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南陽油田澗河學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23/0C/wKhkGWc-hDuADzliAAIVWL1M3wk021.jpg)
![2018-2019年南陽油田澗河學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23/0C/wKhkGWc-hDuADzliAAIVWL1M3wk0212.jpg)
![2018-2019年南陽油田澗河學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23/0C/wKhkGWc-hDuADzliAAIVWL1M3wk0213.jpg)
![2018-2019年南陽油田澗河學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23/0C/wKhkGWc-hDuADzliAAIVWL1M3wk0214.jpg)
![2018-2019年南陽油田澗河學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23/0C/wKhkGWc-hDuADzliAAIVWL1M3wk021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南陽油田澗河學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
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
第2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3題。(22分)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
也。
一一選自《勸學》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
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
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
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日師日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日:彼與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
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一一選自《師說》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3分)
A.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谜茫呵宄?/p>
B.而絕江河絕:橫渡
C.非能水也水:游泳
D.今之眾人眾人:許多人
10.,下列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蚓無爪牙之利
B.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其皆出于此乎
C.吾嘗終日而思矣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而恥學于師
11.同“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B.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C.不拘于時,學于余。D.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
解惑也。
12.下列對選文的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勸學》選段連用四個生活中常有的經(jīng)歷來設(shè)喻,闡明借助外部條件和注重積累
的重要作用,借此證明人通過學習,能彌補自身不足。
B.《勸學》選段以學習的作用來論述“學不可以己”。認為人變得聰明的一個重要
的標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來闡說,只
有擺正學和思的關(guān)系,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C.《師說》選段承接對師道的論述,用三組對比,寫不同的認識、不同的做法和不
同的結(jié)果,批判了當時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
D.《師說》選段最后對士大夫之族的評論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歟”一句對
不肯從師而學的愚蠢作風表現(xiàn)出近于無法容忍的批判態(tài)度。
13.翻譯下列句子。(10分)
(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4分)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6
分)
第3題: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題。
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保ā墩撜Z.子路》)
子日:“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
(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分)
②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2分)
(2)根據(jù)以上兩句內(nèi)容,簡要談?wù)劸雍托∪说奶幨缿B(tài)度有什么不同。(2分)
第4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王翦者,頻陽東鄉(xiāng)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滅三晉,走燕王,而
數(shù)破荊師。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嘗以兵數(shù)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
始皇以為賢勇。于是始皇問李信:“吾欲攻取荊,于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
日:“不過用二十萬人。”始皇問王翦,王翦日:“非六十萬人不可?!笔蓟嗜眨?/p>
“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彼焓估钚偶懊商駥⒍f南
伐荊。王翦言不用,因謝病,歸老于頻陽。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軍。信又
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
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
始皇聞之,大怒,自馳如頻陽,見謝王翦日:“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
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王翦謝日:“老臣罷病悖亂,唯大王
更擇賢將?!笔蓟手x日:“已矣,將軍勿復(fù)言!”王翦日:“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
六十萬人不可?!笔蓟嗜眨骸拔爩④娪嫸??!庇谑峭豸鍖⒈f人,始皇自送至
王翦行,請美田宅園池甚眾。始皇日:“將軍行矣,何憂貧乎?”王翦日:
“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yè)耳?!?/p>
始皇大笑。王翦既至關(guān),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蛉眨骸皩④娭蛸J,亦已甚矣?!?/p>
王翦日:“不然。夫秦王怛暴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于我,我不多請?zhí)镎瑸?/p>
子孫業(yè)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擊荊。荊聞王翦益軍而來,乃悉國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堅壁而
守之,不肯戰(zhàn)。荊兵數(shù)出挑戰(zhàn),終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親與土
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日:“方投石超距支”于是王翦日:“士卒
可用矣。”荊數(shù)挑戰(zhàn)而秦不出,乃引而東。翦因舉兵追之,令壯士擊,大破荊軍。至
靳南,殺其將軍項燕,荊兵遂敗走。秦因乘勝略定荊地城邑。歲余,虜荊王負芻,竟
平荊地為郡縣。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賁,與李信破定燕、齊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盡并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于后世。
(節(jié)選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注釋:①超距:跳躍。古代的一種游戲,用于習武。)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是引兵而西引:率領(lǐng)。
B.王翦言不用,因謝病謝:道歉,謝罪
C.老臣罷病悖亂罷:通“?!?/p>
D.李信果辱秦軍辱:使...受辱
5.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
^2.
