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又言文閱讀專題練習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閱讀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上方側席高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彌遜于釣筑間①。將大用,會告饑,而廬陵特甚,詔公
作牧,以字罷瘵②。既至,櫛垢爬癢③,民獲蘇,郡以大理。則求所以慰憊懣者,于是
視廬之偏,得古松蔚然,對植以竹,開軒其下,榜曰“二友”,且為松竹主人,命郡人胡鈴
志之O
仆口:”公山林十有三年,窮崖怪壑,家狼狼而宮魚龍,宜于林木飽聞而厭觀者,豈少此
二物哉?是蓋有說焉。孔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夫能牧界小民,惠于鰥寡,必剛毅不
回之士,蓋剛則不奪于欲。故曰:'根也欲,焉得剛!’而《書》則曰:‘剛而無虐?!o虐
為無欲,惟不欲可以言剛,惟剛故能行仁。公獨有取于松竹焉者,非以其德全于剛邪?
“方公閑于簿書,日哦其間,見夫擅欒膠葛④,泠風薄人,清陰澡慮,則思所以大庇我
民,以浣以濯。見夫落落高標,陵稱⑤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則思所以上列利病,與當途
要人爭可否而不折;見夫幽姿勁質(zhì),鸞鵠對峙而不受燕雀,則思所以擊奸尚賢,使君子有
所恃,而小人有所出。卒之南I場以時物物得職威令神行惠澤以流仁周乎敬⑥桑義高乎偃柏
曾不旬歲而民和年豐,是豈巧言令色、四體若無骨者所能乎?
“至若心遠地偏,境與意合,萬事不到胸次,聽號鐘之松風,挹寒塘之竹露,道歷物表
⑦,便有濠濮間趣?;匾曑幟幄啵^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是故可友而不可屈。
“雖然,公將羽儀天朝,固不能屈之使卑。卓然特立,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以措天下于泰山
之安。則豈惟無愧二友,實丘壑夔龍之友?!?/p>
1取材于《澹庵文集》卷三)
【注釋】①釣筑間:指隱居生活,②罷瘵:困苦窮乏之民;罷,通"?!?。③櫛垢爬癢:
清除弊政,理順民心。④檀奕膠葛:林木秀美錯雜。⑤陵揚:壓倒。⑥愀:盤曲。⑦道
歷物表:思想超越客觀事物之外。⑧軒冕:指官位爵祿。
(1)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項是(〉
A.卒之雨場/以時物物得職/威令神行惠澤/以流仁周乎桑義高乎偃柏
B.卒之雨場以時/物物得職/威令神行/惠澤以流/仁周乎散,桑/義高乎偃柏
C.卒之雨吻/以時物物得職/威令神行/惠澤以流仁周乎/散桑義高乎偃柏
D.卒之雨場以時/物物得職威令/神行惠澤以流/仁周乎例桑/義高乎假柏
(2)下列各組句中加下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項是()
A.則求所以慰憊懣者則思所以大庇我民
B.得古松蔚然雖然,公將羽儀天朝
C.臨大節(jié)面不可奪是故可友面不可屈
D.公獨有取土松竹焉者以措天下王泰山之安
(3)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起,有舉用征聘之意,也指重新任用己退職或罷免的官員,文中即此意。占代表示征召舉薦
的詞語還有征、辟、察、薦、舉等。
B.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的本義指親和,指人和人之間互相親愛??鬃诱J為,如果一個人
沒有仁愛之心,即使遵從禮制,也是做表面文章,金無意義。
C.《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于公元前五世紀,傳統(tǒng)《尚書》由伏生傳卜.來,傳說為
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D.鸞鵠,風凰與天鵝。成語鸞停鵠峙,出自明代袁宏道《洪壽太母七十序》,比喻子孫賢俊。
本文中比喻賢臣
(4)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獺的一項是()
A.二友堂主為李彌遜,二友堂中的“二友”指的是松和竹,為二友堂主撰寫這篇記的是他的同郡
人胡桂。
B.文章對剛毅不回的氣節(jié)之士表達了贊賞和推崇之意,但也指出了他們在進取和隱逸之間取
舍上的矛盾。
C.文章闡述了無虐、無欲、剛三者與行仁之間的關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條件,后者是前者的
必然結果。
D.作者認為,二友堂主與有風骨精神的松竹為鄰是以物寄托志趣,目的在于培養(yǎng)和激勵自己
的浩然正氣。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夫能牧養(yǎng)小民,惠于鰥寡,必剛毅不回之士,蓋剛則不奪于欲。
②曾不旬歲而民和年豐,是豈巧言令色、四體若無骨者所能乎?
【答案】(1)B
(2)A
(3)A
(4)B
(5)①要是能做到治理和養(yǎng)育百姓,施恩惠于無依無靠的鰥寡老人,一定是意志堅強、
百折不回的人,大概是因為剛強的人就不會被欲望迷惑。
②竟然不到一年就使這里政通人和、五谷豐登,這難道是那種花言巧語、面目偽善周身就
像沒有骨頭的人所能做得到的嗎?
【解析】【分析】(1)"以時",是按照時令,適合時令的意思,修飾限制“雨腸〃,不應該
斷開,排除A項、C項?!拔镂?"威令〃“惠澤”等分別作主語,應該斷開,排除D項。句意:
最后達到雨水和陽光都適合時令,萬物各司其職,政令能夠神速地推行,恩澤得以迅速流
布,仁義周遍蟠曲的桑樹,德義高出倒偃的柏樹。故選B。
(2)A項,連詞,就。B項,形容詞詞尾,......的樣子;代詞,這樣。C項,連詞,表承
接:連詞,表并列。D項,介詞,從;介詞,像,和......一樣。故選A。
(3)A項,”也指重新任用己退職或罷免的官員,文中即此意”錯誤。結合"上方側席高
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彌遜于釣筑間”分析,皇上需要側身以待的超脫世俗、見識高明的人,
從賦閑隱居中起用左史福唐人李彌遜先生。文中不是“重新任用己退職或罷免的官員“故
選Ao
(4)B項,"但也指出了他們在進取和隱逸之間取舍上的矛盾"錯。結合"惟無虐為無欲,
惟不欲可以言剛,惟剛故能行仁。公獨有取于松竹焉者,非以其德全于剛邪”"則思所以大
庇我民,以浣以濯。見夫落落高標,陵棟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則思所以上列利病,與當
途要人爭可否而不折;見夫幽姿勁質(zhì),鸞鵠對峙而不受燕雀,則思所以擊奸尚賢,使君子
有所恃,血小人有所畏''等分析,在進取和隱逸之問沒有矛盾。故選B。
(5)①"牧養(yǎng)”,治理和養(yǎng)育:"小民",百姓:"惠",施恩惠;“于”,介詞,引出對象:
"必”,表判斷,一定;"剛毅不叵1〃,意志堅強、百折不回;“蓋〃,大概;"奪",改變,迷
惑;“于”,介詞,表被動。②“曾",竟然:"不句歲",不到一年:“是",這:"豈",難道
是……;"若'介詞,像:"能",能夠做到;"是豈巧言令色、四體若無骨者所能乎"(反問
句)。
故答案為:(1)B:(2)A;(3)A:⑷B:
⑸①要是能做到治理和養(yǎng)育百姓,施恩惠于無依無靠的鰥寡老人,一定是意志堅強、百
折不回的人,大概是因為剛強的人就不會被欲望迷惑。
②竟然不到一年就使這里政通人和、五谷豐登,這難道是那種花言巧語、面目偽善周身
就像沒有骨頭的人所能做得到的嗎?
