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岫巖高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
2018-2019年岫巖高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
2018-2019年岫巖高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
2018-2019年岫巖高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
2018-2019年岫巖高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岫巖高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

(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題

①吳漢,字子顏,南陽宛人也。漢為人質厚少文,及得召見,遂見親信?建武二年,

封漢為廣平侯。

②明年春,圍蘇茂于廣樂,周建招聚十余萬人救廣樂。漢將輕騎迎與之戰(zhàn),不利、墮

馬傷膝,還營。諸將謂漢曰:“大敵在前而公傷臥,眾心懼矣?!睗h乃勃然裹創(chuàng)而

起,椎牛饗士,令軍中日:“今日封侯之秋,諸君勉之!”于是軍士激怒,人倍其氣。

旦日,齊鼓而進,建軍大潰。時鬲縣五姓共逐守長,據城而反。諸將爭欲攻之,漢不

聽,曰:“使鬲反者,皆守長罪也。敢輕冒進兵者斬!”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長,而使

人謝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歸降。

③明年,賊率五萬余人夜攻漢營,軍中驚亂,漢堅臥不動,有頃乃定。即夜發(fā)精兵出

營突擊,大破其眾。十二年春,漢乃進軍攻廣都,拔之。遣輕騎燒成都市橋。帝戒漢

曰:“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勿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疲,乃可

擊也?!睗h乘利進逼成都,阻江北為營,使劉尚將萬余人屯于江南。帝聞大驚,讓漢

曰:"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悖亂!與尚別營,事有緩急,不復相及。”詔書未

到。謝豐、袁吉將眾十許萬攻漢,使別將將萬余人劫劉尚,令不得相救。漢與大戰(zhàn)一

日,兵敗,走入壁。漢乃召諸將厲之曰:“欲潛師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敗之

機,在此一舉?!庇谑嵌鄻溽ζ?,使煙火不絕,夜銜枚引兵與劉尚合軍,豐等不覺。

④明日,漢悉兵迎戰(zhàn),遂大破之。漢從征伐,諸將見戰(zhàn)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

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漢嘗出征,妻子在后買田業(yè)漢還,讓之

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及薨,賜謚曰“忠侯”。

(選自《后漢書?吳漢

傳》,有刪節(jié))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諸將爭欲攻之,漢不聽聽:準許

B.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迫:逼迫

C.大戰(zhàn)一日,兵敗,走入壁壁:營壘

D.或多惶懼,失其常度度:考慮

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吳漢激勵士氣的一組是()(3分)

①勃然裹創(chuàng)而起,椎牛饗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諸君勉之

③軍士激怒,人倍其氣④敢輕冒進兵者斬

⑤漢乘利進逼成都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

A.①③⑥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⑤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漢從馬上摔落傷了膝蓋,撤回營帳。將領們提出,大敵當前,主帥因傷而臥,會

使軍中產生恐懼心理,吳漢立刻接受了他們的意見。

B.吳漢面對五萬多敵人趁夜進攻、軍中驚恐混亂的情況,處變不驚,鎮(zhèn)定自若,堅臥

不動。他的這一做法,一會兒便穩(wěn)定了隊伍。

C.吳漢沒有聽從皇帝告誡,以致落敗。他吸取教訓,在與劉尚的隊伍會合后,樹起許

多旗幟,不熄煙火,蒙騙敵人,終于轉敗為勝。

D.吳漢具有樸實淳厚的品質,對家人的要求也很嚴格。他外出打仗時,妻兒曾經在家

購買田產,吳漢回來后,責備了他們。

1L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①及得召見,遂見親信。(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潛師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悖亂(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題:本大題共7題,共3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個“口”是為考查而設),完成8?12題。

