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性代數(shù)》課件第5章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1C/0F/wKhkGWdRNjKARIvdAAQHiETQ_34463.jpg)
![《線性代數(shù)》課件第5章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1C/0F/wKhkGWdRNjKARIvdAAQHiETQ_344632.jpg)
![《線性代數(shù)》課件第5章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1C/0F/wKhkGWdRNjKARIvdAAQHiETQ_344633.jpg)
![《線性代數(shù)》課件第5章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1C/0F/wKhkGWdRNjKARIvdAAQHiETQ_344634.jpg)
![《線性代數(shù)》課件第5章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1C/0F/wKhkGWdRNjKARIvdAAQHiETQ_34463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5.1向量組的正交化與正交矩陣5.2方陣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5.3相似矩陣5.4實對稱矩陣對角化
5.5矩陣對角化的應(yīng)用
5.1.1向量的內(nèi)積
定義5.1.1
設(shè)n維向量
稱
[α,β]=a1b1+a2b2+…+anbn
5.1向量組的正交化與正交矩陣為向量的內(nèi)積。向量的內(nèi)積是一種運算.如果把向量看成列矩陣,那么向量的內(nèi)積可以表示成矩陣的乘積形式,即
這里要注意內(nèi)積αTβ是一個實數(shù),并要注意
αTβ和αβT的區(qū)別,如設(shè)α=,β=,則
設(shè)α,β,γ都是n維向量,k為實數(shù),由定義5.1.1可以推出向量內(nèi)積的幾個運算規(guī)律:
(1)[α,β]=[β,α]。
(2)[kα,β]=k[α,β]。
(3)[α+β,γ]=[α,γ]+[β,γ]。
(4)[α,α]=≥0,當(dāng)且僅當(dāng)α=0時,
[α,α]=0.
定義5.1.2
設(shè)有n維向量
令
稱為n維向量α的長度(也稱為模或范數(shù))。
例5.1.1
把向量單位化。
解因為,所以
定義5.1.3
當(dāng)≠0,≠0時,
稱為n維向量α與β的夾角。
定理5.1.1
正交向量組必是線性無關(guān)向量組。
證設(shè)α1,α2,…,αm是正交向量組,且存在實數(shù)k1,k2,…,km,使
k1α1+k2α2+…+kmαm=0
由正交向量組的定義,當(dāng)i≠j時,αi,αj=0,以(i=1,2,…,m)左乘上式兩端,得
例5.1.2
已知3維向量空間R3中兩個向量正交,試求一個非零向量α3,使α1,α2,α3兩兩正交。解記α3應(yīng)是齊次線性方程Ax=0的解,即
由
得,從而得基礎(chǔ)解系。取α3=
即為所求。5.1.2線性無關(guān)向量組的正交化方法
定理5.1.1表明,正交向量組是線性無關(guān)向量組。但線性無關(guān)向量組卻不一定是正交向量組.