【點評】⑴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題要了解斷句的一般規(guī)律,可以利用其中
的名詞、代詞、虛詞、固定矩語、句式,修辭等作為突破口,尋找斷句之處。還要讀懂文
句的意思,結合上下文進行判斷。斷完要通讀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處。
⑵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能力,一般以選擇題為主,涉及18個常見虛詞,重在考查虛
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相同與否。考生要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原則,結合具體語
境,在準確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判斷相應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切不可機械、百目。當然,最
關鍵的還是需??忌n卜多練習,多積累,多總結以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⑶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熟記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注意積累、記憶。積累時可
以分類積累,比如古代官職、官職升降詞匯、天文、地理等,這樣對于記憶更容易一些。
⑷本題考查文言文文意的把握,完成這類題,熟讀精思是關犍,對文本要反復閱讀,結合
上下語境仔細推敲。具體到每個選項,考生需要找到原文答案出處和選項進行對比:對比
關鍵細節(jié)(詞語):對比添加的內(nèi)容,出題人容易添加文中沒有的內(nèi)容迷惑考生:對比人
物、時間、地點。
⑸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能力,包括實詞理解能力、虛詞理解能力、句式理解能力、整體
理解能力。完成這類題型,需要考生課下多讀、多記,尤其熟吧120個實詞、18個虛詞,
掌握四類特殊句式: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偟膩碚f,翻譯題需要做到關注
字詞句,落實得分點。
【參考譯文】
皇上需要惻身以待的超脫世俗、見識高明的人,從賦閑隱居中起用左史福唐人李彌遜先
生。將要重用他,恰好遇上飲荒,而廬陵又特別嚴重,于是皇上下詔書讓李彌遜去擔任這
個地方的治官,來讓困苦窮乏的老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李彌遜到了以后,清除弊政,
理順人心,老百姓的生機獲得復蘇,整個州郡治理得很好。李彌遜先生于是想尋求一處可
以寬慰紓解困頓煩悶的地方,于是觀察住處的旁邊,發(fā)現(xiàn)一棵枝葉茂密的古松,就在古松
的對面種上竹子,(然后)在古松的卜面開辟一塊土地建起一座書房,在匾額上題與“二
友”兩字,并且自視為松竹二友的主人,囑令同郡人我胡鋒寫篇記來記載這件事。
我說:“李彌遜先生隱居山林十三年,在偏僻奇險的崖谷中,與猿猴魚龍比鄰為家,作為
(早就)適宜偏僻山林(生活,對林木)熟悉得都看夠了的人,難道還缺少(松竹)這兩
樣東西嗎?這大概是(因為)有說法的啊??鬃诱f:‘花言巧語,面目偽善的人,很少有仁
德之心。'要是能做到治理和養(yǎng)育白姓,施恩惠J?無依無罪的鰥寡老人,一定是意志堅強、
百折不回的人,大概是因為歐強的人就不會被欲望迷惑。所以說:“申根欲望太多,哪里能
夠剛毅不屈!”而《尚書》還說:“剛毅而不粗暴?!敝挥胁淮直┑娜瞬挪粫挥曰?,只
有不被欲望迷惑的人才可以談得上剛毅,只有剛毅的人才能施行仁德。李先生唯獨從(體
現(xiàn)著剛毅高潔的)松竹上有所選取,難道不是從剛毅中成全了二德嗎?
“每當李公在處理文書之外腌出空閑時間,每天在松竹之間吟哦,看到那秀美的松竹纏繞
錯雜,和風襲人,清爽陰涼,洗滌思慮,就會去冥思苦想用來庇佑百姓的方法,就像洗去
衣服污垢那樣除去(為政弊端)??吹剑ㄋ芍瘢┠歉呗柌环驳娘L姿,壓倒霜雪,有凜然不
可侵犯神色,就會激勵自己向朝廷列舉直陳時政利弊,去跟朝廷執(zhí)掌大權的人物爭辯是非
而不屈服;看到(松竹)那閑雅沉靜的姿態(tài),堅強有力的品質(zhì),就與鳳甩天鵝那樣的賢士
同列而不與燕雀一般的小人為伍,就會想盡辦法去抨擊奸佞而褒揚賢臣,讓君了?有所依
靠,使小人有所畏懼。最后達到雨水和陽光都適合時令,萬物各司其職,政令能夠神速地
推行,恩澤得以迅速流布,仁義周遍蟠曲的桑樹,德義高出倒偃的柏樹,(李先生來此治
理.)竟然不到一年就使這里政通人和、五谷豐登,這難道是那種花言巧語、面目偽善周身
就像沒有骨頭的人所能做得到的嗎?”