劉觀傳

劉觀,雄縣人。洪武十八年進士。授太谷縣丞,口薦擢監(jiān)察御史。三十年遷署左僉都

御史。坐事下獄,尋釋。出為嘉興知府,丁父憂去。

永樂元年,擢云南按察使,未行,拜戶部右侍郎。二年調左副都御史。時左都御史陳

瑛殘刻,右都御史吳中寬和,觀委蛇二人間,務為容悅。四年,北京營造宮室,觀奉

命采木浙江,未幾還。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觀馳傳往,散遣采木軍民。六年,鄭

賜卒,擢禮部尚書。十二月與刑部尚書呂震易官。坐事口皇太子譴責。帝在北京聞之

以大臣有小過不宜遽折辱特賜書諭太子。八年,都督僉事費琳討涼州叛羌,命觀贊軍

事。還,坐事,謫本部吏。十三年還職,改左都御史。十五年督浚河漕。十九年命巡

撫陜西,考察官吏。

仁宗嗣位,兼太子賓客,旋加太子少保,給二俸。時大理少卿弋謙數言事,帝厭口繁

瑣。尚書呂震、大理卿虞謙希旨劾奏,觀復令十四道御史論其誣妄,以是為輿論所

鄙。

時未有官妓之禁。宣德初,臣僚宴樂,以奢相尚,歌妓滿前。觀私納賄賂,而諸御史

亦貪縱無忌。三年六月朝罷,帝召大學士楊士奇、楊榮至文華門,諭曰:“祖宗時,

朝臣謹飭。年來貪濁成風,何也?”士奇對曰:“永樂末已有口,今為甚耳?!睒s

曰:“永樂時,無逾方賓。”帝問:“今日誰最甚者?”榮對曰:“劉觀?!庇謫?

“誰可代者?”士奇、榮薦通政使顧佐。帝乃出觀視河道,以佐為右都御史。于是御

史張循理等交章劾觀,并其子輻諸贓污不法事。帝怒,逮觀父子,以彈章示之。觀疏

辨。帝益怒,出廷臣先后密奏,中有枉法受贖至千金者。觀引伏,遂下錦衣衛(wèi)獄。明

年將置重典。士奇、榮乞貸其死。乃謫輻戍遼東,而命觀隨往,觀竟客死。七年,士

奇請命風憲官考察奏罷有司之貪污者,帝曰:“然。向使不罷劉觀,風憲安得

肅?!保ㄟx自《明史》)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還,坐事,謫本部吏坐:因……犯罪

B.以佐為右都御史以:把

C.遂下錦衣衛(wèi)獄獄:監(jiān)獄

D.以是為輿論所鄙鄙:鄙視

9.下列詞語按次序填入文中口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1)口薦擢監(jiān)察御史(2)坐事口皇太子譴責

(3)帝厭口繁瑣(4)永樂末已有口

A.為、而、之、矣B.以、為、其、之

C.以、為、而、其D.以、為、乎、也

10.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帝在北京/聞之以大臣有小過/不宜遽折辱特賜書/諭太子

B.帝在北京聞之/以大臣有小過/不宜遽折辱/特賜書諭太子

C.帝在北京聞之/以大臣有小過不/宜遽折辱特/賜書諭太子

D.帝在北京/聞之以大臣有小/過不宜遽折辱特賜書/諭太子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觀出任嘉興知府,因父母去世,守喪去職。

B.明仁宗繼位后,劉觀兼任太子賓客,隨即又加大理寺少卿,給兩份俸祿。

C.御史張循理等人上奏章彈劾劉觀,宣宗大怒,下令逮捕劉觀父子,拿出彈劾的奏章

給他看,他立即認罪了。

D.劉觀父子入獄后,本來要處以極刑,楊士奇、楊榮請求免其一死,于是將劉輻謫戍

遼東,劉輻獨自客死遼東。

12.根據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①時左都御史陳瑛殘刻,右都御史吳中寬和,觀委蛇二人間,務為容悅。(4分)

譯文:

②觀奉命采木浙江,未幾還。(3分)

譯文:

(2)楊士奇和楊榮等所說的“年來貪濁成風”,其具體表現有哪些?(3分)

答:

第3題:文言文閱讀(16分)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

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繾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

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

東道主,行李之往,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

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

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

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

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4、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夜繾而出夜:在夜間

B.敢以煩執(zhí)事敢:敬詞,此處也可譯為“冒昧地”

C.夫晉,何厭之有厭:討厭

D.與鄭人盟盟:建立同盟

5、燭之武不去勸說晉侯,而去勸說秦伯的主要原因是()。2分

A.秦國遠晉國近,故用遠交近攻的策略

B.秦國強大,如被說服,晉國就無能為力了

C.晉文公侵略野心大,還是秦穆公寬宏大量

D.主要矛盾在晉、鄭之間,而不在秦、鄭之間

6、下列判斷錯誤的一項是()。2分

A.“夜繾而出”這一細節(jié)描寫,表現了燭之武不顧個人安危,夜見秦君,拯救于危

難之中的義勇精神。

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說明不滅鄭對秦國有

利。

C.“朝濟而夕設版焉”,是說晉文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設計好了防御工事。

D.“若不闕秦,將焉取之?”說明秦、晉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利益沖突。

7、翻譯

(1)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4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6分)