B.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
乎!
C.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
乎!
D.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
乎!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王派李信攻打楚國,開始頻頻勝利,卻不知道楚軍正在跟蹤追擊他們,結(jié)果楚軍
大敗李信部隊,并殺死秦七個都尉。
B.秦軍大敗后,秦王親自找王翦,請他出任統(tǒng)帥。王翦認為,雖然自己老糊涂了,但
他相信只有秦王能再次任用像他這樣的良將。
C.王翦臨出發(fā)時,請求秦王賜予許多良田、美宅、園林池苑等,目的是表示自己出征
的堅定意志,不讓性情粗暴對人多疑的秦王對他產(chǎn)生懷疑。
D.王翦抵達戰(zhàn)場,不肯出兵交戰(zhàn),而是每天讓士兵休息,供給好的飯食;荊軍屢次挑
戰(zhàn),秦軍就是不肯應(yīng)戰(zhàn),荊軍就向東去了,王翦趁機追擊他們,大敗荊軍。
7.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秦始皇既滅三晉,走燕王,而數(shù)破荊師。(5分)
(2)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5分)
第5題:
第6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15—18題
養(yǎng)竹記
白居易
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
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yīng)用虛受
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
樹為庭實焉。
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①選及第,授校書郎。始于長安求假居處,得常樂里故關(guān)
相國私第之東亭而處之。明日,履及于亭之東南隅,見叢竹于斯,枝葉殄瘁,無聲無
色。詢于關(guān)氏之老,則日:此相國之手植者。自相國捐館②,他人假居,由是筐熊③
者斬焉,簪帚④者刈焉,刑余之材,長無尋⑤焉,數(shù)無百焉。又有凡草木雜生其中,
聚茸薈郁⑥,有無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嘗經(jīng)長者之手,而見賤俗人之目,剪棄若是,
本性猶存。乃芟翦薈⑦,除糞壤,疏其間,封其下,不終日而畢。于是日出有清陰,
風來有清聲。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賢,而人猶愛惜之,封植之。況其真賢
者乎?然則竹之于草木,猶賢之于眾庶。嗚呼!竹不能自異,唯人異之。賢不能自異,
唯用賢者異之。故作《養(yǎng)竹記》,書于亭之壁,以貽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聞于今之用
賢者云。
(選自《全唐文》卷六七六)
【注】①拔萃:書判拔萃科。唐代科舉科目之一。②捐館:指逝世。③筐熊
(kuangfei):竹制器物。④簪帚(huizhbu):掃帚。⑤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
一尋。⑥革(Mng)茸薈郁:草木雜亂茂盛。⑦芟(shan)翦薈:除掉茂盛的雜草
15.下列句子中畫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竹生固,固以樹德本:根
B.始于長安求假居處假:借
C.以照其后之居斯者貽:愉樂
D.竹心空,空以隹道體:體察、體悟
16.下列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分)
A.竹,植物也。甚矣,汝之不惠!
