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1頁
第十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2頁
第十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3頁
第十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4頁
第十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十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南昌十中2024—2025學年上學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語文試題

說明: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全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注意事項:

考生在答題前請認真閱讀本注意事項及各題答題要求。

1.答題前,請您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或IS號用書寫黑色字跡的0.5毫米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和答題紙上。

2.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書寫黑色字跡的0.5毫米簽字筆寫在答題紙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無效。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請保持卡面清潔和答題紙清潔,不折疊、不破損。

3.考試結(jié)束后,請將答題紙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圖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學習哲學不是一個專門的行業(yè),人人都應(yīng)當讀經(jīng)書,正如習在西方傳統(tǒng)看來,人人都要進教堂。讀哲學是為了使人得以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

有些哲學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它們的表達還是不夠明晰。這是由于中國哲學家慣于用名言雋語、比喻例證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独献印啡珪际敲噪h語,《莊子》各篇大都充滿比喻例證。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還是有過多的名言雋語、比喻例證。名言雋語一定很簡短,比喻例證一定無聯(lián)系。

一個人若不能讀哲學著作原文,要想對它們完全理解、充分欣賞,是很困難的,對于一切哲學著作來說都是如此。這是由于語言的障礙。加以中國哲學著作富于暗示的特點,使語言障礙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中國哲學家的言論、著作富于暗示之處,簡直是無法翻譯的。只讀譯文的人,就丟掉了它的暗示,這就意味著丟掉了許多。

一種翻譯,終究不過是一種解釋。比方說,有人翻譯一句《老子》,他就是對此句的意義作出自己的解釋。但是這句譯文只能傳達一個意思,而在實際上,除了譯者傳達的這個意思,原文還可能含有許多別的意思。原文是富于暗示的,而譯文則不是,也不可能是。所以譯文把原文固有的豐富內(nèi)容丟掉了許多。《老子》《論語》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多種譯本。每個譯者都覺得別人的翻譯不能令人滿意。但是無論譯得多好,譯本也一定比原本貧乏。需要把一切譯本,包括已經(jīng)譯出的和其他尚未譯出的,都結(jié)合起來,才能把《老子》《論語》原本的豐富內(nèi)容顯示出來。

(摘編自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有刪改)

材料二:

“中國有無哲學"的問題本身可以溯源于三十年代金岳霖《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中所區(qū)分的“在中國的哲學史”還是“中國哲學的史"。盡管對人生意義、生活價值以至宇宙本源等等問題有同樣的興趣和探求,但中國并無西方的哲學(philosophy),儒、道均是半哲學、半宗教。它們強調(diào)的是“踐履”,“工夫即本體"不只是哲學命題,而更是實踐法規(guī)。宋明理學不僅有“半日讀書”,明辨義理,而且還有“半日靜坐”,修心養(yǎng)性。儒家的修、齊、治、平,主要不是哲學思辨,孔、盂、程、朱、陸、王也大不同于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但自胡適、馮友蘭用西方框架剪裁中國材料編寫“哲學史”以來,隨后又由侯外廬、馮契、牟宗三等人或用唯物唯心,或用范疇演進,或用“智的直觀"等來闡釋、編寫,已形成了數(shù)十年來的學術(shù)常規(guī)。它在理出一套邏輯理路,廓清傳統(tǒng)思想和概念的模糊含混、缺乏系統(tǒng)上大有功績,卻產(chǎn)生了可能有失傳統(tǒng)真相的問題。最近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巨著也表明朱熹等所謂“哲學家”真正關(guān)切和論辯的,主要并不在于形上心性,而仍在現(xiàn)實政治,仍是政治文化,這便頗有異于牟宗三等現(xiàn)代新儒家以純粹西方哲學模式描畫出來的宋明理學。實際上,在西方哲學史課本中,無論亞里士多德或洛克,可以一字不提他們重要的政治思想;而在中國“哲學史"的課本,無論孔、老以及他人,不談“禮”“仁"等政治思想,“哲學”即無從談起。離開“不忍人之政”,孟子的“不忍人之心”無所著落。玄學和理學的種種“哲學"討論,也總是緊密與現(xiàn)實倫常政治和個體修身教導(dǎo)纏在一起。所以,即使同樣說“愛智”(哲學一詞“本義"),中國所“愛”的“智"恐怕與希臘也并不全同。這一切似乎表明,在接受了一百年的歐風美雨之后,中國思想學術(shù)界在重新反思,在開始追尋真正屬于自己的傳統(tǒng)闡釋。A“中國有思想無哲學”,德里達近年訪問中國重申這一斷言,曾引起好些人作黑格爾式的理解而倍感憤慨。其實,B無哲學,有何妨?所以另一批人將“中國有哲學"稱之為“漢話胡說”。

