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2)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遮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第13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5題。

良嘗閑從容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圮下,顧謂良曰:“孺

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

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fù)還,曰:

“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良因怪之,跪曰:“諾?!蔽迦掌矫?,良往,

父己先在,怒日:“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五日雞鳴,

良往。父又先在,復(fù)怒日:“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fù)早來。”五日,良夜

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

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彼烊?,無他言,不復(fù)見。

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固異之,常習(xí)誦讀之。《史記?留侯世

家》

2.對下列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A.顧謂良日:“孺子,下取履!”顧:探望、拜訪B.父以足受,笑而

去去:離開

C.與老人期期:約會

D.良業(yè)為取履業(yè):已經(jīng)

3.下列加點的字與“因長跪履之”中“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晉軍函陵,秦軍氾南B.頃之未發(fā),太子

遲之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D.越國以鄙遠

4.下列對文意理解錯誤的一項是()(3分)

A.黃石老人走到張良跟前時,鞋子掉到了橋下。老人是故意這樣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橋去,又要張良下去取回來。張良認為這是在戲弄他,很生氣,幾

乎要動手打老人。

C.張良因為看到老人年紀大,只好強忍著走下橋去取鞋。

D.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張良按照老人的話,一連三天早早地來見老人,而且

一天比一天來得早,以此來表示白己的誠心。

5.翻譯(9分)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5分)

第14題:閱讀下列文言語段,完成后面6—9題。

周亞夫與細柳營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

門;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

銳兵刃,骰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

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

騎臼:“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

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碧熳訛閯?,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

將軍?!背啥Y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

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6、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錯誤的一項()(3分)

A.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軍:駐扎。

B.上自勞

軍。勞:慰

勞,慰問。

C.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無何:什么

也沒有。

D.天子且

至至:

來,到來。

7、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①稱善者久之②故為之文以志

B.①將以下騎送迎②作《師說》以貽之

C.①成禮而去②登高而招,臂非

加長也

D.①其為惑也終不解矣②以宗正劉禮為將軍

8、下列對選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皇帝來到霸上和棘門軍營,車馬徑直馳進軍營,將以下的軍官騎馬接送。作者這樣

寫是為了表現(xiàn)這兩支部隊將領(lǐng)的治軍有方,軍官們對天子是尊重的。

B.皇帝的先頭衛(wèi)隊到了細柳軍營,沒能進去?;实鄣搅艘院?,也沒能馬上進入。在細

柳營里,即使是皇上來,也要遵守軍規(guī)。

C.細柳軍營的軍士官吏身披鎧甲,拿著鋒利的刀,拉開弓弩,張得滿滿的,真是訓(xùn)練

有素、時刻有備。

D.最后一節(jié)中寫文帝對周亞夫的稱贊,從側(cè)面突出周亞夫?qū)④娮吭降能娛虏拍埽憩F(xiàn)

了周亞夫的“真將軍”本色。

9、翻譯下列句子(10分)

⑴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3分)

⑵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保?分)

⑶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4分)

第15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7題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

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p>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

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

旦?!?/p>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滕履

踴,負書擔(dān)囊,形容枯槁,面目狼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紅,嫂不為炊,父

母不與言。蘇秦喟然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

秦之罪也。”乃夜發(fā)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

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

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說,封為武安君,受相

印,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于趙而關(guān)不通。

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quán),皆欲決于蘇秦之策。不費斗

糧,未煩一兵,未戰(zhàn)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于兄弟。夫賢人任而

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廟之內(nèi),不式于四境

之外。”當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zhuǎn)轂連騎,炫煌于道,山東之國,從風(fēng)而服,使

趙大重。

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shè)飲,郊迎三十里。妻側(cè)目而視,

側(cè)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

“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

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

哉?”