B.詢于關(guān)氏之老??陀写刀春嵳?。
C.于人何有哉?背負青天而莫之天闋者。
D.而見賤俗人之目。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17.下列各句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文章以關(guān)相國私第的竹子為敘寫對象,敘述其經(jīng)歷了關(guān)相國對它們愛護有加,后遭
人任意砍伐,再后來經(jīng)作者精心扶植重煥生機,但最后卻被庸俗的人們隨意丟棄的遭
遇。
B.文人士大夫喜歡竹子的原因,不僅在于它的自然外觀,更在于竹子的自然性狀所
比附的人的品格情操的象征意義。本文就是一個有力的例子。
C.作者認為培養(yǎng)人才猶如養(yǎng)竹,人才雖然難得,可是愛惜和識拔人才的人更為難得。
文章婉轉(zhuǎn)曲折,流暢自然。
D.作者寫作這篇文章,其實是運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便讓居住在這里的后人和當時
的用人者讀到后有所啟發(fā)、借鑒。
18.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明日,履及于亭之東南隅
第7題:
第8題: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問題
謀攻篇
孫武
孫子日: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
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
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情幅,具器械,三月而后成;
距埋,又三月而后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殺士卒三分之一,()城不拔者,
此攻之災(zāi)()。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zhàn)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
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
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qū)⒄?,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
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
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quán)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
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
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日: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不
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敗。
5.(本題3分)下列畫線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故上兵伐謀伐:打破,取勝。B.修櫓殖帽,縣器械具:準備。
C.將不勝其忿而蟻附勝:勝任。D.輔隙則國必弱隙:疏漏。
6.(本題3分)文中括號處填入虛詞最恰當?shù)囊豁検?/p>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殺士卒三分之一,()城不拔者,此攻之災(zāi)
()。
A.之其矣B.之而矣C.之其也D.
之而也
7.(本題3分)給文中畫橫線字體加粗部分的句子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p>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A.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B.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C.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D.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8.(本題3分)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下列選項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孫子在本篇中集中論述了“全勝”的戰(zhàn)略思想及其實現(xiàn)的條件與方法。
B.孫子認為高明的指導(dǎo)者應(yīng)該做到“百戰(zhàn)百勝”,這是孫子孜孜以求的最理想的境
界,這也是《孫子兵法》立足戰(zhàn)爭,又超越戰(zhàn)爭的魅力所在。
C.孫子的“全勝”戰(zhàn)略思想不僅包括政治上的“伐謀”“伐交”,還包括軍事上采取
靈活正確的戰(zhàn)術(shù)方針,迫使敵軍屈服。
D.為了實現(xiàn)“全勝”的目的,孫子主張?zhí)幚砗脤浐蛧年P(guān)系,兩者之間要做到緊
密合作。在篇末揭示的“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在今天依然有著借鑒意義。
9.(本題12分)翻譯文中加下劃線的句子。
(1)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
(3)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第9題: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8?12題。
君子日: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糅
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
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
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
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
焉。故不積在圭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鴛馬
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
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
心躁也。
8.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吾嘗踐而望矣跋:踮起腳B.假輿馬者假:利用
C.鍥而不舍鍥:雕刻D.而絕江河絕:斷絕
9.下列句子中“而”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中加點詞不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吾嘗終日而思矣
A.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B.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C.蟹六跪而二螯
D.我決起而飛,搶榆楊而止
10.下邊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則知明而行無過矣B.君子生非異也
C、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D.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11.下列對文意的把握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M點,運用大量的比喻,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內(nèi)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論述了有關(guān)學習的問題。
B.本文作者荀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學者。他的
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體現(xiàn)。
C.從所選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講的“學”,不僅指學習各種文化知識,還包括加
強思想品德修養(yǎng),如“積善成德”。
D.從所選文段還可以看出,荀子認為,對“學”來講,人的先天條件是決定因素,同
樣需要后天的努力。
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6分)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譯
文:
(2)故不積陛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譯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3分)
譯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題。(7-9題)(13分)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
驚日:“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
幸從;駿馬名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日:“力拔山兮氣蓋世,時
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
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铣?,馳走。平明,
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
陵,迷失道,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
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日:“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
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
戰(zhàn)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橇“船待,謂項王日:“江東雖小,地方千
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表椡跣?/p>
日:“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
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日:“吾知
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蹦肆铗T皆
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
馬童,日:“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臉日:“此項王也?!表椡跄巳?