從思想領(lǐng)域的語言說,這是如何更準確而不是套用西方框架來闡釋傳統(tǒng),但又不回避使用以西方詞匯為基本工具的現(xiàn)代語言。我們不必追隨馬一浮。馬游學美國,且有譯著,卻拒絕現(xiàn)代通用語言,堅持沿襲理、氣、道、心等等傳統(tǒng)詞匯來談自己的儒家“六藝論"。此路難通,已成史實。所以,出路只能是;在接受普世性的現(xiàn)代哲學詞匯和語言的同時,注意這些語言、詞匯、概念、范疇使用到中國文化上所具有的局限和缺失,從而注意更好地進行準確把握和解釋闡說?!罢軐W”一詞未可廢“本體論"現(xiàn)象”“本體"形而上學”“超驗"等等也仍需采用,盡管中國向無Being問題,也少“超驗”觀念,“本體"與“現(xiàn)象”并不兩分。相反,靈肉不分、一個世界、情理交融、天人合一以及重功能大于重實體,重過程大于重存在,中說“過猶不及"的“中庸”辯證法等等,卻是來源于“巫史傳統(tǒng)"的實用理性的本性所在。揭示這些“本性”,了解自己傳統(tǒng),可能有助于建立中國的現(xiàn)代性或后現(xiàn)代性。

(摘編自李澤厚《思想史的意義》,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學習中國哲學時,要想完全理解、充分欣賞哲學著作,就必須聯(lián)系著作中的暗示內(nèi)容,不能只讀譯文。

B.中國哲學學術(shù)常規(guī)采用西方框架剪裁方式,雖理出了一套邏輯理路,但產(chǎn)生了可能有失傳統(tǒng)真相的問題。

C.余英時在《朱熹的歷史世界》中關(guān)切和論辯的重點是現(xiàn)實政治,與現(xiàn)代新儒學家描畫出的宋明理學相似。

D.馬一浮拒絕用現(xiàn)代通用語言,而堅持沿襲理、氣、道、心等傳統(tǒng)詞匯來闡釋儒家傳統(tǒng),已被證明走不通。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古代哲學的語言不夠明晰、富于暗示,這與他們表達思想的習慣和方法有密切關(guān)系。

B.中國哲學思想中沒有思辨,取而代之的是修身養(yǎng)性、明辨義理等與修身和倫常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C.中國“哲學史"課本中對“哲學”的探討常常與現(xiàn)實倫常政治、個體修身教導(dǎo)緊密聯(lián)系。

D.研究并揭示“巫史傳統(tǒng)"的實用理性的本性,可能有助于建立中國的現(xiàn)代性或后現(xiàn)代性。

3.下列語句,不能體現(xiàn)材料中馮友蘭所說的中國哲學著作表述風格的一項是()(3分)

A.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B.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老子四章》

C.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D.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4.文中A、B兩處的“無哲學”內(nèi)涵有何不同。(4分)

5.為什么中國古代哲學在現(xiàn)代很難準確闡釋,請結(jié)合材料概括。(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共17分)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鍛煉

艾蕪

第一封信

姐姐:

我又靜下來跟你寫信了!姐姐,我從來還沒有這么喜歡過!我覺得這幾天來?。』钪拿恳环昼姸贾档觅澝?。你想,當一個人從危難和死亡中逃出來而又覺著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時候,這是沒法子忍著快樂的。姐姐,我怕告訴你,但又忍不住不告訴你,我們那個淪陷了幾年的家鄉(xiāng),弟弟冒險回去過一趟。