至于李公心遠地偏,所設環(huán)境與自己的心意相合,什么事都不會老掛在心里,傾聽如鐘
一般號鳴的松風,舀起清涼的池塘竹間的雨露,思想超越客觀事物之外,就有了(像莊周
那樣不受約束的)高人雅趣。(帶著這樣的心態(tài))再回過頭來看看(所謂的)官位爵祿,
(內(nèi)心)就有一種仿佛讓風吹上九萬里高空的逍遙感,因此也就做到與松竹為友而不會屈
從世俗。
“即便是這樣,李公將要成為朝廷的為官表率,本來就不能他讓屈服低頭。(李公人格)
卓異,特立獨行,面臨安危存亡的緊急關頭而不會動搖屈服,把天下安置得如同泰山一樣
安穩(wěn)。那么,李公豈止無愧于松竹二友呢,實則是丘壑夔龍一樣的人物啊?!?/p>
2.閱讀下面的內(nèi)容,完成下列小題。
芙?、?/p>
李漁
芙蕖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然有根無樹,一歲一生,其性同也。譜云:“產(chǎn)于水者曰草芙
蓉,產(chǎn)于陸者曰旱蓮?!眲t謂非草木不得矣。予夏季倚此為命者,非故效顰于茂叔而襲成說
于前人也。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請備述之。
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教日,前此后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則不然。芙蕖自荷
錢出水之FI,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FI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飄之
態(tài),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迨至茜苔成花,嬌姿欲滴,
后先相繼,自夏徂秋,此則在花為分內(nèi)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亦可告
尢非十主人矣:乃復帝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孽,小至
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
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jīng)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口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有九谷之實而
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種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為最。無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畝方塘為安身立命之地。僅鑿斗大一
池,植數(shù)莖以塞責,又時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謂不善養(yǎng)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釋】①芙蕖:蓮花
(1)對《芙蕖》一文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作者先總說芙蕖之“可人”,然后分別從“可目”“可口"“可用"“可種"五個方面說明芙蕖的特
點。
B.文章圍繞芙蕖的“可人”之處落筆,極言芙蕖的種植之利,其而將其定位在"五谷""百花"之
上。
C.作者為自己不能辟出半畝方塘來種植芙蕖而感到遺憾,抒發(fā)了他酷愛芙蕖、厭棄百花的感
情。
D.文章以“可目”為寫作重點,詳細得體,繁簡得宜,不僅中心鮮明,而且重點突出。
E.文章多用偶句,遺詞造句,十分優(yōu)美,不僅體現(xiàn)出事物的不同特點,使之兩兩對照,相得益彰,
而且句式整齊和諧。
(2)結合《蓮蓬》《芙蕖》兩文的內(nèi)容,談談它們在寫蓮方面的異同。
【答案】(1)A,C
(2)相同之處闈5從實用價值的角度出發(fā),與蓮子清杳的味道能前足人的口腹之欲。
不同之處:①《蓮蓬》重點寫蓮蓬的實用性一一味美可食,對蓮花,仍是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大多數(shù)
人的認識,賦予它“超凡脫俗〃的人格化品質(zhì);而李漁《芙蕖》則全方位寫蓮,旦都從實用方面
寫蓮各階段的“可人"之處。
【解析】【分析】(1)A項,作者先總說芙蕖之“可人〃,然后分別從“可目〃“可鼻”〃可
口”“可用”來說明芙蕖的特點,沒有“可種〃:C項,作者"厭棄百花",無中生有:故選AC。
(2)《蓮蓬》這篇散文,汪曾祺先生由采蓮,寫到蓮蓬,因為蓮蓬的可食性,然后寫到
荷花顏色不同,蓮蓬以及蓮藕的不同:作者由蓮蓬的形狀又寫到蓮蓬的果實蓮子,重點寫
蓮蓬的實用性;《芙蕖》這篇文章,李漁先總說芙蕖之"可人”,然后分別從"可目”"可
口,"可用""可?種”五個方面說明芙蕖的特點,表達自己對芙蕖的喜愛之情。所以,兩篇文章
都從實用價值的角度出發(fā),寫蓮子清香的味道能滿足人的口腹之欲,不同之處是《蓮蓬》重
點寫蓮蓬的實用性一一味美可食,對蓮花,仍是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大多數(shù)人的認識,賦予它“超凡脫
俗”的人格化品質(zhì);而李漁《美蕖》則全方位寫蓮,且都從實用方面寫蓮各階段的“可人"之
處。
故答案為:(1)AC;
⑵相同之處:都從實用價值的角度出發(fā),寫蓮子清香的味道能滿足人的口腹之欲。
不同之處:①《蓮蓬》重點寫蓮蓬的實用性一一味美可食,對蓮花,仍是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大多數(shù)
人的認識,賦予它"超凡脫俗"的人格化品質(zhì);血李漁《芙蕖》則全方位寫蓮,且都從實用方面
寫蓮各階段的“可人"之處。
【點評】⑴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
目需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nèi)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
文字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nèi)容。
⑵此題考食把握文章與連方面的異同的能力。第一步,指明小說運用了哪一種描寫手法。
第二步,結合具體情節(jié)分析這種描寫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第三步,明確有何效果
或作用。要點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點。
【參考譯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沒有木質(zhì)的樹干,是一年生的植物,這些性
質(zhì)和草本是相同的?;ㄗV書中說:“在水中生長的叫草芙蓉,在陸地生長的叫旱蓮?!澳敲?/p>
這就不能說芙蕖不是草木了。我愛芙蕖,在夏季靠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頤
重復前人早已說過的話,而是因為芙蕖適合人的心意,它的長處不是一兩點就可以講盡
的,請容我一一說說它的好處。
在花的最佳觀賞時節(jié),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屬于無人問津的時候。芙
蕖就不是這樣:自從荷葉出水那i天,便把水波點綴得一片碧綠;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
則又一天一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美麗。有風時就作出飄動搖擺的神態(tài),沒風時也呈現(xiàn)
出輕盈柔美的風姿。這樣,我們在花未開的時候,便先享受它那無窮的逸致情趣了。等到
花苞開花,姿態(tài)嬌嫩得簡直耍滴水,(花兒)先后相繼開放,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對于
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于人來說就是應該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謝,也可以告訴主人
說,沒有對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了果實,一枝枝獨立,還像
未開的花一樣,和翠綠的葉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節(jié)下霜的時候,它所
擅長的本領不會停止。以上都是說它適于觀賞的方面。
適宜鼻子(的地方),那么還有荷葉的清香和荷花特異的香氣:(以它來)避暑,暑氣
就因它而減退:(以它來)納涼,涼氣就因它而產(chǎn)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蓮籽與藕都可以放入盤中,一齊擺上餐桌,使人滿U香味芬
芳。只有霜打的枯萎的葉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遺棄的廢物:但是把它摘下
貯藏起來,又可以在明年用來裹東西。
這樣看來,芙蕖這種東西,沒有一時一刻不適于人們耳朵和眼睛觀賞的,沒有哪部分哪
一點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實質(zhì)而不占有五谷的名義,集中百花的長處而除去它
們的短處。種植的利益難道還有比它還大的嗎?
我視為生命的四種花草中,以芙蕖最為寶貴??上Э釔哿怂簧瑓s不能得到半畝方塘
作它容身立足賴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個鑿斗大的小水池,栽幾株來安慰自己,又時常
為小池漏水而憂慮,祈求上天降雨來拯救它,這大概是所說的不善于培養(yǎng)生靈而把它的生
命當作野草一樣作賤吧。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
柳宗元
嚴生足下:得生書,言為帥之說,怪仆所作《帥友箴》與《答韋中立書》,欲變仆不為
師之志,而屈己為弟子。凡仆所為二文,其卒果不異。仆之所避者名也,所憂者其實也,
實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謂有可師乎人者
耳。若乃名者,方為薄為笑罵,仆脆怯,尤不足當也。內(nèi)不足為,外不足當,眾口雖懇懇
見迫,其若吾子何?實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詳讀之,仆見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說,豈易耶?仲尼可學不可為也。學之至,斯則仲尼臭;未至向欲行仲尼
之事,若宋襄公好箱而敗國,卒中矢而死。仲尼豈易言耶?馬融、鄭玄者,二子獨章句師
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師,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樂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講古、窮
文辭以為師,則固吾屬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韓退之,故又不為人師。人之所見有同異,吾
子無以韓責我。若曰仆拒千百人,乂非也。仆之所拒,拒為師弟子名,而不敢當其禮者
也。若言道、講古、窮文辭,有來問我者,吾豈嘗瞋目閉口耶?