(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黑貂之裘敝敝:破舊B.乃夜發(fā)書,陳

篋數(shù)十陳:擺開

C.簡練以為揣摩簡:選擇D.當秦之

隆?。郝≈?/p>

5.下面各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真可

以說當世之君矣

B.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

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C.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

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D.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真

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6.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蘇秦只身赴秦,企圖說服秦惠王采用連橫策略并吞諸侯,但秦惠王認為諸侯很強

大,時機不成熟,拒絕了蘇秦的建議。

B.游說秦王落空,蘇秦落魄回家發(fā)憤苦讀,精研太公兵法;一年后說服趙王采用“合

縱”之術(shù),然后奔波各國,建立軍事聯(lián)盟,最終名利雙收。

C.蘇秦的合縱政策沒有花費一斗糧食,沒有煩勞一名兵士,沒有派遣一員大將,沒有

用掉一根箭矢,就使天下諸侯友好相處,比親兄弟還要親近。

D.蘇秦看到嫂子前倨后恭的表現(xiàn)后,不由得感慨權(quán)勢富貴的重要性。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①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日。(3分)

②妻側(cè)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4分)

第16題:赤壁賦

蘇軾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

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

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

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

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號婦。

③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

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鼬臚千里,旌旗蔽空,醐酒臨江,橫槊

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

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蟾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

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④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

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

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

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

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

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白露橫江

B.凌萬頃之茫然

C.望美人兮天一方

D.挾飛仙以遨游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七月既望(農(nóng)歷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B.羽化而登仙(像長了翅膀一樣)

C.正襟危坐(高高的)

D.舉匏樽以相屬(舉起)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通過主客問答,議論風(fēng)生,表現(xiàn)了作者豁達樂觀的胸懷。

B.第③段文字寫曹操擊走劉備,攻破荊州,又率領(lǐng)浩浩蕩蕩的軍隊沿江而下,戰(zhàn)艦千

里相連,戰(zhàn)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贊揚曹操。

C.作者以江水、明月為喻,闡述了這樣一個哲理:從事物變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

不過是轉(zhuǎn)瞬之間;從不變的角度看,則事物和人類都是無窮盡的。

D.本文情、景、理融為一體。議論使景物具有精妙的哲理內(nèi)涵,寫景使哲理呈現(xiàn)生動

可感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內(nèi)在脈絡(luò),三者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凝婦。

②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第17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題目(16分,每小題2分)

讓者,晉人也,故嘗事范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及

智伯伐趙襄子,趙襄子與韓、魏合謀滅智伯,滅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趙襄子最怨智

伯,漆其頭以為飲器。豫讓遁逃山中,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魏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乃變名姓為刑人,入

宮涂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廁,心動,執(zhí)問涂廁之刑人,則豫讓,內(nèi)持

刀兵,曰:“欲為智伯報仇!”左右欲誅之。襄子曰:“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且

智伯亡無后,而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卒釋去之。

居頃之,豫讓又漆身為厲,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識

也。行見其友,其友識之,曰:“汝非豫讓邪?”曰:“我是也?!逼溆褳槠唬?/p>

“以子之才,委質(zhì)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為所欲,顧不易邪?何乃

殘身苦形,欲以求報襄子,不亦難乎!”豫讓曰:“既己委質(zhì)臣事人,而求殺之,是

懷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后世之為人臣懷

二心以事其君者也?!?/p>

既去,頃之,襄子當出,豫讓伏于所當過之橋下。襄子至橋,馬驚,襄子曰:

“此必是豫讓也。”使人問之,果豫讓也。于是襄子乃數(shù)豫讓曰:“子不嘗事范、中

行氏乎?智伯盡滅之,而子不為報跳,而反委質(zhì)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獨何

以為之報餓之深也?”豫讓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

人報之。至于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毕遄余叭粐@息而泣曰:“嗟乎豫

子!子之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為計,寡人不復(fù)釋

子!”使兵圍之。豫讓曰:“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前君已寬赦

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今日之事,臣固伏誅,然愿請君之衣而擊之,焉以致報轆之

意,則雖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義之,乃使使持衣與豫讓。

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自殺。死之日,趙國志士

聞之,皆為涕泣。(選自《史記?刺客列傳》)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今智伯知我知:了解

B.趙襄子最怨智伯怨:恨

C.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