我們部隊一探到日本兵夜里把糧食運到江邊,又把子彈搬上來,便決定去公路攔城。知道夜襲的地方就在我家鄉(xiāng),我興奮得不得了??上且灰固诹?,想要在大地上看出什么來,是很不容易的。

不過,我漸漸感覺出了。水浸著蘆葦?shù)男√粒褪俏彝职执贯炦^的那個小塘;高出在小河上的拱橋,就是我和姐姐看過捕魚的那個拱橋;穿在田野中的村路,兩旁鑲著青青的小棉花地的,就是我讀書倦了常常踏著夕陽去散步的那些村路……當我感覺出來時,真有說不出來的喜悅,但同時又多么難過呵!四年前,我們還可以對著田野大聲唱歌,現(xiàn)在卻連咳嗽也不敢;四年前,我們還可以隨意在小河邊上,拋著石頭打野鴨,現(xiàn)在卻連沾在草鞋底下的泥土,都怕落在水里。我和我的同伴,伏在林子里面,想著想著,心里禁不住疼痛起來——故鄉(xiāng)呵,是多么親切,卻又多么生疏……

不久,隊長叫我們格外注意,這才打斷了我的沉思,一心一意傾聽著遠處馳來的汽車的聲音。

姐姐,寫到這里,突然接到日本兵又來襲擊村子的消息,我們又得立刻移動了,不能再從容不迫地給你寫信了。

弟弟青牧

六月三十日

第二封信

姐姐:

部隊現(xiàn)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襲去了。他們要我靜養(yǎng)幾天,我便繼續(xù)寫前次尚未寫完的信。

那次夜襲,起初全把日本兵打散了,但因搬運糧食和軍火,耽擱了時間,就遭了敵人反攻,竟至陷入包圍。有些人突圍跑了,有些人打死了。幸賴這些地方是我的故鄉(xiāng),先前走得熟得不能再熱。我便趁著地里棉花枝葉的遮掩。向我們那個院子爬去,天亮時,我便趁著四下沒人,大膽走進門去。當年逃難讓幫忙看家的佃戶阿長,看出是我,連忙請我進屋,又到門外去瞧瞧,看有沒有人尾來。

我的書房仍和先前一樣,書架和書桌,都擺得好好的。我向阿長表明謝意,他說這是他兒子阿寧保管的,并帶著驕傲的神情,夸獎阿寧,說他已進了中學。書讀得很好,不錯,難怪書桌上擺有代數(shù)、地理、歷史的教本,以及我先前并未留下的,如翻譯的短篇小說集那類的書。接著就有一個十六七歲的青年,穿著一身學生制服,走進來向我打招呼,臉上卻帶著驚奇而又歡喜的樣子。唉,誰還能認出這就是我們從小看大的,那個拖鼻涕的看牛孩子呢?

這幾年的田租,除了一部分花給阿寧的教育費上,當然還有許多剩下的,我想捐些錢給部隊,便講了出來。你知道,我們部隊沒有餉,全靠人民養(yǎng)活,阿長只推說日本人捐稅很重。我說我這幾年最關(guān)心的,是打退敵人,順著這句話,我同他講國家大事來。

阿長神情很冷靜,既不搭話,也沒現(xiàn)出什么感動。

我難受起來:“阿長老爹,這用不著你勞多大神,敵人有什么動靜,你留心看在眼里,我們這邊有人來,你就告訴他……"

阿長老頭子現(xiàn)出害怕的神情說:“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

阿寧一直帶著興奮的神情在旁聽,忍不住插嘴道:“爸爸,我看這沒什么要緊的"

阿長老頭子卻惡狠狠地罵道:“有你講的了!出去!”

阿寧臉上顯得很痛苦,眼里含著淚。

見他兒子出去,阿長老頭子便立即走來拍拍我的肩膀,小聲地說:“你的話說得很有道理,只是我兒子在旁,我不好說的,老實說一句,我比誰都要恨日本人些……以后,你們隊伍要我做什么,只通知我一個人好了。"

姐姐,我入世太淺,完全受了騙。晚間當我睡著的時候,他就去引日本兵抓我來了。

寫到這里,夜襲的弟兄已經(jīng)回來了,他們這次得到很大的勝利,我沒法寫下去了,明天再繼續(xù)吧!