“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蹦俗载囟?/p>
死。(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注】①橫(yi):通“般”,使船靠岸。②指王翳:(把項羽)指(給)王翳(看)。
王翳,漢將。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項王軍壁垓下壁:安營扎寨
B.騎能屬者百余人耳屬:歸屬
C.項王自度不得脫度:估計
D.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被:遭受
8、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鴻門宴》是把項羽放到錯綜復(fù)雜的人物關(guān)系之中和緊張的局勢之中,通過對比的
手法塑造項羽剛愎自用和多情善感的形象。而本文是連續(xù)集中地寫一人,通過幾個連
續(xù)的事件集中筆墨塑造項羽優(yōu)柔寡斷、勇猛剛強和知恥重義的形象。
B.項羽悲歌泣下時,“左右皆泣,莫能仰視”表現(xiàn)了左右隨從對項羽的憐憫,不忍心
看項羽哭泣,寫出了項羽處于絕境時的凄慘狀況。
C.項羽面臨敗亡時,強調(diào)“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表現(xiàn)了項羽對自己的戰(zhàn)斗能
力充滿了自信,可是又無法面對楚軍即將徹底覆亡的現(xiàn)實,說明了他自負、自尊而不
知自省、自責。
D.虞姬悲歌,烏江拒渡,贈馬賜頭,一波三折,作者憑借生動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使全
篇文字達到雄奇悲壯的美學境界,讀之令人蕩氣回腸。
9、請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3分)
(2)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荊軻刺秦王》)(3分)
(3)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燭之武退秦師》)(3分)
第11題:
第12題:閱讀《勸學》和《師說》中的選段,完成下列8——11題。(6分)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谩<佥涶R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
學》)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
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
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
人,不恥相師。土大夫之族,日師日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日:彼與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
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師說》)
8.下列文言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遠矣(低于)
B而聞?wù)哒茫ㄇ宄┙裰娙耍ㄔS多人)
C而恥學于師(以……為恥)而絕江河(橫渡)
D吾嘗踐而望矣(踮起腳后跟)士大夫之族(類)
9下列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B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猶且從師而問焉
C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而恥學于師
10.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師說》選段運用三組對比,批判了土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惡劣習氣。
B.韓愈認為“句讀之師”與“傳道解惑之師”是有區(qū)別的,前者“小”而后者
“大”。
C.《勸學》選段中用喻證法論證了要學習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師說》選文中用
了對比法論證“師
道之不傳也久矣”的現(xiàn)象和原因。
D.荀子認為學習者要“善假于物”,韓愈強調(diào)要“從師而學”,從某種意義上
講,“從師而學”
也是一種“善假于物”。
11.翻譯下列文言句子。(6分)
①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③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第13題: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10分)
⑴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日:“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可得哉!”