吾子文甚暢遠,恢恢乎其辟大路將疾馳也。攻其車,肥其馬,長其策,調(diào)其六轡,中道
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師歟?亟謀于知道者而考諸古,師不乏矣。幸而亟來,終日與吾子
言,不敢倦,不敢愛,不敢肆。茍去其名,全其實,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為師矣。
如此,無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選自《柳宗元集》,有刪節(jié))
(1)對下列加下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行且求中以途己益:充實B.吾子無以韓道我責:指責
C.攻其車,肥其馬,長其策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愛,不敢肆愛:吝嗇
(2)下列“其"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憂者其實也B.吾子其詳讀之,仆見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師,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為師弟子名,而不敢當其
禮者也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若乃名者,方為薄世笑罵,仆脆怯,尤不足當也。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柳宗元在《師友箴》與《答韋中立書》文章中也明確表達了不愿意擔任老師的意思。
B.柳宗元認為自己無法成為孔子那樣的老師,只是希望能成為馬融、鄭玄那樣的章句師。
C.柳宗元認為自己學問不夠,又不像韓愈那樣膽大,所以一直不愿意擔任別人的老師。
D.如果有人來請教關于“言道、講古、窮文辭”的問題,柳宗元還是愿意答疑解惑。
(5)簡要概括作者拒絕做嚴生老師的原因。
【答案】(1)B
(2)B
(3)至于老師的名稱,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漫罵,我懦弱膽怯,更是不足以承擔了。
(4)B
(5)自己不愿承擔老師之名,實際才能不足以做老師,可以相互學習。
【解析】【分析】(1)B項,責,句中不是指責的意思,而是指"要求〃;譯文為:你不要
用韓愈要求我。故選丸
(2)項,其,指示代詞,指代“老師”:譯為:我避開的是老師的名頭,擔憂的是老師的
內(nèi)在:B項,其,諳氣副詞,表希望語氣:譯為:希望你詳細地閱讀它們,我的認識和看
法都在其中;C項,其,指示代詞,那樣;譯為:當今世間有不少這樣的老師,我幸而不
是那樣的人;D項,其,指示代詞,那,譯為:我所拒絕的是老師弟子的名頭,不敢接受
那師生的禮儀:故選
(3)本題注意:“若乃”是固定詞組,可理解為“至于":薄世,浮薄的世人;脆,懦弱;
怯,膽怯;當,擔當。譯為:至于老帥的名稱,止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謾罵,我懦弱膽
怯,更是不足以承擔了。
(4)B項,柳宗元“只是希望能成為馬融、鄭玄那樣的章句師〃,說法錯誤;原文說,“今
世固不少章句師,仆幸非其人”,意思是:當今世間有不少(馬融、鄭玄)這樣的老師,我
幸而不是那樣的人;故選B“
(5)《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是柳宗元給嚴秀才的一封回信,屬書信文體,細讀全
文,理清層次:第①段,寫自己拒絕做嚴秀才老師的原因之?"仆之所避者名也,所憂者
其實也,,一一不愿承擔老師之名:第②段寫自己拒絕做嚴秀才老師的原因之二“仆才能勇敢
不如韓退之,故乂不為人師”一一實際才能不足以做老師;第③段寫自己拒絕做嚴秀才老
師的原因之三“幸而亟來,終FI與吾子言〃一一可以互相學習。由此,我們概括作者拒絕做
嚴生老師的原因:自己不愿承擔老師之名,實際才能不足以做老師,可以相互學習。
故答案為:⑴B:(2)B:
(3)至于老師的名稱,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謾罵,我懦弱膽怯,更是不足以承擔了。
⑷B;
⑸自己不愿承擔老師之名,實際才能不足以做老師,可以相互學習。
【點評】(1)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能力。文言實詞的理解,羽在平時積
累,但也不能死記硬背,記憶時要結合句意,注意歸納通假字、一詞多義、占今異義、詞
類活用等,對課文注擇中有帙確注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
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
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答案的正確與否。
(2)此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與辨析能力。這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注重識記,積累,學
握文言18個虛詞的常規(guī)用法:當然也可以借助語境或利用教材所學作遷移聯(lián)想等來推斷詞
義。
(3)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的能力。翻譯題是區(qū)分度較大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直譯,
注意重點字,還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綱規(guī)定的"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
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體現(xiàn),
(4)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
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nèi)容,特別是側重于刻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
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nèi)容。
(5)此題考杳把握文章要點,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一要注意從原文
中尋找對應信息,二要認真比較,不漏過任何字眼。命題者往往在轉述中變換一些信息對
答題者進行干擾,故解答這類題重在細心。
【參考譯文】
尊敬的嚴秀才:我收到了你的來信,說要拜我為師,還批評我寫的《師友箴》和《答韋
中立書》兩篇文章,想改變我不為人帥的心志,準備委屈自己做戰(zhàn)的弟子。舉凡我所寫的
那兩篇文章,那最終主旨沒有不同。我避開的是老師的名頭,擔憂的是老師的內(nèi)在,老師
的內(nèi)在一天也不能忘記。我聊且作歌來規(guī)勸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內(nèi)心來充實自己,小心翼
翼地不敢閑散,還不敢自以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為師的資質(zhì)。如果是個名人,將要被刻薄
的世人譏笑辱罵,我脆弱膽怯,更加不能承受。內(nèi)在的實力不足以為師,外來的笑罵不能
夠承受,眾人即使真誠地逼迫我為帥,我對你怎么辦呢?說內(nèi)在的重要性,我的兩篇文章
中都是,希望你詳細地閱讀它們,我的認識和看法都在其中。
你所說的仲尼的說法,難道容易嗎?仲尼是可以學習但是不能跟著做的。為學到了極高
的境界,這就是又一個仲尼:沒有到達極高的境界卻要像仲尼那樣去為師,就如同宋襄公
酷愛稱霸因而使得國家敗亡,最終中箭死去。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呢?馬融、鄭玄,
這兩個人僅僅是不能通達大義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師。當今世間有不少這樣的老師,我
幸而不是那樣的人。你想成為那樣的人,那就高興地寄希望于你了。如果是在言說道理、
講解古事、窮究文辭上來做老師的話,本來就是我們所做的。我的才能與膽量比不上韓退
之,所以不愿意為人師。人的認識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韓愈要求我。如果說我拒
絕了千百個人,實際上又不是這樣的。我所拒絕的是老師弟子的名頭,不敢接受那師生的
禮儀。如果是在言說道理、聲解占事、窮究文辭上有人來請教我的,我難道曾經(jīng)怒目閉口
過嗎?