弟弟青牧

七月三日

第三封信

姐姐:

誰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長老家伙的兒子阿寧,那一夜,他背叛了父親,同我一道走了。

這個年輕人,不僅因為救過我,我就格外喜歡他,而是他帶來了無限的光明,展現(xiàn)出更年輕的另一代人,即使完全受了敵人的奴化教育,也還心向著祖國。那一夜,我們悄悄地穿過田野,越過小河,走了二十多里路的時候,才敢小聲地談起話來.

我記起在他書桌上擺的那本翻譯的短篇小說了。問他道:“你還讀別的書沒有?”

他連忙回答道:“有的,有的!暗中我們還讀了好些書。那些都是學校嚴厲禁止的,說來真覺得奇怪,他們越禁止,我們就越偷讀得熱心。我常常做夢都在想,我能到我們中國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呀!……呃,總是找不著門路……現(xiàn)在總算碰著你了!"聲音有些興奮得顫抖起來,“現(xiàn)在請你告訴我,到我們中國人可以自由的地方,還有多遠?”

我告訴他不要性急:“這里還是作戰(zhàn)區(qū)域,不過有我們中國軍隊的地方,就有自由!"

姐姐,這年輕人到了部隊,便受到極大的歡迎,人人都喊他“小英雄”。他高中還沒畢業(yè),我主張他再去讀書,他不愿意,眼紅我們這里武裝起來的年輕弟兄。他指著他們說:“我也要像他們一樣,要一支手槍,兩顆手榴彈。"

現(xiàn)在我寫這封信時,他就正坐在我旁邊。我寫完這封信,遞給他讀,他快樂得臉紅起來,要我附上一筆,說他阿寧問你的好!

弟弟青牧

七月五日

(有刪改)

6.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故鄉(xiāng)淪陷——與姐姐逃難——加入部隊——同部隊回鄉(xiāng)作戰(zhàn)

B.部隊陷入包圍——我逃回小院——爭取阿長支持——輕信阿長而被捕

C.被阿寧解救——寫第一封信——回到部隊——部隊轉(zhuǎn)移到山上

D.部隊下山夜襲——寫第二封信——部隊夜襲成功——寫第三封信

7.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第一封信的林中伏擊中,插入“我”對過往生活片段的聯(lián)想,這既舒緩了小說的節(jié)奏,又賦予小說象征意味。

B.從“老爹"到“老頭子”,再到“老家伙”,稱謂變化反映“我”在不同情境與心境下對阿長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

C.“翻譯的短篇小說"在文中出現(xiàn)兩次,前后呼應(yīng),使情節(jié)發(fā)展更加合理;同時也表現(xiàn)出阿寧對自由進步的追求。

D.小說以“鍛煉”為題,既指“我"在戰(zhàn)爭生活中獲得的人生歷練,也指阿寧從放牛娃到革命戰(zhàn)士的成長歷程。

8,阿寧這一人物在小說中有何作用?請結(jié)合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簡要分析.(5分)

9.小說由“我”寫給姐姐的三封信組成,這樣處理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請談?wù)勀愕睦斫猓?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共36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1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楚莊王欲伐越,杜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倍抛釉唬骸俺加藁贾侨缒恳?,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于秦、晉,喪地數(shù)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踽①為盜于境內(nèi)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p>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北怡o出?;负钤唬骸搬t(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fù)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睒O侯不應(yīng)。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fù)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yīng)。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本游迦眨负铙w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负钏焖馈9柿坚t(yī)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爭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從事焉。

昔晉公子重耳出亡,過鄭,鄭君不禮。叔瞻諫曰:“此賢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積德。"鄭君不聽。叔瞻又諫曰:“不厚待之,不若殺之,無令有后患?!编嵕植宦牎<肮臃禃x邦,舉兵伐鄭,大破之,取八城焉。晉獻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號,大夫?qū)m之奇諫曰:“不可,唇亡而齒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晉滅虢,明日虞必隨之亡。"虞君不聽,愛其璧而假之道晉已取虢還反滅虞。此二臣者皆爭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則叔瞻、宮之奇亦鄭、虞之扁鵲也,而二君不聽,故鄭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謀也。”