定義5.1.4
設(shè)n維向量e1,e2,…,er是向量空間V(V
Rn)的一個基,如果e1,e2,…,er兩兩正交,且都是單位向量,則稱e1,e2,…,er是V的一個規(guī)范正交基。設(shè)線性無關(guān)向量組α1,α2,…,αr是向量空間V的一個基,要求V的一個規(guī)范正交基,即要找到一組兩兩正交的單位向量e1,e2,…,er,使得e1,e2,…,er與α1α2,…,αr等價,這樣的一個問題,稱為把α1,α2,…,αr這個基規(guī)范正交化。設(shè)α1,α2,…,αr是線性無關(guān)向量組.先取
β1=α1
令β2=α2+kβ1(k待定),使β2與β1正交,即有
[β2,β1]=[α2+kβ1,β1]=[α2,β1]
+k[β1,β1]=0
于是得從而得
這樣得到兩個向量β1,β2,有[β1,β2]=0,即
β1,β2正交。再令β3=α3+k1β1+k2β2(k1,k2待定),使β3與β1,β2
彼此正交,滿足[β1,β3]=0,[β2,β3]=0,即有
[β3,β1]=[α3,β1]+k1[β1,β1]=0
以及[β3,β2]=[α3,β2]+k2[β2,β2]=0于是得
所以
這樣求得的三個向量β1,β2,β3彼此兩兩正交。
例5.1.3
試用施密特正交化過程,求與線性無關(guān)向量組
α1=,α2=,α3=等價的正交向
量組。解令β1,β2,β3就是與α1,α2,α3等價的正交向量組。
例5.1.4
試用施密特正交化過程將
正交化。解令
例5.1.5
試用施密特正交化過程,求與線性無關(guān)向量組
等價的單位正交向量組。解取令然后再取則e1,e2,e3就是與α1,α2,α3等價的單位正交向量組。
例5.1.6已知α1=,求一組非零向量α2,
α3,使得α1,α2,α3兩兩正交。
解
α2,α3應(yīng)滿足方程α1Tx=0,即
x1-x2+x3=0它的基礎(chǔ)解系為
把基礎(chǔ)解系正交化,即為所求,亦即取于是得5.1.3正交矩陣
定義5.1.5
如果n階矩陣A滿足
ATA=E(即A-1=AT)
則稱A為正交矩陣(簡稱正交陣)。
性質(zhì)1
設(shè)A是正交陣,則|A|=±1。
證由定義5.1.5可知,A是正交陣,必有ATA=E,更進一步,有
|ATA|=|AT||A|=|A|2=|E|=1
即有|A|=±1。
性質(zhì)2
A是正交陣的充分必要條件是A的n個列向量是單位正交向量組.
證設(shè)A是n階正交陣,記A=(α1,α2,…,αn),由定義5.1.5可知由定義5.1.5可知,A是正交陣。方陣A=不是正交陣。因為A中任意兩個列向量彼此都不正交,且A中任意一個列向量都不是單位向量。
性質(zhì)3
設(shè)A,B都是正交陣,那么,AB也是正交陣。
證因為A,B都是正交陣,那么
ATA=E
且
BTB=E
推得
(ABT(AB)=(BTAT)(AB)=BT(ATA)B
BTEB=BTB=E
所以,AB也是正交陣。5.2.1特征值與特征向量的概念
定義5.2.1
設(shè)A是n階方陣,若存在數(shù)λ和非零向量x,使得
Ax=λx
(5.2.1)
成立,則稱數(shù)λ為方陣A的特征值,非零向量x是方陣對應(yīng)于λ的特征向量。
5.2方陣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式(5.2.1)也可寫成
(5.2.2)
這是n個未知數(shù)n個方程的齊次線性方程組,它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條件是系數(shù)行列式
(5.2.3)即
例5.2.1
求方陣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解因為f(λ)=|A-E|=
=(2-λ)(4-λ),令
f(λ)=0,解得[WTHX]A[WTBX]的特征值為λ1=2,λ2=4。
當(dāng)λ1=2時,解齊次線性方程組(A-2E)x=0,化A-2E為階梯形矩陣:
解得基礎(chǔ)解系為p1=(2,-1)T,從而k1p1(k1≠0)為A對應(yīng)于λ1=2的全部特征向量。
當(dāng)λ2=4時,解齊次線性方程組(A-4E)x=0,化A-4E為階梯形矩陣:
例5.2.2
求方陣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解因為
當(dāng)λ1=2時,解齊次線性方程組(A-2E)x=0,化A-2E為階梯形矩陣:當(dāng)λ2=λ3=1時,解齊次線性方程組(A-E)x=0,化A-E為階梯形矩陣:
例5.2.3
求方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解因為當(dāng)λ2=λ3=1時,解齊次線性方程組(A-E)x=0,
化A-E為階梯形矩陣:例5.2.4
試證:n階矩陣A是奇異矩陣的充分必要條件是A有一個特征值為零。
證必要性若A是奇異矩陣,則|A|=0。于是
|0E-A|=|-A|=(-1)n|A|=0
即0是A的一個特征值。
充分性設(shè)A有一個特征值為0,對應(yīng)的特征向量為p,由特征值的定義,有
Ap=0p=0(p≠0)
所以齊次線性方程組Ax=0有非零解p。5.2.2特征值與特征向量的性質(zhì)
定理5.2.1
設(shè)λ是n階方陣A的特征值,p是A對應(yīng)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則
(1)對于任意常數(shù)k,kλ是方陣kA的特征值;
(2)對于任意正整數(shù)m,λm是方陣Am的特征值;
(3)若方陣A可逆,則λ≠0,λ-1是方陣A-1的特征值,λ-1|A|是方陣A的伴隨矩陣A的特征值,且p仍是方陣kA,Am,A-1,A分別對應(yīng)于特征值kλ,λm,λ-1,λ-1|A|的特征向量;
(4)方陣A與AT具有相同的特征多項式,因而具有相同的特征值。
證[HT](1)、(2)由特征值與特征向量的定義易證,下面只證(3)、(4)。
(3)設(shè)A可逆,由Ap=λp,兩邊左乘以A-1得
A-1Ap=λA-1p
即λA-1p=p,而p≠0,故λ≠0,且A-1p=,即證得p也是方陣A-1對應(yīng)于特征值λ-1的特征
向量。
(4)|A-λE|=|A-λE)T|=(AT-λE|,即證得方陣A與AT具有相同的特征多項式。
給定m次多項式φ(x)=a0+a1x+a2x2+…+amxm,記
φ(A)=a0+a1A+a2A2+…+amAm
并稱φ(A)為方陣A的m次多項式.由定理5.2.1得:φ(λ)=a0+a1λ+a2λ2+…+amλm是φ(A)的特征值。
例5.2.5
設(shè)3×3的特征值為λ1=1,λ2=2,λ3=-3,求det(A
3-3A+E).
解設(shè)f(t)=t3-3t+1,則f(A)=A3-3A+E的特征值為
f(λ1)=-1,f(λ2)=3,f(λ3)=-17
故det(A3-3A+E)=(-1)·3·(-17)=51
例5.2.6
設(shè)3階矩陣A的特征值為1,-1,2,
求A*+3A-2E|。
解因A的特征值全不為0,知A可逆,故
A=|A|A-1
而|A|=λ1λ2λ3=-2,所以
A*+3A-2E=-2A-1+3A-2E
把上式記做φ(A),有φ(λ)=+3λ-2,故φ(A)的特征值為
φ(1)=-1,φ(-1)=-3,φ(2)=3
于是
|A+3A-2E|=(-1)·(-3)·3=9例5.2.7
已知A為n階方陣且A2=A,求A的特征值。
解設(shè)λ為A的一個特征值,對應(yīng)的特征向量為X,則有AX=λX,又將題意中的條件A2=A代入此式,得
A2X=λX,但A2X=A(AX)=A(λX)=λAX=λ2X,因此有
λX=λ2X,即λ2X-λX=(λ2-λ)X=0。
因為X為特征向量,則必不為零向量,因此只能有
λ2-λ=0,即λ(λ-1)=0,
定理5.2.2
設(shè)λ1,λ2,…,λm是方陣A的m個特征
值,p1,p2,…,pm是與之對應(yīng)的特征向量。
如果λ1,λ2,…,λm各不相等,則p1,p2,…,pm線性無關(guān).