你的文章非常流暢曠遠,那氣勢有如開了一條大道將要快馬加鞭。加固車子,喂肥駿
馬,加長鞭子,協(xié)調(diào)好六根線繩,順著脫離邊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
了這個哪里還要拜師呢?急十與懂得道理的人商量且拷問諸多古事,老師是不缺少的。希
望你常來,我可以整天與你談說,不敢疲倦,不敢吝嗇,不敢放肆。假如去除師生的名
頭,保全師生的實際,用有余的交換不足的,也可以交換著做對方的老師了。這樣的話,
沒有世俗的師生之累乂對自己有益處,從古到今沒有喜好道理卻回避這個的。柳宗?;?/p>
復。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閱讀小題。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華,成化十七年進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學士。華性孝,
母岑年逾百歲卒。華已年七十余,猶寢苫蔬食,士論多之。正德元年冬,劉瑾逮南京給事
中御史戴銃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上謫貴州龍場驛丞龍場萬山從薄苗僚雜居
守任因俗化導夷人喜相率伐木為屋以棲守仁瑾誅,量移廬陵知縣。屢遷考功郎中,擢南京
太仆少卿,就遷鴻臚卿。十四年六月,寧王宸濠反,知縣顧他以告。守仁急趨吉安,因集
眾議曰:“賊若出長江順流東下,則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計撓之,少遲旬日無患矣。"乃多遣
間諜,檄府縣言:“都督許泰、郤永將邊兵,都督劉暉、桂勇將京兵,各四萬,水陸并進。
南贛王守仁、湖廣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萬,直搗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軍法論?!眮V為
蠟書遺偽相李上實、劉養(yǎng)正,敘其歸國之誠,令慫恿早發(fā)兵東下,而縱諜泄之。宸濠果
疑。與士實、養(yǎng)正謀,則皆勸之疾趨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遍知中外兵不至,
乃悟守仁紿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眾六萬人,襲下九江、南康,出大
江,薄安慶。或請救安慶,守仁F1:"不然。今九江、南康已為賊守,我越南昌與相持江
上,二郡兵絕我后,是腹背受敵也。不如直搗南昌。賊精銳悉出,守備虛。我軍新集氣
銳,攻必破。賊聞南昌破,必解圍自救。逆擊之湖中,蔑小勝矣。"眾臼"善"。宸濠果自安
慶還兵。乙卯遇于黃家渡,諸軍殊死戰(zhàn),賊大敗,退保樵舍,聯(lián)舟為方陣,盡出金寶犒
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軍奄至。以小舟載薪,乘風縱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膠
淺,倉卒易舟遁,追執(zhí)之。凡三十五日而賊平。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書。守仁
不赴,請歸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舉即陽巡撫林富自代,不俟命竟歸。行至南安卒,
年五十七。
(節(jié)選自《明史?王守仁傳》)
(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場驛丞/龍場萬山/從簿苗僚雜居/守仁因俗化導夷人
/喜相率伐木/為屋以棲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I/謫貴州龍場驛丞/龍場萬山從薄/苗僚雜居/守仁因俗化導/夷
人喜/相率伐木為屋/以棲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I/謫貴州龍場驛丞/龍場萬山從薄/苗僚雜居/守仁因俗化導/夷
人喜/相率伐木/為屋以棲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場驛丞/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守仁因俗化導夷人
/喜相率伐木為屋/以棲守仁/
(2)下對文中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進士,是中國占代科舉考試中通過由朝廷舉辦的殿試的考生的稱號,文中"進士第一"指
考中狀元。
B.學士,原指讀書的貴族子弟,后來演變成掌管文學撰述的官員名稱,也可泛稱有學問的
人及文人學者。
C.歸省,文中指回家省親(探望父母),不同于魯迅《社戲》中“歸省”:那時我的祖母雖然
還康健,但母親也已分擔了些家務,所以星期便不能多日的歸省了。
D.乞骸骨,意為使骸骨得以歸葬故鄉(xiāng),指古代官吏自請退職,與“致仕”的意思不太一致。
(3)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謀。使用離間計離間寧王和偽相之間的關系,這一計謀后來雖然被寧
王識破,但起到了貽誤叛軍戰(zhàn)機的作用。
B.王守仁為官忠誠職守。寧王叛亂發(fā)生之后,他聽從朝廷調(diào)度,率領軍隊和邊疆守兵、京
城駐軍一起水陸并進,直搗叛軍駐地南昌。
C.王守仁能夠總攬大局。在平定寧王的叛亂當中避實就虛,沒有派兵救助安慶,而是抓住
戰(zhàn)機,攻破了叛軍實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隨機應變。在黃家渡決戰(zhàn)中,叛軍初戰(zhàn)失利敗退,把戰(zhàn)船連在一起組成方
陣,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舉擊潰了叛軍。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華性孝,母岑年逾百歲卒。華已年七十余,猶寢苫蔬食,士論多之。
②又為蟠書遺偽相李士實、劉養(yǎng)正,敘其歸國之誠,令慫恿早發(fā)兵東下,而縱諜泄之。
【答案】(1)B
(2)C
(3)B
(4)①王華大性孝順,母親岑氏年紀超過白歲去世。王華已經(jīng)七卜多歲,仍睡草席吃粗
食,士人評論此事時都贊美他。
②(王守仁)又寫了一封用蠟密封的信送給偽相李士實、劉養(yǎng)正,講述他們歸順朝廷的誠
意,讓他們慫恿(寧王)早點發(fā)兵向東攻打(南都),然后放縱間諜泄露這件事。
【解析】【分析】(1)正確斷法:第一處“龍場萬山從薄苗假雜居”,“苗僚”少數(shù)民族名
稱,作主語,"雜居''為謂語,應在“苗僚”前斷開;第二處“守仁因俗化導夷人喜相率伐木為
屋以棲守仁",“夷人喜”,是完整的主謂,應在其前后都斷開;“伐木為屋〃,結構對稱,語
意連動,應在其后斷開。整句譯為:守仁向皇帝上書相救,劉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
又貶到貴州的龍場做驛丞。龍場群山萬重,樹木叢生,少數(shù)民族雜居一處。王守仁依循著
他們的風俗教化引導,少數(shù)民族的人們十分高興,一個接一個地砍伐樹木建造房屋,來讓
王守仁居住。故選丸
(2)C項說法錯誤。文中的"歸省",結合語境"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書。守仁
不赴,請歸省”可知,指回家省親(探望父母)。和魯迅《社戲》中的"歸省”意思是相同
的。故選C。
(3)B項“他聽從朝廷調(diào)度,率領軍隊和邊疆守兵、京城駐軍一起水陸并進,直搗叛軍駐
地南昌”說法有誤。原文中說〃又為蠟書遺偽相李士實、劉養(yǎng)正,敘其歸國之誠,令慫患早
發(fā)兵東下,而縱諜泄之“,可見朝廷并沒有派遣邊疆守兵、京城駐軍和王守仁等人所率領的
軍隊進攻叛軍駐地南昌,這是王守仁派間諜故意散布的迷惑叛軍的虛假消息。故選九
(4)本題關健詞有:①逾:超過:卒:去世;寢苫:睡在草席上:蔬食:吃粗食:多:
稱贊。②遺:送給;國:朝廷:東下:向東進攻;縱:放縱、任憑;補充省略的主語。
故答案為:⑴B;(2)C;⑶B;
⑷①王華天性孝順,母親容氏年紀超過百歲去世。王華己經(jīng)七十多歲,仍睡草席吃粗
食,士人評論此事時都贊美他。②(土守仁)乂與了一封用蛤淤封的信送給偽相李士
實、劉養(yǎng)正,講述他們歸順朝廷的誠意,讓他們慫恿(寧三)早點發(fā)兵向東攻打(南
都),然后放縱間諜泄露這件事。
【點評】(1)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標點也講求一定的技巧,做題時應把握