(節(jié)選自《韓非子·喻老》②

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老子》第二十四章)

【注】①莊蹻(qiáo):當時民間反對派首領(lǐng)。②《韓非子·喻老》出自《韓非子》,韓非子用二十五則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解釋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學思想有了具體可感的呈現(xiàn),在中國哲學史和訓詁學史上起著發(fā)凡起例的作用。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選擇須加標點的標號填涂在答題卡上。(3分)

愛其壁A而B假之C道D晉已取E號F還G反H滅虞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兩則材料中加點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譯為“討伐”。

B.“蚤"與《鴻門宴》中“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意思相同。

C..“過"與《五石之瓠》中“不過數(shù)金”中的“過"意思不同。

D.假,意思為“借”,與《勸學》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楚莊王沒有認識到楚國兵弱政亂的狀況,而認為越國“政亂兵弱”,想要討伐越國,在杜子進諫后,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B.扁鵲認為,病在腸胃用火劑湯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無法醫(yī)治的,蔡桓公的病已入骨髓,因此不再請求為他治病了。

C.鄭君不聽叔瞻的建議,最終被晉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聽宮之奇諫言,最終被晉所滅。說明做事只爭于腠理沒有意義.

D.用“道"的觀點看,踮腳、跨大步、自以為是、自我夸耀等行為就是剩飯、贅瘤,會遭人們厭惡,有道的人不會這樣做。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面不能自見其睫。

(2)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14.《韓非子·喻老》中“自見之謂明”與《老子》中“自見者不明"是否矛盾?請分析。(4.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效陶潛體詩十六首·十三[1]

白居易

楚王疑忠臣,江南放屈平。

晉朝輕高士,林下棄劉伶[2]。

一人常獨醉,一人常獨醒。

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歡情。

歡情信獨善,苦志竟何成。

兀傲甕間臥,憔悴澤畔行。

彼憂而此樂,道理甚分明。

愿君且飲酒,勿思身后名。

注釋:【1】此詩作于白居易仕途失意,為母丁憂,退居下邽之時。【2】劉伶: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狂放自傲,以善飲著稱。

15.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詩不僅在形式上體現(xiàn)出白居易對陶淵明五言詩的模仿,也折射出白居易與陶淵明在精神上的共鳴。

B.在本詩中,“醉者”指劉伶,“醒者"指屈原,作者將醉者與醒者的形象進行多角度地描繪和鋪陳。

C.本詩虛詞使用精當。“信”字表明了作者對獨善其身的贊許,“竟"字表明作者對忠臣遭遇的惋惜。

D.白居易曾自嘲“詩成淡無味,多被眾人嗤”,但從本詩來看,平淡淺易的語言卻頗具哲思,發(fā)人深省,

16.宋人蔡啟評價白居易:"自矜其達,每詩未嘗不著此意,是豈真能忘之者哉!亦力勝之耳。"他認為白居易詩歌故作放達,并非忘懷得失,你是否同意以上評價?請結(jié)合詩句,談?wù)勀愕恼J識。(6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3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學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兩句強調(diào)家庭經(jīng)營有序與國家治理走上軌道的重要性。

(2)我們常說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綢繆,在《四章》里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明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十二章》中孔子的話“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4小題,18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題。

孟子和莊子同為擅長辯論的學界_____________,兩人不但同時,而且所處之國相去也并不遙遠,非但沒有謀面,甚至在各自著作中也從不提及對方,緣何?孟子以儒之正宗自居,莊子則是批儒的,莊子緣何不批孟子?莊孟不見面,不相互評論,當與其個人追求有關(guān)。孟子肩負“舍我其誰”的天命之感以匡救天下,莊子則以“"的方式隱于世間,道不同不相為謀。學術(shù)淵源的契合性,似乎也可為二者“不相攻擊”提供參照。莊子之學固然承接老子,但就義理而言,同儒家多有契合。莊子批儒,批的是“假儒”,孟子對于這樣的真儒自然無須臧否。從盂子的角度來看,作為隱士的莊子,道德亦無甚瑕疵,故亦無須評點。莊盂二人是有機會見面的,但孟子本性不喜歡和人家往來,彼此學問又不同,就不會見了。更何況,莊子脾氣古怪,——性情同樣高傲的盂子,難道會主動去吃閉門羹?此外,人生得一知已足矣。孟子同告子、莊子同惠施,皆是_的“絕妙搭檔”。既然二人各自都找到了“知已”,何必再找“第三者”?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