荊卿日:“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
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
有以報太子?!碧尤眨骸狈畬④娨愿F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
足下更慮之?!?/p>
⑵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fù)請之日:“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
請先遣秦武陽?!鼻G軻怒,叱太子日:“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
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fā)。
⑶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
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土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日:“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復(fù)為慷慨羽聲,土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
去,終已不顧。
6.下列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分)
A.顧計不知所出耳!顧:只不過,只是。B.持千金之資幣
物。幣:錢幣
C.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深:刻毒D.比諸侯之
列。比:并,列。
7.下列選項中的加點字,意義和用法一致的一項是()(2分)
A.秦王必喜而善見臣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日
B.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使工以藥淬之
C.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日乃遂私見樊於期
D.今聞購將軍之首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
8.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⑴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⑵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第14題:
第15題:文言文閱讀(21分)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
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
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
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
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日師日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日:“彼
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
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6.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絕:橫渡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豈,難道。
C.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螅阂苫蟆?/p>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貽:贈送。
7.下列各組句子中的加點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B.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C.而恥學于師不拘于時,學于余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故木受繩則直
8.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與“蟹六跪而二螯”的''而"相同的一句是()(2
分)
A.吾嘗終日而思矣。
B.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
C.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D.而恥學于師。
9.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點的詞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2分)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C.吾從而師之。
D.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0.找出與“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的句式相同的一項()(2分)
A.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B.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C.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D.不拘于時,學于余。
11.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2分)
A.本段古今對比,贊美“古之圣人”,批評“今之眾人”,指出他們在學習上的
態(tài)度是不同的。
B.本段既論證從師學習的必要性,又論述了從師的原則,還指出學習不應(yīng)用門戶
之見。
C.本段重點批判了當時恥于從師的惡劣風氣。
D.本段從論證方式上來看,立足于“破”,逐層批判了“今之眾人”“士大夫之
族”“君子”,從反面論證了觀點。
1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王戎,字潘沖,瑯邪臨沂人也。父渾,涼州刺史。戎幼而穎悟,神彩秀徹。視日不
眩,裴楷見而目之日:“戎眼燦燦,如巖下電。”年六七歲,于宣武場觀戲,猛獸在
檻中嫌①吼震地,眾皆奔走,戎獨立不動,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閣上見而奇之。又嘗
與群兒嬉于道側(cè)見李樹多實等輩競?cè)ぶ知毑煌騿柶涔?其日:“樹在道邊而多
子,必苦李也?!比≈湃弧?/p>
阮籍與渾為友。戎年十五,隨渾在郎舍。戎少籍二十歲,而籍與之交。籍每適渾,俄
頃輒去,過視戎,良久然后出。謂渾日:“溶沖清賞,非卿倫也。共卿言,不如共阿
戎談?!奔皽喿溆跊鲋?,故吏賄②贈數(shù)百萬,戎辭而不受,由是顯名。戎嘗與阮籍
飲,時兗州刺史劉昶字公榮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無恨色。戎異之,他日問
籍日:“彼何如人也?”答日:“勝公榮,不可不與飲;若減公榮,則不敢不共飲;
惟公榮可不與飲?!比置颗c籍為竹林之游,戎嘗后至。籍日:“俗物已復(fù)敗人意?!?/p>
戎笑日:“卿輩意亦復(fù)易敗耳!
鐘會伐蜀,過與戎別,問計將安出。戎日:“道家有言,'為而不恃',非成功難,
保之難也?!奔皶?,議者以為知言。
征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賂戎筒中細布五十端,為司隸所糾,以知而未納,故得不
坐,然議者尤之。帝謂朝臣日:“戎之為行,豈懷私茍得,正當不欲為異耳!”帝雖