第4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0小題。

黃蓋傳

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初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孫堅舉義兵,蓋從之。堅

南破山賊,北走董卓,拜蓋別部司馬。堅薨,蓋隨策及權,撮①甲周旋,蹈刃屠城。

諸山越不賓,有寇難之縣,輒用蓋為守長。石城縣吏,特難檢御,蓋乃署兩

掾,分主諸曹。教曰:“令長不德,徒以武為官,不以文吏為稱。今賊寇未平,有軍

旅之務,一以文書委付兩掾,當檢攝諸曹,糾搠②謬誤。兩掾所署,事入諾出。若有

奸欺,終不加以鞭杖,宜各盡心,無為眾先?!背踅圆劳?,夙夜恭職;久之,吏以蓋

不視文書,漸容人事。蓋亦嫌外懈怠,時有所省,各得兩掾不奉法數事。乃悉請諸掾

吏,賜酒食,因出事詰問。兩掾辭屈,皆叩頭謝罪。蓋曰:“前已相敕,終不以鞭杖

相加,非相欺也?!彼鞖⒅?h中震栗。后轉春谷長,尋陽令。凡守九縣,所在平

定。遷丹楊都尉,抑強扶弱,山越懷附。

蓋姿貌毅嚴,善于養(yǎng)眾,每所征討,士卒皆爭為先。建安中,隨周瑜拒曹公于

赤壁,建策火攻,語在《瑜傳》。拜武鋒中郎將。武陵變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

太守。時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敵,因開城門,賊半入,乃擊之。斬首數百,余皆奔

走,盡歸邑落。誅討魁帥,附從者赦之。自春訖夏,寇亂盡平。諸幽巴、醴、由、誕

邑侯君長,皆改操易節(jié),奉禮請見,郡境遂清。后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蓋又平

討。加偏將軍,病卒于官。

蓋當官決斷事無留滯國人思之及權踐昨追論其功賜子柄爵內侯。

(選自陳壽《三國志?吳書十》,有刪節(jié))

注釋:①摸:huan,穿。②施:ti,挑出,揭發(fā)。

1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察孝廉,辟公府辟:征召

B.諸山越不賓賓:成為賓客

C,初皆怖威,夙夜恭職夙:早

D.自春訖夏,冠亂盡平訖:通“迄”,到

19.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蓋當官決斷事無留滯國人思之及權踐昨追論其功賜子柄爵內侯

A.蓋當官/決斷事/無留滯/國人思之/及權踐昨/追論其功/賜子柄爵內侯

B.蓋當官/決斷事/無留滯/國人思之及權/踐昨追論其功/賜子柄爵內侯

C.蓋當官決斷/事無留滯/國人思之/及權踐昨/追論其功/賜子柄爵內侯

D.蓋當官決斷/事無留滯/國人思之及權/踐昨追論其功/賜子柄爵內侯

20.下列各句對原文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黃蓋治理石城縣,對官吏要求嚴格,先禮后兵,言出必行,處罰有據,收到奇

效。

B.黃蓋外表雖嚴肅剛毅,但他善于關心照顧士兵,因此每次征戰(zhàn),士兵都奮勇爭

先。

C.武陵蠻夷叛亂時,黃蓋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巧用妙計而取勝,體現了他有勇有

謀。

D.黃蓋在赤壁之戰(zhàn)中建議周瑜采取火攻,并利用苦肉計,結果火燒赤壁,大敗曹

操。

21.翻譯下列4個句子(每句5分共計20分)

(1)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連逮,唯貞獨不坐。(5分)

(2)府長史周確新除都官尚書,請貞為讓表,后主覽而奇之。(5分)

(3)誠使人君不貴珠玉,唯務耕桑,則百姓既足,君孰與不足?。?分)

(4)乃使其從者衣褐,坯其璧,從回道亡,歸璧于趙。(5分)

第5題:閱讀《勸學》和《師說》中的選段,完成下列16—19題。(共18分,每小題

3分)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

學》)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

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

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

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

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ā稁熣f》)

16.下列文言句中加線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參省乎己(檢驗反?。┙裰娙耍ㄔS多人)

B.而聞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類)

C.而恥學于師(以……為恥)而絕江河(橫渡)

D.非能水也(游水)其工圣人也亦遠矣(低于)

17.下列句中加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B.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其皆出于此乎?

