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市重點中學2025屆物理高一上期末綜合測試試題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jié)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jiān)考員收回。一、選擇題:(1-6題為單選題7-12為多選,每題4分,漏選得2分,錯選和不選得零分)1、關(guān)于力分解,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一個力不可能分解成兩個大小都比它大的力B.一個力不可能分解成兩個大小都與它相等的力C.一個力只要按照兩個確定的方向去分解一定能得到確定的解D.一個力只要按照兩個確定的大小去分解一定能得到確定的解2、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球a以初速度v0運動,同時在它的正上方有一小球b也以初速度v0沿同一方向水平拋出,并落于c點,則()A.兩球同時到達c點 B.小球a先到達c點C.小球b先到達c點 D.不能確定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坐地日行八萬里”的地球可以視作質(zhì)點B.建立質(zhì)點概念的物理方法是理想模型法C.古代“刻舟求劍”故事中,刻舟求劍者的錯誤在于錯選了參考系D.第4
s末和第5
s初指同一時刻,在時間軸上二者對應(yīng)同一點4、如圖所示,甲同學用手拿著一把長50cm的直尺,并使其處于豎直狀態(tài);乙同學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線位置做抓尺的準備.某時刻甲同學松開直尺,直尺保持豎直狀態(tài)下落,乙同學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為20cm;重復以上實驗,乙同學第二次用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為10cm.直尺下落過程中始終保持豎直狀態(tài).若從乙同學看到甲同學松開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時間叫“反應(yīng)時間”,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若將尺子上原來的長度值改為對應(yīng)的“反應(yīng)時間”值,則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測出“反應(yīng)時間”B.若某同學的“反應(yīng)時間”大于0.4s,則用該直尺將無法用上述方法測量他的“反應(yīng)時間”C.乙同學第一次抓住直尺的瞬間,直尺的速度約為4m/sD.乙同學第一次“反應(yīng)時間”比第二次長5、甲乙兩輛汽車都從靜止出發(fā)做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方向一直不變。在第一段時間間隔內(nèi),兩輛汽車的加速度大小不變,汽車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兩倍;在接下來的相同時間間隔內(nèi),汽車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為原來的兩倍,汽車乙的加速度大小減小為原來的一半。則甲、乙兩車各自在這兩段時間間隔內(nèi)走過的總路程之比為()A1:3 B.3:5C.5:7 D.7:96、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木塊在拉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由靜止開始做直線運動。已知木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F(xiàn)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重力加速度為g,那么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A.μmg B.C. D.7、質(zhì)量分別為M和m的物塊形狀大小均相同,將它們通過輕繩跨過光滑定滑輪連接,如圖甲所示,繩子平行于傾角為α的斜面,M恰好能靜止在斜面上,不考慮M、m與斜面之間的摩擦。若互換兩物塊位置,按圖乙所示放置,然后釋放M,斜面仍保持靜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輕繩的拉力等于Mg B.輕繩的拉力等于mgC.M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D.M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其重心一定在其幾何中心B.推翻“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個觀點的物理學家是牛頓C.在國際單位制中,力學中的三個基本單位是N、m、sD.