以是言釋之,然為清慎者所鄙,由是損名。
戎在職雖無殊能,而庶績修理。后遷光祿勛、吏部尚書,以母憂去職。性至孝,不拘
禮制,飲酒食肉,或觀弈棋,而容貌毀悴,杖然后起。時和嬌亦居父喪,以禮法自
持,量米而食,哀毀不逾于戎。帝謂劉毅日:“和矯毀頓過禮,使人憂之?!币闳眨?/p>
“嬌雖寢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謂死孝,陛下當先憂之?!比窒扔型录玻?/p>
居喪增甚。帝遣醫(yī)療之,并賜藥物,又斷賓客。
[注]嫌①(xiao):怒吼。賜②:贈送財物助人治喪。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魏明帝于閣上見而奇之奇:認為-----奇異。
B籍每適渾,俄頃輒去適:往,到
C若減公榮,則不敢不共飲減: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納,故得不坐坐:犯罪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又嘗與群兒嬉/于道側(cè)見李樹/多實等/輩競?cè)ぶ?獨不往
B又嘗與群兒/嬉于道側(cè)/見李樹多/實等輩/競?cè)ぶ?戎獨不往
C又嘗與群兒嬉于道側(cè)/見李樹多實/等輩競?cè)ぶ?戎獨不往
D又嘗與群/兒嬉于道側(cè)/見李樹多實等/輩競?cè)ぶ?戎獨不往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戎小時候看太陽時眼睛不花,裴楷看見后稱贊說:“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
下的電光?!?/p>
B阮籍與王渾、王戎俱為好友。阮籍每次拜訪王渾,時間都很短暫,但與王戎交談的
時間卻很長,主要是阮籍認為王戎比王渾清逸可賞。
C王戎不拘禮法,在母親去世后仍然飲酒吃肉,經(jīng)常下棋娛樂,以致容貌憔悴,拄著
拐杖才能站起。
D和嬌在服喪期間,用禮法約束自己,吃飯限量,皇帝認為和嬌哀傷過度,并為此擔
憂,但劉毅認為王戎比和嬌更讓人感到憂慮。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鐘會伐蜀,過與戎別,問計將安出。(5分)
(2)帝雖以是言釋之,然為清慎者所鄙,由是損名。(5分)
第17題:
第18題:
第19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題。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
沛公軍,
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日:“毋從俱死也?!睆埩既眨骸俺紴轫n王
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绷寄巳耄吒媾婀?。沛公大驚,
S:“為之奈何?”張良日:“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日:“鯽生說我日:'距
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事犞!绷既眨骸傲洗笸跏孔渥阋援旐椡鹾酰俊?/p>
沛公默然,日:“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日:“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
項王也?!迸婀眨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日:“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日:“孰與君少長?”良日:“長于臣?!迸婀?/p>
B:“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
為壽,約為婚姻,日:“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
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
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日:“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迸婀?
“諾?!庇谑琼棽畯?fù)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日:“沛公不先破關(guān)
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表椡踉S諾。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亡去不義亡:逃跑
B.足以當項王乎當:對等,比得上
C.自來謝項王謝:感謝
D.不如因善遇之因:趁著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秦王購之金千斤
B.誰為大王為此計者為擊破沛公軍
C.長于臣嘉為先言于秦王
D.人有大功而擊之伏尸而哭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活用形式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B.項伯殺人,臣活之
C.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D.常以身翼蔽沛公
10.下列對選段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良得知項伯密報后,第一時間來到劉邦面前,向他提出“誰為大王為此
計者”“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兩個問題,表現(xiàn)出作為謀臣把握分寸的能力和注
意技巧的意識。[B.劉邦本來是一個貪財好色之人,但是攻進咸陽之后,卻“財
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想收買人心而爭奪天下。
C.劉邦面對張良傳來的項伯密報,一連幾個“為之奈何”,一時間顯得手足無措,但
面對項伯時所表現(xiàn)出的一系列言行舉止又讓我們看到劉邦工于心計,善于隨機應(yīng)變的
一面。
D.劉邦借項伯向項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將軍至”“不敢倍德”,可見劉邦對項羽由衷
地尊敬。來到鴻門后的一番道歉之辭更可以看出他對項羽非常恭順、虔誠。
n.閱讀下面文言短文,翻譯劃線句子。(共6分)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
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本文選自《諸葛亮集》
(1)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3分)
(2)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3分)
第20題:文言文閱讀(19分)
論慎終(節(jié)選)
貞觀五年,太宗謂侍臣日:“自古帝王亦不能?;?,假令內(nèi)安,必有外擾。當
今遠夷率服,百谷豐稔,盜賊不作,內(nèi)外寧靜。此非朕一人之力,實由公等共相匡
輔。然安不忘危,治不忘亂,雖知今日無事,亦須思其終始。常得如此,始是可貴
也?!蔽赫鲗θ眨骸白怨偶簛?,元首股肱不能備具,或時君稱圣,臣即不賢,或遇賢
臣,即無圣主。今陛下明,所以致治。向若直有賢臣,而君不思化,亦無所益。天下
今雖太平,臣等猶未以為喜,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
貞觀六年,太宗謂侍臣日:“自古人君為善者,多不能堅守其事。漢高祖,泗
上一亭長耳,初能拯危誅暴,以成帝業(yè),然更延十數(shù)年,縱逸之敗,亦不可保。何以
知之?孝惠為嫡嗣之重,溫恭仁孝,而高帝惑于愛姬之子,欲行廢立,蕭何、韓信功
業(yè)既高,蕭既妄系,韓亦濫黜,自余功臣鯨布之輩懼而不安,至于反逆。君臣父子之
間悖謬若此,豈非難保之明驗也?朕所以不敢恃天下之安,每思危亡以自戒懼,用保
其終。”
貞觀九年,太宗謂公卿日:“端拱無為,四夷咸服,豈朕一人之所致,實賴諸公
之力耳!當思善始令終,永固鴻業(yè),子子孫孫,遞相輔翼。使豐功厚利施于來葉,令數(shù)
百年后讀我國史,鴻勛茂業(yè)粲然可觀,豈惟稱隆周、炎漢及建武、永平故事而已哉!”