A.楷模馬前卒急流勇退經(jīng)天緯地

B.翹楚馬前卒見好就收經(jīng)天緯地

C.楷模急先鋒見好就收天造地設(shè)

D.翹楚急流勇退急先鋒天造地設(shè)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

A.孟子對于這樣的真儒,自然無須臧否。從孟子的角度來看,作為莊子,隱士在道德上亦無甚瑕疵,故亦無須評點。

B.對于孟子這樣的真儒,自然無須臧否。從孟子的角度來看,作為隱士的莊子,在道德上亦無甚瑕疵,故亦無須評點。

C.對于孟子這樣的真儒,臧否自然無須,從孟子的角度來看,作為隱士的莊子,在道德上亦無甚瑕疵,故亦無須評點。

D.對于孟子這樣的真儒,臧否自然無須。從孟子的角度來看,作為莊子,隱士在道德上亦無甚瑕疵,故亦無須評點。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小題.

在中華文化中,人是宇宙萬物的中心,人的道德準則并非來自神的誠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來自神的啟示,_________________。這種思維定式為中華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為本的精神。

且以莊子為例,莊子以浪漫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他希冀著超越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絕對自由,但在追求人生的精神境界而鄙薄物質(zhì)享受這一點上則與儒家殊途同歸。正是在這種的基礎(chǔ)上,莊子才能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展翅翱翔。

儒、道兩家相反相成,構(gòu)成了中華民族的基本人生理想,他們對人生的態(tài)度,學者稱之為藝術(shù)的或?qū)徝赖娜松^,我覺得不如稱之為_________________。因為那種執(zhí)著而又瀟灑的生活態(tài)度,那種融真善美為一體的價值追求,除了“詩"簡直無以名之。

20.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

21.請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過20個字。(6分)

四、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孔子曾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明初文學家劉基曾說:“知進而不知止者,雖得必失。"進”與“止"體現(xiàn)了古人求學修業(yè)、立身處世的態(tài)度與智慧。

這段話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語文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參考答案

1.C【解析】“與現(xiàn)代新儒學家描畫出的宋明理學相似”錯誤,原文為“這便頗有異于牟宗三等現(xiàn)代新儒家以純粹西方哲學模式描畫出來的宋明理學”,不是相似,是“異于”,是不相同。

2.B【解析】“沒有思辨"錯誤,原文說“儒家的修、齊、治、平,主要不是哲學思辨”,而并非否認中國哲學的思辨,選項以偏概全。

3.D【解析】明確說出君子應(yīng)當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理并且行為沒有過錯了,此項沒有暗示性。

4.①德里達的“無哲學"是站在西方角度評論,認為中國不具備西方哲學的特點,因為中國哲學往往與政治思想、修身等聯(lián)系在一起,缺乏獨立性和系統(tǒng)性。②李澤厚的話是站在中國的角度評論,認為中國哲學有自己的表達方式,沒有必要用西方的理論和方法來解釋,即使不納入西方認為的哲學范疇,也沒有妨礙。

5.①中國古代哲學表達不明晰、具有暗示性,閱讀時存在語言障礙;②中國古代哲學不只是哲學命題,更多是實踐法規(guī),用學術(shù)常規(guī)(西方框架)闡釋會有失真相;③用傳統(tǒng)詞匯闡釋中國古代哲學走不通;④普世性現(xiàn)代哲學詞匯,使用到中國文化上會造成語言、詞匯等方面的局限與缺失。(寫到1點給2分)

6.C【解析】“寫第一封信——回到部隊”錯誤。由原文“你想,當一個人從危難和死亡中逃出來而又覺著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時候,這是沒法子忍著快樂的"可知,“我”先回到部隊,再寫的第一封信。