證設(shè)有常數(shù)x1,x2,…,xm使
x1p1+x2p2+…+xmpm=0
則A(x1p1+x2p2+…+xmpm)=0,即
λ1x1p1+λ2x2p2+…+λmxmpm=0
把上列各式合寫成矩陣形式,得
例5.2.8
設(shè)λ1和λ2是矩陣A的兩個不同的特征值,對應(yīng)的特征向量依次為p1和p2,證明p1+p2不是A的特征向量。
證按題設(shè),有Ap1=λ1p1,Ap2=λ2p2,故A(p1+p2)=λ1p1+λ2p2。
用反證法,設(shè)p1+p2是A的特征向量,則應(yīng)存在數(shù)λ,使
A(p1+p2)=λ(p1+p2)
于是λ(p1+p2)=λ1p1+λ2p2,即
(λ1-λ)p1+(λ2-λ)p2=0
因λ1≠λ2,由定理5.2.2知p1,p2線性無關(guān),故由上式得
λ1-λ=λ2-λ=05.3.1相似矩陣及其性質(zhì)
定義5.3.1
設(shè)A、B都是n階方陣,如果存在n階可逆矩陣P,使得
P-1AP=B
則稱B是A的相似矩陣,或稱方陣A與B相似,記為
A~B。5.3相似矩陣5.3.2方陣與對角陣相似的充分必要條件
對任意兩個n階方陣A與B,要判定它們是否相似,就是要求可逆矩陣P,使P-1AP=B。但按此求可逆矩陣P,一般沒有確定的方法可循.在實際應(yīng)用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是n階方陣A與對角陣Λ相似的問題,即尋求可逆矩陣P,使
P-1AP=Λ。假設(shè)已經(jīng)找到可逆矩陣P,使P-1AP=Λ,即A與Λ相似,我們來討論可逆矩陣P應(yīng)滿足什么條件。設(shè)
P=(p1,p2,…,pn)
因為P是可逆矩陣,所以P的n個列向量p1,p2,…,pn
線性無關(guān)。
自然更有pi≠0(i=1,2,…,n)。由P-1AP=Λ,得AP=PΛ,即于是
Api=λipi(i=1,2,…,n)定理5.3.1
n階方陣A與對角矩陣相似(即A能對角化)的充分必要條件是A有n個線性無關(guān)的特征向量。
聯(lián)系定理5.2.2,可得
推論如果n階矩陣A的n個特征值互不相等,則A與對角矩陣相似。
例5.3.1
方陣A=是否對角矩陣相似?
如果相似,求出與A相似的對角矩陣。
解由|λE-A|==0求出A的兩個特征值為λ1=-2,λ2=5.A有兩個相異的特征根,
所以A一定可以對角化。
當(dāng)λ1=-2時,對應(yīng)的特征向量為c1;當(dāng)λ2=5
時,對應(yīng)的特征向量為c2。
于是,設(shè)P=(α1,α2)=,那么,P的逆矩陣為則有
例5.3.2
判定下列矩陣是否可以對角化,若能,寫出相應(yīng)的P,Λ。
(1)A=
(2)B=
解
(1)|λE-A|=
=(λ-1)2(λ+2)=0
則A的特征值為λ1=-2,λ2=λ3=1。當(dāng)λ1=-2時,(-2E-A)X=0的基礎(chǔ)解系為
α1=,所以對應(yīng)的特征向量為當(dāng)λ2=λ3=1時,(E-A)X=0的基礎(chǔ)解系為
α2=,α3=,所以對應(yīng)的兩個線性無關(guān)的特征
向量為三階方陣A有三個線性無關(guān)的特征向量,所以A可以對角化。令
則
(2)B=,可以求出B的特征根為λ1=λ2=λ3=2,B有三重特征根。
(2E-B)X=0的基礎(chǔ)解系為α1=,α2=,
B對應(yīng)的線性無關(guān)的特征向量為α1=,α2=,但只有兩個線性無關(guān)的特征向量,而根據(jù)定理5.3.1需要三個線性無關(guān)的特征向量,故B不可對角化。
例5.3.3
設(shè)A=,a為何值時,矩陣A能對角化?