房玄齡因進日:“陛下捅挹之志,推功群下,致理升平,本關(guān)圣德,臣下何力之有?惟
愿陛下有始有卒,則天下永賴?!碧谟秩眨骸半抻^古先撥亂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
武年三十三。但朕年十八便舉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為天子,此則武勝于
古也。少從戎旅,不暇讀書,貞觀以來,手不釋卷,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行之
數(shù)年,天下大治而風移俗變,子孝臣忠,此又文過于古也。昔周、秦以降,戎狄內(nèi)
侵,今戎狄稽題,皆為臣妾,此又懷遠勝古也。此三者,朕何德以堪之?既有此功業(yè),
何得不善始慎終耶!”
(節(jié)選白《貞觀政要卷十?論慎終》)
4.對于加點字下列各項中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A.自古帝王亦不能?;航袒?/p>
B.何以知之知:得出結(jié)論
C.朕端拱無為端拱:莊嚴臨朝,清簡為政
D.朕何德以堪之堪:忍受
5.下列對文言文知識的有關(guān)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輔佐帝王的
重臣,也指受寵的帝王近臣.
B.四夷,即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的合稱,對中國邊區(qū)文化較低各族的泛稱。
C.白始皇起,古代君主自稱為朕,“朕”意思是天下皆朕、皇權(quán)獨尊。
D.《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著的一部政論性史書。它是中國開明封建統(tǒng)治的
戰(zhàn)略和策略、理論和實踐的集大成。
6.下列對于文言文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善始易,善終難。做一件事情,開頭做好并不難,難的是堅持不懈,善始善終,治
理國家也是如此。
B.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創(chuàng)業(yè)初期,往往能夠勵精圖治;承平日久,便難免驕奢放縱,
導(dǎo)致敗亡。
C.唐太宗從漢高祖、漢惠帝等真正實例進行正面論述,進一步說明當權(quán)治國的人應(yīng)該
時刻居安思危。
D.國家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都臣服歸順了,不只是太宗一個人的能力,更加得益于各位大
臣的輔佐。
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天下今雖太平,臣等猶未以為喜,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5分)
(2)君臣父子之間悖謬若此,豈非難保之明驗也?(5分)
第21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題。(9分,每小題3分)
褚圻字溫理,九歲而孤,為叔父騾騎從事中郎隨所養(yǎng)。早有令譽,先達多以才器許
之。及長,美風儀,善占對,博學能屬文,詞義典實,不尚淫靡。陳天嘉
中,兼通直散騎常侍聘齊,還遷中書侍郎。
太建中,山陰縣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贓污免。陳宣宗謂中書舍人蔡景歷日:“稽陰大
邑,久無良宰,卿文土之內(nèi),試思其人?!本皻v進玲,帝日:“甚善,卿言與朕意
同?!蹦顺疥幜睢?h人張次的、王休達等與諸猾吏賄賂通奸,全丁大戶類多隱沒。
圻鎖次的等,具狀啟臺,宣帝手敕慰勞,并遣使助圻搜括,所出軍人八百余戶。時舍
人曹義達為宣帝所寵,縣人陳信家富,諂事義達,信父顯文恃勢橫暴。圻乃遣使執(zhí)顯
文,鞭之一百,于是吏人股栗。信后因義達諧玲,竟坐免官。圻在任歲余,守祿俸而
己,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縣境種蔬菜以自給?;蛞詢r非百里才,日:“吾委輸
課最,不后列城,除殘去暴,奸吏局踏。若謂其不能自潤脂膏,則如來命,以為不達
從政,吾未服也。”時人以為信然?;侍又釤o還裝,手書賜粟米二百斛,于是還
都。后累遷御史中丞。
價剛毅有膽決,善騎射。及為御史中丞,甚有直繩之稱。卒于官,皇太子親制志銘,
以表惟舊。所制章奏雜文二百余篇,皆切事理,由是見重于世。
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早有令譽令:美好