C.非能水也,面絕江河小學面大遺

D.王其身也,則恥師焉而恥學王師

18.下列對原文分析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A.韓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從師學習時,同時把他們與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的不齒相

師作對比。

B.韓愈認為“句讀之師”與“傳道解惑之師”是有區(qū)別的,前者“小”而后者

“大”。

C.《勸學》選段中用喻證法論證了要學習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師說》選文中用了對

比法論證“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的現象和原因。

D.荀子認為學習者要“善假于物”,韓愈強調要“從師而學”,從某種意義上講,

“從師而學”也是一種“善假于物”。

19.文言文翻譯(共9分)

(1)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譯: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譯:

(3)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譯:

第6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10分)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口:“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

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

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

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

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日:“吾

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

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

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攜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

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

今得聞教?!彼熳载?。

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

之。

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

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為裝遣荊軻。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

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武陽為副。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日:“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

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日:“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

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fā)。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顧計不知所出耳顧:回頭看。

B.臣左手把其袖把:握,抓住。

C.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深:刻毒。

D.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皆為戮沒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B.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

C.秦之遇將軍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D.今日往而不反者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小題3】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1)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2)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第7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T1題。(9分,每小題3分)

褚瑜字溫理,九歲而孤,為叔父騾騎從事中郎隨所養(yǎng)。早有令譽,先達多以才器許

之。及長,美風儀,善占對,博學能屬文,詞義典實,不尚淫靡。陳天嘉

中,兼通直散騎常侍聘齊,還遷中書侍郎。

太建中,山陰縣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贓污免。陳宣宗謂中書舍人蔡景歷曰:“稽陰大

邑,久無良宰,卿文士之內,試思其人?!本皻v進玲,帝曰:“甚善,卿言與朕意

同?!蹦顺疥幜???h人張次的、王休達等與諸猾吏賄賂通奸,全丁大戶類多隱沒。

價鎖次的等,具狀啟臺,宣帝手敕慰勞,并遣使助價搜括,所出軍人八百余戶。時舍

人曹義達為宣帝所寵,縣人陳信家富,諂事義達,信父顯文恃勢橫暴。雄乃遣使執(zhí)顯

文,鞭之一百,于是吏人股栗。信后因義達諧圻,竟坐免官。玲在任歲余,守祿俸而

己,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縣境種蔬菜以自給?;蛞粤岱前倮锊?,曰:“吾委輸

課最,不后列城,除殘去暴,奸吏局踏。若謂其不能自潤脂膏,則如來命,以為不達

從政,吾未服也?!睍r人以為信然。皇太子知玲無還裝,手書賜粟米二百斛,于是還

都。后累遷御史中丞。

玲剛毅有膽決,善騎射。及為御史中丞,甚有直繩之稱。卒于官,皇太子親制志銘,

以表惟舊。所制章奏雜文二百余篇,皆切事理,由是見重于世。

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早有令譽令:美好

B、乃除山陰令除:免除官職

C、竟坐免官坐:因……獲罪

D、不堪自致致:奉養(yǎng)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因留縣境種蔬菜以自給因寄所托

B、乃除山陰令以其乃華山之陽名

為叔父騾騎從事中即隨所養(yǎng)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D、皇太子親制志銘,以表惟舊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10.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褚玲在山陰懲治了有財勢的不法之民,依法征兵役、勞役,并嚴懲了與皇帝

寵臣曹義達有密切關系的富民,使曹義達被免官。

B.褚圻少年時就有很好的聲譽。成人后能廣泛地學習,文章寫得典雅充實,不

崇尚過分的華麗。后升任中書侍郎。

C.由于山陰有很多依仗財勢的不法之徒,他們賄賂勾結官吏做不法之事,蔡景

歷向陳宣宗推薦褚玲任山陰縣令。

D.褚圻為官極清廉。因遭到非議,他如實申述自己能按標準辦理政事而不謀取

私利。后為御史中丞,受到人們稱贊。

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太建中,山陰縣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贓污免,高宗患之。(3

分)

譯:—

(2)高宗手敕慰勞,并遣使助圻搜括,所出軍民八百馀戶。(3分)

譯:—

(3)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4分)

譯:—

第8題: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2—15題。(13分)