準語意,根據(jù)語法結構、邏輯規(guī)律作出判斷。解答本題應首先明白語句大意,只有明白r
大意才能對語句進行斷句。
(2)此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貴在平時的積累,經(jīng)常翻
閱經(jīng)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請教和查證。也可以分類整理,便于查詢和記憶。
(3)此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和鑒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
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
比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翻譯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將所要翻譯的句子
放入原文中,前貫后連,把握大意;其次確定考查重點,命題者在命題時從文段中選擇的
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識點,如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重點實虛詞等,要通過審題抓住
命題意圖,確定考杳點;然后連綴詞義成句,直譯求“字字落實"(留、刪、換),意譯求
“文從字順”(調(diào)、補、變);最后認真審讀檢查,書寫規(guī)范清楚。在確定文言句子中的語
法現(xiàn)象全部落實到位后,做到書寫規(guī)范清晰。
【參考譯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親王華,是成化十七年的進士第一名,被授予修撰的官
職,多次升任為學士。王華天性孝順,母親岑氏年紀超過百歲去世。王華已經(jīng)七十多歲,
仍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評論此事時都贊美他。止德元年冬天,劉瑾逮捕了南京給事中御史
戴銃等二十多人。守仁向皇帝上奏章相救,劉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貶到貴州的龍
場做驛水。龍場群山力重,樹木叢生,少數(shù)民族雜居一處;土守仁依循著他們的風俗教化
引導,少數(shù)民族的人們十分高興,一個接一個地砍伐樹木建造房屋,來讓王守仁居住。劉
瑾被誅殺,衡量其才能,調(diào)遷到廬陵做知縣。屢次升遷為考功郎中,擢升為南京太仆少
卿,又升遷為鴻臚卿。正德十四年六月,寧王朱康濠造反,知縣顧他把這個消息告訴他。
守仁緊急趕到吉安,r是召集眾人商量說:“賊人如果從長江出來,順流向東而下,那么南
京就不能夠保住。我想要用計策阻撓他,至少十天沒有憂患了,”于是多派遣間諜,張貼府
縣榜文說:“都督許泰、郤永率領邊兵,都督劉暉、桂勇率領京兵,各四萬人,從水陸兩路
齊頭并進。南贛王守仁、湖廣秦金各率所統(tǒng)領的軍隊一共十六萬,直搗南昌,所到之處有
關官員缺乏供給的,以軍法論罪。"王守仁又寫了一封用蠟密封的信送給偽相李士實、劉養(yǎng)
正,講述他們歸順朝廷的誠意,讓他們慫恿寧王早點發(fā)兵向東攻打南都,然后放縱間諜泄
露這件事。朱宸濠果然懷疑,與士實、養(yǎng)正商量,兩人都勸朱宸濠快點襲取南京登上帝
位,宸濠更加懷疑他們。十幾天才知道中外兵都沒有到,才知道王守仁騙了他。七月壬辰
初一,留下宜春王守城,而劫掠他的軍隊六萬人,襲下九江、南康,從長江而出,靠近安
慶。有的人請求援救安慶,王守仁說嚴不能這樣?,F(xiàn)在九江、南康已經(jīng)被叛賊把守,如果
我們越過南昌和他們在江上相持,兩個郡的軍隊斷絕我的后路,那我們就腹背受敵了。不
如直接攻打南昌。叛軍的精銳都派出去了,守城力量空虛。我們軍隊剛剛召集,士氣銳
利,攻打南京一定能攻破。叛軍聽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慶的圍困來回救。我們在湖
中迎戰(zhàn)襲擊他們,沒有小勝利的。"眾人說"好"。朱宸海果然從安慶回兵,乙卯日在黃家渡
兩軍遭遇。所有軍隊殊死作戰(zhàn),叛軍大敗,撤退到樵舍,把船連接起來形成方陣,拿出所
有的金玉珠寶犒賞士兵。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見他的群臣,官軍突然殺到。官軍用小船
裝滿柴草,趁著風勢點火,燒了叛軍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擱淺了,倉促換了條船逃跑,士
兵追上去抓住了他。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賊。世宗剛即位,任命守仁擔任南京
兵部尚書,守仁不赴任,請求回家省親。守仁病重,上書請求辭官回鄉(xiāng),舉薦那陽巡撫林
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復竟然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午五十七歲。
5.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
子曰:“予欲無言?!ㄗ迂曉唬骸傲巳绮谎?,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
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論語?陽貸》)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p>
(《論語?為政》)
(1)第一則材料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教育原則。
(2)結合第二則材料,請就孔子所認為的君子特點進行評析。
【答案】(1)言傳不如身教或身教重于言傳
(2)①北子認為,真止的若于應該少說空詁,多做實事。小能只說小做,要先做后說,
“先行其言而后從之”。②孔子對君子的評價是符合他的教育原則的。如果只說不做就會夸
夸其談,一事無成;只有先做后說,才可以取信于人。③孔子不僅用這個“君子”的標準來
教育學生,而且在學生面前以身作則,體現(xiàn)君子風范。這對當前社會具有重要的鑒借意
義。
【解析】【分析】(1)本立足第一則材料內(nèi)容分析,“述”是孔子教育手段,但他同時總識
到言教作用有限,有時甚至無效,所以他“欲無言",身教重于言教。在孔子看來,世間道
理,客觀存在,關鍵要靠自己去感悟。體現(xiàn)了言傳不如身教的教育原則。
(2)題干要求"結合第二則材料,請就孔子所認為的君子特點進行評析”,孔子不但重視
“行”,而且將"行”視作"言”的基礎,即:先行而后言。同時,這也是孔子劃定做君子的重要
標準??鬃咏陶d如何做君子,真正的君子就是要少說空話,多做實在的事情。也就是“敏于
事而慎于言",凡事先做起來,然后再說。把實際的行動放在言論的前面,而不要光吹牛不
做,夸夸其談。那些“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的行為,是圣人所不能容忍的。孔子不僅
用這個“君子”的標準來教育學生,而且在學生面前以身作則,體現(xiàn)君子風范。
故答案為:⑴言傳不如身教或身教重于言傳
⑵①孔子認為,真正的君子應該少說空話,多做實事。不能只說不做,要先做后說,“先
行其言而后從之”。②孔子對君子的評價是符合他的教育原則的。如果只說不做就會夸夸
其談,一事無成;只有先做后說,才可以取信于人。③孔子不僅用這個“君子”的標準來教
育學生,而且在學生面前以身作則,體現(xiàn)君子風范。這對當前社會具有重要的鑒借意義。
【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能力。把握文章內(nèi)容,一定要通讀全文,整體上
把握文章內(nèi)容和主題,在此基礎上根據(jù)題目要求回歸文章,找到相應的答題區(qū)域,仔細閱
讀,根據(jù)題目要求提取相關的內(nèi)容答題。
(2)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這需要整體理解原文內(nèi)容,仔細對照
作答。理解文章內(nèi)容,要把握時間、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觀點態(tài)度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
度等內(nèi)容。
【參考譯文】
孔子說:"我想不說話了。"子貢道:"您假若不說話,那我們傳述什么呢?"孔子道:"天
說了什么呢?四季照樣運行,百物照樣生長,天說了什么呢?”