B、乃除山陰令除:免除官職
C、竟坐免官坐:因……獲罪
D、不堪自致致:奉養(yǎng)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因留縣境種蔬菜以自給因寄所托
B、乃除山陰令以其乃華山之陽名
之也
C、為叔父驟騎從事中郎隨所養(yǎng)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D、皇太子親制志銘,以表惟舊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10.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褚玲在山陰懲治了有財勢的不法之民,依法征兵役、勞役,并嚴懲了與皇帝
寵臣曹義達有密切關(guān)系的富民,使曹義達被免官。
B.褚價少年時就有很好的聲譽。成人后能廣泛地學習,文章寫得典雅充實,不
崇尚過分的華麗。后升任中書侍郎。
C.由于山陰有很多依仗財勢的不法之徒,他們賄賂勾結(jié)官吏做不法之事,蔡景
歷向陳宣宗推薦褚價任山陰縣令。
D.褚圻為官極清廉。因遭到非議,他如實申述自己能按標準辦理政事而不謀取
私利。后為御史中丞,受到人們稱贊。
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太建中,山陰縣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贓污免,高宗患之。(3
分)
譯:—
(2)高宗手敕慰勞,并遣使助玲搜括,所出軍民八百馀戶。(3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4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題:
第23題: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5—7題。(10分)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環(huán)境管理在企業(yè)發(fā)展中的作用研究
- 生產(chǎn)流程優(yōu)化基于數(shù)據(jù)的決策支持方案
- 珠寶鑒定與法律法規(guī)關(guān)系解析
- 安保安全措施方案
- 2023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九章 現(xiàn)在生活與化學9.4 化學物質(zhì)與健康第3課時 治病用的藥品、防范有害化學物質(zhì)、保護身體健康說課稿 科粵版
- Unit1 Making friends Part A Letters and sounds(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3 學習有方法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Unit 3 Fascinating parks Discover Useful Structures 說課稿 -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 《2 拉拉手交朋友》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2023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 三 分數(shù)除法 1分數(shù)除法第1課時 倒數(shù)的認識說課稿 西師大版
-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簡便計算》練習題(310題-附答案)
- 2024年河南省《輔警招聘考試必刷500題》考試題庫及答案【全優(yōu)】
- 地理標志培訓課件
- 2023行政主管年終工作報告五篇
- 2024年中國養(yǎng)老產(chǎn)業(yè)商學研究報告-銀發(fā)經(jīng)濟專題
- 培訓如何上好一堂課
- 高教版2023年中職教科書《語文》(基礎(chǔ)模塊)下冊教案全冊
- 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閱讀理解專項訓練16篇(含答案)
- 砌墻磚和砌塊檢測作業(yè)指導(dǎo)書
- 護理教學查房評分標準
- GB/T 23505-2017石油天然氣工業(yè)鉆機和修井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