以蛋擊石,結(jié)果是蛋破了,這是因為石頭對蛋的作用力大于蛋對石頭的作用力9、在傾角為的光滑斜面上有兩個用輕彈簧連接的物塊A和B,它們的質(zhì)量分別為3m和2m,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C為一固定擋板,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用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拉物塊A使之沿斜面向上運動,當B剛要離開C時,A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大小為a,則A.物體A始終做勻加速運動B.從靜止到B剛離開C的過程中,彈簧的彈力先減小后增大C.從靜止到B剛離開C的過程中,A運動的距離為D.恒力F的大小為10、一個物體以初速度從斜面底端開始沿斜面上滑,到達最高點后又返回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大小為,物體和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處處為μ,斜面傾角為θ,上滑時加速度大小為,下滑時加速度大小為,上滑時間為,下滑時間為.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 B.C. D.11、小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4m/s,要渡過寬度為30m,水的流速為3m/s的河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此船不可能垂直到達河對岸B.此船能垂直到達河對岸C.渡河的時間可能為8sD.此船相對河岸的速度一定為5m/s12、關(guān)于物體的重心,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A.質(zhì)量均勻分布的、有規(guī)則形狀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B.用線懸掛的物體靜止時,細線方向一定通過重心C.一磚塊平放、側(cè)放或立放時,其重心在磚內(nèi)的位置不變D.舞蹈演員在做各種優(yōu)美動作時,其重心的位置不變二、實驗題(本題共16分,答案寫在題中橫線上)13、(6分)14、(10分)三、計算題要求解題步驟,和必要的文字說明(本題共36分)15、(12分)如圖所示,某同學測出一棵蘋果樹樹干部分的高度約為1.4m,一個蘋果從樹冠頂端的樹梢上由于受到輕微擾動而自由下落,該同學測出蘋果經(jīng)過樹干所用的時間為0.2s,重力加速度取10m/s2,則∶(1)蘋果樹樹冠部分的高度約為多少?(2)蘋果落地時的速度為多大?16、(12分)民航客機都有緊急出口,發(fā)生意外情況的飛機緊急著陸后,打開緊急出口,狹長的氣囊會自動充氣,生成一條連接出口與地面的斜面,人員可沿斜面滑行到地面。若機艙口下沿距地面h=3.6m,氣囊所構(gòu)成的斜面長度為l=6.0m,一個質(zhì)量為m=60kg的人沿氣囊滑下時所受的阻力是f=240N,g取10m/s2(為簡化問題,此處將人看作質(zhì)點,并忽略空氣阻力)求:(1)乘客在氣囊上滑下的加速度至少為多大;(2)若乘客從靜止開始下滑,滑到底需要多長時間?17、(12分)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廈門某學校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已知旗桿高度H=18.88m,國旗開始升起時上端離地面高度h=1.24m,國旗先由靜止開始向上做勻加速運動,持續(xù)時間t1=2s,速度達到v=0.42m/s,然后做勻速運動直至旗桿頂端遇攔阻球立即停下。試計算。(1)國旗向上做勻加速運動時加速度a的大小;(2)國旗上升到旗桿頂端的總時間t。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6題為單選題7-12為多選,每題4分,漏選得2分,錯選和不選得零分)1、C【解析】AB.力的分解的本質(zhì)力的等效替代,就是用同時作用于物體的幾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代替一個力的作用效果,合力與分力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故分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小于、等于合力的大小,故AB錯誤;C.一個力只要按照兩個確定的方向去分解一定能得到確定的解,選項C正確;D.已知兩個分力的大小,兩個分力的方向不確定,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將已知力分解作出的平行四邊形不確定,即一個力按照兩個確定的大小去分解得到的解不確定,選項D錯誤。故選C。2、A【解析】小球a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球b在豎直面內(nèi)做平拋運動。而小球b做平拋運動的水平分速度也是以速度為的勻速直線運動,因此a和b在水平方向上的運動是一致的,他們最終能夠同時到達c點,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3、A【解析】“坐地日行八萬里”的地球不能看做質(zhì)點,否則就沒有自轉(zhuǎn)了,故A錯誤;質(zhì)點在生活中并不存在,是理想模型法,B正確;“刻舟求劍”故事中,刻舟求劍者的錯誤在于錯選了船為參考系,C正確;第4s末和第5s初指同一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yīng)同一個點,故D正確4、C【解析】A.