子貢向孔子請問君子之道??鬃诱f:“先去實踐自己想要說的話,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
把它說出來?!?/p>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伊尹論
蘇軾
辦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節(jié)者也。立天下之大節(jié)者,狹天下者也。夫以天下之大而
不足以動其心,則天下之大節(jié)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辦者矣.
今夫匹夫匹婦皆知潔廉忠信之為美也,使其果潔廉而忠信,則其智慮未始不如王公大人
之能也。惟其所爭者,止于簞食豆羹,而簞食豆羹足以動其心,則宜其智慮之不出乎此
也。簞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則一鄉(xiāng)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一鄉(xiāng)之人,莫敢以不正犯
之,而小能辦一鄉(xiāng)之事者,未之有也。推此而上,其小取者愈大,則其所辦者愈遠矣。讓
天下與讓簞食豆羹,無以異也。治天下與治一鄉(xiāng),亦無以異也。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
天下之富,是簞食豆葵之積也。天下之大,是一鄉(xiāng)之推也。非千金之子,不能運千金之
資。販夫販婦得一金而不知其所措,非智不若,所居之卑也。
孟子日:“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義也,員祿之天下,弗受也?!胺蛱煜虏?/p>
能動其心,足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大卜,是故哈大事向不亂。古之君子,必有島世之
行,非茍求為異而己。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將以自廣其心,使窮達利害不能
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為耳。后之君子,蓋亦嘗有其志矣,得失亂其中,而榮辱
奪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
孔子敘書至于舜、禹、皋陶相讓之際,蓋未嘗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
讓,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貴,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夫太甲之廢天下未嘗有是
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為驚以臣放君天下不以為僭既放而復立太甲不以為專。何則?其素
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彼其視天下吵然不足以動其心,而豈忍以廢放其君求利也
虹
后之君子,蹈常而習故,慍惴焉懼不免于天下,一為希闊之行,則天下群起而i肖之。不
知求其素,而以為古今之變時有所不可者,亦已過矣夫。
(選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廣選?新注?集評》蘇軾卷)
(1)對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立天下之大節(jié)者,狹天下者也狹:使......狹小B.然而大能者,有所趣也蔽:
蒙蔽
C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役役:勞苦不息D.后之君子,蹬常而習故蹈:遵
循
(2)卜列各組句子中,加卜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夫以天下之大面不足以動其心到則披草面坐
B.伊尹耕工有莘之野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工趙者
C.則天下群起而消之士大夫之族
D.以其全才而制天下君何以知燕王
(3)下列對原文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從儒家的倫理標準出發(fā),要求人們的行為應符合道德規(guī)范,并提出了"辦天下之大事
者,有天下之大節(jié)者也”的觀點。
B.緊承首段提出的觀點,文章第二段通過對王公大人和匹夫匹婦的比較,說明不取者愈
大,所辦者愈遠。
C.文章第三、四段引述孟子和孔子的相關材料,就是為了證明"辦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
大節(jié)者也",從而使文章行文更嚴謹。
D.作者認為伊尹是符合儒家道德規(guī)范的賢者,不以自己的得失而進退,不以自己的榮辱而
喜憂,窮達利害都不能動搖其對精神本質(zhì),也即道義的追求。
(4)用給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
夫太甲之廢天下未嘗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為驚以臣放君天下不以為
僭既放而復立太甲不以為專
(5)把文中回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諳。
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義也,雖祿之天下,弗受也。
②彼其視天下眇然不足以動其心,而豈忍以廢放其君求利也哉?
【答案】(1)A
(2)D
(3)C
(4)夫太甲之廢/天下未嘗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為驚/以臣放君/天下不以為
僭/既放而復立/太甲不以為專
(5)①伊尹在有莘國的郊外耕作,倘若不合乎道,又不合乎義,就是拿整個天下作為他
的俸祿,他也不接受。
②伊尹看待天下,感到十分渺小,不足以打動他的心,難道忍心用廢黜放逐他的國君來求
得好處嗎?
【解析】【分析】(1)A項,"狹",應為意動用法,以......為狹。使動用法:是謂語動詞具
有“使之怎么樣”的意思,即此時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君發(fā)出的,而是由賓語發(fā)出
的。意動用法:是某些詞用作動詞充當謂語時其動作屬于主觀上的感覺、看待或評價。該
句釋義為“樹立了天下崇高節(jié)操的人,是把天下看得十分狹小的人”。故選A。
(2)A項,前句“而"連詞,表轉折;后句"而"連詞,表修飾。B項,前句"于〃介詞,在;
后句“于"介詞,對。C項,前句”之”代詞,他:后句"之”代詞,這。D項,“以”都是介詞,
憑借。故選Do
(3)C項,文章第三段引述孟子的材料,為了表明"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茍求為
異而已〃;文章第四段引述孔子的材料,就是為了“彼其視天下眇然不足以動其心,而豈忍
以廢放其君求利也哉?”故選項錯誤。故選C。
(4)本句關鍵是三個句式工整的句子是解題的關鍵,“大卜不以為驚""大卜不以為僭''"太
甲不以為專”,然后找出句中名詞代詞,“太甲”"天下”,然后根據(jù)語法、句式以及句意進行
即可。句中“太甲”與“廢〃是主渭結構,不要斷開;注意“是"為指示代詞,不要斷開。
(5)此題注意,"耕于有莘之野”為狀語后置。"道""義"為名詞作動詞解釋為合乎道,合乎
義。"眇然"解釋為渺小的樣子。
故答案為:⑴A;(2)D;(3)C:
⑷夫太甲之廢/天下未嘗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為驚/以臣放君/天下不以為僭
/既放而復立/太甲不以為專⑸①伊尹在有莘國的郊外耕作,倘若不合乎道,又不合乎
義,就是拿整個天下作為他的俸祿,他也不接受。②伊尹看待天下,感到十分渺小,不足
以打動他的心,難道忍心用廢黜放逐他的國君來求得好處嗎?