馬伶?zhèn)?/p>

[清]侯方域

馬伶者,金陵梨園部也。金陵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當太平盛時,人易為

樂,其士女之間桃葉渡、游雨花臺者,趾相錯也。梨園以技鳴者,無論數十輩,而其

最著者二:曰興化部,日華林部。

一日,新安賈合兩部為大會,遍征金陵之貴客文人,與夫妖姬靜女,莫不畢集。列興

化于東肆,華林于西肆,兩肆皆奏《鳴鳳》,所謂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

墜疾徐,并稱善也。當兩相國論河套,而西肆之為嚴嵩相國者曰李伶,東肆則馬伶。

坐客乃西顧而嘆,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復東。未幾更進則東肆不復能終

曲詢其故蓋馬伶恥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興化部

又不肯輒以易之,乃竟輟其技不奏,而華林部獨著。

去后且三年,而馬伶歸,遍告其故侶,請于新安賈曰:“今日幸為開宴,招前日賓

客,愿與華林部更奏《鳴鳳》,奉一日歡?!奔茸?,已而論河套,馬伶復為嚴嵩相國以

出。李伶忽失聲,匍匐前稱弟子。興化部是日遂凌出華林部遠甚。

其夜,華林部過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無以易李伶。李伶之為嚴相國至

矣,子又安從授之而掩其上哉?"馬伶曰:“固然,天下無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

授我。我聞今相國昆山顧秉謙者,嚴相國傍也。我走京師,求為其門卒三年,日侍昆

山相國于朝房,察其舉止,聆其語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為師也?!比A林部相與羅

拜而去。

馬伶名錦,字云將,其先西域人,當時猶稱馬回回云。

侯方域曰:異哉!馬伶之自得師也。夫其以李伶為絕技,無所于求,乃走事昆山,見

昆山猶之見分宜也;以分宣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嗚乎!恥其技之不若,而去數千

里,為卒三年,倘三年猶不得,即猶不歸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須問耶?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日幸為開宴幸:希望

B.奉一日歡奉:敬獻

C.華林部過馬伶曰過:責備

D.子又安從授之而掩其上哉掩:蓋過

13.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梨園以技鳴者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

B.①而華林部獨著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C.①日侍昆山相國于朝房②而君幸于趙王

D.①乃走事昆山②無傷也,是乃仁術也

14.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當時金陵戲班技藝有名的大略有幾十個,名氣最大的是興化班和華林班。有

一次新安商人會合這兩個戲班舉行大會演,同時演出《鳴鳳記》。

B.兩個戲班的演唱都受到稱贊。后來華林班的李伶由于飾演嚴嵩技藝高妙而吸

引了大量觀眾,而興化班的馬伶為此感到羞愧,演出完畢化裝逃走。

C.將近三年后馬伶歸來,他請新安商人再與華林班會演《鳴鳳記》。這次演出

馬伶飾演嚴嵩技高李伶,興化班的演出也超過了華林班。

D.馬錦為演好“奸相”嚴嵩,遂入當朝宰相顧秉謙府為仆三年,技藝大進,充

分表現了他不甘失敗、不怕吃苦、對藝術精益求精的精神。

15.用斜線(/)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4分)