7.A【解析】“又賦予小說象征意味"錯誤?!拔摇睂^往生活片段的聯(lián)想沒有象征意味。

8.①阿寧出手解救“我"從而推進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②“我”的形象在阿寧的襯托下更為鮮明,阿長、阿寧父子也在對比中凸顯差別。③通過阿寧和對阿寧一家的敘說,揭示了淪陷區(qū)百姓被壓迫、奴役的生活,勾勒了人物活動的背景。④阿寧是更年輕的另一代人,他的覺悟和成長,象征抗戰(zhàn)精神的接續(xù),豐富了小說的內(nèi)涵和意義。(1點2分)

9.①采用書信形式,貼合動蕩不安、親人離散的抗戰(zhàn)背景,真實還原“我"的戰(zhàn)斗生活。②省去許多不必要的敘述交代,使敘事更加集中。③可直訴內(nèi)心感受,引發(fā)讀者的代入感和共鳴,也增添了小說的抒彩。④書信呈現(xiàn)的斷續(xù)狀態(tài),形成許多懸念與留白,可激發(fā)閱讀興趣,引人遐思。(1點2分)

10.DFG【解析】句意:吝惜璧玉而借道給晉國,晉國攻取虢國以后,回來的時候,反過來滅了虞國。“晉已取虢”中,“晉"是主語,“已取”是謂語,“號"是賓語,主謂賓齊全,結(jié)構(gòu)完整,在本句前后斷開,即“晉”前和“虢"后;“還”的主語應(yīng)為“晉”,二者組成主謂句,作狀語;“反”作“滅"的狀語,“虞”是“反"的賓語,應(yīng)在“反”前斷開。

11.A【解析】A.錯誤。討伐;夸耀。意思不同。句意:卻想討伐越國/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B.正確。都同“早"。句意:所以說,圣人處理事務(wù)要趁早/不可不早點親自來向項王謝罪。C.正確。經(jīng)過;超過。D.正確。句意:晉獻公用珍貴的璧玉向虞國借道去攻打虢國/借助船只的人。

12.C【解析】“做事只爭于腠理沒有意義”錯誤,文章中說二位臣子在小處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而君王不聽,才導(dǎo)致滅國。

13.(1)我很愚昧為您這樣的想法感到擔憂,人的智慧就像眼睛,能看見百里之外的事物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2)質(zhì)樸超過文采就會顯得粗野,文采超過質(zhì)樸就會顯得浮夸。文采和質(zhì)樸配合適當,這樣之后才可以成為君子?!窘馕觥浚?)“愚”,愚昧地;“患”,為……擔憂;“見”,看見;“睫”,睫毛。(2)“質(zhì)”,質(zhì)樸、樸實;“文”,華美,文采;“史”,虛飾、浮夸;“彬彬”,配合適當?shù)臉幼印?/p>

14.不矛盾?!俄n非子·喻老》中“自見之謂明"的“見”應(yīng)解釋為看見、認識,句意為:能夠自我認知的人是明智的(顯明的);而《老子》中“自見者不明"的“見"應(yīng)該通假為“現(xiàn)”,解釋為自我彰顯、自我夸耀。這兩句是分別從內(nèi)在的自我認知與外在的自我表現(xiàn)兩個角度談“為人"的,所以不矛盾。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楚莊王想攻打越國,杜子進諫道:“大王為什么攻打越國呢?”楚王說道:“因為越國政治混亂軍事實力衰弱。"杜子說道:“我很愚昧,為您這樣的想法擔憂,人的智慧就如同眼睛,能夠看見百里之外的事物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大王的軍隊在跟秦晉的戰(zhàn)爭中被打敗,丟掉數(shù)百里的土地,這就是軍事實力衰弱的表現(xiàn)。莊蹻在國境內(nèi)做盜賊,官吏們不能禁止他,這是政治混亂的表現(xiàn)。我們國家的政治混亂、軍事衰弱,并不在越國之下,卻想攻打越國,這就是智慧就如同眼睛的體現(xiàn)?!背跤谑欠艞壛斯ゴ蛟絿南敕āR虼?,了解人的難處不在于看清別人,在于自我認知。因此說:“能夠自知的人是明智的。"