解|λE-A|=對于單根λ1=-1,可求得線性無關(guān)的特征向量恰有一個,而對于重根λ2=λ3=1,欲使矩陣A能對角化,應(yīng)有兩個線性無關(guān)的特征向量,即方程組5.4.1實對稱矩陣的性質(zhì)
實對稱矩陣是一類特殊的矩陣,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具有以下性質(zhì):
性質(zhì)1
實對稱矩陣的特征值全為實數(shù)。
證設(shè)A=(aij)為實對稱矩陣,即AT=A,且定義A的共軛復(fù)矩陣=(),由于aij(i,j=1,2,…,n)為實數(shù),即=aij,所以。5.4實對稱矩陣對角化設(shè)復(fù)數(shù)λ為實對稱矩陣A的特征值,復(fù)向量x為對應(yīng)的特征向量.用表示λ的共軛復(fù)數(shù),表示x的共軛復(fù)向量,下面證明λ是實數(shù),即只需證明=λ.由定義5.2.1有
Ax=λx,x≠0
于是,有
以及
兩式相減,得
但因x≠0,從而,所以
性質(zhì)2
實對稱矩陣對應(yīng)于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正交。
證設(shè)A為實對稱矩陣,λ1,λ2是A的兩個不同的特征值(λ1≠λ2),p1,p2分別是對應(yīng)的特征向量.要證p1,p2正交,只需證[p1,p2]=pT1p2=0.
由定義5.2.1可得
Ap1=λ1p1,Ap2=λ2p2
于是移項并提取公因式,得
因λ1≠λ2,只有pT1p2=0,即p1與p2正交。
性質(zhì)3
設(shè)A是n階實對稱矩陣,λ是A的特征方程的r重根,那么,齊次線性方程組(A-λE)x=0的系數(shù)矩陣的秩R(A-λE)=n-r,從而對應(yīng)于特征值λ的線性無關(guān)的特征向量恰有r個。5.4.2實對稱矩陣的對角化
定理5.4.1
設(shè)A是n階實對稱矩陣,則必存在正交陣P,
使得P-1AP=Λ,其中Λ為實對角矩陣,且Λ對角線上的元素是方陣A的n個特征值。
證設(shè)A的互不相等的特征值為λ1,λ2,…,λs,它們的重數(shù)分別為r1,r2,…,rs,且r1+r2+…+rs=n。
由性質(zhì)1及性質(zhì)3知,對應(yīng)特征值λi(i=1,2,…,s),有ri個線性無關(guān)的實特征向量,把它們正交化并單位化,即得ri個單位正交的特征向量.由r1+r2+…+r=n知,這樣的特征向量共有n個。由性質(zhì)2知,對應(yīng)于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正交,故這n個單位特征向量兩兩正交.于是以它們?yōu)榱邢蛄繕?gòu)成正交矩陣P,并有
P-1AP=P-1PΛ=Λ
例5.4.1
求正交矩陣P,將對稱矩陣
化為對角矩陣。
解
(1)求A的特征值,令
得特征值λ1=-1,λ2=2,λ3=5。
(2)求A對應(yīng)于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
當(dāng)λ1=-1時,解方程(A+E)x=0,由
得特征向量當(dāng)λ2=2時,解方程(A-2E)x=0,由
得特征向量當(dāng)λ3=5時,解方程(A-5E)x=0,由
得特征向量
(3)將特征向量正交化、單位化。
因λ1,λ2,λ3
互不相等,由性質(zhì)2知,
ξ1,ξ2,ξ3是正交向量組,所以只需單位化,取
(4)構(gòu)造正交矩陣有
例5.4.2
設(shè)對稱矩陣
求正交矩陣P,使P-1AP=Λ為對角矩陣。
解由
得特征值λ1=2,λ2=λ3=4。
當(dāng)λ1=2時,解方程(A-2E)x=0,由
得特征向量
單位化取當(dāng)λ2=λ3=4時,解方程(A-4E)x=0[STBZ],由
解得
基礎(chǔ)解系中,ξ1=恰好正交,再單位化,取那么,p1,p2為對應(yīng)于λ2=λ3=4的單位、正交特
征向量,作正交矩陣
有也是方程(A-4E)x=0的一個基礎(chǔ)解系,用正交化方法將其正交化,取
再單位化,取于是得正交矩陣有
例5.4.3
已知可對角化,λ=2是A的兩
重特征值,求可逆矩陣P,使得P-1AP=Λ。
解
因為A可對角化,所以對應(yīng)λ=2有兩個線性無關(guān)的特征向量,于是
R(A-2E)=1
即
x=2,y=-2
設(shè)λ1=λ2=2,則有
trA=λ1+λ2+λ310=4+λ3λ3=6這里,trA為λ1+λ2+λ3的矩陣A的跡.