未幾更進則東肆不復能終曲詢其故蓋馬伶恥出李伶下己易

衣遁矣。

第9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左忠毅公傳

左光斗,字共之,南直隸桐城人。舉萬歷丁未進士,選授浙江道御史。天啟初,與給

事中楊漣俱以清直敢言負重望,每國家有大議,公卿大臣輒問光斗、漣云何。兩人公

忠一體,有所舉劾,必潞而后行,權貴人皆凜凜畏之,一時海內有道高名之士皆從之

游,而小人之趨利貪權勢者皆弗之便也。巡視屯田水利,上書言國家倚漕東南不可

恃。光斗親巡行阡陌,督官吏,教民種植桑麻蒿秸,仿佛江南。神宗不豫,太監(jiān)劉

朝、魏忠賢矯太子令,光斗封還不啟。又奏太監(jiān)陳登奪民籽粒,壞屯政,且請蠲十三

場逋租,民咸復業(yè)焉。尋又督學畿輔,光斗能知人,往往所取士能預決其得失利鈍,

后皆卒如其言,無一爽者。光斗念天下承平久,人不知兵,而疆場多敵,每行部輒較

諸生射,奏開屯學,又奏開武學。光斗多諳朝廷典故,而留心于當世之事,慨然以天

下自任。光宗崩,太監(jiān)魏忠賢專國命,其黨崔呈秀、魏廣微尤用事。御史崔呈秀,初

巡接淮揚,賊累巨萬,高攀龍劾之,遂父事忠賢,魏大中亦劾大學士魏廣微,兩人教

忠賢逮殺漣、光斗等。會楊漣奏忠賢二十四罪,于是忠賢罷兩人官而逐之。廣微嗾忠

賢劫光斗裝以逮忠賢不應己而覘光斗就道惟褪被而已廣微私自喜日幸未劫也故事,御

史巡視屯田,屯吏饋金數百,御史受之以為常。光斗獨卻不受,諸御史皆慚且恚,至

是誣奏之。忠賢矯旨,遣堤騎逮光斗、漣入京考鞠,后殺光斗于獄。先是光斗在獄,

出片紙寄其家日:“辱極,污極,痛極,死矣!死矣!如二親何?愿以此報天子,報

二祖列宗?!笔菤q天啟五年七月也。閱二年,烈皇帝立,誅魏忠賢等,贈光斗右副都

御史,予祭葬,謚忠毅。

(

節(jié)選自《戴名世集》)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選授浙江道御

史道:古代行政區(qū)

劃名。

B.神宗不豫,太監(jiān)劉朝、魏忠賢矯太子令不豫:沒有預料到

C.尋又督學畿

輔畿輔:京城

附近地區(qū)

D.遣堤騎逮光斗、漣入京考鞠考:通

“拷”,拷打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廣微嗾忠賢劫光斗/裝以逮忠賢/不應/己而覘光斗/就道惟樓被而已/廣微私自

喜曰/幸未劫也/

B.廣微嗾忠賢劫光斗裝以逮/忠賢不應/已而覘光斗就道/惟樓被而已/廣微私自喜

曰/幸未劫也/

C.廣微嗾忠賢劫光斗/裝以逮忠賢/不應/已而覘光斗就道/惟樓被而已/廣微私自

喜日/幸未劫也/

D.廣微嗾忠賢劫光斗裝以逮/忠賢不應/己而覘光斗/就道惟褪被而已/廣微私自喜

曰/幸未劫也/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左光斗清直敢言,震懾權貴。他與楊漣二人擔負重望,彈劾不法,抗拒閹黨;他檢

舉太監(jiān)陳登侵奪百姓糧食、破壞屯田措施的不法行為。

B.左光斗心憂社稷,防患未然。天下太平日久,邊境又值多事之秋,因此他在地方視

察時鼓勵軍事教育,并上奏啟動對屯田軍民講習耕戰(zhàn),又上奏開設軍事學校。

C.左光斗發(fā)展農業(yè),重視民生。他親自巡察田間,督責官吏,并引導百姓種植桑麻蒿

秸等作物。又請求免除十三場的欠租,當地百姓都得以恢復本業(yè)。

D.左光斗清廉被誣,慘死獄中。魏廣微借左光斗擔任御史巡視屯田時潔身自好,沒有

依照舊例接受屯吏的贈金而遭到其他御史的忌恨之機,誣陷其下獄,致使左光斗慘死

獄中。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一時海內有道高名之士皆從之游,而小人之趨利貪權勢者皆弗之便也。

譯文:

(2)光斗能知人,往往所取士能預決其得失利鈍,后皆卒如其言,無一爽者。

譯文:

第10題:

第11題:閱讀下面的課內文段,完成9?11題(9分):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

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

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

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

晝夜勤作息,伶偌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妾

有繡腰襦,蕨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

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時時為

安慰,久久莫相忘!”

9.下列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及時相遣歸相:互相B.終老不復取取:取代

C.謝家來貴門謝:感謝D.會不相從許會:一定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時時為安慰三歲為婦B.府吏得聞之朝搴毗之木蘭兮

C.何敢助婦語何以解憂D.吾今旦報府洵美且異

11.下列語句中句式與其它各句不一樣的是()(3分)

A.汝是大家子B.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

C.為仲卿母所譴D.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第12題:閱讀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文字,完成7—10題。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

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

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

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

誕,齊彭殛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

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7.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信可樂也信:相信

B.雖趣舍萬殊趣:同“取”