將計算出的反應(yīng)時間對應(yīng)到尺子上的長度時,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測出“反應(yīng)時間”,故A正確;B.若某同學的反應(yīng)時間為0.4s,則下落的高度大于該直尺的長度,所以將無法測量該同學的反應(yīng)時間,故B正確;C.由可知,乙第一次抓住直尺的速度故C錯誤;D.直尺下降的高度h,根據(jù)得所以下落的高度大的用的時間長,所以第一次測量的反應(yīng)時間比第二次長,故D正確。故選C。5、C【解析】ABCD.設(shè)汽車甲在第一段時間t的速度為v,第一段時間間隔內(nèi)行駛的路程為s1,加速度為a,在第二段時間間隔內(nèi)行駛的路程為s2由運動學公式得聯(lián)立上式得,甲車行駛得總路程設(shè)乙車在時間t的速度為v',在第一、二段時間間隔內(nèi)行駛的路程分別為s1′、s2′,同樣有聯(lián)立上式得,乙車行駛得總路程則甲、乙兩車各自行駛的總路程之比為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6、D【解析】對木塊受力分析可知有因木塊不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水平方向上不一定平衡,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7、BCD【解析】互換位置前,M靜止在斜面上,則有互換位置后,對M有對m有又聯(lián)立解得故選BCD。8、ABCD【解析】A、重心位置與物體的形狀和質(zhì)量分布情況有關(guān),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重心不一定在其幾何中心,還與其質(zhì)量分布情況有關(guān),故A錯誤;B、伽利略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認為力不是維持物體速度的原因,故選項B錯誤;C、力學中的基本物理量有三個,它們分別是長度、質(zhì)量、時間,它們的單位分別為kg、m、s,故C錯誤;D、雞蛋對石頭的作用力與石頭對雞蛋的作用力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蛋破了,是因為蛋的承受能力弱,故D錯誤【點睛】本題考查的知識點較多,考查了重心、物理學史、力學基本物理量和牛頓第三定律等,這些細小的知識點需要同學們在平時學習過程中注意記憶和理解9、BC【解析】A.物體A沿斜面方向受恒力F、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彈簧的彈力,彈簧的彈力是變化的,則合力是變化的,所以加速度是變化的,故A錯誤;B.彈簧開始是被壓縮的,物體A向上運動時,彈簧先回復原長,后被拉長,所以彈力先減小后增大,故B正確;C.開始A處于靜止狀態(tài),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根據(jù)平衡有,解得,當B剛離開C時,B對擋板的彈力為零,彈簧處于拉伸狀態(tài)有,解得,可知從靜止到B剛離開C的過程中,A發(fā)生的位移,故C正確;D.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解得,故D錯誤10、BC【解析】A、物體從斜面底端出發(fā)到再次回到出發(fā)點的過程中,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一部分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故,A錯誤;B、物體爬到最高點能反向加速,則,即,B正確;C、物體沿斜面上滑的過程中有:,下滑過程中有:,所以,C正確;D、設(shè)斜面的長度為L,有,因,則,D錯誤故選BC【點睛】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并結(jié)合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即可求解11、BC【解析】AB.由題意可知水流速度小于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可知當船頭方向指向上游某一個角度時,合速度方向能垂直于河岸,即此船能垂直到達河對岸,故A錯誤,B正確;C.當船頭方向垂直于河岸時,渡河的時間最短,根據(jù)分運動和合運動具有等時性,最短時間為故渡河的時間可能為8s,故C正確;D.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可知合速度的大小最大速度為7m/s,最小速度為1m/s,故D錯誤。故選BC。12、ABC【解析】AD.質(zhì)量均勻分布的、有規(guī)則形狀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形狀與質(zhì)量分布改變,重心位置就會發(fā)生改變,故A正確,D錯誤;B.用線懸掛的物體靜止時,細線的拉力與物體的重力等大反向,即細線方向一定通過重心,選項B正確;C.一磚塊平放、側(cè)放或立放時,其重心在磚內(nèi)的位置不變,選項C正確;故選ABC。二、實驗題(本題共16分,答案寫在題中橫線上)13、14、三、計算題要求解題步驟,和必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