【點評】(1)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能力。文言實詞的理解,重在平時積
累,但也不能死記硬背,記憶時要結合句意,注意歸納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
類活用等,對課文注釋中有明確注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
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
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答案的正確與否。
(2)此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與辨析能力。這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注重識記,積累,學
握文言18個虛詞的常規(guī)用法;當然也可以借助語境或利用教材所學作遷移聯(lián)想等來推斷詞
義。
(3)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
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nèi)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
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nèi)容。
(4)此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內(nèi)容大意全理
解,始"J動于把句斷。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日""右""言〃,對話最
易被發(fā)現(xiàn)。常用虛詞是標志。
(5)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的能力。翻譯題是區(qū)分度較大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直譯,
注意重點字,還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綱規(guī)定的"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
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體現(xiàn),
【參考譯文】
做天下大事業(yè)的人,是具備天下崇高節(jié)操的人;樹立了天下崇高節(jié)操的人,是把天下看
得I?分狹小的人。憑借著廣大的天下卻不足以打動他的心,那么,天下的崇高節(jié)操就有不
夠他樹立的,天下的大事業(yè)也有不夠他做的了。
現(xiàn)今那些普通的男男女女,都知道廉潔、忠義、守信是美好的,如果他們果真廉潔、忠
義、守信,那么他們的思慮、智慈未必趕不上王公大人們的所能。只是由于他們爭奪的不
過是一竹筐飯、一盤肉湯,而一竹筐飯、一盤肉湯足以打動他們的心,那么他們的思慮、
智賽,不超出這個就是應該的了。一竹筐飯、一盤肉湯,倘若不是通過正當?shù)耐緩骄筒蝗?/p>
獲取,那么一鄉(xiāng)的人,就沒有誰敢采用不正當?shù)氖侄蝸砻胺杆?。一鄉(xiāng)的人沒有誰敢采用
不正當?shù)氖侄蝸韲杆?,卻不能辦好一鄉(xiāng)事情的人,從來沒有過。依照這個推論,他不拿
取的東西越大,那么他能辦的事情也就越大了。把天下讓出去跟把一竹筐飯、一盤肉湯讓
出去,沒有什么不一樣:治理天下跟治理一鄉(xiāng),也沒有什么不一樣。但是仍不能做到,是
因為有蒙敝他們的東西。大卜的財富,是由一竹筐飯、一盤肉湯聚集起來的:大卜這么廣
大,是由一個鄉(xiāng)推演而來的。倘若不是擁有千金的富家子弟,就不能販運價值千金的資
財。那些出售貨物的男女小商人,得到一金都不知道怎么放置,不是他們的智商不如富貴
家子弟,而是由于他們處的地位十分卑下。
孟子說:"伊尹在有莘國的郊外耕作,倘若不合乎道,又不合乎義,就是拿整個天下作為
他的俸祿,他也不接受?!疤煜露疾荒艽騽铀男?,所以他的品德完美了:憑借他完美的品
德來執(zhí)掌天下,所以面臨大事而不惑亂。古時候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超出世人的品行,并
不是貪求想跟一般人不同罷了。卿相這樣的高官顯位,價值千金的財富,也有所不顧,要
用這個來使自己的心胸寬廣,使得困窘、得志、利益、禍害都不能成為他心中的芥蒂,來
完善他的道德,想要有所作為罷了。后代有道德的人,大概也曾有過這樣的志向,但得與
失在他心中擾亂,榮與辱在他身外糾纏,所以辛辛苦苦地直到老死也無暇顧及自己的志
向,也夠可悲的了!
孔子為《書經(jīng)》作序說到虞舜、夏禹、皋陶相互推讓天下的時候,未嘗不長長地嘆息。
朝廷多么尊貴,可他們卻像普通人那樣將它推來讓去,孔子看中了他們的哪一點呢?孔子
看中了他們對富貴不急切地追求,有用來使天下人的心完全折服的功效罷了。太甲被廢
黜,天下未嘗有過這種做法,而伊尹開始推行它,天下的人不以為駭怪:以臣下的身份放
逐國君,天下的人不以為僭越:已經(jīng)放逐又重新扶立,太甲不認為是獨斷專行。為什么
呢?因為伊尹平常小片一顧的東四,足夠用來取得大卜人的信任。伊尹看待大卜,感到十
分渺小,不足以打動他的心,難道忍心用廢黜放逐他的國君來求得好處嗎?
后代有道德的人,遵循常規(guī),習慣舊例,惴惴不安,害怕不被天下的人寬赦,一做出罕
見的行為,天下的人就群起嘲諷他,不知道探求他平素的行為,卻認為古今是有變化的,
現(xiàn)今就是有不能去做的事,這其實是大錯特錯了?。?/p>
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應急預案的應對社會安全事件
-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園資金籌措與投資方案
- 農(nóng)業(yè)行業(yè)市場拓展總結
- 物流行業(yè)客服實踐總結
- 二零二五版機場停車場租賃與旅客交通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產(chǎn)企業(yè)委托招聘項目管理人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頁巖磚裝配式建筑材料購銷協(xié)議4篇
- 二零二五版室內(nèi)木門定制加工與安裝服務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車輛抵押債務重組及還款安排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鋼材電商平臺合作合同2篇
-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一至二十四章
- 2025年方大萍安鋼鐵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醫(yī)師定期考核臨床類考試題庫及答案(共500題)
- 2025年電力工程施工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和經(jīng)營計劃
- 2024東莞市勞動局制定的勞動合同范本
- 2022年公務員多省聯(lián)考《申論》真題(安徽C卷)及答案解析
- 大型活動保安培訓
- 2024年大學本科課程教育心理學教案(全冊完整版)
- 信息系統(tǒng)運維服務類合同6篇
- 江蘇省七市2025屆高三最后一卷物理試卷含解析
- 醫(yī)學課件疼痛的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