C.終期于盡期:至、及

D.修短隨化修短:長短,這里指壽命的長短

8.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當其欣于所遇/而君幸于趙王

B.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C.已為陳跡/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D.夫人之相與/耳得之而為聲

9.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著眼“死生”二字行文。

B.選文第二段,承上文“樂”字而來,談“欣”,談“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然后急轉,談得意總有盡頭,人生總有盡頭,從而導出本文正題“死生'二字。

C.轉入“死生”這一正題后,作者否定了在當時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場的莊子的“一死

生”“齊彭殛”的觀點,很有積極意義。

D.文章結尾處,作者以曠達的話作結,有無窮逸趣。

10.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3分)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殛為妄作。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7題。

張汝明,字舜文,世為廬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學,刻意屬文,下筆輒千百言。

入太學,有聲一時。國子司業(yè)黃隱將以子妻之,汝明約無飾華侈,協(xié)力承親歡,然后

受室。

登進士第,歷衛(wèi)真、江陰、宜黃、華陰四縣主簿,杭州司理參軍,亳州鹿邑丞。母病

疽,更數醫(yī)不效,汝明刺血調藥,傅之而愈。江陰尉貧且病,市物不時予直,部使者

欲繩以法。汝明為鬻橐中裝,代償之。華陰修岳廟,費鎮(zhèn)財窘,令以屬汝明。汝明嚴

與為期.,民德其不擾,相與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廟非典祀、妖巫憑以惑眾者,則

毀而懲其人。滯州縣二十年,未嘗出一語干進,故無薦者。

大觀中,或言其名,召置學制局,預考貢士,去取皆有題品。值不悅者誣以背王氏

學,詔究其事,得所謂《去取錄》,徽宗覽之日:“考校盡心,寧復有此?”特改宣教

郎。耀監(jiān)察御史。嘗攝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權,以蔡京為首。帝獎其

介直。京頗憚之,徙司門員外郎,猶虞其復用,力排之,出通判寧化軍。地界遼,文

移數往來,汝明名觸其諱,遼以擻暴于朝。安撫使問故,眾欲委罪于吏,汝明日:

“詭辭欺君,吾不為也。”田法行,受牒按境內。時主者多不親行,汝明使四隅日具

官吏所至,而躬臨以閱實,雖雨雪不渝,以敵吏不得通賄謝。

晚知岳州,屬邑得古編鐘,求上獻。汝明日:“天子命我以千里,懼不能仰承德意,

敢越職以幸賞乎?”汝明事親孝,執(zhí)喪,水漿不入口三日,日飯脫粟,飲水,無醯鹽

草木之滋。浸病贏,行輒踣。

汝明學精微,研象數,貫穿經史百家,所著書不蹈襲前人語,有《易索書》《張子卮言》

《大究經》傳于世。

(節(jié)選自《宋史?張汝明傳》)

4.對下列句子宏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入太學,有聲一時聲:聲望

B.更數醫(yī)不效效:見效

C.猶虞其復用虞:擔憂

D.田法行,受牒按境內。按:根據

5.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部表現張汝明盡職盡責的一組是(3

分)()

①為鬻橐中裝,代償之②未嘗出一語于進

③預考貢士,去取皆有題品④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權

⑤躬臨以閱實,雖雨雪不渝⑥懼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職以幸賞乎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張汝明勤奮好學,學問精深。寫文章時動不動就下筆千言,對經史百家融會貫通,

著書立說有自己獨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傳后世。

B.張汝明為人正直,不懼權貴。當上殿中侍御史不久,就彈劾以蔡京為首的賣恩攬權

行為,最終受到蔡京排擠,出任寧化軍通判。

C.張汝明為官清廉。主政岳州時,屬地有人請求把得到的古代編鐘獻給他,他斷然拒

絕,認為自己應該恪守職分對得起皇上的恩德。

D.張汝明非常孝順。母親生了毒瘡,他用自己的血親自調藥,治好了母親的病。為親

人服喪時,三天不吃不喝,后來也僅吃點糙米。

7.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江陰尉貧且病,市物不時予直,部使者欲繩以法。(5分)

(2)安撫使問故,眾欲委罪于吏,汝明日:“詭辭欺君,吾不為也?!保?分)

第14題:文言文閱讀(19分)