扁鵲進見蔡桓公,在蔡桓公跟前站了一會兒,扁鵲說道:“您的肌膚紋理有些小病,不醫(yī)治恐怕會加重。”蔡桓公說道:“我沒病。"扁鵲離開以后,蔡桓公說道:“醫(yī)生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當作自己的功勞!”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蔡桓公,說道:“您的病在肌肉,不及己時醫(yī)治恐將會更嚴重。"蔡桓公不理睬他。扁鵲離開以后,蔡桓公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蔡桓公,說道:“您的病在腸胃了,不及時治療將要更嚴重?!辈袒腹譀]理睬。扁鵲離開以后,蔡桓公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遠遠看見桓侯,轉(zhuǎn)身就跑。蔡桓公特意派人問他。扁鵲說道:“小病在皮膚紋理,是湯熨能達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膚,用針灸可治好;病在腸胃,用火劑湯可治好;病在骨髓,那是司命神管轄的事情,醫(yī)生是沒辦法醫(yī)治的。如今病在骨髓,所以我不再請求為他治病了。"過了五天,蔡桓公身體疼痛,派人尋找扁鵲,這時扁鵲已逃到秦國了。蔡桓公就病死了。因此好的醫(yī)生治病注重于在表面解決問題,這就是在小處爭事功。事情的福禍也在小處,因此說,圣人處理事務(wù)要趁早。

過去,晉公子重耳出逃,經(jīng)過鄭國,鄭君不禮待他。叔瞻進諫道:“重耳是賢明的公子,您應(yīng)好好地對待他,可用這種方式積累德義。”鄭君不聽他的建議。叔瞻又進諫道:“假如不厚待他,不如殺了他,不要留后患。"鄭君又不聽。等公子重耳返回晉國,發(fā)兵討伐鄭國,打敗了晉國,

奪取了鄭國八座城池,晉獻公用珍貴的璧玉向虞國借道去攻打虢國,大夫?qū)m之奇進諫道:“不能借道給晉國,唇亡齒寒,虞國、虢國兩國相幫,不是互相給予恩德。今天晉國滅了虢國,明天虞國必定會隨之而亡?!庇菥宦?,吝惜壁玉而借道給晉國,晉國攻取虢國后,回來時,反過來滅了虞國。這是二人在小處爭事功,可是兩國君主不能采納。這樣看,叔瞻、宮之奇也就是鄭國、虞國的扁鵲,而二位國君不采納,因此鄭國、虞國都滅亡了。因此說:“局面安定時容易保持和維護,事變沒有出現(xiàn)跡象時容易圖謀。"

材料二:

踮起腳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穩(wěn),自我顯露的人不能顯明,自以為是的人不能彰顯,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長久。用道的觀點來看,就叫做剩飯、贅瘤,人們常厭惡它們,因此有道的人不這么做。

15.A【解析】“也折射出白居易與陶淵明在精神上的共鳴”的理解有誤。白居易這首詩雖然模仿了陶淵明的五言詩,但在情感旨趣上并沒有選擇陶淵明的決然歸隱,而是借劉伶和屈原在“仕與隱"的選擇中流露出矛盾的心理。

16.示例一:同意。詩人自比劉伶、屈平,"一人常獨醉,一人常獨醒。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歡情”,抒寫的其實是一種矛盾心理。(2分)一方面,詩人認為自己忠耿如屈原,但卻被貶黜,有壯志難酬的苦悶:(2分)另一方面,詩人在仕途失意之際欲效仿劉伶,歡情醉飲,不問時政。他吟唱“歡情信獨善"的同時,又慨嘆“苦志竟何成”,這都說明他沒有真正放達,而是故作放達。(2分)

示例二:不同意。“歡情信獨善,苦志竟何成"的意思是醉酒歡情的生活的確能夠做到“獨善其身”,(2分)而忠耿苦諫的最終又有什么成就呢?表明詩人放下了建功立業(yè)的夢想,開始追求恬淡從容、放達不羈的生活。(2分)尾句“愿君且飲酒,勿思身后名”,更是直接表明選擇放下,選擇放達,不再考慮身后的功名等虛無的東西。(2分)

17.(1)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2)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18.D【解析】第一空,楷模: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