求得
令,則有P-1
AP=Λ。
例5.4.4
已知A=相似于B=
,求x和y。
解因為trA=trB,所以x-1=y+1,即y=x-2。
又因為λ1=-1,λ2=2都是A的特征值,所以
det(A+E)=0,det(A-2E)=0
而
det(A+E)=-2x=0,故x=0,y=-2。5.5.1利用矩陣對角化求矩陣的高次冪
求一般矩陣的高次冪比較困難,而求對角矩陣的高次冪卻很簡單.5.5矩陣對角化的應(yīng)用
例5.5.1
A=,求An。
解
λ1=0,λ2=2
例5.5.2
設(shè),求Ak(k=2,3,…)。
解
,得求λ1=5的特征向量:求λ2=λ3=-1的特征向量:
A有三個線性無關(guān)的特征向量,所以A可對角化,令
則
P-1AP=Λ,A=PΛP-1,Ak=PΛkP-1
故5.5.2人口遷移模型
在生態(tài)學(xué)、經(jīng)濟學(xué)和工程學(xué)等許多領(lǐng)域中經(jīng)常需要對隨時間變化的動態(tài)系統(tǒng)進行數(shù)學(xué)建模,此類系統(tǒng)中的某些量常按離散時間間隔來測量,這樣就產(chǎn)生了與時間間隔相應(yīng)的向量序列x0,x1,x2,…,其中xk
表示第k次測量時系統(tǒng)狀態(tài)的有關(guān)信息,而x0常被稱為初始向量。
如果存在矩陣A,并給定初始向量x0,使得x1=
Ax0,x2=Ax1,…,即
xn+1=Axn(n=0,1,2,…)(5.5.1)設(shè)定一個初始的年份,比如2002年,用r0,s0分別表示這一年城市和農(nóng)村的人口。設(shè)x0為初始人口向量,即x0=,對2003年以及后面的年份,我們用向量
假設(shè)每年大約有5%的城市人口遷移到農(nóng)村(95%仍然留在城市),有12%的農(nóng)村人口遷移到城市(88%仍然留在農(nóng)村),如圖5.1所示,忽略其他因素對人口規(guī)模的影響,則一年之后,城市與農(nóng)村人口的分布分別為:圖5.1人口遷移圖因此,2003年全部人口的分布為
即x1=Mx0如果人口遷移的百分比保持不變,則可以繼續(xù)得到2004年,2005年,…的人口分布公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互聯(lián)網(wǎng)電路租賃合同(三篇)
- 2025年個人租房合租合同常用版(4篇)
- 保齡球館裝修合同范本
- 主題餐廳裝修免租合同
- 專賣店吊頂裝修合同
- 機場建設(shè)渣土運輸協(xié)議范本
- 臨時承接合同范本
- 偽造員工勞動合同范本案例
- 基金托管合同范例
- GB/T 308.1-2013滾動軸承球第1部分:鋼球
- 中藥炮制學(xué)-第五、六章
- 中國風(fēng)軍令狀誓師大會PPT模板
- 小兒高熱驚厥精品課件
- 2023機械工程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2年電拖實驗報告伍宏淳
- 豐田汽車戰(zhàn)略規(guī)劃與戰(zhàn)略管理體系研究(2021)
- 即興口語(姜燕)-課件-即興口語第一章PPT-中國傳媒大學(xué)
- 公共政策學(xué)(第三版)-課件
- 冷卻塔是利用水和空氣的接觸
- 我的家鄉(xiāng)--安徽亳州.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