吳漢,字子顏,南陽宛人也。漢為人質厚少文,及得召見,遂見親信。建武二

年,封漢為廣平侯。明年春,圍蘇茂于廣樂,周建招聚十余萬人救廣樂。漢將輕騎迎

與之戰(zhàn),不利,墮馬傷膝.還營。諸將謂漢日:“大敵在前而公傷臥,眾心懼矣?!?/p>

漢乃勃然裹創(chuàng)而起,椎牛饗士,令軍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諸君勉之!”于是軍士激

怒,人倍其氣。旦日,齊鼓而進,建軍大潰。時鬲縣五姓共逐守長,據城而反。諸將

爭欲攻之,漢不聽,曰;“使鬲反者,皆守長罪也。敢輕冒進兵者斬!”乃移檄告郡,

使收守長,而使人謝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歸降。明年,賊率五萬余人夜攻漢營,

軍中驚亂,漢堅臥不動,有頃乃定。即夜發(fā)精兵出營突擊,大破其眾。十二年春.漢

乃進軍攻廣都,拔之。遣輕騎燒成都市橋。帝戒漢曰:“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勿與爭

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疫乃可擊也。“漢乘利進逼成都,阻江北為營,使劉尚

將萬余人屯于江南。帝聞大驚。讓漢日:“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悖亂!與尚別

營,事有緩急,不復相及?!痹t書未到。謝豐、袁吉將眾十許萬攻漢,使別將將萬余

人劫劉尚,令不得相救。漢與大戰(zhàn)一日,兵敗,走入壁。漢乃召諸將厲之曰:“欲潛

師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敗之機,在此一舉。”于是多樹幡旗,使煙火不絕,夜

銜枚引兵與劉尚合軍,豐等不覺。明日,漢悉兵迎戰(zhàn),遂大破之。漢從征伐,諸將見

戰(zhàn)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漢嘗出征,

妻子在后買田業(yè)。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及薨,賜

謚曰忠侯。

(選自《后漢

書?吳漢傳》,有刪節(jié))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將爭欲攻之,漢不聽聽:準許

B.或多惶懼,失其常度度:考慮

C.大戰(zhàn)一日,兵敗,走入壁壁:營壘

D.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迫:逼近

5.對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一項是

A.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勿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疫'乃可擊也

B.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勿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疫、乃可擊也

C.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勿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疫'乃可擊也

D.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勿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疫乃可擊也

帝戒漢日:“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勿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

疲,乃可擊也?!?/p>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漢從馬上摔落傷了膝蓋,撤回營帳。將領們提出,大敵當前,主帥因傷而臥,會

使軍中產生恐懼心理,吳漢立刻接受了他們的意見。

B.吳漢面對五萬多敵人趁夜進攻、軍中驚恐混亂的情況.處變不驚,鎮(zhèn)定自若,堅臥

不動。他的這一做法,一會兒便穩(wěn)定了隊伍。

C.吳漢具有樸實淳厚的品質,對家人的要求也很嚴格。他外出打仗時,妻兒曾經在家

購買田產,吳漢回來后,責備了他們。

D.吳漢沒有聽從皇帝告誡.以致落敗。他吸取教訓,在與劉尚的隊伍會合后,樹起許

多旗幟,不熄煙火,蒙騙敵人,終于轉敗為勝。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悖亂!與尚別營,事有緩急,不復相及(5分)

(2)漢乃召諸將厲之曰:“欲潛師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敗之機,在此一舉。”

(5分)

第15題:文言文閱讀(16分)

圮(y。上老人

良①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圮②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圮下,顧謂良

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

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

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绷家蚬种蛟唬?/p>

“諾?!蔽迦掌矫?,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

“后五日早會?!蔽迦针u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后,何也?"去,曰:

“后五日復早來?!蔽迦?,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背鲆痪?/p>

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

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

注釋:

(1).下邳(pl)圮(yi)上:下邳,地名,在今江蘇邳縣南;圮,橋。

(2).長跪:挺身跪著。

(3).里所:所即“許",一里左右。

(4).一編書:一冊書。古代文字書寫在竹簡上,用皮條或繩子編聯(lián)在一起,故叫

“編”。

(5).《太公兵法》:相傳為姜太公所作的兵書。

1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衣褐,至良所地方

B、顧謂良曰回頭看

C、后十年,興高興

D、怒日:與老人期約定

20.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良業(yè)為取履制菱荷以為衣兮

B、無他言,不復見君既若見錄

C、良殊大驚,隨目之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D、良愕然,欲毆之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

2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10分)

A.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3分)

B、日:“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保?分)

C、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